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賴在江戶幕府初期的日本政治結構中究竟是什麼一個地位?

慶長5年(1600),德川家康促使九條孝兼就任關白。慶長6年(1601),德川家康開始恢復源氏。德川家康的這種行為顯然是在一步步地解構寄生在朝廷結構內部的豐臣家作為日本中央政權的地位,為自己建立新政權掃清道路。
慶長8年(1603),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將軍,成為源氏長者、武家棟樑,至此江戶幕府建立。此時,家康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說,都已經不再受制於豐臣秀賴,可以獨立地對諸大名展開統治。然而,秀賴也不能說就受制於家康,因為他此時仍然是公家的領袖(定期受到公家眾的朝賀)、可以不經過幕府而為自己的家臣向朝廷申請官位如此等等,儼然是一個獨立政權的領袖。
慶長12年(1607),德川家康隱退,把將軍之位傳給了德川秀忠。但是,與家康不同,秀忠此時的官位是相當甚至略低於秀賴的(因為他就任的是秀賴讓出的內大臣一職)。隨後發生了令我不解的事態,秀賴和秀忠先後辭官了,於是他們的官位晉陞按照一般的說法就被凍結了(當然也有一些文書認為不是這樣)。此後,秀忠的官位直到大阪之陣前夕才超過秀賴(這是否是幕府方面的一種開戰準備工作?),而秀賴也幾度被官位低於自己的人(比如鷹司信尚)超過去而始終沒有當上關白。
那麼,在這一時期,豐臣秀賴在日本的政治結構中到底是什麼樣一個地位呢?豐臣政權是如何看待德川幕府的,德川幕府是如何看待豐臣政權的;同時,朝廷又是怎麼看待這兩者的呢?


簡單來說
1600年~1603年,德川家康理論上仍是豐臣政權的成員(這個不解釋)
1603年~1615年,江戶幕府和豐臣政權同時存在,互不稱臣


=========================

首先指出幾個錯誤
關原之後做關白的是九條兼孝,時間是1601年
家康正式稱源氏是1587年臣服秀吉後

(此處感謝 @坂本大樹源光秀 提供的資料)
家康辭掉將軍退二線是1605年
最後,不要看秀賴文縐縐的,他可不是什麼公家領袖,他壓根就不是公家
——如果秀賴是公家,那家康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

大坂藩
話說日文維基也是逗逼,管豐臣秀賴叫「大坂藩主」,彷彿他是一介大名似的

在傳統的武家政權裡面,將軍和大名(御家人)保持著「御恩奉公」的關係,即將軍保護大名的合法權利(如領地的合法性),而大名則自費對將軍承擔義務(比如各種軍役)
在江戶時代,這種現象同樣存在:
將軍給大名發安堵文書、授予各種特權(如開採礦山、對外貿易)——這是御恩
大名則要承擔對將軍的義務(諸如參勤、普請、派人質等,錢都是自己出)——這是奉公

豐臣秀賴,一不參勤,二不普請,三不派人質,幕府也沒給他發什麼安堵,這種人根本不參與御恩奉公體系,那算什麼大名呢?
所以稱秀賴為「大坂藩主」,這絕逼是一派胡言,秀賴顯然不是什麼藩主大名(否則天皇可以叫做「京都城主」了~~)

那麼就可以理解
為何家康一直要求秀賴前往江戶或者駿府
為何冬陣前后豐德兩家的兩次談判中,德川方面提出的條件就是淀殿去江戶做人質、或者秀賴離開大坂城換地方住

秀賴去江戶駿府,可視為參勤
秀賴換地方住,可視為德川給他重新安堵
至於淀殿做人質,這個更不用解釋
——總之,只要秀賴做到上述任何一點,德川方面便可解釋為豐臣秀賴向德川幕府稱臣

而豐臣方面,對此也是一再推脫搪塞(比如派片桐且元、織田長益這種貨色去做人質),竊以為這說明豐臣的底線就是絕不向德川稱臣

因此
從1603年到1615年,這十二年的時間
江戶幕府和豐臣政權處於一種「同時存在,互不稱臣」的僵持局面
這有點像如今大陸和台灣的格局

——諷刺的是,當年的淀殿希望能維持一種「不臣不戰」的局面,而如今的馬某人則希望「不統不獨」,蔡溝通則天天說要「維持現狀」,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關於秀賴(豐臣家)在江戶幕府初期是個什麼位置,先看看豐臣家在朝廷眼裡是怎樣一個位置。朝廷其實鑒於鎌倉室町兩朝純武家政權執政以來對於幕府並沒有多少好意,甚至還是很期待關白武家政權復活,這一點使得即使關原後,朝廷仍很厚待豐臣家,每年年初依然有眾多得到天皇許可的公家·門跡眾前往大阪送賀禮。相比之下,家康除了在京都的情況外幾乎不會有人去送賀禮,甚至年初德川方向朝廷派出的賀禮後也幾乎不會收到朝廷的回禮答謝。由此可見,豐臣家雖然被大部削弱,但是政治影響力依然強大,而且並沒有因為德川出任將軍而割斷其與朝廷間的緊密聯繫。並不同於其他武家大名,獨立於江戶幕府的物價體制之外。
再者,慶長八年七月,也就是家康剛出任將軍不久後,根據秀吉生前遺願,兩家完成了秀賴與千姬的婚事,這不但是改善兩家關係之舉,甚至讓很多人覺得,總有一天秀賴還是會繼任關白的,到時家康還是會將權力再次移交給豐臣。可是慶長十六年的二條城會面,家康提議對等之禮而秀賴卻有所在意,對家康行了拜禮(笠谷和比古)。這一拜不要緊,在很多人看來就成了秀賴對家康的臣下之禮。這麼一來德川之於豐臣就第一次出現優位。
再接下來,慶長十六年四月十二日,三ヶ條誓詞署名問題上,如果說因為秀賴沒有署名就認為豐臣依然是超脫的存在,那麼其事德川一門中除了越前福井藩主松平忠直外也都沒署名。特別是御三家也沒署名,這可以看作是家康的打算把豐臣當作德川一門同樣的親族來對待一種考略。亦或者說此時的家康可能已經有將豐臣從德川將軍體制排除的打算了吧。不過無論哪一種,豐臣(公儀)都是德川政權確立全國統治過程中的必除對象吧。


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作為一種試探性的解讀,聊作一笑:

謝邀~豐臣秀賴在江戶幕府初期的地位其實歸根到底就兩種可能:1)豐臣仍然是「天下人」。2)豐臣已經淪為德川的下位,成為一介大名。個人其實傾向於第一種觀點,不過我認為在一個時期內日本的「天下人」有兩位(或者三位,如果把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分開來看的話)。不過,對「天下人」的定義各位朋友的理解或許不同。就我該文章所採用的是日本戰國末年對「天下人」的理解 - 壓制近畿,建立公儀。

1600關原之戰後,豐臣秀賴仍然是名義上的武家共主,豐臣公儀也依然是日本唯一的公儀。德川家康挾戰勝之餘威進入大坂城代行政務,仍然只能被視作豐臣秀賴的政務代行者,畢竟此時秀賴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執政日本。因此,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替秀賴執行政務實屬正常。而德川家康並不能因為此就被視作下一代的「天下人」。雖然關原后豐臣實力大不如前,而太閣留下的五大老?五奉行體系也被家康為首的大名們以武力打碎。但此時的秀賴,仍然被部分大名,比如毛利,島津等認為成年後會成功繼承太閣主宰日本。另外幾個家康未能取代秀賴成為「天下人」的標誌則是:1)此時的家康並不具備賜予大名土地的合法權力,暨以正規的手法頒布安堵狀;2)此時的家康並不能控制朝廷的任官,事實上武士們的任官仍然是以「豐臣朝臣」的名義進行;3)直到紫衣事件前夕,家康並沒有統管日本寺社勢力的能力;4)家康並沒有建立自己的公儀,也無法以「長者」身份控制日本的有力大名。最後一點直到1603年江湖開幕後開始改變。

關於豐臣氏的特殊地位,我們稍稍回顧一下。豐臣秀賴於1597年元服,直接敘任從三位?左近衛權中將。1598年升敘從二位?權中納言。有觀點將此視為一個重要的信號。因為唯有公家中家格最高的五攝家才具有略過參議這一官職,直接敘任中納言的資格(中納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朝廷官位,唯有敘任三位中納言以上位階,才算上級公卿)。因此這種高速的官位升遷似乎暗示朝廷仍然把秀賴視為下一代公武合體的「天下人。而其任官也顯示了豐臣氏羽柴嫡流(嚴格的叫法應該是「武家關白家」)的家格等同於公家?五攝家,高於其餘的公家和武家家族。而德川家族,和織田兩家(三法師系,信雄系),前田家,毛利家,宇喜多家,小早川家,上杉家等武家名門(此處排名分先後),則是屈居於其下的「清華成」武門。其下再是「公家成」(比如堀家(堀秀政系),池田家,細川家,以及佐竹家,伊達家等等)還有「諸大夫成」(加藤,福島,石田,小西等等)等武門。

不過,隨著身前就獲得從一位?關白?太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於1598年去世,日本武門中官位最高的人便不是豐臣家族的後代而是另外兩個人。一位是正二位?內大臣德川家康。一位是已經出家號「常真」,擔任太閣「御伽眾」的正二位?元內大臣織田信雄。不過此時的秀賴畢竟年幼,顯然不可能讓他一個5歲小孩獲得超過前兩位的官職。然而,1601年,事情就起了微妙的變化,首先,關白職位重新回歸了五攝家,似乎向世人宣誓關白一職將不再是「武家關白家」獨佔。其次,在同年3月27日,從二位?權中納言豐臣秀賴轉任從二位?權大納言。次日德川秀忠便升敘從三位?權大納言。雖然德川秀忠的任官位階整整低秀賴兩等,但兩人卻敘任同一官職,不可不說是對秀賴權威的一次「挑戰」。不過此時作為秀吉繼承人的秀賴仍然保持著對德川家康繼承人?秀忠的明顯優勢。首先在任官上秀賴早秀忠一日升敘。其次給秀忠的朝廷宣旨上明確寫著「豐臣朝臣秀忠」,說明此時秀忠仍然被朝廷視為豐臣支配體系下的人,也同樣暗示了在朝廷眼中豐臣還是天下唯一的公儀。

豐臣公儀,其實就是豐臣秀吉創造的一套支配全日本的公武合體制度。通過創造家格等同於五攝家的前所未有的「武家關白家」,然後把豐臣姓氏和羽柴苗字廣泛地賜給日本的有力大名們,再利用自己豐氏長者的身份對全日本的大名加以間接統治。因為全日本被納入豐氏的武士們如果想獲得朝廷的官位,則必須通過豐氏長者?豐臣秀吉本人的推舉。比如1587年7月德川家康上洛,豐臣秀吉便推舉其出任從二位?權大納言。在此之前織田信雄則被推舉為正二位?內大臣。而1587年12月秀吉再次推舉德川家康出任左近衛大將?左馬寮御監。這裡稍微展開一下:近衛大將一般被視作武家榮譽官職,對武士們來講有特殊的意義。而此次家康的任官似乎也暗示豐臣秀吉在自己的公儀體系里並不擔心有武家幕府的存在。此外,雖然秀吉所擔任的關白本質上也是個令外官,但關白通常被認為是公家(某種程度上等同於朝廷)的首領,此外出任關白之人還有權統管全日本寺社勢力。這也是為什麼在豐臣政權下,稻葉一鐵得以被推舉為三位法印,前田玄以得以敘任刑部卿法印等高級僧階。此外,紫衣的頒發也受到關白?豐臣氏的主導。這也是為什麼後續的「紫衣事件」其實本身就是德川針對朝廷和豐臣氏的挑戰)。

豐臣秀賴的「天下人」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應該是關原合戰結束後的三年。1603年,後陽成天皇派遣參議?勸修寺光豐作為敕使,向德川家康宣旨其出任征夷大將軍兼淳和?講學兩院別當,同時出任右大臣(前一年已升敘從一位,超過秀賴兩等),源氏長者宣下。於是,日本的大名們紛紛放棄豐臣氏,回歸本姓(多數為源氏),這也標誌著江戶幕府 - 也暨日本第二個公儀的建立。而早在4月16日,德川秀忠已經敘任從二位?右近衛大將(武家棟樑象徵官職),此時的宣旨上名字已是源秀忠,不再採用豐臣姓氏。而右近衛大將一般是征夷大將軍擔任的武家棟樑官職,似乎暗示了朝廷默許秀忠成為第二代將軍。可以說此時的日本,兩套截然不同的公儀出現在江戶和大坂。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大名都放棄了豐臣姓氏,比如1603年,池田輝政獲得右近衛權少將的任官,宣旨上便記著「豐臣朝臣輝政」,同年,山內一豐升敘從四位下?土佐守,也用的是「豐臣朝臣一豐」的名乘,同樣加藤清正從主計頭轉任肥後守,所稱也是「平朝臣清正」和「豐臣朝臣清正」。而這些仍舊採用「豐臣朝臣XX」叫法,便成為豐臣「恩顧大名」的一個顯著標志。

1605年,德川家康辭任征夷大將軍,傳位德川秀忠。不過家康仍然保留源氏長者身份。同年,秀忠升敘正二位?內大臣,位階正式持平時任正二位?右大臣的豐臣秀賴。不過從令制官的排序來看,秀賴仍然稍高於秀忠。且秀賴的右大臣,恰恰是德川家康辭任右大臣所留下來的。因此,從官位的角度來講,秀賴仍然保留了大坂豐臣家族在德川幕府支配體系下一定的超然地位。

雖然關原後被家康以各種手段而領地減封為攝津?河內?和泉65萬石的豐臣氏,很難說就淪為一介大名.。首先,豐臣家族保持著獨立於幕府的和朝廷溝通的渠道。而身為豐氏長者的秀賴也有權越過幕府推舉自己的家臣出任朝廷的正式官職,比如豐臣秀賴的侍從,後來在大坂夏之役中陣亡的木村重成,就獲得了正四位上?長門守這樣的高位官職。此外,在江戶幕府中豐臣秀賴並不像其他大名一樣承擔對幕府的奉公義務。例如家康為了戶城改修曾經發動「天下普請」,而大坂的豐臣氏拒絕參與,家康事後也就默認了。再者,豐臣秀賴作為元關白的繼承人,和寺社勢力們也保持著特殊的,甚至比江戶的德川家族更親密的關係。比如紫衣的頒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由豐臣氏和朝廷合作主導的。

然而,1607年大坂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此時的秀賴突然辭任了右大臣,有說這是為其下一步出任關白做準備。然而據我們所知,秀賴並沒有出任關白,因為此時的關白已經回歸到五攝家輪流擔任的「古例」。雖然有部分文書里提到秀賴辭任右大臣後又敘任了左大臣(《押小路家文書》):

右大臣豐臣朝臣
正三位行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光豐宣
奉 勅件人宜令任左大臣者
慶長十三年四月廿八日 大外記中原朝臣師生奉

如果秀賴敘任左大臣屬實,那麼秀賴此時的情況依然不錯。事實上,如果秀賴真的成功敘任左大臣,那麼在隨後的二條城會面中任官左大臣的秀賴,在令制官體系下,排序還高於家康。然而通說里秀賴辭官後便出現了「無官」的現象,這對大坂方面來講其實是相當尷尬的。雖然同年江戶的德川秀忠也辭去了內大臣的官位,但作為其家族根本的征夷大將軍仍然牢牢地捏在手裡。不過「無官」后豐臣秀賴似乎也並沒有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地位。1611年,秀賴和家康在二條城會面。之前一些學者的說法是該會面暗示著秀賴對家康的臣從。不過近年來的研究,也有學者主張該會面,秀賴成功維持了豐臣家和德川家表面上的對等(同樣為「天下人」)(笠谷 和比古,2007;吉田洋子,2005)。同樣,一些學者指出雖然秀賴沒有出任「關白」(本來由豐臣氏繼承的關白又回歸了五攝家,此時關白位應該由九條家出任),然而某種程度上朝廷默許了其「關白」的職能。比如豐臣家主導的旨在國家鎮護的方光寺大佛供養會,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豐臣秀賴作為元關白的繼承人,仍然扮演著統領公家和寺社的重任。所以說秀賴成為下一任的關白也不見得是不可能的事(吉田洋子,2005)。秀賴成為關白這顯然是對江戶的幕府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何況秀賴還具有召集浪人的實力(秀賴的實力高過其石高許多。由於大坂有大量太閣的遺產,所以輕易招募到100000+的軍力),拉攏豐臣恩顧大名的潛在可能(比如加藤,淺野,池田等),因此德川家康不惜拿方廣寺鐘銘事件大做文章。因為由於背後代表著」關白「豐臣氏的權威,而破壞供養會的進行則是踐踏豐臣,樹立德川權威的好機會。

大坂的豐臣家自始至終都維持著對德川家的獨立。就如一些知友所提到的:1)豐臣家不參與「天下普請」,表明其不是將軍家的臣屬,不是一介幕府體系下的大名。2)秀賴拒絕前往江戶慶賀德川秀忠的將軍就任,這雖然不能完全等同江戶後的參勤,但對大坂方面而言,前往江戶可能意味著承認江戶政權的支配。後來的二條城會面,秀賴從大坂趕來,不過德川家康也是從駿府趕來,或許說只是一般的會見。3)在雙方鬥爭加劇的後期豐臣家兩度拒絕轉封大和的領地,可以被視為秀賴拒絕接受幕府的領地支配。當然,放棄大坂城本身可能是更危險的行為。4)大坂方面拒絕淀殿前往江戶的人質要求。這點可以參照前田利長的所作所為。5)豐臣秀賴招募浪人的行為。在大坂之役前一年,豐臣方可能出去防禦目的就開始招募家臣,江戶方面抗議而大坂方面無視其抗議。因為在幕府方就被稱為「在大坂聚集浪人」,在大坂方面看來可以被理解為自己的政權招募家臣。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豐臣秀賴直到大坂之役時都保持著其在江戶幕府中超然的地位。雖然,隨著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保持這種表面上的平衡已經越來越艱難,最后豐臣也不得不付出敗亡的代價。


首先家康和秀忠不是皇上,治理國家時並不具備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地位。
他們都有個官位,叫「征夷大將軍」,第一位就任者是桓武天皇時代討伐蝦夷的坂上田村麻呂。這個官職在《大寶令》和《養老令》中是沒有的,屬於臨時設立的令外官。此時的征夷大將軍必須服從公卿貴族主導的朝廷。如果來比較的話,就和拿破崙打埃及時的官職-遠征軍總司令有接近的地方。
但隨後地方上莊園武士崛起,律令制完全崩塌。律令制的官名,就成了京都的公卿貴族用來世襲的東西,以及用來封賞武士。
經過源平合戰,源氏合著前北條家建立了制度比較齊全的武家政權-鎌倉幕府,首長的官位用了征夷大將軍,這個征夷大將軍的內涵大部分從朝廷的體系逸脫了出來,它是武家政權的頂點,但也沒完全逸脫,這個官職的授與者只能是以天皇為中心的朝廷。
從征夷大將軍的起源說這麼多,是想說明,
這個征夷大將軍是什麼?
他是武家政權的頂點;
這個官職哪來的?
朝廷授予的;
朝廷能奪回這個官職嗎?
理論上能,但朝廷沒兵沒馬的,實際上大多數時候不能;
其他武士說我不服你征夷大將軍和你的幕府,不聽你的成嗎?
理論上能,他可以說我是天皇的臣子,我可以不聽你的,楠木正成還有明治志士就是這麼乾的。但多數情況是幕府兵強馬壯,只能聽幕府的;

以上就是關於征夷大將軍和幕府在日本地位的淺顯易懂的解釋。

再說起秀賴,他爹秀吉官職是關白,沒當上征夷大將軍是因為族姓不是源。秀吉只好給近衛前久當養子,才換來關白這位子。這事例也說明了甭管你多牛逼,想整名分的時候,還得找那沒權沒勢的朝廷。
這麼一來,他秀吉就沒有統管全國武士的名分。那大夥為啥聽他的呀,他的官位最大,家臣又牛逼,兵馬最強,那就聽他的吧。
所以繼承秀吉遺產的秀賴。就有兩個身份,1,有朝廷官位的公卿貴族,2,統治大阪城的大大名。但和他爹一樣,就是沒有「武家的棟樑」「源氏的長者」這個征夷大將軍的名分。然而秀賴又沒他爹的威望,自然領導不了別人;可跟著他茶茶媽又不肯給家康服軟,沒實力又不服軟,那面對強者必須悲劇。
強者是誰,就是家康和秀忠。
作為總結。
1,無論家康,秀忠還是秀賴他們都是名義上天皇的臣子。
2,家康和秀忠在朝廷的官位都做到了征夷大將軍,秀賴做到了右大臣。從位階上看差不多。
3, 家康和秀忠是武家棟樑,源氏長者,有統管全國武士的名義,擁有武士身份的秀賴按道理也該在其中。
4, 秀賴雖有朝廷的官職,但彼時的朝廷早已是一套世襲封閉的體系,沒人真把秀賴在朝廷的身份當回事。
5, 秀賴爹的家臣大多數已是德川幕府體制下的大名,而不具備秀賴屬下的身份。
6, 秀賴的主要身份是統治大阪城的大名,武士身份。
7, 作對武士他要是實在不願意服從德川幕府,那法理上也不是不行。幕末的薩長就是好例子。可秀賴並沒有這個機遇和實力。
8,武家政權作為當時統治日本合理的且具備傳統的政權,其統一的目標就是把全國武士全部納入麾下。秀賴就是統一的阻礙。
以上就是我對秀賴在政治結構中地位的理解。


推薦閱讀:

多啦A夢有哪些歷史梗?
如何評價2016年NHK大河劇《真田丸》?
如何評價德川家康?
《真田丸》中德川家康在跟真田真田信尹 的談判時,用的畫有日本國旗的扇子?

TAG:德川家康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豐臣秀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