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能夠體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圖片?

嗯……權力的遊戲那張不用再發了,我已經看到87張了(對我無聊到一個個數出來了),你們不需要再刷存在感了……
———————————————————————
劇照、攝影、繪畫作品等不限~
作為提問者,po一下我心裡的幾張圖:

@wlop

@加勒比海盜

@老滾5

@斯巴達三百勇士
圖片侵刪。



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的愛國青年就是這樣的:

在西安等地的遊行示威行動中,一些民眾打造搶燒的過激行為也刺痛著民眾的神經。而西安一位托著紙牌,站在路口提醒民眾 「前方砸車,日系車掉頭」的網友,在微博上贏得了眾多網民的敬意。中國產業資本論壇創辦人徐楓華感慨地稱:「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為這黑暗的一天留下了些許亮色,為西安人,留下了大寫的尊嚴!」


這張圖片拍攝於2003年5月6日晚,地點在剛被改造成為收治非典重症病人的定點醫院——宣武醫院。

圖中,醫護人員已經在互相幫助下穿好了厚厚的三層防護服。

當時,由於疫情的嚴峻性,為提高「非典」病人的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和醫護人員感染率,北京市決定把危重病人集中在條件好、救治水平高的定點醫院,並配備最好醫護人員和設備救治」非典「病人,而宣武醫院成為被選定的兩所三級甲等醫院中的一所。

在命令宣布後,宣武醫院的黨委接到多位職工的請戰書,這其中,有工作了數十年的經驗豐富的老主任,也有很多剛剛走出大學畢業的年輕的醫生和護士。這一刻,屬於他們的,是一份帶著生命危險的責任與光榮。

快到凌晨時分,從各個醫院集中收治而來的,滿載著22名「非典」重症患者的救護車迅速駛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打響。

評論區里說的不錯,圖中的那位記者,和救護車司機,也可堪英雄二字。


我的微博ID:蓋房子的萌醫生


「棋聖」聶衛平,以一己之力扳回局面,戰勝日本!

1985年,聶衛平。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國現代圍棋的轉折點。

1984年8月27日中日棋界發起了一場會議,會議主題是商討舉辦一個中日圍棋比賽。日方提出以擂台作戰,可以叫「中日超級圍棋賽」。《新體育》雜誌編輯建議道,中國人不理解「超級」的意思,既然是以打擂方式,就叫「中日圍棋擂台賽」吧!

僅用一個上午,中日圍棋擂台賽就醞釀而出。也許與會者不曾料到,這場競賽日後改變了中國圍棋,也改變了世界圍棋的格局。

首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雙方各出8人,中方馬曉春擔當副將,32歲的聶衛平出任主將。日方派出的前五個選手都是圍棋界的年輕人,只有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是超一流棋手,而主將藤澤秀行壓陣則是象徵性的。日本棋院放言:日方前五名即可結束比賽。中國棋協提出的目標:請出小林光一算及格,打敗小林光一是勝利。很多中國圍棋人士擔憂:萬一日方第一個出場的急先鋒依田紀基給咱們剃一個光頭怎麼辦?

一邊倒的判斷是基於中日雙方實力的懸殊對比。剛經歷文革的中國,很多棋手在過去十年間都無棋可下。1961年日本訪華團帶來了54歲棋手伊藤友惠,這個「伊藤老太太」在日本水平一般,在中國卻連勝了8名一流棋手。

比賽開始後,江鑄久的5連勝請出了小林光一出場。小林光一又六勝中國棋手,中國隊只剩下主將聶衛平。

事後證明,這是一場改變中國圍棋命運的比賽。

抱著氧氣瓶上場的聶衛平爆冷執黑2目半槍挑小林光一。賽後,小林光一長時間抱頭不語,也不肯出外與棋迷見面。他一直說:「我覺得自己的神經都錯亂了。」

隨後,聶衛平又執白4目半大勝加藤正夫九段,逼出了主將藤澤秀行。

最後的決戰是在北京的首都體育場舉行,瘋狂的聶衛平以三目半的優勢打敗藤澤秀行,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以中國獲勝告終,這也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圍棋比賽中戰勝日本。當時在場觀戰的3000多中國棋迷激動地起立,長時間鼓掌。

很多圍棋圈的人回憶第一屆中日擂台賽,都認為聶衛平的勝利來得偶然,但卻是命中注定。這場比賽是聶衛平圍棋人生的一個節點,也讓中國圍棋恐日的那層窗戶紙捅破了。

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雙方各出9人,日本人稱,這是復仇的一屆。第一屆比賽輸後,小林光一削髮明志。

第二屆比賽,又出現了日方尚有5人,中方僅剩老聶一人的局面。「光桿司令」聶衛平連勝4名日本高手,去日本和大竹英雄決戰。決戰日當天,中國萬人空巷,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候比賽結果。最終,聶衛平贏了。

自那後,「圍棋熱」席捲中國。《體壇周報》報道圍棋的記者謝銳正在讀大學,他回憶,每個宿舍都有圍棋,沒事大家就下幾盤。逢有圍棋比賽,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同學都要聚在一起看直播。《新體育》雜誌主編說:「聶衛平最大的貢獻是讓不少小孩子開始學棋,中國圍棋人口成倍增加。」

第三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開賽前,日方主將加藤正夫說:「要豁出棋士的生命和榮譽來參加這次比賽。」這次比賽,老聶又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戰勝主將加藤正夫,取得擂台賽三連勝。日本媒體評論:我們患上了「恐聶症」。

1988年,在中日擂台賽中11連勝的聶衛平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棋聖」稱號。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有刪改)


@鳥島 謝謝補充,我都不知道有這麼個故事

當時黑人還不能跟白人一樣享受受教育的權利

~~~~~~分割線~~~~~~
貼上評論里鳥島的回復。

這個黑人女孩叫Melba Pattilo Beals。後來的故事是隨著白人孩子們與黑人女孩在學校的相處,他們發現黑人並不是他們所被告知那樣,很多白人孩子開始在學校支持和幫助那些黑人孩子。而那個照片里沖她喊的白人女孩成了她非常好的朋友,友誼持續了好幾十年。小石城的Central High School(就是那九個黑人小孩去的學校)裡面有一張幾十年後她們倆牽著手的合照。其實種族歧視多是父母一輩和周圍環境影響的孩子,而當白人孩子有機會去真正接觸黑人孩子的之後,他們才開始質疑種族歧視,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一本書叫Warriors Don"t Cry, 就是圖上黑人女孩寫的當時那段經歷,非常值得一看。


抗戰時期《大公報》記者採訪了一個年輕的國軍軍官,他是一名大學生,投筆從戎。當被問及戰爭信念的時候,他說,我相信我們民族是必勝。當記者問他,那麼你戰後打算做什麼呢?這位年輕的軍官笑著說:「到時候我應該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ps:看評論有很多爭論,主要兩點,一是不符合題目,二是空降沒什麼難度,我在此解釋一下。

首先是我對題目的理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意思是前面就算有巨大的困難,哪怕要犧牲我的生命我也要去做。汶川空降的士兵們就是在冒著失去生命的巨大危險去完成拯救人民生命的任務,完全符合題目。

第二個問題在這稍微解釋一下,具體的解釋寫在後面。空降的難度其實非常大,因為速度很快,高中物理可以計算一定的下降的速度和一定的水平速度合成後的總速度會很大。其次不知道下面的地形,你不知道你的降落點是一座山一棵樹一條河還是一片房屋的廢墟里,沒有大家電影里看到的那麼輕鬆。

汶川空降,竟然沒有這個。網上搜的侵刪。

作者:陳翊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後,位於震中的汶川、茂縣等地區通信和交通中斷,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此時,從黨中央、國務院,到普通老百姓,都迫切想知道災區的具體情況。

如何儘快進入災區、了解災情,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了空軍空降兵的身上。

(圖為2008年5月15日15時45分,南新鎮水電站漫壩)

2008年(下同)5月14日12時30分,空降兵某部15名先遣隊員在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指揮、無地面標識的「三無」條件下,成功空降到四川省茂縣地域。

至20日18時10分安全返回成都某軍用機場為止,15名勇士歷經7天6夜,冒著多次餘震,翻山越嶺,徒步220公里,先後在7個鄉、55個村莊偵察災情,向上級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為指揮部指揮部隊開進和部署抗震救災提供了科學的信息依據。

15勇士歸來後合影

前排七人,從左至右依次為:上士王磊、上士劉志保、中士劉文輝、上士殷遠、上士任濤、中士趙四方、下士向海波

後排八人,從左至右依次為:下士趙海東、中士李玉山、少校於亞賓、大校李振波、少校王君偉、中士李亞軍、中士郭龍帥、四級士官雷志勝

空降的困難所在:

通常說,一個空降場至少需要幾平方公里的開闊地帶。這首先與飛機速度有關,飛機速度快,散布面積就大。二是與跳的人數有關,同一架飛機,跳10個人與跳20個人需要的空降場是不一樣的,速度大,人物間隔就要大。第三點與空投的高度有關,空投的高度越高,散布越大,散面呈自然橢圓形,風速大小、風向角度和空投高度,使傘群在空中產生一個飄移。飄移中,每一個層風不一樣,有的層風向東吹,每秒10米,有的層風向南吹,每秒5米,每一個傘兵的重量不一樣。體重不同的人,在不同層風飄移的速度不一樣,高度高、氣象變化比較大,使空投準確性大大降低。第四,與是否有地面引導和提供的氣象資料有關。如果地面有指揮飛機的,就好投中,反之,沒有指揮,也沒有地面和空投高度的氣象資料——比如根據每層的風速風向算出一個合成風,空降難度就大大加大。
  空降兵的複雜性就在於此。要想投得准,在一定限度內,需要降低高度。但是周圍的山不允許降低高度,震區周圍的山最低是5120米,如果太低飛行就會撞山。沒有氣象和地面引導支持,難;沒有足夠的空降場,難;飛機高度降不了,還是難。
  因為高度降不了,天氣又不好,我們的飛行員只能一直在雲中飛行,連地面都看不到。雖然在GPS或航圖上大體上能知道飛到哪裡,但具體什麼位置飛行員根本一無所知,也可能在山谷里,也可能在山尖上,觀察不到目標,飛行員「抓瞎」。而要想執行空投,必須對底下看得非常清楚。這一次對飛行員的挑戰大大提高,空降的難度也大大提高。
  還有一個困難是,那幾天一直下雨,在飛機飛的高度層上,外部溫度是零到零下5攝氏度,空氣的濕度和溫度結合,飛機特別容易結冰。結冰是什麼概念呢?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一下子把飛機凍起來,它影響的是飛機操作的舵面——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上的舵,舵面如果結冰會改變空氣動力的流向,就像我們騎自行車一樣,車把失控了,該向左不向左、該向右不向右,這時候就容易出問題。過去我們的很多事故,包括美國軍機在內,很多都是因為結冰失控。這是當時的氣象,飛行員明顯感覺困難,所以在冰帶不能長期飛行,必須拉起或下降,躲開它。
  在高原或空氣稀薄的狀態下,開傘、飛行的速度增加,傘的動載也會相應增加很多倍,傘的打開瞬間,對人的動載和下降的速度會增加很大比例。人類不是所有的極限都能衝破的,在這種條件下,我們需要一定的特殊防護裝備,防止負壓對人的壓力,這一個因素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但諸多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我們這一次的傘降任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抗日戰爭


1940年,為了逼迫中國投降,日軍連續組織對重慶、成都等地進行戰略空襲,給中國軍民造成巨大損失。7月2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出動了32架重型轟炸機對成都進行空襲。這次空襲有些特殊,因為日軍竟然在其中一架轟炸機上配置了一個攝影組。按照日軍的統計,經過連續戰鬥,在成都的中國空軍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為了宣揚轟炸效果, 他們在出動之前派遣戰地記者小柳和八木登上其中一架轟炸機,帶著攝影機準備拍攝轟炸場景,作為新聞片向日本本土的國民播放。

送兩名記者登機的時候,日軍認為這次轟炸應該是一次很輕鬆的任務。

31架日本陸航轟炸機組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大型編隊——由於航程的原因,日軍未出動戰鬥機為其護航。 兩名日本記者所在的飛機則在編隊側面單獨行動,拍下了不少"威風凜凜"的鏡頭。


當轟炸機群即將飛到成都上空之際,一聲警報打斷了他們。日軍射擊手匆忙開啟自衛機槍的保險,慌亂地四面張望——中國戰鬥機起飛迎戰了!

轉眼間,一架中國戰鬥機便出現在日機編隊的斜上方——僅僅一架。在這場1對32的對決中,那架中國戰鬥機動作堅決果斷,從高空似隕石一般凌空撲向32架日軍轟炸機組成的機群,猶如趙子龍沖向長坂坡一樣。

每架日軍轟炸機都在拚命朝它開火,但中國戰鬥機輕靈的動作讓所有日軍飛機無法有效打中目標。

縱向擊穿整個日軍陣容後,這架飛機一個轉向,第二次衝鋒竟然直衝小柳和八木乘坐的轟炸機。


可能因為日本這架轟炸機孤獨存在於陣外,使中國飛行員誤認為它是日軍的指揮機,本著"擒賊先擒王"的理念,立即把它作為了自己的目標。

這架雙翼戰鬥機射出的子彈打得日軍轟炸機上的零件都脫落了,但無法擊落。

就在日軍飛行員慶幸運氣還好的時候,這架中國戰鬥機靈活地一轉身,又從左側轉身撲了過來,目標依然是小柳和八木乘坐的轟炸機。

這一次的射擊沒有落空, 但日軍轟炸機仍沒有被擊中要害,那架中國戰鬥機似乎不肯甘心,竟然筆直地撞向日軍轟炸機。

日軍飛行員本能地向右轉舵,避開撞擊,兩架飛機一時在空中出現了相對靜止的狀態,中國戰鬥機彷彿懸停在日軍機窗達幾秒之久。小柳在事後寫的旁白中講道,這架中國戰鬥機在"離我們只有幾米的距離"與其座機擦肩而過。

中國戰鬥機沒有結束自己的戰鬥,它放棄攻擊小柳和八木乘坐的轟炸機,再次殺入日軍轟炸機編隊。戰機在日軍機群中左衝右突,然後突圍而走,在又一陣混戰之後消失在藍天之中。

即使在這麼多飛機的圍攻下,這架飛機最後被查到是生還的!

經過對資料的認真調查, 最後查到這架飛機的駕駛者是一名中國空軍航校的李姓教官。在那一天,成都的中國空軍,只有他一個人的起飛記錄。

他在這次戰鬥中生還後轉入戰鬥部隊,成為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即志航大隊的大隊長,抗戰期間共擊落日機4架。

這名中國教官是駕著航校的教練機起飛迎戰的,所以他的飛機才那樣落後。 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沒有記錄怎麼升空和與日軍糾纏格鬥,只有一句話:"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凱旋雖未做國士,戰死依舊為國殤。


圖片地址:叢飛 孩子_百度圖片搜索
不知道在座的大家看到這張照片感情如何?你說叢飛有缺點嗎?肯定有,因為他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來看看他都經歷了一些什麼?下面是當年虎撲的帖子,地址:為什麼叢飛資助了一批白眼狼
我把一些超乎想像的語句用下劃線「Highlight」了一下,方便大家迅速閱讀:

1.受助者李某:被人知道會沒面子

受叢飛資助的李某大學畢業已經工作了,畢業後與叢飛沒有任何聯繫,只是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不小心」說出了受叢飛資助上大學的事實。幾天後,他從網上看到記者寫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很不高興,感到沒面子,要求叢飛想辦法刪去文章中他的名字
叢飛的朋友林燕打通了李某的電話「我很平靜地問他為什麼要刪去名字,他說他現在是大學老師,這事讓學生知道了會很沒面子。我說貧困受助是你一生中的重大機遇,再說貧困又不是罪惡,學生知道了還能怎麼想?他說我就是不想讓學生知道我過去的狀況。我問,受助是恥辱嗎?他說,我沒說是恥辱,但我希望永遠不再提起這段往事。」聽到這裡,林燕氣不打一處來,「當天晚上,我一整夜沒有睡著,第二天見到叢飛,他告訴我,他也失眠了一夜。」林燕說:「現在,喜歡上網的李某一定從網上看到了關於叢飛的報道,但至今連一聲問候都沒有!」說這話的時候,林燕一臉愴然。


2.受助者小A:他幫我是另有所圖

受助者小A,大學畢業前夕,她還與叢飛保持聯繫,叢飛一直通過電話對她進行輔導,並在她即將大學畢業時為她找工作,但後來,只是叢飛為她找的學校音樂教師的崗位她不滿意,才失去聯繫。記者得到小A的電話後與小A有一次通話,下面是對話的主要內容:
「我只是想問一下你是否記得自己接受過叢飛的資助?」
「我是接受過他的資助,當然記得,當時叢飛同意幫助我也是出於一種自願,他有他的想法,我從來沒有強迫過他。」
「他資助你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至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我也說不太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圖的,至於他圖什麼,我不說你也應該能猜到。」
「我猜不到,你猜到了嗎?」
「我沒時間去猜別人的想法。但你作為一名記者今天來給我打電話,核實叢飛是否資助我讀了大學,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的想法嗎?」
「他胃出血了,醫生說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可他現在陷入了沒錢治病的困境,你想沒想過應該向他伸出援手?」
「向他伸援手?怎麼伸呢?給他治病?可我現在每月不過三四千元錢,還沒這個能力。再說,他也從來沒向我提過這個要求。」
「你無力幫助他,可也應該去看看他,讓他知道你還沒有忘記他呀。」
「我太忙了,沒有時間。」


3.一受助學生家長:何時病好出來掙錢

叢飛住院後,許多受助學生的愛長打來電話「要錢」,有些沒有及時收到學費的家長們對叢飛產生了懷疑,認為他反悔自己先前的承諾了。但在知道叢飛生病住院後,許多家長都非常理解,勸叢飛安心養病,他們再想辦法解決孩子的學費,有的甚至希望來深圳看望叢飛,但都被叢飛拒絕。
叢飛住院後,手機放在林燕處,林燕接到這類電話最多,感慨也最多。有一天,林燕剛打開叢飛的手機,一個催款電話打了進來:「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正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林燕急忙解釋:「叢飛病了,已經幾個月不能演出了,現在暫時沒錢給孩子們交學費,等他身體好了一定想辦法寄錢過去。」對方聽罷,半信半疑地盤問起來:「他得的是什麼病啊?」林燕告訴對方是胃的問題,可能比較嚴重,對方聽了,問:「那你問問他什麼時候治好病出來掙錢啊?」


4.受助者阿珍:能否幫我買個MD

叢飛過去曾和林燕說起一個叫阿珍的女孩。
1998年,叢飛到山東演出時,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阿珍在演出結束時找到叢飛想拜師。面對這個陌生的女孩,叢飛拒絕說,他不收女學生。阿珍臨走時要去了他的電話,說以後有問題時向他請教。但此後很長時間,這個女孩一直沒有和他聯繫過。
兩年後的一天,叢飛忽然接到了阿珍的求助電話:「叢老師,聽說您是個有愛心的慈善家,資助很多貧困學生讀書。現在我也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搞不好也有失學的危險,您能不能資助我一些生活費?」叢飛二話沒說,很快就給她寄去了2000元錢。此後,每學期開學前後,叢飛總是接到阿珍要求幫助的電話,叢飛也總是有求必應。
大學三年級時,阿珍的要求開始升級了,不但要生活費,還要課外補習費以及高檔物品。有一次,她這樣給叢飛打電話說:「我們班的同學都用上了MD聽音樂,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可我的父母買不起,您能否也給我買一個?」叢飛到天虹商場花2800元買了一台MD,給阿珍郵去。不久,叢飛收到一條簡訊:「MD已收到。」
大學畢業後,阿珍也當上歌手掙錢了,再也沒有與叢飛聯繫過。不久前,林燕將叢飛住院的情況電話告訴阿珍,阿珍聽罷,回答非常流暢:「請轉達我的問候,讓他安心養病。」從此,叢飛再也沒有阿珍的音訊。

5.叢飛罹患胃癌去世之後,她的遺孀邢丹於2011年4月13日晚遇害,兇器是投石,行兇者是一般熊孩子:

2011年4月13日23時左右,林良健(作案時15歲)、黃金泉(作案時19歲)、蔡志成(作案時16歲)(三人名字未完全公布)從自己所居住的村莊遊盪到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惠東稔山段附近,在翻越了高速公路隔離欄後,為了取樂,三人撿起高速路旁的石塊和混凝土塊向高速路上的汽車投擲,在先後砸中三輛車後,23時45分左右,林良健所擲石塊砸中了邢丹所乘的小轎車。邢丹被石塊迎面砸中,其立刻被送到大亞灣區霞涌醫院接受搶救,但是由於傷勢過重,於4月14日0時20分因「左面部受鈍物撞擊致左下頜粉碎性骨折閉合性顱腦損傷」導致的失血過多而死亡。

引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A2%E4%B8%B9%E9%81%87%E5%AE%B3%E6%A1%88

6.「我自己也不夠用」
當年深圳的歌手叢飛,為資助貧寒學子,花了300多萬元;等到自己身患癌症缺少醫療費,致意問候的人寥寥無幾,記者聯繫到受叢飛資助大學畢業且留在深圳工作的人,問他能否給叢飛一點幫助,回答竟然是「我自己也不夠用」。

除了經歷這些事,叢飛安心過嗎?沒有,他還得被媒體消費,被人惡意揣度,上板磚······
但是你能責怪上面這些人嗎?他們貌似都有很合理的借口。很多人羅織了一堆美好謊言告訴孩子們這是生活,挑選了精緻的童話故事粉飾了骯髒的現實,是的,現實可以很美好,但也可以很醜陋,對叢飛而言,他選擇了後者作為戰場。
因此對待戰友,NM他幾乎有求必應,基本上幫助每一個能幫助的人,其實就算他不想幫助也不會再有人責怪他的。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句話:

"Il n"ya qu"un héro?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Romain Rolland.

引自Romain Rolland quote: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英文是:"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中文直譯過來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而這,就是叢飛的「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叢飛心裡是如何想的,是否是大眾捧殺了他?壓力壓垮了他?
但我們知道的是叢飛的行為,就像我之前說的,叢飛有缺點嗎?肯定有,但這並不影響他做出好的行為,當我們用一些自私或者看似理性實則狗屁都不通的idea去揣度別人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不自覺的或者自覺的產生了惡意關聯(Association fallacy)——而這是非常危險的。

《蝙蝠俠:開戰時刻》是諾蘭蝙蝠俠前傳系列的第一部,也是我的最愛,甚至超過了黑暗騎士。這部電影對於布魯斯內心的刻畫非常的細膩,片段的來回閃切拿捏的非常到位,也為後續暗黑風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電影的台詞及其考究精鍊,甚至不輸一般的文學的作品,例如Ra"s al Ghul(忍者大師) 對布魯斯的層層引誘,台詞布置的恰如其分,但我要說的是Rachel對Bruce的一句話: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but what you do defines you.
——你真正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做所為。
由內心自發而出的善良很重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但是當善行出現時,請不要吝嗇我們的掌聲,謝謝。


我想應該是這幅油畫,這是畫家左國順的作品,叫《十三將士歸玉門》,它描述的是東漢將領耿恭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以漢軍區區幾百人,成功抵抗了匈奴幾萬軍隊對疏勒城的進攻,最後幾百人只有十三人活著回來了。他們堅決抵抗侵略,對他們而言,義重於生,真正堪稱「雖千萬人吾往矣」!

細節,這位戰士心境蒼涼而堅定地眺望家鄉的方向

中間手執盾牌的將領在疲憊中流露出剛毅與自信

左邊的傷員看到了生的希望艱難地向前邁近了-步,而怕他跌倒匆忙扶他的戰士身稍傾兩眼卻盯著玉門關不忍移動。後邊的將士有的急切的登高遙望,有的則泣不成聲

身旁的老兵眼望大漢邊關不禁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老小百感交集,老淚在混濁的眼中打轉。右邊背弓弩的壯漢雖受傷卻樂觀地看到了希望,他可以自豪地告訴親人他英勇的戰鬥經歷。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知道蘇武、霍去病、岳飛等民族英雄,但對耿恭卻不太熟悉。下面我們講的這個故事與《拯救大兵瑞恩》有些類似,但如果拍成電影則肯定要精彩得多。我讀資治通鑒,讀到這個故事,感動落淚。

《後漢書·耿恭傳》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雖不長,但驚心動魄,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堪稱兩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這次軍事行動,後人所知甚少,但細細琢磨,能從中悟出漢朝氣質特有的雄健渾厚,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涓流至今,讓今天的中國人,愈加珍惜一個「漢」字。

  這場火線救援發生在西元75年,完全具備一部戰爭大片的所有元素:宏大的戰爭場景,史詩般的遠征,殘酷的搏殺,堅忍的意志,震撼人心的兄弟情誼,還有各種千鈞一髮、絕地反擊、將計就計……當然,還少不了壯美的風光、人性的溫暖、絕望中的希望。

  男主角登場了:耿恭,出自東漢盛產將軍的耿氏家族,他是《耿弇列傳》傳主耿弇的侄子,史書這麼寫他:「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在他小時候,父親耿廣就去世了,一個名門望族的孩子,少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心智較同齡人成熟,又兼有耿家人的強健體魄與軍事天賦,所以耿恭完全勝任大片男主角的形象:高大英武,有勇有謀,又帶些小憂鬱。

  西元74年,耿恭來到西域與匈奴作戰。眾所周知,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大漢王朝將此作為自己的核心利益來經營維護,屢屢與匈奴發生戰爭。漢軍神勇,匈奴不敵,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陳湯斬殺北匈奴郅支單于並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後,漢匈戰爭告一段落。但西漢覆亡後,匈奴捲土重來,西域各國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動。東漢國力恢復後,重新經營西域,再斷匈奴右臂,復置西域都護府——這是耿恭出場的歷史背景。

  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這是漢朝在西域專設的一個中高級軍官職位,僅次於將軍。翌年春天,東漢大軍班師,耿恭率數百人駐守車師後國之金蒲城,此地經考證在今天新疆吉木薩爾縣北護堡子,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與駐紮在車師前國之柳中城的同僚關寵互為奧援,防備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軍一退,匈奴又開始大舉進攻了,兩萬人把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

  耿恭臨危不懼,他站在城頭對匈奴大軍喊道:「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這是一種心理戰,告訴對方,咱們大漢的箭可不一般,射中你了,讓你生不如死。匈奴悍勇,哪聽這一套,加緊攻城,到了射程內,城牆上黑壓壓一片箭射下來,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讓部下在箭頭上塗了毒藥,一被射中,劇痛無比,繼而傷口潰爛,史書記載說是「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那傷口血流不止,血水像沸騰一般往外噴,這景象確實嚇人。到了夜晚,傷口愈發地疼,整個軍營都是哀嚎聲,可見那年頭化學武器的恐怖。匈奴人鬱悶壞了,沒想到,更大的鬱悶接踵而來:數百人的守軍,居然膽敢趁著暴風雨來劫營!毫無防備之下,被耿恭組織的敢死隊一個衝鋒,砍瓜切菜般蹂躪了一番,「殺傷甚眾」。匈奴頭領撐不住了,「震怖」,哀嘆說「漢兵神,真可畏也!」潰敗而去。

  雖然此役大勝,但耿恭知道,匈奴人遲早要回來,金蒲城無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隊帶到了疏勒城,位於今天新疆奇台縣,當年是漢軍修建的一個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宜於久守。果然,匈奴人又來了,幾萬人打不過幾百人?匈奴人咽不下這口惡氣,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

  殘酷的攻城戰開始了,匈奴人數佔據絕對優勢,但死傷無數,就是攻不下城來。他們於是變強攻為久圍,把河流上游給截斷了。這一招很毒辣,守軍開始缺水,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見水。耿恭下拜祈禱,奇蹟出現,「飛泉奔出,眾皆稱萬歲」。在姜文主演的電影《天地英雄》中,就有這麼一幕,如有神助。其實完全可以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匈奴人把河流上游截住後,水滲到地下。耿恭繼續他的心理戰:站在城頭,朝匈奴潑水玩。用今天的話來,匈奴人肯定鬱悶壞了,嘴中喃喃道:真是活久見!

  漫長的圍城仍在繼續,這時又傳來漢朝皇帝漢明帝駕崩的消息,而車師人也叛變了,與匈奴一起攻城。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戰士們一個個死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倖存者寧死不降,漢軍大旗高高飄揚。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說:好啊,叫你們的使者來。匈奴使者來了,耿恭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見了,跪倒在地,一片哭聲。一千年之後,岳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

  耿恭此舉,斷掉了匈奴人最後一個幻想,他們瘋狂地攻城,想殺光這些漢人。城裡活著的人越來越少,但他們仍在堅持,殺掉每一個靠近的敵人。激戰間隙,耿恭遙望家園方向,他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尋求援軍的部下范羌身上。

  范羌,你在哪裡?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萬里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皇帝與大臣,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

  那個時候,通訊極其不便,反對派遣救兵的一幫人說,咱們接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已被匈奴重重圍困,等到咱們援兵趕到的時候,他們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反對派以司空第五倫為首,「司空」為重臣,「第五」為姓。此時另一高官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面對皇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這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咱們大漢,做人做事要厚道,將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捲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漢朝不是宋朝,漢章帝雖然剛登基,但仍有著大漢滿滿的血性,下令:啟動救援計劃!西元75年冬天,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出發了。援軍中,就有耿恭部將范羌在內。接下來的故事將說明:范羌是這部大片的男二號。

  西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軍趕到柳中城,大敗匈奴與車師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雖然柳中城守將關寵此前已經在艱苦卓絕的守城中戰死了,但救援關寵一部的戰役已大獲全勝。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來了。反對的意見稱:柳中城距離耿恭部還有數百里路,而且中間橫亘著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節,救援成本太大,再說,耿恭被圍困這麼長時間了,說不定早就全軍覆沒了……大伙兒還是撤吧。但范羌站出來,堅決說:不!

  幾個將領都不願意繼續往北走了,見范羌這態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給他。史書沒有記載范羌率這兩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艱難,只記載他們在疏勒城勝利會師的一幕,「開門,共相持涕泣」,這幫經歷了煉獄般的戰爭的倖存者,九死一生,堪稱鐵打的漢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淚來。

  回家!回家!

  疏勒城的守軍,能夠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區區26人了。他們與援軍一起南返,但是匈奴人怎肯放過他們?匈奴人要用這群漢人的血,來洗清自己失敗的恥辱。回家的路同樣充滿殺機,有滿懷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險,他們且戰且退,不斷有人倒下,三月,他們進了玉門關,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但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

  在今天,回顧這次漢軍的守城與救援,不由感嘆當年漢朝軍隊的強悍。數萬匈奴鐵騎,加上西域叛軍,也未能將這幾百人擊敗。這並非史書的誇大,無論是組織制度、將帥能力,還是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漢軍堪稱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史載,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鄧眾,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下面是《後漢書·耿恭傳》記載這一幕的原文:

先是,恭遣軍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餘,軍僅能至。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歿,至玉門唯餘十三人。 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鄧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陽,鮑昱奏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於是拜為騎都尉。

今天,讀范曄為耿恭作傳的文字,能夠想像當年他是含著熱淚寫下來的:「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根據網路資料編寫 看哭了,十三將士歸玉門!_香港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觀左國順油畫作品;穿越時空之約《十三將士歸玉門》 - 日誌 - 雲嫣 - 雅昌博客頻道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
你們在評論區里玩的真歡樂…!


居然沒有人提到譚嗣同!!!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初高中歷史書上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兩句詩句,至少這句詩,早已牢牢刻在我的腦海里。

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放棄了和梁啟超遠走日本的機會,並慷慨地說:
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繫,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NO1:
1人頂4萬人!天河體育中心唯一申鑫球迷昨孤身為球隊助威

轉自ACFUN
轉貼地址:【孤獨的粉絲】只有一個球迷的申鑫VS滿場紅色的恆大

同往常一樣,昨夜的天河體育中心滿滿的都是廣州恆大的主場色紅色。只有客隊球迷席16看台上,出現了一名身著黃色的申鑫球迷,這是全場唯一的一位追隨球隊客戰恆大的申鑫球迷。儘管他的球隊經歷一場1:6的慘敗,但這一夜的他,沒有輸給天河球場里的其他39714人。

客隊看台的唯一一位球迷

從張琳芃的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看台上坐著一大批身穿紅色球衣的恆大球迷

北京時間5月10日,2015賽季中超聯賽第9輪繼續進行,繼昨夜上海體育場的紅藍大戰之後,今夜廣州恆大坐鎮天河主場迎戰聯賽上海申鑫,繼續一場紅藍大戰的節奏。然而,與滿場紅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客隊球迷席16看台上只有一名身著黃色的申鑫球迷,他是全場唯一一位申鑫球迷。

開場前,這名球迷耐心把準備好的印有申鑫隊徽和「東方鬥士所向披靡」標語的條幅掛在身前欄杆上。隨後的整場比賽,從申鑫全隊進場開始,這名天河體育中心的唯一申鑫球迷就一直沒有停下過他的吶喊。拍手、「申鑫」!拍手、「申鑫隊」!這樣的節奏和喊聲一直持續著,不管是申鑫1球領先,還是被對手追平、反超直至最後完成屠殺……

據悉,這名申鑫球迷是一位上海人,今年34歲,家住源深體育中心附近,他說自己對於中國足球,有7年時間沒有關注了,但是現在,只要工作不忙的時候,他想好好陪伴申鑫一直走下去,無論主場還是客場。對於申鑫,這位球迷說,「申鑫是我家門口的球隊,我要支持這支隊伍。球隊對於我來說,可能沒有什麼責任,但是就我個人而言,追隨球隊支持球隊是我的責任。就算申鑫降級了,我也會跟著申鑫再打回中超。」

綁好條幅

繼續綁條幅

孤單的助威

目睹支持球隊慘敗,心碎的眼神。

唯一申鑫球迷上演心酸的浪漫

他注視著申鑫,要陪申鑫一路走下去……

視頻鏈接:申鑫官方致敬那「唯一」的球迷:雖千萬人 吾往矣

—————————————————分割線—————————————————————

NO2:
喬爾丹諾·布魯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道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1592年被捕入獄,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1992年,羅馬教皇宣布為布魯諾平反——(引用自百度百科)

喬爾丹諾·布魯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
人類:燒死他!

畢達哥拉斯:地球是圓的!
人類:你咋沒掉下去?

達爾文:我們都是猴子!
人類:你全家都猴子!

大家還有什麼補充嗎?
比如: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分割線——————————————————
NO3:
單獨給翔哥一張!

為什麼他叫劉翔!!!!!!!
———————————————————說明——————————————————
不好意,因為個人失誤,讓很多人誤解了什麼。
評論中有人說刪掉後面的圖片,不是指刪掉翔哥這張。
而是原本我在後面加的幾張雜圖。
因為上面3組都是正經向的,而後面的雜圖涉及到了H和搞笑內容,
評論建議我刪除,所以我刪了。
導致後面看到這組答案的人以為評論區是說要刪除劉翔的圖……其實並不是……


這個話題已經火了很久了,翻了一遍摺疊前的答案發現沒有我心中那張圖,所以自己發出來了。若已經有人發過了,向您道歉並表達謝意,感謝有人同樣沒有忘記。

去年夏末的那場火可能已經被大家淡忘了。但天津人永遠不會忘記傷疤,和那些年輕的生命。
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雖千萬人吾往矣。
向消防員致敬。——————————————————————
我發完這個答案後就跑去另一個省市看演唱會了,今天剛回來打開知乎發現了收到了這麼多贊。
誠惶誠恐,很感動,謝謝大家。
有知友指出已有人發過了,感謝還有人沒有忘記,很不好意思跟你撞了答案。
評論區又有人開始說「避免死亡」「無謂犧牲」了……我也只能又雙次重申「違禁倉儲,但申報的是普通倉儲,消防員也以為是普通倉儲才採用一般方式滅火的。」
如果事故發生在你身邊,你還能不能冷漠刻薄地說出這種話來?
我的學妹大清早跑去醫院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就為了獻血;我老師的丈夫在醫院連軸轉了12小時做手術搶救回了塘沽轉來的重傷者的生命;我還有個富二代同學自費買了幾箱物資堆滿了他那輛路虎的后座然後直接開去了塘沽。
但只有消防員,是明知前方有生命危險卻還要前進,因為那有別人的命。
這些事,某些鍵盤俠噴子不會做也不懂。


2013年11月7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示威遊行,300多名示威者受到警察的嚴密監視,圖片中的主人公 Markiyan Matsekh,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坐在警察的最前面,試圖用鋼琴來緩和雙方緊張的情緒。那天氣溫低至零下15度,他脫掉大衣,端坐在警察面前,彈奏著肖邦的鋼琴曲。


第一張圖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第一批到達現場的消防員,他們中有兩人在當天晚上去世,剩下有28人接下來的數月內死亡
第二張,則是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礦工,這3000名奮戰在切爾諾貝利第一線的礦工阻止了第二次、足以摧毀半個歐洲的毀滅性爆炸。他們所代表的十餘萬蘇聯軍人和工人,每天在最高數千倫琴的環境下建造了那座著名的石棺。而有時,他們甚至無法在那裡呆超過半分鐘。
或許這並不是符合題主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圖片,但是我想告訴你們一個故事,或者,一段歷史


經典電影《血戰台兒庄》中有個場面:激戰方酣,滿面硝煙的老兵用一小截草根吹起了陝西小調《綉荷包》,伴隨著悠揚婉轉的樂曲聲,一名雙目失明的戰士把一朵野花放到鼻子邊,嗅著那清清的芬芳,鏡頭再一轉,赫然出現了用石灰寫在牆上的八個大字:


1984年,老山,主攻團二排代理排長,史光柱。

右眼被炸瞎,左眼扎進兩塊彈片。衛生員替他包紮了眼睛,他站起身,把全排戰士的名字點了一遍,沒人回答。

他抓起槍,一個人,朝著炮聲響起的方向走去,「兄弟們,老哥哥替你們報仇!!!」


狂怒里的一個鏡頭,空戰5vs n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航杜立特駕駛及指揮的16架B25轟炸機群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撲日本,轟炸其本土。這是一趟有去無回的飛行,降落地點不是大黃蜂,而是戰火紛飛的中國,有的飛行員再也沒能回到美國。

這也是世界航空兵及空軍史上的壯舉。

然而杜立特他們並不是第一個架戰機飛臨日本上空的盟國飛行員。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徐煥升駕駛及指揮的2架B10轟炸機編隊從寧波起飛,在日本本土上空投下了100萬份傳單。

上書:爾再不馴,則百萬傳單一變而為萬噸炸藥矣,爾其戒之!

他們平安返航了,下機後留下了上面那張合影。

駕機轟炸日本第一人!這次飛行已經是中國空軍舉全軍之力策划出的行動,戰績略顯寒酸,卻大大振奮了抗戰中的國人。

但是英雄不止這一個。

中央航校的校訓: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一張中央航校培養的中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其中一期的合影:

他們立下誓言: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

他們實踐了誓言,又讓人那麼痛心:

標註十字架的,都先後在抗戰中殉國。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有天曾子問子襄:你崇尚勇敢么,我曾在孔夫子那裡知道了真正的勇敢的意義,當我反省自己覺得有愧疚時,即便面對百姓,也會感到害怕;當我審視自己覺得正義時,縱使面對千萬人的阻擋,我也會勇往直前。

相關紀錄片:衝天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求教黑社會2中鄧伯滾下樓梯的鏡頭是怎麼拍的?
如果把《西遊記》改編成好萊塢式的魔幻大片會有《指環王》的效果嗎?
《小時代4》票房將會是《道士下山》的幾倍?

TAG:電影 | 攝影 | 調查類問題 | 圖片 | 壯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