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如果說,當年蔣介石帶走了故宮大部分最有價值的藏品,是否說明在藏品上,台北故宮佔優勢?
北京故宮的文物總量與精品數量都遠超台北。
比拼總量沒有什麼懸念,大家都知道兩岸故宮的藏品數量不在一個數量級。
台北故宮有70萬件藏品,看似很多,其實近40萬件是歷史檔案(比如奏摺),近20萬冊是古籍,剩下各種器物書畫總共10萬件出頭。
相比之下,原來的北京故宮明清檔案部收藏了800多萬件檔案,後來檔案部脫離故宮,組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目前收藏量是1000多萬件(相比台北40萬件)。北京故宮自己還保留了近40萬件歷史檔案。
大陸(也是全世界)收藏中華古籍最牛的單位是國家圖書館,收藏珍貴古籍30多萬冊,加上普通古籍高達280多萬冊(相比台北20萬冊)。北京故宮撥了部分精品古籍給國圖,自己留了二三十萬冊。
北京故宮藏品總數186萬件/套,去掉檔案和古籍,剩下器物書畫大約120萬件/套(相比台北10萬件)。
數量說完了,說質量,也就是所謂的「國寶」。
因為兩岸的文物定級標準不同,數據也不全,所以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說個大概吧。
大陸的正式文物定級標準中,沒有所謂的「國寶級文物」,只有「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的說法。珍貴文物優於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再分為一二三級,一級文物最珍貴,是國寶中的國寶。
北京故宮186萬件/套文物中,有168萬件/套屬於珍貴文物,已然是台北文物總數的兩倍以上。
186萬中有168萬是珍品,這個比例是非常變態的。全世界絕大多數博物館,珍貴文物都佔少數。可是在北京故宮,珍貴文物居然佔了大頭。
168萬件/套珍貴文物中,有8000多件/套入選一級文物,從比例就能看出,一級文物是極其珍貴的。
那麼,台北有多少一級文物呢?
因為台灣的文物定級系統截然不同,所以沒有辦法直接套用大陸的標準。但估算一下還是可以的。
台北故宮的強項是書畫和瓷器,先看這兩項。
北京故宮收藏書畫1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000多件。元代以前書畫「參評」一級文物比較容易,因為存世稀少,所以比較完整就能評上。明清繪畫則命苦,必須是一線畫家的代表作才行。
台北故宮有書畫1萬件。元以前部分和北京差不多,都是700多件,只不過台北繪畫多一些,北京書法多一些。明清部分,北京故宮獨步天下,台北的實力還不如其他一些省級博物館(這是乾隆皇帝的偏好造成的)。所以,台北故宮的書畫一級文物,估為1000件是正常的。
再看瓷器。
北京故宮收藏瓷器3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000多件。
台北故宮有瓷器2.5萬件,其中宋代五大名窯、明代官窯、清代琺琅彩瓷器是強項,有些品種略多於北京,但因為這幾類瓷器的存世數量原本就比較少,所以多也多不到哪裡去。比如許多人知道台北故宮收藏宋代汝瓷21件,不知道北京故宮收藏了20件。
魏晉隋唐瓷器、遼金元瓷器、除琺琅彩以外的清代官窯瓷器、各種民窯瓷器,北京故宮都多於台北。所以兩者瓷器一級文物數量應該也差不多,給台北估個1000件也行。
除去書畫和瓷器,北京故宮還有6000件一級文物,主要是從剩下的70萬件器物中挑選出來的。
除去書畫和瓷器,台北故宮還有6.5萬件器物類文物,不足北京70萬件的十分之一,其中有多少夠得上大陸一級文物標準呢?
剩下的器物類型,北京故宮基本都占絕對優勢。僅舉數例:
青銅器:台北故宮收藏6000件銅器,除掉銅鏡和錢幣,先秦青銅容器和兵器只有3000多件。北京故宮僅收藏先秦青銅容器和兵器就達到1萬件,另有錢幣1萬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件。插一句,上海博物館收藏青銅器7000多件,就連地方上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還收藏了至少3000件。皇帝鍾愛青銅器,但現代發掘速度更誇張。乾隆折騰一輩子收藏了4000件,建國後僅寶雞一地就出土20000多件。
漆器:北京藏1.8萬件,台北藏707件。清宮舊藏基本在元代以後,所以台北辦漆器展,最早的展品是藏家捐贈的宋代漆器。北京則是到各地「化緣」了不少早期漆器,時代序列完整。
玉石盆景: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原本屬於玉石盆景,因為造型複雜,不方便包裝,當年帶走的很少,台北沒有單獨統計。北京則收藏了1400多件,搞個菜園或者花園展廳都夠了。
其他什麼竹木牙角器、琺琅器、金銀器、玻璃器、織綉服飾、文玩、傢具、鐘錶等等等等就不細數了,北京的藏品數量大多是台北的3倍到10倍以上。
北京這70萬件器物中出了6000件一級文物(6000件一級文物中應該包含了部分古籍,但沒有查到數據,因為許多精品撥給了國家圖書館,所以估計數量不會大),台北剩下的6.5萬件器物中能出多少件一級文物?
按比例,不足600件——好吧,還是慷慨一點,分你個2000件吧(呵呵)。
這樣看,台北故宮的書畫、瓷器及其他器物,一級文物不會超過4000件,即不會超過北京故宮的一半。
至於台北故宮的歷史檔案和古籍中有多少國寶,請她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及國家圖書館去比吧,相信結果也差不多。
當然,這只是估算。但你說北京故宮的精品文物多於台北,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即使台北的精品少於北京,但每一件珍貴文物本身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台北故宮肯定值得一逛。
有人要問了,不是說當年挑了精品去台灣嗎,為什麼精品反而沒有北京多?
原因很簡單,台北故宮的文物主體是歷史檔案和古籍。
文物南遷時,運到南方的故宮文物有13000箱,其中近3000箱運到台灣,剩下的大部分回北京故宮了,小部分留給南京博物院。
運台的3000個箱子看似也不少,不要忘了,首先要裝40萬件檔案和20萬冊古籍啊!一套四庫全書3萬多冊,要佔多少箱子?能剩多少地方裝器物?
裝器物的時候,運貨的顯然想多裝精品。那個時代的文物觀念比較舊,對精品的理解是書畫、瓷器、青銅器優先。
當時書畫裝了不少,可惜時人鑒定水平不如現在,裝了許多贗品去(台北故宮搞黃公望書畫展,大部分真跡是從大陸借的,自家黃公望繪畫真跡只有3件,可當年掛著黃公望名義運去台灣的書畫不下二三十件)。清宮流散在民間的書畫有很多,大多被大陸博物館收了,所以北京故宮的唐宋元書畫也很多。
宮裡瓷器多是官窯的,珍貴得不得了,可惜瓷器這玩意太嬌氣,也佔地方,只帶走不到十分之一(具體數據見前文)。
青銅器倒是把宮裡的基本搜羅完了,但前文說過,皇帝收集力度有限,北京故宮在建國後通過徵集民間收藏和考古發掘,輕鬆超越了乾隆皇帝的青銅器收藏規模。
除去書畫瓷器青銅器,剩下各種器物就沒什麼箱子可裝了,實在拿不走。
其實,如果經常參觀台北故宮的展覽,或者購買台北故宮的書籍,你會發現,如果只動用自家藏品,可以半開玩笑地說,台北故宮舉辦的展覽,不是瓷器,就是書畫,不是宋朝皇帝,就是清朝皇帝。
台北故宮近年舉辦的、能夠跳出宋代和清代框框的大展,往往大量(有時是全部)使用大陸文物,比如去年引起轟動的《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如果翻閱台北故宮的導覽書,你會有同樣的感覺:宋代以後部分,尤其明清,佔了大半篇幅,古代中國最輝煌的周秦漢唐卻著墨甚少。這就是清宮舊藏的局限。
這樣的局限,北京故宮為什麼能夠避免?因為北京故宮除了有清宮舊藏,還有大量民間捐贈、國家撥交和考古成果。從本質上講,故宮收藏不只是皇家收藏,更是國家收藏。這種國家收藏的特點,在建國後的北京故宮,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有人說,比來比去有意義嗎?
有。
不少人以為北京故宮「有宮無寶」,進宮只忙著拍房子,真是太虧太可惜了。
北京故宮的日常文物展出量高達1萬件,是台北的5倍。一比較,有些人才發現,原來逛紫禁城不能錯過宮裡的展覽。
下次來北京故宮,記得看展覽噢!
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北京故宮帶有極強的原址性博物館的味道,其建築和所在的位址就蘊含著大量的信息,而這是台北故宮所不具備的。所以,二者其實不可比,因為博物館的性質不同,如果一定要比較也是北京故宮完勝。
台北故宮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叫做故宮舊藏文物博物館,如果一定要比較一下可移動文物的話。當年南遷文物台北運走2972箱22%,留在大陸10519箱78%。分門類比較陶瓷、青銅北京成體系,台北多名器。善本台北完勝,帝皇生活用具、碑帖、雜項盆景北京完勝,玉器北京佔先,書畫台北佔先。具體書畫為北京有5萬件,台北精品有近4600件。細節比較元以前繪畫北京420件,台北574件,元以前書法北京310件,台北155件。玉器北京28461,台北11445,北京有大禹治水和其他千斤級別的玉山。雜項(漆器、琺琅、玻璃、金銀器、竹木牙雕、文房)北京101355,台北7605。盆景北京1442,台北無。
看到一些不能理解「原址性」的人,基本上只能從器物層面理解問題,這部分人屬於無法被教育的類型,刪不赦。個人認為如果只從藏品的角度來看,
①從藏品數目而言,北京故宮遠勝於台北故宮。民國文物南遷帶走的故宮珍寶不過是故宮茫茫藏品中的一粟,且整理時間有限,可供清點的總藏品數目也有局限,所以除了某些距離晚清年代較遠但代表性的高價值文物被帶走,南遷文物中的大部分均出自中晚清時期。
②從藏品價值而言,台北故宮比北京故宮更加出色。在民國南遷前匆匆整理的時間之內,工作人員挑選的都儘可能是珍品,以防止珍貴國寶毀壞。如三希堂中的快雪時晴帖等精品,均入主台北。
③從觀賞價值而言,台北故宮引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對藏品進行網路宣傳,而北京故宮因為藏品繁多且難以騰出更多的空間對藏品進行有效展示,從而受到了許多局限。
④就整體而言,北京故宮本身就是一件文物,這是台北故宮遠不能比擬的。故宮是國寶之源,收藏在北京故宮的藏品會帶有更濃重的文化氣息。
綜上,二院藏品並無明顯的高低之分。但是就參觀者的反響而言,台北故宮更勝於文物,而北京故宮更卓於建築,從而不顯其文物底蘊。而北京故宮也將開放北院區,屆時將有效解決藏品與建築之間展示的局限。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
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台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
台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台北故宮藏有元以前書法155件,與繪畫相反,雖然數量上不如北京故宮,但因為有祭侄文稿和快雪時晴帖,在頂尖藏品上反勝故宮。在書、畫兩個領域,其他博物館,包括國博完全沒有競爭力,只能看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兄弟倆互相PK。
台北故宮收藏的青銅器,先秦有銘文的約500件。兩岸故宮青銅器都以傳世品為主,台北故宮精品上強於北京故宮,但對比國博的青銅器略遜三分。國內含台灣的話,應該是國博、台北故宮、上博前三,北京故宮第四。
台北故宮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明代官窯瓷器收藏佔優勢,清代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絕大多數都藏在台北故宮,但在其他瓷器領域,北京故宮更勝。不算陶,但算瓷器,基本就是北京故宮、台北故宮一路絕塵。PS:算彩陶的話,國博秒殺所有博物館,包括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基本合起來是他的零頭。
在台北故宮玉的展覽里,從新石器時代的鷹紋圭和人面紋圭,到商代的鳥紋佩,漢代玉角杯,還有那號稱鎮館之寶的清代翠玉白菜,精品不少。整體上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難分伯仲。
善本台北故宮優勢明顯。不過似乎北京國圖也不差。
明清兩朝帝皇生活用具、雜項北京故宮有絕對優勢。北京故宮是餃子皮,台北故宮是餃子陷。
這話誰說的來著……我看了台北故宮後挺有感觸的。
北京故宮去過7,8次吧,作為遊客,的確是建築更吸引我。也很遺憾沒有看過清明上河圖等故宮的特展。
陝西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洛陽博物館什麼的,也都看過。還看過一個在洛陽的土墓博物館,非常有趣。
上周去了台北故宮博物館。完完全全是被震撼了。尤其是書畫。和器物相比,帶給人的感觸是相當不同。
當看到蘇軾,唐寅,王羲之(仿),米芾,黃庭堅,宋徽宗,崔白,黃公望,蘇漢臣……這麼多,千百年來的最優秀的書畫,帶給人的震驚和感動,這是我從來沒有體會到過。
親自看到這些很熟悉的名字的筆觸,第一眼,自己真的有淚水浮出來。
然後是一幅接一副,根本來不及讚歎,馬上就被下一副震撼。
如果有機會,請一定要去台北故宮看一看。
我們在台北故宮的時候,大陸旅行團基本沒有,全部是韓國和日本的旅行團。我們參觀的時候,特地找的中午飯點過去,人比較少。參觀完畢,門口嗚泱泱的韓國人和日本人。
我們看書畫的時候,王羲之的遠宦帖被日本人圍的里三層外三層。而且他們拿著特別高級的小小的望遠鏡或者是放大鏡。
博物館內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打閃光燈,書畫不能拍照。所以翡翠玉白菜什麼的,還要排隊拍照呢。╮(╯▽╰)╭
台北故宮裡的宋汝窯也是價值連城。價值最高的,全世界獨一件的未開片汝窯被乾隆當作貓碗,不過看上去的確很像肥皂盒╮(╯▽╰)╭。雨過天青色美麗溫柔的無法形容,回家看看自己用了多年,在淘寶買的汝窯茶具簡直不堪入目。
(T ^ T)
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唐代的唐三彩也很多,但是在被陝西和河南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洗禮之後,無感。
台北博物館很活潑,有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小短篇動畫來活躍氣氛,看的興趣昂然。毛公鼎旁有動畫講字體演變,我看了15分鐘,很生動的。
還有小朋友的博物館。太精彩了。有個柜子很多抽屜,拉開抽屜就能聞到各種味道,鼻煙瓶的味道,胭脂的味道,宋畫里各種顏料的味道。還有抽屜是把手伸進去摸一摸,戰國青銅器摸起來什麼感覺,宋瓷器摸起來什麼感覺,皇帝的朝珠摸起來什麼感覺……
要不是眾目睽睽這下,擠在4.5歲孩子里實在丟人,我也好想聞一聞,摸一摸啊(T ^ T)。
作為一個遊客,都會被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感動到,那從我的角度來說,只說藏品的話,台北故宮更加令人驚喜哦。
謝邀請。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因為所謂「價值」,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單就博物館而言,就有文物的市場價值(通俗的說就是值多少錢)、審美價值和社會民族的共同記憶。所以單純的下結論說「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
建議您讀一下《黨政論壇》雜誌2005年第5期的《兩岸故宮藏品比較》,那裡有詳細的論述。
嘿這個回答可能啥也沒說,小的才疏學淺,抱歉。
「精品在台北」這個問題涉及到國共對峙時期的政權正統之爭。台灣的國民政府一直在試圖證明自己代表中華文化正統。為了證明這個大問題,羅列了一系列理由,比如胡適、傅斯年等一批學者在台灣,衍聖公、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張天師等儒統、佛統、仙統在台灣,而「中華文化精粹」的故宮文物中的最精品在台灣,也是論證這一大命題的子命題,為了證明中華文化的正統被帶到台灣,文化的正統又被用於輔助證明國民政府政權的正統。至於帶走的是不是真都是精品,其實沒那麼重要了,能為「文化正統在台灣」這個政治口號服務就行了。
其次,這裡又涉及到一個不同時代的評判標準不同的問題。台北故宮是內戰時匆匆從南京運走的,時間緊急,容不得精挑細選,但不排除部分被視為珍品的寶物被特意帶走。不過那個時候對於「寶物」的認定,和現在又有所不同,可以說視野是比較狹窄局限的。那個時候,對於文物價值的判定,還主要基於從金石學以及文人收藏視野,重視的是名家書畫以及青銅器。至於宮廷傢具、武備、服裝、冠冕、儀仗、樂器等則未被重視。特別是清代龍袍、皇帝玉璽等物品,還在當時被視為反動遺留物品。台北故宮老院長馮明珠在演講時,提到台灣故宮興建南院區,有織綉品的展覽,但專展外國的,不展中國的,因為台北故宮沒有特別好的織綉品。她還感嘆,當初要是帶些好的龍袍就好了。從寶物南遷到現在,人們的學術視野要拓寬了很多,原先不被重視的有關清代宮廷生活文物文物(傢具、茶、酒、玩具甚至馬桶)都成了研究當時宮廷物質文化的重要學術資源。這些文物,在40年代是不會被重視的,也不會被刻意帶到台灣。
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建築角度 北京故宮的建築無它館可以比擬。800多萬的藏品量在全球也居住輕重。台北故宮的書畫有很多精品,但正如上面所說爭議頗多,台北的徐小虎老師也經常放炮。但從文化延續或傳播的角度來說,兩者各有優勢。若從學習研究和欣賞的角度來看,兩個館都非常值得經常去看看。每次都會收穫頗豐。
上周剛去完台北故宮,一個半小時就看完了……真心沒覺得有啥啊。
廣受宣傳的三寶,翡翠白菜和肉形石只是獵奇性的晚清玩賞物,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都非常有限(象牙雕球等類似)。毛公鼎是很珍貴但不夠大……
整個台北故宮不僅建築很局促,缺乏自然光照,而且也缺少視覺衝擊力強的大型展品,都是小玩意兒。不使勁包裝的話很難有什麼吸引力。
哦,對了,我對中國書畫完全欣賞不來……
兩年前去了趟台北故宮博物館,當時覺的挺不錯的,因為之前我很少逛博物館…
然後…去年我去了一趟陝西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
今年我去了趟故宮…
兩年前我果然還是太年輕啊
可能老蔣當年帶走了大部分故宮的好東西,但也就只有當時故宮大部分的好東西而已(??????) ?
故宮真不是只有建築啊各位(?.?)
最近剛看完《兩個故宮的離合》,而我兩個故宮也都看過,所以對問題的感受如下:
1、兩個故宮如果能夠統一,那才是最完美的中華文明之精華;
2、台北故宮的藏品絕大部分是GMD南遷時所運上萬箱中的精品,其中運到台北的又只運成功三船,但是包含了故宮藏品在30年代第一次海外展出(英國)的全部幾十箱精華。所以台北故宮雖然在量上不大,但在質上卻絕對是精品中的精華。比較公認的是台北故宮的宋朝藏品很多,而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中華文化上的一個高潮。
3、北京故宮明顯在量上完勝台北故宮,但是北京故宮在質上也應該不遜色於台北故宮,首先GMD南遷的藏品中只有一少部分(僅三船)運到了台北,還有大多數沒有運走,其次,近年來的文物迴流運動使北京故宮收藏大大增加,再次大陸考古發現的藏品也在增加。而且雖然宋朝的藏品少,但是北京故宮的明清藏品多啊。
4、之所以民間有些說法是台北故宮以質取勝,可能還有一個因素是北京故宮本身的建築就是一個巨大的具有可觀賞性的藏品,而紫禁城又超級巨大,所以一般民眾想在一個旅遊日去好好欣賞北京故宮的藏品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5、留在大陸的故宮藏品本身也沒有全部對外開放,除了北京故宮未展出的部分,南京博物館還有幾千箱當時未搬走的藏品,這部分展品也是一個謎。
總之,兩個故宮都是無價之寶,如果能夠統一,那就完美了。
台北故宮的藏品很好啊,可惜不準拍照,很想在裡面慢慢看個3天。但是台北故宮根本就是個普通的博物館啊,藏品再好,和北京故宮有得比嗎?簡稱里,北京故宮去掉博物院三字也名副其實!台北故宮應該加上,去掉博物院三字,他真擔不起。
-----------
有人點贊更新一下,今年去的時候已經允許拍照了。
這麼說吧,雖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不管絕對數量和鑒賞價值和展出的展品(倉庫里的你也看不到,好的也不會擺倉庫)上,無疑大陸故宮是遠勝台北故宮的。
每次看到一些所謂的文藝青年中年老年吹去了台北故宮才知道什麼叫博大精深,大陸故宮小case,我心裡只有三個字:裝13犯!
說這話的人絕對沒有真的好好的逛過兩岸的故宮
在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後 我在想台北故宮是不是也有一群文物修復大師 如果沒有的話 故宮又要勝出一大截
就藏品而言,我還是推薦台北故宮,數量雖然不佔優勢,可是件件精品啊。去參觀的時候捨不得走,恨不得在裡面打地鋪。
作為藝術史專業學生,兩岸故宮之間比較由來已久。借用一個藝術史家的理論(抱歉我忘了是誰= =),博物館自建立之出就是西方社會為了塑造自身文化正統和強勢的工具。蔣光頭當年在台灣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其實也是為了塑造自己中華正統的形象。北京故宮博物院因為場地的原因不能算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博物館。就最熟悉的書畫來說,北京故宮中國書畫當之世界收藏之最,這個之最一是體現在收藏序列時間上的完整,二是體現在巨大的收藏量。就宋畫而言台北故宮絕對是世界一流,但是就完整性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博物館能撼動北京故宮的地位,而且北京故宮一直都是書畫鑒定的中心(另外上博的書畫也很厲害,經常和北京故宮撕逼),收藏品大都經過了各位收藏名家的謹慎鑒定,年代出入不會很大。台北故宮宋畫疑點很多,傅申先生講過很多次了,也不贅述了。補充一下上面的答案,北京故宮當年的藏書量也是令人咋舌,但是後來一分為三,一部分給了國家圖書館,一部分給了第一歷史檔案館,另一部分仍在故宮,所以故宮藏書量遠不如台北故宮。南京博物院手裡現在還有200多箱當年沒還給北京故宮的南遷文物,兩家撕逼也很厲害。北京故宮馬上要在海淀區建立新園區了,這是走向現代展覽型博物館的重要一步。至於南博手裡的那兩百多箱文物,我想故宮不如就在南京建立一個故宮南京分院吧,畢竟藏著掖著不如拿出來服務大眾~
就這個問題我隨機問了一個外國同事,20來歲剛大學畢業的intern。我問他去中國旅行的話想參觀什麼,他說去beijing看great wall和forbidden city,我說台北也有個forbidden city museum。他問台北在哪裡是馬來西亞的嗎
除去建築本身,只關注文物的話我會投台北故宮一票,當年抗戰故宮從那麼多文物里精選了其中最珍貴的部分南遷,等到國民政府遷台的時候又從中精選了最好的一部分帶到台灣,可以說台灣故宮所藏文物是精品中的精品。而北京故宮的現藏文物,除了南遷運回的,宮裡原來沒帶走的,就是各個博物館調撥的,這些年回購的,各種捐獻的,總量巨大,但就其藏品水準,尤其是故宮舊藏部分,台灣可能更好些。當年故宮南遷文物除了運台的,運回故宮的,還有不小一部分,至今留在南京,所以南博也是很牛的,我沒有說北京故宮不好的意思,北京故宮有所有文物對抗不了的價值,就是那片建築,它就是個文物,不可複製
有些人的回答很莫名其妙啊。
我基本上每個月都去一次故宮,這麼說吧,以每兩個月為單位,去故宮能看到新展覽絕對不虛。
我剛到北京時,我去故宮,那時故宮大多是簡單的器物展覽,得自己帶著知識去逛,不然有點走馬觀花。近兩年展品旁邊能掃二維碼看到簡單介紹以及可以戴講解器,另外還有展館裡有各種衍生的圖冊和書賣,去逛一次展覽(比如今年的趙孟頫書畫展),我一個不懂書畫,只知道古代名畫的名字的人看下來也不覺得說有多麼難懂,簡單的背景知識和有點起碼的審美,展覽還是能看的。
尤其是近些年(應該具體是2015年起,這個我記得不確切,有錯誤的話望指正)故宮舉辦的明代御窯瓷器展覽,和景德鎮挖掘進行對比,從永樂朝已經辦到了正德朝了。之前還有過汝窯展(清淡含蓄),11.12新開了哥窯展,這都是宋瓷方向。
我覺得吧,你自己不去關注不去看展,真的不要隨便站出來說故宮就一個宮。
以及還有什麼瑞鹿展啊,幾乎每年一度的牡丹、菊花的花展等等,東西多的是,自己不去發現學習不要隨便賴別人怎麼不給你弄好。
博物館文化本身就比較深,我去看很多展都是看一遍,有點懵逼,然後拍照回來查查資料,回頭再去一次。
另外台北故宮打算今年過年去看,我有不少同事去看過,普遍表示文物精品確實好,尤其在歷史記載和文獻資料方面,器物方向精品也有,但數量和質量整體不及故宮也是屬於比較客觀的評價了。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文物,互相對比沒有關係,貶來貶去這種行為我是真看不懂了。
比這些都是沒意義的,特別文物價值這邊,更是沒有一個量度,我們只要知道當全世界說起故宮是北京的那個而不是台北那個就可以了。
況且,北京故宮還真就比台北那個強,你拉出一個要「光復大清」的「志士」,你看看他要定都哪裡,住哪裡。台北?不不不,那不正統,還都是偏安一隅之地。什麼?_?我大清亡了?不行,還是得在北京,瀋陽都不行。台北有白菜有肉有枕頭?要那有啥用,破落戶家誰家沒個祖傳寶貝,皇家正統的北京故宮我那是金不換。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有哪些厲害的設計為現代人稱奇?
※為什麼朱元璋的畫像這麼奇形怪狀?
※為什麼從小到大每次看到外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中國文物總是義憤填膺的?
※中國現存那麼多古塔,您認為哪座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