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鋼琴曲,在不彈錯的前提下,如何界定不同彈奏者的演奏水平?

沒有學過音樂,因此非常好奇這個問題:同樣一首曲子,樂譜是固定不變的。那麼當演奏者達到沒有失誤、彈錯,嚴格按照樂譜演繹的水準之後,又有哪些指標能夠界定大師和普通演奏者之間的區別?或是說嚴格按照樂譜演繹,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感謝各位音樂專業的知友賜教!


記在樂譜上的信息是有限的。很多東西是記不下來的。比如用什麼樣的聲音彈,時間上的微調整等等。我想把樂譜比喻成是小時候那種給你幾個點讓你連起來構成一幅畫,樂譜就是那個只有點的草圖,點和點之間其實有N種連法,你直直地連,出來就是一個傻傻的僵硬的圖畫,如果能把線條連得流暢了,就會有一個比較自然漂亮的圖形,也許還有高手可以連出花來,每根線用不同的粗細、不同的濃淡,那又是一層境界了。
關於彈鋼琴的聲音我想引用最近回答的一個關於用電鋼學琴的問題,看完這個你也許可以明白:
「很多電鋼黨都會說,電鋼音色好。對,這正是電鋼阻礙鋼琴學習的最大問題。你可以去網上那些演奏視頻裡面聽一聽,電鋼彈出來的效果都美輪美奐,鋼琴彈出來的聲音很多都硬邦邦地不怎麼好聽。但是正因為電鋼隨便一彈都很好聽,彈琴的人就學不會控制自己的觸鍵去彈出好聽的聲音。電鋼彈慣了再到鋼琴上一彈,那聲音就成渣了。只有用鋼琴能訓練出對音色的控制。能把鋼琴的聲音彈好聽了,這是要練很多年才能控制好的。」
所以說一樣是彈鋼琴,不同水平的人彈出來的音色完全不一樣,你自己去多聽聽就知道了。
怎麼判斷好壞?很簡單啊,用耳朵聽啊,覺得好聽就是彈得好。這東西其實沒什麼標準,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同一個曲子你聽聽不同的人彈的,自己比較一下,就能比出好壞來了。
舉個例子,之前買過一張安茲涅茲的格里格小品,聽聽覺得挺好的。但後來聽到了吉列爾斯的格里格小品,立刻覺得吉列爾斯太牛逼了,安茲涅茲一比就顯得平庸了。印象比較深的是那首《回鄉途中》,安茲涅茲只不過是中規中矩,但吉列爾斯彈出來讓我感受到一個活靈活現的鄉下人,這就是他想像力豐富,把音樂形象彈得特別鮮明。
安茲涅茲的《回鄉途中》蝦米不給試聽了,吉列爾斯的還有:
Edvard Grieg: Lyric Pieces VII, Op.62
找到一個對比版本,沒演奏者名字的,聽起來好像就是安茲涅茲彈的:
Edvard Grieg: Lyric Pieces, Op.62
再對比一個網友演奏版的《抒情迴旋曲》:
巴赫《抒情迴旋曲》鋼琴視奏版
伍樂《費.艾.巴赫 抒情迴旋曲》
抒情迴旋曲 C.P.E.巴赫
嗯,最後那個是我彈的。
再推薦一篇文章吧:
譜上的音都彈出來了,為什麼就是不好聽呢?


用稍高級一些的自動演奏程序可以演奏任何樂譜,沒有任何錯音,音色也可以輕易調得很優美。但是你要聽的不僅僅是按照樂譜一板一眼演奏的「完美」音色,音高,節奏,旋律等。樂譜只能表達有限的信息,只是作曲家的第一創作;而你需要聽的是演奏者對於音樂的理解和詮釋,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是對於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藝術的根本是人,這些細微的變化才能反映出人對於音樂的掌控和感受,才是有溫情的聲音。演奏技巧過關,只是表現音樂的必要手段和需求,沒有好技巧很難演奏好音樂,但技巧絕非目的本身。


簡單:同樣是拳皇 98,小孩、大口、程龍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和普通玩家的區別是什麼?這就是答案了。

在不玩拳皇的人看來,甚至在只是稍微玩過的人看來,可能小孩、大口和程龍三人沒什麼區別。對古典音樂也是如此。

請注意:這個答案不是一種比喻,更加不是諷刺。古典音樂表演和電子遊戲表演是完全一樣的。


只想說。。。

古典音樂的魅力之處就在於此。再簡單的曲子,水平高的人演繹的水準仍然可以比一般人強出翔。


睡不著…不請自來。

簡單來說,樂譜其實是一個很不嚴謹的「文本」,很多情況下是需要演奏者進行二次創作。

(雖然和中國的工尺譜之類的比,已經挺精確了…)

尤其是時期越早,且越是urtext(國內出版商的大愛…霧)的譜子,上面的力度/速度/演奏技巧的標記就越少。

因此,通常來說,演奏者在二度創作之後表演出的作品,越接近作者的「原作」,或者說越接近作者的主體思想與精神,就越被認為是好的演繹。

當然…也有故意偏離作者意志(搞怪或者耍帥之類的…)的,以及炫技的,這些就不能按「接近原作」來評判了。

舉幾個例子好了…

例一,郎朗(本人郎朗粉…)在錄拉二(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第一樂章的時候的二次創作。在樂章開頭八個小節的漸強與漸快處理,給了一個很好的代入感。以及在即將進入第二主題時單簧管的演奏。在譜子上這個地方單簧管是跳音staccato的,但在這一版錄音中為了讓這個旋律性極強的作品更為連貫,直接處理為保持音了…

例二,在彈波音的時候(比如一個6,也就是A,上面標了一波音記號),如果是古典時期的作品,得彈67656。浪漫時期以及再往後,直接67676。這是在不同時期約定俗成的規則,在譜面上是一般(當然也有些版本真標了)是不會刻意來區分標記的。 當然,如果誰能把這兩個時期的波音彈錯了,這錯誤其實和錯音差不多大了。

不想再打例子了好累…就醬吧…


輕重緩急


熟練度的保證下
樂感
音色
技巧


雖然不是學鋼琴的,但是也彈了幾年吉他了。
對於題主的問題,在一首相同的曲子下,怎樣判斷樂手的水平。
我認為樂手的【技巧與感情】是反應其水平的最佳標準。
對於鋼琴的技巧我不懂,在吉他中的技巧直接決定了曲目的豐富程度。假如同樣一首歌,只有三四個和弦組成,那大師和一般樂手彈出來的還是兩個世界。
再比如:很多優秀的歌曲,同行或後輩都會反彈和演繹,如 【little wing】【 bold as love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等等。即使旋律一模一樣,大家每個人還是都會有不同的風格。

假如情況再極端一點:兩個樂手,一個高手,一個業餘。都是彈一模一樣的,簡單的東西(按個C,然後53231323)。 但是,兩個人在演奏是流露的感情絕對會不一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有一個朋友就是職業音樂人,科班出身。雖然說大家彈琴各有所長,但是同樣一首一模一樣的指彈,在他彈出前五個音的時候,就直接能明顯感受到他的情感比我好的多得多。

所以說,即使曲子一模一樣,演奏效果還是會因樂手的水平而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其中的好壞,明耳人一耳就能聽出來。


首先,沒有錯音不代表就一定很好,有錯音甚至不少也不代表彈得不好。拿歌曲來說,洛天依音準歌詞都毫無瑕疵,難道他要比某些經常忘詞即興亂寫歌詞的專業歌手好?感情論雖然很玄學,但是可以歸結為延音的長度,音符的輕重的各個問題,這就是演奏者的區別。如果一首曲子演奏都沒有區別為什麼不幹脆都讓機器演奏好了,保證毫無錯音。再舉個更明顯的例子,書法家跟你寫的字同樣沒有錯誤,為什麼人家那是書法,你的是狗爬?


雖然不了解鋼琴,但認識不少玩吉他的高手。同一首曲子入門的人可能只用一根弦彈出來,我說的不是某根特定的弦,而是只有一根弦發音,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彈。中級水平的可以照著教程來扒,一首歌連個3,4天就很熟練完全和教程彈法一樣,基本都是幾個很簡單的和鉉來回切換的掃或是簡單的分解,如果不開口唱你可能都聽不出是什麼歌來。而高手是無需教程的,聽了歌就會扒,當然這種扒不是那種簡單的扒,演繹的要比教程還完美,自己還會加很多的優美的旋律,手法在裡面,專業的不知叫什麼了。給人一種欣賞音樂會和立體聲的感覺。我哥就是這種玩吉他鳳毛麟角的高手,只要出門彈吉他必成焦點,甚至圍觀的很多都是老頭老太太,所以我也並不相信什麼所謂的高手覺得別人不懂他的音樂,或在地鐵大街擺酷收費的有多大造詣。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音樂是可以吸引你認為不懂音樂的那些人。
PS:有次晚上10點多我和我哥去外面乘涼喝酒彈琴,來了個非常羞澀的小姑娘,緊張的用幾乎顫抖和語無倫次的話來和我哥說能不能給他彈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當然彈到一邊時那個姑娘已經滿臉淚水了。我的面前是這樣的一幕,深夜安靜的街角,吹著絲絲涼風,我喝著啤酒,我哥彈著吉他,月光照在對面女孩淚流滿面的臉上。伴隨著深情悠揚的吉他聲。彷彿一幅畫永遠定格再20年輕那一瞬間。當然我對我哥這種大神更是膜拜的五體投地。。


靠什麼?
聽!


樂曲表情的感染力,肢體語言的誇張表現,對樂譜細節的處理,演奏者的融入感,除了保持對原作的尊重外,有自己的處理方式,該強的時候有一些能帶動觀眾的動作(比如輕微的起身),要集中,沒有砸的感覺,弱的時候音符不虛,跳奏清晰靈活,小音符跑動清楚。還有就是形體陽光,舉止大方,一些小的細節比如上台的禮儀,坐姿,調整座椅,醞釀方式都會影響評委和觀眾的印象。


卸腰

對於對音樂並沒有什麼理論上和技術上理解的人(比如題主所描述的)來說,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沒有任何區別。

其實大部分的朋友是很難聽出來大師運用的各種技法的,最多能聽出來個「這首圓舞曲只有郎朗這貨在這個地方慢了一點」,「卧槽王羽佳在搞毛,這段真的該彈這麼快嗎?」。而至於為什麼這麼彈,他們自己處理上有什麼自己的理解,這個是極難解釋清楚的。

能真正聽出演奏者水平需要對曲目理解到很高的層次,這點對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一般而言我們能聽出曲目的處理方式「有區別」就足夠了,而至於每種處理方式的「水平高低」,抱歉即使專業人士給大眾分析出來,98.627%的人都是聽不懂的。

所以當演奏者達到沒有失誤、彈錯,嚴格按照樂譜演繹的水準的時候,都算是很高水平的演奏了。而這個水平階段的細緻區分,並不太需要大眾知道。大家只需要去選擇自己聽著舒服的音樂處理方式就好。


手起落的速度,每個音之間的長短把握,踏板的準確與否,還有種種因素都很重要。
一首鋼琴曲要彈的不光是沒錯還要彈的張弛有度,要感情豐富要漂亮才算精彩打動人心。

如果是練習曲。嚴謹更重要,簡潔有力,乾淨利落為主要,千萬不能拖,保證每個音符的長短一樣,一定要吃透譜子,弱起,漸弱漸強,跳音之類的種種一定要弄的清清楚楚。

如果是樂曲。我自認為情感一定是第一位。一定要夠飽滿夠投入。有一些標誌的地方卻可以自己改,我總是改譜子,按我自己的理解彈出自己的味道而不是照搬。

我認為練習曲是鍛煉技術,樂器就是在考驗技術。該讓大家知道你的本領。譜子只有在你自己熟悉尺度的時候才會彈的更順風順水。

但我指的是某幾個小點你可以不斷開連著彈這種小細節。而不是那種音都給改了節奏都給改了那種。

大概就這意思,應該蠻淺顯易懂的


我就知道肯定又有一堆大神和高手來指點江山了
什麼理解啦,詮釋啦,情感啦,人文啦,之類的啦
你們說的都對

但是毫無意義

這種區別是有門檻的
必須要有一定的水準,甚至相當水準的人才能做出判斷

對於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
其實首先應該承認
都是一樣的


謝邀!同一首鋼琴曲,在不彈錯的前提下,如何界定不同彈奏者的演奏水平?
我們專業人士評價一般不用「水平」這樣的字,更多強調風格,個性,處理方式的差異。因為技術「水平」都到一定高度了,沒法分出伯仲,而且藝術比的也不是純技術。
其實,鋼琴譜上有很豐富的信息,首先能嚴格按照樂譜演繹,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精確達到樂譜要求已經屬於不容易。但這只是傳聲筒,技術達人。
能精確表達出作曲家的意圖是第二步,但這也沒有演奏者在裡面。
藝術重要的是要表現新的意境,這是第三步。這也是一曲《牧童短笛》近百年了還在彈的原因,每次演奏需要有不同於前人有意義的美的表達才有意義。
演奏中要有演奏者的個性,時代性與風格等內容在裡面,這個演奏才有存在的價值。
每個演奏者有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統一的不同的處理方式才行。
樂譜既很嚴格也有一定的自由度。水平都能輕鬆駕馭的情況下,仍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風格等差異。


通俗的說,同一首歌有人唱的讓你流淚,有人唱的平淡無奇!


好的演奏會有「讓人舒服的瑕疵」。

很難理解的話,我打個比方:

網紅臉漂亮好看,也整的一口整齊的大白牙,但是,總沒有隔壁鄰家妹子的小虎牙有味道。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熟練程度
樂曲情感的表達
輕重音的變化(漸強漸弱)
起碼不要生硬吧
手的姿勢
差不多這些= =


很多時候同一首曲子會在不同的人手中有不同的感覺,即使是沒有錯也會略加改動變的更加貼近自己的風格,如果只是練下來只能說那人水平有限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郎朗鋼琴課?
為什麼有人英文歌唱的很好,中文歌唱得卻很一般?
如何初步欣賞古典音樂?或者說能夠初步入門,涉足這個領域?
音樂在恐怖影視作品中的應用是怎樣的?
巴赫對肖邦的影響?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鋼琴曲 | 鋼琴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