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的運筆技巧?

剛剛開始練習書法 聽老師提及運筆技巧 卻不成系統 心癢難耐 望各位前輩大牛不吝指點


您說的毛筆書法的運筆技巧實際上就是常說的筆法。

關於筆法,我覺得王羲之系統的筆法是最值得學習的。所以推薦您閱讀以下幾篇文章:

什麼是筆法?(超全圖文詳解) 王羲之的筆法傳下來了么?學書法主要學什麼? 什麼是藏鋒?什麼是露鋒?(附圖詳解藏鋒與露鋒) 筆法解密:讓筆法不再神秘(值得收藏)

推薦課程:

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推薦給書法初學者)

覺得文章好就點個贊同,覺得不好就點反對~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轉自宋鳳洲的博客菊香園主人宋鳳洲)用筆的方法,古人多稱「用筆」,今人多稱「筆法」,是指提、按、擒、縱、使、轉、頓、挫等;從筆墨行跡分析說「筆法」,指方、圓、肥、瘦、血、肉、剛、柔等。操作為因,墨跡為果,故有時也將二者合在一起說,如中鋒、側鋒、藏鋒、回鋒等。因此可以說,「用筆」與「筆法」僅是不同的說法,實質是一回事。

用筆要涉及的內容很多,這裡僅就最基本的方面簡述己見,以供探討。

一、關於運筆運腕

運腕,是用筆的主要手段。寫中字和小字主要靠運腕。即使是寫大字或榜書,運腕也是主要的環節。運腕的好處在於方便調整筆鋒和加強點畫力度。

寫字主要靠運腕實現,但通身皆要配合。坐寫小字,手指相對配合較多;立寫大字,手臂就較顯用場了。無論坐書還是立書,腿足身肩的支撐平衡作用都很重要。所以清學者、書家程瑤田說:「書成於筆,筆運於指,指運於腕,腕運於肘,肘運於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運於右體者也,而右體則運於左體。左右體者,體之運於上者也,而上體則運於下體。下體者,兩足也;兩足著地,拇踵下鉤,如履之有齒以刻於地者,然此之謂下體之實地。下體實矣,而後能運上體之虛。」

  應該說,指的主要任務是執穩筆桿,腕的主要任務才是運轉,這就是談用筆必談運腕的道理。

運腕的本意,是以腕為動力,引筆而行。運腕不僅限於平腕的擺動,還有提、按、扭、轉、等各個方向的轉換,運腕的動向是全方位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筆法了。做到了這一點,腕才算真的活了。

二、關於八面鋒和調鋒

筆頭是圓錐形的(蘸墨後),筆桿直立後可以向水平的任意方向用鋒。按中國人傳統習慣,約簡為八面用鋒,既「八面鋒」(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漢字的點畫有不同方向,學會八面用鋒是必備的基本功。而八面用鋒不是各個方向點畫的簡單混合,而是要按一定規則搭配,並使之有緊密的聯繫。

由於各種點畫的形態和用鋒不同,實現點畫的交接和轉換,離不開「調鋒」。調鋒的任務,在於及時將散開的筆鋒合攏起來,將彎曲的筆鋒伸展開來。膏筆也是調鋒的一種方式。

三、關於筆頭使用部位

對毛筆筆頭的使用與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喜用小筆寫大字,有的卻喜以大筆寫小字。有的喜用短鋒,也有喜用中鋒和長鋒的。

假如我們將筆頭分為三截:尖的部分為筆鋒,靠筆管的那端為根部,中間為筆腰。那麼,喜用小筆寫大字的人,愛用筆腰和筆根;喜用大筆寫小字的人,愛用筆腰及筆鋒。應當說,毛筆的三截都是有用場的,但從既發揮筆的功能又保證筆的壽命這點出發,還是應該以用筆鋒、筆腰為主。以用筆根為輔。要使點畫粗、就去換大筆。常用筆根,不僅不能充分利用筆毛的彈力,還會使點畫書寫準確率降低。另外,由於筆根過度磨損和受力,還會造成筆毛彎曲無力和筆桿劈裂。

四、關於用筆的基本要領

一副書法作品,無論字多大多小,都可視為漢字點畫的組合,都要從一點一畫寫起。因此,歷代書家很重視點畫,把用筆的成功與否,看作書法的關鍵。

1、點畫的三運筆

點畫的書寫,無論何種書體,無論粗細長短,都有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既「三運筆」。三運筆的要領,按劉熙載的說法是逆入、澀行、緊收。

2、提按和藏露

用筆的提按,是造成點畫輕重的具體鋪毫方法。輕則用提、重則用按。點畫由輕變重,則用筆由提變按;點畫由重到輕,則用筆從按到提。提和按沒有固定的法則,都是相對的。筆的大小不同,點畫的粗細不同,提按的幅度也有區別。按不是體現在簡單的執筆動作里,而是在相互比較中或者是在有形的點畫里才能顯現。輕按較之於重按為提,低提相對於高提為按。有的點畫先提後按,有的點畫先按後提。有的字是提多按少,有的字卻按多於提。提按是用筆的基本之法。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提比按更重要,更有難度。能夠提得起,用筆才能更加靈活,調鋒才更便利和準確。

藏露也是用筆的兩種基本方法。藏是點畫的起處或收處不出現鋒尖(利用逆回之法把筆鋒藏在點畫中)的用筆方法,或叫「藏頭護尾」法。這樣的點畫看起來凝重、含蓄。露鋒則與藏鋒相反,使點畫起處直入,收處直出。這種用筆的點畫直率、果敢、飄逸。藏鋒對於點畫頭尾,多為逆峰起筆和回峰收筆;露峰則是順鋒而入和順鋒而出。

3、中鋒和側鋒

中鋒和側鋒,是指書寫時毛筆的鋒尖行走在點畫中的位置而言,鋒尖近點畫之中的為中鋒,在點畫一邊的為側鋒。中鋒用筆是遣毫在運筆方向的反方向,既筆桿之後側。這樣鋪毫,正副齊用,筆心可在點畫中線(或近中線)上。側鋒用筆是遣毫在筆桿的一側與筆桿同時向一方向行進,有些像掃帚掃地。

中鋒和側鋒寫出的點畫效果是不一樣的。中鋒點畫厚重、圓潤、富有立體感;側鋒點畫就顯得單薄、浮澀和平扁。這是因為中鋒以筆尖著紙鋪毫,注墨實而快,寫出的點畫兩側墨色均勻一致(相對),還由於筆頭的錐形和順鋒使用,點畫的正中線受力大,注墨多,因而點畫圓潤,且呈中間深兩側稍淺的立體效果;側鋒以筆腹著紙,筆尖倒於一側,筆鋒和筆肚之墨含量不一樣,點畫兩側用力也不一致,所以出現浮澀平扁之感。

中鋒是用筆的基本原則,可謂千古不易。龔賢說:「筆要中鋒第一,唯中鋒乃可以學大家。」錢杜說:「作書貴中鋒。」我們當然也要把它繼承下來。但這不是一個死方,在書寫中,側鋒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只要用得好,也會使字增色,甚至會有乾脆利落的效果。正如豐坊所言:「用筆必以正鋒為主,又不必太枸,隱鋒以藏氣脈,露鋒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4、輕重與緩疾

書寫有輕重,也有緩(遲)疾(速),輕與重是點畫形質的兩個方面,既細與粗。也可說是用筆的兩種方法,既提與按。不過這裡的粗細或提按不是指某一字或某一點畫的書寫變化,而是指書寫的風格,指用鋒的深淺。周星蓮說:「用筆之法,太輕則浮,太重則躓。恰到好處,直當得意。唐人妙處,正在不輕不重之間,重規疊矩,而仍以風神之筆出之。」如顏真卿用筆稍重,氣象豐腴,謂之「筋書」;柳公權用筆略輕,神采挺秀,譽為「柳骨」。看來,用筆的輕重具有重要意義。

緩疾是用筆速度的兩個概念。緩和疾是互為參照的對立的兩種書寫速度。緩就是慢,疾就是快。緩疾都不是一味的,緩中有疾,疾中有緩。緩疾要根據自己的書意審美追求和駕馭毛筆的能力選取。「遲則生研而姿態毋媚,速則生骨而筋絡勿牽,能速而速,故以取神;應遲不遲,反覺失勢」(宋曹〈書法約言〉)。「遲以取妍,速以取勁」,這已成為書家共識。但「輕、重、疾、徐四法,唯徐為要。徐者緩也,即留得筆住也。此法一熟,則諸法方可運用」(倪蘇門《書法論》)。

5、使轉和方圓

在書寫的過程中,隨點畫之勢運筆,帶來了運腕方向上的不斷變化。諸多的變化歸納起來,用「使轉」二字便能概括。「縱橫牽制謂之使,鉤環盤紆謂之轉。」(王紱《論書》)。點畫的「遣送」為使,點畫的「交接變向」為轉。「使」皆實,「轉」有虛,「轉」更難。轉筆作用很大,極須用意。它即是換筆,又是調筆,方法也需視情況而變。徐用錫在其《字學札記》里這樣說道:「用筆要轉,不轉,恐鋒順行而偏也。或回、或翻、或倒,下筆都是此意。」要知書寫轉多於使,更需用心領會和把握。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這裡的方圓是形容點畫形質的兩個概念。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點畫頭尾形狀;一是點畫布勢形狀。所謂方圓是點畫首尾形狀,即點畫起筆(止筆)之形是圓形則為圓筆,是方形則為方筆。方筆用翻筆,圓筆用絞筆,翻的角度不同,絞的狐度不同,造成風格、特徵的差別。

方筆的翻,有方向正相反的回翻,有小於180度的折翻,都需要藉助於切、頓、駐等方法折鋒實現。圓筆的絞,有弧度大小和偏正的不同,需要藉助筆尖或筆腹的圓轉方法實現。不論是方是圓,筆鋒提按的深淺和手腕運動的幅度是把握此法的關鍵。因為它直接決定了方圓墨跡的形態和意味。

所謂方圓是點畫布勢的形狀,既點畫使轉之方圓。使並非絕對不變向,如橫,有仰寫和俯寫的變化,其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圓轉意味。轉,並非一概為方折,也有圓勢。揩、隸之轉多方勢,篆、草(行)之轉多圓勢。方圓的運用大概如此,但也需要靈活掌握,康有為曾言:「正書無圓筆,則無宕逸之致;行草無方筆,則無雄強之神。」

6、骨肉筋血

用筆的好壞必然要通過書寫的墨跡展現,所以用墨的技巧,成了用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換句話說,談用筆不能少了談用墨。

古人非常重視用墨的效果,總結出許多經驗。最富有形象感的理論當數「骨肉筋血」之說了。

「骨肉筋血」的理論,將用筆用墨擬人化,豐富了點畫形質的內涵,使點畫不僅具有筆勢,而且具有了筆意。東晉衛鑠在《筆陣圖》里指出:「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第一次為骨肉筋血理論勾畫了標準。

後來又有許多書家如朱履貞、豐坊、笪重光、王澍等都有對骨肉筋血的論述,分析它的產生、意義和作用。王澍說,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全具,而後可以為人,書亦如是。豐坊說,筋生於腕,骨生於指,血生於水,肉生於墨。朱履貞說,血能華色,肉能出姿,血肉生於筋骨,筋骨不立,則血肉不能自榮,故書以筋骨為先。蕭衍說,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鈍。

關於對骨肉筋血的理解,當代書法理論家丁文雋有比較明確的解答,不妨作一引錄,以饗廣大讀者。他這樣說道:於人,骨所以支形體,筋所以司動轉。骨貴勁鍵而筋貴靈活。故書,點畫勁健者謂之有骨,軟弱者謂之無骨;點畫靈活者謂之有筋,呆板者謂之無筋。欲求點畫之勁健,必須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功在指實,故曰骨生於指。欲求點畫之靈活,必須縱橫無礙,提頓從心,功在懸腕,故曰筋生於腕。點畫勁健飛動則見剛柔之情,生動靜之態,自然神完氣足。故曰筋骨相連而有勢,勢即賅剛柔動靜之情態而言之也。夫書以點畫為形,以水墨為質者也。於人,筋骨血肉同屬於質;於書,則筋骨所以狀其點畫,屬於形,血肉所以言其水墨,屬於質。無質則形不生,無水墨則點畫不成。水濕而清,其性猶血,故曰血生於水。墨濃而濁,其性猶肉,故曰肉生於墨。血貴燥濕合度,燥濕合度謂之血潤;肉貴肥瘦適中,肥瘦適中謂之肉瑩。血肉惟恐其多;筋骨惟患其少,少則神氣全無。必也四質停勻,始為盡善盡美。


找本字帖臨、臨的越像說明運筆技巧越對=_=這種技巧說說很難說到位


學書不可急功近利,恆心、平常心最為重要。
高古是書法極重要的一個品質。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書法家寫出來的字線條、風格都差不多,但是跟古人不一樣?原因在於現在大多數書法家書寫辦法包括運筆方式跟古人不一樣。
時下的書家,絕大多數控筆、運筆方法不宜學,學了不好的東西耽誤終生,但跟一個好老師確實又可以避免走彎路,所以找老師,要看個人有沒有辨別書家優劣的能力,沒有辨別力的只能靠個人造化了。
分享我學習運筆的方法:
我學書法要拜師很容易,身邊很多寫字的朋友。但是我堅決拒絕拜師,也不跟任何書家學習筆法。我只認定一個道理,把字寫得跟古人差不多就對了,所以我把自己當成沒有任何方法的白紙,對著字帖每天臨摹,通過幾個月的臨寫,努力去把字寫得跟古人的一樣(包括筆劃的線條變化、字的結構和韻味)不斷調校動作,自己的控筆方式慢慢成型了。按我的觀察,我的運筆方式跟當下90%以上的書家不一樣。
運筆技巧說了也沒用,比如你眼睛看到了字帖的這個字這筆這麼寫,是的,你看到了這樣,但是你寫不出來,所以你必須老實地練,盡量把每筆每劃的效果寫出來,寫多了就記得運筆的變化了,寫多了也才能把這種變化通過運筆輕鬆地表現出來,也只有足夠熟練了才能把筆劃的書寫變成符合書法法度的本能書寫反應。
所以,學書沒有捷徑,老實練吧,能不能成為真正的書家(不是炒作意義上的)一要看個人的努力,二要看個人的悟性,三要看個人的心性(這點很重要,通常決位書者作品品位的高低)。


首先你要準備一支好筆。。我以前總認為字帖上的起承轉合非常深奧。。直到我用到了一隻巨好用的毛筆。。


學書法不宜直接臨帖,先從筆法開始練起,中鋒行筆,藏頭收尾,使轉翻折等等。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也針對性的錄製了兩個視頻,關注我們微信:「字曰原創視頻」可以看全部書法視頻。
視頻封面三分鐘掌握毛筆執筆方法和書寫動作 | 名家示範 - 騰訊視頻視頻視頻封面三分鐘掌握毛筆書法的核心,名家示範 - 字曰 - 騰訊視頻視頻


中國書法要尋根,起源於硬筆字,毛筆的書寫方法是自然落筆,自然書寫的同時用點古人的書寫技巧,多說無益


提按,平動,絞轉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一個人寫字是不是練家子?怎麼才算好字?
各位來談談褚遂良的書法(學習之類的)?
學書法為什麼要尚古?為什麼一般不推薦臨近人的字帖?
長橫的起筆部分有什麼玄機?

TAG:書法 | 練字 | 毛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