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自己的洞察力?
當今複雜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需要一眼識破真相的能力,即所謂的洞察力。這種近乎微妙的神奇能力真的能夠訓練出來嗎?我想請教具有強大洞察力的前輩如何去訓練,最好有一些例子,這樣我會比較容易理解。謝謝。
呵呵,你先掃視一下周圍。
。。。
。。。
然後我告訴你:請注意觀察綠色的東西,
。。。
。。
。。。
。。。
你再掃視一下。
有沒有發現很多剛才沒注意到的東西?
首先要確信一點:任何事再複雜,都有一個核心的東西,而且只有一個。可能是邏輯關係,可能是因果關係,可能是利益關係。總之就是無論如何,都有一個核心的點在那裡。所有的二分法其實都是幌子,都是逃避的理由。如果堅持用二分法去看待每一個問題,大多數的問題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想清楚這個最核心也最重要的原則:核心問題,只有一個。這是任何有效思維的出發原點。
其次是訓練自己剔除那些於此無關的點的能力。所謂訓練,其實也無非是在知識的基礎上,總結,提煉,歸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查理芒格的那些建立思維快捷模式的規則很有幫助。永遠別說什麼知識是沒有用的,說不定在什麼問題上,一點點經驗的積累,就是破題的關鍵。持續學習是必須的,這世界上大多數的知識和經驗早已被人總結出來了,只是你還不知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有勇氣拋開那些不重要的點,有勇氣認定自己就是對的,有勇氣告訴別人未來是什麼樣子,更要有勇氣承擔判斷失誤和經驗不足的代價。不要小看這一點,其實大部分人是做不到有勇氣的,因為難以承受失敗和嘲笑。勇氣是洞察力的基石。
就觀察而言,人所觀察到的信息可能只有人眼看得到的信息的百萬分之一。同樣一個場景,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而這裡的不同就是他們注意力所在。有的人對某事有興趣有激情而做出超過平凡人的成就也是因為他們因為興趣而比一般人對特定事物投注更多注意力。對特定事物更敏銳。所以觀察所獲得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多少取決於你的注意力的臨在。這個注意力就像掛在你腦海里的鬧鈴,時時刻刻提醒你對關於特定事物的信息保持警惕。當然因為個人的注意力受自我主觀的限制,所以總是脫離不了自我的局限。理性思考便是某種程度自我局限的加強。
印度靈性導師 克里希那穆提 曾說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最高形式的智慧。
同意問題所說的洞察力非常重要,而且借用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的觀點來補充的話, 「識破真相」以及保持正確這種有效的分析創造行為還需要有第二層思考能力——超越一般聰明人的分析結論的更為清醒的思考辨別能力,以及能耐住寂寞的優秀的心理素質。
普通的關於洞察力的訓練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觀察、思考之後判斷。在我個人的知識結構下,我努力把洞察力訓練(或思考過程)分為三部分來進一步實施訓練:
(一)現象察覺能力(右腦觀察力)
這就是我所謂的右腦洞察力,純粹的細節觀察、記憶、瞬時對比思考和還原的能力,這是很多畫家、漫畫家、動畫人、導演和藝術設計高手所具備的一種重要素質,在《大家來找茬》這樣的經典遊戲當中,你會看到考驗這種能力的有趣考試方法。
右腦觀察能力訓練是當今這個「左腦教育體系」下所最最缺乏的,雖然邏輯上(左腦上)大家都知道100%&>80%,但現實世界裡很少有人真的能注意和觀察到那剩餘的20%,人們觀察能力的普遍粗糙令人吃驚,比如很多人都分辨不出兩種近似的顏色、兩個接近的音調或者兩個長相類似的人。而很多搞產品研發的人都分別不出產品1和產品2在功能表現上的細微差別。這種美術或右腦觀察能力上的差異,導致了很多現象,比如這個問題提到的洞察力不足,比如隨處可見的、醜陋的「美術設計」等等。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中國古人用「聰明」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具有良好的智慧。也許這就是古人在指出「耳聰目明」對於思考能力的重要基礎性作用,當然耳聰目明並非只是器官層面的,更是神經系統層面的綜合能力,只有夠「聰明」才談得上進一步的思考,這裡的聰明或許就是我所謂的右腦洞察力。
對於這塊能力的訓練,沒有什麼複雜的,就是要重複刻苦訓練並且日益積累。我記得看過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一個視頻,裡面介紹過他能辨別出N種抽煙的姿勢,從中可見其對洞察力的訓練絕不是一天半天。而喬布斯對於產品品質的精益求精,對於界面文字等細節之處設計的苛求,同樣源自他在右腦觀察力方面的多年訓練。事實上雖然微軟的產品被我稱為「左腦狂」的設計,但是他們仍然聘請了頂級的腦平衡的大師來指導產品設計。
(二)從現象到本質(左腦洞察力)
這一部分是所謂的左腦洞察力,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也就是不僅僅看到事物表象還能很快察覺背後的邏輯。其實這塊的能力在我們當今的制度教育下,訓練方法還是非常繁多的,比如邏輯訓練、數學能力的訓練等等。
簡而言之,現代教育體系下的人普遍具有相當不錯的邏輯分析能力,只要給出前提大多數人都可以很快分析出結論。如果你認為自己在這方面能力不足,那麼惡補一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裡面的主要知識就差不多了。
(三)超越平凡(腦平衡分析能力)
前面已經提到了,單單分析出事物之間的數學關係或者比較關係並不難,難點在於:1能否觀察到細節差異(前述的右腦觀察)、2能否得出正確的結論來指導行動。
由於能夠做出看起來正確的分析的人越來越多,所以現在的環境下,即便你根據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了判斷,也只會得到一個泛泛的做事結果。做不難,而是「做得好」變得越來越難,「永遠做得好」已經變得看起來不太可能了。
這時,我們就要請出所謂的「第二層思考能力」了。這是我從霍華德·馬克斯書中讀到的一個說法,簡單轉述大致是這樣的:由於整個市場(環境)的行為反應並非完全建立在理性行動之上,我們必須要把多數人憑藉普遍認同的智慧做出的判斷(第一層次思考的結論)作為我們思考的基礎,從而預判出當多數人這樣做時市場(環境)可能會被引向何方,從而思考出我們的結論(第二層次思考)。這是我個人的理解,不正確之處請見諒
比如我們注意到投資人都在踴躍地進入一些熱門領域,那麼普遍的第一層思考結論就是:「這些行業火了,我也應該往這些行業跳槽。」 「我們公司也應該經營熱門的品類產品。」 之類的想法。而大眾也的確會沿著這樣的思考結論去行動,你會看到至少99.2%(這個數字來自我另外一篇回答中對二八原則的多重推理)的公司和個人都會選擇按照第一層思考的結論去行動,因為「不這麼乾的是傻瓜」。
按照霍華德的說法,在這種情形下你是很難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判斷的(如果你還沒有原則那就更別提什麼堅持了),你基本上一定會「隨大流」的去做,跟隨「集體的智慧」。然而,集體智慧雖然絕大多數時候能夠保證我們的群體生存,但是在很多時候也會帶來群體性災難,比如金融領域的崩盤就是如此。實際上很多行業的過熱是可以預測的,我們也都觀察到了,但是我們在這種強大的集體趨勢下真的能堅持獨立思考嗎?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由此可見,常年地訓練自己第二層次的思考能力,是多麼地重要。尋找大眾思維、集體智慧所帶來的趨勢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往往能幫助我們找到長久解決問題所必須的大智慧。嘗試探討一下。
我也急需洞察力的提升,但是沒有看到有太大幫助作用的答案。
洞察力:對暗流的感知能力。
暗流是什麼?
眾多事物的發展和變遷造成的一種所有事物看似存在的發展趨勢。
為什麼看似存在,因為它就像狂風,忽的一下朝東,忽的一下朝西,隨時在改變方向,誰也拿捏不準。
但是它的瞬間存在,仍然讓你有一種可以觸及的可能。
就像你踏在紛雜的落葉之間,忽然覺察到隱藏的一條花斑巨蟒。
也許在你回過神之前的瞬間,它就不見了。
在是在你不小心觸摸到那冰冷的軀體的剎那,你對它的完整存在了如指掌。你知道哪些落葉是真的落葉,哪些落葉是它身上的花紋。
你得以確知它的存在,你避開了它的威脅,或者抓住去往仙境的它奮力跟上。
這也許是我們最需要洞察力的原因。
所以提升洞察力的一些方向:
1. 嘗試把所有事物聯繫成一個整體。嘗試發現巨蟒。
2. 永遠從瑣碎事物本身存在的更高的高度來看待事物本身。製造發現巨蟒的可能。
3. 嘗試觸摸細節,不要害怕真相的存在而僅遠觀探討。真相的冰冷程度可能超越任何邏輯製造的假象。觸摸一下,親自去感受一下。
一些不易察覺的錯誤方向:
1. 一葉知秋。
這葉子可能是自然脫落,有可能是蟲蛀,有可能這樹有一天就是想脫落一片葉子,沒有任何原因。你不能從這一葉中推出秋天到了。
鐵一般的邏輯也會製造誤區。事物之間確實有邏輯關係存在,但有多少層邏輯關係?你不知道。
2. 陰謀論。
巨蟒本身並不存在,但是你依然用自己的高度和聯繫整體的能力得到了一條對你來說確鑿存在的巨蟒。如果你願意再看的遠一點兒,再看的高一點兒,再去觸摸一點兒,你也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蛇形的落葉堆。但你就是不願意那樣做。你讓你的洞察力幫助你成為了一個陰謀論者。
3. 你有多少用作基礎判斷的邏輯是不嚴謹的?你注意了多少理性的存在而忽視了不理性的存在?
一個應該按時赴約的人沒有按時赴約,你認為對方沒有認真對待,這個結論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也理所當然的不一定正確,然而出於這種邏輯判斷的習慣,你沒有覺察到這一點。
你的桌子被擦乾淨了,還被放上了一束花,你沒有想到是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乾的。原因是你認為你討厭的人不該來做這件事。但真正的邏輯是,你討厭的人經常會做一些你討厭的事,但是有時他也會做一些你不討厭的事。
再說下去該怎麼說呢?
1. 人是一部構造精密的機器。
2. 這部機器體現出的行為不可被精確定義,排列組合太多,突發事件太多。即使被精確定義,也得有百科全書那麼大部。單憑人的記憶,難以把握。
3. 承認這個世界不只是被自己的意願左右的,而是物質,和所有人的意識構成的。
承認這個世界是可以觀察到的,但不是純能觀察到的。所以必須觸摸。
所以必須理解這個世界存在的基本規律+人的意識傾向+觸摸真相。
4. 你對人性了解的程度,你對自然規律了解的程度, 你對邏輯層級關係的察覺,你對視角的調整,你對大局的把握,你的邏輯的周密度,形成了你的洞察力的形象。你想讓這個洞察力的形象更猛,就要更多對人性的了解,敢於更多的觸碰真相,打破內在虛假的邏輯,增加邏輯本身的理性和全面性。
惟有熟知的,才是能看明白一點的。
三十年來,我日日夜夜陪伴著我自己,但是我還是沒有完全理解自己。
想一眼洞明形勢,洞察他人,圖樣。很久以前我在讀者上看過一個小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個日本武術家收了三個徒弟,訓練了幾年後,決定給他們一次考試,考驗他們學到的本事。考試的方式很簡單:依次打開門走到另一個房間去。
第一個徒弟拉開門的瞬間,門後掉下一個枕頭,他在枕頭落地之前,一刀將其砍為兩段。
第二個徒弟亦如是,但是他沒有砍,而是伸手抓住了枕頭,放到地上。
第三個徒弟進門前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了門後的枕頭,他很小心地打開門,枕頭沒有掉下來,就這樣進去了。
師傅對第三個徒弟說:你可以出師了。對第二個說:你還要勤加練習。對第一個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他根本不配學武,把他趕走了。
-----------------------------------------------------------------------------------------------------------------------
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這個故事,你大概知道怎樣訓練自己的洞察力了。你先想這個複雜的社會是因為什麼而複雜的。
把你想到的全部列出來,然後逐個排除,找到那個你認為最重要的。
然後,看到一個現象,就象做代數一樣,把你認為最重要的那個代入進去。
就可以了。
沒有例子。
你自己想。
白白增加煩惱。
節選自wikiHow: 如何做一個有洞察力的人
洞察力是指能夠「看到」未來的能力,但是真正的洞察力並不需要水晶球和儀式性的算命。在發展你的洞察力之前,首先要培養自然的直覺。一旦這些能力培養好了,鍛煉你的大腦,使你的視覺、聽覺、觸覺這些能力整體上得到提高。以下內容將告訴你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部分 1: 如何增強你的直覺和感官1
用直接直覺工作。直接直覺,也被稱為文字直覺,當你問自己在某個特定情形下要怎麼處理事情時,你就在運用直接直覺。
- 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狀態。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將精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直到你的身體徹底放鬆。
- 確定一個你想要洞察的情形。在這個情形上集中精力幾分鐘。
- 大聲問出來或者在心裡問自己,按照直接直覺來看,這件事將來會怎麼發展。
- 順其自然。在結果出來之前,你可能需要重複做幾次上面的事情,通過在一種特殊的情形上集中精力,你的直覺可能會更容易發現有關這個情形的線索和暗示。
2
鍛煉你的間接直覺。間接直覺也被稱為象徵直覺,它會集中大腦的自然能力來處理關鍵的事情,培養你注意到並理解精神上的某種符號。
- 抓住一支筆和一張紙。
- 問問你自己,「我的生活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重複這個問題三次,在每次的重複之間暫停一下,想像自己正在接近一個更有意義的答案。
- 問了三次這個問題後,拿起鉛筆畫出進入腦海的第一個符號。
- 解釋這個符號。找出在你心中它所代表的含義,以及這種觀念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
3
聆聽你的夢。人類的大腦每90分鐘進入一次快速眼動睡眠,在這個階段,大腦會做夢。夢是一種很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你理解大腦潛意識裡正在分析的外部刺激。
- 睡覺之前,放一些紙筆在床邊。問自己一個問題或者集中於一個生活中的特殊情形上,然後憑直覺回答。在睡著之前不斷重複。
- 當你醒來的時候,記下你夢到的所有事情。如果你沒有夢到任何事情,寫下或者畫下任何進入你腦海中的事物。
- 根據需要重複進行,直到你為自己的問題或者情形找到了答案。
4
試試盲讀。盲讀使用卡片系統幫助你集中精力,用你的直覺在潛意識下回答問題。
- 坐在桌前,桌上放置三張空白卡片。
- 想像需要你用直覺來解決的一個問題或者一種情形。在三張卡片上分別寫下三個不同的解決辦法。
- 把卡片上寫答案的一面朝下放。把卡片弄混,全部向下放在桌上。
- 手在卡片上移動,別著急,放鬆,深呼吸。
- 翻開卡片。最吸引你的那張卡片上寫的就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部分 2: 培養洞察力
繼續閱讀:如何做一個有洞察力的人
洞察力,正如 @色瑞瑪所說的那樣是注意到事物背後的暗流。但是,既然有暗流,也就是意味著有表面的假故事用於掩蓋真相或者是當事人看到一些毫無關聯的片段預測不了未來會發生了什麼。因此,洞察力其實可以分為2種,一種是看穿謊言還原真相的能力(排除法),一種是能將看似無關聯的事件中找出合理的關聯的能力(拼圖)。一個人之所以才無法洞察事物背後的本質,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因為他相信他所看到的那些片面或是謊言既是全部真相,而不會懷疑情報和人。那麼這種狀況應該如何提高洞察力呢?首先,第一個應該做到的就是對任何你所接觸到的情報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懷疑其背後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這裡先討論第一種洞察力,並且進一步把這個問題分割為2個,如何判斷你所看到聽到是不是真相?如果不是真相的話,要如何找到真相呢?
關於真偽:假設事件呈現在你面前是以看似合理的形式,那麼他必然具有以下結構,通過一個前提支持或導出一個結論並且相互之間連貫。因此,有一個迅速的判斷方法就是去判斷這個前提導向結論是否成立。即是尋找故事中的違和感,小說中的偵探大抵都是運用這些技巧來結合新的證據來找尋犯人。如果這個檢查不通過的話,那基本上就是假的。
除此以外,如果前提本身就是不存在或是錯誤的,那麼結論本身也就岌岌可危了。也就是說前提的可信度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大致人獲取信息的有2種,一種是沒有加工工的親身經歷的信息,例如你親眼看到天上有飛機有過,或者路邊有隻狗叫了一聲。第二種是經由人加工過的情報,例如別人告訴你的事實,PS過的照片,網上看到的文章等等。很明顯,前者的可信度一般比後者的更大。當然,前者也不是一定可信的,一方面,魔術師就可以做到騙過你的眼睛,另一方面,即便是親身體驗也會帶有大量的主觀因素,但是這些相比起後者來說,操作難度更大,因而,對於想要設局的人來說,他付出這麼大的成本不值得,也就意味著這些情報的可信度更大。判斷加工過的信息方法除了看操作難度還要看情報加工者是否獲利,也就是說如果你極度信任這個情報加工者,那麼會給你省下很大的功夫。當然,也有可能是情報加工者自己被騙了,真心的相信了假象,只是來轉述給你而已。(嘛,我一直很想知道,面對這類人,微表情大師能否看出來...),但一般來說,這些被加工的信息都能逐步往回追溯到未加工的信息,也就是說找到當事人。以出國申請作為例子舉例的話。文憑,GPA,toefl考試成績比較難造假(無利害關係第三方保證提高可信度),但是推薦信就可以自己亂吹,而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追溯到相關組織和人去驗明真偽的,當然寫推薦信的人可能幫你圓謊,那麼就可以追溯到信中寫的確切事例。我記得過去就看到過一篇講印度學生留學中介普遍對學生過度包裝,導致美國那邊對他們的材料都持有很大的懷疑。裡面有一個例子,講得就是委員會的有一個老師看到有一個印度學生的PS里寫自己社團活動豐富,自己的XX視頻獲得了XX獎項,於是這名老師就讓這個印度學生髮視頻過來看看,結果....結果你懂的。(這裡面也用了一種很迅速的洞察方法,就是根據過往例子給特定人群貼標籤,當然我不推薦就是了,因為這種分類很容易出錯)因此,前提情報可信度的關鍵,就是專註於那些操作難度大的用於驗證可信度。當然這個步驟全部落實的話其實比較麻煩,所以這步如果簡化的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前提裡面很大部分操作難度都很小,則很大概率不可信。
關於真相:如果到這一步,那說明原來用於包裝真相的假象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如果想要還原真相,就需要進一步搜集到新的情報。除此以外,可以有一些人為腦補,因為既然存在假象就表示有人設計。如果是人為設計的話,那麼一定有人其目的並從事件中獲益,所以說,事件發展當中最有可能獲益的人也就最有可能是策劃的人,而這個人的目的就是看破整個事最關鍵的線索。一般來說,結合目的,也就可以把事情猜個大概了。而新的情報和腦補就像拼圖的碎片一樣,結合之前留下來的碎片,基本上就可以把圖拼完了。同樣拿剛才那位印度同學舉例,委員會的老師很自然的就知道印度同學造假的目的是為了申請優勢,所以真相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種洞察力的話,其實方法和第一種一模一樣,只不過是把假設換成了事件呈現在你面前是以看似毫無規律和章法的形式。但是,這樣你也不能說斷定呈現在你面前的情報就是真的,還是得一樣先判斷真偽,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到了預測的部分一樣是千瘡百孔的殘片,和第一種狀況一模一樣,之後也就是通過搜集情報和基於目的的腦補來進行補完,就像拼圖一樣。
總之,就是要去懷疑,對於事件發生的每個步驟,都想想這樣是不是合理?有沒有違和感?除此以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分析前提是否為真以及所有人的利害關係,不足的部分就要靠搜集情報。但是也別過度得懷疑。陰謀論有的時候只是胡思亂想而已。其實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所謂的洞察力其實是一種方法,通過前提的可信度判斷和違和感刪除事件中錯誤的部分,然後通過搜集情報和基於他人利益角度的腦補劇本來完善,以看穿真相,預測發展。不經意發現了了這個問題,結合自己以前的讀書筆記進行回答...
關於創造性思維或者洞察力方面,有一本甚好的著作,華萊士的《思維術》。《思維術》一書中影響最為持久的內容,是題為「控制的層次」這一章。在這一部分里,華萊士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四個階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頓悟階段以及驗證階段。
在準備階段,我們會去研究問題,這一過程往往是艱難的,我們會有意識地、系統地去分析它,但結果往往徒勞無功。
接下來是醞釀階段,這個時候我們不再刻意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把主導權交給自己的潛意識。1891年,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在自己職業生涯臨近結束之時,曾經對於這個階段提出過自己的想法,華萊士對此有所記錄。亥姆霍茲在辛辛苦苦地完成了一個項目之後,解釋說:
「那些好的想法從來都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就像是靈光一閃。根據我的經驗,當我非常疲憊,或者是在工作台前絞盡腦汁的時候,洞察力從來不會光顧。但是,如果某天天氣晴朗,我沿著樹木蔥鬱的山坡行走,洞察力往往會不期而遇。」
華萊士建議讀者,一定要對這個階段多加重視。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停止解決問題的腳步,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智。我們應該掃除一切干擾,讓潛意識自由工作,比方說不要再去看那些嚴肅的材料。
再接下來是頓悟階段。忽然之間,你感覺到了洞察力的湧現,心裡立刻有了底。華萊士認為,這種洞察力、這種「好的想法」,其實是不間斷的潛意識聯想之後的升華。這些聯想必須經過有意識的驗證,才能夠正式浮出水面。
華萊士聲稱,有時候人們其實能夠意識到洞察力正在大腦里醞釀。這些洞察力先是在意識的邊緣若隱若現,人們因此能夠預感到曙光就在前方了。但是,這個時候,洞察力可能會一下子跑掉,人們不會意識到,或者突然間冒出一件事情,把這個過程打斷了,好的想法也就「流產」了。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在讀書、看報的時候,如果感到洞察力就在前方,往往會放下手中的書報,若有所思地望向遠方,等待洞察力閃現的瞬間。華萊士告誡人們,如果不等洞察力完全浮現,就急於把這個想法寫下來,可能會與真正的洞察力失之交臂。
最後,在驗證階段,我們會去驗證想法是不是真的靠得住。如果是諸如數學方面的洞察力,我們就必須在這個階段把所有細節都演算出來。
很多時候不是你觀察力不夠強,而是你的知識儲備不夠廣且深
多思。
我記得有一次介紹賭場高手的節目,其中,介紹高手們高在哪裡,就是,看到一副牌,我會怎麼想,我的對手會怎麼想,我的對手會覺得我怎麼想,如此反覆;
多練習,留意細小的變化,自己怎麼看,對方怎麼看,別人怎麼看,慢慢琢磨就能玩味了。
但是,這只是術而已,有邪氣,不能以此為道,強大自己,正己方能外邪不侵。
多問自己「為什麼」?一個問題層層遞進的連續追問上十個為什麼的話,很多東西就出來了。
多注意觀察周圍,特別是細節。平時我沒有特別刻意但別人的話語行為都會在我心裡過邊
多思考現象,多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想想,不要總從自己出發,這樣比較能看出別人的想法
遇到什麼事時快速聯想,對這個人的行為表情和以前說過的話什麼的,綜合分析
我對周圍的人和事會多留點心,慢慢的就能很快看出別人行為語言後的動機或潛意識
但我覺得這種能力有點天生。。對這方面比較敏感,不用費多大勁
但好好練習會增強洞察力我沒有像 @宋健這樣對洞察力有著深刻的理解,我也不敢自稱是具有強大洞察力的人。但是從我自身的經驗以及題主問題的描述來看,我覺得很多真相的發現是注意到了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所以我眼中的洞察力就是發現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的能力。
我在日常生活中間是通過回憶來訓練這個能力的。
我會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回憶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儘可能地細緻,小到一個路人的包上有一塊污漬,某人說某句話的表情或者手指的動作,甚至路過咖啡店裡牆上菜單上的塗鴉的正下方客人點的咖啡在下午4點20分的時候還剩4分之3,咖啡杯上面的名字是Diana等等。
堅持這麼做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對細節的記憶能力以及關注度會明顯上升,你的洞察力也就上升了。
個人經驗,歡迎討論。洞察力首要原則要有探尋事物本質的慾望,不要過多關注於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現象!你要明白的,你要知道的是:為什麼是這種現象?而不是另一種現象?
其次,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想出無數種可能。
洞察力的關鍵在於,辯證看待每一事物,或者說,多換位思考!
你覺得對的,假設它是錯的;反之,你覺得錯的,假設它是對的!
不過,有些事物,不僅僅是正誤兩種可能性,對立統一辯證法有時候還不夠!平行統一辯證法也是洞察力所需要的。
比如,我之前寫過這樣一句話:光陰的夢帶你奔向黎明,而我在黎明尋找你的足跡!
一天只有一個黎明,但是相對的,兩天就有兩個黎明!那我是在第一天的黎明尋找你的足跡呢還是在第二天的黎明尋找你的足跡?
這種在語文中,叫做歧義!當你了解歧義的n種可能性,你的洞察力還會差么?
最後,對已知與未知事物時刻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當你從不同的角度洞悉事物時,可能你的不同種理解中有一種是正確的!但是,有誰能保證一定是完全符合客觀事實呢?就算完全符合事實,你洞察了一切,得知事物的本源,但是此時你就要回歸事物的現象了,每一事物,無論本質與現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因為大多數時候,事物的本質都需要現象來闡釋!對此,你需要一顆敬畏的心
1〉經歷 吃虧多
2〉你周圍人群有厲害的人物
3〉讀書,深入的讀。語文里有對語言的深度分析,這個鍛煉你的分析 判斷 總結 邏輯思維 能力!
4〉心態 學習的心態 對待他人的心態
總而言之 ,和學習和成長有密切的關係。
成熟的人看事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呵呵,我是個懶人,不喜歡長篇大論!
練練素描,盯著同一個東西看8個小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看個清楚明白。
從小練習。或者現在開始,堅持不懈。
見多識廣即可,A事情為何最後會到達這樣的結果,你只要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你就會有所反應,這件事情接下去就會如此。
同理可證,人也是一樣,見的人多了,可以根絕他的各種習慣,分類人群,人雖然更為多樣化,但是只要多分類他的各項屬性,再通過經驗就可以大致猜到他的大致為人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