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版本的J.S.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錄音值得一聽?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一共6首,BWV 1001–1006,大約於1720年作於德國的克滕。這6首奏鳴曲與組曲,巴赫設計了小提琴表達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它們構成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在巴赫之後,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很少有人再創作,是因為再也無法逾越這座顛峰。1720年,巴赫完成了這6首獨奏樂曲的手稿。有80年之久,它們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專業人員之間私下交流。1798年,在一本名為《小提琴的藝術》的曲集中,第一次發表了其中一個樂章。1802年,發表了3首奏鳴曲的初版本。1814年有人在聖彼得堡一家奶油店的包裝紙堆中發現了這6首作品的巴赫手稿。1839年,德國小提琴家費迪南德·大衛予以編訂出版。


全集:格魯米奧,米爾斯坦,西蓋蒂。當然西蓋蒂三十年代的錄音和米爾斯坦不朽的獨奏現場三首要比他們的全集錄音更加精彩。

EMI老參考系列選擇的代表錄音是梅紐因的錄音,這也是史上第一套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全集錄音。梅紐因的熱情和少年膽識使得這個版本獨一無二,喜或不喜,他縱橫無盡的氣魄和豐華多彩的演繹,縱使過分浪漫,卻獨有無法複製的美。我自己是極愛這套,遠勝過他晚年的版本。【讓那些天天沉浸在念叨巴洛克應當如何如何巴赫應當如何如何的人沉沒在他們鍾愛的「正本」演繹中吧……

謝林和Ehnes的版本也有很多喜歡的人。Schumsky的演奏有著某種奇妙的深意。

上大學時還常聽Julia Fischer的版本,這版聽起來非常可愛,我非常喜歡的第三帕蒂塔中Gavotte拉得流暢優雅之至。

Enescu的版本我不推薦用來了解這部作品,米爾斯坦或者格魯米奧的演奏。Enescu錄音時雖然技巧已經退化得極為嚴重,但是他的藝術精神(這一點被很多人指責為牽強附會,表示吐槽無力)卻是永遠不滅的——當然,對這部作品感到熟悉親切之後,聽他的錄音可能感觸更多一些。當然錄音中的許多硬傷也是無法忽視的就是了。


如果問的是」值得一聽「,而不是問回答者覺得哪個好的話,我認為全集中至少有以下值得聽的:
1.比較範本的:米爾斯坦(EMI和DG均可,DG音效好些吧),格魯米歐。
2.古樂版:kuijken的,我不確定名字拼寫是否正確,不好意思……T記有一版是所謂的」巴赫弓「演奏的錄音,不知能否歸於古樂一類。
3.時間較久遠前的,那西蓋蒂版是個不錯的選擇。
4.海菲茨的,可能不一定喜愛,但值得一聽吧。豆瓣上有篇拿他的版本和穆洛娃的作了下比較,後來我仔細聽了穆洛娃的,確實也挺有意思,也值得。

……其實主旨就是你去發現或者是設定一個主題,例如說年輕的梅紐因與後來的梅紐因,梅紐因與他的老師埃奈斯庫,不同學派的演繹對比,同一學派的不同的演奏家的對比,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掘。


巴赫「小無」(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我聽過大約有十個版本,目前最喜歡的是格魯米奧(Arthur Grumiaux)與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的版本。前者音色溫潤如歌,後者的演奏有一股貴族氣(雖然他出身普通中產階級)。

再說幾個我不是很有興趣的。謝霖(Henryk Szeryng)的版本,我始終覺得他的演奏很沉悶,我聽他的「小無」從來提不起精神;海菲茨(Jascha Heifetz),他的大部分演奏我都不太喜歡,尤其是他的巴赫。

再說一個我私底下挺有好感:哈恩(Hilary Hahn)。她剛出道的時候就是以演奏巴赫起家的,這很少見。一個十八歲小姑娘拉巴赫,說實話,拉成什麼樣我都喜歡。

相關鏈接:
格魯米奧: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28565/
米爾斯坦: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19073/
哈恩: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19194/


上面推薦了很多小提琴的版本,小提琴我覺得印象最深的是用巴赫弓拉的,和聲簡直爆炸。

這裡推薦一些很不錯古典吉他的版本,值得一聽。

Paul Galbraith 保羅 · 格布瑞什 演奏的吉他版本

很多根據吉他的特性對原曲做了一些更改,而且個人感覺吉他演奏賦格有比小提琴更清晰的聲部。
挑了三個比較有特色的,可以感受一下:

《BWV1005 Allegro assai》
網易雲音樂
增加了很多和聲
不得不說聽了那麼多小提琴吉他的版本,這個版本是最贊的。

《BWV 1003 賦格》
網易雲音樂

《BWV 1004 恰空》
網易雲音樂

楊雪霏演奏的BWV 1001
《Violin Sonata in G Minor, BWV 1001: Adagio》
網易雲音樂
《Violin Sonata in G Minor, BWV 1001: Siciliano》
網易雲音樂收錄在他的一張巴赫專輯裡面,也有吉他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


我推薦兩個版:
1. 梅紐因70年代的錄音,逝世後由東芝EMI出版。儘管音準和力度控制不復當年,老勛爵浸潤著歲月曆練的琴聲還是讓人心生悲憫。

2. Isabelle Faust,德國女小提琴家近年的錄音,有著平衡的呼吸感,運弓精妙而剋制,在21世紀諸多新秀的演繹中冠絕群芳。

很多人推薦克萊默的兩版,我高中時很喜歡,這幾年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覺得刀劈斧砍不是巴赫的本意……近距離聽過克萊默的演奏後更覺得,相較巴赫,還是魏森博格這樣的作品更適合他。


julia fischer氣勢如虹(? ??_??)?


我喜歡米爾斯坦的版本,很有節制,很乾凈,而且分句,節奏都很舒服。
此外推薦一個視頻,是文格洛夫在奧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時候拍攝的,改編版的恰空。場景和音樂融合得很好。


我如果說"大提琴的版本好聽"是不是很欠扁...


都值得一聽,能完整錄下一套的人不多,「最值得聽」這種很難回答,每個人的音樂修養,深度都不同,理解都不一樣。在我沒拉無伴奏之前我喜歡某個版本,自己拉的時候發現領悟到一些新的東西,過了幾年又有新體會。當然,如果你到了能拉無伴奏的水平,你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是在聽sonata no.2 in a minor (BWV1003) 的時候喜歡上Julia Fischer的演奏版本的;個人覺得較之大多錄音來說,她拉的風格更加柔婉細緻一些,比較符合我對巴洛克演奏風格的個人理解。因為這一首還有那個著名的恰空樂章,也很喜歡米爾斯坦的錄音。帕爾曼的一張巴赫六首全集錄音聽了很多遍,有時會覺得拉得滿溢出浪漫氣息,但整體來說還是很有感染力的錄音。以前還在網上聽過吉爾沙漢姆的恰空,印象不錯(不過可能有個人偏愛的成分啦);他最近要出一張巴赫錄音了,很期待 :)


我個人極力推薦decca的格雷米歐版本,恰空都溫柔得能擰出水來


我只聽過帕爾曼的,也還不錯


自行搜索 有個牛逼人在新浪博客寫了個30版本的對比 很有意思


聽過謝霖和帕爾曼的版本,個人偏愛帕爾曼。

題外話,在seattle symphony聽過哈恩的現場,這姑娘還真是有范:D


Henryk Szeryng


米爾斯坦錄過兩版,第二版流傳的比較廣,但第一把版更加經典。還有Johanna Martzy的也絕對經典!


這部作品於我來說,始終是愛到不行!手頭現有的幾款錄音也都倍加珍惜,每次聽巴赫小無,都像儀式一般,不敢有絲毫怠慢,心隨弦走,弦領音出,思緒起伏,感懷結交。
舉例略述
哈恩的演奏時常拿出來聽一聽,當中的恰空可真不算快,四根弦均勻有力,喜歡到不行。
如天神般存在的米爾斯坦,共有錄音室的兩版,偏愛dg勝於emi,因為emi那套的組曲,基本都沒演奏反覆樂段,感覺很不完整。除這兩套全本之外,大師還有很多現場散記,尤其薩爾斯堡那一年的現場,氣吞山河。
海菲茲的奏鳴曲明顯比組曲聽著舒服,但是這一版錄音室全本我真的挺喜歡,一些個人風格明顯的抹音和頓弓的處理很大膽!
克萊默兩版也算驚世駭俗了,ecm的錄音由於看過dvd的關係,一直覺得很過癮,那節奏切的,如同抽風一般~~
馬爾茨版剛剛收入囊中,老派的演奏風格很明顯,揉弦,滑音還真挺有些西蓋蒂的風韻,不愧師出同門。
帕爾曼得那套三星帶花,初聽甜膩粘牙,不堪重負,幾年之後,竟如陳釀一般醇厚醞長,時不時就想拿出來品鑒一下,就想自家酒窖里的佳釀,只願獨酌,不忍共飲。
最近比較喜歡James ehnes的演繹,四平八穩,沒有過多的情感衝突,平鋪直敘,又不會索然無味,聽過之後很舒服,樂句很舒展。
茱莉亞費舍爾的演奏,實在不得我的心意,總感覺很多地方可以處理的更好,所以聽的最少。
最幸福是收齊了梅紐因三版全本錄音,神童時期應該用的是斯氏「凱文修勒親王」,琴聲寬廣溫厚,勾勒出一個純真男孩的天真模樣;50年代,成熟穩重,技巧也並未像傳聞般一落千丈;70年代版則已臻化境,能感到大師在很客觀的審視自己,淡化了技巧的要求,更多了在音樂中的思考。
其他還有若干,全本和選曲都有,包括拉拉聖薔的半本,和Baiba skride的第二組曲,都很值得欣賞,尤其Baiba,錄音品質極高,聲音驚艷。
其他沒來得及細細品味的,包括埃內斯庫,舒姆斯基,Lubotsky,波姐等,有機會再補充,並且對沙漢姆新近一版錄音很有興趣。
對,我沒有謝林和格呂米奧的兩款名演,蘇克,費拉斯,阿約還有好多都沒有呢,慢慢收~巴赫小無這潭水太寬,多虧沒趟大無和平均律還有管風琴。。。
把自己嚇到了。
我還是先找一版小無壓壓驚吧。


如果正值盛年,Gidon Kremer在ECM的版本絕對值得一聽,尤以喝點酒微熏狀態為佳,鐵畫銀鉤,力透紙背…不說了,再開一瓶羅斯福10號去


海菲茲的是我唯一有耐心聽完的


我覺得市面上能買到的版本哪個都值得一聽。巴赫的無伴奏作品給詮釋者留有很大的空間,或者說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版本間雷同的可能性非常低。況且發碟的基本都是著名藝術家,他們每一處的處理都經過深思熟慮,所以不管哪個版本,仔細聽進去都會有很多發現。單純因為琴聲是否悅耳就取捨大師們的作品,豈不是辜負了他們?

樓上的也在seattle?哈恩今年又要來了,你去聽嗎?


推薦閱讀:

巴赫的所有作品都是寫給羽管鍵琴的,而羽管鍵琴本身沒有音量變化,為何現代鋼琴彈奏巴赫作品要體現強弱?
巴赫宗教音樂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羽管鍵琴與鋼琴演奏同一首音樂作品各有哪些優勢?
怎樣評價莫扎特的賦格作品?

TAG:古典音樂 |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