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霸王別姬》評價這麼高、質量這麼好的電影了?
還是因為再也找不到張國榮這樣的演員了?
霸王別姬的出品公司,湯臣,老闆娘徐楓曾在接受訪問時,大剌剌地表示過,
她的原話大意是:「陳凱歌沒有『識別題材』的能力,當初拿『霸王別姬』劇本給他時,他是非常反對的,不是我逼他,他根本不會去拍。不信,你看他自己想拍的故事,拍出來了,品味都很糟糕。」
我曾思考過徐楓的話,一個對「題材」,品味很糟的導演,如何能拍出「內容」品味很好的電影呢?
我的解釋是,可能陳凱歌是個很好的「形式主義者」,但卻不是一個好的「說故事的人」。給他好的本子,好的故事,他能在形式上有力地提高,但,根本上,他不是個story teller。
今天上午韓三平、陳凱歌來參加了一場由沃頓學生辦的Wharton China Summit,陳凱歌在閉幕式上那場演講如果各位有機會聽到的話,請務必去聽一下。全程脫稿,掏心掏肺,是我所聽過的對藝術、電影與人生,最誠懇和深情的剖白。
首先是韓三平、陳凱歌、南派三叔的panel discussion,問題涵蓋了中國電影,電影的金融化,電影的藝術性與娛樂性,時下的IP、以及盜筆電影等各種話題,略去不表。(韓三平真是,虎狼之氣啊)而陳凱歌,從panel上的氣場言談及思路來看,是一個老文青,想的明白,有一點必要的油滑和很多的純粹。
他在回答導演系學生的問題時,有兩句讓我印象特別深。
「拍電影是年輕人的事,因為心裡有話要說。」
「要拍一些有稜有角,有真實感受的事。」
後來閉幕式他又上台,我把這些打成文字,開頭有些遺漏。大意是,他來這,雖然是因為他兒子在沃頓讀大一,但是他來,想找一些更大的意義。時代過去了,不要翻老賬,不去說他做過了什麼,曾經有什麼成就。現代的學生比過去幸運,有更多的選擇。他的人生,沒有那麼多選擇。
以下為演講:
……我下過鄉,做過工人。我直到今天仍然記得,當我回到北京之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和全中國人民一起,看到了改變。我自己一直非常非常感謝時代對我的賜予,感謝鄧小平。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全民族脫離困苦的可能性。
我曾經代表中國的電影界,多次參加嘎納電影節。也得到過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可是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一直做的不夠,我一直需要向時代、向後來人、向年輕的朋友學習。但是今天,電影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依我的看法,電影的「小說時代」已經過去了,電影展開了「視覺時代」。在這個「視覺時代」裡面,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從曾經神聖的藝術,變成了瞬間的商業消費,變成了大家都熟知的娛樂形式。我們過去那樣虔誠地說,碰巧今天這個建築像個教堂,說電影是人類無形的教堂,我們在這裡祈禱,我們在這裡看清楚,我們在這裡找到,在精神上,我們應該向他們去。但這些功能,在今天的電影裡面,基本上都消失了。我在這說一些話,絕不意味著,我反對這樣的趨勢。這是時代的大趨勢,這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夠改變的現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我認為他確實是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霍金說過,「最可怕的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資本的力量。」我們不去說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講的,「資本來到世間,每一個毛孔都充滿骯髒的東西」是否正確,是否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說法,但是的確如此。我們在今天的電影裡面,包括在好萊塢里,都看到,資本的力量太強大了,藝術的力量,太微小了。
藝術是什麼?藝術是人心。只要人還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人心就存在,藝術也就應該存在。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永遠無法忘卻的某些電影帶給我的靈魂震撼和心靈感動;永遠無法忘記一句台詞,或許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韓三平董事長是我長期的領導,他跟我說,他說電影新的時代將會到來,電影將部分是娛樂,部分是精神產品的時代,還會來臨到我們面前。這正是我所期待的。
我對於年輕的,渴望成為電影工作者的,在海外學習的這些年輕人(想說),毛主席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話我覺得說的非常好。中國電影的前途是在年輕人手裡,中國電影的未來,中國風格的創造(他在panel上說現在的大部分中國電影依舊是中式好萊塢電影),中國故事的講述,都是年輕人的事。雖然資本是一隻攔路虎,我剛才在panel discussion的時候說到,並不是說拍電影就不需要錢,我也沒有徹底否定資本的意思,但是,意思是說,資本和藝術的本性是對立的。年輕的電影人,不應該受資本所影響。所以,在我們面對這隻攔路虎的時候,我們看到這隻攔路虎對很多追求電影的年輕人伸出了一根手指,攔了下來。但是我也相信,總是有一些年輕人,不顧這樣的勸告,對我們所說,置若罔聞。
有兩件事情,小事,都是讓我很感動的。一次是我去另一個國家,我看到一個老人,用一把刀,雕刻,用竹子雕刻。很長的時間,一直在冥想的狀態。我還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看到一個修女,大概有七十幾歲的樣子,跪在那四個小時。那都是我自己人生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我強烈地意識到,從我開始做電影,到今天仍然是這樣的想法:藝術家,都有單獨的視點。在這個視點中,他是孤單的,寂寞的,但是是冷靜的。你們的靈魂中間,應當有一盞小小的燈火,這個燈火足以溫暖你,你身邊的事。藝術家可以用,或溫柔,或嚴厲的語氣,訴說你對世界的看法。有時甚至不惜撕開人類的傷疤,讓我們看到世界的真相。我永遠不會忘記在莎士比亞過世之後,英國的評論家對莎士比亞的評價,他說:「你是這世界上最孤單的戀人。你是溫柔的絮語,你是永遠不會安息的靈魂。」這就是藝術。
如果真的有年輕人不顧資本對他們警告,毅然決然地走入電影創作的領域,那這個時候,已經從事電影工作三十年的陳凱歌,願借我自己的脊樑,供你踏上、一躍,去能夠走上我們曾經看到的、無法實現的目標。
謝謝大家。
-
其實前天我在會場,正好碰到韓三平、陳凱歌、陳紅在check in酒店。他們在等陳導兒子check in的時候就坐在我對面。陳凱歌人高馬大,一件灰色毛衣,四下望了,說了句,「現在的孩子怎麼不愛穿鞋呢(應該意思是不愛穿襪子),都光著腳。」(當時會場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小腿褲加露腳踝的標配。)
我的直觀感受是,陳凱歌導演,雖然還在繼續創作,但是他,已經需要艱難地去理解這個世界的諸多變數。字裡行間,都是服老。那兩句話,我應該會感慨很久:
「拍電影是年輕人的事。」
「現在的孩子,怎麼都光著腳呢。」
-
還有一件小事,放在這個語境下一起看,有點意思。
開場的主持人是陳導的兒子,小孩兒應該是緊張,幾句場面話說的磕磕巴巴。當他說到最後一句,想讓觀眾將手機靜音,不要提前離場的時候,話已經說的支離破碎,「尊重」兩個字都卡殼。他是這麼結束的:
「以示對嘉賓的……呃……呃……respect…」
不光是他,你會發現那時候的電影總是容易出精品,現在的電影市場按說是越來越大了,怎麼反而拍不好了?
我給你舉個栗子,完全不同領域的栗子,有一年足球金球獎,梅西哈維伊涅斯塔都進了前幾名,可是除了煤球王優勢大,其他的票都少到專家覺得不科學。究其原因就是——分票。他們在同一個球隊,這個球隊這一年表現的太好了,誰的功勞都很大。所以最後很難給其中一個很好的褒獎。
這個就是我認為最大的原因之一,八九十年代資源集中,八九十年代是什麼情況?沒多少大導演,沒幾個電影公司,資源很少,所以一旦一個大製作出來,所有最好的資源,編劇,導演,主演,配角燈光,攝影,都呼之即來了,不是最好的哪怕你放在現在能獨當一面,擱以前也只能是個配角,就像葛優,蔣雯麗。
現在的電影是個市場化的領域,講究投入產出比,各方面的人才也多,一個電影出來,多少人等著你來用,你說完全用即插即用型的出名的完全不科學不經濟。往往一個領域,比如攝影有個杜可風,武術有個袁和平就能獨自撐起這個電影了,如果湊巧好幾個領域最好的集中起來,往往出的就是好片子。演員方面也是,有個風頭正勁的男主,女主就可能去挖掘新人,既經濟又滿足觀眾獵奇的眼球。至於配角大部分給這個機會,給那個機會,基本上就聽人推薦了。你拍電影的時候本來大部分時間可以用來思考電影怎麼拍,結果一堆不專業不頂尖的角色成了你需要考慮照顧的地方,導演的精力也很難集中。
另外,現在拍一個電影需要考慮的太多了,什麼成本,檔期,競爭,類型,演員也名氣勝過實力,完全沒了以前集中力氣干一票大的那種環境了,投資人又要求回報,如果時間又短,就算你考慮對方向恐怕也拍不出多精緻的電影,別說有時候根本走不對路子,被一些局外的因素影響了。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考慮下,《霸王別姬》為什麼會被認為是神作中的神作?
1、京劇題材
京劇是國粹,裡面包羅萬象,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中華文化。但是拍京劇題材的電影是很難的,我印象里沒有任何其他同類作品(如果有誤,請指正)。甚至沒有任何類似的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好電影。所以,《霸王別姬》是獨一份的。
至今,其他的中國電影,再怎麼拍,都沒能追平它的記錄。
2、故事
《霸王別姬》的故事結構非常漂亮,起承轉合之妙,絕對是第一流的。這是個很好的故事片,這保證了即使是不喜歡京劇、對那段歷史沒興趣、對文化背景沒感覺的人,照樣會認為這是個「很好看」的電影。
這也是它能在國際上拿那麼多大獎、雅俗共賞的重要原因。
3、演員
葛優那樣的神級演員,是配角;日後成為影后的蔣雯麗,是小配角。中國的電影里,能夠奢侈到這個地步的,並沒有幾部。何況是處於人生最好年華的鞏俐、張豐毅?
4、陳蝶衣
張國榮這樣一個演員,這樣的容貌、才情、同志身份,來演這樣一部電影,簡直就是天造地設。
不瘋魔,不成活,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詮釋這個角色。
其他演員其實都可以換,國內還是有同級的人才的,但張國榮的陳蝶衣,不可替代。
(另,前面看到說,配音是楊立新。找到像楊立新這樣的人才,是一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的問題是,如今華語電影評獎有個坑爹的規定,配音了演員就不能拿獎,所以很多古裝片里演員都自己說台詞,你們聽過古人用港台腔甚至日本、韓國腔說話不?)
5、每個細節都無可挑剔,每一幀畫面都很完美,每一段配樂都恰到好處
來自攝影、剪輯、燈光、美工、配樂的一流
6、情懷
是的,你沒聽錯,我說的是情懷。《霸王別姬》是一部有深度,有情懷的電影。
從裡面,你可以感受和思考很多有關人生的東西。毫不牽強,極其深刻,這是它高出其他電影的最重要的地方。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因素跟陳凱歌有什麼關係?
1、京劇題材。
看《梅蘭芳》和《霸王別姬》之間的差距,就能感受到,陳凱歌對京劇題材的把握能力,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強。
前面有答案提到:
關於霸王別姬和他父親的關係,傳言一直頗多,令我信服的一點是, 陳凱歌對於京劇的造詣並不高,這一點京劇圈很多人黑過他.而恰恰是與此同時陳的父親對於京劇造詣頗深.沒有那麼深的理解要拍出那部霸王別姬必定殊為難得 黎明的梅蘭芳一樣是講京劇的相比之下完全弱爆了.
再百度下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
(1920年9月-1994年11月),原名鄭衍賢,福建省長樂縣人。中國著名導演。代表作有:《小兵張嘎》、《平原作戰 》、《海霞》、《青春之歌》。
此外,他還拍了大量戲曲片,百度上列出了很長的一張清單。陳懷皚_百度百科
前面有答案提到:
這幾部代表作就算是年紀小點的人爺該掂量出分量了天涯之前曾經有個帖子曾經八過這個,說是陳凱歌拍《霸王別姬》的時候,老爺子一直在場子里坐著,整部電影都是老爺子把關的。
2、故事
《霸王別姬》的編劇有兩個,李碧華和蘆葦。
李碧華就不說了。《胭脂扣》、《青蛇》等多部優秀電影的原著作者。
蘆葦 _百度百科
編劇的電影《瘋狂的代價》獲夏威夷電影節優秀作品獎,《黃河謠》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霸王別姬》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國際貢比西影評人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活著》獲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紐約及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外語片獎,《秦頌》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評委團特別獎,《紅櫻桃》獲「金雞獎」最佳影片獎。
關於蘆葦與《霸王別姬》的關係,前面有答案提到:
根據蘆葦的回憶,這部電影「我一共寫了九十九場戲,他只拿掉了兩場戲,這是我寫過的所有劇本中唯一一個完全照劇本拍的」 。
參考文獻:
蘆葦、王天兵:《電影編劇的秘密》,《讀庫0804》 電影編劇的秘密 蘆 葦 王天兵
《紀念張國榮逝世 當初演霸王別姬與蘆葦有關》,《華商報》2012年4月1日 http://ent.qq.com/a/20120401/000072.h
這篇文章我幾年前看到過,對文中印象最深的不說《霸王別姬》,而是《雙旗鎮刀客》,蘆葦說,雖然他沒有署名,但實際上劇本框架的創意來自他。最重要的是,這種結構的模式參照了好萊塢電影的標準模式。框架怎麼做,幾分鐘的時候必須出一個高潮,最後結局要怎麼處理?都有章可循。因為深諳人性,能夠迎合與管理觀眾的預期,所以總能獲得歡迎。若干年後,何平《天地英雄》,就因為在這方面沒有做好,所以結局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淪為爛片。
看陳凱歌自己編劇的《無極》等片,很明顯,陳凱歌本人也沒有學到這種編劇手法。當時他完全按照蘆葦寫的去拍,就是對的。
分兩部分,一是選演員,二是調教演員
選演員上,比如張國榮,其實他差點沒演成。
他非常喜歡這個角色,竭力爭取。第一人選是尊龍。
用句陸遊的詩來表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拍《霸王別姬》時候,原本在北京藝術中心做製片的白鈺成了陳凱歌的製片主任。他既是陳凱歌的助手,又代表著投資方徐楓,「劇組的大事小情都由我來協調,導演與投資方的溝通,跑北影廠,跑電影局,負責影片宣傳」。白鈺說,陳凱歌那時沒有太多雜念,進入了純粹的創作激情,與徐楓討論的也全是怎樣把片子拍好。陳凱歌特彆強調要將原有故事改造成自己接受的樣子,對劇本的修改成了《霸王別姬》非常重要的一環。
編輯蘆葦在最早期就進入了《霸》的改編,陳凱歌當時要求人物行為更為生活化,把故事基調定為兩個人在五十年間的關係,「它可以是一個跨越了中國五十年的現代歷史,又可以很深入地描寫這三個人之間的情感關係。所以它既是有關中國文化的,也是有關中國人的,中國社會的」。
1991年的陳凱歌已經有了明確的衝擊國際影壇的念頭,因此在男主角的選擇上,他首先想到的是「請外國大牌明星」尊龍。尊龍在《末代皇帝》、《龍年》里都有出色表演,此片執行導演張進戰說,陳凱歌認為尊龍「更洋氣,扮相更好」。
但是尊龍經紀公司開出的苛刻條件讓劇組聞所未聞,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張進戰還能一口氣列舉出當年令他們吃驚的要求。第一,由於不知道開機時尊龍會在哪個國家拍戲,所以劇組必須為他同時定幾個國家的機票。第二,尊龍的兩隻狗要與他同進同出,所以一般的酒店沒法入住。第三,必須為尊龍配備兩個保鏢、兩個傭人、一個台詞老師、一個普通話老師、一個形體老師。第四,尊龍每天洗臉刷牙必須用外國或香港空運來的礦泉水,更不談食品飲料,「那個感覺是,中國內地的東西沒法讓人活」。第五,要配備宿營車,還得有專用的網球場和游泳池。
經紀公司提出的要求,也許在明星制發達的今天已不算離譜,但對於第一次與國外明星建立聯繫的《霸王別姬》劇組來說,「感覺受到了侮辱,大家都在為藝術創作激動不已,卻有人這樣耍大牌」。最後由陳凱歌、父親陳懷皚、攝影師顧長衛、編輯蘆葦和張進戰組成的五人小組表決,陳凱歌投了棄權票,其他四人一致反對,陳凱歌這才放棄了選用尊龍的想法。
後來《霸王別姬》聲名大振、尊龍拍完《蝴蝶君》後到中國,通過皮爾·卡丹在中國的代理人宋懷桂認識了張進戰。張進戰仍然「記仇」,尊龍聽罷大呼冤枉,解釋說他當初並不知道經紀公司開出的條件,「《霸王別姬》太棒了,我沒能參與太遺憾」。張進戰說,現在回頭想,誰出演男主角又不是那麼重要了,「這個戲已經具備了成功的各種因素,一定拍得好」。這樣強韌的信心,貫穿了《霸王別姬》的始終。本來不是第一人選的張國榮,卻因非常敬業且為人真誠,給了劇組一個大大的驚喜。在劇中飾演程蝶衣徒弟小四的成都演員雷漢回憶到,那時內地還沒有演員明星制的概念,影片也很少考慮市場,所以演員壓力不大,競爭也不激烈。張國榮帶來了香港成熟市場下的演員作風,極端認真,被稱為「戲痴」。也有人認為,這部戲的成功,是張國榮以他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改變了陳凱歌的軌跡,也推動了陳凱歌的藝術思維。白鈺記得,每天中午,演員要從北影廠的攝影棚去大門外吃飯,這點時間張國榮也要利用上。他穿上戲服,邊走邊甩水袖、練步態,口中念念有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張國榮第一次到內地拍戲,練國語台詞也是個苦活,每次開拍前他都要拉上張進戰,把台詞小聲地說一遍,讓他糾正。入戲極深的張國榮應了劇中段小樓所說「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那句話,從眼神到動作,時時刻刻都在體會程蝶衣。白鈺說,陳凱歌的信心是在劇本修改、與演員互動當中一步步加強的。張國榮認真的勁頭也和大家互相影響著,白鈺說,「我們每天工作的時間非常長,拍完一場戲,演的人過癮,看的人也過癮,都期待著下一場」。於是片場「好似一盤流動的活水,每個人都在儘力做到最好」。說到陳凱歌的做事風格,白鈺形容為「先入為主、有備而來」。陳凱歌是個做事特別認真的人,他會提前很久研究劇本,細化到每一個鏡頭,都事先仔細地琢磨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想法。對劇本、演員、化妝、服裝、道具都會全部考慮到,比如主要人物需要五十套服裝,他會一一過問,對款式、面料、色彩都有明確要求。遇到不同意見,他不會輕易改變主張,習慣的方式是,「我回去想想,想好了再給你電話」。當時陳懷皚作為藝術指導,多數時間靜靜地在一旁看著拍戲,下來和各位演員協調,也給陳凱歌出主意。「老爺子就像一個救火員,他不會仗著自己的權威現場發話,而是拍戲下來後做很多細緻的修補協調工作。」老爺子的這種作用對這部影片的軌跡其實也起著相當的作用。拍得最辛苦的,除了戲班中濃油重彩吊眼貼片子之外,其實「文革」場面更身心俱疲。
「文革」在夏天拍,北京盛暑,酷熱苦悶。為了這麼場歇斯底里的出賣與被出賣,迫害與被迫害,說不清的三角關係,演員拍得幾乎不支倒地。演小四的演員雷漢在「文革」中出場,1962年出生的他認為自己對「文革」體驗還不是特別深,「陳導就反覆啟發我,要演出年輕人那種特別興奮的情緒,小四在這裡找到了出人頭地的感覺」。小四與師傅程蝶衣決裂的那一場,他回頭的一幕反覆拍了多遍,「到底拍了十幾遍也記不清了,導演一定要我的決裂有爆發力,所以不斷重複地拍,陳凱歌完美主義的性格非常鮮明」。演員們和陳凱歌的意見也會不一致,不過大家當時都很尊敬這位「學者型導演」,基本會接受他的意見。白鈺提到,張豐毅是性格直爽類型,有時候對人物理解不太到位,陳凱歌就一遍遍拉著他看監視器,給他講戲。張國榮是一位自己愛思考的演員,他認為陳凱歌想製造出一個愛情三角關係,便對陳說,「這明明就是兩個男人間的愛情故事,為什麼你非要加進這樣一個女性角色?」但是張國榮認為陳凱歌仍然給了他相當大的自由,在表演上非常信任他。
做一次伸手黨吧。想自己寫寫的,畢竟也是自己看過十來遍的電影。但是,感覺還是這篇文章寫得比較全面一些。轉一下吧
《霸王別姬》為什麼成功?
首先聲明,我是個以貌取人的人。
我的答案是因為陳凱歌胖了。
為什麼陳凱歌曾拍出《黃土地》《孩子王》,也曾寫出《少年凱歌》這樣的佳作?是因為那時候他還年輕,但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因為他那時候還很瘦!你一定覺得這是個妙論。
我來說說理由:一個人中年發福說明生活安逸了,一個安逸的人怎麼可能拍出敲痛時代的作品?另一個原因就是不節制導致中年發福,暴飲暴食飲酒縱慾都可能是誘因。當然我不是說陳導有這些習慣。起碼說明他對自己的要求降低了,不再殫精竭慮苦思冥想。沒有哪個傑出的詩人不是清瘦的,好的藝術家原則上都應該是瘦子。舉例說吧,凱魯亞克曾是哥大的橄欖球特長生,後來橫穿美國大陸寫出成名作《在路上》以後,大紅大紫。自此凱魯亞克縱情酒色犬馬,最後潦倒無依孤獨死去。他死之前一定是身材走形的,因為他失去了自我節制,所以也再寫不出好的作品。同理,陳導是瘦子的時候曾經拍齣電影史級別的作品,但後來屢屢踩屎,也是因為發福了走形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和平衡了。我的結論就是,因為他胖了。
多說幾句,同為78級出來的,張藝謀和田壯壯我還比較期待,因為他們一直清瘦,骨骼突出。說明是自我節制的人,也是常常思考的人。雖然老張後來也是屢出昏招千夫所指,但因為他保持著很好的身材,所以我一直期待他的作品。
一個人富貴成名很難,更難的是名利雙收之時,仍然保持節制,讓自己始終是個瘦子。
太晚了,明天還要上班,不一一細說了,路數就是這個路數。你可以說是謬論,也可以說是妙論。
晚安嘍!
————補充點兒靠譜點兒的吧————
豪華製作班底是技術和藝術上的保證。
陳凱歌幼年就受其母影響讀過諸多詩詞,有比較好的國學基礎,應是第五代裡面文學素養最好的,曾於77年報考北大中文系(落榜)。四里鄰居多是國手國師一類的人,對國粹耳濡目染。在《霸王別姬》之前已有較多拍片經驗,從技術上已經嫻熟到家了,在藝術和審美上也自成體系成熟定型了,有了前邊的鋪墊和美譽,對宏大題材的把握也就更具駕馭能力。另外一個就是來自於其生活經驗,陳凱歌和其製作團隊大多來自電影學院78級,這些人都曾經切身體會文革,共同的生命經驗讓他們更有話語權,更別說其父陳懷皚了。在「我要揭發」那一橋段,不僅是那個年代的普遍現象,還有陳的私人過往,其父是大右派曾被揪斗,少年凱歌為了跟組織保持一致,也曾與其父劃清界限甚至親手批鬥。這些私人性質的生命經驗都是電影最寶貴的閃光點。讓陳更深刻體會群體和個體的關係,群體之於個體的效應和壓力,個體之於群體的弱小和孤立。有自身經驗這一段就顯得尤為撕心裂肺,撕裂人間至真至情,一切都以階級和立場來標示。因為個人生命體會的滲透才讓這段宏大歷史更加飽滿和真實。張藝謀同時期推出《活著》,有一段是畫毛主席像。其實是老謀子自己曾在插隊的村裡每家每戶都畫過主席像,這一段就顯得很有感情。因為這都是真事兒演化的。
基本上陳凱歌拍這部片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拍的好是應該的。
另外,那時候他還是瘦的。
----2015/7/16割----
因為有倆粉絲多的朋友點了贊,讓這個三年前的答案又多了100多贊。正好今天在《局部》看到陳丹青引用了木心的一句話,我覺得放在這裡很合適。
《霸王別姬》是神作,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從題材到陣容都很難超越,更何況還有張國榮演的程蝶衣,《霸王別姬》在目前的環境來看很難超越了。
還有我個人的一點小推測,當時劇組都是重量級人物,陳凱歌會採納他們的意見,必竟之後的電影可以看出陳凱歌應該沒有《霸王別姬》那樣大的才華,更多的是群策群力。
編劇是蘆葦,原著是李碧華。此片劇本的好,應該歸功於蘆葦。
為什麼他再也拍不出類似的電影了?
因為一個時代過去了。
偉大的電影一定是和它所處的時代相連的。現在就是一個二流時代,大家都在努力掙扎,不要墮落為三流導演。
——————補充——————
陳凱歌導演早期的《孩子王》和《邊走邊唱》都是進電影史的作品。誰沒年輕過呢?
《霸王別姬》里涉及到49年後的部分,是這部電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之後我們還在哪部電影里看到了這些元素?基本沒有。這也是為什麼《霸王別姬》一騎絕塵的原因之一吧。
(關於「代拍」的話題,對於拍過東西的人來說,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現場張羅忙前忙後的那個人,並不是真的決定電影藝術質量的那個人。)
從純粹的拍攝角度來看,陳凱歌沒有參與《霸王別姬》的編劇,而其他的作品,他都參與了編劇。顯而易見,他是一個自以為擅長說故事,而說故事能力很爛的導演。
如果他拍完這部就收山或死了,他將是個傳奇,不朽
關於霸王別姬和他父親的關係,傳言一直頗多,令我信服的一點是, 陳凱歌對於京劇的造詣並不高,這一點京劇圈很多人黑過他.而恰恰是與此同時陳的父親對於京劇造詣頗深.沒有那麼深的理解要拍出那部霸王別姬必定殊為難得 黎明的梅蘭芳一樣是講京劇的相比之下完全弱爆了.
《霸王別姬》劇本好,演員好。張國榮,鞏俐都演的特別好。陳凱歌也說過是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 所以《霸王別姬》跟陳凱歌的關係就是他選對了好的劇本,選對了人去演。
《霸王別姬》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豆瓣上評價也很高,的確是劇本寫的太好了。
對比好萊塢:Wall.E. 和 John Carter 也是同一位導演的作品。Orz。
若干年前,曾見《霸王別姬》的一名主創人員接受採訪說,這片子的編劇、美術、造型、化妝、攝影、剪接、音樂、演員、導演等等,整個主創班底都是當時業內最牛逼的人物,又能全情投入,不成功沒有天理。即便換一個導演,電影也能同樣放在殿堂里受後世供奉。
作為這句話的註腳,陳凱歌后來拍了《無極》。
在被問及為何後來的創作再無及《西藏組畫》之成就時,陳丹青說:"我畫不出來了,因為我畫過了。"(大意)
同理。
在2012年年底,兩岸三地編劇會上,蘆葦有稍微拓展了下這個話題。
在當年,陳凱歌是很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在《霸王別姬》劇組有任何重大決策,是由陳凱歌,蘆葦,趙季平,顧長衛這幾個人投票決定的。包括啓用張國榮,也是這幾個人投票決定的。其中只有陳凱歌一個人不同意用張國榮,但他很民主,接受任用張國榮為主角。
蘆葦將這部電影的成功歸功於導演權力沒有膨脹,電影的團隊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某部電影開始,陳凱歌就全權掌控自己的電影了。
民間還有一說,講陳凱歌拍本片是傀儡,真正的話事人是他的父親,而他掛名導演是其父提攜。當時陳凱歌父親陳懷皚擔當藝術指導,也很有理由相信團隊中堅一人一票這個制度得到他的力挺。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定要來回答一下了 因為就在這個月初吧 我才經同學推薦剛看過這部電影 然後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簡直要被張國榮吸進去了好么)我已經按捺不住我的焚寂煞氣了
其實也不是拍不出來了 只是。。。演員問題 你看當初的張國榮 葛優 鞏俐 哪個不是影后影帝級的人物 而且人物設定也是十分的合適 光看他們的演技也是一種享受好嗎?!!張國榮演的真的是入木三分(這個詞是不是用得不太好 哼 不管了 我就是這麼任性 想用就用)真是不得不為他的演技感到萬分的。。。。【詞窮了(?_?)】動容 真的是忍不住怒罵渣男
太可惡了 連這樣為你的好男兒 你都好意思出賣?我真是%@*$¥ 氣死我了 不過這真是一部好片啊 看過之後我也是四處安利 但好像沒什麼人理我 可能現在的高中生已經都被馬桶台的肥皂劇洗腦了吧 畢竟我是已經與「時代」脫軌的人
好吧 還是回歸正題 其實陳凱歌在那之後還導演過一部《梅蘭芳》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 這部片子我也去看過 因為之前中了霸王別姬的毒 感覺這部片子跟他也有點像就去找了看 但因為資源問題 我只找到一半 所以我沒看完 主角梅蘭芳好像是那個余少群演的 我不是很確定 但好像是吧 對你沒聽錯 就是你那個馬桶台的特約演員 我看到他心中也是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我個人對他是沒有什麼好感啦 總覺得他跟我心中根深蒂固的張國榮的形象實在相差太遠 所以也就失望了很多 但除了主角 說句實話 幾個配角真的都還是挺不錯的 孫紅雷 還有幾個我叫不出名字 但演技也都是極好的 主要就是這個主演問題 感覺書生氣不夠 娘氣又太重了 實在是。。。。不行 我也想過 要是張國榮還在世 這主演肯定也是非他莫屬 要是是他的話 這部片子又該重新審視了 應該會是一部可以跟霸王別姬媲美的好片了 但事實擺在眼前 我也沒辦法
再加上之後可能是潮流的變化吧 這種純文藝片看得人變少了 也沒什麼錢可賺 還得大量投入 所以可能就越來越不如以前了吧 唉~ 不開森 其實我也就是隨便胡謅的 大家想看就看一看 就當玩笑看看就過了 別當真哈
那麼今天的逼就裝到這裡 謝謝大家 祝大家生活愉快 再會
還有 那啥余少群的粉絲們 多有得罪 別噴我 我還小 害怕 看我這麼萌也知道你們捨不得罵我對吧
特約嘉賓: 福爾康 金館長 (錯了不是金館長 是張學友 我搞錯了 感謝「陛下」指正)長草顏文字 兔子 貓 我(叫陛下的人實在太多了 沒法@ 見諒)
這其實就和曹禺寫完《雷雨》後就再也不能達到那個高度一樣。愈是想超越愈是不能
陳凱歌自己回答的原話我不記得了,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你體會一下:不是再也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了,他覺得他還能拍,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時代不再給予他條件來拍這樣的電影了,時代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個時代下人們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就算你覺得道士下山不好,拍的爛,但是這也是陳凱歌不多產的電影中用心的一部。
它表達了一個出世的小道士在剛剛入世的時候所面臨的人心的險惡道德的迷惑等等,這跟我們這個時代下的人們面臨的選擇和處境是一樣的。
你還覺得他再也拍不出好的電影了嗎?
推薦閱讀:
※女生適合做發行專員么?
※電影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夕陽鏡頭?
※如何評價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經典科幻電影《人工智慧》(《AI》)?
※《荒蠻故事》里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恐怖片真的嚇死過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