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抵觸過度親近的關係怎麼辦?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只要越過一個線我就我覺得很噁心,自動的去冷落對方,之後別人越親近我就越想逃離,甚至對我媽也這樣。但是我玩得好的朋友真的很多,似乎是過了一定程度就會很抵觸,我這是什麼心理,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嗎?如何克服這種心理?



我也是這樣的
我討厭那種越過一個界限的好
不論親情還是友情
一定要保持距離
太過親近太過友好
我就會突然冷落對方
突然變得很冷漠
我不想繼續這樣好下去
甚至聊天都會變得很冷淡
語氣變得很生硬
變得不耐煩
變得很急躁
現在我只明白一件事
如果讓我選擇
要和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生活在一起
我會選擇我愛的人
因為
愛我的人
我的態度一定會傷害他
毫不留情
警告他
離我遠一點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fFC1rz0JxvF6IuDa3safK9EAA8mvHdmOTNgftyLMnRZrI00ergcMNa60jiaRpdAia5LsCSjAsG2gmpuC0dGtZL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生活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在親密關係的建立上存在障礙-----表現為總是不能與心儀的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或許單身或許周邊存在著一個伴侶,但是他們內心知道,這個伴侶並非是他心中所愛,正是因為不是他們心中所愛,所以他們才能跟他安然相處,但是這種相處又伴隨著巨大的失落,這種既痛苦又委屈的情形是他們掙扎過多次換來的結果,因為他們無法跟自己心儀的人相處,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次一級的伴侶。除此之外,這種人還容易陷入多角戀的感情糾纏模式里,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很多困擾。有很多人的親密關係似乎每次都需要在多角戀中進行,這其實也是在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他們藉助表面的假親密或者表面的複雜的糾纏來掩蓋真實的問題-----就是他們在親密關係的建立能力上存在障礙。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人呢?這種人遭遇了什麼?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是他們內部有兩個自我,一個是真實的虛弱的自我,另一個是強硬的虛假的自我。可以說後一個自我是為了保護前一個自我而衍生出來的保護性自我,它像一個面具一樣被帶在當事人身上,是他們在與環境互動中採取的保護性策略。只不過這種保護性策略用的太久,他們早已意識不到這種替換,即久而久之,他們內心對於自我的認識可能會有兩個聲音。在通常情況下,外界激活的都是他第二個自我的聲音,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還有另一個自我。或者有時,自己也漸漸遺忘,自己還有另外一面。

但是在一些壓力較大的突發情況下,那個被掩蓋了的自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冒出來,可以認為是這個人現了原形。比如一些特殊機構的招聘面試中,會採用壓力面試,一些平時看上去很自信的人就會頂不住壓力,陷入崩潰的局面,表現出跟平時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有些人外表看上去特彆強勢,特彆強硬,但是你如果去問他,他一定會告訴你他渴望的是一個能看穿他表面的強硬偽裝而看到他內心虛弱的人,但是因為他的這種強硬裝扮的如此之好,很多時候他吸引來的都是一些被他的強硬、強勢的特質迷戀的異性,這些異性對他的迷戀,一方面滿足了他優越的自尊心,但是又讓他們感到深深的害怕,因為他們的潛意識總是在提醒他們,他們的真實內心根本不是這樣的。於是你會看到,與這種人戀愛你總是需要跟他隔著500米的距離,你觸摸不到他,似乎他需要的只是你的迷戀,而不是真正的與你建立親密關係。

同理還有一種人似乎特別的活潑伶俐,十分的逗比,特別會討人喜歡,風度翩翩,總是在充當大眾情人的角色,永遠是人群的焦點,但是他找的另一半卻非常平凡,似乎跟他嚴重不匹配,一個如此耀眼,一個如此黯淡,你會很難理解這種現象。

同理還有一種人特別清高,特別驕傲,特別不食人間煙火,絕世而獨立,似乎永遠不屑於與人發生關係。其實不是的,他們需要的也是別人有距離的愛他們,或者說是隔著500米的迷戀。

以上這幾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

~2~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愛情的發生總有某種失控的成分,因為大腦失去理性,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想要在那個人面前袒露自我,表達自我,希望和他建立深度鏈接,希望他會懂得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並和我們同喜同悲,會接納我們的脆弱和依賴。

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面對愛情時,除了有常人遭遇的欣喜外,會容易爆發恐懼。這種恐懼會讓他啟用自己的防禦機制,即第二個假我來保護自己。這樣就讓他在向外傳達信息時,會傳達出非常矛盾甚至相反的信息,比如明明是渴望想靠近一個人,卻表現出了非要推開他的模式,或者一會渴望,一會推開,出現變幻不定的模式,還有的人是同時發出渴望和推開共用的模式。這樣的信息傳遞會讓他的戀愛承受者非常的迷惑和甚至痛苦,因為解讀不了他到底要傳達什麼信息,為什麼似乎被他愛上了但是卻又總是被他傷害。

這種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存在著嚴重的早年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如此早,很多時候已經根植於潛意識,可以說它們是一種被壓抑著的遺忘了的痛苦。在這種早年的創傷中,一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被媽媽愛過,被媽媽接納過,從未與媽媽建立過真正的情感鏈接,也沒被理解過,他們對愛懷有游移,懷疑和各種不確定,因為以往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他們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愛的,不值得享有好生活的,非常差的,即便現在他們通過一個偽裝的第二自我掩蓋了這些,甚至遺忘了這些。

但是當他們遭遇愛情,遇到另一個人試圖走進他們的生命的時候,這些被壓抑的遺忘的情感就會突然地被激活,因為愛情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重返子宮,重返那種在母親懷裡的安謐和一體化,建立起深深地依戀,但是因為這種人的母子關係質量如此之差,早年的依戀感覺充滿創傷,所以這時候,與一般人不一樣,愛情喚起的就並不僅僅是甜蜜,而是一種甜蜜里夾雜著恐懼、憤怒和懷疑的強烈感覺。正是這種感覺成為建立親密關係的殺手。

正是為了緩解這種巨大的恐懼,一些人會糾纏在複雜的三角戀愛關係里,因為複雜的三角關係正是當年他們那種對母親又愛又恨複雜情感的再度重現;一些人會反覆的檢驗對方是不是真愛自己,設置一個個的問題來考驗對方,直到把對方考驗的忍無可忍,轉身離開,再次驗證他們內心那種不值得愛,不相信愛的早年假設;還有一些人只能遠遠地注視著愛情和親密,無法走進一步,他們也是內心從未獲得過愛,並且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愛的踐行者;最後一種就是會不間斷的傷害自己所愛的人,明明愛他卻又要傷害他,因為有感覺所以要傷害他,是因為他們在早年的親子關係里積攢著大量的對母親的憤怒,現在的這個人激發了他們早年的那些潛意識裡壓抑的憤怒的感情,這些憤怒就不自覺的爆發了出來。

~3~

如果你的愛人讓你感到困惑,或許他就是一個具有不安全依戀模式的人,克服這種不安全依戀的最大招數就是提供安全感,在他爆發出各種傷害你、不可理喻的事情的時候,依然選擇愛他,就是對他最大的修復,也是他在感情里最大的渴望,即無論如何,不離棄他,無論如何,都愛他,接受他,永不拋棄他,一旦獲得這種肯定,不安全依戀模式的人才能正常下來享受親密關係,慢慢向你敞開自我。

但這並不容易,因為作為愛上沒有安全感的人的另一方,本身也不見得就具有特別成熟的人格和洞察力,往往是在與缺乏安全感的人的互動模式中,被他傷的體無完膚後,只能黯然結束這種戀情。況且內里的沒有安全感外在會偽裝成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花心,周遊在好幾個異性之間,習慣性劈腿等等,這些行為本身就會傷害戀愛的忠誠,且容易讓人開啟道德評判的模式,除非你是強大的拯救者型天使,退出和結束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真的愛上了某個人,而對方又表現出了上述不安全依戀的模式後,不妨使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來幫助自己的愛情,如果你能意識到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行為僅僅是因為在早年的親子關係里他有大量的未被處理的創傷,大量的未被處理的情緒比如憤怒,真實的他的自我是那樣的脆弱無力,以至於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而你在意識到這些之後,能兜住他的這些破壞性行為,他的攻擊和憤怒,那麼你會收穫比常人更好更堅固的親密關係。怎麼說呢?連他媽都沒有給他滿足過的情感,你給他滿足了,他這一生中都沒有獲得過的心理營養,你給他提供了,那麼他就永遠都無法離開你了,你會永遠進入他內心深處,成為他的一部分,成為他生命里永遠重要的人。

這種聯結建立的難度超越了一般的愛情,但一旦建立可能就是無堅不摧的。

當然在這裡面要識破哪些是他真正的表達的需求,哪些是偽裝的需求至關重要。這需要一個人既要有很深的洞察力,又要有深深地共情能力,而如果你對一個人的認識具備了這兩點,你就深深地懂的了他。

這世界上,沒有理解化解不了的心理問題。甚至有心理大師說,之所以有人有心理問題,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個理解他們的人,他們從來沒遇到過一個理解他們的人。

~4~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足夠的幸運,可以遇到那個解開你生命困境的人,我們等來等去,可能最終需要的是自己解開自己的困境。比如你想要愛情,又不敢愛,或者無法與親密的人相處,這時就要覺察一下自己的戀愛模式了。

比如你明明想要愛情,為什麼每次當愛情出現的時候,你又退回去了,你需要覺察,導致你退回去的原因是什麼?你在擔心什麼?你的內心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為什麼你每次進入感情時,總是會陷入多角關係,你內心真正喜歡的是誰?為什麼你無法放棄另一個?你要保持這種複雜的感情模式,背後是在恐懼什麼?

或者為什麼你只能在500米之外喜歡一個人,而無法享受和別人近距離的親密,你只能享受別人迷戀你,卻無法打開心扉,讓真實的你跌落人間,你總是展示給別人包裝過的自己,偶像樣的自己,但是你知道,這樣很孤獨,這真的是你要的嗎?如果不是,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發出渴望,去做一個煙火氣的你,平凡的你?你為什麼如此害怕暴露真實的你?

不論什麼人,親密關係都是一塊可以檢驗我們自我的鏡子,好的親密關係會修通我們以前整合的不夠好的自我,讓我們破除虛假的自我,而勇於擁抱真實的自我,這種真實的自我就是我們內在的生命力,當一個人換髮出他內在的生命力的時候,他會由衷的感到幸福健康;但是當一個人的自我遲遲得不到滋養,或者被壓抑歪曲的時候,他的生命力會漸漸萎縮,這個人一定會活的僵化,板結,疼痛,不夠張揚,這是因為他們的真實自我和虛假的自我並不一致,他們更多的是使用自己的虛假自我來適應世界,但是在潛意識裡,他們的真實自我是不舒服的,歪曲的,壓抑的,這種適應有著巨大的能量消耗,內耗嚴重,時間久了,一個人會真的非常累。

虛假的自我會帶來虛假的親密關係,那些不敢愛的人,是因為他們放不下自己的防禦機制也就是那個假我,在他們碰觸戀愛時,會同時啟用真我和假我一起談戀愛。這表現為一個人熱衷於感情遊戲,這說明他背後的感情需求濃度很高,但是他又極度的恐懼被人傷害,同時並不相信會有人真愛他,所以他同時會啟用假我的防禦機制參與到他的感情模式里,這樣表現出來的就是他熱衷於感情,但是他總是在玩遊戲,沒法真誠的投入任何一段感情。但是這樣實在解決不了他背後的問題,所以他十幾年如一日的執著於干這個事,他收穫了一段玩弄異性的經驗,唯獨沒有真正的愛。他看上去沾沾自喜,但是沒法掩飾他其實是想獲得真正的愛這樣一種強烈的深度需求,只是他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這一需求,他以為自己沒有需求。

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高濃度的感情需求,就不會一直熱衷於玩感情遊戲,與他表面的玩世不恭相反,他渴望的正是那種嚴肅的真實的真正的愛情,他渴望有人向他證明這種東西存在,他不明白他可能是個真正痴情的人,所以聖徒和浪子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種人,就看他處在一種怎樣的環境里,和積累了怎樣的環境經驗。

所以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是認識自我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親密關係的良好準備。由於偽裝的太久,有些人已經分不明白哪些是真實的自己哪些是偽裝久了的自己,比如哪些強勢的自己,強硬的自己,強大的自己真的是真實的自己嗎?那些驕傲的自己、清高的自己,看上去對什麼都不屑的自己真的是自己的真實意圖,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自尊而衍生出的一些偽裝策略,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的偽裝,他就不能夠面對真實的自我,一個沒有真實自我的人,當愛情敲門的時候,他就會異常虛弱,然後不敢走進,不敢接受,因為本質上他們的自我還是之前那個偽裝前的樣子,低價值,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他們就會在潛意識中不自覺的推開這個愛情,而無法用強大的力量去擁有它。

~5~

而如果你在當前的感情模式里,總是虐待自己的伴侶,或許是因為你在重複早年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你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憤怒,一種複雜的又愛又恨的感覺,或者你總是考驗別人,你應該意識到之所以考驗別人,是因為你潛意識裡不相信有愛情,不相信自己值得愛,別人經不住考驗並不是別人的問題或者世界有沒有愛情的問題,而是因為你內心的問題,你內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會有去考驗驗證愛情這種需求,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埋藏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可能是未被處理的很深的創傷。

所有你經歷的外界都是你內心的反映,所有你現在遭受的對待都是你想要的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你沒有找到愛情,當愛情來了你總是把握不住,不是你把握不住,而是你潛意識裡就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不相信會被愛,你會在潛意識裡把它推走,繼續忠誠於你早年經歷的感情模式。

你不敢做真正的自我,那個自我曾經被如此的否定,所以你拋棄了它,壓抑了它,試圖忘掉它,但是它就像你的影子一樣,緊緊的跟在你後面。人是不能拋棄自己的影子的,因為影子是你真實的靈魂。只不過你的影子在早年曾經被貼上很多不好的標籤,它被定義為虛弱,醜陋,不夠好,讓你身受創傷,所以你決定扔掉它,而穿上一個假影子,以此保護自己。

現在你知道,這都是一場誤會,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好的東西,你委屈了你的影子,現在應該好好地抱抱它,把它釋放出來,儘管它代表著脆弱、無助、不夠好,但是你願意接納它為你人格的一部分,要知道所有的人都有影子,所有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正是因為人有影子,才需要被人愛。

是的,這個影子正是你不敢示人的一部分自我,如果你不接納自己,你就無法讓別人接納你,你這部分就永遠得不到安慰,你也不允許別人走進你的內心,而這正是親密關係的障礙。

生命越真實,你就會越有力量,即便暫時沒有人理解你,自己理解自己,能安慰自己的影子,就是對愛情最好的準備。即便愛情暫時不在,但當它來敲門時,強大的你一定做好了準備,可以擁抱住自己的幸福。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身心靈成長專家,中國青年報特約心理評論專家,作家,豆瓣專欄《與人相處那些事》作者。

更多文章,掃碼關注「工業時代的月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fFC1rz0JxtujP7nexbP7qOhrFXNhzp0Y39pgBGfdtG6f2IpAicLzUHibcUriaocHqHdVPLPpTOBExFsAib9mwBk0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所有的噁心,都是恐懼。

你無法克服,你只能療愈。用你對自己的愛,融化你的恐懼。當你跟自己的關係更親近,對自己更包容,更理解,更有愛的對待自己,你就可以去接受他人帶給你的恐懼,你就不會再抵觸與人親近。因為有愛,無恐。


單戀的姑娘也是這樣,她說她不喜歡別人依賴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依賴別人。但我不太同意哲學家的觀點,隨便給自己貼標籤,說自己是「迴避型依戀」,不然到時候「陷進去」了就容易產生認知錯誤。
由於題主只給了部分「證據」,所以我先持保留意見,過陣子再補充自己了解到的成人依戀類型的資料吧。
——————————————————分割線———————————————
先交代下背景:
吃完晚飯就想更新回答來著,但是陷入回憶的痛苦當中,緩了好一會兒才決定要寫下這些,雖然時隔一年多了,但是還是挺放不下她的吧,聽情歌時會想起她,看到美景時會想她怎麼不和我共度此時……和她相處的時候,自測是痴迷型依戀,而她很符合疏離型的特徵(準確的來講,知道這些的時候她已經徹底遠離我了,至於什麼是依戀類型,下文會提到)。所以自己看了很多有關的資料,想要改變自己,想讓自己在親密關係當中有更高的舒適度。一直對心理學很有好感,經過這次單戀之後,更確定了自己要往這方面發展。

下面就是成人依戀類型的資料,給題主做個參考,切記不要隨便給自己定性、貼標籤:
成人依戀類型是1987年從嬰兒的依戀類型「引申」(這樣用詞恐怕不合適?)過來的,分為四種類型:安全(secure)﹑痴迷(reoccupied)﹑疏離(dismissing)﹑恐懼(fearful)
可以想像一個坐標軸,橫坐標是焦慮感(擔心被遺棄)、縱坐標是迴避感。

  • 安全型:焦慮感和迴避感都低
  • 痴迷型:焦慮感高,迴避感低
  • 疏離型:焦慮感低,迴避感高
  • 恐懼型:焦慮感和迴避感都高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較高,不會擔心自己被親密對象所遺棄也不擔心自己和對方過於親密;痴迷型的人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較低,總會擔心自己被另一半拋棄,擔心親密對象沒有和自己一樣在乎這段關係;疏離型的人則和痴迷型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會抗拒和親密對象做出親密的行為,認為自己沒有親密關係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因此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也是不錯的;恐懼型的人可能害怕被拒而避免發生親密關係,既希望有人喜歡自己,但又擔心離不開對方,整天提心弔膽。
以上可見,疏離型和恐懼型又可歸為迴避型的一個大類之下,所以有些地方也將依戀類型分為三種,即安全型、痴迷型、迴避型。與安全型相對,後兩者就是不安全型。雖然名字聽起來很糟,但它確實不算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一種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

難道社會規定了我們要怎麼樣和親密對象相處嗎,難道規定了我們不許冷落伴侶、親人?
所以題主先不要過分擔心,即使是不安全依戀類型也不算是「疾病」,只是在親密關係中的佔少數的一種風格(據統計,安全型的人佔60%左右,痴迷型的人和迴避型人各佔20%的樣子,不過這是在西方的統計,亞洲這邊還沒有相關數據,就我個人經驗來看,生活中真的有好多疑似不安全類型的人啊,這也許就是很多人為啥不能有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吧……)

但似乎這種情況也給題主帶來了困擾,甚至想要克服,那麼依戀類型是可以改變的嗎?

上文想像到的那個坐標軸說明了這四種依戀類型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分類,就像橫縱坐標發生變化,位於坐標上點的位置也會變化一樣,當迴避感和焦慮感發生變化,那麼依戀類型就會變化,甚至會變成痴迷-安全型等的混合型。

由於成人依戀類型極大程度是受童年經歷的影響,所以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謂「原生家庭的魔咒」),基本上最開始的依戀類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But,就我個人經驗來說,依戀類型也是完全可以被個人經歷所「改寫」的。(通常情況下,「但是」前面的內容都不重要哈哈哈……)

迴避感強的人具有很強的防禦機制,其實他們並非真的不在意、不想擁有一段親密關係,而是擔心親密關係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所以壓抑了自己的感受。

改變依戀類型其實最快的方法是,找一個安全型的戀人,他們會教會你「習得」安全地呆在親密關係中的一些相處模式,讓你在親密關係中也感到安全。

但是通常情況下,我們可能不那麼容易遇到安全型的戀人,尤其是對於痴迷型來說,他們常常被疏離型的人吸引,因此來重複小時候被父母忽冷忽熱的對待的感覺,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該怎樣改變自己、變得更好呢?

  • 了解是改變的原動力,首先我們可以去看相關的科普文,去了解依戀類型的運作機制
  • 接納自己,接納自己時不時的焦慮以及其他不完美的地方
  • 積極的自我暗示,提醒自己是值得被愛被重視、被尊重的,以此來提高自我價值感
  • 自我堅定,對於自身的需求不要過分妥協、忍讓,而是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 敢於冒風險,進行自我暴露(文字、溝通等方式),坦誠直接地與親密對象交流你的感情、想法

發現很多用心回答的答案都沒有贊欸,好桑心,覺得我說的有幫助的話就不要吝惜你們的贊啊!贊得多的話,再補充和單戀對象的故事。提前祝大家雞年大吉!

附理論知識的思維導圖:

本文大部分內容歸功於我的記憶,少部分參考自KY教主的回答,順便推一下他們的公眾號KnowYourself,一個深夜友好型泛心理學社區,非常有愛!


我也是,我朋友只要一叫我寶貝我就噁心,我媽說想我想的快瘋了我真的是噁心的無以復加。這都是因為我小時候比較缺愛的緣故,直到我已經習慣了只得到這麼多的愛就夠了,所以一超過就覺得太多了很噁心。


我來告訴你吧孩子
這是一種人格,叫迴避依戀型人格
這是缺陷,為什麼這麼說,影響了你的正常人際交往,人家給了你更多的愛時,你反而選擇去迴避,那麼就造成你正常社交活動的異常,所以是缺陷 要治癒。
還有一種可能性,要從你自己的童年經歷出發分析—缺愛 導致獲得愛之後卻怕失去,或者什麼的需要你自己分析。
其實世間萬物沒有對錯,但你的這種主觀感受帶來了認知苦惱,所以最好去解決。配合精神分析法去了解自己,然後減少這種想法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這不就完美了!


我也是這樣一個人

從小時起就一直保持和他人的距離,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天生就不喜親近,我覺得這是正常的

並不能說明不正常或是心理陰暗什麼,雖然保持距離,在能幫助他人的時候盡量幫助,待人真誠,無壞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

每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喜歡清靜,不必為自已與他人不同而心憂, 與他人相交,合則來,不合則去,不必勉強自已


同狀態同苦惱。抵觸過度親密,原因很簡單——無法預知的恐懼。不知道此時對方的好能持續多久,不知道此刻的親密多久時間內能夠不冷卻。說白了就是缺愛缺愛缺愛,所以覺得自己更可靠,因為自己不會離開自己~


我也是如此,因為從小缺愛,所以長大後更對親人親近不起來,甚至一些關心的話都說不出來,但心裡卻是愛著他們的,對異性朋友也是,超過一個朋友的關係我就會對他們冷漠,我想是因為我不愛他們,我也不願給他們機會。但對女性朋友卻不會如此,我會關心他們。再然後我遇到了一個人,那是對我最特殊的人,我愛他,愛到心裡,我不迴避他不遠離他,我想和他永遠在一起。我希望你也能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遇到個自己愛的人吧


我發現我比較害怕和別人涉及更進一步更親密的關係。
在15年,當時我和一個男孩子聊著覺得挺好,我把他當成朋友來看待,但是,我後來發覺他愛上我了,然後我就有點開始猶豫不決了。我到底是要和他繼續亦或是刪掉。
這樣前前後後反反覆復地思考了四個月。
最終,我決定,不和他繼續了。
然後怎麼辦呢?惹他生氣?總之我當時就一反常態,流露出了不想理他的意思。在6月底,我說要不咱試試整整一天不聊。
至今仍記得很清楚,當晚我和他說了那句話後,我和他就斷了聯絡了。就是他不回我了。然後我就開始哭了。(?_?)
可是,是自己非要玩這個「整整一天不聊」的遊戲的呀。沒辦法,只好忍了。
第二天一早,我一醒來,想到還是沒辦法和他聯繫就坐在床頭哭了。
好在晚上,我和他終於聯繫上了。
從此,我也再也沒有提議玩那樣的遊戲了。
分 割 線 被 我 一 口 吃 掉 了 :)
因為我知道,
我沒法離開他。
我很依賴他。
我很懼怕在很親密的關係中的冷漠。
比如他曾經想過不要我了,我覺得我的情感支持系統全線崩潰。
我對現在我和他之間的感情怎麼說呢。就是我時而會正能量滿滿地相信我會和他最終在一起,收穫幸福,時而又會覺得不會長久,顯示出自己悲觀的一面。真的好矛盾啊。
我已經陷進他給的溫柔了,這對並不是安全型依戀的我來說並不覺得安全感爆棚。以前,我有時甚至覺得這是甜蜜的負擔。
在15年,我一直覺得他會不要我了。每晚睡覺之前心裡總要想個三遍他是愛我的方才安然睡去。
在16年,我時常覺得他不夠愛我。說不清道不明,就是一種感覺吧。
但其實,我的這些想法都是錯覺,他實則真的很愛我,而我,總是想得太多。
和他在一起也有這麼久了,內心時常會有各種矛盾的小情緒,而我又多半是壓抑著的,所以有時就免不了會和他拌嘴乃至吵架。
其實,大多就是想他多陪陪我,給我打氣鼓勵。
這麼晚了,他也睡了。突然有點心疼他。有個挺鬧騰的女友,有時還挺負能量滿滿的。
我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自己的依戀類型,那就這樣吧。
一邊全心相愛,一邊忍受內心無止境的矛盾。
只因為我愛他。

分 割 線 已 經 被 黑 夜 吞 沒 了 (¬д¬。)
他心裡住著我,而我心裡住著小妖精。


這其實是防禦,也就是你的能力就到那個界線,過了會讓你對事物失去把控的恐懼,人性自然會讓自己處在合適的相處中,過近過遠都會引起情緒的不適,說明你活在思想體系中,之所以會糾結是你的慾望與現實的產生了差距,讓你感到不滿足,又無能為力的糾結,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自己與周邊環境的現實,接納你目前的能力,接納現實目前改變不了的事,讓你的人格樹「立」後,才會對關係,相處,社會有更清析的認識


我覺得你沒毛病,就是生活經歷得太少。
我想樓主以及樓上表示有同樣煩惱的朋友們應該沒有過一個人去到一個陌生城市生活的經歷。。。
你習慣呆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每天啥也不愁,所以你會認為別人給的愛多了都噁心。。
你嘗試下自己出國working holiday吧,現在澳洲紐西蘭都有簽證可以申請。試著去一個誰都不認識你,你也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去打工度假,自己解決所有的難題。嘗試下什麼是孤獨無助,嘗試下社會能有多現實,人心能有多冷漠。當你自己手足無措的時候就會發現親人朋友的愛有多可貴,自己從前有多生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跟你說那是種奢侈品,等到你沒有了以後求都求不來的。
有句話很俗,但體會過就知道:不到失去,你不會懂得珍惜。


怕擁有一段並不屬於自己的感情。
因此抵觸一切。


翻了會答案沒看到自己想要的,說說自己吧。

我也是這樣,只要我和某個人的關係達到某種親密的程度的時候,我就想遠離這個人,甚至厭惡和反感,我和我前任分手的原因可能大多潛藏在其中,他給我更多的愛與關心,我反而離他越遠。所以從小到大我身邊幾乎沒有過於親近而長久的朋友。

解決方法:
我個人的解決方法就是保持自己。每個人生下來人人都有所不同,它就像你身上一個別人沒有的特質,你與他人不一樣,並不代表你有什麼毛病。有人會更喜歡親密的交往,有人又是偏向喜歡淡淡的聯繫。每個人的需求與感受不同,自己做出的選擇也不大一樣,所以不用太在意其他人的特質與看法,保持自我,正常生活就好。

【其實就是接受這樣的自己。】

【配圖來自沙坡尾一家小店,即將日落】


有意思 在想自己其實也是這樣的人 不能和人太親近 尤其是戀愛 過了一個度就會排斥 之前告訴自己一定一定找那種自己特別喜歡的 後來 找到了 後來也失去了 遺憾的是 到現在都不知道對方喜不喜歡自己 (:-() 是自己太天真了么 覺得愛情的本質就是互相喜歡啊 接下來的所有磨合都只會加深感情而不是一步步走向破裂 這兩天心情很不好很不好 總有那種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那個時候就已經意味著不合適了」的感覺


同感。
可能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家庭環境太差,不喜歡安全感為何物。
談過許多男朋友,總是幾星期就會分手,原因就是過度親密帶來的如此的反感噁心。
但是有些再怎麼親密也不會反感的朋友。
現在也有一個讓我主動親密的愛人。
我說我就好像一個需要被馴服的動物。
付諸時間關心,付諸恰到好處的照顧,感情之外永不離開的陪伴。
也許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但是我想,總有一個人或一群人,能夠理解你接納你,能夠讓你安心。


我不想跟任何的人太熟。我就想跟他們保持一種很。很微妙的關係吧!因為這樣的話,我會比較舒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跟別人熟的太快不好吧。
補充一下,大概是熟了之後,很多人與人之間本應該遵守的規則就因為熟了,所以變得不重要了吧


內心的恐懼,可能是害怕傷害所致


為什麼要克服?


已經談了幾次戀愛,每次以有眼緣開始,以變得親密結束,很痛苦,怕自己會孤老終生,終歸是少一個可以攻克自己「城防」的人,現代人都很沒耐心,一旦得不到甜頭,就會跑,好在在這一次次過程中有了經驗累積,一點點改變著自己,讓自己自信強大不懼一切。


推薦閱讀:

男朋友無法自控的辱罵和電話轟炸等行為是否帶有暴力傾向?
如何辨別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遭遇時應如何應對?
為什麼一部分人熱衷於為他們的戀人設置「考驗」?這麼做的動機何在?
男朋友過度吃醋怎麼辦?
怎樣判斷或發現自己是否有家暴傾向?若是發現,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與伴侶保持真正的親密關係?

TAG:日常心理分析 | 心理障礙 | 親密關係 | 心理疾病 | 親密關係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