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視與聽》影史十佳基本都是70年代之前的影片?
首先投票這種東西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但還是有一定的內在規律
我覺得偉大的電影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是它有沒有對電影語言本身做出突破 而符合這一條件的影片很大部分都在70年代之前 比如《戰艦波將金號》創造的蒙太奇手法對後世電影的影響巨大 所以很多人樂意選它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
電影本身的特點未必是主要的因素,至少這太主觀了,反而無法衡量。我覺得這種現象更主要是一些操作上的因素所致。
1. 排行榜行為存在某種「馬太效應」,對於那十幾二十部永恆經典來說,因為從四、五十年前就開始登上各種排行榜,它們的吸引力具有長期的慣性,所有人都會傾向於選它們,或者在不知道選什麼的時候選擇它們,它們是最安全的選擇。
2. 更老的電影積累的總體影響更大,至少一代或兩代電影人直接從它們汲取養料。如果是近一二十年才問世的影片,它們可能具備的影響還沒開始發酵。
3. 年代更新的好電影還來不及取得所有人的共識,所以我們需要等待時間的沉澱。
4. 參與這類投票的人年齡層次一般較高,多數在40歲以上,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不比他們自身年紀更小的影片。
5. 五十年代以前的電影大國不超過十個,來來去去就是那些國家,那些導演。但七十年代以後,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崛起,越來越多的民族電影被人們看到,人們的口味相應被分化,更難取得共識。不信你查一下《視與聽》的大名單,七十年代往後的影片未必便少,只不過得票更分散了,所以難以對前十構成衝擊。
好作品需要時間來驗證。
與其說那些片子真的經典到幾十年無法超越,不如說是他們在榜上這麼久了,誰來都有第一印象
推薦閱讀:
※對舊電影進行高清修復有什麼意義?
※電影里水中那種很唯美的鏡頭怎麼拍攝的?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在藝術電影史上的地位非常高,甚至連英格瑪·伯格曼都對他推崇至極。他的雕刻時光電影理論及詩意電影對當下的電影人有何影響?有何傳承?
※劇情是電影最重要的基礎嗎?《英雄》算不算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