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商低會給後代帶來多大的影響?
如果不會聊天,聊起天來又強行上綱上線也是情商低的表現的話,我是很有資格來答這一題的。
簡單地說,情商低的父母難以和子女進行氣氛融洽、有建設性、有意義的對話。
他們交流時不是就事論事,而只顧單向輸出自己的想法和評價,極少考慮子女的心情、本意、承受能力。對話可以從一件極小的事情,迅速拉高為對子女為人、成長、個性的負面評判,變成對子女的「人身攻擊」。
這會日益降低子女與父母的交流意願,把子女推得遠離自己;還會無形中造成子女的性格缺陷,讓子女難以習得合宜的人際交往模式。
我:「在機場看見一個人好像丟了挺貴重的東西,哭得好傷心,我看了都挺難過的。」
我爸:「你這孩子就是心腸太軟。心腸太軟不是好事!」
我:……
我:「最近挺累的。」
我媽:「年紀輕輕身體就這麼差,這怎麼行!」
我:「我只是比較累而已……」
我媽:「你老了怎麼辦?趕緊找個姑娘結婚吧,不然老了沒人管你!」
我:……
我爸:「你和你以前那些同學還聯繫不?」
我:「有的還聯繫,有的不聯繫了。」
我爸:「為什麼不聯繫了?」
我:「生活工作都沒有交集了,聯繫自然就少了唄。」
我爸:「你就是太內向,不喜歡跟別人接觸!」
我:……
我爸:「之前介紹給你的那個小姑娘,你咋不聯繫了?」
我:「實在是聊不來,還是算了吧。」
我爸:「你就是不會哄小姑娘!」
我:「我又不喜歡她,我哄她幹嘛?我吃飽了撐的啊。」
我爸:「你這孩子太不會跟人打交道!」
我:……
我媽:「你最近運動沒?」
我:「我隔天跑步一次。」
我媽:「你這運動量不夠啊,這可不行啊!」
我:「我一次跑十公里呢。」
我媽:「你這運動量不夠啊!」
我:……
其直接影響就是:
除了迫不得已,我會避免和他們交流。
雖然我盡量報喜不報憂,但其實我喜憂都不想報。
我心裡的不快和委屈,寧願買醉自己跟自己說,也不會跟他們說。
然後就會出現這樣的對話:
我爸媽:「你咋什麼事情都不和家裡說?」
我:「我本來就沒啥事情啊,你難道讓我編幾個事情來說么?」
我爸媽:「我看人家孩子天天活動豐富的很啊,你怎麼#¥)~@%¥…唉!!」
我:「那你們想聽哪方面的?」
我爸媽:「隨便!」
我想了一會兒:「哦,我高中同學那誰誰你們還記得不?上個月生了個女兒。」
我爸媽:「你看人家,都有孩子了!唉!」
我:……
結局: 我已經選擇對父母關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嚴肅臉)
在必須和父母閑聊的時候,我會非常謹慎地選擇話題,非常謹慎地接話,因為我知道,稍不留神,談話的矛頭就會對準我。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叛逆,不好管。平心而論,他們自己說起話來,又何嘗不是戾氣滿滿?在無腦責備孩子不聽話之前,請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好好說話了。
這對於子女的成長和人格形成會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
因為我不論說什麼,父母都能輕易上升到我這個人的高度。少不更事,尚無法獨立思考的我真的一直以為我滿身都是毛病,而且時至今日,與我親近的人都能感受到我內心深處深深的不自信。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我很少做過或說過什麼事情是讓父母無保留地認同、肯定的,這讓我在人格形成的大部分時間內言行無所適從,膽小怕事,怕擔責任。而要命的是,這些又會轉而成為父母持續性批判我的靶子。
想想看,閑聊時都動輒對子女「人身攻擊」、扣帽子、貼標籤,當子女真的遇到大麻煩,大委屈的時候,怎麼可能再想跟家裡說呢?
當子女不再將父母視為自己可靠的「大後方」時,子女的成長路徑是很容易走歪掉的!!!
另一方面的影響,就是子女與人交往的能力會嚴重打折。
- 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與身邊人交流時,都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無法自已,完全不考慮對方心情和感受,完全不懂得去思考對方的言外之意,只顧把自己肚子里的話說出來——這簡直是我父母對我的交流模式的翻版。潛移默化的力量實在太強大。我潛意識中以為親密的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這樣,越親密越是這樣。這讓我很難交到朋友,伴侶也表示和我交往時,心好累。而遲鈍的我真的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意識到我的問題所在。如今已經不再和父母一起生活,可以有空間和時間完全跳脫出來,回想自己所言所行,回想身邊人當時的種種反應,有種恍然大悟,捶胸頓足之感。然而如今性格已然成型,雖然我努力調整,但是,很難。
- 由於我極少從父母那裡感受到直接的、無保留的愛和欣賞(我不否認父母愛我),我只能向身邊人尋求這種感受。也許是為了補償內心的某種缺失和空洞,我急切地渴望有人來無條件地理解我、包容我、愛護我、指引我。這一度為我的人際交往帶來很大困擾,自己也因此絆過很多跤。經常的結果是身邊人被我噁心到,而我自己內心也很受傷。其困擾之大之複雜,完全可以開一個新坑來說了。是的,父母盡職盡責地撫養了我,但是他們日復一日無意中的言語損耗,在我童年和少年的內心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形空洞。我在成長中通過巨大的代價發現了這個空洞,但是只要這個空洞不填滿,我在接下來的人生就要花費同樣巨大的精力去避開這個空洞,而且一不留神仍會掉進去。
有點跑題。我孩子的爹。孩子去超市買東西,找的零錢放到我們平常進門放鑰匙零錢等物品的柜子上了。我一時沒有注意到,問孩子零錢呢?孩子正在解釋,他插嘴「哎呀!這可不好啊!你拿錢幹什麼,又不是不給你,小孩子不能拿家裡錢啊!長大了可怎麼辦啊!balabalalala……」孩子先是愣了,然後生氣,把零錢拿來,扔到他面前,然後哭了。孩子十歲。我先勸孩子,告訴他的確是大人錯了,然後讓孩子爹給孩子道歉,他爹不願意,還指責孩子小心眼,說孩子面對這事不應該計較,哈哈一笑就好了。哈哈你個屁,什麼邏輯,必須道歉!父母有錯也是錯。我這次必須主持正義,最後,他給孩子道歉,孩子情緒平復。不然若干年以後,就是孩子來這裡寫回復了。
謝邀。 @Aioria
情商低其實就是不會辦事。
影響就是:以愛的名義,不停的攪和孩子的生活,弄出來一個爛攤子讓孩子來自己處理。
如果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不停的圍著他們轉,為他們處理很多他們處理不了、辦砸了的事情。
謝邀
我個人看法是,父母情商低,孩子情商很難高,具體是以下幾點
一是先天某些不良性格遺傳,二是,父母是最大的模仿對象,父母的為人處事,就是孩子的為人處事 ,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必然會磨練出自己的方法,情商也會提高,但曾經,他的起跑線落後於人,他追趕起來更吃力,也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比如:
父母遇事則亂,只會煩鬧焦慮,哭泣,悲觀絕望,抱怨,吵架,頹廢,破罐破摔,不會控制情緒等等,那麼孩子長大後,可能不擅長用靈活和良好的方式處事,反而容易越鬧越大,或者輕言放棄,沒有毅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父母一味挑剔,指責,悲觀,刻薄,不善於表達愛,讚揚,不善於發現美和事物積極的一面,不善於表現出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嚴重的打擊,那麼孩子也可能成為一個刻薄並且小心翼翼活著,不敢說,不敢想,不敢做,生怕出錯的刻板之人
還有,有些父母一輩子老實善良,甚至過於軟弱無能,太過於遵守規則,沒有手段或心機(這裡並不是說害人),過於強調踏實,老實,包容,妥協,遷就等等,孩子長大可能成為老好人,不知爭取,不知捍衛自己,不懂拒絕,不知社會競爭需要明爭暗奪,容易吃虧
一切都是個人看法,還有想到在補充吧本人例子,母親情商極低,極其固執,聽不進勸,說話極其傷人,本來沒有什麼判斷力還喜歡對我的選擇指手畫腳,見到人就只會說我的缺點,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罵就是喊,從來不會講道理,見不得別人好,總是看不慣,不服人,不服事兒,喜歡打聽別人隱私…我成長過程極其痛苦,我和其他朋友來往她總是不支持,還總是說我該多交朋友;我取得成績,她總是懷疑,並且潑冷水;我聽話,她說我沒主見,有主見,就說我張狂。在她的教育下,我膽小自卑,朋友少,脾氣也不好。這些我都意識到了,雖然也在改,但是真的很難。對她的描述我也沒有誇張,只是單純的描述,有時候我覺得她的情商還沒有一個初中生高。
父母情商都很高,唯獨在我面前情商低。這才是最可怕的。
影響就是,永遠無法進行自我定位,十分難以形成底線。而頻繁的辱罵,攻擊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人格傾向妥協。喜歡靠開玩笑來平息與他人的關係。記得父親最常對我說要和同學搞好關係。可是怎麼搞好呢?不知道。
但我見父上的為人,抽煙喝酒,朋友一堆,喜歡結交狐朋狗友,然而這是因為父親人脈寬泛,且手握權力,所以才能靠這種方式積累人脈。可是父親從來沒告訴過我這個關鍵所在,所以我一直都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不夠大方,不夠聰明,不夠剋制。實際上也正是如此,但我缺乏引導,缺乏自信,更無法擺脫和父母在社會地位中強烈不對等的陰影。
母親雖然也很擅長交際,但是她本身依託強有力的識人技巧,和人生價值判斷。所以往往能說出很多深刻的話,且其交際圈主要集中於同性。所以可以憑藉包容的三觀和身份獲得好感。但我本身作為男性,在與女性相處時有更多注意事項,嗯,額外的東西。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只能年復一年不斷犯錯。不斷失敗,不斷流淚,才能最終找到定位,掌握有正常情商教育孩子幾天就能掌握的技巧。只能在群體里滾的稀巴爛,對人群失去希望,經歷自我否定到肯定再否定的起起伏伏……不斷的自我封閉,不斷地看書,難以面對現實。
可能我內心比較脆弱。不可否認,如果換個內心強大的人,經歷這些應該對他更有幫助。可惜我被打垮了。我現在也習慣性的冷漠高傲,這是沒辦法的事。這一定是傷痕蓋住了我的笑容。想回到小時候無憂無慮……靠真誠善意就能交到朋友的日子。
到最後,看透一切,卻又因弱小無力改變。會催生絕望情緒,想赴死又沒有勇氣。抑鬱,崩潰邊緣。
好了,我冷靜下來了。這都是以前的事了……20歲,心智卻快接近中年人了。在生活中仍然保持冷漠和謙卑。內心無比童真雀躍,卻深知現實里可能再難表達這些了。
———————
父母情商低,家裡也不會太有錢
根據個人經歷產生的回答:
極端影響。
不知道世界上有情商這回事的時候,天天傷人,話不過腦。
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之後,時時注意,天天自省,不自信,怕說錯話,常常為過去的事懊惱。
並且還是低情商。
哈哈哈這個問題好適合我!
爸爸媽媽都情商極低,做不到維持人脈,兩個人的朋友加起來都不到1個。
我媽一個技能是把供職過的任何一個公司里的所有員工得罪個遍。
所以那種找人托關係就能辦成的事,我們家都無從下手。
由於家裡沒人教導,很自然地,我的初始情商也低到塵埃里。小學初中時仗著成績好,同學老師都不會難為我。高中之後就不行了,每走一步都伴隨著震驚和淚水。
完全聽不出來別人的言外之意,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表達什麼。
也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最常見到的表情就是笑而不語。
直到人緣越來越差,眼看不能在一個群體里混下去了,我才意識到情商的重要性。
希望將來我的孩子少走彎路。
謝邀。
顯然,父母情商低,孩子情商也難高。
一輩子都要為自己的低情商交學費
可能錯失人生機遇,可能錯過人生摯友,可能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環境。
不想結婚 以及不要成為我媽這樣的人 找我爸這樣的人當對象是傻逼
父母情商低對孩子可能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但是父母情商低不代表孩子情商低。
什麼是情商?以下是百度百科的解釋。
情商 (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組成的商數)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情商是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孩子從父母那裡遺傳很多,包括體型和性格,情商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去改變。但是父母可以影響孩子後天影響的進程,而這個進程太慢太猛都不好。
父母情商低對孩子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影響孩子早期的成長與教育。
在孩子的早期成長和教育中,父母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情商低,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乾脆情緒不穩定,會導致年幼的孩子出現認知上的分裂,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眾所周知,孩子早期的教育對孩子後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且知識分為顯性和隱性。孩子除了接受學校教育,吸收一部分顯性與隱性知識外,還從家庭內部,也就是家長身上學習知識,這部分知識大多是隱性的。父母情商低,孩子不能從父母身上學到相關經驗,只能從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吸取經驗,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去領悟。效率的高低先不說,孩子涉世未深,貿然過早地參與社會活動會導致其付出高額的「學費」甚至是一生的代價。
三、不利於孩子獲取資源和較高的社會地位。
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情商非常重要,如果情商過低,導致不能融入社會生活,或是影響重大決策,這些都會對個人與家庭產生重大影響。影響家庭甚至是家族的資本積累。
四、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家庭結構。
一般來說,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地位按照世序應該是以長幼排列,或是按照資源的控有率來排列,但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的排列是混序的,比如家裡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一對兒女,按理說應該是爺爺奶奶為上(長幼為序),或者是年輕夫婦為上(資源控有率為序),然後孩子排在最下。但這部分家庭是兩個孩子中的兒子為上,然後是爺爺奶奶和父母在中間,最後家裡的女兒排在最下。很顯然,這是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有很多弊端,甚至會引發一系列問題。那麼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情商低,孩子的情商高,同樣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俄羅斯的恐怖電影《尤倫卡》,就是一個孩子比母親厲害的故事。不過這是一個智商高的小孩。
未完,待更新。
我又來舉例子了。我們接觸過許多孩子,深感缺乏教育的,除了孩子,還有父母。相當一部分父母只會生,不會養。
例子一:有一次我們整個樓層都被一個孩子震撼了。這個孩子(9、10歲的樣子)在樓道里歇斯底里地哭。什麼叫歇斯底里呢?就是搭配上一些不太正常的肢體語言(手撓腳踹甩頭那種)。他的媽媽在旁邊一直給我們的前台服務人員道歉,沒有太管這個孩子。後來問了才知道,這位家長因為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跑到孩子的座位上敲了一下這個孩子的腦袋(在上課的途中)。下課前老師一個測驗這個孩子沒做好,家長又把孩子拉出來訓,孩子一生氣把我們樓層的消防玻璃踢碎了,估計是疼也估計是真的忍不住了,就開始哭了,往死里哭,怎麼勸都不聽。
例子二:這個不是我親歷的,我們老師互相之間交流吐槽,吐出了這個家庭。這個家庭的父母是文化水平很高的那種(大學教師),孩子在初中階段還是不錯的(中考升入了最好的幾所中學之一),但有一次考試數學只考了大概70分(150分滿分)。然後孩子的媽媽開始投訴,說來我們這裡學沒學好反而一落千丈沉迷遊戲無法自拔。任課的老師一臉黑人問號臉???這個孩子上課挺認真的,還經常交流問問題。。。怎麼反差這麼大?本著負責的態度任課老師了解了他的情況:爸爸擔心他心理出現問題只要要錢就給,媽媽就因為孩子學習怪這怪那怪孩子怪老師,父母都看到了孩子沉迷遊戲,但這兩個人都沒有一個認真去想為什麼會叛逆不聽話,孩子說自己這樣是被他爸媽毀了,自暴自棄了。
例子三:大概有10+位家長聯繫過我讓我幫他們跟孩子溝通什麼事情。
「老師,麻煩您勸勸孩子讓他考慮一下轉學的事情」
「老師,孩子最近玩遊戲玩的挺瘋的,麻煩您說說他」
「老師,麻煩您下課的時候看看孩子手機最近都在幹什麼」
「老師,你問一下他是不是跟XXX談戀愛了」
。。。
上面的例子給出了一些影響:情緒易失控,自暴自棄,自閉等。
接著說說父母的問題。
首先,大家都說情商低情商低,到底什麼是情商低?或者說,到底什麼是情商?
我的公眾號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情商的文章,摘取一部分:
情商的衡量與測定在心理學中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起始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將在眾多情商模型中重點分析由Daniel Goleman提出的「混合模型」。該模型由以下五個類別組成:
- 自我感知(self-awareness):自我感知是指能夠感受、了解自己。優秀的自我感知包括對自己能力的準確評估、明白何時需要幫助、了解自己的情緒觸點。
-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這涉及到對破壞性情緒的控制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夠控制情緒的爆發,平靜地討論分歧,避免參與到容易產生自憐與恐慌性情緒的活動中。
- 動機(motivation):古語有云,「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然而Goleman認為,動機是指對個人愉悅,好奇心,和高效的追求。
- 移情(empathy):可以理解為我們通常說的共鳴。如果說之前三個類別都是指一個人的內在情感,那麼移情就關注處理他人的情緒。具體而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正確感知他人的情緒並作出合適的回應。
- 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這部分包括對同理心的應用以及協商談判能力。這可以包括發掘共同點的能力,與人共事的能力,以及說服力。
我個人認為,在親子關係中,所謂的父母情商低主要是第二點和第四點出現了問題,當然第五點也會存在。也即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和無法理解或者說沒有嘗試去理解和感受孩子的情緒。
先說第二個自我管理。父母如果總是負面情緒對著孩子,你覺得孩子會正常成長么?負面情緒經常爆發,孩子感受到的是滿滿的不安全感。似乎情商低的父母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在工作上在人際交往中對別人都是客客氣氣,唯獨對孩子像討債的。甚至很多人生其他的不如意會莫名其妙怪到孩子頭上。「我工作那麼忙,你怎麼還不讓我省心?」「我在外面給人嬉皮笑臉,你就不能讓我驕傲驕傲?」做好自我情緒的管理,給你們家的小樹苗提供一個風和日麗的環境,樹苗才能長大才能長好,別總拿孩子當松柏折騰。
第四個和第五個放到一起講,因為不理解對方,肯定無法交流。事實上這個問題非常普遍,許多孩子說父母不懂他們,只有我們這些老師願意聽他們說話。曾經有學生深夜給她的老師微信發了長長十幾頁信息,訴說她的困惑和與父母之間的問題,看得讓人揪心。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其實有這兩種狀態:
一種是家長居高臨下:你應該怎麼怎麼樣,我是你爸你就該聽我的,我是你媽肯定是為了你好,我比你多活這麼多年肯定我的是對的。
一種是家長拖著求著:孩子你只要怎麼怎麼樣我就答應你怎麼怎麼樣,孩子求求你上課認真一點好不好。
這兩種要麼高要麼低的不平等對話狀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個人認為,這些家長對「我的孩子」這四個字要麼只著重於前面兩個(孩子是我生是我養的),要麼只著重於後面兩個(只是個孩子)。其實,說的難聽一點,很多家長把自己人生未竟的目標寄託給孩子去完成,把孩子當做自己吃的一次後悔葯,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不是附屬品,不是工具,不是後悔葯,自始至終就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個體,你怎麼理解他?
那老師,怎麼補救?
我上面寫的都沒看明白?那就不是情商低了,是智商低了[攤手]
同感,在父母情商雙低的情況下,感覺家庭真的不幸福。
從小父母就愛吵架,我媽超喜歡指揮人,我爸超討厭被人指揮,我爸脾氣陰晴不定,一句話就能點燃導火索,最討厭別人一直說對他啰嗦,偏偏我媽一根筋又特愛啰嗦。
早些年小的時候他們就特愛吵架,我媽一指揮命令他做什麼他就發脾氣,他一發脾氣我媽就生氣就要嘮叨他,我媽一嘮叨他她就爆脾氣,他一爆脾氣我媽就更加爆脾氣這樣的惡性循環,有一次我小的時候他們打架打的不可開交,大半夜我爸跑出去我媽赤著腳也要追著拖鞋出去跟他打。
因為他倆經常吵架打架這件事,從小我就不愛說話,心裡特自卑。
別個家大人打架小孩哭的稀里嘩啦,我家吵架打架後來我就跟個沒事人一樣。感覺後來自己一方面對感情對任何事物都特別冷淡,好像什麼都沒有喜歡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但另外一方面又特別渴望被愛。
再長大一些也重來沒聽過我媽誇講過我,特別上學的時候學習不好,當著我的面逮誰跟誰說我不好,要我跟別的聰明的小孩玩,不許我跟笨小孩玩,你自己小孩都這麼笨了,哪去找聰明的小孩玩。
總之,父母情商雙低對小孩的影響特別大,尤其是心理方面,長大的後小孩,膽小,孤獨,不會愛,不會來事,凡事也喜歡較真,脾氣暴躁,尤其是怎麼也消滅不掉的自卑心。
有時候就覺得,你給我金山銀山,給不了我快樂也是另一種折磨。2017年4月5日更:
還是應該正面回答一下,作為補充,也表示誠懇。
首先說明:有一類家長,或者說有一類人,他們的惡行惡狀與缺乏情商無關——他們的人生字典里天生不帶有「人情事理」這樣高貴的詞——他們只為實現自己難堪的私心,維護自己的利益,眼裡絲毫不存在對他人包括子女的體察和關愛。
他們認為情商是讓人吃虧的玩意兒,要它幹嘛?
當你把他對你的傷害歸咎於「情商低」的時候,他興許正把他無底線的胡作非為,視為他得意的本事呢!
這種人,不是情商下限,是品德下限!
那就不值得心存幻想地「包裝」他作惡的動機,否則顯得你多傻。
人性善惡的可能性廣闊得很。如果不幸遇到了惡,也只有堅強面對,不要去粉飾以求自欺自慰。
心裡有別人卻常常無意傷人,傷完之後深有愧意,才是情商低。
否則,該問的是:作惡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問題。
家長低情商,在即便孩子提出的需求和想法,屬於合理的情況下,也會選擇拒絕和否定他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屈從,還會伴隨各種暴力行為。如果提議不合理,家長便更有理由這樣行事。
除去暴力本身的傷害,更深刻的影響在於,不假思索的否定,以及隨之而來的無一例外的「不被滿足」,讓孩子得不到愛護和尊重,自小深陷於不安全感和低自尊。不能認同自己。覺得是自己不好造成了父母的不滿。覺得很多事就應該由自己承擔和解決,求助於人是犯罪。看待別人都是仰視視角的。對別人加之於己的傷害覺得盡可諒解,對別人給予的一點點善意感激涕零、掏心掏肺。
我直到很多年之後,才知道,如果需要幫忙或者有什麼要求,可以徑直說出來。即便是不熟的人,也很可能會前來幫助和配合。
也才反覆告訴自己:其實,不夠好的那個人是他,不是我。
然而,明白歸明白,早年形成的心理特徵,強大不可反抗,一次次把我帶到溝里去——掉進去爬出來,爬出來後又一次掉進去,反反覆復循環不止……
來自於童年的印記,人這一輩子很難跳脫,並左右著一生人際關係的方式。
所以懇請每一位家長,善待孩子的童年。一定要給他,很多很多的愛和支持。
低自尊引發的問題很大。比如敏感,比如懦弱。這兩種特徵是深深烙在我的骨子裡了。
我會條件反射般把別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勾連在一起,別人不高興都是我的問題。有時自己都認為不應該,卻不由自主。
交往中的壞結果,決裂或者僅僅有裂痕,我無法接受,會想盡辦法找對方彌合,姿態卑微到塵埃里——認為完全是自己錯了,曾經自己的立場和主張里有過的合理性的考慮,被忘得一乾二淨徹徹底底,自己做錯的部分卻被無限放大,認定全部責任都在自己……
……
合格的家長,最重要是要讓孩子覺得安全,覺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可靠。
知道自己的一切合情合理的要求都應該被滿足,而且這種滿足天經地義,他不需要愧天怍地,不需要感恩戴德。
知道人與人的分歧如果無法解決,分道也可能是好的選擇,不必把關係勉強維持得粘粘連連,以渴求理解和愛護。
從而,孩子才可以自尊、自信,才可以成為自己的太陽,成為他人身邊的陽光。
------------------------------------
原答案:
我只希望,某些長大了的情商低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低情商,歸咎於父母的低情商,縱使兩者之間有不小的聯繫。
這世上太多帶有弱點的人,平庸的人,無知的人,你無法剝奪他們成為父母的權利。這對父母缺情商,那對父母缺謀略,還有的父母缺膽魄見識……
太多的父母有能力「養」,沒能力「育」。
如果你要去一一追究,父母沒有給你什麼,那大可不必。
那些被孩子指責「情商低」的父母,很可能對「情商」概念模糊,自己沒有合理優雅地為人處事的意識,自然無從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長大,意識到了情商的問題,那麼,慶幸的是,孩子可以自己培養這種與人溝通的藝術。從而改善人際關係,同時情商帶來的種種好處,他一樣都不會缺少。
情商不是智商,非要由父母去左右。
所以,不要擔心。
勇敢承擔自己的人生。不抱怨,不推諉。
相信自己能夠有力量去超越父母的狹小人生,活得更精彩,更有滋味。
願你成為堅強有力的勇士,坦然迎接生活的風霜。
2015.12.18
更新:
我的本意不是迴避問題本身,光靠雞湯,激勵你一身熱血。
拒絕討論和思考是不對的。若誠懇探討,這個問題是有價值的。所以,很敬服各位直接回答,剖析問題的答主。
只是我寫這個回答,是有另外的考慮。
我不敢小覷主觀能動性和自省的能量。
心理學有一個觀點,認為我們的心理疾病心理陰影,絕大部分來自童年。我對此深信不疑。回望我的童年,平心而論,父親由於人性的弱點或諸多原因,曾對我造成不少傷害。多年之後,我終於知道自己敏感懦弱的性格的成因,恍然大悟。
剛剛來到知乎的時候,看到「小時候缺愛成年後如何解決?」,「你何時感受到父母真實的惡意?」等,我總是格外感興趣。
過了許久,我放下了對父親的埋怨計較,也放過了自己。
我不再耿耿於懷,父親的作為對我有什麼「影響」,我接受他是有弱點的人,更加明白,如果一個人習慣於,推諉他人歸咎他人的思維方式,那麼他便會有顧影自憐的感傷和狹隘的人生前景,猶如作繭自縛。
我不要自己境界和胸襟的起點那麼低。
我更不願被自己畫地為牢,不見天日。
我想要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許多問題上,代際影響是毀滅性的。但是在情商問題上不是這樣。
我的外祖父母就屬於我前文提到的平庸父母,和他們相處久了,我確信他們心地善良質樸,持家辛苦認真,對人有深厚的關懷之心。可是快樂很少感動很少,摩擦卻多。
據我母親回憶,外祖父母從未教給她,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受人歡迎。但自省和自我認知,使她的言語行為,時常透露出處事的智慧和對他人的關懷,給人舒適和愉悅感。
所以,除非你是想做社會學的探索,關注社會弱勢人群,否則不要過於糾結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要讓這些答案成為你追究他人的武器。
你人生的走向,攥在你自己的掌心。
請堅強,請擔當!
2015.12.31
關於家庭/出身/經濟條件對人的影響的問題下必定會出現那種強調自身努力戰勝一切請勿抱怨的回答,我也懶得去點沒有幫助了,只想說說所見所聞。
我爸爸媽媽都有自卑固執的一面,各自的家庭氣氛都不算好,彼此自然也不會太融洽,但各自只意識到自己以外的問題,不能自省,這不是意願問題,是能力問題。在我小時候問題並不明顯。我覺得我也很正常,直到初中一個好朋友一次談心才意識到在我認為自己正常說話的時候對方可能是會令對方感覺有點受傷的。我說話比較犀利是因為我真的家傳內心犀利還是僅僅因為我家的語言標準有誤也是永遠無解的(犀利程度參考楊冪家,也許因為如此她因為在綜藝節目上亂犀利被猛黑的時候我感覺她說的話很正常)。但顯然我家的說話風格不是我小時候認為的那麼正常,因為隨著我長大,會比小時候更勇於和父母發生衝突(這時候我爸媽的裂痕也逐漸增大本來各自也更多會情緒不佳),於是他們開始教訓我說話太硬(原話很難聽,方言也不好翻譯)。當時我心中他們的形象過於權威,他們的指責我內心是全盤接受的,類似的事情讓我的自我評價非常低。但幾年之後我才意識到,他們的大部分指責是無理取鬧的,他們所指責的,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習慣在我身上的影子,所以說他們並不是真的認為這樣說話是對的,而是他們對別人說沒問題。但我意識到這個也談不上就是怪他們,因為大部分人都差不多這樣,他們並不差,我們要回頭看只不過希望自省,以期未來做得更好。
回頭看他們的癥狀我一樣不落,盡量在改,但意識到這件事之前的我已經無意識的這樣生活了很久,當然會留下痕迹和無法改變的事實。感謝朋友、書和互聯網,如果沒有這些,我將和祖輩父輩一樣無法反身自觀,繼續在迷霧中行走。
經濟之外的貧窮,比單純經濟上的困難更難解決。有捐款給30個孩子直到他們工作有經濟能力的好人,但沒有人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改善30個孩子的家庭氛圍,教他們正確處理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冷漠還是溫暖,和善還是苛刻,反智還是好學,這些不是無法改變,但這個地球上的確還沒有人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是比爾·蓋茨。發達地區比會有社工義工能提供一些幫助,但能生在發達地區的邊緣就已經是一種幸運了,我國/地球上稱得上發達地區的才多少一點?2010年左右,我國山區鄉鎮都出現網吧了,理論上蓋茨通過PC讓山區少年兒童有了通過www接觸更大世界的物理上的可能性,他們可以看公開課,和哈弗的學生聽同一個教授講課,然而他們只會在網吧玩遊戲。經濟並不是問題,祖輩和父輩的積累足夠供90以後出生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學校教育,想想辦法,親戚朋友老鄉甚至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貸款,都可以讓他們念完本科,然而很多都沒有。因為他們從小耳聞目睹的不過是種地打工打牌,後期還有了地下六合彩傳銷,沒有人告訴他們書中自有黃金屋。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其實是互文,當他的不努力本來就是不幸的內容和結果,又怎麼怒法。
越是能力不強的人越容易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覺得艱難,也越傾向於逃避責任(推給其他人),也就越不能很好的合作分工(維持氛圍良好的家庭),效率更低甚至合作關係破裂後生活就變得更艱難(比如一個人帶孩子/供房子),進入更低的惡性循環。換成企業也是,蘋果和員工的關係當然比富士康和員工的關係好處理了,這不是單純的意願問題。
巧合之下聽過一對父母輩的離異夫妻各自的說法,拼湊出來的事實真相是很殘酷的。絕大部分人在合作中都傾向於把任務想像得更容易,無論是家務勞動還是經濟,如果不是嚴格的AA制,或完全其中一人負擔(這兩種情況在中國都極少),那麼雙方都會覺得自己出錢比分內應當的多,做事比對方做得多。一旦有了合作(也意味著有了逃避的機會),就會不自覺的寄希望於對方,不自覺的誇大自己的勞動忽略對方的付出,誤以為有了合作夥伴後生活應該比以前easy,而事實上結婚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孩子,生活往往不是更easy而是更艱難了。父母情商都低,就很容易處理不好孩子帶來的艱難生活,無法很好照顧的孩子(物質環境),也容易因為生活上的艱難產生口角互相傷害消磨掉曾經的愛情(如果有過的話),把家庭氣氛也推入惡性循環(精神環境),精神物質雙捉急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繼續情商捉急是順理成章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上知乎,也不是每一個能上知乎的人都能像呼籲個體努力的人一樣及早認識自我。
按中國人養小孩的方式,能力一般的年輕母親如果在孩子出生之後得不到丈夫和長輩的有力幫助是比較艱難的,社會上流傳的一些優秀的別人家的婆婆/老公事例又會給出一種攀比自憐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之下的母親情商稍低就容易進入抱怨模式,而這種態度往往又會讓婆媳/夫妻關係更為惡化,全家都進入生活艱難你們討厭我要逃避的惡性循環。誰又有自信出淤泥而不染獨善其身?如果知道自己身上的是淤泥當然好,洗吧洗吧就是,天天臟我天天洗,直到我自己另建一個清水池塘。但這恰恰是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難以擺脫的原因,大部分情況家庭起到一個參照系的作用,參照系不對,吃飯不知饑飽,穿衣不知冷暖,說話不知輕重,行事不知理法,尚無自覺又談何改變。
遺傳一些不好的習慣。
比如說我……
一裝逼就停不下來,口若懸河地講一大堆……我可以從lol英雄的技能機制講到帝國時代2的彈射物碰撞,再扯到賽爾號2對戰的怒氣系統……就差實戰演練了……
另外,裝逼時會自動激怒所有人……
就是溝通能力和說服別人的能力低,後天(我是指更後來針對性培養)可以培養但會廣泛喪失
我就系這樣的,日常寬範圍對話我很垃圾
不過因為針對性訓練而又極大改善。
那是繞了很大的彎子,看了很多書(不是溝通類的那種垃圾書)。
結果非得橫跨很多學科(當然是基礎類的)才能構建出比較好的溝通模式……
比方說我現在的溝通模式就基於以下基本學科。
微觀經濟學/進化心理學/大眾心理學/基礎傳播學/情報學導論/現代情報學基礎/間諜技術概論/統計學概論/基礎的社會工程學/博弈論概要……
受限於時間和基礎教育水平,我只能看粗略的,不過日常甚至非日常也夠用了。
經常想到和使用以及分析的就是上面的這些,別人和人說話幾乎不用過腦,而我必須經常把上述一部分內容全盤分析一遍,而且是不能低於正常講話速度的時間裡過一遍。當然很多時候僅需要部分(不重要對話)。
有時候還是會出現重要對話中考慮缺失的問題,幸好我會有個對話排序,所以排第一順位的往往不會是大錯,不過大錯也是有的。
幸好大錯往往是信息綜合出了問題,結果我的回答過於離譜,結果別人沒反應過來……然後就糊弄過去了。
結果就是我分析速度不足的時候,通常是睡眠和休息不足的情況下,我的對話會變得風格十分奇怪。
就好像看我答案也可以發現,在我比較晚時候回答的內容中,對話方式會出現很奇特的風格。
例如我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已經陷入了這個狀態,所以我覺得上面的內容應該是一種」類似說話但好像又有一些書面化「的不自然感。
實際上,很多情商低的人不一定是複雜情況下做不好,他們經常做的好,而是在」廣泛多元快速變動「話題下難以對多個變數予以分析,使得最終行為和大眾平均值有一定差異。
也就是說,情商高的人是一種模擬量,能夠有效模擬對方並用相對更模擬的方式給出反應。
而情商低的人的反應是數字式的,大家都知道數字轉模擬信號如果變數複雜,那麼很容易出現輸出的信號要麼歸零,要麼爆表。
如果這個時候說出去,就會給人有失偏頗的感覺。
這不是說邏輯上是否通順,往往邏輯上是通順的。
只是別人會感覺到」我輸出的模擬量「和我預期中你的模擬量回應相差過大。
而人類大體上是利用這種模擬量的」波形相似「來區分敵友的,整體功率大小反而不重要。
這種特殊的認知上的對一些事情模糊化,而對另一些事情非模糊化,對於情商正常的人來說有一種過渡。
怎麼說呢。
你和波形不對的人聊一個話題,你會發現對方」關注的重點「不對,或者說沒有重點梯度。
我舉個例子
」昨天男朋友插我屁眼,搞得我肛門都裂開了,以後會不會痔瘡啊。「
你和波形差不多的人聊天,那麼你們可能同步在某個地方,比如說重點是男朋友插屁眼。
不同波形的就是你說男朋友插屁眼,別人關心到肛門都裂開。
但是正常情況下,例如雙方都關心插屁眼,那麼對方還會過渡到肛門裂開,對痔瘡可能不會提及。
而情商低的人如果沒有分析過程,那麼可能回應是」快用馬應龍痔瘡膏預防吧!「
所以說沒有訓練的早年情商低,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但是情商低是不是完全是壞處呢?不見得,特別是和可以多次接觸的人,情商低如果經過訓練我覺得反而更好。
比方說同樣是插屁眼肛裂痔瘡。情商一般的人會只能應對一種情況,但相對萬精油的回答。情商高的人會分析近期內對方的」總功率「,也就是根據對方情緒的程度來給予回應,通常選擇的是對話中第一條內容,也就是男朋友插屁眼,然後迅速的將話題引導到可以開拓的地方,因為男朋友插屁眼比肛裂和痔瘡有的說。
但是對於低情商可受訓的人來說(比如說我),可能反應方式會比較多一些。
比如說先從男朋友為何會要求插屁眼上,想到對方男朋友對她付出的潛在大小,然後考慮這個要求是否超出男友的付出。如果男友付出過少,那麼她一定是不滿意的……
然後就可以用進化心理來解決問題,也就是女性可能的抱怨方向。當然這裡是簡單化的,因為男女之間的事兒往往都很單純,也就資源/性/勞力。
然後則可結合她日常的行為,通過日常的情報搜集和聊天整個過程中的側面信息分析。比如說她之前說過前兩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和誰在一起幾點鐘和時間跨度(這很重要),然後就可以側推對方與男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如果在一起的時間短但評價較高,說明資源供給量較大。如果時間長但評價高,那麼資源和勞力供給應該是平均水平(大多數),與之相反的則更好推斷。
然後再遴選出有印證性情報的(也就是兩個情報疊加證實的)作為優先順序最高的內容,則可基本上推斷出關係的類型和全貌。
當然這個推理過程很簡單,即便是陌生人聊的寬泛了,也能在兩到三分鐘的對話內摸清楚對方大概的生活底細,所以說一開始的」寒暄「用幾天之內發生的事進行談話,對於分析是十分有利的。
如果對方是一個男女在一起時間較短,評價較高的女性說這句話(當然也要綜合她的工作類型和工作態度等,也是一種印證性情報)。
那麼,其重點是集中在」男朋友接觸時間較短,但是接觸時可能要求自己的高額性回報「。
那麼女性的中心思想就是集中在」男朋友插屁眼「上,而她最想引導話題的方向是如何讓男朋友給更多東西,同時自身又能用什麼方式要挾他,從而降低我方的投入。
如果對方是男女在一起時間長,評價較高的女性說這句話。雖然也有降低自身投入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結合對方說到痔瘡的現象,那麼則可認為女性考慮了長期影響,她更關注健康和長期性投入(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長)的成本。
所以這個時候應該以痔瘡為重點,因為以肛裂等為重點會造成她對男朋友的不滿,問題是沒有女人真的想讓別人認為自己的男朋友不好,這會降低自身的市場價值評估,即便長得好看,這樣的行為也讓她減少了以溢價再次銷售自身的潛力。
所以說不要將重點放在要求插屁眼和肛裂上,應該更多的放在痔瘡上。
由於對方的利益需要,她是要一個展示」自己男朋友值得付出+我是個好人+我關注健康「的機會。
只要滿足了這三點,這個對話就會OK。
當然這也是最難對付的對話,後續需要更多的分析,這也就是為什麼」清官難斷家務事「,因為分析他們的需求沒那麼容易,往往並不存在絕對優勢的核心需求,而是大量主要需求(甚至互相衝突的需求),你必須同時,滿足多需求,否則就可能會造成對話異常。
如果分析出關係較差,比如說是時間短,然後資源供給越來越少的情況。比如說女人抱怨沒錢花,男朋友又出去了(同時)。
那麼對方肯定是抱怨男朋友要求高額性服務的」不划算「要求,等於說是借菊花一用。
當然,由於女性的再次交易是尋求溢價的,所以說不能打擊對方的男朋友,反而應該多誇誇其好的地方,直接切換話題就可以了。
這個過程中自然也要削減女性的附帶後果,也就是說不會痔瘡的。
如果是時間長而資源少,那麼就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回應,因為在一起時間長的人不容易發現對方的優點,此時強行說好話只會讓別人反感。
另外在一起時間長的,女人其實更急迫的尋找下一個」馬「,所以說她實際上重點是關心如何將痔瘡與之前高額付出脫鉤。
所以說此時以」這不科學「為應對,同時輔以介紹更好交易的方式介入,但是對於男朋友,則不要說的太過以免影響這位女士的市場估價,畢竟原來的成交價太低也不是好事,而是應該說說現在男朋友的潛力,如何讓男朋友做更多事兒,哪怕用勞務彌補資源也是可以的,此時說一些搓衣板跪鍵盤之類的會比較妥當。
大家應該看到了,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實際上情商低但受訓的人實際上想的也並不是很多,這些內容一般在半秒內都能權衡完畢,即便是智障也用不了一秒,畢竟人類情商高低不論如何,對於人際都是一樣關注的。
so,所以情商低也不要怕,只要好好接受訓練,多用不同方式分析,特別是對情報學要有一定了解。
情商低的人一旦受訓,可以更快的對事不對人,而且可以應對各色不同的人群。這就比情商一般的人有很大優勢,也能在陌生環境中打敗情商高的人。
所以你看到的很多」有點一根筋但是是好人「的人往往容易坐上你很想要的位置,他們一般就屬於這樣的人。
當然如果是比較高的位置,特別是管理階層你需要小心一些,這些人一般伴有強烈的反社會型人格,你得把事兒辦好了,否則他殺你是不長眼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水平比較好,那麼在這些人手裡幹活你會很舒服,而且只要硬指標合適,那麼你請假或者別的事情都會很好商量,不像那些情商高上去的人那樣你非得和他同步調節,你才能和他好好說話一樣,因為低情商高分析能力的人往往會優先適應環境和對話。
情商低的人一旦高度訓練,那麼我感覺是更容易找到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的,也更容易抓住一群人的共同訴求,可能很多很好很突破的產品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存在。
比如說史玉柱肯定是低情商高分析能力+強烈反社會人格,他們往往能直接抓住某些東西。由於無法深入判斷,一般人只能理解為他們有」直覺「。
實際上這僅僅是因為更類似於數字信號下,本來會被正常人模擬信號沖淡的東西,數字信息可以精確提取出來的結果。
而牛根生這樣的情商高,分析能力高但並不十分反社會的人,一般就只能做更加政治性的工作,通過協調既有關係取勝。而史玉柱和馬雲就需要專門的人幫他處理這類事務,這樣效率才最高。
褚時健那樣的,大體就是情商高,分析能力一般,不反社會。
孫宏斌就是情商一般,分析能力高,反社會。
馬雲就是個異類,是情商較高,但分析能力也很高,同時反社會(情商高分析能力也高同時反社會的人往往是因為客觀環境造成的,因為在自然發展的情況下,情商高又反社會的人往往會選擇更穩妥的道路,比如當一個管理,很少會發展出複雜的分析方式)。
所以別太抱怨生活了,情商高有情商高的好處,情商低有情商低的天賦。
雖然說一個人的階級相對還是固定的,但大腦相對來說還是能自己操控的。
不靠什麼救世主,也不靠什麼神仙皇帝,要創造幸福的生活,全靠我們自己。不懂得維護我的尊嚴 我還為他們在人前留著體面
嚴重點的,抑鬱吧,就像我。
一開始我只有6個蘋果高的時候,其實我還蠻開朗的,小學的時候不知道填個什麼東西,我自己寫自己的性格就是:開朗
但是後來,是我父母工作壓力可能大吧,還有我爸脾氣爆吧,反正隔三差五我就會惹到他,他就會打我,很用力的打,對著頭打,還踹呢。我也不知道我是做錯了什麼,大概是因為頂嘴?或者是偷偷的玩玩具不寫作業?有客人不會喊?吃完飯不主動幫著洗碗?貪玩不愛學習?哦,還有自己躲在紙箱子里自娛自樂。
傳說中的從小被打到大就是我了,打完之後就是對著我,看起來很語重心長的談話,談的什麼呢 ,你認識到自己錯沒有,你意識到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沒有,你知不知道你欠下很多債啊,什麼債?(噢是沒背單詞沒做數學題)。你怎麼這樣一個人啊?老子真是造孽啊,你到底為什麼這樣啊?
這種時候我都是沉默來面對,因為我說什麼也沒用,他本來就是拿我來作為發泄對象的我有什麼辦法,我特么能說什麼。
對啊,我就是那麼叛逆,是挺欠揍的。
所以我到現在20歲了我也根本不想和我爸說話,他的電話懶得接,他的微信懶得回。
有留下心理陰影,他稍微大聲點說話我都會嚇到抖一下,而我本來是那種關著燈關著門一個人看恐怖片也沒屁事的人。
他要是半夜晚回我還沒睡,聽到他在門口的動靜我都會馬上爬上床裝睡,就是不想面對著他。
父母雖然也是從小孩成長過來的,但是有的父母好像是真的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或者是他們的行為或言語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罵。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引領他前行的導師。要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毫無營養甚至帶有負面效果,那可能帶來的不僅是孩子對父母的不相信,甚至讓他們陷入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裡面。
好像偏題了?,不過我說的都是事實,而且吐了下槽,爽。推薦閱讀:
※怎麼使小孩子以後更傾向異性戀?
※最無助的生完孩子第一年,如何有備而來?
※為什麼父母都認為自己比孩子自己更懂孩子?
※父親幫11歲女兒洗澡,合適么?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對大人和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