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杜甫的詩讀起來感覺比較難?


杜甫的詩讀起來並不難。產生這樣的錯覺,可能因為,流傳到今天還讓人口口相誦的詩基本都是很通俗易懂的。和那些比起來,杜甫的詩顯得稍晦澀。一也。杜詩地負海涵,包羅萬匯,任何情感都被他寫入詩中,涵蓋的範圍幾乎超過所有詩家,而今人對當時文化不熟悉,故覺晦澀。二也。

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贈衛八處士》、《石壕吏》,這些課本上學過的,都很明白易懂吧?


杜甫讀過太多書,而這些書我們大多人已不讀了。
杜甫與王維不同,他是穿梭在書里的。他看見的是山河,筆下是千古。沒讀過,自然不懂。
懂的人心裡,意象倏忽盪起漣漪。不懂的,看到的只是字罷了。
你在博物館,不知紅藍代表什麼,那便只是紅藍而已。巧合或智謀,你都匆匆走過;歷史如煙海,於你也不過紙墨。

讀你喜歡的吧。讀不進去的詩,絞盡腦汁讀懂了,也不再是和它的偶遇了。而偶遇和心動,是讀詩最重要的部分呀。


讀點李賀和李商隱的詩,你就覺得杜甫算「簡單」的了。


簡單解釋,這是因為「不讀書,不識字",也就是說,認得字少,不知道典故。

雖然周嘯天不怎麼受待見,但他有些文章寫得還是不錯的。比如這篇:

1.無一字無來歷
魯迅先生說:「文藝本應該並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鑒賞,而是只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鑒賞的東西。……但讀者也應該有相當的程度。首先是識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體的知識,而思想與情感,也須達到相當的水平線。否則,和文藝即不能發生關係。」(《魯迅全集(七)?文藝的大眾化》)
周作人在讚美古代詩詞易讀易解,至多加點襯語和一二替代語意思便明了的同時,又強調「也有些詩句很是平易,但卻並不易懂,此乃是由於詩詞的措辭特別之故。例如韋莊的一首《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為什麼『六朝如夢』,為什麼『無情最是台城柳』,這需要另外說明補充,在於文字的表面之外」(《唐詩易解》),這就講得很全面了。
文學形象與詩歌意象都是靠文字表達的,不能完全「不涉理路,不落言詮」,識字是須參透的第一關。「首先是識字」,魯迅這裡所謂「識字」是一般意義上或起碼意義上的。對於詩詞鑒賞來說,「識字」這個問題就遠不那麼簡單,有時不是單靠字典辭書可以解決問題的。
由於詩歌從來就有種種形式、結構上的特殊要求,在語言辭彙上與散文也有較顯著的區別。詩歌較多保留著前代詩人運用過的語彙,較多地運用一些古典或不通用的詞,在中外古典詩歌都是一種通常的現象。在英語詩歌中,這甚至是詩與散文的一大區別。如名詞,散文用「peasant」(農夫),詩則用「swain」(鄉下年輕人,鄉下情郎);散文用「wave」(浪);詩則用「biuow」;散文用「wife」(妻),詩則用「spouse」(配偶)等等。又如形容詞,散文用「lonesome」或「lonely」(寂寞的),詩則用「lone」;散文用「unlucky」(不幸的),詩卻用「hapless」;散文用「foolish」(愚蠢的),詩卻用「fond」等等。而動詞,散文用「said」(說),詩用「quoth」;散文用「listen」(聽),詩用「list」;散文用「worked」(工作),詩則用「wrought」等等。屬於不同系統的語彙,產生的語感自然也不完全一樣。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存在類似的現象,前人稱之「妝點字面」。宋人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
鍊句下語,最是要緊。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台」、「灞岸」等字。又用事,如曰「銀鉤空滿」,便是書字了,不必更說書字;「玉箸雙垂」,便是淚了,不必更說淚。如「綠雲繚繞」,隱然髻發;「困便湘竹」,分明是簟。
這段話將借代字,或「妝點字面」,作為一種修辭方法簡單地肯定、推廣,曾招致清人(如四庫館臣、王國維等)的非議,但它卻指出了古典詩詞在用語上存在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妝點字面」能產生一種美感,對於這種現象是不能簡單地、一概地予以抹殺。
儘管古代詩歌語言也逐代豐富更新,但其中仍然保留有大量前人的詩歌語言材料,而形成一些相對穩定的特殊的詩歌語彙。這些語彙,由於歷史的積澱,而被賦予特定的含義,能形成特定的詩歌意象。而後人常常借這些具有現成意義和習慣用法的語詞,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思想感情,從而形成現代思路。這種特殊的詩歌語彙,較之借代字或「妝點字面」的運用,實在要普遍得多。如果讀者對這種語彙無所知曉,就很難懂透,未能懂透而事賞析,就只能是捫燭扣盤,似是而實非。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千門萬戶」一詞,出現在古典詩詞裡面,那就不是千家萬戶那個意思。這詞有一個出處,即《漢書?郊祀志》的「建章宮千門萬戶」。在古詩人筆下,這個詞也就通指宮殿而言了。讀者宜聯繫上下文仔細揣摸,切勿望文生義。如李德裕《長安秋夜》:「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便說的是偌大宮室俱已靜寂,而自己身負重任獨不得眠。劉禹錫《台城》「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則是說故園宮殿荒蕪,乃緣陳隋君王之淫佚。有時省作「千門」,如盧照鄰《長安古意》「啼花戲蝶千門側」,即宮門側,杜牧《華清宮三絕句》「山頂千門次第開」,即華清宮門次第開。有時亦省作「萬戶」,如王維《凝碧池》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即傷心宮室遭此戰亂。杜甫《春宿左省(門下省)》「星臨萬戶動」,即言宮室高入星空。像這種用語,表面上沒有疑難,今選本亦多不注,是極易誤會的。讀者不能確認,理解上先有偏差,欣賞也難免隔膜。
如上所述,古代詩人筆下的詩歌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前人留下的語言材料。由於歷史的積澱,這些詩歌語彙往往具有某種特定的含義,能夠形成某一特定的詩歌意象。古代詩人常借用前人這種具有現成意義和習慣用法的語彙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思想感情,此即所謂現成思路。對於這種詩歌語彙與現成思路的無知,往往會導致對古代詩詞的誤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這是一首幾乎是盡人皆知的唐人絕句,然而對其旨趣的解會卻不一致。明楊慎以為是「言恩澤不及邊庭,所謂君門遠於萬里」,看來是首諷刺之作了。這樣解釋「春風不度玉門關」,實未免於牽強。究其緣故,蓋在不曾「識字」。這首詩即有一現存思路,只在「孤城」、「楊柳」、「玉門關」等字面之間。「孤城」作為一個詩歌語彙,有其特定含義。它往往與征夫之離緒相關,高適《燕歌行》之「孤城落日斗兵稀」興起下文「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以及王維《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俱可參證。而「楊柳」一詞有兩個意念,均與離別攸關。一是漢唐時均有折楊柳送別的風俗,以「柳」音諧「留」也。王之渙本人即有《送別》詩云:「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二是笛曲中有《折楊柳》,曲調內容為傷別,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雲「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是也。於是詩詞中出現「楊柳」一辭,往往積澱有惜別的感情內容。最後是「玉門關」一辭,亦與征夫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而「春風不度玉門關」雲,正是班超話的轉語。李白「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子夜吳歌》),王昌齡「孤城遙望玉門關」(《從軍行》),所言「玉門關」皆關征夫離情。詩中這些具有特定含義的語彙,就構成一現成思路,能激發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讀者進行某種定向聯想,強有力地表現出戍邊者的鄉怨。對於這一點,宋人較明人似更能切實體會。

再多不引用了。自我評價一下:我也還處在」識字「的階段。
題主想看懂詩,識字是必過的一關。


大唐開元七年,河南鞏縣一座大戶人家的院落內。

一個七歲男童從書房躍出,雙手持一頁墨跡未乾的宣紙穿過花木繁盛的庭院,不管三七二十一,搖醒正在午睡的父親大人:「爸比爸比,快起來看,我寫了一首《詠鳳凰》!」

其父睡至正酣,忽被打擾,正欲發作,轉頭望見孩子一臉的期待神色,不快隨即轉為愛憐。

接過孩子的詩作後更是面色大喜:「駱賓王七歲作《詠鵝》,我兒七歲詠鳳凰,你爺爺的詩才後繼有人啊!」

這個勁勁的七歲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從前語文課本中出現頻率最高,大家最熟悉的,一天到晚憂國憂民的杜甫杜大叔!

一提起杜大叔,大家都很有發言權:這人我熟啊,從小窮困潦倒,饑寒交迫,整天不是山谷撿橡果、就是雪地尋山芋,好不容易蓋個茅草屋,房頂還被大風掀跑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窮苦人家的孩子,不容易啊!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麼恭喜你,和我一樣,被語文課本騙了一千多年!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其實杜甫的家族,是一個名門望族,叫做京兆杜氏。

這個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出身豪族的御史大夫杜周,歷朝歷代一直牛人輩出。

杜甫的爺爺和爸比都是朝廷官員,所以大叔是赤裸裸的世家出身啊!

看到這是不是很想顫抖著對杜同學說一句:大叔,隱藏得很深嘛,失敬失敬啊!

有人說李白從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輕。所以我們喊杜甫是老杜,卻不喊李白老李。

關鍵時刻,我必須挺身而出:事實不是這樣的!

憶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千回。

——出自杜甫《百憂集行》

看到沒,我們杜大叔不僅年輕過,而且還很晚熟,十五歲還在干七八歲熊孩子乾的事兒。摘梨摸棗,活力四射,上樹比猴還溜。

十九歲時,杜大叔發了一條微博:世界這麼大,我想趁著年輕去看看。

十九歲到二十四歲,他漫遊名山大川。

第一站,五嶽之尊——泰山!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誰說我們杜大叔沒有年輕過,不年輕你能在名落孫山之後寫出這麼積極昂揚,氣勢磅礴的詩嗎?

春天,杜大叔在邯鄲的叢台高歌:邯鄲美景三月天哪哎,春雨如酒柳如煙哪哎……

冬天,就在青丘的原野遊獵:縱馬攜弓,箭無虛發!

帥不帥氣?拉不拉風?!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誰也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

天寶五年,已經34歲的杜大叔終於決定去帝都長安找工作了。

天寶六年,唐玄宗親自舉辦了一場特科考試,杜大叔信心滿滿:看哥的,此番必取功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杜大叔……落榜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期間,杜甫爸爸也去世了,第二炸順勢而來:工作難找,經濟危機!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早晨起來厚著臉皮投簡歷,下午跟在人家車後面吃一肚子車尾氣。(看來北上廣的工作自古就不好找啊!)

年輕時以為憑藉自己的逆天才華(爺爺那隔輩傳的),封侯拜相易如反掌,如今卻淪落到排隊買減價米的囧境。

從前沒吃過什麼苦的杜大叔,在長安找工作的十年間,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天寶十四年。

長漂十年後,杜大叔終於等來了一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職位,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其實就是個看大門的——負責看管兵器庫。

雖然覺得委屈,大叔還是如期報道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嘛,繼續努力,一定還有機會的!

可是,杜大叔怎麼也不會想到,剛剛找到工作,自己馬上又迎來了第三炸: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了!

大唐,褪去了盛世的最後一抹餘暉。

一家人匆匆逃難,歷盡千難萬險將家人安頓在鄜州後,依然心系組織的大叔告別妻兒,在亂世中獨自踏上征程,打算投奔新繼位的肅宗皇帝繼續報效祖國,發光發熱。

可他上路沒多久,卻被叛軍捉個正著,押回已經淪陷的長安,整整一年後才逃脫,當時的形象是「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

唐肅宗感動涕零:孤膽英雄,大唐脊樑啊!親授大叔左拾遺職位。

重新找到工作的大叔終於鬆了口氣,正打算喝口水壓壓驚,結果杯子還沒拿穩,第四炸又來了!

新崗位還沒幹滿試用期,他又被貶到華州做司功參軍,結果遇上關中大旱,物價飛漲,薪水簡直日光,養家糊口無望,四十八歲的大叔就此裸辭出走。

生命中最艱苦的一年到來了!

辭職後大叔先是帶著一家老小遠走秦州,聽說那裡遠離戰亂,風調雨順。結果抵達後諸事不順,連個落腳的房子都找不到,於是輾轉同谷,結果更麻煩,連肚子都吃不飽……

有客有客字子美,

白頭亂髮垂過耳,

歲拾橡栗隨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無書歸不得,

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

悲風為我從天來。

四處顛沛流離,一天到晚飢腸轆轆,「整天不是山谷撿橡果,就是雪地尋山芋」說的就是這段時間啊!

華州,秦州,同谷,一年內大叔一家四處逃荒,腳步就沒停下過,越逃越荒,越逃越難,簡直活成了一部行走的難民紀錄片……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讓杜大叔的身心飽受摧殘,曾經雄心壯志想要「致君堯舜上」,可是科舉有小人擋道,職場無伯樂相助,到現在幾乎淪落為山谷野人,亂世乞丐,試問盛唐的詩人中又有哪一個會落魄到如此境地?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出自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沒錯,讓你吃苦受罪,是為了讓你寫出好詩啊!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看見了安史之亂中老翁別老嫗的淚水,新婦送征夫的牽掛,戰士無家歸的荒涼,所以後世有了《三吏》,《三別》這些偉大瑰麗的歷史畫卷!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被困長安,眼見曾經繁華喧鬧的帝都斷壁殘垣,滿目瘡痍,你痛心疾首寫下了這首「不會背不是中國人」的千古大作。(不會背的同學請默默找出你的小學課本)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被叛軍所俘,與妻兒天各一方,音訊兩絕,清輝滿地的秋夜,你想到妻子肯定也在千里之外望月垂淚,為自己生死未卜而牽掛,於是你寫下了這首夫妻情深,感人肺腑的《月夜》。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戰亂阻隔,手足分散,一句「月是故鄉明」,一千多年來打動多少遊子的心?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半世苦難漂泊的你卻分外珍惜在成都的安閑時光,把家門口的尋常景色都勾勒成了5A景區的動態水墨畫。

任何不能摧毀你的東西,都只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是的,苦難磨練出你登峰造極的藝術能力,你寫什麼幾乎都能寫到最好,不管什麼題材,不管何種情感,只要大叔一出手,立時臻於化境。

在詩歌全盛,高手林立的唐詩江湖中,杜大叔在苦難中不屈不撓,博採眾長,別人走過的路你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你也走,最終默默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康庄大道!

一個自成一格,笑傲詩壇的集大成者,已現端倪!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回到之前。

在同谷待不下去後,大叔一家暴走四川,來到天府之國混飯吃。

有好友在四川為官,大叔背靠大樹好乘涼,終於迎來一段難得的安閑時光。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我們的杜大叔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日子安定,眼中萬物也都變得美好生動起來: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

聽到叛亂平定,狂喜之下更是寫下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快意之句!

真的不要天天只給我們扣「現實主義偉大詩人」的帽子啊,什麼浪漫主義,山水田園,我們只要想寫,水平也是高出天際好吧!

雖然偶爾也有房頂被風吹跑的小插曲,但整體來說,大叔在成都的日子是美好的。

然而,幸福的時光對大叔總是特別的吝嗇——幾年之後,四川的高官朋友相繼去世,成都的生活也變得難以為繼。

765年春,大叔一家順江而下,希冀返鄉,漂泊中又有名篇面世: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至此,大叔寫詩的功力已然橫逆不可當!語句錘鍊到極致啊!

尤其第三四句,歷來為人所稱道。星空低垂更見平野廣闊,大江奔騰方顯月隨波涌,如此雄渾闊大的景象,更襯托出大叔心中無盡落寞凄涼,晚年再度漂泊,心中辛酸可見一斑。

行至夔(kuí)州,老病纏身,無力前行,就此客居三年。此時五十多歲的大叔已深受肺病,風濕,風痹等疾病侵襲,耳聾齒落,風燭殘年。

又是九九重陽節,兩鬢霜雪的杜大叔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

深秋時節,山川綿延蕭瑟,天空遼闊,晚風獵獵而過,山谷中群猿哀嘯,沙渚上飛鳥還巢,漫山遍野的枯葉隨風紛揚而下,滾滾東逝的江水從不曾為誰停留……

獨處悠悠天地之間,回首往昔,壯年漫遊時的瀟洒不羈,長安求職的困頓蹉跎,烽火亂世的心驚膽戰,西南漂泊的遊子之思剎那間齊聚而來,千般滄桑,萬種感慨,彙集一處凝成了一首「古今獨步,七言律詩第一」的曠世之作: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生,我終究沒有什麼成就……

我多想再回到洛陽和長安,在那裡,我曾揮灑青春,放飛理想……

是啊,葉落歸根,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發,返鄉!

768年初,大叔一家乘舟出峽再次上路,可是由於時局依然混亂,之後的兩年間,投靠無門,故鄉難歸,一家人以船為家如浮萍般在江河中困頓飄零……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770年冬,洞庭湖一葉風雨飄搖的小船上。

杜大叔帶著無盡的遺憾,迎來了生命的終點,至死他沒能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洛陽,也沒能回到寄託畢生理想的帝都長安。

一代詩聖就這樣默默地逝去了,陪伴他的只有靜靜的洞庭湖水無聲拍打著船舷。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有人說,杜甫活了五十九歲,卻好像活了兩百歲。他一生經歷,幾乎濃縮了個體生命所能經受的全部苦難。

是的,這一生他的苦難和遺憾實在太多:

一心想要匡扶社稷,卻總是身處江湖之遠;

不能兼濟天下,卻也未能獨善其身,半世窮困漂泊,深愧妻子兒女;

就連這輩子最驕傲的「詩是吾家事」,活著的時候也沒能躋身一流作家的行列……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去世四十三年後。

大叔之孫杜嗣業終於有能力將其遷葬回河南老家,並邀請當時的大文豪元稹為大叔做墓志銘。不經意間翻開大叔沉寂的詩卷,元稹瞬時驚為天人:

1500首詩篇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精雕細琢卻又渾然天成!

不僅在內容上是這樣,就連形式、技法、風格也是如此,兼容並包,博大精深。

這是一個用生命在寫詩的偉大的人吶!

抑制不住內心的崇拜之情,元稹提筆揮毫:

「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一千多年後。

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

余秋雨說:「人世對他,那麼冷酷,那麼吝嗇,那麼荒涼;而他對人世卻完全相反,竟是那麼熱情,那麼慷慨,那麼豐美。這就是杜甫。」

聞一多說:「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是的,集大成者的偉大和光芒往往是在時間長河的漫長滌盪中顯現出來的。

所以,大叔,別遺憾,時光是你最好的知音。

掌聲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時代不一樣,代溝有點深。


中文系的渣來了
你能念出來的詩大多是比較淺顯 音調也比較上口
推到唐代詩詞可不是普通話的語調念出來
目前來說最接近的語音我只是說接近 按照我的理解是粵語的發音
另外古人寫詩詞喜歡引經據典,大到一個典故 小到一個意象,如果你看不懂這個字或者詞背後的意思的話的確實會難以理解 但是總體來說古人的意象和典故都是比較貫穿的 杜甫也不是那種喜歡另闢蹊徑找奇葩偏僻典故的份子(我印象中李賀是這樣的奇葩) 所以還是不難的
杜甫的詩史不是亂叫的哦

我的建議是多讀一些然後等你積累到一定程度了就差不多了
慚愧的是我也沒到秒懂的程度

但是念詩吧 有時候不求甚解也是很好的一種意境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沉鬱頓挫可不是白叫的。


推薦閱讀:

為何感覺香港歌曲歌詞比大陸歌曲歌詞來的更耐人尋味些?
米蘭?昆德拉所說的「媚俗」是什麼意思?
如何以「明天早上,槍口和血淋淋的太陽,讓他交出青春、自由和筆。」為開頭,寫一篇故事?
為什麼教科書會把《陋室銘》的作者標為劉禹錫?

TAG:文學 | 詩歌 | 唐詩 | 杜甫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