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真正的殉道者?


阎应元与江阴百姓——真正的殉道者
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清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亲王3名,大将军18名,最后城破,屠城,无一人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阎应元时任官职为典史,通俗来讲如今县派出所所长这么一个管理县中治安的官,当时是,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
既然是殉道者,那么看看他们的结局吧。
城破之日,阎应元要了一支笔,写下了: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刺胸未死,转而投湖,被百姓救起,遂被擒。然即便用枪刺他的腿,他到死都没有向侵略者下跪。
阎应元的家丁十余人,无一人降,全部遇难。
陈明遇关闭衙门,亲自点火,烧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到兵备道前下马与清兵肉博,身负重伤,握刀僵立在墙壁上,没有倒下。
训导冯厚敦,穿着公服在明伦堂自缢,他的妻子和姐姐投井而死。
中书戚勋,诸生许用,把门关上,自焚。
战役中有一江阴无名女子,在殉节前题诗: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老百姓都以先死为荣,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有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
满城都被杀光了,清兵这才封刀。午后,清榜出榜安民。城中的人已所剩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以及和尚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这场战役,守城八十一天,城里死了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了七万五千余人。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和我聊到抗清故事时对我讲你们的阎应元抗清和君士坦丁堡一样,我很敬佩。我听了正色道:这不一样,君士坦丁堡是国王带领杀敌的,我们江阴则是百姓自发集结的,当时高官都投降了,只有江阴百姓宁死不降,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他比君士坦丁堡还要让人敬佩,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殉道者,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杨涟——真正的殉道者

审讯开始了,作为最主要的对象,杨涟被首先提审。
  许显纯拿出了那份伪造的证词,问:
  “熊廷弼是如何行贿的?”
  杨涟答:
  “辽阳失陷前,我就曾上书弹劾此人,他战败后,我怎会帮他出狱?文书尚在可以对质。”
  许显纯无语。
  很明显,许锦衣卫背地耍阴招有水平,当面胡扯还差点,既然无法在沉默中发言,只能在沉默中变态:
  “用刑!”
  下面是杨涟的反应:
  “用什么刑?有死而已!”
  许显纯想让他死,但他必须找到死的理由。
  拷打如期进行,拷打规律是每五天一次,打到不能打为止,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打掉,却依旧无一字供词。
  于是许显纯用上了钢刷,几次下来,杨涟体无完肤,史料有云:
  “皮肉碎裂如丝”。
  然“骂不绝口”,死不低头。
  在一次严酷的拷打后,杨涟回到监房,写下了《告岳武穆疏》。
  在这封文书中,杨涟没有无助的报怨,也没有愤怒的咒骂,他说:
  “此行定知不测,自受已是甘心。”
  他说:
  “涟一身一家其何足道,而国家大体大势所伤实多。”
  昏暗的牢房中,惨无人道的迫害,无法形容的痛苦,死亡边缘的挣扎,却没有仇恨,没有愤懑。
  只有坦然,从容,以天下为己任。
  在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后,许显纯终于认识到,要让这个人低头认罪,是绝不可能的。
  栽赃不管用的时候,暗杀就上场了。
  魏忠贤很清楚,杨涟是极为可怕的对手,是绝对不能放走的。无论如何,必须将他杀死,且不可走漏风声。
  许显纯接到了指令,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杨涟将死在他的监狱里,悄无声息,他的冤屈和酷刑将永无人知晓。
  事实确实如此,朝廷内外只知道杨涟有经济问题,被弄进去了,所谓拷打、折磨,闻所未闻。
  对于这一点,杨涟自己也很清楚,他可以死,但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在暗无天日的监房中,杨涟用被打得几近残废的手,颤抖地写下了两千字的绝笔遗书。在遗书中,他写下了事情的真相,以及自己坎坷的一生。
  遗书写完了,却没用,因为送不出去。
  为保证杨涟死得不清不楚,许显纯加派人手,经常检查杨涟的牢房,如无意外,这封绝笔最终会落入许显纯手中,成为灶台的燃料。
  于是,杨涟将这封绝笔交给了同批入狱的东林党人顾大章。
  顾大章接受了,但他也没办法,因为他是东林重犯,如果杨涟被杀,他必难逃一死。且此封绝笔太过重要,如若窝藏必是重犯,推来推去,谁都不敢收。
  更麻烦的是,看守查狱的时候,发现了这封绝笔,顾大章已别无选择。
  他面对监狱的看守,坦然告诉他所有的一切,然后从容等待结局。
  短暂的沉寂后,他看见那位看守面无表情地收起绝笔,平静地告诉他:这封绝笔,绝不会落到魏忠贤的手中。
  这封绝笔开始被藏在牢中关帝像的后面,此后被埋在牢房的的墙角下,杨涟被杀后,那位看守将其取出,并最终公告于天下。
  无论何时何地,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启五年(1625)七月,许显纯开始了谋杀。
  不能留下证据,所以不能刀砍,不能剑刺,不能有明显的皮外伤。
  于是许显纯用铜锤砸杨涟的胸膛,几乎砸断了他的所有肋骨。
  然而杨涟没有死。
  他随即用上了监狱里最著名的杀人技巧——布袋压身。
  所谓布袋压身,是监狱里杀人的不二法门,专门用来处理那些不好杀,却又不能不杀的犯人。具体操作程序是:找到一只布袋,里面装满土,晚上趁犯人睡觉时压在他身上。按照清代桐城派著名学者方苞的说法(当年曾经蹲过黑牢),基本上是晚上压住,天亮就死,品质有保障。
  然而杨涟还是没死,每晚在他身上压布袋,就当是盖被子,白天拍土又站起来。
  口供问不出来倒也罢了,居然连人都干不掉,许显纯快疯了。
  于是这个疯狂的人,使用了丧心病狂的手段。
  他派人把铁钉钉入了杨涟的耳朵。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铁钉入耳的杨涟依然没有死,但例外不会再发生了,毫无人性的折磨、耳内的铁钉已经重创了杨涟,他的神智开始模糊。
  杨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于是他咬破手指,对这个世界,写下了最后的血书。
  此时的杨涟已处于濒死状态,他没有力气将血书交给顾大章,在那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拖着伤残的身体,用颤抖的双手,将血书藏在了枕头里。
  结束吧,杨涟微笑着,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许显纯来了,用人间的言语来形容他的卑劣与无耻,已经力不从心了。
  看着眼前这个有着顽强信念,和坚韧生命力的人,许显纯真的害怕了,敲碎他全身的肋骨,他没有死,用土袋压,他没有死,用钉子钉进耳朵,也没有死。
  无比恐惧的许显纯决定,使用最后,也是最残忍的一招。
  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夜。
  许显纯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
  这一次,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杨涟当场死亡,年五十四。
  伟大的殉道者,就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杨涟希望,他的血书能够在他死后清理遗物时,被亲属发现。
  然而这注定是个破灭的梦想,因为这一点,魏忠贤也想到了。
  为消灭证据,他下令对杨涟的所有遗物进行仔细检查,绝不能遗漏。
  很明显,杨涟藏得不好,在检查中,一位看守轻易地发现了这封血书。
  他十分高兴,打算把血书拿去请赏。
  但当他看完这封血迹斑斑的遗言后,便改变了主意。
  他藏起了血书,把它带回了家,他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恐慌,让他交出去。
  牢头并不理会,只是紧握着那份血书,一边痛哭,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我要留着它,将来,它会赎清我的罪过。”
  三年后,当真相大白时,他拿出了这份血书,并昭示天下。
  如下: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知道死后何人知晓,不知道能否平反,也不知道这份血书能否被人看见。
  毫无指望,只有彻底的孤独和无助。
  这就是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
  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以上节选自《明朝那些事儿》。
只有敬佩而已。


墨家

——在殉道中消亡,与百家争鸣中落败。

刚过易折,中断的朴素平民主义,博爱观念,技术重视在随后的两千年再也没有在中国成为主流的声音。
此后儒表法里,天下之言,不归儒,便归法

墨家巨子(巨子即墨党中央总书记)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只是好朋友啊!)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又不是你们的国家啊!汗),全部战死!


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

他会将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组织上决定,下届你来干),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巨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失败。

孟胜死前有个说法: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我想起日军偷袭珍珠港时,风(dou)趣(bi)的大和民族上层曾有过这样有趣的观点:经济、能源上受到美帝封锁,不攻慢败,攻美速败,然虽败,保存了大和民族精神,不攻,大和民族将沦为平庸

《吕氏春秋·去私篇》记:“墨者巨子腹 ,居秦,其子杀人。惠王曰:‘先生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腹 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王虽为赐,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遂杀其子”

总书记的儿子杀人,总统说都是自己人,我跟下面打声招呼。
总书记大义凌然说,党章写了,杀人的人就要死,然后亲自杀了儿子

《鲁问篇》记:“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子愠。而犹欲粜,籴雠则愠也,岂不费哉!”

儿子挂了,老爸问罪,组织上回话,入组织就是随时要准备赴死,没种说个卵

把墨家弟子推荐到各诸侯国从政,为的是要发扬墨家学说,所以被派遣出仕的弟子在作为上不能违背墨家学说。如果有违反学说主张的,将会被墨家领袖免除其职务。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组织 &> 政腐,官员首先是个门徒,然后是个官员,组织的俸禄实行公有制,工资没法上交老婆,要全部当公粮

像墨家这么闹,阻止这国打那国,阻止那国打这国,难怪到了战国这个人吃人的年代就已经不行了,大概是党员殉道殉得差不多了

想当年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与儒家相提并论,有“儒墨”并称,同属于显学。甚至在孟子时代,还远超过儒家。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和墨翟是两个极端,杨朱一毛不拔,墨翟兼爱非攻,十分符合人类在艰难时期喜欢走极端的纯真天性

在乱世中,墨家依靠一个共同理想,表现出了强大的动员能力,强大组织的凝聚力,赴死不惧,克己爱人。

墨家有许多政治理论细思恐极:

国家理论

国家兴起之前,社会处在一个“自然状态”之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非常的混乱。国家之所以产生是为了制止人们由各行其是而产生的混乱。因此必须有一个国君顺应天意而产生,国君怎么产生的,选举产生的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墨家精分大概如此:政教一体共产精英主义民主帝国政体唯物主义左派
墨家强调个人生活要向佛教的苦行僧一样,思想境界要像基督教一样博爱,生活作风要像共产教一样和谐,学术活动要像科学教一样自律,个人生涯要像苹果教一样完美

墨家在诸子百家中是少有关注理科生的一家。对各个学科都有近乎执着的完美主义

春秋时,有个叫尸佼的人这样定义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墨子企图用更系统更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于是著作《墨经》流传于世。

逻辑学:

希腊人芝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

墨子设想有一条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全长四分之一。如此取至无穷多次,最后必将到达线的最前端b(易证,可惜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证明)。

力学

墨子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

朴素时空观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

小孔成像

在光学方面,墨子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首的影成于壁的下方。

几何学说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
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

机械理论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
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不遗余力。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丽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赣车”乃攻城战车,覆盖有生牛皮,里面可以装载十人,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箭,反力甚大。故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须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需十人操作。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墨家在两千年多前在诸子争鸣、战事纷纷的春秋时代为和平奔波,像苦行僧一样苦苦追寻乱世的解决之道,除了在政治、思想、哲学、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启蒙之态,早熟必定早衰,墨家的理想主义和春秋战国这个黑暗时代格格不入(其实跟和平年代也格格不入),也许我们低估了墨家,他只是在境界上领先了人类两万多年。


领先10年是先知,领先50年就是先烈,何况墨家领先了人类两万多年。

战国之后,墨家的声音已经了了了,直至现在,研究墨家的学者也非常之少(史料不足),大道从此不存于世,再无接班人重现墨家精神

其组织度,动员能力两千年再难有出其右者墨家,先秦诸子的情怀大作,2000年之后3D版重装上阵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这是中国独有的殉道者,为历史殉道。


一、真正的殉道者不以死殉道,而是以生殉道。

以死殉道往往只需信仰与勇气,而以生殉道则不然,信仰与勇气是必要条件,还得有智慧、有才华。

木心,84年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 The Prison Notes,手绘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与莫扎特与巴赫。 这是对艺术何等地痴迷。

沈从文,在一个充满赤色文学的年代偏偏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写出了《边城》,在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下坚持做自己认为对历史有意义的文物研究工作,为此还专门写下《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一文,里面写道

始终留在博物馆不懂的原因,不是未来名、利、权、位......而是要解决一系列的所谓重要文物时代真伪问题。不是想做专家权威,正是要用土方法,打破在文物界或历史上一切”专家权威“,破除对他们千年来造成的积习迷信。

而后,历经17年的曲折写下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一至今在服饰研究史上仍占重要地位的巨著,在此期间书稿因文革被毁,他仅凭记忆将书中内容一一重写。附上沈从文与张兆和照片一张~

二、

不是以殉道精神入文学,而是文学即生活,生活即文学,这样的浑然一元,是最高的殉道。 ——木心

在这一点上,魏晋名士们都是殉道者,像嵇康、阮籍等人。

可惜的是,他们殉的道,是古道,是老庄之道,虽追求独立人格,但又点到为止,所以魏晋风度只是历史上的一个现象,并未成为像希腊思潮、文艺复兴那样的一种扑灭一切的力量。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三、老子
以死殉道?以生殉道?反正他老人家是西出函谷关就没消息了。

木心说 “艺术家、诗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两个层次,一个是思想的心灵的层次,对宇宙、世界、人类、人性的绝望,另一个是现实的感觉的层次,是对社会、人际、遭遇的绝望”

老子就是前一种,彻底的绝望,也是怀有巨大的矛盾,对这个世界既爱又恨,于是落下《道德经》这一绝命书这一给后来者的情书。

道德经中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未兆

可见他孤独,彻彻底底的孤独。

而且他又叛逆,惊世骇俗地叛逆,反对一切,坚持“无为”;他殉道,殉的是“天地不仁”之道。他的道最彻底、最诗意、最脱离现实,绝对不可能。以老子的智慧,怎会不知道,但他不管,就是要殉。


谭嗣同
真正高富帅(湖广总督公子),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品性高洁,卓然拨群。曾游历半个中国,知民间疾苦。一入京即任高官,三十出头便为国家慷慨赴死。一生只有结发妻,未纳妾,无后。
你们感受一下

--------------个人乱写的小说开头,多文字预警分割-----------------------------------------------
决定把这本小说写出来,结果某点审核不通过,说涉嫌抄袭。

我自己抄袭自己....也是醉了。因此只好把本答案内小说的部分删除,回头问问某点,在它那里发了之后,还能不能发到知乎来。

不过严防抄袭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快播老总——王欣


说一个我钦佩的殉道者: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元帅。
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1923年出生,1941年加入红军,1942年晋升为连长后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党员。他说:“当时入党不是为了去司令部或后方找个工作干,而是为了留在前线,为了让战士、军士们更信任我。”阿赫罗梅耶夫和他的连队全程经历了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围困战。他在卫国战争中因战功晋升为营长。

战后,阿赫罗梅耶夫历任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和师长,1979年任第一副总参谋长并晋升为大将军衔,他同时任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一道开启了苏军的电子信息化改革运动,但最后以失败告终。1983年,阿赫罗梅耶夫晋升为苏联元帅军衔。

80年代后期,苏联的各项改革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他说:“当年苏联军民以2700万人牺牲所捍卫的社会主义大厦今天即将崩塌;当年希特勒几百万大军未能达到的意图,今天却有可能实现。”
八一九事变破产后的1991年8月22日,为苏联战斗了一生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写下遗言后自杀,为这个自己为之战斗了一生的红色帝国殉葬。“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国家正陷入一场灾难之中,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道德沦丧,这就是事实。然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想,这一点对你们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大家都明白做些什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要有人对苏联的分裂负责。这并非什么叛乱的逻辑,这是严酷的必然代价。”
然而,他死后仅仅几天,他的墓地就被挖开,他的元帅军装和勋章被偷走。家人不得不为他举行第二次葬礼。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将军说:“他的自杀是一个悲剧,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一名士兵。”


苏格拉底——法律信仰的殉道者

苏格拉底是一位爱智慧的哲学家,善于雄辩。但是苏格拉底在宗教信仰上和雅典人民发生了冲突。在古代希腊,人民除了信奉奥林匹亚山的神以外,整个城邦还信奉自己专有的神,在雅典是“说理”女神倍多和议会之神宙斯阿戈拉奥斯,这是雅典民主的象征。但是苏格拉底却不信奉这两个神,因为他鄙视雅典的民主和议会制度。

苏格拉底遭到了起诉。起诉苏格拉底的是雅典的三个公民,一个代表演讲家,一个代表诗人,一个代表手工艺人和政治领袖。控告苏格拉底的起诉书称苏格拉底是个做坏事的人,因为他腐蚀青年,教导他的年轻朋友蔑视现行制度,使得他们强暴起来。不相信国家所信奉的神,而相信还有其他新的精神存在。

苏格拉底的案件由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0名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由于陪审员们常常被口才折服,常常忘记了正义,而苏格拉底的能言善辩是赫赫有名的。因此苏格拉底的最亲近的弟子央求他准备一份雄辩而有力的辩护词,但苏格拉底却拒绝了。他说他信奉的神灵告诉他不要这么做,他并不想取悦于陪审团而获得同情。在第一次投票前,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发言丝毫不能博得陪审团同情和宽恕,相反,陪审团被苏格拉底的自负激怒了。苏格拉底自称他有自己的神灵指导,神殿里的神谕宣称没有人比他更贤明。苏格拉底像一个饶有兴致的斗牛士,而不是来寻求陪审团息怒。在对苏格拉底的第一次投票中,以280票对220票判定苏格拉底有罪。应当说,判定有罪和无罪的票数非常接近,如果有30个陪审员把有罪票改投无罪票,陪审团的两派意见就各有250票。而根据当时雅典的制度,不相上下的表决最后是按有利于被告一方解决的。

在雅典的刑事案件中,陪审团共投两次票。第一次投票是要表决有罪还是无罪,如果裁定有罪,陪审团又要在量刑上再投一次票。但是陪审团不能自己决定刑罚,它得在起诉方面所建议的刑罚和辩护方面所建议的刑罚之间作一选择,而不是折中。虽然第一次投票被判定有罪,但在实施刑罚上做出轻一些的裁决则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这一次苏格拉底依然放弃了宽大处理的机会。他建议的刑罚是宣布他是公民英雄,此后的余生中享受雅典市政厅为他免费提供的一日三餐,要知道这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尊贵待遇!苏格拉底知道这下玩笑可开大了,于是正儿八经第提出愿接受罚款,但必须是象征性地罚款。他的弟子们赶紧劝说他提出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数目,于是苏格拉底增加了罚款的力度。不过陪审团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已经被受戏弄的愤怒所掩盖,最终,在第二次投票中,苏格拉底非但没有获得陪审团的好感,本来有利于他的80票也投到了对方的阵营,360票对140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但是苏格拉底还有挽救自己生命的机会。他忠诚而富有的朋友克里多在千方百计搭救苏格拉底,克里多告诉苏格拉底,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一笔钱帮助苏格拉底逃跑,他的仰慕者则做好准备接应他及其家人。但苏格拉底不肯接受这个方案。因为他看来,法律一旦裁决,便即生效。因而,即使这项制度的裁判本身是错误的,任何逃避法律的制裁也是错误的。他认为他也没有权利躲避制裁。 

苏格拉底说,“假定我准备从这里逃走,雅典的法律就会来这样质问我:‘苏格拉底,你打算干什么?你想采取行动来破坏我们法律,损害我们的国家,难道能否认吗?如果一个城邦已公开的法律判决没有它的威慑力,可以为私人随意取消和破坏,你以为这个城邦还能继续生存而不被推翻吗?……’法律规定,判决一经宣布就生效。我们能这样说吗?‘是的,我是打算破坏法律,因为在我的审判中国家通过错误的判决,冤枉了我。’” 

他又借助雅典法律说:“如果我们(指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你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但你并不是我们法律的错误的牺牲品,而是你的同胞们的错误的牺牲品;如果你以不光彩的方式逃离这个地方,以冤报冤,以罪还罪,破坏与我们订立的契约,伤害了你最不应伤害的----你自己、你的朋友、你的国家以及我们的法律;——那么,你生前将遭到我们的憎恨,死后当那个世界的法律知道你企图伤害我们----他们的兄弟,他们也就不会友好地对待你。” 

苏格拉底终究没有逃走。他在教导雅典人维护自己的城邦和法律,他用自己的接受不公的判决践行他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法律的信仰。


——节选:蔡飞 《中国法院网》 配图:法国画家雅克·达维特《苏格拉底之死》


连打游戏十多个小时 上海一27岁女子凌晨猝死
宅男熬夜玩游戏猝死 只因太胖无法送医
DOTA玩家鱼人哥猝死 宅男们6法则少玩游戏多理财
男子熬夜玩游戏 起身后大叫一声暴毙
男子网吧打游戏猝死 两天后才被发现
常玩游戏常熬夜,男生猝死电脑前 别用生命熬夜--教育--人民网
通宵玩游戏90后猝死网吧 游戏还未退出
36岁男子连续上网打游戏19小时猝死 网管以为是睡着
26岁男生网吧玩游戏 或因太兴奋猝死(图)_新浪教育
哥哥网吧游戏时猝死 身旁弟弟两小时后察觉
21岁男子连续上网玩游戏40个小时猝死
乌鲁木齐市一男子玩游戏猝死__新浪游戏
90后代练通宵猝死 每天玩12小时月薪1300_97973手游网_iOS游戏频道

泻药。


史官笔下满篇为道而死者,更多的无名者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我们多不是他们的后裔。


林昭

生命有涯
自由无价
宁为玉碎
以殉中华


千载之下,一诗言志。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在齐太史简
  春秋鲁襄公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齐崔杼弑君光,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之;其弟又书,崔杼又杀之;其次弟又书,崔杼又杀之;太史兄弟以书崔杼弑而死者三人矣,其次弟仍书,崔杼知正义之终不可磨灭,乃止不杀。齐国史氏有别居于南境曰南史氏者,闻太史迭为崔杼所杀,恐正义不伸,乃执简入齐都,欲继言之,至都,则崔杼已止不杀,其弑君之罪,已得书矣,乃还南境。太史兄弟,以生死争正义,固万世史官之模范,而南史氏特犯危难,欲与同殉,亦开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在晋董狐笔
  春秋鲁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欲杀赵盾,盾奔齐,其从子赵穿乃攻灵公于桃园弑之,赵盾犹未出境,闻之而返,亦不讨赵穿弑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非子弑君而何?”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难与齐太史无异。

在秦张良椎
  秦始皇之十七年灭韩,后九年,六国皆灭,遂兼天下。又三年,而有韩遗臣张良与壮士以铁椎行刺始皇于博浪沙中事,误中副车,良与壮士皆遁,始皇大怒,大索十日不得。又八年,而始皇死,又一年,而豪杰并起,复立六国,又三年,而项羽灭秦,杀韩王成。良乃佐汉高以灭项羽,为汉开国勋臣,封留侯,盖再为韩复仇矣。其以一弱书生,行刺威加一世之秦始皇,事为千古艳称。

在汉苏武节。
  汉武帝时,遣苏武使匈奴,匈奴欲武降,辱之,苦之,终不可得,乃使牧羊北海上。武持汉使者之节,凡十九年,节毛尽脱,至昭帝时始归。初,卫律、李陵皆以臣降匈奴,匈奴使劝武降,武不为动,陵乃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矣。”此事为使臣守节不谕之典型。

为严将军头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兵入蜀,欲取刘璋而代之,璋将严颜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后严颜兵败,降。此处只得以刘璋托嘱论。

为嵇侍中血
晋惠帝时,八王称兵争攻,成都王颖之兵犯惠帝乘舆,杀侍中嵇绍于帝前,血溅帝衣,侍臣请涤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为护主之危,以身殉之之例,故著之。
嵇绍,竹林七贤嵇康长子。十岁时,康为晋文王司马昭所杀。

为张睢阳齿
  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反于河北,僭称燕帝,陷两京,唐室不绝如缕。其时,集平贼收京之勋者,有郭子仪、李光弼将帅,功未能成,以身殉国者,则以张巡、颜杲卿为最显。此例举张巡,下例举颜杲卿,皆安史之乱中之讨逆死节者也。

为颜常山舌
安禄山反于燕蓟,河北诸城望风而靡,常山太守颜杲卿与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讨贼,杲卿初为禄山所荐,至是伸大义讨之,兵败被执,不屈,贼割其舌,犹骂而死,此为忠于国家,不顾个人之例。

或为辽东帽,清操励冰雪。
东汉末年,海内大乱,管宁避地辽东,以清操自励,人皆化之,其衣冠为世则效,赤犹郭泰巾,见重于时也。宁少与华歆为友,后察歆急于荣利,遂割席分座,至是华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汉而宁始终高节,千古称为完人,此贞洁不染污世之例,国家元气所寄也,故特著之。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曹丕既篡汉,备乃即帝位,以续汉统,是为昭烈皇帝。昭烈将崩,托嗣君禅于亮,亮尽心辅弼,先平南蛮,使蜀无内忧;又东结好于吴,使蜀有与国;然后大举伐魏,申“讨贼”之义,其出师之《表》,十二段,忠谠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载下读者,想见其为人,真谋国进谏之典型文字也。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晋有贾后八王之乱,淮汉以北,沦为匈奴、羯、鲜卑、氐、羌割据角逐之场,史家称为“五胡之乱”。晋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复中原,而当时志士仁人,苦心戳力者:北则有刘琨骑驱并阳之间,终以身殉;南则有祖逖进规河洛,亦齐志以没,逖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事虽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气,流芳万世,足以长华夏之声威,殄寇贼之凶焰,此亦为振士气,正人心之显例。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唐自安史之乱后,降将悉为藩镇,甚窃帝号者,李希烈与朱泚也。朱泚将称帝,招段秀实计议其事,秀实方罢黜家居,泚意其必有憾于朝廷,从其僭乱也。而秀实忠贞无二,取笏击泚,泚头破血出,遂害秀实。此为惟正义是知,惟国自爱,不以显晦异志之例,故著之。如此,忠贞高亮之风,奋乎在世,则从乱卖国者之丑迹,可以扫尽矣。
段秀实者,“戴头来”也。

当然还有写下这首诗的——宋瑞文天祥。

以下是孙晓先生的遍数天下英雄(完结篇)---------论中国历史第一英雄

这是遍属天下英雄的最后一章,因为我们将讨论一位「完人」。在他之后,没人敢称英雄。

他是谁呢?这么勇?

他是中华民族最高的批注者、实现者,儒家道统最高的继承者。在道德上、在精神上、在历史价值上,他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文章之好,好于李杜,他的武功之高,足与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相抗衡,他的殉道虔诚,宛如宗教上的救世主,但他不曾招募一个信徒,当然也不曾以此敛财聚党。

他是孔孟之后的第三圣,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超越他的「受难者」形象。然而,与历代的受难者不同,他死得并不无奈,所以------------他是自愿死亡的,一心求死,用他的话说,那叫做「求之不可得」。

死亡是人类所能做的最后控诉。在遍属天下英雄里,读者如果看过,应该记得我写了中国历史上最隐讳的受难者,「荆轲」,文字里如此提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荆轲的死,让燕京少了一位喝酒嘻哈、装疯卖傻的好汉」,但这位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不同,没错,他也是受难者,但他并不打算控诉,他只想死。荆轲死得无奈,不得不死,为了一场与他无关的政治斗争而死,但这位英雄不同,他从头到尾完全可以不死,历代以来每一个人都知道,在那个情境下,他绝对可以选择不死,但他还是坚定的死了-------------而他的死,带来了民族的重生。

太史公如果读到他的故事,一定会哭的,甚至会敬他以「本纪」,不,本纪都无法表述他,这位英雄绝食八日,求死而未死,数度被捕,求死而不能死,入狱第二年开始,他不再求死,他选择以文字挑战那时的统治者,「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统治者轻视他、蔑视他的精神力量,所以把笔交给了他,因为统治者只相信刀兵铁骑的暴力,他们从来不相信思想即力量。统治者把他的妻子与两个女儿送入宫中,让其遭人玷污,但他的精神力还是屹立不倒,他向妹妹忏悔,言明他是一个不好的父亲,他只能「泪下哽咽哽咽」,但他还是没屈服。

最后,他赢了。当统治者发现他已经成为全民族的灵魂时,开始提出交涉,要他让步,从各方面卑鄙的威胁他,在那一刻,他真正解脱了。

你从头到尾就看不起我,看不起我与我们继承的文化,所以你敢这样对待我、屈辱玷污我的家人与同胞,你假惺惺的不杀我,其实只是怕成全我。但你最后还是被迫低头了,你开始希望善待我的家人,吸引我的转向,可惜我并不是你的小学老师或你老母,我对你的忏悔不屑一顾,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不能妥协的战争!

这一刻,全人类精神上的英雄,已经彻底胜利了。他不再是一位「政治受难者」,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思想家,不,思想家不足以描绘他,我该这么描述他------------他是「民族灵魂的导师」!

这是「精神胜利法」、「阿Q万岁」吗?死人还能获胜?你仔细看看历史,看看他的影响力有多大?他身后留下的文章,「鬼神泣壮烈」、「凛冽万古存」,他直接促成了后代东林党人的崛起,打造了一位又一位死于牢狱的英雄(杨琏、左光斗、魏大中),他的诗歌改变了中国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思想与面貌(直至五四时代西方思想入侵)。虽然,最后中国人还是屈服了,但那一刻,在那光辉璀璨的三百年里,汉人们并没有屈服。

他只要还活着一天,就足以让投降的人羞愧无地,让统治者统治不顺,民女们都因为知羞耻而向强奸者反抗。所以他非死不可。

公元1283年,他被斩首身亡,在历史记载上,统治者其实有好几年来考虑他的出路,却只用了一天就决定杀他,而杀他之后又假惺惺派出使者,「俄有诏使止之」,因为统治者根本就害怕自己会「成全他」,让他的精神更显高大。

一如二十一世纪的侵略者,无论后来怎么狡饰掩盖,都无法减损死者的影响力。在统治者杀他后,其实不啻也敲响了自己的丧钟。因为统治者已经同意了他的论点---------「这是一场不可能妥协的战争」。在他死后第九十年,全体汉人在他的精神号召下,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圣战,这场战争的对手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即使是工业时代的美利坚帝国也无法与之相比,而汉人们做到了,他们在公元十世纪后开始的「北方征服千年宿命」里,完成了历史上的唯一奇迹,他们为后代留下了汉人史上最后的帝国--------------大明王朝。

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方打向北方,刘福通(红巾军)与他的追随者们,完成了两宋遗留的梦想,完成了岳飞的遗志,收复了长城,实践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可能的任务----------从南方统一全中国。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次,唯一一次以文明战胜野蛮、以南方战胜北方,而这一切,都出于这个人的思想力量。

他做到了,对比满清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做到了。所以后人们也做到了。公元1643年,大明朝崇祯大帝自杀殉国,他是汉人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杀的大一统皇帝,空前绝后。他以死谢罪,向整个历史做一交代,这让我们明白,明朝是最刚烈的年代,所以有最刚烈的君王,也有最刚烈的文人(东林精神)。两百七十年过去,公元1900年,在异族的军马入侵下,满清最后的统治者仓皇逃走,留下了已成粉碎的河山,留任异族奸淫屠戮,而他们这些***之君还在讥讽崇祯:「***之臣谁用?」

没有***之君,只有***之臣。这是因为「负责的君王会谢罪,会与国家共存亡」,而臣子们只会把头剃光投降。崇祯大帝证明了这一点,也说明了大明崇祯王朝,实乃是真正之「刚烈东林精神」的时代。

东林精神,源自于谁?源自于1283年的那篇诗歌。他以完全的不妥协,改变了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面貌,直至1643。

如果没有那篇诗歌,后果是什么呢?这里让我们来看看其可怖之后果。

公元1932年三月一日,满清统治者的遗族们选择与日本人合作,建立满州国,在他们吃香喝辣两百八十年后,他们抛弃了他们统治三世纪的汉族同胞,选择与新的入侵者合作。我们不禁想问,他们的「廉耻」呢?

明清两代的差异,就在于此。思想立基的不同,这就是「笔与剑」的高下差异。公元1283年,他以一人之死达到全体的生,唤起了民族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立德、立功、立言,三道完全实现,他完成了孔子的付托,实现了儒家的梦想,这简直就是麻将里的「大三元」、「字一色」,而他真正做到了。

这一位英雄到底是谁呢?究竟谁才担得起中华民族「千古绝唱」这样的英雄美名?

尽管已经做了许多暗示,但我们还是不厌其烦,再来作一个提示。

公元九百零七年,大唐帝国灭亡,中国从此正式进入「北方征服」时代,北方三大政权------契丹、女真、蒙古,战争技术不断进化、文明精神则不断倒退。到了成吉思汗的时代,他以种族灭绝的方式消灭异族,以强奸的方式「融合」其它民族的血统,但他的帝国在汉人的土地上、即使是在上天如此眷顾北方征服者的时代里,他们却只支撑了不到四个世代。这一切,都是因为「他」。

在笔与剑的力量中,「他」实现了前者,他曾如张世杰一样,以剑抗击剑,但他的对手是整个欧亚世界(蒙古帝国),他注定要失败、他也被俘虏了,但他失败后,他反而胜利了。他运用笔的力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中,他彻底让我们意识到一件事:「必须是他,才能立言」。

原来,「德」与「言」是必须要并立的。没有他的「德」,这些「言」不过是吹破牛皮、一如政治人物传记般自我标榜。可当这些「言」自他笔下宣泄而出,我们才意识到这件事,「言」原来也是不可缺的,就是要他的「言」,才能彰显他的「德」(精神)。

猜到了吧?我说的是谁?

在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大都时,这位西方商人震撼于蒙古帝国的风华,赞叹大都的先进,在这个惯习于西方奴隶制度的威尼斯商人眼中,他对这个崭新的殖民帝国最称羡之处,是在那色目人、蒙古人、西藏***连手统治、征服的上宾帝国里,却有着多如恒河沙数、取之不竭的原住民奴隶(汉人),充当牲口劳动力,他们的生命如风中危烛,他们的地位甚且比马匹更为不如(被杀死只需赔偿一头驴)。而他们的最高精神领袖--------汉人灵魂的导师-----------正坚定的坐在牢狱之中,与整个横跨欧亚的帝国相抗衡。而每一位汉人同胞都在低呼他的姓名。

他是谁呢?

公元1283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异议份子,用耶稣的姿态结束了他四十七年的生命,统治者胁迫他的妻子女儿,将他主上的头颅斩下,漆上金漆,充作征服者的夜壶,他目击同胞们遭到屠杀、强奸,也目击同僚们一一屈服、投降,除夕夜里,在他读完女儿给他的求救信后,他毅然走到征服者之前,至死都不曾下跪,在汉人农历的团圆春节里,让人斩首身亡。

「辛苦遭逢起一经」

我曾经历经波折,考上了状元,

「干戈寥落四周星」

在那点点星光里,传来了稀落的杀伐声。

「山河破碎风飘絮」

我的家国如风絮将尽。

「身世浮沈雨打萍」

我这一生也如雨萍般的起落。

「惶恐滩头说惶恐」

在江西的惶恐滩上,面对空前强大的敌人,我曾经充满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广东的零丁洋里,我悲叹着形势与自己的孤单。

读到这里,读者感到了无比的消沈,从主人翁的出身、处境、气氛、形势、命运,我们看到了绝望、毁灭、孤独与恐惧,但在最后两句里,这首诗突如其来的写下两句话,这两句话改变了整首诗的悲郁,也为读者们凝聚了空前的精神力量。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


这六位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人物生平


谭嗣同

(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诗作表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些山水诗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受,抒发了他冲破网罗、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进取精神。诗风恢阔豪迈、刚健遒劲,所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入狱时有诗一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谭嗣同全集》。康广仁
(1867—1898),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创设医学堂,未成。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后到上海倡设女学堂。和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成立戒(不)缠足(脚)会。创设大同译书局,刊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1898年春挟金赴京,协助康有为开展维新运动。主张废八股,开民智。与御史宋伯鲁谋议上书,请变生童岁科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得旨允行。
由于看到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难以进行,屡劝康有为离京南归,收徒讲学,培养维新人才,待机变法。戊戌政变时被捕,在狱中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从容就义。

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南海先生同母弟也。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白黑,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遂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故深恶痛绝之,偶一应试,辄弃去。弱冠后,尝为小吏于浙。盖君之少年血气太刚,倜傥自喜,行事间或跅弛,逾越范围,南海先生欲裁抑之,故遣入宦场,
使之游于人间最秽之域,阅历乎猥鄙奔竞险诈苟且闒冗势利之境,使之尽知世俗之情伪,
然后可以收敛其客气,变化其气质,增长其识量。君为吏岁余,尝委保甲差、文闱差,阅历宦场既深,大耻之,挂冠而归。自是进德勇猛,气质大变,视前此若两人矣。
君天才本卓绝,又得贤兄之教,覃精名理,故其发论往往精奇悍锐,出人意表,闻者为之咋舌变色,然按之理势,实无不切当。自弃官以后,经历更深,学识更加,每与论一事,穷其条理,料其将来,不爽累黍,故南海先生常资为谋议焉。
1898年春,胶州、旅顺既失,南海先生上书痛哭论国是,请改革。曰:“今日在我国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著也,若第一著则惟当变科举,废八股取士之制,使举国之士,咸弃其顽固谬陋之学,以讲求实用之学,则天下之人如瞽者忽开目,恍然于万国强弱之故,爱国之心自生,人才自出矣。阿兄历年所陈改革之事,皆千条万绪,彼政府之人早已望而生畏,故不能行也。今当以全副精神专注于废八股之一事,锲而不舍,或可有成。此关一破,则一切新政之根芽已立矣。”
盖当是时犹未深知皇上之圣明,故于改革之事,不敢多所奢望也。及南海先生既召见,乡会八股之试既废,海内志士额手为国家庆。君乃曰:“士之数莫多于童生与秀才,几居全数百分之九十九焉。今但革乡会试而不变岁科试,未足以振刷此辈之心目。且乡会试期在三年以后,为期太缓。此三年中,人事靡常。今必先变童试、岁科试,立刻施行然后可。”乃与御史宋伯鲁谋,抗疏言之,得旨俞允。于是君请南海先生曰:“阿兄可以出京矣。我国改革之期今尚未至。且千年来,行愚民之政,压抑既久,人才乏绝,今全国之人材,尚不足以任全国之事,改革甚难有效。今科举既变,学堂既开,阿兄宜归广东、上海,卓如宜归湖南,专心教育之事,著书译书撰报,激厉士民爱国之心,养成多数实用之才,三年之后,然后可大行改革也。
时南海先生初被知遇,天眷优渥,感激君恩,不忍舍去。
既而天津阅兵废立之事,渐有所闻,君复语曰:“自古无主权不一之国而能成大事者,今皇上虽天亶睿圣,然无赏罚之权,全国大柄,皆在西后之手,而满人之猜忌如此,守旧大臣之相嫉如此,何能有成?阿兄速当出京养晦矣。先生曰:“孔子之圣,知其不可而为之,凡人见孺子将入于井,犹思援之,况全国之命乎?况君父之难乎?西后之专
横,旧党之顽固,皇上非不知之,然皇上犹且舍位亡身以救天下,我忝受知遇,义固不可引身而退也。”君复曰:“阿兄虽舍身思救之,然于事必不能有益,徒一死耳。死固不足惜,但阿兄生平所志所学,欲发明公理以救全世界之众生者,他日之事业正多,责任正重,今尚非死所也。”先生曰:“生死自有天命,吾十五年前,经华德里筑屋之下,飞砖猝坠,掠面而下,面损流血。使彼时飞砖斜落半寸,击于脑,则死久矣。天下之境
遇皆华德里飞砖之类也。今日之事虽险,吾亦以飞砖视之,但行吾心之所安而已,他事非所计也。”自是君不复敢言出京。然南海先生每欲有所陈奏,有所兴革,君必劝阻之,
谓当俟诸九月阅兵以后,若皇上得免于难,然后大举,未为晚也。
故事凡皇上有所敕任,有所赐赉,必诣宫门谢恩,赐召见焉。南海先生先后奉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督办官报局,又以著书之故,赐金二千两,皆当谢恩,君独谓“西后及满洲党相忌已甚,阿兄若屡见皇上,徒增其疑而速其变,不如勿往。”故先生自。

杨深秀

(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6月1日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
曾对文悌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被文悌告发。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钞》、《杨漪邨侍御奏稿》、《闻喜县新志》。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保国会,任董事。
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
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处理政事尽量“无新旧畛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衷圣斋文集》)。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39岁。遗著有《衷圣斋文集》、《介文堂诗集》。

相关事件


杨锐、刘光第

杨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被陈宝箴推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失败后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著作有《说经堂诗草》。
刘光第于变法前夕从天津经水路到福建,回武平湖杭村故里拜望刘氏宗亲,历时一年左右,系四川与福建刘氏在两百年之后互通往来第一次。其后从福建返京,参与变法,慷慨就义。京城四川父老收其尸,运回富顺县,埋葬于富顺县山中,后转葬于富顺县烈士陵园,有塑像。赵化镇现存光第中学,纪念客家英雄。
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刘光第幼年时,父死家贫,母亲王氏在艰难竭蹶中,咬牙送子读书。虽然家里穷得每天只能买三文钱豆渣作菜,但她仍对刘光第督学极严,刘光第亦发愤读书,往往是三更回家,鸡鸣即起。光绪六年(1880年),二十一岁的刘光第参加县考,为案首(童子试第一名),得到县官陈锡囹的赏识和帮助,得以继续攻读,游学于成都锦江书院。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授刑部广西司主事。
刘光第在刑部供职达十余年。此间,他在北京南西门外修复了一座废圃和几间旧舍作为寓所。那里风景诱人,屋外柳树下有一醴泉,泉水清澈如珠,蜂蝶翩翩而至,环境十分幽静。刘光第居此期间,除上班例行公事外,不交往权贵,不应酬筵席,常是闭门读书,埋头著作。在刑部任职十多年,京中知道他的人还很少。当时刑部受贿成风,刘光第却从不接受,而且办事十分谨慎,一丝不苟。一次,刑部司寇因受贿某案.要他“枉法之”,遭到拒绝,因而得罪了上司,失去升官的机缘。这使刘光第看清了朝政的腐朽。

谭嗣同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18日夜,谭嗣同前往法华寺争取袁世凯支援,杀荣禄、囚慈禧,不料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林旭

戊戌变法失败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著作有《晚翠轩诗集》。妻子是晚清名臣沈葆桢的孙女、才女沈鹊应,在林旭就义后,服毒自尽。
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康广仁

他认为八股文有害人才的发展,因而每次应试都放弃作答,20岁后曾在浙江当小吏,其后曾当保甲差、文闱差。在戊戌变法中,康广仁劝其兄康有为:

“八股已废,力劝伯兄,宜速拂衣,虽多陈无益,且恐祸变生也……弟旦夕力言,新旧水火,大权在后,决无成功,何必冒祸……”。

又在致何易中的信中指出:

“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地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故常谓但竭力废八股,俾民智能开,则危崖上转石,不患不能至地。今已如愿,八股已废,力劝伯兄宜速拂衣,虽多陈无益,且恐祸变生也。”

康广仁为康有为之弟。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康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送了康广仁到菜市口。
变法失败,六君子下狱论死,广仁在狱中“言笑自若,高歌声出金石”

杨深秀

12岁: 录为县学附生
光绪8年:张之洞聘为令德堂(用以教全省士以经史考据词章义理之学)院长
光绪15年:进士,当上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光绪23年十二月:东道监察御史
光绪24年正月:因为俄罗斯要求中国割让旅顺及大连湾,上疏请联合英国、日本拒俄,那时的人都知杨深秀国学根底深,却不知他也明了世界局势,均感惊服。
光绪24年:戊戌变法:
1.和徐致靖先后上疏请更改文体,不采用八股文。被盈廷、礼部尚书许应骙多番阻挠
2.上书请设译书局、派皇室游历各国、派遣留学生等建议,均采纳。
3.面试京朝官,每日见20人,试用当中人才,罢免老庸愚不通时务的人,引起不满 。
4.帮助、赞扬实行新政者,为他们上书或辩白,如湖南巡抚陈宝箴被守旧党弹劾,为他剖辨。
光绪24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夺回政权。其后杨深秀诘问皇上被废的原因,要慈禧撤帘,当然是螳臂挡车,下狱。
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陪上性命。

个人名言

谭嗣同: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狱中示复生》:
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思。欲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1898年9月24日),林旭被捕入狱。这首诗是林旭在狱中写给谭嗣同的。)

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张纯如


荀令君啊~


好几个人提苏格拉底竟没人提尼采?

在我看来,真正的殉道者则不应仅仅是为信仰放弃生命这么简单。
尤其在哲学领域。

“探索内里,找出是什么发条趋势人们去行动”。他(蒙田)警告说:“由于这一行当又难又危险,我希望更少的人去参加。”

尼采深知这一切,然而向传统的挑战终于导致了他与世俗生活领域的彻底决裂,他对此情形这样认识:

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当一个人要靠作品来批准自己的一生,他在根基上就变得极为苛求了

我的境遇与我的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于,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然而,只是我还是一个幸运活着的生物,而不是一架纯粹的分析机器,我又感到缺乏这一切。

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致力于寻求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寻求往往给他们自己的人生带来苦难。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非传统的”学者“),必是孤独的。”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别人值得理解的内涵,因而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相反,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特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在这样自愿又被迫的孤独中,靠着微博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在漂泊中度过生命中最丰产的十年,直到他精神失常(器质性脑病,发病方式为自大狂,或许是心理上的一种过激反应)。

再让我们回忆一下尼采的生平,
1844年,出生于德国。
21岁,大学期间放弃神学,专修古典于文学。与此同时,退出学生团体,离群索居。
25岁,于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27岁,出版《悲剧的诞生》,引起轰动,以酒神思想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遭受了正统语文学界的抵制。
35岁,接受教授生涯,开始了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漂泊生涯。
45岁,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1年后,去世。

他把对哲学的研究融入生命,完全不顾及客观研究所必须保持的距离
他孤独的游离在人群之外,用对生命的激情探寻着智慧,那种十几年来无人问津的孤独使他的精神器质变,那时尼采就已经死去了。一个孤独的殉道者。

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个时代。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在当今时代,最有诗意的东西是金钱,绝对轮不上哲学“。(周国平)

谁愿意做那殉道者呢,可历史偏偏需要这些真正的殉道者,来推动人类思考边缘的哪怕一点点进步。让我们重新估量这些殉道者的价值,认真思考生命,就是对他们殉道的最大尊重。

让我们引用一首尼采的诗结尾,来纪念这位为爱、为智慧、为人类最高问题的思考而殉道的思考者。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说一个海峡对岸的人物,被许多尊称为“言论自由殉道者”、“台湾建国烈士”或者是“台湾独立建国之父”的郑南榕

郑南榕(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台湾福州裔外省人第二代,是中华民国著名的时事评论员、政论杂志出版者和台湾政治持不同政见者,其妻为后来担任过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中华民国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行政院副院长的叶菊兰。郑南榕本身是外省子弟,年轻时和客家籍的叶菊兰相恋并且两人定居台北市。但相较于叶菊兰很快在广告公司找到稳定工作,郑南榕则是经过多次的创业挫折。1981年郑南榕转为自由作家,开始为党外运动杂志撰写文章,因而开始接触政治议题。

1984年时,郑南榕与友人创办了党外运动杂志《自由时代周刊》,甚至为了经营杂志还申请了18个不同名称。其中《自由时代周刊》强力批评时政的态度,使得其获得许多社会民众的回响。之后郑南榕更以杂志社为基地,多次发起要求民主化改革的活动,逐渐成为党外运动的重要人物。而在解除戒严后,郑南榕仍反对当时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政府对于自由思想诉求的压制,并且多次公开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之后在1989年时,郑南榕更进一步在杂志上刊登了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主席许世楷所撰写的《台湾新宪法草案》。

然而这些举动使得其隔年被以涉嫌叛乱罪名传唤出庭,郑南榕则表示为表达“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而拒绝被警方拘捕。其中郑南榕认为即便是台湾独立主张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随后郑南榕除了在《自由时代周刊》杂志社自囚外,还在办公桌下准备汽油以表示抵抗主张。1989年4月7日清晨,警方向杂志社发动攻坚行动时,不愿意遭到逮捕的郑南榕誓言“国民党只能捉到我的尸体,不能捉到我的人”,遂进入自己办公室点燃汽油,最终自焚身亡。这次自焚事件立刻引起回响,并且一定程度上对于当年度举办的选举有所影响。而其引火自焚的举动,之后被许多泛绿人士尊称为“言论自由殉道者”、“台湾建国烈士”或者是“台湾独立建国之父”等

[1]

。他最为著名的就是一句“我叫做郑南榕,我主张台湾独立”,成为日后台独运动者的典范。

---------------------来源:维基百科

同样是公知,海峡两岸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相关视频(Youtube, 需要翻墙):
鄭南榕自焚事件警方蒐證影帶

另外推荐一个相关视频:
林毅夫谈郑南榕时不禁落泪


推薦閱讀:

對於現在越來越多人感興趣的關於夏朝外來說,為什麼很多人無力反駁卻還是嗤之以鼻呢?
縱觀世界史,漢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戰鬥力如何?
美國黑人吃西瓜代表種族歧視,有何出處?
歷史上有哪些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做的非常好的人?
如何把大學宿舍裝修成拜占庭帝國風格?

TAG: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人物 | 历史人物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