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產品設計團隊里,如何量化交互/視覺設計師的工作績效?

關鍵詞在:量化,請說明哪些指標可作為設計師工作績效?
謝謝!


我覺得沒有辦法完全量化設計師的績效,就是不能用數字去衡量這個指標,但是可以從一些角度去觀察。YOYO的回答分析的角度更多偏向一個從業能力的基本方面,熱情負責抗壓等,所以我說一些更和設計師工作相關的:

1,解決問題的設計能力
這個最重要的是考察最終的方案成果有沒有解決問題,解決了多少,如果能做到平衡又最高效的解決了問題,則算是做的不錯的。問題越複雜和困難,設計師又還能做出高效完善的解決方案,並且能夠超出你的預期,則為優秀。
要了解問題解決的情況不能只從設計團隊的角度去看,還要多問問產品團隊或運營團隊,也可以從數據和用戶反饋上看出來。

2,設計的跟進和推動
就是設計師出方案之後,這個方案在產品層面的執行效果。當然執行效果不僅僅和設計相關,還有開發和運營等後續人的努力,但是要考察的是設計師在這些階段的跟進能力。比如設計師不能出圖後就不管了,和開發一起討論方案或者協調妥協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感覺的是大部分在這方面做的一般般,所以少部分人能夠積極主動的後續跟進我覺得就算是不錯的,如果能夠在後續跟進的過程能以UX的思路leader所有人,協調和處理好各種推進的阻力則為優秀。比如有一次開發說不好實現,我身邊的一個設計師直接弄了個演算法案例丟給開發 =。=

3,概念設計
有的時候設計師會出很多概念方案以擴展思路,但是並不是每個概念方案都可以實實在在的在產品上產生顯性的效果,所以考慮績效不能只看做實事,還要看虛事。如果設計師在完成普通設計的基礎上還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概念設計,大膽提出想法和創意則是比較好。如果創意和點子讓人眼前一亮,並且很富有借鑒意義,則為優秀。

4,提升設計成效的研發能力
我覺得這種工作也是必要的,比如我們團隊的設計師有的時候會研究QZ做動效,或者推廣Sketch,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整個設計團隊都用Sketch了,設計效率大大提高,這和一開始願意花時間研究的設計師功不可沒。所以我覺得自己主動願意接觸新事物,研究新工具的設計師就很不錯。如果樂於分享,最終為團隊效率做出實際成效的則為優秀。


又到年底了,上周剛剛將團隊的績效做完,今年沒有往年那麼頭疼,因為在設計師工作量化的問題上,摸索出了一些經驗,這裡寫出來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直接切入主題:如何量化設計師的工作績效?

首先,要理清量化的標準,這裡我將此拆分為兩部分:

一、業務結果
你所在的業務線(即產品線,項目組等等)擬定的業務指標(即留存、活躍度等等數據)完成情況如何?在這個結果中,對應的設計完成的結果是怎樣。這是個頭疼的問題,因為多數時候,設計師不知道怎麼拆分。

二、團隊貢獻
你對設計團隊,項目團隊,其他團隊,公司所做出的貢獻,簡單一點就是你的表現足夠影響團隊或帶領你的團隊進步,影響力越大自然越好。
有了標準,接下來要量化出結果,總結一下,有下列四個大的維度:
1、基礎能力
2、專業知識
3、專業技能
4、組織影響力

在四個維度中,前三個都可以對應著業務結果。接下來一個個拆分:

基礎能力
1. 工作態度:是否出現過推脫,怠慢情況,按次來計算。
2. 執行力:是否delay,按次來計算。
3. 解決問題:量化標準分為兩個:
1) 方案通過率,是否需要幾次review才能通過;
2) 上線後結果,包括:對數據的提升,降低多少用戶抱怨,帶來多少轉化率。這裡強調一點的是,要拆分出純設計和輔助設計兩項,因為很多時候都是團隊合作,因此在量化中需要清楚哪些是設計師的結果,哪些是你做了多少工作幫助團隊完成的結果。
4. 抗壓能力:能否完成緊急需求,並且平穩過度。
5. 設計管理:通過流程規劃、時間安排、拆分任務,平穩有序完成設計改版,這個過程中,是否出現過設計review的delay,無法準時交付切圖、標註等。
6. 職業化:量化標準分為三個:
1) 設計文檔的輸出量,設計規範的輸出量;
2) 在設計review過程中設計表達情況,對應的就是設計的通過情況;
3)設計工作執行力是否高效,解決方案是否有效。

在基礎能力這塊的量化上,一部分看設計師平時的工作完成情況,一部分需要同合作部門同事溝通中獲取。很多時候作為旁觀者,其他組的同事比你更清楚你的設計水平如何,設計表達如何。

專業知識
1. 設計類:在設計方案中,廣泛運用到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記住只有廣泛運用才算是結果,這點在設計師闡述設計方案時就能看出,很多設計師只是牽強附會,很難說清楚。
2. 相關知識:設計師所做的競品分析提煉出的可行方案有多少?直接運用到設計改進的有多少?方案實行情況如何?

專業知識是一個設計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最難量化的,通過好多次實踐,我發現競品分析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專業技能
1. 設計定位:你的設計方案是否對應的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點設計師切記,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設計師做著做著就跑偏了,進入到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2. 設計實施:在設計的過程中有足夠的設計思考,並且提出了有效創新,記住是足夠和有效。
3. 設計溝通:是否出現被動設計評審情況?設計review是否有參與感?是否主動跟進設計實現?
4. 設計總結:階段性經驗即成果案例展示次數,並形成多少可供參考的設計文檔。

組織影響力——這點對應的就是團隊貢獻
1. 方法論:在工作中不斷提煉總結出的設計解決方案,起到指導作用,並在Team內部分享次數
2. 知識傳承:主動分享專業知識次數,原創分享次數,內部分享會次數
感染力:量化標準分為兩個:
1) 你的設計方案驚喜層度結果如何?
2) 你的分享感染力評分結果如何?

我最近也在運營公眾號「暢談設計」,我想設計除了情懷,還有態度與趣味。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搜索微信公眾號changtansheji或者掃碼關注。

http://weixin.qq.com/r/8DglPfzEcaEOrbhe923i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尤文文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你可以關注一下:)
原文: 設計師績效訪談有感 - 設計師 Yoyo

設計師績效評價主要來自幾個維度:設計產出、項目結果、工作態度、專業技能、能力成長、設計展現、用戶滿意度、客戶滿意度、業務方滿意度等。所以業務方滿意度是設計師績效評價的一個輸入項。

針對業務方滿意度這個輸入項,最近幾周我做了比較詳細的設計師績效訪談,和數十位與我們團隊設計師直接合作的業務方同事進行了認真討論。訪談的業務方同事包括:SE、設計師、開發、項目經理、產品經理、技術專家、主管、一線代表、SA等。訪談的內容包括對設計師這些維度的評價:工作態度、專業技能、特殊價值、優點、進步點等。

討論的內容和結論中有一些是符合我預期的,有一些是我沒想到的,這裡一併寫下來,記錄之。:)

1,工作態度
工作態度已經不是優勢競爭力,因為大家都很認真。從訪談結果來看,大家的工作態度都得到了業務方同事的高度肯定。工作態度好,響應快,積極,基本是每個設計師都得到的評價。

所以工作態度已經成為一個基準。如果工作態度都不好,那起步都沒有了。

2,專業技能
作為設計專業人士,專業技能是一個很重要的考察項。每個設計師都有基本的專業技能,例如需求澄清、設計稿輸出、設計討論等。在績效訪談中,這個維度的評價開始有區別。無論業務方對用戶體驗設計的理解是深還是淺,他們都能清晰地說出設計師的專業技能給他們留下的印象,給項目帶來的價值,並能舉例說明。

針對交互設計師來說,出稿能力基本是沒有問題的,差異點是設計思考能力、業務理解能力、複雜邏輯處理能力。對視覺設計師來說,基本視覺稿設計是沒有問題的,差異點是創新設計能力、業務理解能力、精品視覺表現能力。對前端開發工程師來說,設計開發是沒有問題的,差異點是前端開發創新、技術沉澱、新技術探索。

我們設計師應該注意,在做不同種類的工作時,業務方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設計的重點也應該有所區別。例如做產品設計基線的時候,大局觀、創新、優化是主要點;做一線客戶支撐的時候,效率、設計開發實現、溝通是主要點。

無論在任何工作場合,任何設計崗位,專業技能都是我們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

3,主動性
這是一個進步點。雖然大家都知道主動性非常重要,但是能做到主動性出色的設計師不多。這次訪談中得到主動性優秀評價的設計師不到一半。

主動性不僅僅是主動問問題,主動想方案,主動性是,設計師要成為產品的主人。雖然用戶體驗設計在國內很多公司還是一個支撐性質的工作,但是隨著用戶體驗越來越關鍵,我們設計師也應該把主動性練習起來慢慢做到一個地步,擁有產品主人精神,把產品當做自己的產品來設計。

這次訪談中得到「把產品當做自己的產品來設計」評價的設計師,只有一位。

在工作環境,或者網路上,我經常看到很多設計師朋友說,設計師不被重視,產品設計流程中設計地位不明顯。在理解並適應現有環境的同時,我建議大家仔細想想自己的主動性夠不夠,在設計工作中是否已經足夠主動。

4,項目管理
在騰訊工作的時候,設計團隊有負責設計排期的項目經理,所以設計項目管理較為流暢。在華為,設計團隊是沒有專門負責設計排期的項目經理的,所以項目管理的責任有一部分落到設計師身上。這點是一個進步點。這次訪談不少改進意見,都集中在項目管理上,設計師如何進行自我時間安排、如何控制自己項目的設計進度和節奏、如何更有效率地配合多方推動設計工作,這些都是需要設計師在項目管理技能上思考並精進的。

在設計工作中,工作形態有很多種,例如有時是短期快速的設計衝刺,有時是平穩有序的設計改版,設計師應該在不同的設計節奏中找到適合自己設計特點的工作方式,並對自己進行項目管理,對設計任務進行項目管理,對整個設計流程進行項目管理。

5,更全面的知識要求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公司業務對用戶體驗設計的要求越來越多,業務方對設計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舉一個例子,做產品設計的同時,業務方需要設計師同時做運營設計、數據分析等,但是設計團隊並沒有豐富到有這麼多精專角色,所以很多工作會落到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身上。這個時候如果設計師能提供給業務方更全面的技能支持,對產品、對設計、對團隊都是好事。

6,抗壓
在互聯網公司我比較擔心的團隊抗壓問題,在華為就默默地不用太擔心了。抗壓能力評價一片贊。華為同事的職業化和工作成熟度是讓我佩服的。

7,年輕人的職業化
針對年輕人的進步點,業務方同事表達了足夠的理解和寬容,不過評價中有一些職業化的意見我這裡記錄一些。首先,團隊的年輕人做的不錯,工作整體表現有幾位是超出業務方預期的。但是職業化是一條漫長的路,在專業成長的同時,職業化的細節要做好,才能營造一個整體設計專業的形象。

一些可能的職業化細節不夠的問題:中文錯別字、英文拼寫錯誤、討論過的事情沒有跟進、任務遺漏、郵件不加標題、郵件忘記貼附件、溝通不夠簡練、講話不夠清楚、執行力不夠敏捷有效等。這些都請年輕設計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注意,越來越職業,越來越優秀。

8,新鮮感、熱情、驚喜
這三個點一併寫,都是需要改進的點。新鮮感的意思是,做出的設計要讓業務方、客戶、用戶感到新鮮,思路有突破,在這輪訪談中,只有一位設計師得到這個評價。熱情是設計師要有設計的衝動與激情,並能感染周圍的人一起努力,這輪訪談中,只有一位設計師得到這個評價。驚喜的意思是,做一個設計,讓業務方、客戶、用戶驚喜,讓他們目瞪口呆,在這輪訪談中,得到這樣評價的設計師很少。

節選自: 設計師績效訪談有感 - 設計師 Yoyo


聽來的:每像素銷售額


根據這個話題放大到另外一個更高層面的角度上看。在產品團隊中,如何體現設計師的價值以及設計師所扮演怎樣的角色。拋出這個話題,是因為前段時間工作遇到了迷茫期。我一直在思考,設計師如何能夠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在設計公司,在大互聯網公司的設計中心組織,在歸屬於產品中心的設計組的環境情況都不同。但是近期國內的趨勢都是將設計中心拆散都各個產品線,跟產品團隊。那麼在產品團隊,設計師如何體現價值,扮演角色,話語權,影響力等等。

A.接到產品需求,保證按時高效高質量的設計方案輸出。(生產者)

B.保證產品開發上線的實現效果,確保項目可達預期。(檢測者)

C.為產品提供專業的設計方案以及建議等等設計資詢。(顧問者)

D.為產品提供行業未來趨勢的新思路。(研究探索者)

E.影響產品以及行業的走向。(引領者)

這是目前我所認知的,希望路過的前輩可以分享下自己的感悟。


學習了


很想知道這些考核進行量化時對管理(考核)者本身的時間壓力


推薦閱讀:

非科班出身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視覺設計師?
視覺設計師如何度過能力提高上的瓶頸期?

TAG:設計師 | 互聯網產品設計 | 視覺設計 | 設計團隊 | 視覺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