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畫作應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
一個外行去欣賞油畫的時候,應從哪些角度去欣賞。
應該了解哪些相關知識,從哪些角度欣賞,如歷史、人文、構圖、流派、筆法?
謝邀。
我先前有個長答案算是講這個的,有興趣直接戳這裡。
如何欣賞莫奈的畫?
沒興趣的話,看下面。因為是普及型,咱們只說常識。要研究視覺理論顏料配置之類的咱就算了好嗎?
先破個題,既然是油畫,那就只說油畫。
為啥這麼說?因為大家有個誤區,好像西方畫都是油畫,其實不是的。
比如下面這幅: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地球人都認得。
這幅為啥不是油畫呢?因為這是蛋彩畫。注意,這畫算是15世紀晚期的畫了,這畫出來的時候,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都能打醬油了。那時油畫還不算時興呢。
這幅畫呢?地球人都認識的,拉斐爾《雅典學派》?呃,這也不是油畫,是濕壁畫。
那是16世紀初了。噢順便,拉斐爾畫這個時,米開朗琪羅在隔壁畫西斯廷天頂畫呢。
————————————————
所以,油畫其實跨時間範圍不那麼大,最盛期,差不多是歐洲,16世紀到19世紀。
這是什麼概念?自展子虔出《游春圖》到五代宋初荊李董巨山水畫出規模,也就這麼長時間。
好了,說油畫。
————————————————
先嘮幾句廢話,提個概念。
歐洲在文藝復興前,大致是,歐洲可以分南北派。南派是義大利為主,又有佛羅倫薩、羅馬和威尼斯、博洛尼亞幾個分舵。這幾派基本講求形體、構圖、理想美、內涵。一般是給宗教和闊佬畫畫。
北派,主要是比利時、荷蘭和德國,這一派基本講求色彩、逼真,跟鏡子一樣。這派除了給宗教和闊佬畫畫,也給小市民畫畫,所以比較接地氣。
中間呢,法國雄起。從紅衣主教黎塞留到路易十四再到路易十六,有錢啊,盡收羅南北之長,就成了獨樹一幟了。
好了先開始。
油畫開山鼻祖,是范艾克兄弟。他們是北派。看這幅,15世紀啊,就這麼纖毫畢現了。衣服木紋燈的反光,小動物都畫得毛茸茸的。都畫得逼真。這種畫,我們就主要讚美他們的寫實和細節勾勒。我們就叫北歐鏡子派吧。
但那會兒,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小家子氣嘛。
義大利講究形體美。構圖端莊。線條溫柔。寫實不寫實,無所謂。義大利畫派太多了,費拉拉畫派、羅馬畫派、錫耶納畫派,很瑣碎,只找主要的。
好,佛羅倫薩派,我覺得還是拉斐爾最好,他的畫就是理想美。我們就叫佛羅倫薩理想派。對了,拉斐爾後期一直在羅馬工作,所以他算羅馬畫派也行——牛人嘛,大家都把他往自己堆里扯。羅馬畫派比較端莊,魯本斯認為有建築之美。咱就看個意思。比如聖母這幅就端莊穩定,結構跟個金字塔一樣。這就是結構和形體之美了。
而這幅《該拉忒亞》就是構圖如神、形體美麗之極了。整體構圖又帥氣(注意每個人的造型),單個形體又圓潤美麗。這篇偏佛羅倫薩風。
義大利另一大派是威尼斯畫派。大當家是貝里尼,傳了弟子是喬爾喬內和提香,後來有委羅內塞和丁托列托這二位。威尼斯比較富麗堂皇,顏色華美。那我們就姑且叫威尼斯色彩派?
看提香走一個《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感受一下肌膚的柔潤色彩。
以及委羅內塞《迦納的婚禮》,就盧浮宮《蒙娜麗莎》正對面的,我最喜歡的畫作之一。感受一下這種明麗堂皇。
大家已經發現了,威尼斯人畫畫比較老實,背景細節也給你畫。不像拉斐爾他們,背景比較玄幻。
這方面呢,佛羅倫薩和羅馬派比較唯美些。威尼斯就更重色彩明麗。
而北方畫派也要亂了。
首先,北方有個手法主義,專門扭曲變形玩美感。他們認的祖師爺里有一個是米開朗琪羅呢。
看博施這幅:
所以你看,16世紀就有怪咖畫家了。我們就叫這派為手法主義怪咖派吧……欣賞他們,主要欣賞個構思和構圖……
義大利人不屑畫風景,北方人表示,他們樂意啊,就開始有風景畫,加了人,就是風俗畫(genre)了。於是有了風俗畫派。那會兒北方風俗畫派比較寫實。特別淳樸,不妖艷,還是按照鏡子派下來的。以下老波魯蓋爾的農民風俗畫:樸實吧?結實吧?嗯就是這個。
後來呢,義大利錫耶納派和羅馬派幾位爺一倒騰,圭多-雷尼、卡拉奇兄弟們開始研究光影。最後就出來卡拉瓦喬這個大魔王。他是獨成一派的,明暗對比(eclair-obscure),你看哪些畫里黑魆魆的,那都是學他。我們就叫他卡拉瓦喬明暗派吧。看上去是不是有點舞台感呢?
好了,卡拉瓦喬的舞台感和光鮮啟示了許多人。比如那會兒荷蘭獨立了,就出了荷蘭黃金時代畫派那些大妖人。中間就有倫勃朗和維美爾這些怪物。
(軟廣一下。個人秋天寫的書 倫勃朗1642 (豆瓣))
倫勃朗就是光影、畫技、人物神髓的集大成了。看這畫,光影、筆觸的感覺、整體對派頭、堅實程度、衣服材質的勾勒、頭髮蓬鬆的質感,渾然一體了吧?
維美爾則是光影細節上面有點瘋了。注意左邊打進來的陽光照在人臉的質感。
倫勃朗的浸泡式光影和卡拉瓦喬的酒窖式明暗,後世都歸到了巴洛克裡面。但最巴洛克的人是誰呢?魯本斯。這貨是比利時人,但去義大利學過藝,是貫穿南北的大宗匠。所以他畫的畫,有北方的色彩斑斕華麗,又有南方的肉體和構圖。他是布置場面的高手,場面宏偉無比。德拉克洛瓦說他是畫家裡的荷馬。他算是巴洛克力量派畫家?感受一下:力量、色彩、構圖、舞台般的場面激烈度。
巴洛克還有一位大宗師,西班牙的維拉斯凱茲。他是古往今來肖像畫最好的人之一,不過經常被低估就是了。他也算巴洛克那種華麗優美之風的代表,但戈雅認為他其實很酷……後話。
好了,來到法國了。
法國先是有一群人學卡拉瓦喬的明暗派,後來出了大宗師普桑。這位長期在羅馬工作,簡直可以算羅馬畫家了。
他算是古典派,就是特別端正,畫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人的造型都穩重。藍色和紅色哪個都不會太多——藍色冷,紅色暖嘛。當然他畫里也常有激烈的場面,但大體布局都四平八穩的,不會很亂。
看他的畫,大家都規規矩矩很穩重的樣子。感受一下他的溫厚吧。
我們就叫他古典穩重派。
到了18世紀了。法國人不巴洛克了。他們要洛可可,要纖細,要優美。就出了個華托。他算是法國的大宗師之一,雖然英年早逝。這人的畫,輕巧明麗,有裝飾性,輕盈優美,有舞台感,細節畫得很巧,就跟宮廷舞會似的。他這一派比較獨立,就叫華托纖秀派好了。
後來洛可可派出了兩個老流氓。一個是布歇,一個是弗拉戈納爾。畫自然沒的說,但畫得比較色情柔靡。大家批判的看一下這種洛可可老流氓派,感受一下那種輕盈細致。
18世紀末,又有幾派要造反了。
首先是戈雅。這是個怪咖。梵高之前的梵高(他們都很妖,而且都因為用黃色顏料鉻中毒)。這位爺喜歡畫各類妖異的東西,到晚年甚至打算放棄模仿3D。總而言之,很有異域風情。看這幅里的細節質感,以及那種幽森的感覺……
然後是大衛為首的新古典。他們要畫歷史題材,畫英雄般的人體,畫古希臘古羅馬那種英雄姿態。新古典派基本都是大歷史題材。最有名的自然是這幅:逼真不逼真另說,看把這形體畫得多麼雄偉牛叉!我們就叫新古典主義翻拍歷史題材派。
大衛教了個徒弟叫安格爾。這位爺把新古典繼承下去,變成了法國學院派。他覺得就把人往拉斐爾當時的路子里畫,畫得有理想美,畫得逼真。所以安格爾一輩子都在探索人體怎麼裸比較純粹比較美。注意下面這幅畫的肌膚光影、構圖和素描之準確。
但又陸續有人反安格爾了。
第一位是浪漫主義的德拉克洛瓦。這人綽號叫浪漫主義獅子,崇拜魯本斯,所以就是浪漫主義獅子派。畫起來風飛怒發。他還是第一個把筆觸披灑讓大家看的人,感受下他的色彩、燥熱和力量:
然後是庫爾貝。這位比較現實主義,要畫最日常的玩意,不想畫編出來的東西。比如:
再然後,19世紀法國有許多畫家喜歡野外寫生,裡面有位大器晚成的柯羅,成了史上最偉大風景畫家之一。他能夠把握景物的動態,畫出風吹樹葉毛茸茸的質感。
於是:
德拉克洛瓦的叛逆精神;庫爾貝的「畫眼前所見日常事物」和柯羅這種野外寫生把握動態的精神融合了。
就變成了「在現場作畫、把握稍瞬即逝的光線,把握光影」的做派。
那就是印象派的莫奈了:
後來,塞尚進一步研究,覺得一切素描,其實都是色塊。所以他試圖在物體的材質、色彩和存在感上做文章,這就拋棄了以往的西洋畫技法了。大家感受一下塞尚對顏色和形體的執著:
最後,就是大家都受了日本浮世繪影響,開始嘗試東方化的散點透視。西方油畫的技法開始和東方融合,就是後印象派和20世紀了。下面這幅,是梵高模仿日本大宗師歌川廣重的。
稍微理一下。
油畫大師其實都是全能,只是各有側重。
所以呢,看佛羅倫薩,感受他們的形體構圖。
看威尼斯,感受他們的色彩堂皇。
看卡拉瓦喬那派,感受他們的明暗。
看荷蘭和整個北方畫派,感受他們的細節勾勒,看筆觸。
看巴洛克,感受他們宏偉的舞台感。
看古典主義,感受他們端莊穩重的構圖和配色。
看洛可可,感受他們的細密好看還有姑娘身段。
看新古典,就當在看歷史劇。
看學院派,就當在看活體雕塑。
看浪漫主義,感受力量沸騰。
看印象派,感受光芒,感受顏色給予你感官的力量。
這個問題太大了
為什麼?
僅以法國為例,列舉四大博物館,分別是:盧浮宮,奧賽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東京宮
這四大博物館遵從的路線基本橫跨美術史: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到現代到當代
而每個時期欣賞油畫的途徑並不相同。
第一站:盧浮宮
盧浮宮收錄均為18世紀及之前的古典繪畫,除了知道幾個驚世駭俗的藝術家以外,需要了解的是,當時的藝術家受宗教外力的制約,題材和畫法上不能有太多的革新,能追求的僅為敘事和寫實技法層面。
而觀賞此類繪畫同時,除了大部分名揚四海的藝術家名作之外,可以學習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希臘(或羅馬)神話框架和西方典故內,因為寫實層面上,但凡審美正常的現代人對於寫實的觀賞基本觀賞力都可以說出一二條門道。
比如此畫:
帶著小翅膀,張揚著自己身份的丘比特同學,如果在了解其背後丘比特偷情的小故事,除開單純的寫實層面就能發現別的樂趣。此畫就在安格爾一系列反覆出現在國內畫冊的人物肖像名畫左近,除了單純的寫實技法,構圖講究,如了解畫面內容中的故事,就能獲得不一樣的觀賞感受。
第二站: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的藏品本就多源自於盧浮宮,從時間線上更是一前一後的銜接,因此,在大致了解藝術史的前提下,得知奧賽博物館的藏品從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起直至後印象派。
奧賽博物館底層的藏品基本揭示了人類文化在寫實藝術上的巔峰(另一巔峰,我個人認為埋沒在了類似於德國浪漫主義等相對並不出名的畫家中),因此基本不存在鑒賞困難。
再往上走,就有名揚天下的印象派及後印象派。
對於接近現代的這些畫作,藝術家們並不致力於對於寫實和宗教故事的刻畫,因此在筆觸,構圖,色彩上都有了大幅度的革新,但是仍然可以用古典的鑒賞門道分析一二。
比如莫奈此畫:
除了一些諸如馬奈,德加的富二代身份一類的花絮,即便是梵高,高更,以傳統的欣賞方法依舊能獲得觀賞的愉悅感。
此類繪畫無非從技法(即大筆觸),構圖(引人注目),色彩(明亮張揚)上進行分析,並不難鑒賞,因為從視覺的感官知覺便能獲得快感。
第三站:蓬皮杜藝術中心
忘了你關於傳統油畫的一切吧,如果還是抱著技法,構圖,色彩的目的來觀賞,不是失望,而是會迷茫。
雖然依舊有寫實類型的作品,能取悅你的視覺感官,比如
還能看出個所以然,並分析一二是吧?
再比如:
不管題材如何,從寫實角度上,還是頗有可取之處吧?
但你需要做的更多的功課,已經要遠遠脫離寫實油畫的範疇了。關於藝術家,關於藝術史,就不舉羅斯科,德庫寧,康定斯基,馬列維奇這樣的列子了,還是在蓬皮杜之內,面對這樣的畫:
看我對你們多好,這好歹還能看出來是個啥呢不是么?
到了這個份兒上,傳統油畫愛好者,就知道敬而遠之了,剩下的是藝術史的事兒,功課所需也在此。
蓬皮杜即是個門檻了,那遵從時間線,豈不是更不堪入目?
第四站:東京宮
呵呵呵,想在東京宮看到油畫作品?那是你我想多了。
既然知曉了油畫作品在當代藝術里的地位,又何必來此地,來了,又怎麼存在鑒賞的問題呢?
簡而言之,言而總之,怎麼賞析油畫作品,在寫實範疇類,技術層面,背景層面,如何分析深入都不為過。
油畫作品的賞析,同樣具有階段性,業餘愛好者而言,對於哪個時期的作品感興趣而對其進行稍許研究都不為過,總能在某個層面發現新的東西。
至於現當代。
有好者,不必激勵,不好者,望敬而遠之。
以上,謝謝。「精神產品……只有在作者和讀者聯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現。只有為了別人,才有藝術;只有通過別人,才有藝術」
——讓·保羅·薩特《薩特讀本》
「觀眾不僅是認可作品的證人,而且還是以各自方式完成它的執行者;要顯現,審美對象就需要觀眾。」
——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
謝邀。
小翁平時不拽文,今天偶爾拽一回。因為小翁所主張的欣賞,無關於任何欣賞技巧,而聽起來簡單得離譜,跟抖機靈似的。
引用上述兩個大牛,只在說明一件事:欣賞藝術品這個事兒,不光是觀眾的任務。確保觀眾能明白意思,也是藝術家的責任。當一個作品和觀眾的知識結構對上的時候,這事兒就成了。反之,就會導致看不懂。這並不見得要賴觀眾。容我跑個題,拿文學舉個例子:
如果各位讀者都是在國內讀的高中,估計在語文課上都學過辛棄疾寫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最後他感慨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老當益壯的故事我們從小聽說,所以讀到這段的時候,要讀懂辛棄疾的感受也就比較容易。但下面這段就兩說了。
馬致遠在他的《雙調·夜行船》里寫:「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這裡面的後兩句「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明顯也是典故,但裴度的故事便沒有廉頗那麼膾炙人口了。如此一來,這個曲所傳達的感情對現代人來說便打了折扣。但即便如此,馬致遠以螞蟻、蜜蜂和蒼蠅來表達鬧心,我們接受起來並沒什麼難度。
回到油畫的問題,題主問的是外行,其實無所謂內行還是外行,最首先的一點都是看。再強調一遍:「看」,而不是「讀」。對於絕大多數的油畫作品來說,畫是它的主體,其背後的宗教含義也好,政治意味也罷,最後都要體現在畫上。如果一個畫家畫的畫人們看不懂,導致他要為一張畫寫好幾大篇的字來解釋的話,那完全不能賴看畫的人。就如同馬致遠引了一個我們不熟的古代典故,我們只能說有些典故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不被人們提及了。我們不能說「你怎麼這麼沒文化,人家馬致遠那麼大的腕兒,他的典故你還好意思不懂?」
這也是前文要引述薩特等人的觀點的原因。看畫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油畫很高深,我看不懂,我是來學習的。」如果看到有個莫名其妙的畫,比如前些天炒得熱火朝天的那個一片白,要賣好多錢。最後掏好幾千萬買了的那個人或許明白,或許他覺得有個比他更有錢的人比他更明白,總而言之,這跟我們沒關係。無論懂也好,不懂也罷,只有當觀眾把自己和作者放在同樣的平面上的時候,和作品的溝通才成為可能——這才是欣賞,而不是學習。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如何欣賞,從何角度切入?——放鬆地欣賞,從自己眼睛帶來的直觀感受切入。如此一來,很多問題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舉幾個畫的例子:
若阿基姆·帕蒂尼爾《風景與逃亡埃及》,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博物館,安特衛普
這是一張有山,有水,有人物,有小房子的畫。畫面中遠處藍天碧水,小房子那有些人在田地里打起來了。眼前則有一個人牽著毛驢走在山間小徑,毛驢上有個穿白袍的女子一樣的人物。對於剛看一眼的人來說,這是一張總體來說頗為養眼的風景畫。當然,如果您仔細觀察,會發現畫面中有些奇怪的地方,比如畫面最左側偏上好像有個小人兒從柱子上栽倒下來了。事實上,這幅畫是個宗教故事,講的是聖經裡面的一段:約瑟夫帶著聖母和嬰兒耶穌騎著驢逃往埃及,而耶穌經過的時候,異教的雕像便坍塌下來。至於遠方的村子裡,則是敵人的士兵在殺害各個兩歲以下的孩童,以「不可錯失一個」。
這麼講,是因為我們如果不了解聖經故事,便看不懂這張畫嗎?其實不然,帕蒂尼爾這位畫家,總是在先構思好風景之後,再往裡填塞聖經故事。對他來說,畫面的美感要比宗教內容更要重要。聖經故事只是段子,掛在牆上好看才是真的。這是文藝復興往後才有的特徵。這張作品作於1515年前後,對於觀眾而言,時隔將近五百年,他的作品中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還在畫面上,對於藝術家來說這不是最幸運的事么?
我們再稍微跑題一下:有趣的是,同一時期,我們把視野平移回中國,一位同樣活躍於16世紀的藝術家陸治,創作了一件同樣是有山,有水,有人物,有小房子的畫:
陸治《三峰春色圖》故宮博物院,北京
你看,陸治和帕蒂尼爾地理上相差十萬八千里,誰也沒見過誰,可想的事情都差不多,到頭來兩張畫都進了國家博物館。看他們的畫,覺得好看,就行了。
為了使我的答案聽起來不那麼抖機靈,再說個事兒:
事實上,博物館們也大多是這麼希望的。以倫敦為例,每當泰特美術館搞展覽時,不管展覽的內容是多麼現代,多麼離譜的作品,他們都會努力解放觀眾的眼睛——在場館中,如果觀眾想要獲得資訊,除了每個房間一百來字的簡介,就只能求諸於語音導覽了。也就是說,美術館希望從頭到尾觀眾的眼睛都能儘可能保持在作品上。等展覽完畢,觀眾從最後一個房間走出,迎面而來的便是藝術商店,擺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厚厚一大本的展覽畫冊。
泰特現代美術館二層,從扶梯上來便可以直奔主題,進入展覽。
從展廳出來以後直接進入展覽臨時商店,展出的都是和剛剛的展覽有關的東西。如想了解更多?畫冊一大堆就擺在最前面。
所以,如何欣賞油畫畫作、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
用眼睛看,用心賞析。讓美自己來說話。
至於其他那一套東西,哪怕連是不是油畫,都等看完,喜歡,這之後再說吧。
=====
歡迎光臨
小翁知乎專欄:不藝術不幸福 - 知乎專欄
不藝術不幸福 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號:artalkweng
一起聊聊藝術的二三事
上次一個朋友來我工作室,看了各式各樣的油畫興奮地說了一大堆,說完問我,她說的對不對。
聽完我笑了,我說作為一個妹子,你可比我理性多了(可能因為是學理出身),似乎反過來了。這明顯她很理性思維,就像試著在解讀它,且不說解讀得對不對,顯然解讀並不是欣賞。
而我覺得欣賞藝術並不需要這麼理性。
看到西方古典油畫她能說出大概時期,背景故事(顯然是做了功課的),會誇讚一下光線用筆啥的。就像張公子@張佳瑋的答案,普及了西方古典個流派的歷史背景文化知識。這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不代表欣賞達到了多深的層面。
說得表面一點其實你只需要感性一點,覺得它美就可以了,那些背景歷史並不給美加分,而且在那個時期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高大上。但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到了東方,它的魅力其實是體現在異域歷史文化上。
現在問題回到你為什麼會覺得它美,換個色調用筆啥的你還這麼覺得嗎?或者只要權威告訴你那樣就是美。或者你就覺得畫的逼真就厲害。
我要說的,更多是感性地去看,多比較看,看多了就自有你的欣賞之處了,
我覺得欣賞也是要有主見的,不是別人告訴你,然後你認同就行了。
特別是到現代、當代油畫,沒有那麼多背景讓我們去分析。
我覺得@image spewer的答案裡面那個比喻非常好。他的回答我非常認同。
其實只需要去感受它,有沒有打動自己。
這個跟自己文化素養、生活經歷相關,某個層面的人就欣賞到某個層面。
在別人看到的層面,就算跟你說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或者你也不認同。
從題主的問題來看,我判斷題主不太有機會看到油畫原作。因為假如您有機會經常看原作,就不會問「如何欣賞油畫畫作」了,因為您指的畫作很可能指的不是原作而是畫的照片。看原作與看網上書上電視上的照片是不一樣的,什麼樣的照片都還原不出原畫的色彩,肌理與光的折射效果。
不要欣賞啦。
油畫很煩人,油膩膩的。
油畫就是油脂畫,油條、油漬、油煙機、油布……你看看這都什麼啊?
這東西也不知道是怎麼混進藝術圈的,在畫畫上,用油很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保存時間長。
這一長就成了經典。
所以從前有個女孩,也是受經典蠱惑突然感興趣了油畫。
接著索性給自己起了個新的小名,叫油油。
我很惋惜,就跟她直說了,「這個名字不好,跟張油餅一樣的。」
她當時本來在畫我的眼睛。突然停下來,開始自言自語,「一個麵餅,油炸過的就可以放很久,如果再刷上漆,幾乎可以一直放成文物。」
她就揉一張餅,做了自己的第一個正式作品,叫《油畫》,搭在一根樹枝上。
油油去考美院的研究生之後我們就斷了聯繫,不知道油油現在怎麼樣了。
(多圖預警,手機慎入)
描述中提到外行,我的理解就是美術0基礎,這樣真的可以欣賞一幅油畫么?!
答案是肯定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視覺作品早就遍地都是了,就算手頭沒電腦,總得看電視和上街看到各種廣告吧,最基本的看的順不順眼大家都不難分辨,有這麼個基礎就足夠了。
而且既然是外行,本答案不會大講什麼專業名詞,基本都是喜聞樂見的輕鬆內容。
在講解題主的問題之前,我想強調的是,一幅畫最重要的其實是我們看一幅畫的第一印象,關於這點還是先從我自身的一個故事說起吧:
我在十多年前上高中的時候曾經參加了一次辯論,辯題是《美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贏得辯論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引用當時各台都播的洗髮水廣告「劉德華說:我的夢中情人,一定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但我說:我的夢中情人一定要有一頭又烏黑亮麗的短髮。想必沒人反對吧。」(沒經過那個年代的可以點這個看看)
當然這是辯論會,非黑即白有輸有贏。事實上事情沒那麼絕對說就是主觀的。其實幾乎大家都知道人們的對視覺信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舉個例子:
大多數人看到這張圖,大腦第一時間自動就分辨出這「是個警告牌」,而不是「可愛的皮卡丘在跟你招手」。
「夢中情人」其實也是一樣的,我相信哪怕都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劉德華的夢中情人也一定是這樣的。
而不是這樣的
科學家的研究也證明,將一張美女的面部照片和一張長的抱歉的女性面部照片放在一個嬰兒面前,嬰兒會盯著好看的看的時間更長。
我們的第一直覺來自於頭腦的直接反映,大家差別其實真不大,在這範圍之內,才會有人愛長發,有人愛短髮的區別。
所以,對於欣賞油畫,我想提的第一點就是,相信你與生俱來的審美能力!相信你與生俱來的審美能力!相信你與生俱來的審美能力!
見到一幅油畫的第一瞬間,無論你感受到美、舒適、莊嚴、裝飾性等正面感覺,還是感受到了醜陋、噁心、恐怖、絕望、悲傷等負面情緒,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正確的!如果你看到一副畫第一眼感覺簡陋或者空間上感覺怪異,也不要懷疑自己,你的審美真的沒毛病!
在這個最基本的感覺上,千萬不要受到旁人的影響。通常我們會碰到兩種人的影響:
第一種是「半瓶子晃蕩」,對此種人哪怕周圍人說的太多,也請堅持自己的第一感覺。舉個例子:
誰跟我說《格爾尼卡》多美,我絕對當他是個把《健康歌》當苦情歌聽還要裝作內牛滿面的蛇精病。
第二種是這方面知識很豐富的人,最典型的是相關的專家和教授,他們的工作就是圍繞著各種畫作和歷史,所以很多他們覺的是常識的知識,由於你根本沒接觸過可能根本不具備。舉個例子:當你看到某專家對這一張你怎麼看怎麼覺得粗糙的古畫的評價是「如此精美的一幅畫真是前所未見。」,依然別懷疑你的直覺,專家只是看了你不知道的地方,他這句話很可能根據當時的大環境與技術、理論的發展程度來評判的。如果這些畫是現代還活著的人畫的,專家應該和你的看法應該差不多,比如下面這個:
一幅畫給你第一感覺,是欣賞一幅畫的起始點。哪怕出現「這也叫畫?」「我都能畫出來!」這樣的想法都沒關係,應該恭喜自己,欣賞一幅畫的門已經為你打開了。
接下來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往裡望一望….那麼…請聽下回分解!Σ(っ
°Д °;)っ
(努力的繼續寫答案中。)
====================進一步欣賞的分割線===========================
書接上回,上次說到了自己的感覺,無論這幅畫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感受,還是由於對某些感覺的不解帶來了疑問,都將是我們欣賞一幅畫的最佳切入點。
當我們抱著好奇想對著一幅著名的油畫問為什麼的時候,最有幫助的工具就是——西方藝術史。
(別走別走,後面沒你想的那麼無聊哇,Σ(っ °Д °;)っ)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立刻就想轉身不看了,歷史?!聽起來好無聊,好枯燥,為這玩意付出精力好像不值!
正因為如此,請讓我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獻祭一頭羊駝以表我深深的敬意。
相信我,西方藝術史並不枯燥,畫家們也是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凡人,沒必要背呀背呀背。
如果僅僅欣賞油畫用,我們不如用電影對那時的環境有個印象就好,無論真實與虛構下列電影背景仍脫身於某個歷史時代,這就足夠了:
中世紀,那時人們的生活大概下面這樣:
指環王1:魔戒再現 (豆瓣)
凱爾經的秘密 (豆瓣)
勇敢的心 (豆瓣)
文藝復興時期,大概這樣:
莎翁情史 (豆瓣)
和這樣
巴洛克時期大概醬紫:
王者之舞 (豆瓣)(找不到海報了)
和這個
瑪戈王后 (豆瓣)
洛可可時期大概是是這個樣子:
鬱金香芳芳 (豆瓣)
絕代妖姬 (豆瓣)
當然少不了我們的斯派洛船長
加勒比海盜 (豆瓣)
再往後就是19xx年到現在了 ,電也有了,相機也有了。。。我們知道的其實更多 。就不拿電影做例子了。
實話說,如果0基礎真心只需要對上面大概的時間線有個印象就好。
剩下的,只需了解引起你注意的那幅畫故事和畫家的故事就好,哪怕是碎片或者片段一樣的了解都沒關係,當年你無論在網上還是在博物館,注意到某個畫家的時候,看他的生平,看畫的介紹,知道他生在什麼時代,那個時代的環境以及技術,對於你了解一幅畫是非常有用的。
有當時的社會環境印象,我們才能將自己代入其中,作者也將不再是一段乾巴巴的介紹。
乾巴巴的文藝復興時期或者巴洛克時期這麼幾個字,對於剛開始專業學習學生都覺得煩,何況普通人,自己看過的電影是個非常好的幫助。
關於藝術史,就寫到這裡,不枯燥吧,如果還想深入其他方面。。。請聽下回分解。。。
(繼續努力的寫啊寫)
=========================接著上面的分割線==============================
書接上回(這次特意模仿了單田芳的嗓子)
上回說到,我們可以用電影的方式了解下環境,然後再了解一幅畫想表現什麼和作者的故事。
這種了解可以結合自身的知識來說的,你不一定會懂畫,但是你會懂你熟悉的行業!繪畫和藝術也是一個行業,在你行業里的牛逼人物的牛逼之處,套用到畫家一樣的。
舉2個例子:
我在梵高和畢加索的畫為什麼貴? - 瞎砸一通的回答的評論區里曾經有兩段和其他人討論。這兩位恐怕都沒怎麼接觸過畫,但是通過他們熟悉的事情,最後很容易的理解了:
@劉雲彬
你的意思是這些大師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了嗎?
在了解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後我回答了:
瞎砸一通(作者) 回復 劉雲彬
上學的時候武俠小說看的不多,的確沒瞬間理解,不過這倒不算拋棄,至少不全算,倒像宗師級別跳脫出已有的理論的束縛,自創招式並影響深遠。
還有一位,純粹的理工男,最後我拿馮諾依曼和圖靈來打比方。但是我覺得當時那個比方不太好,倒該是用知乎里索尼和蘋果那些叫好卻沒什麼人買賬的「黑科技」來做比喻比較好,他們在探索新的可能性,但是可能被當時的大眾無法理解或接受,甚至現在能理解和接受的人都少。
至此,對於「外行」的欣賞建議其實就結束了,我們來拿一張很多人表示不了解《星夜》做個小測試:
下面我告訴你,梵高是一名可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沒到神志不清,也能生活和他人交流,但是因為他的孤僻而且偏執,幾乎沒什麼朋友,周圍人也都不怎麼理解他,就連他的親兄弟都不怎麼願意和他在一起,也拒絕讓他住在一塊(跟現在差不多)。他很孤獨,孤獨的人也總是盼望著別人理解。
(擴展可了解精神分裂症_百度百科中的「臨床表現」一段。)
這張《星夜》是這個可憐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畫的(圖夠大,建議點開來看):
把這張畫當成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內心獨白,是否比在初中在教科書上看時感受到更多作者的感情?恭喜你,已經能欣賞了!
那麼在「外行」的範圍內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還需要什麼呢?還有這麼2條建議:
1.多看書:除了純技術書和龍傲天類的網路小說外,只要有興趣看什麼都無妨,無所為跟藝術有無關係,雜七雜八什麼都涉獵最好。誠然這年頭遊戲和網路社交可能給人能帶來更多快速的滿足感,導致國人讀書越來越少(地鐵上就沒看幾人看書的,中國人的平均年讀書率啊),但是幾乎任何一方面的知識都對你欣賞一幅油畫有助益。
2.有興趣的話逛逛博物館和美術館去看實物:有些畫光在電腦前面看屏幕或者從書中看印刷品會比看實物感受差很多的。比如說這個問題如何欣賞蒙德里安的畫?,又比如這一問葉永青的《鳥》這幅畫為什麼值 25 萬?是普通人看不懂藝術嗎?。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有這麼個意思「如果有機會你湊近看實物,真的和電腦前看是不一樣的。」,電腦和書報上看畫你可能會錯過看實物的角度、光線以及紋理細節。
到此,「外行」欣賞需要做到什麼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想進一步,那麼就不再是0基礎,而是走進了這扇門,就看你有沒有興趣和時間了,事實上也不算難。
=========================進階的分割線=================================
(還在寫)
對於一個經常畫油畫的人來說,我一般先去劃分派別。古典的,還是蘇派的?印象的還是表現的?因為派別不同往往需要注意的點也不同,對著一張凡代克的畫看冷暖對比,和對著一張表現主義的畫分析型准都是不合適的。
然後我會去看技法筆法構圖之類的。這些東西看到的其實挺有限,好多牛叉的技法都被畫作完美地掩飾了起來,只能窺見一角,而且這些東西想要學習的話也必須將其劃分到一個個體系中去,不能看見啥學啥。
最後,就是看畫好不好看,動不動人了。這就牽扯到感受層面了,人人都有感受,關鍵是要心平氣和,冷靜客觀不帶感情色彩的去感受,這時候你會發現好多驚喜
手機碼字,字少,表達可能不清,見諒
藝術的本質是傳達情感,如果繪畫者能夠通過媒介吧自己的情感停留在畫面上,並且被觀眾所理解接受,那麼這幅作品就是一幅合格的藝術作品,並且具有藝術價值。
流派代表性和你個人的感受,看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比如最值錢的據說是高更的某作品,但我一點也不喜歡,因為他不過是模仿梵高繪畫的一個敗類和渣男
另外據說羅丹的雕塑也一樣,比他更好的是他老婆和他情人的
當代藝術里可以看出一些差距,例如歐美的代表先鋒更具震撼力,去北京看感覺很多值得欣賞和研究的作品,在上海看多是商業化產物和模仿歐美的痕迹
有一本經典入門書籍,the story of art的導論整個部分都有經典敘述,引一段:
既然題主你說了作為一個「外行」如何欣賞,我來提一個完全外行的方法。這個方法來自Tracy Chevalie,她在一次TED演講中提到,後來我逛博物館的時候也採用這種方法,覺得受益良多。
概括來講,就是建立你與這幅畫之間的聯繫。
首先你被特定的某幅畫作吸引,在諸多優秀的作品當中感受到它對你的不一樣。在博物館美術館,我們完全沒必要分散時間在所有畫作。
然後細緻仔細的觀察,畫中事物細節,也許其中存在某些邏輯關係。
最後在心裡,按照這幅畫,默默的編一個故事。
這在你和這幅畫之間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這也是一種奇妙的心靈體驗。
也許你不想理會它的所有知識背景,也許你會著迷的追溯它背後的故事,越了解,想的越多。
這在你和這幅畫之間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這也是一種奇妙的心靈體驗。
引用網易網友的一段評論:「 她的方法非常棒,因為賞畫本身就是自我獨立完成的心理活動,那些背景創作動機都只是充當了你社交的談資,真正的熱愛是那些畫作讓你產生了情緒,油升了共鳴。」
Tracy Chevalier:探索繪畫背後的故事視頻
第一是技法,是畫家對對形體,光影,虛實,明暗各種繪畫要素的處理
第二是看畫家所畫的東西,他想表達什麼,他想通過畫體驗什麼。。。
看畫,最重要的一點是看畫不是一種認識活動,而是一種體驗活動
另外,學過美術,畫過油畫,了解過美術史,你會從畫中體會更多
第一感覺。
每個人看的角度和時代都不一樣,為何非得統一呢?
因人而異吧。
你到電影院看電影是咋看的呢?是想看啥呢? 故事性? 視覺震撼? 當然如果你是從事電影/油畫行業的人 看到的東西會更多,什麼構圖啦 透視啦 結構啦 燈光、色彩啦等等。
先要多臨摹,從中思考,熟能生巧,畫畫是個腦力思考很強的工作,只要多想,多畫,多感悟就會有很大的進步,要和朋友老師多多交流,分享繪畫油畫的樂趣,相信你會進步很快的!
請去微博關注顧爺的小顧聊繪畫 系列,或者買書,太有趣了。太有才了,詼諧幽默,腦殘粉不掩飾。。。
http://weibo.com/austingu
推薦一個人。微博上的 顧爺,也可以查 小顧聊繪畫 系列。 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分析油畫。很不錯
How to look at pictures -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中文版是有的。很短易懂。
謝邀:
首先要從畫面構圖、布局、比例、明暗、色彩等方面進行論述。
其次要對油畫的作者進行一個介紹。包括個人經歷、藝術觀念、藝術傳承等。
再次要對油畫的流派的介紹。特別當某一幅油畫作為某流派、或者某藝術思潮的代表作時,需要重點介紹畫的地位和意義。
最後從個人對油畫或者事物的理解來賞析。
今天剛聽了一個講座,就現學現賣了。外行欣賞作品要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誰畫的,畫的什麼,畫中的細節,有什麼內涵,用了什麼典故,什麼時候畫的,哪個流派的,哪個國家,它的歷史背景,現收藏在哪個博物館,以及流傳過程中的趣事等。如果有繪畫基本功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構圖,技法等。外行把這些內容都了解了就差不多了
內行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這個問題我可以答一下
國人普遍還是喜歡最大的理念,一眼看過去,喜歡就是喜歡,無關作者 歷史 題材 手法。
所以賣得最火的是風景類作品
另外國人偏好吉祥寓意以及亮色調,中式風水畫裡面各種景物的解析也是被廣大客戶認可的(比如水代表財,屋後面一定有山,動物的數目一般為6 8 9等)這些元素細品起來也很有意思。
此答案多從商業角度欣賞而非藝術角度
那麼問題來了
家裝油畫哪家先
廣東深圳找頂天
推薦閱讀:
※如何看懂畫展?如何欣賞畫?
※如何評價木心的書法水平?
※如今從事當代藝術創作還有沒有必要學習繪畫基礎?
※如何算有繪畫天賦,需要如何從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