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立憲是否真像羅輯思維里說的那樣?

一,是否真心實意要立憲?《走向共和》里的載灃貌似對立憲並不感冒,而歷史上的載灃到底是怎樣的?
二,激進。咨議局的激進行為是否毀了立憲?
三,伊藤博文所言。
詳情請看羅輯思維《大清帝國的生死時速》。


晚清史很複雜,很有趣,是我最喜歡的歷史。

皇族內部對於立憲的問題是不統一的,羅輯思維只是個段子,你看看就成。清朝到載灃時期,皇族對於中國的掌控已經非常非常薄弱了,立憲不立憲,載灃一個人根本無太大的決策權,慈禧時期漢族大臣都敢明目張胆的東南互保,何況載灃時期,漢族大臣更是肆無忌憚

皇族曾經想過去消弱地方漢臣的力量,調袁世凱和張之洞進京,張之洞在北京的時候就發現滿漢不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屢次勸過載灃,載灃聽不進去。

說起來也好笑,在清朝最後時期,實際上是忠於皇族的漢臣勉力維持著統治,從曾國藩,李鴻章到張之洞,沒有這些人,等不到武昌起義,清朝可能早就垮了,滿族後期人才匱乏,能稍微說一下的,就鐵良一人而已,滿族人組織的所謂的宗社黨,純粹是烏合之眾,革命黨的三枚炸彈都能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在這種情況下,鐵良居然還能和載灃內訌,清朝焉能不滅?

咨議局,四川鐵路事件,以及最後壓垮清朝的武昌起義,其實不過都是一些引子,就好像一個得了艾滋病的人,全身免疫器官已經被破壞掉了,一個小感冒都能要了他的命,但是對於正常人來說,感冒並不會影響到什麼。


皇族載灃、奕劻要保大清,實力派張之洞、袁世凱要保大清,立憲派張謇、孫洪伊要保大清,邏輯思維要賣書。


本質原因還是地方跟中央權力失衡吧,從太平天國就開始,到東南互保更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

在古代皇帝為傀儡,權力極弱時,親手暴力奪權的現象為何鮮有發生?
為什麼西方國家對於慈禧太后的評價和中國人自己評價西太后不一樣?

TAG:改革 | 慈禧太后 | 晚清 | 政治改革 | 晚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