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禁淫慾的,那人如果有了這些慾望該如何呢?

佛教是禁淫慾的,那人如果有了這些慾望該如何呢?
是通過一味的自制力克制?還是像因為不能吃肉,改而吃素來實現食慾,那樣得到慾望的實現?
亦或者是其他?


吃飯是基本慾望吧。但是廣大女性都在減肥。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發現了一個更高的目標,而且你真的想實現它,便能剋制低級的慾望。


坦然面對自己的慾望。希望禁慾本來就是另一種慾望。你從一種慾望到另一種慾望不能脫苦。
不要理會這些清規戒律,只要吃准根本目標,行正道。
佛住世時,出去化緣,人家施捨的難免有葷腥,佛照吃不誤。人家問為什麼照吃?佛回答我們走中道,不偏執。
如果非要用各種規定框死自己,就淪為苦行外道了,看看耆那教。他們的一個分支是連蟲子也不能踩死的。


首先,佛教不禁淫慾。
其次,佛教中的確存在著不淫,不邪淫的戒律。
對出家人來說,選擇了一條獨身的修行道路,不淫是有它背後生理心理的原理,的確需要受這個不淫的戒律。但對在家人來說,可以不皈依而學佛,也可以皈依後不受戒而學佛,也可以皈依後受不邪淫戒而學佛,也可以嘗試在一段時間內受不淫的戒而學佛,沒有一定之規。
再次,什麼叫不淫戒,什麼叫不邪淫戒,有嚴格的定義和時代背景。沒有對戒律的深入研究和對戒律實質精神的把握,很容易把不能導致解脫的戒律刻板的當教條來嚴酷壓制自己遵守。這也是戒禁取見。
最後,素食、放生、持咒的確生理上的壓迫能減弱,但也不能根除根本。還是要能明理,真正懂得這種生理慾望的由來,才好解決。佛教中三界眾生中的欲界眾生,就是因為男女慾望一直在欲界,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但簡單的生活方式、積極向上的心態和修行,的確也能把這種生理衝動轉化成建設生活的動力。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影忍。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
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
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
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
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
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
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
非是世間。非出世間。
非修菩薩行。非舍於大願。
非實非不實。
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辨一切世間事。
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

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於油於水。於身於寶。於明鏡等。清凈物中。而現其影。
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不沉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
然諸眾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
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別。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別。一時普現。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
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


佛教要求,在家人禁止邪淫!

如果你對自己要求高.你可以試白骨觀,屎尿觀,不凈觀.還有多想想欲的後果,是苦.是刀口舔蜜.多想想後果.凡人畏果.後果是苦,是苦集,是大苦集.用呂洞賓的話說:"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伏劍斬愚夫,分明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
一句話,想到色,就要想到死,想到倒大霉.
再從反面想.如果無欲,則至剛.無人能破,能無漏,能迅速成就.能成就樂境界,能成就喜境界.都是非常好的.
而這種樂與喜境界都是持續的.不是那一秒能比的.


。。。有了就有了唄,一會就沒有啦


佛教密宗入門就是十萬大拜,十萬大拜之後基本可以打通督脈,這樣你基本就不會被性與困擾。說點黑話的話,那就是你明點可以提得住了。你要是說顯宗的修法,那就是布施咯,因為顯宗的修法主線路就是六度,然而持戒是之前的布施,六度前前為因,後後為果,你要想持戒成就,先要修布施,不修布施,持戒很難成就。


修行的過程,慾望會自然消亡;不是靠人克制;最終,做和不做平等,吃肉和吃素平等;


請百度一下「淫」字或者查一下字典解釋的這個字。
是指過多,放縱。就算其中一條男女的,也是指男女不正當的關係。。。。
不要一提到這個字腦中就充滿烏七八糟的事情。多讀點書,少看電視。
慾望是正常的。就是自己感覺餓了,要吃東西,這就是慾望。沒有強制你的慾望,而是請你在有慾望的時候選擇一下適合的。


從生理上虛弱自己,心理上警告自己,地理上隔絕自己。

其實比起在家人,也就地理因素佔優,隔絕開了滾滾紅塵。其他的也跟平常人一樣,沒什麼包治百病的效果。每年還俗的人多的很,只是人們從來都沒注意過這個群體。


我覺得佛法的戒律只禁可禁且願禁之人


我的理解是, 淫應該是過分,多的意思。邪淫是正當關係之外的關係。


推薦閱讀:

靈修大師和苦行大師是如何做到無視一些人類正常慾望的?
想給外婆買幾本適合佛教徒讀的書,該怎樣買呢?

TAG:佛教 | 禁慾 | 慾望 | 實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