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

可不可以從個體與群體分別討論?
希望有人能同我一起討論。

相關問題;人終會消失,人生有何意義?為什麼要活著?


是時候放出這張圖片了!


新的一年。
過去一年遇到了新的事,新的人,這一年感受到生命的最大可能,為未來立下最高目標與可實現目標。
更切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人生在於我,就是不斷地發現可能性,以及實現可能性的過程。

謝謝大家陸陸續續的點贊與感謝,祝各位順遂安好,安康吉祥。
2016.2.17

以下.

想講一個故事。

那年剛上高一,去了一個沒什麼熟人的班。開學第一天,老師也沒有安排位子,於是我隨便找了個位子坐下,同桌是個陌生妹子。

也許同桌之間很容易產生好關係吧,在高一的一年中,我一直跟她坐在一塊,唯一聽的課只有英語,在地理課上描摹國界線,在語文課上看了人生中第一本言情小說,晚自習一起玩耍,聽彼此的故事,有時候笑笑有時候也會哭。
我們在博客里寫下好多現在看起來矯情的文字,也會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哈哈哈笑的要死。

關係很好很好。

有一天,我忽然問了一個問題:誒,90,如果我那天選位子,沒有坐你同桌,那我們是不是就完全不會認識了。
我已經不記得她怎麼回答的,只記得好像當時我們都沉浸在一種發現宇宙奧秘的震驚中,難以平靜。
真是一點都不矯情。
當然我的腦袋裡想啊想,只覺得生活太偶然,一個隨意的選擇,就會改變整個生活。
如果我沒能認識她,我不知道我的高一會怎樣度過。那時候其實差一分就會去尖子班的我,高一一年從初中畢業的全市全20掉到了全年級快400名,雖然現在看起來其實無所謂,在當時對於我來說無異於很大的一個打擊。而有了90的陪伴,整個高一過的好有意義,就像跑了那麼久的馬拉松可以短暫休息的10分鐘。

那如果不認識她,我會怎樣?這一年會是怎樣?感覺一個隨意的選擇真的能影響到人的一生。

所以跟90一起度過的那個渾渾噩噩,瘋瘋顛顛又過得很真誠的一年裡,我竟然開始思考人生了。

於是,我問了我最信任的老爹:爸爸,既然人生那麼偶然,那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生活那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那活著有啥意思?

我爹時隔多年後都會說,他當時被我問蒙了。

嗯,他沒能給我答案。反倒是我媽在看到我呼啦啦下降的成績,半發怒半教育我說:人生的目的就在於,過好這一生!再往大了說,就是傳承生命!

我的母上大人是多麼威嚴的存在啊,當時我真是細細回味了她的話,也沒說特別信,但有點在黑暗中看到唯一的一點點光亮的感覺。我也就順著這個繩索,半信半疑地走著了。

但這個疑問確實一直放在心裡了。當我知道高二的政治課要上哲學的時候,我還跟我媽媽說,我要好好學哲學,想要明白人生的意義。(嗯,當年年幼的我,以為思想政治就是哲學= =)

兜兜轉轉,那麼多年過去了。我自然沒能在政治課中學到了人生的意義,還陰差陽錯地真的學了哲學。也在大學課堂上說起過我的這個故事,老師如何解答的我也真的有些淡忘了。而站在現在,我只想說說我的感悟吧。

也許人生的意義啊
對於個人來說,人生可能就是各種選擇吧,你能接受選擇帶來的各種後果,起起伏伏,就是一生了。而意義也許就是,這起伏中,你的心境與得失吧。

我加了那麼多"吧",只想說明我語氣中的遲疑,畢竟我只有當下的見識,只能感悟到此。

而對芸芸眾生來說,目的可能也僅僅是傳承吧,世間給予我們氧氣與水,給予我們歡樂與愛,我們有義務將這些傳遞下去。

呼,真是好久沒有說起這些事情了。現實勞於奔命,人情世故充斥於耳,我也很少能如當年那樣什麼也不想地飛奔在校園裡頭了。而90也許久不聯繫,但我仍是記得某個下午,我站在教學樓的樓梯上,拿著兩個橘子,正好你叫了我,我回了頭。那天是個秋天,那天我好像穿著件白色的衛衣。

寫得好矯情,更多是自己的故事吧。

題主,我反倒是勸你,不要去想這些問題,因為我覺得(弱弱地說)是沒有意義的,
過好每一天,追逐想要的、熱愛的,不去後悔,也許才是意義本身吧。

--------

感謝大家的點贊與討論。
我的答案頂多算是一種經歷的感觸吧,對於人生我也是有很多想不清,糾結,遲疑,後悔。

但是,我也相信在這個年紀會有這些奇思妙想,也註定很難得到答案。
而我們能做的,只有選擇一個方向,堅持下去。
不要陷入無意義的迷思之中,詩酒可以趁年華,但酒醉夢醒之後,現實遠比漂浮著的夢沉重的多。

人生的目的,我也在參,可能等某天會頓悟。但頓悟又如何,不如現在就強大起來,走在路上。

嗯,以上。


夜深,雙重人格的另一面可以浮出來了。

卡夫卡小說《訴訟》的主人公K和神甫在一間沒有燭光的黑暗的教堂里,K什麼也看不見,但他仍想走出去。儘管他並不知道這一走,直至走到《訴訟》的結尾,等待他的恰恰是死刑而不是拯救。這樣的情景驚心動魄。

有時候就是這樣,陷入一間黑暗的小教堂,急於知道外面是怎樣的天地,而祈望命運,他卻如神甫,只露出曖昧的笑容。

K的掙扎,用卡夫卡的話來說,就是一隻蒼蠅的掙扎,他被粘在膠桿上,直到把腿扯掉,完全不能動彈為止。

其實死亡不是終點,絕望才是,絕望到不再掙扎。

或者有一天,當我們用明亮乾淨的靈魂刺穿包圍著的黑暗和虛偽,如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在高處舞動美麗的翅膀,輕覷這落寞蕪雜的人間,再想起當初的掙扎和妥協,當真是渺小的如一隻蒼蠅。

所以莊子云:「朝菌不知晦朔」。

人生過處惟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欲語此懷誰與共,鼾聲四起斗離離。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應該是穿行於真理的王國與世俗社會之間,傳遞著真理的雞毛信,把信仰和夢想抗在肩頭,在這個龐大蕪雜的世界上生活並且熱愛生活。也許就在這時,時間老人正攜帶著真理或真理的殘片溜進了我們的城市和住所。

這是我所推崇的生活。解釋只是生命本身一件無用的奢侈品。


大家有看過修仙小說嗎?

很不可思議,但確實是真的,看完西紅柿的《星辰變》之後,我對於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了更直觀的認識(+_+#)相比於類似「金丹期——元嬰期——飛升成仙」修仙小說的老套路徑,在《星辰變》里,主人公有一套比較獨特的修鍊路徑,那就是「幻化宇宙」。

星雲→流星→星核→行星→渡劫→恆星→暗星→黑洞→原點→宇宙

所謂「幻化宇宙」就是,主人公在修仙過程中,體悟宇宙大道,從各個分裂元素的性質到元素組成物質的規則,在百分之百地領悟了以上內容之後,在小說結尾,他擁有了創造宇宙的能力。

拋開對這種令人咋舌的意淫程度的荒謬性的批判,我覺得這套路徑的靈感,可能不是來自於它所宣稱的道家哲學,而是來自於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自己的內心塑造一個小宇宙,這個小宇宙模仿外部的大宇宙的運行規則,但又在內心自成一格,以擁有對自己領域的主宰權。

既符合大道,又隨心所欲;恰因為符合大道,才能夠隨心所欲。這大概也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不管是在體內修鍊金丹、元嬰乃至得道成仙,還是在體內聚集星雲形成星體最後化歸宇宙,修仙小說有一套特別有意思的路徑模板,就是內外兼修(內聖外王),內部超越的特徵非常明顯。

當年身邊好多男生都特別愛看修仙小說,常常熱情地把精彩片段講給我聽……為何這種文筆粗製濫造的小說能夠贏得如此巨大的點擊量,並且在讀者群體中經久不衰?帶著這些困惑,我挑了幾部在排行榜靠前的修仙小說,進行了閱讀。

很多人認為修仙小說的成功來源於男性視角下的意淫,這一點當然功不可沒,美人財富權力,乃至主宰宇宙的力量,在小說里,你都可以跟隨著主人公慢慢得到它們。

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恐怕寫作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一點:這樣的劇情路徑,也是對人生終極目的的一種實現。

人生的終極目的很難從群體角度討論,因為在宗教之外,群體沒有終極目的(如果有,可能就是群體生命的優化延續)。在宗教里,譬如基督教的末世審判,這就是群體的終極目的的一種形式。

而對於個人而言,終極目的只能是自己的意義溯源。你認為人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你實現了這個意義,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達成。當然,這個意義不僅僅是單薄的,而更有可能是多層次極其複雜的,那麼在諸多意義之中,一定有最主要的某個意義。對這個最主要意義的達成,可以被視為是人生的終極目的的達成。

剛成年那陣,我想,工作真是人類最討厭的發明。如果我不愛自己的工作,那麼我的一生都會在行屍走肉的交換中度過。我僅僅付出我的時間、技能、精力,來換取我得以繼續生存的物質保障。如果我還想要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那我勢必該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工作視為我人生價值的重要來源。可是現代社會工作的特質決定了,工作與我之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是彼此的唯一。換言之,我可以找這份工作,也可以找那份工作;這個工作可以由我來干,也完全可以由別人來干,或許別人還可以做得更出色。這麼一想,我覺得挺沮喪的。

於是我發現也許家庭可以成為我意義的寄託,按照我那時的想法,我這輩子是誰的女兒、是誰的妻子、是誰的母親,都是粘合度更高的關係,縱然很難達到彼此唯一的關係,但我可以從這些關係里尋求到更令我安妥的價值歸宿。在我的意義判斷體系里,它們都遠高於工作對我意義。

所以,你看,我對自己意義追溯的結果,充滿了自身的偶然性,與自身的獨特性。

但光找到意義源頭是不夠的,如果想要支撐自己的意義體系,你必須建設自己內心的小宇宙。因為這個世界本身是無序的,它不提供意義給你。顯然,我們無法整合世界的秩序,某種程度上,宗教做到了。但對於個人而言,只能在自己內心創造個人領域,我把它稱為小宇宙,這個小宇宙,既在大宇宙之內,又超然於大宇宙之外。

因為它在大宇宙之內,所以在運行規則上它必須得符合一些基礎的準則,但它又超然於大宇宙之外,所以你可以在小宇宙里建立自己的意義體系,並且得確保它不被世界的無序所干擾。

這就是常說的,足夠強大的內心。

或者,用更簡單的話語來表示:

我的地盤我做主……


這個問題也在很長的時間內困擾著我。

自從我大概知道"死亡"這個詞開始(大概5、6歲),我就在想: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人生的終極目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人死了之後會去哪兒?

我甚至在9歲那年,想好了自己將來快掛了之前的遺言說什麼。終於的同學都是小學生,成天在追逐打鬧打遊戲,而我,在思考:人生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我成天彎著個腰,愁眉緊鎖。於是我的老師送了我一個外號:小老頭。

幾十年過去了,你如果問我:上述這些問題想明白沒有。我只能說:沒想明白。我嘗試著把人生的目的等同於奉獻,等同於親情,等同於愛情,等同於奮鬥,但後來我又不斷的推翻了前面的結論。

但是有一點我倒是想通了,就是以我的悟性,大概這輩子都搞不清人生的終極目的,人生的終極意義。

於是我便很少再想這類問題了,把生活過得更「小」一些,而不是過得更「大」一些,不管是賺一筆小錢,還是跟一個漂亮妞吃飯,我都會心生高興。相比於遠在天邊的虛無縹緲的人生終極奧義,這些實實在在的小確幸真實得多。

我自己現在的感悟是:與其追求意義,不如追求意思。

人生,不會因為你追求某種意義而變得更加高尚(文學作品裡面的喻意不可信),但你去追求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快樂;對你個人來講,這恰恰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看過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印象深刻: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你發現自己信仰了錯誤的東西。

聽到這句話我脊背發涼,慶幸自己沒有太多時間耗費在一個自以為崇高的意義當中。

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其實看法都會發生變化;但是你熱愛的東西,你覺得有意思的東西,往往是固定的。

也許人生本無意義,也許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每個個體追求自己有限生命中的一點小意思。

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


人類在什麼時候會思考人生意義。

一般有兩種情況,要麼無聊的時候,要麼是心情低落的時候。


無聊的時候大多數是生活的需求已經比較滿足了。

這個時候他們會開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

所以古希臘的時候,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比較充裕的地方,總是容易誕生大哲學家。


這種情況呢,和我們關係不太大。

屬於有錢,或者有閑的人才能幹的。

比如有錢的大富翁或者有閑的大學生。

大學生的時間真心是多的不得了,可以說是時間上的富翁。

一般的有錢人也不說了,有錢可以花錢買時間,或者不為生活所迫。

自然這兩種人比較容易去思考這些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人很喜歡思考這類問題,完全是因為心情太低落了。

所以只能幹這種低能耗的事情。

高能耗的事情由於心情低落,缺乏能量所以一般沒有精力去干。

一個很好的現實例子就是。

高緯度的地區容易出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

低緯度的人一般容易活在當下。

這個是地理決定論。


高緯度由於日照光線少,導致他們的能量稍微低一些,每天比較憂鬱。

比如像俄羅斯那種地方,就很容易出現這種大作家、大藝術家、大思想家。

因為整天天氣都比較陰暗,人也不願意出門,心情比較低,這才容易去做這些研究。

而且那邊自殺率比較高,比如北歐四國這一帶,的確跟溫度和日照有關。


而低緯度的地方,比如赤道周圍。

大家都是非常happy的。

跳草裙的跳草裙,生孩子的生孩子,聚會的聚會。

也是因為日照光線太好,他們吸收能量較高,情緒一般比較高漲。

自然也不會去搞這些思考和研究,每天開心都來不及呢。


我以前特別喜歡玩一款遊戲叫《模擬人生》。

就是你可以操控一個人或者一家人,去模擬現實社會的真實生活。

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慾望需求。

但是當這個你控制的角色,心情非常低落的時候,他就無法受到操控了,你點擊某一個地方讓他往這走,他都不會聽你的。

因為心情太低落了,所以什麼事都不想干。


為什麼心情會不好呢?

就是因為他的某一種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遇到了一些困難。

比如社交需求、娛樂需求、衛生需求等。

當你滿足他的時候,你的慾望槽加滿了,你的心情就會隨著變的更好。

或者有一些東西阻礙了你實現慾望,解決掉就好了。


這個就跟我們現實生活中一樣一樣的。

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去做各種各樣內心覺得有意思的事情。

該旅遊就旅遊,該戀愛就戀愛,該玩兒就玩兒,該做事業就做事業,該社交就去社交,該搞藝術就搞藝術,做什麼事情都很開心。

也不太會去關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在這個時候在你看來,人生根本不需要去建立一個意義。

你活著非常開心,活的非常快樂,幹嘛還需要去建立一個意義呢?


你建立一個意義,無非是希望能夠給自己一個理由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為什麼你需要建立一個理由。

那是因為你現在狀態已經非常低落了,無法很自然的好好生活,你不必須要找到一個東西,來推著你向前走。

你已經沒有動力去支撐你開心的生活了,所以你必須要找個意義來支撐。


也就是說,你心情非常不好的時候,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

心情好,這些問題根本就不需要去思考。

貓黍也仔細回憶了一下曾經的經歷發現確實符合這個規律。


每當我生活非常不順,進入人生低落時期的時候。

就開始思考這些人生問題了。

當我活的非常開心的時候,無論事業或者人際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好。

心中自然知道要幹什麼,根本不需求去操心未來怎樣,因為知道未來和當下都很開心。


為什麼會心情不好呢?

還是那句話。


現實中,你遇到了一些困難,你想要去逃避,或者解決不了,不想面對等。

產生了這些問題。

一直壓在你的心裡,所以你才會心情不好。


什麼才是研究哲學問題最好的心理狀態,就是你本質很開心,由於好奇心驅動你去做這些事情,才是最好的。

而隨隨便便去思考人生意義,本質上就是一種毛病。

因為你經常就處於痛苦的狀態當中。

一個健康開心的人,他做什麼事情都很自然,根本不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


假如你是這樣的人,我建議先去處理心情問題吧。

要解決心情問題,就要解決你遇到的問題。

比如人際關係、學習、愛情、工作,事業,朋友,家庭等等。

問題解決掉了,你自然就會開心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去思考這些問題了。


至於這些問題,我說了,語言不知道答案。

有了語言才有了思考這些問題的現象,語言很多時候本身就是一種限制性障礙。

從語言當中你根本得不到答案。

不要相信它。


要相信你的心。

你的心知道意義是什麼。

你的答案就在你心裡,它知道,但你不敢面對,當你有勇氣面對並克服的時候。

你才會真正的快樂。

傾聽內心的聲音吧!


這個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思考,從科學家到哲學家,從大學教授到普通人,或許都有各自的領悟。無法站在一個絕對客觀的立場去評定各人答案的對錯,因為沒人能做到自圓其說,一個說出來的理論,總有漏洞。換句話說,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人類卻一直在追尋著答案,如果得不到讓自己信服的說法,人就無法心靈安定地存活。

其實人生在世,花花世界,人的心靈很容易被表象所惑。世間的道理,形形色色,每人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總會認為真理跟自己的經驗是有關係的。人的目光有長短,世上人所劃定的等級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目光有多長遠。底層百姓可能真的只是為了一日三餐能吃飽,為了活著而去活著。條件好的為了這個世上更有意思、更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去活著。偉大的人或許會想著為了天下大定、人類更和睦、創造更多所謂價值之類的去活著。這些觀念,我認為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都找到了讓自己安定的信服的理由。這些理由都無法從根本上解釋「為什麼要活著」,只是被世事所惑隨波逐流的結果。所以說從本質上講都一樣。

佛家理論里有句話我十分認同:眾生平等。這種平等是意識的平等,每個生物都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每個生物都是一個獨立的意識。或許我們有意識、能思考就是活著的意義吧,可以無拘無束地想像。這也是人類唯一的自由。


為下一代的基因突變做出貢獻,讓自己的複製體壟斷全宇宙,這是所有生物的唯一目標。


放圖。


時須菩提。即為童子。說如是偈

一切有為法 動性皆無常

如彼幻泡炎 雖見不可得

速疾生滅法 唯智者乃知

觸受是苦擔 愚痴者隨著

有為逼迫苦 一切悉無我

更無一知識 令脫於苦者

如信菩提道 親近修一相

謂離諸法想 不凈及無我

一切行相應 無實無性相

諸法無命養 無人無作者

汝舍魔諂意 發覺生凈信

諸識依本起 如電依虛空

觸受思無我 觀察無有實

愚痴凡夫聚 此陰恆流轉

凈心分別生 作者不可得

真際寂滅空 能離一切邊

此法無無明 故說菩提行

如彼大船師 普運到菩提


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終極目的是死亡。

哦,那為什麼人還要活著呢?

恐懼死亡。

所以一直好奇一個問題,如果死亡像性愛一樣簡單直接容易實施,一場快感之後就告別世界,全球在一秒鐘內會有多少人去選擇死。


【人生的目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像你們這個年齡,幾乎也談不到人生有什麼目的。因為那時候也沒有接觸到宗教,人也比較年輕,身體也比較靈光,有力量,大致像一般人一樣,想在學校爭取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有一番好的作為,所以沒有考慮過什麼人生的目的。人活著就要做事情,做一番事業,對人生目的這件事的看法也比較淡,也沒有去思考,也沒有人提起。

  後來經過人生的歷練,就會去思考:「人活著到底為什麼?」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我們來這個世間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情。

  比如說,你做了教師,這是一個職業;他做局長,這是一個職位;他發了財,他很富有……,但是這些都不能構成我們人生的目的。為什麼?所謂目的,就是一旦達成,你就滿足,死而無憾,這叫做目的。

  比如說我們到飯店吃飯,我們去飯店的目的就是吃飯,吃飽了,不會留在那個地方,錢付完就走了,因為目的達到了;到市場買東西,買到了自己滿意的東西,目的達到了,我們就會走了,也不會在那裡徘徊,到處去找,好像沒達到目的。

  但是觀察我們的人生,絕大多數人活到七十、八十歲要走的時候,有誰可以拍拍胸脯說「我人生的目的達到了,我可以滿足、安樂、平靜地離開人世」呢?大家有沒有見過臨終的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們確實比較年輕。那你們也可以想像,比如我們的家人,祖父母、親屬,或者醫院裡邊的老人離開的時候,能夠滿意、滿足地離開嗎?不管活到八十、九十,甚至一百二十歲,在人生最後,無常到來了,他就想再活下去,是不是?把所有的錢都交給醫院,哪怕十天也好,再給他活十天;再給醫院錢,再讓他活三天也好。他之所以不願意離開,是因為他人生的目的沒達成;到底是什麼目的,他也不知道,好像活下去就是目的,永遠要活下去,不願意離開。這就是因為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所以就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

  就好像坐火車,我們一旦買了票、上了車,比如從南寧出發要到北京,我們的目的地很明確,一路上雖然談笑風生,或者觀看兩邊的風景,但是我們心中只想到北京。到天津的時候,心想:快了,快接近目的地了。等車進北京站的時候,我們就要準備行李了,列車員一播報,我們馬上打點好行李準備下車了。會不會說北京到了、我們還不願意下車?不會。因為火車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對不對?不會說「我永遠不下車,最恐懼的就是下車;我在車上坐就可以,車跑到什麼地方我不管」。

  從人生的列車上,我們看到兩邊很多的風景。臨終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賴在車上。閻羅王請他下車,他說:「不行!我不願下車,我寧願賴在上面,哪怕再多幾個月也很好。」這就好像一個坐車的人,他以坐車為目的,沒有真正的目的地。

  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好像就是以活下去為目的。如果是這樣子,痛苦不痛苦?痛苦!因為這個目的是永遠達不成的人有生必有死,如果把不死當做自己的目的地,要永遠地活下去,這不是一定會失望嗎?最後他會活在絕望當中,會在目的根本不可能達成、也不知目的地究竟在哪裡的狀況下,很失落、很悲傷地離開這個好像花花綠綠、陽光燦爛、親朋滿座的人生,一個人孤獨地離去。

人的死亡,臨終都是很痛苦、很孤獨、很恐懼地走向茫茫的黑暗,前途如何?全然不知。

  對人生未來這樣的大事情,大多數人因為沒有宗教信仰,或者因為忙於事業,沒有做嚴肅的思考,或者說都在迴避這個問題。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如果可以接觸到佛法,佛法就會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多是中醫大學的學生,中醫是治病的;佛法不是給我們治病的,也不講經脈、穴位,那佛法究竟講什麼呢?佛法講的就是要達成人生的目的。

——在南寧與大學生的講話


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我從21歲思考到27歲,終於想出結論了,現在分享給大家我的心得。

先說結論:

1.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你覺得什麼有意義就有意義。

2.絕大多數人人生的意義是快樂。

人生為啥沒意義呢?因為人是高級生物,但也僅僅是生物而已。工蟻的一輩子有意義么?沒有。蒲公英的一輩子有意義么?沒有?熊貓的一輩子有意義么?沒有。那為啥人生就有意義了?大部分人一輩子追求的都是事業和愛情,本質上就是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超越了這個需求,你才有靈魂。

你覺得真愛,改良社會,共產主義,理想,快樂,權力,金錢,權勢,宗教,成就自我,真理,這些有意義,值得你付出一輩子時間精力心血,那這些價值就有意義。


有必要說一說馬克思的一個偉大發現: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這一百多斤的吃穿住用。還有玩--旅遊、娛樂等等。

人勞動是為了什麼?為了吃穿住用玩。坑蒙拐騙是為了什麼?吃穿住用玩。發展科技是為了什麼?提高生產力,更好地吃穿住用玩。建立軍隊幹什麼?搶別人的財富,保護自己的財富。建立法律幹什麼?保護財富不受侵犯。搞文藝幹什麼?一是娛樂,二是洗腦--我占你們財富是應該的等等。搞宗教幹什麼?一是攫取信徒的財富,二是洗腦。要民主自由是幹什麼的?為了多爭取財富。

人類吹噓自己是高級動物,可是爭取過其它動物的意見了嗎?其它動物一生追求的就是吃住和配偶,人也一樣。拋開追求配偶我們不談,只談經濟方面的,人的一生追求的就是吃穿住用玩這些物質財富。一個人來到世間,追求這些物質財富,可能是個勝利者,成為了富豪,也可能是失敗者,淪為乞丐,但是他不管勝利還是失敗,終究是要死的。接著下一個人就登場了。就這樣一直循環持續。要說人類比其它動物高級,只能說人類會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而其它動物不會。

可是不管怎麼掩蓋,不管怎麼拐彎抹角,水流千遭歸大海,人類的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指向吃穿住用玩。如果人類像木偶一樣,不要吃穿住用玩,還要勞動,還要科技,還要法律,還要宗教等等嗎?什麼都不要了。

然而人類的這一簡單目的,幾千年來一直被統治階級用極其複雜的意識形態掩蓋,什麼忠君,什麼奉獻,什麼民主自由法制,什麼發展,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搞得人眼花繚亂,被統治階級賣了還得幫他們數錢。馬克思掃掉掩蓋在上面的眾多雜草、花布、灰塵,才發現了真相。

恩格斯這樣評價馬克思的這一偉大發現: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什麼這個那個的,你們統治階級花天酒地,歌舞昇平,你們奮鬥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吃穿住用玩,我們老百姓也應該是。凡是吃我們的拿我們的都應該還給我們。什麼民主自由我們都不要,只要把占我們的財富還給我們就行,民主自由你們該扔多遠扔多遠,我們不稀罕。

馬克思要搞共產主義是為了什麼?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吃穿住用玩好,而不是少數人。所以共產主義是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終極目的是所有人都吃穿住用玩好。


對於我這樣一個始終都無法讓人從外表上窺見到心裡蘊藏了滿腔熱情的人來說,現在也學著捨棄一些過剩多餘的激情,適當學會掌控自我,掌控火候,設法使自身不但變的成熟醇厚,還不忘保留鬆軟自如。
生命的餐桌上,不失風雅,體面得到,品質俱佳。

目前對於這個世界已經能夠開始逐漸體會到被給予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我確實是一個處在水深火熱背後的人,從各種角度來說,我的出生年代得讓我我具備得天獨厚的滋養的種種條件。包括現在的坐標和從前坐落過生活過的地方,都有遠離著發生極端天災人禍的共同之處。這一切的福無不來自親生母親施與的恩德。
每當境地狼狽,陷入混沌泥潭時,想起這些,總會是一味沁心的良藥。
如要拿東西來作個比喻的話,實話說,在這款現實世界online里,我得到的這個帳號資質還真的不賴,從建設性的角度去看,至少前景的樂觀程度遠大於悲觀了。就算一輩子是個路人甲或者NPC的命也能隨著星移斗轉觀覽大千世界的風光直到去徹底完成這場恩賜予我的旅途。

我會一直在這裡,展望未來,準備迎接一切接踵而至的未知,或美好,或驚喜,亦或是超乎想像的蛻變。

會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 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


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修行,
脫離輪迴,究竟成佛


我們在開心的時候,很少去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般都是在痛苦的時候才會思考。
我們不會在談戀愛的時候感受到失戀的痛苦和真正的意義,因為那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的。只有分手之後才會想:戀愛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幹嘛。
因此當一個人追問,人生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我們不妨反問他:你現在有什麼痛苦需要解決?

人生的痛苦,就是你想要得到的一直得不到。這個時候你才會懷疑人生――這一切到底還有什麼意義?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們設想一個簡單的場景。
比如我要去吃頓晚飯然後去看電影,看完電影之後回來洗個澡,涼快一會兒就睡覺。
這是非常簡單的一系列活動。
可是如果你去吃飯剛剛發現現金丟了手機又沒電了,你走到半路只好到處找銀行取錢,取到錢之後發現沒辦法網上訂票,只好放棄晚飯趕緊去電影院,而到了電影院才發現只剩下一些位置不好的座位了,結果坐在很斜的地方,又發現自己沒有吃到晚飯很餓。電影散場回到家裡發現正好停電了沒辦法洗澡,炎熱又沒有空調。
人生若是這樣,就足以讓人懷疑人生:我期待看一場愉快的電影這件事到底還有沒有意義?或者說我費了很多時間,是不是根本就是自討苦吃了一晚上。這些並不複雜也並不困難的生活普通場景,如果經常出現波折,就足以對一個人的精神產生致命打擊。人不能生活在每一天都痛苦中。

我們再看蘇東坡,唐伯虎這些歷史人物,頂著一顆聰明到爆的腦袋,卻到頭來不得不一次次追問人生的意義為何。我們不能說蘇東坡還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大量的人政治上很白痴,但是生活依然很安定順利。蘇東坡做不到讓人生安定一點。命運之無常,再沒有人比蘇東坡體會更深的吧。他在乎的人,事,一次次失去,他如何給人生賦予意義?
當一個人不斷承受在乎的人,事,目的消失的時候,就會產生幻滅感。

人生沒有什麼終極目的。
電影公民凱恩里,凱恩臨死的時候念叨的是母親把他送走前,他還在玩的那個「玫瑰花苞」牌子的雪橇。富可敵國的他,一生充滿了情感上的波折。

唉。


活著,並找到自己,直至不再懷疑。


人生的終極目的?

本來人生是沒有目的的,只有人和動物都有的本能,保證生存和繁殖,此亦孔子言 食色性也。

但是人,有了意識,就會感知自己所求所得。其實人生就是一條意識流,由每時每刻每秒中通過知識啊情緒啊觀點啊諸如此類種種「相」去感知環境的剎那心持續而成。

你通過你的知識啊觀點啊情緒啊種種相去感知環境,而你的知識啊觀點啊情緒啊又反過來不斷被環境影響而改變,而你的人生目的亦隨著你的人生經驗改變而改變。你兒童時候認為的目標和少年時候和成年時候和老年時候的目標,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所有的人生的目的,不外乎滿足慾望,要麼是滿足低層次的生理原始慾望比如吃美食和性交,要麼是滿足相對高層次的心理精神慾望比如行善或愛情等其他可以造成精神滿足感的事情。

至於終極目的?終極目的,應該是追求心理精神方面的強大和寧靜

在目前小弟的認識中,人生的終極目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去成為真正的人,擁有強大的內在精神,凌駕於生理的慾望之上,自在瀟洒的感受應用萬事萬物而不被其所用


莫扎特暮年貧病交加,為了養家糊口,晝夜不停地「接活」作曲。一天,有位穿著黑色披風的男子找到他,訂一首「安魂曲」,那人留下訂金,卻不肯透露姓名,神秘兮兮。莫扎特受到驚嚇 ,以為是死神前來拜訪。


儘管身在病中,為了錢,莫扎特還是接下了這活。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心力交瘁,哀嘆道:這部安魂曲,原來是為我自己作的。果然,曲子尚未完成,他就一病不起。臨死前,他喚來弟子, 按照他的規劃完成了這部作品。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人生相當弔詭。命運的水晶球無聲轉動,閃爍著微光,你眺望前路,對明天既恐懼又期待。不管是不是文藝青年,在這一生的某個時刻,你必定問過自己:我要往哪裡去?


人生是一條大河,有時湍急險峻、洶湧喧囂,有時靜默無聲、彷彿凝住不動。陷在激流中,你沒有功夫細想,只是死死拽住手裡的浮木,在每一次探出水面的時刻大口喘息。與天地斗,與眾生斗,你在痛苦和絕望中苦苦支撐,祈禱風浪儘快過去,水面重回平靜,一切能夠重新開始。


有時截然相反,生活變成一潭死水,一眼就看得到十年後。有吃有喝有性生活,周末也有聚會和小酒,可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李宗盛唱道:「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然而大伙兒都在,笑話正是精彩,怎麼好意思,一個人走開。」 你嘆了口氣,將他關掉。


你三觀端正,五官清秀,很多人愛你,你卻不知道自己愛誰。人生沒有方向,心中沒有熱望,不曾為了事業或愛情 「all in」,也不曾挫敗受傷。時鐘嘀嗒作響,你心裡慌張,怕自己無欲無求,刀槍不入,成了鐵人。


又或者你運氣不錯,一路順遂,不料前方的道路突然分叉,人生出現另一種可能。To be or not to be,站在十字路口,你內心天人交戰。


有時幻想,真有平行空間就好了:第一世,你縱情肆意,追逐自己的內心;第二世,你循規蹈矩,讓愛你的人開心;倘若有第三世,還可以大葷大酒,大色大欲,做一個無拘無束的壞人。人生不是電子遊戲,不能 Save/Load,這是所有尷尬和悔恨的源頭。


你的每次選擇,都意味著放棄另一條路上的境遇。把所有選擇連成線,你看到一棵樹。在電影《Nobody》里,男主站在啟動的火車前,遍歷了這棵樹的全部枝椏,活了無數輩子,窮盡了一生的所有可能。「安娜……」,臨終前,他吐出愛人的名字,心滿意足。


人生的困境和選擇,沒有正確答案,我只能祝願你胸口溫暖,心裡有愛的人。否則,這一路的辛苦,又是為了什麼呢?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讓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
負能量是更理智嗎?
現代生活對人最大的約束是什麼?
有什麼以食物為題材的電影推薦么?
都27了,一次戀愛都沒談過,這麼失敗的人生該怎麼改變?

TAG:哲學 | 人生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