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阪冬之陣豐臣方不同意德川家康的要求,死扛到底,能否撐到家康死的那一天,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


謝邀~這個題你讓我怎麼說呢?畢竟歷史太難假設,何況還是大坂之役這種大事件。如果一定要談一下個人看法的話,那我認為答案是撐不住......有的時候歷史在後人看來似乎存在反轉劇情的可能,不過在當時可不是這樣的。1614年大坂的豐臣氏之所以起兵,恰恰是因為頂不住德川的壓力了。原因如下:

第一點,從1600關原之戰後,豐臣秀賴仍然是名義上的共主,公儀也依然存在。然而政權實際上已經落入關原合戰的勝利者德川家康手中,豐臣氏連自己的藏入地都保不住。更有甚者,德川家康又於三年後,暨1603年建立了幕府,確立起德川的公儀 - 基於江戶的武家政權。所以我們可以說在一個時期中,日本存在有兩套公儀,只不過其中一套僅僅是前朝的影子罷了。豐臣公儀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到了1614年影響力基本就限於攝津,河內,和泉三國。

第二點則是雙方實力的對比變化。在1600年前,總的來說,豐臣氏以及支持豐臣氏的各大名的實力,是要高於德川家康和其支持者的。否則德川在預謀加賀征伐,進行會津征伐,還有最後關原時也沒有必要去獲得豐臣秀賴的許可 - 即所謂的「大義名分」。然而關原之後情勢變化了。一方面,豐臣氏以及豐臣方大名的土地光是改易就達到七百萬石以上,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不少領地流入了關原參與家康一方的外樣大名的口袋,但無可否認的是,德川本家的實力在獲得數百萬石的加增後,徹底壓倒了主家。此時的豐臣氏名下領地僅有攝和泉三國大約六十萬石余。

第三點就是豐臣和德川的官位升晉變化(一定程度上這也預示著雙方與朝廷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會嘲笑日本戰國的官途私稱現象讓「官職」缺乏含金量。此話也許不假,畢竟很多私稱的官途確實不具備多大的效應。然而,朝廷頒發的官位卻絕不是這樣的。除了南北朝時期。那會兒吉野的南朝朝廷為了吸引武士前來投靠,同時為了圈錢,大量地頒發官位,搞得整個官職體系混亂的一塌糊塗。除此之外,在日本歷史上大多數時期,包括戰國時代,官位的頒發是很隆重,很正式,也很政治的。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豐臣秀賴的官位,其人四歲元服,暨1597年,敘任從三位?左近衛權中將,1598年升敘從二位?權中納言。這是朝廷的一個信號,從中將越過參議直接敘任中納言,意味著朝廷認可豐臣氏的家格等同於公家?五攝家,遠高於其他家族。而關原合戰後又是如何呢?1601年3月27日,秀賴轉任權大納言,28日德川秀忠便敘任從三位?權大納言。這個就比較微妙了。德川秀忠雖然較秀賴位階稍低,但卻任同一官職,似乎意味著在朝廷看來豐臣家和德川家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那麼大(或者沒有之前那麼大)。不過,秀賴早秀忠一日升敘,同時給秀忠的升敘的宣旨上所稱的名字為豐臣秀忠,也同樣暗示了在朝廷眼中豐臣還是略高於德川的。

我們繼續看。1603年4月22日,豐臣秀賴升敘內大臣,此官職的空缺是因為成為征夷大將軍的德川家康榮升右大臣(同年辭任右大臣。德川家康於1602年已經獲得從一位,明顯高過秀賴)。而早在4月16日,德川秀忠已經敘任從二位?右近衛大將(武家棟樑象徵官職),此時的宣旨上名字已是源秀忠,不再用豐臣姓氏了。1605年,豐臣秀賴升敘正二位?右大臣。立刻,德川秀忠敘任正二位?內大臣,征夷大將軍宣下。此時秀忠位階已經持平秀賴。1607年,豐臣秀賴辭任右大臣(有說這是為了給出任關白做準備,也有說其實後來又升敘了左大臣,《押小路家文書》)然而通說里似乎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秀賴出現了無官的情況。而隨著戰事與1614年爆發,德川秀忠立刻被朝廷宣旨成為右大臣,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朝廷一直在觀望,等到情況一明朗,立刻拋棄了豐臣家。

以上答案基本試圖通過朝廷對豐臣秀賴任官上的態度,來推測豐臣家族末期的境地。總的而言,豐臣方的勢力從關原合戰起便大不如前,幾乎十年不到,就下滑到一個「凄涼」的「普通大名」的境地。這樣的實力,是斷無可能和德川幕府對抗的。豐臣秀賴應該是明白自己的情況,所以一直退讓,已經甘願成為德川家的下位(二條城會面事件),而最後的起兵,也是因為家康實在逼得太緊,有徹底滅絕豐臣方的動機。而淀殿與豐臣秀賴在這種絕境下,都不屬於那種願意委屈求全的人。最後。就是大阪之役的豐臣家實際是被綁在了浪人們的戰車上。自從開始召集浪人,浪人便盤踞大坂城,這時豐臣家已經不能完全掌控大坂了。最後夏之陣爆發德川也以豐臣方不能驅逐浪人為理由,而事實上當時的豐臣方根本無力驅逐浪人了......

豐臣秀賴在德川政權中的超然地位導致他對幕府的威脅太大。所以不同於幕府大名織田氏,還有喜連川氏這種前朝的遺老,豐臣秀賴是天下的公儀,太閣的嫡子(織田是信雄,長益這一系,而喜連川氏是古河公方這一系,都只是「天下人"的旁系)。因此他是江戶幕府不得不剷除的敵人。即便家康年老不能剷除,秀忠也會動手,即便秀忠不能,家光也要想辦法。因為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而這種鬥爭最後勝負還是要看雙方的實力。這點上豐臣氏已經差德川氏太多。所以個人認為:豐臣家是絕不可能以一家大名的身份,割據一方,最後平平安安的混到幕末的。


這要從兩方面來看

「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的前提便是向德川低頭向幕府低頭
你必須向德川幕府稱臣,承擔幕府配給的任務(如家屬住在江戶、如參勤、如普請
這樣幕府才會給予你大名的資格,給你本領安堵
你作為一個大名的合法性才來自於此

換句話說,如果豐臣始終拒絕向德川低頭,向幕府稱臣
那德川幕府憑什麼放過豐臣,憑什麼承認豐臣作為大名的合法性
說白了,只要豐臣一日不低頭,幕府便要一日打下去
——要麼打到豐臣低頭為止,要麼打到死,這是沒得商量的

===================

反過來說
幕府多大的實力,豐臣多大的實力?
如果幕府費了很大的勁,都搞不定豐臣
那其他大名會怎麼看?

二百多年後,第二次長州征伐,幕府軍打了半天也打不過長州軍,德川家茂還病死在大坂
結果就是幕府威信喪盡,大名倒幕風起雲湧,直接導致第二年的戊辰戰爭和幕府崩潰

===================

結論
1、只要豐臣不低頭,幕府便永遠不可能承認豐臣為大名,永遠都會跟豐臣打下去
2、如果幕府不能迅速鎮壓豐臣,那麼對幕府的威信便是毀滅性打擊,拖得越久越危險

===================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
豐臣能不能死扛下去,撐到德川自己崩潰呢?

個人認為,不能
其實冬陣的真田丸之戰中,豐臣軍已經擊退德川軍的進攻
但是沒過幾天,豐臣自己就跑來求和了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德川放出了大殺器:國崩

須知日本戰國時代雖然鐵炮(火繩槍)到處都是,但真正的大炮是很少用到的
那麼,當國崩出場,並且轟掉了大坂天守時
這意味著德川手裡有能直接打進天守的大炮,而豐臣只有火繩槍——這肯定打不到德川軍位於茶臼山和岡山本陣——高下立判
大坂在國崩面前根本扛不住
所以豐臣方才會慌不迭的求和


這個可以分為兩個問題。
第一個:能不能熬到家康死?可以。秀吉在建城的時候,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大阪城城防堅固,又很好的護城河系統,又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錢糧。根據秀吉的打算,這是一座可以守十年的堅城。也就是說,即使是無外援的情況下,也可以固守十年,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時間。打個對摺,5年、在打個對摺,2.5年、再打個對摺1.25年。家康在拿下大阪一年後病逝。從時間上算,家康是熬不過去的。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家康在滅掉豐臣家之後鬆懈下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家康對自己的作息、飲食要求極其嚴格),不然還可以多活一些時日。即便加上這個因素,我還是認為家康撐不了那麼久。

第二個:能否成為一方大名?很難,除非他再熬過秀忠,或者打敗秀忠。如果秀忠取勝,還是會趕盡殺絕的,這件事上,他比家康還要堅決。夏之陣,千姬出城後向祖父求情,家康猶豫,是秀忠強烈要求趕盡殺絕的(也可以理解,自己馬上接位了,當然不想留一個如此巨大的隱患)。求情無望,第二天秀賴和淀殿自殺。


撐不住。從之後的種種事件可以看出,家康肯定是想要在自己死前,徹底解決掉豐臣,而且守城的目的是什麼呀,等援兵唄。可是當時還有多少大名是站在豐臣一方的呀。


你說死抗是因為你知道家康在冬之陣第二年就會歸西嗎?
你咋不假設關原之戰豐臣直接出兵滅了東軍呢?
你要知道關原和大阪之間是隔了15年的啊
就是說豐臣已經扛了十五年了啊
十五年中,豐臣封地被侵蝕,政治權力被壓縮,盟友被挖走,屬下被打壓
到大阪之陣的時候,豐臣已經很光棍了
到1615年的時候,豐臣可用的兵將都沒幾個了,不得不招囚犯(信繁),浪人來充數了
再抗,連打一仗的能力都沒了
1615年的時候,五奉行還剩一個沒封地的增田長盛
三中老一個沒有
五大佬早被削的沒樣,宇喜多封地被沒收,前田早在關原就在德川一邊,上衫在德川一邊


12月8號更新:

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不同,冬之陣時大阪城城防都在,不需孤注一擲也能死撐個幾年,夏之陣則是防無可防,猴子留下的黃金又快耗盡,兵力不足,因此夏之陣只能孤注一擲的野戰,但野戰以大阪的兵力,就算討取家康成功,還是會輕易陷入德川家汪洋大海的軍隊包圍之中,因此,夏之陣即便幸村討取了家康,恐怕最終也撐不了多久,具體可見假設大阪夏之陣,幸村成功討取家康,秀賴出陣勸返部分舊大名,戰國時代的走向會如何? - 日本戰國 - 知乎。但冬之陣由於大阪尚且堅挺,兵源又還充足,如果真耗死了家康,變數還是會更多的~

原答案:

開個腦洞,跟高票答案不一樣,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題主的問題其實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能否撐到家康掛,第二部分是如果撐住了能不能成為一方大名。

一.就第一個問題而言,我覺得雖然可能性小但確實有可能。因為事實上,家康確實就在第二年掛了。如果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大阪死守不出,心理素質足夠好,意志足夠堅定,還是很看好能夠守個三五年的。畢竟國崩如果真厲害何必等到戰事不利的時候才拿出來嚇人,可見具體到攻城上也未必真有那麼牛逼。

二.比較有意思的是第二個問題,如果真撐到家康掛掉,豐臣家能不能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我覺得是非常有可能的。

1.大阪之戰時,德川幕府江戶開幕11年。試想,秦朝不過14年,隋朝37年,漢初劉邦呂后去世之後即有七國之亂,西晉司馬炎去世第二年八王之亂,唐初玄武門兵變,宋太宗燭影斧聲,明初靖難之役,清初幸好康熙千古一帝,hold住了各方諸侯,但也是如履薄冰。至於西方歷史,自羅馬帝國至林肯搞定美國內戰,期間千年,更是亂成一鍋粥,以至於他們直到路易十四時代,西方世界形成民族國家的時候,還認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是最先進的。此後才在幾個主要民族國家內形成相對穩定的政治制度,然後就是自由民主制在其後的壯大與繁榮。

2.實際上,對於所有政治制度而言,最難處理的一個問題就是繼承人問題。而這個問題又尤其體現在「王二代」身上。之所以王二代最容易亂,一方面是因為不少開國功臣在王二代時還在世,這些依靠軍功起家的老油條本來就威望大慾望大不服管還能打,老大王在世不敢造次,王二代如果是個愣頭青,輕易難以服眾(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老大王在世時喜歡讓二代打打仗確立威信,當然如果玩脫了把二代搭進去了就只好搞Cultural Re了);另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穩定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個政治制度長期培養出來的習俗和人心。顯然,德川幕府此時不過11年,難有什麼習俗可言。

而就前一方面來說,秀忠與家康相比,且不論個人能力上的差距,單就資歷威望而言,也簡直是天壤之別。家康跟今川義元混過,跟信長談笑風生,扛過武田信玄,跟秀吉掰手腕,還能在關原策反那麼多秀吉的老戰友跟著自己搞主子。相比而言,秀忠有啥?關原被真田父子玩弄?(就算事實並非如此,等到家康真被熬死,謠言只會傳的更凶)實際上,秀忠此時的資歷與秀次的情況頗為相像,兩人皆是在二元政治中處處受限並沒有多少實權的繼承者,兩人都沒有在戰國亂世中建立起自己的武勛。試想,這樣一個王二代,如果是在戰爭途中一直罩著自己的老大王病死,伊達男,島津家,毛利家,前田家,上杉家,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片桐且元,以及藤堂高虎之流難道會服一個年紀輕輕35歲又毫無功勛的二代(當然前田家有可能會服,非黑)?即便他是名義上的征夷大將軍,對於一票從亂世中歷經各種背叛戰爭存活過來的大大名而言,看到一個被各種譜二代環繞的王二代他們難道真的不會蠢蠢欲動?

3.如果家康是在大阪之戰之前去世,秀忠可能還有時間通過打下大阪來確立自己的威望。但如果家康真是在大阪冬之陣中被熬死的話,那這簡直就是最遭的狀況,戰事不利,老大王去世,一票外樣大名就在身邊,而稍微信得過的親藩大名又很多都是二代,這簡直就是亂世重新開始的最佳場景。

4.如果前面所有腦洞成立,其實表明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以淀殿和秀賴為核心的第二代豐臣領導群體是革命意志堅定的公武合體主義者,真要如此,豈止是割據一方,續任關白也不是夢!!


江戶時代豐臣氏並未斷絕,仍有至少兩家割據一方的大名,分別為備中足守25000石和豐後日出25000石。兩家維新後均授子爵。兩家藩祖均為豐臣秀吉北政所(寧寧)的兄弟,苗字為木下。


這就是大阪之陣的真相。


推薦閱讀:

豐臣秀賴在江戶幕府初期的日本政治結構中究竟是什麼一個地位?
多啦A夢有哪些歷史梗?
如何評價2016年NHK大河劇《真田丸》?
如何評價德川家康?
《真田丸》中德川家康在跟真田真田信尹 的談判時,用的畫有日本國旗的扇子?

TAG:德川家康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