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同濟博士幫環衛工父母掃馬路:天經地義」引發熱議?
8月24日報道,29歲的小錢在上海同濟大學讀書。由於家境貧困,五六年前父母為了他讀書就到嘉興做環衛清潔工,省吃儉用很辛苦。小錢暑期早上幫父母掃馬路,減輕他們勞累。
據拍攝者說,他在人行道看到一小伙一邊掃地一邊耳機聽音樂,正在附近掃地阿姨告訴他「我老鄉,福氣好,她兒子大學生,每年暑假不回老家,每天早上來幫她掃地。」,拍攝者好奇地與小伙聊上了,29歲小錢告訴他「自己是博士生,還在上海讀書,由於老家貧困,五六年前父母為了我上大學就到嘉興做環衛清潔工,他們為我讀書省吃儉用很辛苦,所以每年暑期到父母那兒住個把月,父母在這地段掃馬路,所以早上幫他們掃地2小時左右,減輕下他們勞累,下月就要讀書去了。」不久後,這個小夥子的真實身份終於被揭開。據當地一媒體介紹,他叫田俊濤,今年29歲,老家河南,不久前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的博士,讀的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小田之前在鄭州大學讀碩士,2016年畢了業。工作大半年之後,又決定考博士。今年三月,他如願考上同濟大學,這樣離嘉興的父母也更近了。
據南湖晚報報道,田俊濤這樣看待自己高學歷還幫父母掃馬路這件事:一來,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我都是我父母的兒子,他們在老家種地,我就幫著種地,他們在嘉興掃地,我就幫著掃地,這不就是兒子天經地義該做的嘛;二來,保潔員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我願意做,跟我是什麼學歷沒有關係。
田俊濤媽媽王用表示,她和老公出來打工多年,母子倆待在一起的機會,其實並不多。「每年一放暑假,他就給我打電話說要來,我老是叫他別來、別來,他一來就跟我們搶著幹活。」,她的鬧鐘每天凌晨4點準時響起,但暑假裡,只要兒子在,聽到鬧鐘起得比她還早,「我叫他不用去,要去也再多睡一會兒再去,可他從來不聽,還爬起來給我燒早飯。」 (來自:嘉論網)
博士兒子幫母親掃馬路:多少「天經地義」已「存疑」。
這則題為《同濟博士幫環衛工母親掃馬路:天經地義》的報道引起媒體廣泛轉載和網友熱議,人們紛紛大讚這位博士「孝順」,也有人質疑他是「作秀」。我以為,這些反應說明,在不少人看來,「博士幫環衛工母親掃馬路」真不是「天經地義」的事。
僅從該新聞標題來看,就暗示了此事「不正常」。明明是「兒子幫母親掃馬路」的稀鬆平常事兒,媒體非要把它「加工」成「博士幫環衛工母親掃馬路」,硬生生地把母子關係說成「階層關係」:一個是高大上的文化人,一個是底層勞動者。言外之意是:作為有文化有前途的博士,居然不顧及「面子」,放下「身段」去幫底層母親干「低級」勞動,足見他是一個「高尚」的孝子。
而這樣的新聞能夠走紅,當然是因為「新奇」和「稀罕」,人們對該博士大讚,更折射現實生活中缺少這樣的「正能量」。「博士幫環衛工母親掃馬路」,作為當事人的博士覺得「天經地義」,指的是「孝順父母」「勞動不分貴賤」是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可在現實中,這樣的「天經地義」已經受到「質疑」甚至發生「變異」。
百行孝為先。千百年來,「孝」都是中華民族最「天經地義」的道德根基,但現在這根基已然鬆動。且不說因為口角等瑣事而「弒父」「弒母」的新聞屢見報端,也不說打罵父母、遺棄父母的事情司空見慣,就連「常回家看看」都要通過法律來強制實現,僅從「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成為「永恆話題」來看,「厭老」情緒已在社會上瀰漫開來。而近日就連「保溫杯」都成為中年人的標籤而受到鄙夷,可見「厭老」正在往「厭中」方向延伸。
但「不孝」成為風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今年高考前幾天,一則《病危父親怕耽誤女兒自拔呼吸管,女孩躲病房外衝刺高考》的新聞走紅,不少網友認為這位父親「偉大」,因為他寧願去死也不願耽誤女兒的高考。但我以為,他正在用生命教育孩子「生命不可貴,孝道不足取,高考高於一切」。在父親病危之際,但凡有點孝心的孩子豈能無動於衷?難道把自己弄死,就能讓孩子「安心」考試?這種扭曲的「愛」說到底無非是迷信「成功學」罷了,這種把「成功」看得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已經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孝道只能「退居二線」甚至陷入「離線」狀態。
至於「勞動不分貴賤」的觀念,現在也已受到嚴重質疑。僅從近來一些專家建議「清理低端人口」就可看出,對底層勞動者的歧視已經成為一些人「天經地義」的觀點。今年3月份,新一輪房價上漲引起網友廣泛批評,一些媒體紛紛前去「滅火」,某知名公眾號一篇題為《不必為北京感到難過!三十歲還坐等城市愛你,可能是腦袋缺根筋》的頭條文章認為,高房價逼著人們逃離北京是一種「歷史的優化選擇」。在這些成功經過「優化選擇」的「高人」看來,「成王敗寇」「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才是「硬道理」,「勞動不分貴賤」只是說說而已。
「博士幫環衛工母親掃馬路」成為新聞並引起熱議,是一面鏡子,照出社會中不少「天經地義」的做人道理已經變得「可疑」,這說明人們的價值觀出現偏差,亟需通過弘揚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來「糾偏」。(文/李蓬國)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人們都那麼喜歡給任何人冠以一個特定的頭銜,非得重點強調一下 「博士」,「環衛工」。讀博士就不能給爸媽幫忙盡孝道了?環衛工的兒子就必須放棄自己的理想早早踏入社會賺錢補貼家用嗎?
真心不明白現在有些人都怎麼想的,明明是充滿了社會正能量的大愛之舉,某些跳樑小丑非要跳出來酸一下,請問你們是幫爸媽掃了大街還是自己懷揣理想攻讀博士了?
撇開所有這些頭銜稱謂,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條根本不值一提的新聞,可能連新聞都算不上。試想一下,誰沒幫過爸媽洗碗做家務洗衣疊被子等等等等?再說大一點,本科期間,身邊一些家在農村地區的同學,一到農忙或收穫季節,甚至有擠時間回家幫農的,說實話我其實是相當佩服的,本身我們在物理系學習,平時學習強度就大,自己除了學習還能兼顧家裡父母的擔子,這本身即是一種成熟有擔當的體現!
所以,雖然能夠感覺到媒體明顯想藉此事炒作一番搏個點擊量,但我仍認為此人大孝,為他點贊!
另外,請不要再一說到博士就扯到低收入這個原罪,這個鍋博士們不接
特別想知道是哪個專業的博士,能有暑假
陪伴和關懷有時候需要直接的表達。按照人家的潛力,以後應該衣食無憂,所以只是當時當地做想做能做的事情而已,無可厚非。某些人的邏輯他要抓緊時間賺錢,以後可以花錢請人替父母掃大街,哈
為什麼不去掙錢給父母,幫掃地有啥用。
父母缺的不是你的孝心。是錢,真的。
這麼熱的天氣,去做個家教,代個課,怎麼不能掙錢,父母不用干這麼多活,才是孝心。
都博士生了,只會讀書嗎?
掃個地就是孝順了?嘴上說父母很辛苦,你一個博士不去找工作趕緊掙錢讓父母享福還在這裡掃地?有出息?我看這人大腦不正常。
推薦閱讀:
※感恩節,我們到底要感恩什麼?
※時刻抱有感恩的心態真的很好嗎?
※放生的魚會感恩。圍成圈以後,游出去又游回來。請問這個現象怎麼解釋?
※感恩心態?
※有没有什么时刻让你觉得,感谢上苍让我活在这个世界,感恩周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