亞里士多德跟卡爾馬克思有何共通點?

在Quora上看到不少人在討論這個,想來知乎請教大神們的意見


這道題我在quora上回答過(沒錯,提問的那個就是我的小號23333),鏈接:
https://www.quora.com/Did-Aristotle-and-Karl-Marx-have-some-similar-ideas
(quota超級無趣,沒人給我按贊,沒人評論,不好玩,只好來這裡自問自答騙贊(提問的那個估計要打死我哈哈哈))
我把我的爛英文翻譯一下,發在這裡供參考。

去年在美因茨大學我曾聽過一門Eichler教授講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課,這課超級有趣。Eichler教授是古典哲學教席的教授,所以他用古希臘哲學的方法來理解馬克思的文本。聽完這課,你會發現,馬克思在他的文本中用了大量的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方法來分析資本的運動。

因為我沒有系統地整理他的講稿,所以在這裡只能給各位舉個例子:

在「消費與生產」這個部分,馬克思這樣說:

可見,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每一方直接是它的
對方。可是同時在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媒介運動。生產媒介著消
費,它創造出消費的,沒有生產,消費就沒有對象。但是消費也
媒介著生產,因為正是消費替產品創造了主體,產品對這個主體才
是產品。產品在消費中才得到最後完成。一條鐵路,如果沒有通車、
不被磨損、不被消費,它只是可能性的鐵路,不是現實的鐵路。沒有
生產,就沒有消費,但是,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因為如果沒有
消費,生產就沒有目的

消費從兩方面生產著生產:
(1)因為產品只是在消費中才成為現實的產品,例如,一件衣

服由於穿的行為才現實地成為衣服;一間房屋無人居住,事實上就
不成其為現實的房屋;因此,產品不同於單純的自然對象,它在消
費中才證實自己是產品,才成為產品。消費是在把產品消滅的時候
才使產品最後完成,因為產品之所以是產品,不是它作為物化了的
活動,而只是作為活動著的主體的對象。

(2)因為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的需要,因而創造出生產的觀念上的內在動機,後者是生產的前提。消費創造出生產的動力;它也
創造出在生產中作為決定目的的東西而發生作用的對象。如果說,
生產在外部提供消費的對象是顯而易見的,那麼,[M—8]同樣顯
而易見的是,消費在觀念上提出生產的對象,把它作為內心的圖
象、作為需要、作為動力和目
提出來。消費創造出還是在主觀形式上
的生產對象。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而消費則把需要再生產出來。

(重要術語已經加粗標出)

顯然,這裡馬克思不僅運用了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還運用了其「潛能-實現」的理論來分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係(馬克思甚至在文中直接用了希臘文的dynamei(在潛能之中)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可惜中文版看不到2333):

1)生產是整個產品運動的質料因——它為產品的運動提供「材料」;而消費則是「形式因」(由它來決定要生產的產品是什麼),目的因(生產的目的)和動力因(生產的內在驅動力);

2)我們可以注意到,從未生產到生產,從生產到消費,蘊含著兩重的「潛能-實現」關係,也就是兩層Entelechia:消費作為形式規定了生產去生產如此這般的產品,這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第一個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注意,在這裡產品本身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則是第二層的實現,也就是對主體(產品)的「激活」——實現其使用價值,而只有在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在第二層的Entelechia)中,產品的本性(physis)才能得到保全和發揮(扔到密西西比河的牛奶就沒有實現其作為該產品的本性——為人提供蛋白質和能量等等)。


但是巧妙的地方(或者說與亞里士多德不同的地方)在於其黑格爾的進路——四因和「潛能-實現」在這裡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因此後面他分析,生產如何是消費的形式因素和它的實現等等,但是這不是本問題的主題,所以不詳談。


都是哲學家,寫書都喜歡拍腦子,一個在物理學被伽利略扇了耳光,一個在經濟學和哲學被龐巴維克和卡爾波普爾扇了耳光,一個是西方現在瘋狂調侃的古代聰明人,一個是天朝現在依舊聲稱要向其學習的近代聰明人,說明啥?!說明西方藥丸!我大天朝還年輕著呢!春秋正盛懂不懂?!年輕人得多學習一個馬克思!←_←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西方哲學 | 古典 |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