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先生的小說不能理解深意是種怎樣的體驗?
12-08
從大二開始正經讀書(以前都是看報紙,雜誌),讀了三毛、路遙等人的書,大約讀了三四十本書了。現在,從學校圖書館借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只是,每次讀完一篇小說,並不能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意,只好藉助豆瓣,百度百科之類。是我讀書太少難以讀懂先生的小說?還是先生的小說本就是這樣,須得藉助歷史環境?知友能否指教一下我存在的問題? 感謝
是先生的故事需要閱歷,歷史了解,和文學涵養。
題主為何篤定我讀不懂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不服!
開個玩笑,其實我讀過的先生文章很少,沒什麼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慚愧!但是出於感謝和尊重以極有限的閱讀經歷提出些個人看法,題主若有興趣勉強姑妄聽之吧。非專業回答,謹慎閱讀!
我不太清楚題主說的深意具體指些什麼。像《葯》、《祝福》、《長明燈》這樣文章,大約能看出其中的褒貶之意,也能產生與先生相似的對那個社會的複雜情感和反思吧?個人覺得這就是其中的深意了,一個整體的態度大概是錯不了的~就我接觸的來說,似乎先生的文章還是挺直接地描寫社會的。就那樣直接地按照他的文字去看,就好像看到那個真實的時代一樣。我覺得這樣就差不多了。至於說書中是不是有很多象徵和隱喻之類的,如果有興趣,看專業的研究先生文章的書自然是最好,但我覺得也未見得一定那麼精細的看。打個比方,讀惠特曼的船長詩,如果能了解這是紀念林肯的那當然好。但就算不知道這詩究竟在說什麼,也不妨礙我們能感受到其中表達的尊崇,懷念和悲痛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先生的小說也是一樣的。
先生寫小說自然不僅僅是簡單記錄那個時代,肯定有很多的深刻地思考。但是這些思考不見得是以「我認為balabala」這樣的形式體現。他寫孔乙己和孔乙己在社會中的困境時,已經把孔乙己身上大多數特點都略去了,只著重突出了他的迂腐和麻木。把環境的多數特點也略去了,只著重突出眾人的冷漠戲弄和丁舉人的強橫,這就是他的思考。他把他認為造成孔乙己這種悲劇的因素都描繪了出來,讀者只需要跟著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看,似乎也不必再去挖掘先生的觀點。至於繼續說「封建制度的毒害」什麼的,魯迅先生沒直接說,我們想知道,那的確需要基本的歷史素養和對當時環境的了解了。但是我個人覺得,先生寫文章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喚醒,而非分析。只要引發了讀者對那個社會的同情,憤怒,悲痛,無奈種種情感和之後的思考,先生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那個社會為什麼會這樣,先生有他的看法,讀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說孔乙己是受科舉制毒害,可以說是傳統士人階層的經濟基礎被破壞,可以說是中國文化中有尚空談而輕實踐的一面,如此種種似乎沒有誰對誰錯,讀者自然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價值體系來進行自己的思考,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思考和對社會的責任和情感,這是我所認為先生最在意的。
百度百科什麼的自然可以看看,不過題主如果真的對先生的文章很有興趣,那能看專業書籍還是看專業的好。不管看什麼,最好有自己的想法在吧,也不必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先生的文章自然不是那麼輕易把握的,但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從來也沒有說我看書少,我不能看魯迅的文章這樣的道理~只要你覺得讀的進去,自然是有些東西已經把握住了。「篡改」一段陳嘉映先生的話:理解一篇文章,是把我此前沒想到的想法連到我已經理解的道理上來。我雖然不曾想到這個想法,但它是可理解的,亦即,它合於我已經具有的對世界的理解,合於我所理解的世界。讀書這個事情也是要合緣的,你看到哪一分就在哪一分好了,順其自然,也不必求全責備~
廢話太多,乾貨太少,能力有限,非常抱歉!
謝邀。一是需要歷史知識。魯迅的文章多是為了針砭時弊,不了解當時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就容易陷入文字的迷局,而不能體會其真意。 二是需要文學素養。魯迅的文字特點鮮明,簡練 曲折 周至,往往一字不易。
大學了還看不懂魯迅的小說,呵呵。不了解題主,只說我小時候。感受嗎是很簡單的,這他m的都寫的什麼亂七八糟,我怎麼看不懂呢?這寫的不好。然後棄了,然而也會想,等我畢業了,閑閑的看,慢慢的讀。
現在幫題主分析一下,大概是對舊社會缺乏了解吧。上豆瓣,百度,也不是罪過。不知你多大,經歷事後再讀一定會明白而且深有體會,會覺得魯迅先生簡直是真理
先謝邀!不好意思,我對先生的小說了解有限,不能給你滿意的答覆,請見諒。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花千骨這句話?
※為什麼杜甫的詩讀起來感覺比較難?
※為何感覺香港歌曲歌詞比大陸歌曲歌詞來的更耐人尋味些?
※米蘭?昆德拉所說的「媚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