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墓為何沒有受到保護?

寒假曾去茂陵,拜謁了衛青霍去病墓,這舅甥二人橫掃匈奴,建立不世功勛,至今都是漢民族尚武精神的代表。霍去病墓墓被保護的很好,劃在了茂陵博物館內,而衛青墓則一牆之隔,且墓碑已經殘破,封土堆上到處是垃圾枯草,為何不能把衛青墓也保護起來,我們就是這麼對待民族脊樑的嗎?


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青墓當前的狀況的確讓人痛心疾首。封土可以隨意攀爬,走到封土堆的路上垃圾遍地。


雖然霍去病墓實際上是茂陵的陪葬墓,但在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茂陵和霍去病墓分離是這個問題的導因。從茂陵、衛青墓(這兩個是一樣)、霍去病墓不同的國保牌編號就可以看出來。衛青墓在國保中是茂陵的陪葬墓,所以在一開始就沒和霍去病墓(茂陵博物館)在一起。而且事實上最大的對衛青墓的破壞就是茂陵博物館建圍牆而破壞了衛青墓西側的封土。2013年11月底前被圍進茂陵博物館之前的金日磾墓之前也是獨立在外的。這是大背景。


因為這個歷史原因,現在再想把衛青墓乃入茂陵博物館需要徵用或租用四周耕地。而且名義操作上,耕地需要轉為建設用地,需要陝西國土資源廳審批。金日磾墓的操作是租用22畝農耕地,然後砌築仿古圍牆。但因為衛青墓比金日磾墓大的多,所需土地更多。所以民間保護者現實的設想也僅僅是用鐵絲網將衛青墓封土圈起保護,不讓廟會的人隨便上去踩。茂陵博物館所謂的「2000-3000畝大遺址計劃」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別多想了。

另外,茂陵的確交通非常不便,導致西安的西線除了自駕之外,大部分是要跟旅行社走的。所以很多人就知難而退了。加上從選擇上,茂陵即使加上乾陵,也排在秦始皇兵馬俑、法門寺、市區之後。交通不便,吸引不大,就導致來的人少,年門票收入很低(一說總收入400萬),直接導致館方資金有限。加上金日磾墓茂陵博物館「墊」了70萬,估計再來一次怎麼也不肯了。

PS:出茂陵陵園東闕門遺址的筆直小路,據說就是原來的東司馬道。司馬道的兩旁是功臣權貴的陪葬墓。這個其實也很需要保護


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生在咸陽的人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歷史線索參考的。

我小時候,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住在咸陽西郊的西北橡膠廠,那是個古意盎然的地方,廠區邊上就是秦朝阿房宮遺留的胭脂河,小河從周朝姜子牙釣魚的釣魚台附近流入渭河。小時候親眼見過散落在河邊的漢朝石刻,田壟切面中露出的唐朝瓦當,原上荒草中的明清墓地。現在想起來,那是古中國最後的殘影,一個香港商人和盜墓者還沒來到的前現代時代。

當時最近的博物館,除了咸陽文廟以外,就是去茂陵多了。那時候的茂陵,其實只有霍去病墓是被圍起來的,因為裡面有些石刻怕被偷了,就是現在的鎮國之寶:馬踏匈奴。就在露天地里,小孩子都騎到這兩千年前的大馬上去玩,哪像現在金貴的還有個亭子。至於漢武帝的茂陵,那時候就是一個大土堆,上面連樹都沒有,遊人主要項目就是爬上茂陵,然後俯衝下來為樂趣,當然那個大墓碑還是在的。其實此時就是兩千年歷史長河間,茂陵群陵的真正常態.....荒野中的一個大土堆。

八十年代中我們舉家就搬離咸陽,再回來已經是2008年,我成年工作很久以後。故地重遊,那時霍去病墓已經是個很正規的博物館了,和現在的格局已經差不多,馬踏匈奴進了亭子。但是漢武帝墓園,還不是現在這個規制,只是圍了一個鬆散欄杆,不讓攀爬了,而且種上了松樹。記得當時我還覺得很遺憾,沒法爬茂陵了。但是現在這樣的茂陵博物館還是沒有的,欄杆之外到處是小攤,我還在墓碑下吃了碗涼粉。

再後來去就是2014年底,這時候就已經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了,高牆立起來,朱紅大門架起來,似乎帝王氣象,豈不知千年來它們一直就是荒原上的荒冢。所以能側面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衛青墓沒有被保護:是因為它在原上這幾百座漢唐帝王將相墓中因為地位和規制處於比較低的序列,而周圍又沒有漢朝石刻這樣亟需保護的文物,所以封裝起來滯後一些。你要是早十年二十年來,別說衛青墓,連漢武大帝的茂陵也是這個樣子,甚至連上面的松樹都沒有呢。參考別的答主說的,預算夠了衛青墓也會保護起來吧。

但...................什麼叫「保護」呢?朱門紅牆之內,小時候那種驅車登古原、日暮蒼山遠、離離原上草,遠芳侵古道的荒涼古意再也不會有了,永遠的消逝了。對於這些古墓,想必被人遺忘在歷史的荒原草叢中無人打擾其實是最大的尊重,而不是這樣被人包裝、圍觀和收門票吧。.....................再也回不去了。


衛青墓大概是我最想去西安玩的一個原因,但是想想又覺得凄涼還是不計划去了。沒有商業利益自然是沒有保護價值,古人已經遠去,青史算是最好的墓碑。唉。


可憐


推薦閱讀:

西晉挖出《竹書紀年》(竹簡)後是怎麼保存的?
如何看待近日敦煌研究院稱「閃光燈對莫高窟壁畫影響微乎其微」?
如何看待一滿族男子在尚可喜墓前撒尿的行為?

TAG:衛青 | 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