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隋唐演義》沒有《水滸傳》一樣的地位?


隋唐寫的太假,
換成現今社會就是:
男主無意中救了未來國家領導人,
(你無意中救了毛鄧的命)
男主無意中救了天下第一殺手,
(你又救了五號的命)
男主最落魄遇到天下第一的黑道總裁倒貼,
(杜月笙倒貼你認你當大哥)
男主無意中認了天下第一猛當乾弟,
(你認了彭總當弟弟)
男主入獄屁股要疼時發現獄長是自己姑父,
(你姑父陳果夫)
男主被僅有的反派之一追殺逃進院子里戶主人是姨夫,
(你姨夫汪精衛)
男主頂罪卻被國防部長兼軍委主席認作乾兒因為他們前世是情人……
(認了凱申當乾爹)
男主的姑父,姨夫,乾爹都是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是民國高層)
男主是天下第一高手的救命恩人
(你又救了林老總)
男主隨便拉支隊伍就稱霸一方
(你是西北軍副總司令)

最關鍵你一顆紅心向太陽!
你說新中國成立給你個什麼官當吧?
(怎麼著也得是國家副主席吧)
這讓主席多為難?
but人家至今只想當個安靜的小捕快孝順老娘!
不近女色不求名利!

隋唐特點是:
所有厲害的有名男性角色基本都明愛暗戀秦瓊!
只要聽了你的名字就不要不要的!
猶如鐵粉見了愛豆!
英雄見了秦瓊,
不是跪地磕頭就是認你當乾兒!
感覺演義小說的所有兄控都集中在這本書里。

這掛開的,男主可以原地爆炸了

話說起點作者都不敢這麼寫好么……
-----------------------------更新----------------------------------------------
一覺醒來竟然這麼多人點贊!謝謝大家!隋唐演義這本書其實很多人都是從評書中了解的,
比如田連元先生的隋唐演義,單田芳先生的隋唐演義,以及王玥波先生的大隋唐。
我原書也看了一些,原書是100回本,時間的跨度很大,寫的從隋末到唐末。
我看的中國古代演義小說中,作者好像無人可以只用100回就寫出這麼久又有味道的歷史
(東周也是時間跨度太長,出來的英雄太多,所以給人印象不大深刻)。
比如四大名著里的時間跨度最多也就是幾十年,比較容易細緻重點的描寫刻畫人物。
(別算傳說系,仁宗時期的洪太尉和孫悟空這壓在五指山下的500年就別算了)
有一點,隋唐不如水滸,那就是外號系統,根據人類的惡趣味,從小就喜歡給各種人取外號,水滸這外號系統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讓外號製造者們從中吸取了無限的知識。
還有一點,隋唐不如水滸,那就是人性「」惡「」的描寫,隋唐之惡,無外乎傳統的好色昏君權力慾望。
水滸之惡,真要是拍成電影?!人皮客棧,致命彎道這種血腥片我看都比不來。現在想想楊雄石秀殺潘巧雲時把心肝腸子肚子都掛樹上的場景。。。。。不要太美


*說來說去,還是寫的不如別人好,筆力撐不下去。

對比西遊和封神,水滸和隋唐,會發現後者的人物,思想性都太窄化了。類似的還有說岳,
殘唐五代史什麼的。

明君就是明君,嚴父就是嚴父,和木偶一般,就是沒有人味。

可是水滸呢,把人物都剝開,細細的看,就像是萬花筒一般。即便是水滸里的市井生活,描寫的也是極有味道。

被搞得家破人亡的盧俊義,李逵一斧子劈死的小衙內,固然是可悲可憎。然他們都有著不同的臉,不同的喜怒哀樂。李逵算是個魔星,唯獨對老娘孝順,是宋江門前第一好使的。

讀林衝風雪山神廟,好漢子殺個痛快。卻還不忘了鋪墊那半壺酒和冷牛肉,叫人記得清醒。那是塵世中的小小幸福,又被慢慢碾碎,深一腳淺一腳。

看隋唐,卻沒有這樣的感受,位同嚼蠟。

當官的侍奉聖主,闖蕩的遇到貴人。從頭到尾,說教意味濃郁。似乎李世民一開始就是要做皇帝的,李淵就和愛妃一起聽聽讒言。

好漢就是打打殺殺,你好我好,面孔太單薄了。

歸根到底,還是個人看到的不一樣。文學固然是對文字的把握,更是和個人的閱歷,洞藏,眼界息息相關。

像隋唐里出現的大老鼠轉世,玄宗和愛妃是幾代怨侶,這哪像搭夥幹革命的書。一點都不講什麼是傾軋鬥爭,逼上梁山。

曹雪芹若非豪閥出身再加上站隊錯誤,家道破落的遭遇,大概也寫不出紅樓。更可怕的是靠個鄉村學究寫紅樓,還指不定給你寫啥樣呢。


補充一下,隋唐的部分都是從評書里聽的,先生不同,版本不同,我們姑且全做是「大隋唐」吧(只是個稱呼,不是評書《大隋唐》)。

說實話,隋唐的原著……沒看下去。有些地方有點混淆了隋唐和說唐,感覺就像評水滸的時候扯出來李瓶兒,不得不承認有點兒強答的嫌疑。

原答案:

水滸:四海之內皆兄弟。
隋唐:四海之內結親戚。

先說兩部書的開頭。可以取個副標題,《水滸傳之林沖受難記》和《隋唐演義之秦瓊認親記》

林沖的故事,是徹徹底底地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在讀者面前,鮮血淋漓。被上司打壓,被同事出賣,家破人亡。從白虎堂開始,命運沒有給他一絲喘息的機會,一路上只有魯智深和柴進偶爾伸出援手。

再看隋唐的書膽秦叔寶,滿滿的主角光環:只要有需要,就能強行鑽出個親戚。為了一頓殺威棒認了個姑父,被天使寶貝將軍追殺,認了個姨夫。後來閑著沒事幹,又認了個靠山王乾爹。開隋九老,三個成了直系親屬。所以說呀,秦瓊的一生,全靠爺爺和外公找了幾個好女婿!

遠點兒的親戚還有表弟羅城的義父丁延平,算上這個幾乎佔了元老院的一半……

很遺憾的是,這些感情和矛盾都沒有展開。

秦瓊和林沖的出世都是從倒霉開始的,可是一個慘到令人唏噓,一個順到讓人看著像種馬文里的yy情節,簡直是古典小說里的《斗破蒼穹》,起勢就高下立判。

再說水滸傳的起承轉合,每一節都過渡得特別自然。故事從高俅上台開始,才有了王進夜奔,遇到史大郎,史進結識少華山三位,之後出逃遇到魯智深,魯智深又新出林沖,林衝上了梁山,林衝要納投名狀,碰到了楊志,於是有了生辰綱……每個人物的出現和淡出,都是無縫銜接。

再看隋唐,秦瓊賣馬,秦瓊認識單雄信,秦瓊發配,秦瓊二堂認親,秦瓊打武奎,秦瓊收秦用,秦瓊回家,秦母過壽,秦瓊反出山東……一切故事都是圍繞著秦瓊展開的。

本來這也只是故事結構的問題,但結果就是,水滸傳中出現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而隋唐里,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少了很多。

舉例說一些就算是不讀書的人也知道的人物:

宋江,吳用,晁蓋,林沖,花榮,武松,魯智深,李逵,燕青,時遷,高俅,李師師,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蔣竹山,吳月娘……後面幾個可以忽視。

李元霸,宇文成都,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宇文化及,隋煬帝,羅成,楊林,尉遲恭,李世民。

隋唐里,細說起來可愛的人太多了!羅士信,尤俊達,雄闊海,伍天錫……可是都沒展開,打了醬油。

市井文學,沒了人物。還怎麼玩?

水滸傳有豐富且個性鮮明的人物,從每個人物身上都能看出不同的東西。看林沖,覺得很致郁。看魯智深武松,覺得酣暢淋漓。看晁蓋是義氣,看宋江是權謀。我看完水滸,有點兒羨慕西門慶。

隋唐的人物就有些混亂了。

我們還從這本書的書膽說起:

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黃膘馬,馬踏黃河兩岸;熟銅鐧,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

秦瓊在書里是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武功高,人好,有一群封王的親戚罩著。又是綠林總瓢把子的二哥,要說黑白通吃,古今中外沒有第二個。

水滸傳里,人緣最好的那位隨便一個人一聽名字就拜的,名字裡帶「江」的大哥都沒這面子!

這樣一個人為啥就落草了呢?

似乎也沒什麼不得不造反的理由吧……

你說他出世不願意做官吧,倒是對造反很有熱情。想做官,依他的本事和關係又不會只當個馬快。

秦瓊的一生,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兒搬。他是一個被情節推著走的人,但是作為主人公,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推動情節。

書膽尚且如此,其他人呢?

水滸傳里沒有一個高大全的人物,因為大家的性格、經歷不同,才有了「同一個梁山,不同的夢想」的景象。也正是這樣,才更加真實。

而隋唐呢,混亂的價值觀,也讓情節變得很混亂。

水滸傳的勢力很明確,梁山vs朝廷。

隋唐里,起義前半段是包括瓦崗在內的十八路醬油反王vs朝廷,用銅旗陣這種封神榜式的情節,先便當了一大半前期出現過的人物,之後畫風一變,又成了李唐vs王世充、劉黑闥,這可就更亂了。

反王醬油,其他人也有不少打醬油的。十二路站堂官,十二太保這些按打出場的,本以為要有什麼大作用,結果呢,大多數都是充數的,在書里只是記了個名字!

如果說水滸傳說的是各路好漢的自我奮鬥,隋唐,講的就是改朝換代的歷史進程。無奈的是,作者不是羅貫中,不懂得如何把控這麼大的歷史背景。

隋唐,也叫忠義響馬傳。可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也只不過是一會兒忠一會兒義的半吊子響馬。

莫學瓦崗一爐香!


我第一次談,也談不好。

其實要單論《水滸傳》和《隋唐演義》這兩部文學作品的水準,我想可能是沒什麼爭議的。我個人看過小十遍水滸傳,但是卻僅僅草草看過一遍隋唐演義的原文,感覺實在味同嚼蠟,難以入戲。我幼時讀水滸傳,記得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有個經典的環境描寫「那雪下得正緊」,我還記得我當時真真為林教頭的悲慘命運揪心。而讀隋唐,每當秦瓊羅成們有難,我是斷不會難過的,我覺得反正作者得讓他們活著,要不故事繼續不下去的。

鑒於這兩部作品的差距太大,我冒昧將樓主的話題擴大一些,變成「水滸」和「隋唐」這兩個概念系的對比,那麼感覺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

水滸和隋唐,是中國民間傳統里的兩個大的系統。在社會底層生活中都有他們深刻的烙印。民間比如草寇以宋江為祖師爺,盜賊以時遷為祖師爺;而每逢農曆新年老百姓的家門上都有秦瓊和尉遲恭的門神畫像等等。

一般在民間有較大影響力的歷史人物或者故事,其形成影響的基準路線大概為:歷史-&>文學-&>曲藝-&>民間(當然,有時候曲藝和民間的界限比較模糊)。每一級的跨越,都經歷了筆者、演播者的二次創作。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一般來講,文學作品是曲藝節目的基礎,曲藝節目會把文學形象誇張化、臉譜化以更適應演出和接地氣。三國、水滸兩個系統是典型的這個路子。但是隋唐就頗有些不同了。

隋唐演義這部書,僅僅一百回,可是講了隋唐兩朝的興衰歷史,從九老興隋開始,洋洋洒洒, 一直講到了安史之亂——300多年的歷史,100回書就寫完了。看官明鑒,三國演義100年的故事,可是濃墨重彩地揮灑了120回。這樣,隋唐演義造成的結果就是故事進程太快,人物性格不飽滿,而且由於進程太快,一個人物呆不了幾回就戰死沙場或者入土為安了。這些都是導致隋唐演義中的文學形象並不深入人心的原因。

這樣一來,就給曲藝工作者出了道難題。以水滸和三國的文學性,藝人們可以不用在故事性上花費太多功夫,甚至人物性格也在那兒擺著呢,原著簡直就是現成的話本,他們需要的只是藝術加工和少量的個人再創作。隋唐這書可麻煩了,情節枯燥乾癟,人物缺失單調,當務之急是要添置、加工故事情節。由於曲藝藝人基數大、派別多,這樣以隋唐演義為藍本的不同版本的隋唐故事就難以計數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落在紙筆上的隋唐文學,除了《隋唐演義》,還有《說唐》《興唐傳》《響馬傳》等等。

這幾部書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劇情大部分以瓦崗英雄反隋興唐為核心。也就是隋唐曲藝節目一般就敘述到前唐時期就差不多了,最遠到個薛仁貴跨海征東,不像原著隋唐演義磨嘰中唐和晚唐的歷史。這個選擇,我認為一定程度上是受當時水滸這種俠義英雄故事盛行的緣故。俠義英雄們配上爭奪天下的背景,自然成為隋唐整套書最波瀾壯闊、引人入勝的一段。事實上這個節選也是相當正確的——除了故事情節吸引人,老百姓對盛極而衰的故事也實在提不起精神。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拍了兩次三國,諸葛亮死後的故事都草草收場的原因。

多方藝人的再創作給隋唐體系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但是也引發了一個大問題:話本不統一。本身那年代交流途徑有限,藝人們都是你創作你的我創作我的,造成了很多故事情節和人物細節偏差很大,說白了就是版本太多。比如李元霸到底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就有不下五種版本;裴元慶的結局,也眾說紛紜。其實這些都是虛構或者再創作的藝術形象,真較真這些問題本無意義,但是老百姓他在乎這個。相比於後世關注與曹操的人性,諸葛亮和宋江的決策,人們對隋唐的關注點彷彿總是在爭論「十三傑的排名到底是怎麼排的」,「四絕到底是哪四絕」這種低端話題上,這就是拜版本太多所賜。

相比於水滸和三國,就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原本的文學著作氣場強大,沒有人敢在情節上動什麼手腳,不同的只是不同藝人、派別在口傳心授上的不同表現形式。統一的情節、人物也更有助於這些故事深入人心。換句話說,中國人自古,看的就是同一個三國水滸,聽得可不是一個隋唐(甚至楊家將、岳飛傳等等)。

第二個要談的問題是故事背景。水滸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的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而隋唐的背景是隋末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反王興兵抗隋。要說這兩部書的歷史吻合度,那實在都不敢恭維,恐怕都沒有三成。但是同樣是背離真實歷史,其反響卻不盡相同。宋江的農民起義,在歷史上實在不算什麼波瀾,在史書中的記載也甚少,大概只留下了36個反動派的姓名,在梁山(今山東省濟寧一代)折騰了一陣子,就被時任海州知府張叔夜伏擊,兵敗投降了。水滸傳在情節創作上就很講究,作者是在「不影響歷史進程」的前提下創作、誇張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也就是說,你們再怎麼折騰,也沒出山東這個圈兒,也沒把皇帝拉下來,最後也是被召了安。至於那些英雄故事,你就愛怎麼編怎麼編好了(當然,在招安後,梁山好漢抗遼那段書確實有些離譜,但是並不主流)。

但是隋唐的問題就很嚴重。首先瓦崗軍起義,在隋末唐初的歷史上還是很有一筆的。後來瓦崗軍的秦瓊、程知節(咬金)、李勣(徐茂公)還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但是另一方面,瓦崗軍的影響在推翻隋朝的歷史進程中,又遠沒有隋唐故事中渲染的那麼誇張——這就有點背離歷史進程,喧賓奪主的意味了。打個比方,你要是拿三國演義當歷史,別人覺得你還是懂些歷史的,畢竟七分實三分虛;要是把隋唐故事當歷史,別人就會認為你特別淺薄或無知,用時下流行的話說,特別low。而水滸傳呢,大夥都懂,沒人把他當歷史,壓根就全是故事。

接下來談談故事的核心——人物。在中國民間世界,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大體有兩種:形象特別高大、行為特別端正的;另一類是性格非常矛盾,形象非常糾結的。諸葛亮、武松屬於前一類,而曹操、宋江屬於後一類。諸葛亮的智慧與忠誠、武松的俠義與勇敢,都是勞苦百姓喜聞樂見的優秀品質。這兩個人在民間形象(非歷史)中實在是挑不出缺點,於是千百年來光輝而高大。反觀曹操,這個形象的矛盾就體現在他既奸詐而又真實,既兇殘而又智慧,宋江亦類似——他們的好與壞大體相當,這就給後世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底層市井留下了太多的談資。

說完了老百姓喜歡的再說說不喜歡的。我個人感覺老百姓最不痛快的一類人,還真不是大奸大惡,而是一個總體正面的形象中摻入了一點點負面的惡劣品質。而隋唐故事裡,就頗有這麼一些人。首推秦瓊。按說秦二爺是個拿得出手的人物,黃驃馬馬踏黃河兩岸,孝母賽專諸,交友賽孟嘗。但是有一節:秦瓊在北平府和羅成傳槍遞鐧,互相傳授武藝的時候,居然互相以防萬一留了一手。你要說羅成就是個心細的人,留著回馬槍這個絕招暫且不提,你秦瓊是什麼形象啊,誰見誰喊二哥二爺的正直漢子,怎麼也耍雞賊,留了這撒手鐧這個「殺手鐧"呢?這和全書中秦瓊的光輝形象實在太不相符了,真好似吃著滿漢全席突然間吃出一隻蒼蠅,很是不痛快。另一個重要人物李密也是如此:本身是個挺有才的人,瓦崗軍的領袖,可是非給加上了好色這麼個老百姓心中缺德冒煙兒的惡習;徐茂公神機妙算卻頗有些陰柔城府,都讓人感覺如鯁在喉。

中國人的個人崇拜,有一種完美主義的情節。諸葛亮在歷史上,甚至在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都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在戲台上、在藝人的嘴裡,這就是個忠誠與智慧的完美化身。這種情節在66-76年對毛的個人崇拜達到了歷史的頂峰。但是對本身人性矛盾甚至人格分裂的人,大家又很寬容甚至戀愛。唯獨是這大善中的小惡、大義中的小奸,是老百姓最不待見的。

但是隋唐也有一個形象塑造的很成功,那就是程咬金。這個挺著草包肚子成天介大大咧咧卻每每敢作敢當,本事稀鬆平常卻往往逢凶化吉的逗比形象,堪稱一套書的書膽,也是各種複雜關係勢力間最好的潤滑劑。後來楊家將中的孟良、岳飛傳中的牛皋、明英烈中的胡大海,都好似程咬金的轉世投胎一般。

綜上所述,大概就是我認為的隋唐體系不如水滸體系在中國民間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一總結就會發現,所有的缺點都是曲藝藝人們再創作時產生的缺點,其根本原因還是原本文學著作不夠強勢,底子太薄。其實按照我上面所說的「歷史-文學-曲藝-民間」四部曲走下來的故事體系,其地位不會低,其重點就在於文學著作的質量要高。但是對不起,真正滿足這四部曲的,恐怕就三國水滸兩部(紅樓西遊性質特殊),剩下的無論是以隋唐列國、各類家將的袍帶書,還是俠義英烈的短打書,大都是曲藝藝人們替原著找補,總有太多不周全、不藝術的地方。

於是我們再網上倒,追尋隋唐演義成書質量差的原因。我個人提供一個線索。實際上隋唐成書很晚。清乾隆時期,三國、水滸、紅樓這些文學著作已經非常盛行了。如果再算上西遊記,古典四大名著恰恰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四種主要類型,即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故事、才子佳人。刨去西遊記,您大概能發現,隋唐演義好似是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和才子佳人的拼湊版。前二者自不必說,隋唐中生硬地加入了不少佳人戲:比如王伯當與東方玉梅,羅通與圖羅公主,薛丁山和樊梨花。這種大將臨陣收美妻的老梗翻來覆去用,大夥也膩味。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部書是作者刻意地往當時流行的文學體裁上靠攏,而又拼湊不成功的一部平庸生硬之作。

最後亂彈一點隋唐故事的好的地方。就是這個故事的生命力特彆強。不同於原著隋唐演義完整地唐史流水賬,經民間藝人再加工的隋唐故事後期,重點都倒向了秦瓊羅成等名將的後輩的征殺戰取的故事,後來又引出了薛仁貴出世,變成了一套徹頭徹尾的家將書。一說家將書,大家都懂了,那真是綿延不絕,沒完沒了。楊家府演義就講到十二寡婦征西,可楊家將,可是能降到第八代第九代楊門忠烈的故事。因此民間的隋唐故事也是綿延不絕,我們總是能聽到幾百回以前的英雄的後人依然為國效命疆場,盡忠盡孝,心中總有無盡的慰藉。

總的說來,如果翻開現在的隋唐評書話本(以單田芳的評書為基礎),大概是有這麼一條線:九老興隋-瓦崗英雄-大唐驚雷-羅通掃北-薛禮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期間穿插著秦英征西。甚至後人又覺不過癮,續了個薛雷掃北,真實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但是無論如何,隋唐和水滸都是中國民間經典傳統故事,他們塑造了無數光輝的藝術形象,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源遠流長的精華。雖然偶有忠君、神怪等封建思想的遺存,但是這些故事裡那些忠義節烈的英雄,將永遠是戲台上、收音機中和課堂上、連環畫里的永恆的主角。


我就是吐個槽,我發現答題的人里,絕大多數都沒有看過或看完過褚人獲的《隋唐演義》。
題主問的好像是兩部文學作品的歷史地位,底下人老拿評書和文學作品比,能有可比性嗎。

歷史地位是明擺著的,《水滸傳》是古典文學最拔尖的四大名著,《隋唐演義》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古典文學,無論是文筆、情節、整體架構還是故事底蘊,都差得遠。
要是比評書,《隋唐》和《水滸》都是質量上乘的本子,然而好本子不一定能說好書,評書實際上比的是說書人的能力,所以就跑題了。


大多數人都在用說唐全傳甚至單田芳的隋唐演義評書來比,
那當然比水滸傳差得很多。

如果你們看了褚人獲的《隋唐演義》原文,就會發現:
比水滸傳差得更多。

隋唐演義這書,前面半截,英雄演義的部分是《隋史遺文》,後宮情史的部分是《隋煬帝艷史》,但凡讀了這三本都能明顯看出來。而且隋唐演義過分瞎湊,寫得反而不如那兩部。
至於後面那個楊廣轉世為楊玉環,朱貴兒轉世為李隆基,更是極其無聊。講真,評書都懶得說這個……

所以真要對比,確實還只能用說唐為底本的袍帶書系列來比。實際上民間評書,甭管叫《興唐傳》還是《大隋唐》還是《隋唐演義》,實際上底本都是說唐這一系,因為說唐雖然水平不高,但有一個很符合民間說書的特點:熱鬧。老百姓去聽故事,就是要熱鬧。說唐那幾本書,一直是打來打去的,最後什麼黎山老母、王禪老祖、通天教主金璧風都出來了,多開心啊~

從故事發展來說,隋唐故事裡面機械降神極其嚴重,秦二爺從頭到尾,實際上沒有遇到過任何的真正難題,反正總是會突然冒出強行的解決方案,這在戲劇上是十分落下乘的方法——而這一點到說唐三傳薛丁山征西達到了極致:

……金壁風叫聲:「不好了!」吩咐童子祭寶。童子笑道:「諸位善男信女,大家看青我的寶貝來了。」將布袋拋起,把諸仙弟子一齊收入袋內。單走了軒轅、李靖、孫臏、謝應登、黎山老母五位祖師,余者都被收去。
  准知來了救星,是唐僧奉旨取經,收了三個徒弟,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遭了八十一磨難,才到西天,取得三藏真經,脫了凡胎,竟回東土。
…………(省略N段)
  惱了孫行者,手舉金箍棒,喝聲:「齊天大聖在此,吃我一棒!」教主、道符聽說齊天大聖,唬得魂不附體,曉得鬧天宮,玉帝也降他不得。回身化二道金光而去,行者笑道:「我老孫棒不曾打下,這兩個野道就不見了。」彌勒佛叫聲:「悟空,你同師父速往東土,我回西去也。」帶了童子駕雲往西。

這手法有多麼低劣!西遊記中黃眉童子的人種袋再次出場。而且之前幾個老祖鬥法通天教主又是抄的封神演義。
當然,這是《說唐三傳》,第一部要比這好一些,但秦瓊賣馬隨便就遇到了單雄信;發配過後發現一方雄主羅藝王爺是自己姑父;捉拿響馬不力,然後楊林又認他當兒子……種種故事也很多。相比之下,宋江雖然處處有人叫哥哥,充其量就是些馬快班頭,跟王爺是搭不上邊的……
整體看來,說唐系列故事,就是連抄帶學,狗血橋段層出不窮。這麼搞的好處,就是很容易用來說書。好續。一大堆人,隨便生後代(羅通、薛氏好幾代),隨便認識新人(通常是結親結義等等),一套書說下去沒完沒了,對觀眾的粘性是很大的。壞處嘛,尾大不掉,不斷被不同的人增補修改,到最後根本無法形成一個自洽的體系。

所以,如果說的是廣義的隋唐系列故事和水滸系列故事,在民間傳播,前者未必比後者差非常多,大家愛聽武松打虎,也愛聽瓦崗聚義。秦二爺也是能跟關二爺過過招的人(雖然是為了讓人管飯)。
但狹義的限定在書本,那隋唐演義的劣勢不言自明,實際上隋唐故事從來沒有一個正經文人給整理清楚故事並且以文學手法寫下來。僅有的幾本書,《隋史遺文》和《隋煬帝艷史》文字尚可,但不熱鬧,沒有民間生命力;另外幾本,全是抄襲和模仿,文筆粗疏不堪入目,何談與水滸相比呢?水滸你聽評書,總覺得哪兒失去了原著文字中的精髓;而隋唐你聽評書,總覺得藝人為了修補bug真是盡心儘力,評書比原著有意思多了……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就感慨貴乎在水滸話題下的姿勢水平還是一片廣袤的荒漠,不像另外三部基本都有人做了科普開墾的初步工作,以至於這種問題還能屢次被推送到我的時間線上。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在紅樓夢板塊問為什麼《兒女英雄傳》沒有《紅樓夢》一樣的地位,那可是會被口水淹沒的吧,不會有這裡這麼多一本正經的科普。這還得是《隋唐》的所有衍生、周邊產品,包括單田芳老先生精心改寫的評書算在一起,才勉強能達到這個差距層次。如果只是褚人獲的那本小說和《水滸》比的話,抱歉,不需要《水滸》本尊出場,隨便一本它的周邊拿出來,跟《隋唐演義》正面剛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歸根結底,它們都是站在《水滸》這個黃金IP的肩膀上。

《水滸後傳》,人家的主角群們秉承水滸接地氣的優良傳統,都是艱難困苦才能在大時代縫隙下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勉強保全自己而已,燕青衝破重重阻礙,向徽宗獻橙子那一節,當時真的讓我眼裡泛淚。這和隋唐裡面秦二爺動不動就機械降神有可比性嗎?這裡就不比思想性了,陳忱是跟顧炎武、歸庄他們一起交遊的,《水滸後傳》是他寄寓故國之思的作品,但又隱含著對皇權與大一統的批判,說是明末遺民思考在小說中的集中體現都不為過,以隋唐描寫隋煬帝唐玄宗的那種庸俗筆法,能拿什麼來比?

《蕩寇志》,這個嘛,可能剛好對上了《隋唐演義》的弱點,也是塑造人物上臉譜化制式化嚴重,除開本來的水滸人物,那些新人物的塑造確實比較弱,應該達不到秦瓊單雄信這樣個別《隋唐》里優秀角色的水準。但是說起情節的曲折度、細節刻畫的準確度,恐怕這兩部中間能隔出一整部《說岳》去。反正對我而言,我是寧願看《蕩寇志》里那些來回往複的算計、騰挪,也不願意看《隋唐》裡面那種直來直去的低幼化情節。不是說《隋唐》不好,但是對於想看一點除了比天下武藝第一第二之外更深入內容的觀眾,可能確實不是它的目標人群。

《繪卷水滸傳》,好吧,現代人改編的小說我就不拿出來欺負人了……問題是,為什麼後人總是站在《水滸》的肩膀上改編出華彩樂章呢?《隋唐》這個IP除了大家聽來消遣的評書和牆上的門神之外,還有什麼膾炙人口的再創作嗎?

當然,我不是要把《水滸》說成十全十美的小說,但是它在很多話題上的「母題」價值是很難替代的,先發優勢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出一部《水滸》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從宋江起事,到南宋朝蔓延的各種勾欄傳說,到元代融合亡國之痛的雜劇精加工,最後由明朝的一批天才文人定稿(施耐庵就是個署名而已,不要太在意),這樣跨度幾百年的民間文人智慧的結晶,一個清代連秀才都沒考上的人怎麼可能單槍匹馬挑戰?從創作歷程上來說,《隋唐》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當然,如果說《隋唐》有後發優勢的話,那就是它在情節和結構上可以借鑒很多《水滸》的內容,事實上我們也確實看到,深受《水滸》內容和筆法影響的瓦崗寨部分,《隋唐》是寫的最好的。至於沒有優秀參考的宮廷戲,《隋唐》寫的多麼稀巴爛,我就不用再說了。

反過來說,也正是這樣的借鑒,更讓我們清楚看到兩書的差距。就拿公認《隋唐》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秦瓊和最細膩動人的情節——秦瓊賣馬來說,對水滸中楊志賣刀一節的模仿非常明顯。當然後果是一好一壞,但是能否說明楊志就比秦瓊愚蠢,而楊志賣刀的情節沒有幾百年後的秦瓊賣馬精彩呢?當然不是。

楊志賣刀時,恰逢從被王倫割據的梁山回來,由於走高俅的門路沒有成功,走投無路,只能賣刀充作盤纏,在爭執中錯殺牛二。有人說秦瓊知道寶馬配英雄,知道去二賢庄推銷寶馬,這是他比楊志機智的地方,這是非常淺薄的評論。楊志賣刀的地點是東京,那在水滸世界中象徵的是「廟堂」,是充滿生活氣息的此岸世界,那本來不是楊志應該在的地方,而他偏偏要執念於此,為此捨棄尊嚴在所不惜。這是某種非常深刻的悲劇,而水滸作者用某種圓熟的隱喻,把它們通通融合在流暢的情節內,接續起楊志去大名府的下一段故事。隋唐中,秦瓊賣馬不具有這麼深切的內涵,它只牽涉出了單雄信等另一批人物,而他們的塑造相對於秦瓊並沒有本質上的突破。

混混牛二的挑釁正是另一層面上的隱喻,楊志的寶劍不被人識,正象徵著寶劍的主人身為將門之後,卻被社會主流關上大門。這讓人笑中帶淚,反思世界的荒謬。注意:楊志之所以山窮水盡,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之前賄賂高太尉失敗,這又能在新的維度讓讀者思考。用灰色的方式想融入主流做一番事業,這種做法對嗎?還是應該從根本上就拒絕和這操蛋的世界同流合污?別急,水滸里有的是持後一種態度的人。相比起來,《隋唐》里的人物成長過程都太順遂了,從而也就失去了向深處挖掘人性、權力、暴力本質的機會。

最華彩的情節模仿的是另一本小說中的一處支線情節,處理方式的層次還遠遠不如,那麼還用追問為什麼兩本書的歷史地位不在一個層次上嗎?《水滸》有太多可以切入的角度,但在這個問題下,問題已經得到解答,答案也就到此為止。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個答案,我在裡面簡短地分析了幾個《水滸》中的典型人物:

《水滸傳》好在哪裡? - 吳易的回答


《隋唐演義》之所以沒有成為《水滸傳》一樣的名著,是因為在文學史上,《隋唐演義》沒有一部完整而情節生動的成書作品,我們現在熟悉的《隋唐演義》故事多為評書版本,而古典小說《隋唐演義》中不但缺少很多人物(宇文成都、李元霸都沒有),情節也不豐滿,同樣講隋唐故事的《說唐全傳》也如此,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力。
但在民間,《隋唐演義》與《水滸傳》、《三國演義》同樣深入人心,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成、李元霸等鮮活的形象,秦瓊賣馬、染面塗須詐登州、陳咬金賣耙子、三斧子定瓦崗、七煞反長安等情節,同水滸三國一樣被津津樂道,這就是民間文藝的魅力。
瓦崗英雄的故事在民間影響力不亞於任何作品,很多戲曲、曲藝藝術中都有精彩的篇目,如京劇《三家店》、《鎖五龍》、《對花槍》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甚至連過去的門神爺都是秦瓊和尉遲恭,得多受重視。
隋唐故事的評書《響馬傳》、《隋唐演義》更是許多評書名家的代表作品,使得這部書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普及度要超過第一名著《紅樓夢》,單說代表人物,不太了解《紅樓夢》的能說出寶黛釵王熙鳳劉姥姥,要說起《隋唐》呢?脫口而出的就不下十位吧?人們可能不熟悉薛寶釵怎麼回事,但基本知道程咬金。
過去,人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聽書看戲成為了解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鹿鼎記》中韋小寶就是這樣了解歷史知識的),同《隋唐》一樣,《楊家將》、《岳飛傳》、《明英烈》、《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多,人們都知道穆桂英、岳飛牛皋、常遇春胡大海、姜子牙。而這些書卻沒有一本在小說史上佔據多大地位。
而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文本確實非常經典,不但文字駕馭的好,主題也深刻,什麼明筆暗筆春秋筆,蘊含著無盡的深意,這無疑就提高了作品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地位,四大名著都是如此。就像看了《西遊記》,覺得跟電視劇拍的雖好,還是跟書里要說的也不是那麼契合。
如果搞一個民間第一名著評選,保守點算,《隋唐》估計出不了前五吧,至於文學史上,咱要不是搞專業的,也用不上費時間多研究他。
隋唐如此、封神也如此,只要喜歡,何必在意那點地位呢,您說是吧?


這個問題類似的也可以問
為什麼東周列國志沒有三國演義的地位,封神演義沒有西遊記的地位等等。

具體到隋唐演義和水滸上,道理如下:
1.人物的表現力差異太大,《水滸》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堪稱是古典小說的典範,無論宋江、李逵,還是魯智深、林沖、楊志等人,給人印象深刻,性格鮮活。
而隋唐演義給人的還是比較單調的感覺,除了秦瓊、程咬金等少數人,其它人物塑造總體不大出彩。

2.戲劇衝突的表現不如《水滸》深刻,隋唐演義看似規模宏大但卻線索太多而且跨度過長,這一點和《東周列國志》是同樣的弊端。線索長,人物多,情節複雜相對削弱了故事的戲劇張力,每個點都有故事但卻不深。

3.水滸的文學加工和市井創造融合的很好,而隋唐演義不能說是很好,至於《說唐》之類則更是可以看出其痕迹。

4.水滸的故事選材的獨特性,江湖大盜的故事口味更吸引大多數平民。而類似正史版的朝代演義作品太多了,除了《三國演義》出名的叫坐的真不多


看《隋唐演義》,看到十回覺得看不動了。改成聽《隋唐演義》沒聽到十回就氣得關了,合著秦瓊殺誰都不用受罰,都是被殺的那個該死,秦瓊走到哪麻煩惹到哪,那些親人還如此愛他,這樣的男子白蓮花接受不能。
而《水滸傳》,像和尚說的那樣,除了石碣天文、九天玄女兩章可惡,別的都有趣。


集中回復一下評論,這個小細節的回答居然能在評論吵開鍋,也是蠻稀奇的……
1:秦瓊和羅成藏私之前賭咒發誓,後來也依照誓言而死,這是滿滿的正能量啊!
答:我不喜歡正能量這種說法,在我看來這純屬耍嘴皮子。這位朋友可以把這個說成是正能量,我也可以說這個事件里滿滿的都是負能量:表兄弟尚且要互相提防,偏偏還要搞出一副很講義氣的樣子,而且最後懲罰了他們的不誠實的,是虛無縹緲的宿命或者報應(=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懲罰別人的言而無信)。
而且為了彰顯正能量而去扭曲人物的形象,這本身就是大大的負能量。
2:這彰顯了人物的另一面,顯得很是真實。

答:要我說這就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失敗了:我們可以接受完全不符合物理定律的哥斯拉和奧特曼,卻無法接受在生活中僅僅是不常見的英雄豪傑。一看見有人露出什麼缺點,就歡呼作者塑造了一個真實的人物,全然不顧這種缺點的描繪是不是真的有助於塑造這個人物。反正這個人物如果思想太高尚,就會被一頓批判。我們對著罵髒話的李雲龍歡呼,卻不喜歡守規矩的趙剛。反正在群眾眼裡,罵髒話才真實,思想封建(李雲龍在原著和電視劇里都秉承著大男子主義思想)才真實,全然不顧當年的TG的軍隊軍紀到底有多嚴,對幹部的思想政治覺悟要求有多高。
群眾們打著「真實」的旗號,實則是滿足自己。
回到秦瓊身上,秦瓊在前面的章節中一直是英雄豪傑,雖然藏私嚴格來說不是犯罪,但是畢竟不是豪傑所為,一個英雄豪傑,誰見了都想下拜的人物想著對自己的表兄弟藏私,那才是真的不真實。如果你說作者想著就是描繪一個市井小人,那他就不應該在前面可勁兒地捧他。
當然,如果說作者真的認為這也是英雄豪傑的作為,我無話可說。

一些自己的話:
我發現我們有很多人真的分不清楚人性複雜和人設崩壞的區別。
人性當然是複雜的,但是作品在展現人性時,應該有預謀地去表現出這種複雜。
就拿《水滸傳》來說,我們都知道林沖是一個講究逆來順受的人,然而為什麼會有風雪山神廟這一章呢?因為人性是複雜的,逆來順受的人在性格深處也可能埋藏著桀驁不馴,一旦超過底線就會徹底爆發。施耐庵寫林沖暴起殺人,就沒有人罵他寫得突兀,林沖在這一章中的性格轉變反而是水滸傳最精彩的一部分。因為施耐庵為了這一章鋪墊了不知道多少筆墨。
但是隋唐演義的這個情節呢?在這之前完全沒有提到秦瓊有藏私的可能,他在前面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沒有小九九的人。然後在這一章突然就藏私了,之前沒有一點點防備。有鋪墊嗎?沒有,有伏筆嗎?沒有。在這一章之前的英雄豪傑秦瓊和這一章的市井小人秦瓊簡直就不是一個人,他經歷了什麼讓他轉變的章節嗎?還是沒有。恰好相反,這一章遇到了親人,分外高興,應該是最不會想著藏私的時刻,他就偏偏藏了私。這不是人設的崩壞是什麼?

塑造人物不是那麼簡單的,太完美的戰士也許遭人詬病,但是你給蒼蠅穿上戰士的服裝然後說這才是戰士真實的樣子也是行不通的。如果諸位看官認為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那麼藝術在諸位君子眼裡也未免太簡單了吧?

原文如下:
說一個細節吧。
我以前看給小孩子看的那種縮略本的隋唐演義,前面雖然無聊,但是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但是有個細節一出來,我覺得受不了了。直接棄坑。
秦瓊和羅成兩個表兄弟相見,分外欣喜,打算互傳武藝。
秦瓊教到最後一招最厲害的「殺手鐧」的時候,想到「表弟武功如此了得,要是學了將來豈不比我強得多了?」所以隱藏了這一招沒有教他。
然而羅成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秦瓊也沒有學到「回馬槍」。
我當時的感覺跟吃飯的時候吃到沙子一樣。
兩個人都能互傳武功了,說明兩個人確實是真心互相喜愛。
而且秦瓊在前面的描寫中一直是個完人,小孟嘗的名聲也不是白叫的。
怎麼看秦瓊都沒有藏私的理由。
但是秦瓊偏偏就是藏私了,且藏私的理由還非常的俗氣,一下子秦瓊就從小孟嘗變成了市井俗人。

人設崩壞,這一點算是小說的大忌吧?

相比起來,水滸的人設就沒有崩過。大英雄就是大英雄,小人物就是小人物。改變他們的是外在的環境,而不是作者的手滑。這也是我喜愛水滸的一點。


隋唐演義要以程咬金,羅成,李建成這些人物為男一號的話,或許還有點可能……


隋唐演義的作者非常庸俗,見解很底層很農村。
好好的談論天下大事,非要整出來個小農意識。什麼皇帝必須忙著娘娘。這哪裡是什麼心懷天下的英雄好漢,這是樓下工地的民工。
總以俗人之見做是非判斷。

隋唐,更象一個為了歌頌英雄的報告文學,整一秦瓊的傳說就是活脫脫一本雷峰日記啊!
全是二哥如何扶老太太過馬路。如何如何拾金不昧,受到領導接見,老師表揚。

這哪裡是好漢,這就是個五道杠的學生會主席

水滸里從不簡單解釋社會,
水滸更沒有簡單理解權力。作者的權力觀點簡直就是美國總統。寫忠義,到底社會裡的忠義究竟是什麼,不知道注意沒有,水滸里一句孔子沒提。
為什麼? &>o&<。。 偶然嗎?

不是,真正的儒家在作者眼裡其實就是宋江。,,,

對於權力,公道。是非,天下,忠義,利益,人類社會,他有著那個時代的自己的認知。遠遠超越時代啊!。

大家注意,隋唐里從不怎麼寫英雄好漢的身高體重,而是上來就大談他的出身。
也難怪,出身即勢力。李元霸是個矮子,但是因為出身高貴,就是第一條好漢,這個排行榜類似武書連大學的排行榜,看看校長的背景排大學座次,多麼勢力多麼庸俗。所謂狗眼看人。。。。。。一派胡編亂造。

其實體重身高這兩個指標是格鬥能力的硬指標。
否則拳擊空手踢拳怎麼按體重分級別。
水滸怎麼寫,身高八尺,這是好漢的基本條件。不到八尺非好漢。這,就是好漢世界裡的985, 211 是學歷 啊!
宋江只有七尺,所以水平很低,一到戰鬥就頓足捶胸。
你要按照隋唐那套邏輯行事,就是一個二百五。隋唐倒是有正能量,你就把他當古代雞湯喝吧!
隋唐的作者自己對社會運營非常懵懂,他自己稀里糊塗。憑著一本兩本孔子語錄,鄉村野老的造謠胡說,自己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解釋了隋唐。而且,清代的人怎麼理解的了隋唐。其實看隋唐史書的記載比演義還精彩的多。真的,看看舊唐書,新唐書,簡直就是三國演義。
為何,古書真實,隋唐演義杜撰的都沒邏輯。故事裡的戲劇性都不如舊唐書。

古人把被殺被盜看為劫數。是天命難違。要坦然面對吧,只有無知無德小人才會強求不死。

是的,善良也是一種罪,你的純真,罪該萬死!
或許,無知是最大的罪,看著徐玉玉,心痛之餘,你會怎麼感想。

水滸被禁書,是水滸提出了一個實在是很有爭議的口號,

替天行道

就如羅蘭夫人說的那樣 ,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多少人死在這替天行道上。


看看書你還感覺不出來呀。

這就好比問《九陰九陽》(確實有這本書)為什麼沒有射鵰三部曲的地位。


《隋唐演義》嚴格講不能叫《隋唐演義》。
目前我們常聽到的評書《大隋唐》,有的叫《隋唐演義》,有的叫《響馬傳》,有的叫《興唐傳》,是以清朝如蓮居士著《說唐演義全傳》(包含《說唐》,《說唐後傳》,《說唐三傳》,內容包括隋滅唐興、大唐征突厥、征高麗、征西涼等故事)為底子,民國時期評書演員品正三、陳蔭榮師徒拓展並改編的文本《興唐傳》為骨架的系列評書作品。

現在的說書人說隋唐,都是在說《興唐傳》,各自有些許改編而已。《興唐傳》的文學水準,要比《說唐演義全傳》高出不是一點半點。

評書之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包括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羅成、徐茂公、尉遲恭等人,《說唐》之中的描寫非常臉譜化平面化,是《興唐傳》以及後來的很多評書藝術家不斷的豐富、加工,才有了現在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評書精品《大隋唐》。

清朝有部章回小說叫《隋唐演義》,作者褚人獲。其內容與現在我們聽到的評書《大隋唐》相距甚遠。

沒有《興唐傳》,《說唐》永遠是部三流小說,隋唐之交瓦崗寨的故事不會像現在這樣膾炙人口。

我們聽評書的有個感覺,聽《大隋唐》總是比聽《水滸》《三國》彷彿更「好聽」,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原因在於,你讀《三國》《水滸》原著的體驗高於聽書,而聽評書藝人的《大隋唐》體驗高於讀《說唐》原文。這是一種比較上偏差。

我們聽評書《大隋唐》,其實聽的是《興唐傳》,聽的是評書藝人對《說唐》的再創作,可以說多數的評書版本《大隋唐》,其文學價值都高於《說唐》。

而《三國》《水滸》,目前的評書演員,包括老輩藝人,他們的表現反而都不如原著。要不怎麼說這兩部是才子書呢,一般人你能完全看懂就不錯了,別說在原著的基礎上拔高發揮了。譬如說《水滸》,這宋江到底是忠?是奸?武松為嘛總是這麼倒霉?有沒有自己的原因?他有沒有性格缺陷?晁蓋到底怎麼死的?這些東西你不把書揉碎了全吃進去你摸不透。好比說電視劇《水滸》(電視劇和評書、電影這些一樣,都是對原著的再次解讀再次創作),李雪健的宋江和張涵予的宋江,你能說哪個演得不好么?都好。但,都是宋江的一個側面,與原著中那個複雜的宋江比,都有次元上的差距。三國,孫彥軍的劉備和于和偉的劉備,你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都好,一個突出的是仁者劉備,一個突出的是梟雄劉備。但,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劉備(對,我說的就是三國演義的劉備,沒提三國志)

這就是《三國》《水滸》這類才子書難以把握的地方,這才是他們高明的地方。

反觀《大隋唐》,拿秦瓊來說,黃海冰的秦瓊,嚴屹寬的秦瓊,單田芳的秦瓊,田連元的秦瓊,王玥波的秦瓊,哪個秦瓊都比《說唐前傳》中那個平板一樣的秦瓊更立體更可愛啊。

《說唐》和《水滸》差在哪兒了?就差在這兒了!


《隋唐演義》我小時候看過。那叫一個三不像。當時就覺得不好看。
它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跟說唐差不多,但又沒有說唐那麼純粹的痛快,比如什麼李元霸一類的。二是隋煬帝跟他的一堆後宮。第三部分,卻又突然跳到了唐玄宗跟楊玉環的故事上去了。

當時就想這書怎麼寫的,怎麼能這麼雜糅呢。
結果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幾本書合在一起的。難怪呢。

水滸傳其實我也不是特別喜歡,但是總比這種幾合一要好。


這個事,只能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看你好那一口了。


太扯。

用明清小市民眼光描寫隋唐時期的貴族子弟。秦叔寶,尉遲敬德,好歹都是方面軍司令級別的,寫的言談舉止跟派出所所長似的。李世民真成了財主家的二少爺,哪一點看得出北周皇室血統,大隋天子表親?

另外很多答者根本沒分清隋唐演義和說唐系列……


曾看過一點《隋唐演義》,但是沒看完,給我的印象是它的評書成分太重,可能是迎合老百姓看熱鬧的原因。


要說的是有一點實在為人詬病:粗暴的把人物按武力排名分死,這種所謂武力又幾乎等同於力量,這個從各人拿的武器斤數就可以看出來。除了345車輪戰贏了2之外,排名的低人是無法打敗排名高的,在這方面,好漢直接數值化,嚴重影響觀看和閱讀。


如果不是隋朝滅亡,單雄信黑社會老大的位置最舒服,和土皇帝差不多的,為了襯托立國故事,他大哥被李淵誤殺,在三國不算什麼,曹操兒子被張綉殺死,背叛3次都沒有什麼,
其實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山賊洗白,叔寶是天下唯一皇帝只能拉攏,完全無法公開打殺的人,皇帝刺殺李淵報復殺陳朝的張妃誤殺單雄信大哥打傷作為太子的皇帝即使是真實的,皇帝也不能殺死叔寶,因為有個姑父羅藝,表弟羅成,是聽宣不聽調的土霸王。北京軍區司令。叔寶父親被楊林殺死,不可能為隋朝賣命。做條子出名純粹是為日後打江山服務。拉攏叔寶等於久旱逢雨。皇帝只要不順心,出什麼兵敗遼東的事情,一張詔書過來,叔寶起兵勤王,自己就是嫡系部隊,天下兵馬大元帥,最起碼能做軍區司令。馬上洗白,其他情況被清剿拉出北京霸王,姑父關係招安也容易,幾乎穩賺不賠,所以隋朝戰爭,他撈到起兵大本營指揮部承辦人,這已經是山賊的歷史頂峰。讓賢也完成的極其完美,所以當時的來護兒,宇文化及出將入相。出身名門望族沒有下對寶而家破人亡,小山賊光宗耀祖,難道等做山賊被剿滅腦袋掛城門才正常


作者:zhen-liang
鏈接:單雄信為什麼這麼牛逼哄哄的? - zhen-liang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老版《水滸傳》好在哪裡?
薛寶釵喜歡賈寶玉嗎?為什麼會和他結婚?
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具有這樣氣質的人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歷史 | 文學 | 水滸傳書籍 | 四大名著 | 隋唐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