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蘇東坡、歐陽修三人到底什麼關係?

目前個人看到的版本有如下幾個;
1、王、蘇都是歐陽的門生,且王、蘇為同年考生,分列一、二位,歐陽為主考官;
2、蘇是歐陽門生,但王不是,王入仕早於蘇,二人為普通上下級關係,並無同年之誼;
3、三人沒啥關係,僅僅是文學造詣較高,所生時代又接近而存交集,被人杜撰出關係而已。
請有更深了解的大拿不吝賜教,謝謝!


先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1、王、蘇都是歐陽的門生,且王、蘇為同年考生,分列一、二位,歐陽為主考官;
錯。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進士,此時蘇軾才5歲。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中進士,主考是歐陽修。因此,蘇是歐門生。
2、蘇是歐陽門生,但王不是,王入仕早於蘇,二人為普通上下級關係,並無同年之誼;
這條比較對。
3、三人沒啥關係,僅僅是文學造詣較高,所生時代又接近而存交集,被人杜撰出關係而已。
不可以這麼說,畢竟同在官場,又是文壇領袖,他們交際還是很深的。


現在,理清年紀:歐陽修&>王安石&>蘇軾
再逐個分析:
1. 歐陽修王安石
王安石科舉時,歐陽修曾讚揚他的文采,並贈詩一首(順便表揚了一下自己)——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後來青年王安石回信——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回復的也有水平,即「謙遜「又暗含」老頭你太小看我了,我可是要當聖人的男人「!總之內涵豐富...結果歐陽修也來脾氣了,乾脆說:」小王你理解錯了,我指的是謝朓不是韓愈,呵呵。「
不管怎樣,六一居士還是很有眼光的,王安石的文筆何止在北宋出挑,在歷史中都是獨樹一幟的,奇崛峭拔之處難出其右。後來王安石變法,歐陽修反對,並且在地方公然不執行「青苗法」,老王很惱火。不過歐陽修沒幾年就去了,所以矛盾沒強烈激化。王安石尊重歐陽修,卻算不上敬佩(老王心氣太高,這輩子好像真沒敬佩過誰...)更何況老歐投奔了舊黨。都是孽緣....

2. 歐陽修蘇軾
歐陽修也十分賞識蘇軾。準確說是蘇軾蘇轍兩兄弟。嘉佑年間,歐陽修做考官,親自錄取了蘇氏兄弟。歐的詞風對蘇軾也有很大影響。而且兩人都是舊黨成員。
對這倆人的交往了解不深,以後有機會再補上。

3.王安石蘇軾

呵呵,終於說到這對冤家了,出來混果然是要還的→_→
先澄清一點誤區!很多人認為」烏台詩案「是王安石指使的,誣陷蘇軾寫反詩,讒惑皇帝,致使蘇免職入獄。現實是——此時王安石正在家裡罷工!而當老王得知蘇軾入獄後,也勸皇帝減罪。雖然二人政見不合,但基本的操守還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北宋文人最光輝的一面——清正的操守。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見,卻能讚賞你的人格。(當然,政治打壓還是存在的,畢竟欣賞人格和政治不矛盾...)蘇軾多次讚揚王安石的文采,損他為」野狐精「,大概也是因為此人文字實在奇崛。後來蘇軾意識到變法的必要性,繼而轉向中立。他既不贊同舊黨對新法的趕盡殺絕,也不贊同王安石要求的萬馬齊喑。此時王安石已經二度罷相,安心地在家騎驢、養花、念佛經,蘇軾曾野服造訪,二人相談甚歡,言辭間也羨艷王安石的歸隱生涯,並且作詩留念。總之,這兩位是政治上的敵人,人格上的朋友。
PS.除去政治上的糾葛,王安石的私德實在是好到令人髮指,中進士後自願下基層,甘於清貧生活,做了宰相不收賄、不納妾,退休後把房子捐給了寺廟,自己住在寺廟裡。

題外話:縱觀北宋的文人,性格中都帶著溫和和寬厚的底色,這也是那個時代的色彩,是我可望而不可得的精神世界。


1.大錯特錯。王安石,21歲時在1042年考中進士第4名,而1057年,蘇軾、蘇轍兩兄弟同時考中進士,而時任知制誥的王安石正是當時的考官之一
王安石也並非歐陽修的門生學徒,但王安石確實曾經拜謁歐陽修,為此歐陽修還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贈與王安石。
2.這點對了,蘇軾的確算得上歐陽修的門生之一。王蘇兩人就是普通的同事關係,但蘇軾在變法派和保守派中兩面搖擺。
3.這點也錯了。這三人關係可謂是盤根錯節,歐陽修早年對王安石青睞有加,曾對韓琦推薦王安石;而蘇軾正更是和王安石過從甚密,從最開始的科考,還是後來政治上的斗角,以及末期與王安石的結友,一直都與王安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好了說完了大概,現在一個個給題主說故事。
首先是在年齡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王安石考中進士後不久,歐陽修因為朋黨一事被貶黜,遠離京都;而王安石則一直避免回到京都為官,在江南東路、鄞縣(今寧波)等地先後為官,直到從提舉刑獄任上後才被提拔回京都,所以歐陽修和王安石只能算是神交,彼此之間交往並不多;而蘇軾更是在王安石回到京都任職知制誥時,才和蘇轍同時參加了考試,而有趣的是——後來蘇軾也曾任職知制誥一職(元豐改制後官名改為——中書舍人)。

其次,說說王安石與蘇軾。
宋神宗當政時期,曾經問王安石,你認為蘇軾蘇轍兩兄弟學術、人品怎麼樣?我看他們二人「學問頗相類」,但為何一個反對變法一個支持變法。
其實,這只是蘇家兄弟的一個權宜之策,兩派中各自站一個,總有人出頭,但後來蘇轍也遠離了變法派。王安石死後的制詞,也是蘇軾撰寫的,很是經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總的來說,這兩人在政見上大有不同,性格上也頗為鑿枘,但還是對彼此的文學水平極為推崇的。

最後,三人的文學水平。
三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基本上就是文學宗師的地位。歐陽修是當時文壇領袖,引領了一個時代;蘇軾則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炒肉喝酒泡妞耍帥,樣樣精通,特別在辭賦上造詣極高,算得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王安石較為特別,他的文風有著非常明顯的年齡層,早期也曾銳氣高揚、中期峭拔硬瘦,簡潔明了、到了後期則是「語到極致是平常」。
就水平來看,這三人幾乎是不相上下的......


實名贊同樓上 @御街柳 的回答。順便我再補點東西

先說歐陽修與王安石的關係

歐陽修早年間是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才華的,曾大讚他「學問文章,知名當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論議通明,兼有時才之用,所謂無施不可者。」還給他寫了首詩,《贈王介甫》,王安石也回了一首《奉酬永叔見贈》。兩首詩樓上都已經貼過了,我就不再貼一遍了。

王安石沒做宰相,沒搞變法之前,對歐陽修是一副小粉絲的態度,非常恭謹。

某以不肖,願趨走於先生長者之門久矣。初以疵賤不能自通,閣下親屈勢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樂與之為善。顧某不肖,私門多故,又奔走職事,不得繼請左右。及此蒙恩出守一州,愈當遠去門牆,不聞議論之餘。私心眷眷,何可以處!道途邅回,數月始至敝邑,以事之紛擾,未得具啟,以敘區區嚮往之意。過蒙獎引,追賜詩書,言高旨遠,足以為學者師法。惟褒被過分,非先進大人所宜施於後進之不肖,豈所謂誘之欲其至於是乎?雖然,懼終不能以上副也。輒勉強所乏,以酬盛德之貺,非敢言詩也。惟赦其僭越,幸甚。 ——《臨川集》卷七十四《上歐陽永叔書二》

而當他做了宰相,搞了變法之後,歐陽修是持反對態度的,尤其是「青苗法」。兩人政見不和,王安石對歐陽修的態度也自然和之前不一樣了。

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修以風節自持,即連被污衊,年六十即乞謝事及守青州。上疏請止散青苗錢,王安石惡之。修求歸益切,馮京請留之。安石曰:修善附流俗,以韓琦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之何用 ——《續資治通鑒》

而當歐陽修去世之後,王安石作《祭歐陽文忠公文》,盛讚歐陽修,無一字貶損。

http://www.baidu.com/link?url=CdB3ywku10ZY8dQo2eykP7NKm8c60OxrznoqYzeZWKfVBrvQqBgk0nfHcGwdi0XjP_XEJ42vdRmbSRFdF8nQQawd=eqid=ebff24880000478f0000000257dd724a

歐陽修與蘇軾的關係

蘇軾參加科舉的那一年主考官是歐陽修,兩個人有師生之誼。

歐陽修在放榜後給梅聖俞寫信,稱「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歐陽修比蘇軾大三十歲,作為前輩,他一直很欣賞蘇軾這個後起之秀,也不少提攜他。他跟自己兒子說過,以後蘇軾的聲名肯定在他之上。

東坡詩文落筆輙為人誦,每一篇到,歐公為終日喜。前後類如此,一日與其子棐論文,因及東坡公。嘆曰,汝記吾言,三十年後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宋稗類鈔》

蘇軾與王安石的關係

蘇軾在文壇上的地位不用多說,不過他這個人在政壇上的地位有點尷尬。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反對新法,與變法派政見不和。王安石倒台之後,保守派登場,他又反對把新法一竿子打倒,認為裡面也有可取之處。作為一個中立人士,他兩邊不討好,哪一派上位都整他。

「烏台詩案」是蘇軾命中一劫,上躥下跳羅織罪名最起勁的御史中丞李定是王安石的學生。不過「烏台詩案」倒不是王安石的授意,王安石當時退休在家,還特意上疏,稱「豈有盛世而殺才士乎?」

蘇軾和王安石雖然政見不和,不過私下裡交情還是不錯的,不少資料里都有蘇、王二人一起遊玩,談論詩文,或是暢談國事的記錄。

王安石對蘇軾的才學也是服氣的

元豐中,王文公在金陵。東坡自黃北遷,日與公游,盡論古昔文字,閑即俱味禪說。公嘆息謂人曰:「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西清詩話》

總結來說,就是歐陽修有長者之風,對於後輩小生,有才華的他都著力提攜,王安石和蘇軾都是他欣賞的人才。蘇軾和歐陽修算是亦師亦友,和王安石政見不和,但私下裡關係還可以。王安石這個人啊,只能說他不搞政治還好,一旦涉及政治問題,就沒人能登上他那條友誼的小船了。


同事


王安石1042年進士第四名
蘇軾1057年進士第二名,為歐陽修所點。此時王安石是常州知州。
政見上王安石是改良派,歐陽修是保守派,蘇軾贊同改良而不同意改良派的激進導致兩邊不討好。
由於宋神宗支持改良所以比較偏王安石,其餘兩位都受過不同程度的貶謫而他變法失敗還沒來及被貶就在南京去世了。


歐陽修算是蘇軾的前輩和恩師,兩人關係交好。
而王安石和蘇軾是同朝官員,兩人當年有些政見不和,甚至可說矛盾較大,但是蘇軾心裡到底還是敬佩王安石的為人的,而王也還是認同蘇的才情,不過總言之他倆是政敵。
這段歷史故事想要具體了解,可以看《百家講壇》的 康震說蘇軾。
而上面有人說道蘇小妹,歷史上並無此人,是後人杜撰的


跟蘇同年的是曾鞏,王跟曾年齡差三歲,但比蘇大十幾歲,中進士也早。
按蘇當時的正攵氵台地位,根本不在王同一等級。王最受重用在神宗朝,蘇北返已是徽宗朝了。
歐陽比他們出道都早,年齡也大。我記得他中進士是在真宗朝。

他們三個除了文學上名氣都大,可能有提攜外,只是為同一朝廷工作而已。王在汴梁時蘇基本在外地,應該沒有多少私交。


近來讀了不少王安石和蘇軾雙方的相關傳記、論著、學術文章以及他們本人的詩文作品,對於王安石與蘇軾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所謂晚年交好一事,與樓上諸位答主意見不同,說說我所理解的王安石與蘇軾之間的關係。

王安石和蘇軾,是北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的兩顆巨星。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中國古代史、文學史上的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也是雙方研究中繞不開的話題。

1、王蘇二人是一生之敵,從來就沒有所謂晚年交好可言。
2、說的更準確點,是蘇軾一生仇視王安石,以王安石為敵。
3、蘇軾對王安石的仇視,是全方位的,從政治,到學術,甚至在文學上也較勁。
4、遇到王安石,是蘇軾一生的不幸。王安石比他年齡大,出道早,人品好,名望高(至少在當時),得君專。因為王安石的存在,蘇軾致君堯舜的夢想化為泡影。王安石是他一生仇視仰望無法跨越的高山。蘇軾無數個失意的夜晚大概都在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5、王安石晚年退休之後,精研佛法,寬宥了昔日政敵,向蘇軾釋放善意,對蘇軾多有好評。但是蘇軾終其一生,對王安石几乎沒有正面評價,一本東坡全集,涉及王安石的基本都是批評謾罵攻擊,甚至諷刺挖苦。
6、雙方晚年的金陵相會詩文唱和,不能說明他們已經冰釋前嫌,互相引為知己。最多只能說明此時王安石原諒了蘇軾,而蘇軾的真實心理和動機則比較複雜,甚至說得直白些,是居心難測。無法相信,一個先是堅決反對王安石的人,會當面稱讚王安石並寫詩表態「從公已覺十年遲」,然後又會在不久之後,王安石去世後公然謾罵他「矯詐百端,妄竊大名」。

總之,王安石比蘇軾大十五歲,對蘇軾既是政敵,又是前輩。王安石對蘇軾,特別是在晚年,有愛才惜才之意,蘇軾終其一生,對王安石卻更多以務須攻擊打倒的敵手看待,殊少尊敬之意。



電視劇《蘇東坡》還是可以看看的


如果沒記錯的話,歐陽修的孫女嫁給了蘇東坡的第二個兒子…


王安石不清楚。但是歐陽修確實算是蘇軾的老師。蘇軾的進士是歐陽修點的。蘇軾寫過詩文給歐陽修。
比如這首西江月: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彼時歐陽修已去世多年。平山堂是歐陽修所建,也是他們師徒最後見面的地方。
又過了許多年後蘇軾又寫了一首詞,木蘭花令,還次歐陽修韻: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源清穎咽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換二八
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江底月
可見兩人關係還是比普通同事要好。蘇軾在歐陽修死後多年,還很懷念他。


首先歐陽修年紀最大,出仕最早,王安石和蘇軾都算是他的門生,歐陽修對他們都有提攜之恩。王安石是激進的變法派,歐陽修是守舊派,蘇軾主張漸進變法反對激進派。蘇軾和王安石在政見上一生不合,私下無怨,蘇軾和歐陽修一生亦師亦友感念不盡


蘇軾說是歐陽修的門生,當初蘇氏父子三人到京趕考,蘇軾蘇子由都是在歐陽修門下,據說當初蘇軾考試應該是第一名的,但因為歐陽修是主考官,為了避嫌所以讓蘇軾得了第二名。
歐陽修對王安石,二者在政見上是不合的,歐陽修是反對王安石新政的。


王安石和蘇軾的話,亦敵亦友吧,不過算是同事,歐陽修是蘇軾的表叔。兩家是世交的。


關於王蘇和歐蘇的關係,別的答案說得差不多了,補充一下歐陽修和王安石的關係。當年王安石殿試考了第四,他那落第的好友曾鞏向歐陽修舉薦了王安石,之後王安石也受過歐陽修一些教導,不過並無師生之名,所以更接近於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吧。



基友


都是高人。


2,蘇是歐陽門生,但王不是,王入仕早於蘇,二人為普通上下級關係,並無同年之誼


選2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到底中到底有多少美女?
如何評價「殺一為罪,屠萬為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林彪有什麼樣的政治主張?
劉邦身邊有不少農民出身的將領,他們憑著什麼能夠在殘酷的戰爭中生存下來,並且成為開國功臣?

TAG:歷史 | 王安石 | 蘇軾 | 歷史人物 | 歐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