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物會蒙蔽自己的心智?

例如生氣、過量飲酒、吸毒、看自己老婆和別人親熱的照片等。


知乎。

知乎。

知乎。

它會讓你誤以為世界盡在手中,實際上你就是一普通人,普通到再普通不過的人。

貼一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1.
有一種毒藥,是甜的。

初服時,氣貫丹田、滿面容光,直叫人懷疑是哪裡出產的靈丹妙藥。時過半晌,毒入肺腑,那可憐之人連哀號都不曾有,笑容還掛在臉上,氣息卻只出不進,頹然倒地,一動不動,像在熟睡。

知乎,便是這樣一種毒藥。

2011年,我是最早加入知乎的那一批人。彼時,知乎的邀請碼機制十分周全,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托關係從同事那裡獲得了註冊資格。

知乎是網路產品,自然會首先吸引業內人士的關注,所以那段時間的內容,以互聯網為主,幾個月後,才擴展到更多領域。而我真正靜下心來關注知乎,便也是在那時。

毫不避諱地說,知乎是我的另一位指路長者——當然,我說的是2011-2012年間的知乎。它為我帶來的最大收穫,不是知識、也不是閱歷,而是辨別是非、獨立思考的能力。

也正是憑藉著這份獨立思考能力,我發現,從2013年開始,知乎慢慢變了。

2.
首先是答案,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問答下面,開始頻繁出現文不對題,打擊題主,甚至謾罵的回答;而時間線上的問題推薦,卻也出現了百度貼吧式「我愛他他不愛我」的無病呻吟。

誠然,若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些不友好的言論,不去理它,便也眼不見心不煩。但最讓我擔心的,卻是為了博得眼球,刻意誇大的事實和故意編造的謊言。

有些答主略知皮毛,便沆瀣一氣,外加些煽動性的文字,硬生生把真正嚴謹、經得住推敲的優質答案擠到下面;又有些甚至搞起了無中生有的招數,空中樓閣拔地而起,好不熱鬧,也不知誤導了多少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才能科學健康地跑步。一個漏洞百出的回答,卻被頂到幾千贊——「重要的不是技巧,是堅持,人最大的敵人是懶惰。」——看似正能量爆棚,殊不知錯誤的跑步姿勢,對膝蓋的傷害是異常巨大的。

這幾千贊里,我不曉得有多少人受了這混蛋的鼓舞,在完全不考慮身體素質的情況下亂跑一氣,最終傷了身。

此類回答不勝枚舉,一些關乎職業發展與選擇的答案同樣也是重災區——貧苦孩子翻身成世界五百強小白領的故事,到哪裡都會得到大批人追捧,而那些真正工作十餘載的前輩,字字珠璣的忠告,卻被打上「無聊」的標籤,不見了蹤影。

後來我明白了——以前的知乎,嚴謹、認真、友好的分享,才會獲得很多人的肯定;而現在,回答的質量好壞已無關緊要,只消你有些文筆,再講的一手好故事,流水線上的工人也能被包裝成年薪百萬的人生贏家。

3.
當然,知乎中誠意滿滿的答案,仍然很多。但這卻又帶來了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另一個問題: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某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有些人做了,是靈丹妙藥;而其他人做了,卻有可能見血封喉。

《白鹿原》中有一句說得妙:凡人和聖人之間有一層永遠無法溝通的天然界隔。聖人的好多廣為流傳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實際上只有聖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知乎也是如此。某些高人,隨手寫下幾篇字句,飄然離去。而不少人卻將他的話奉為圭臬,乃至斷章取義,又過度解讀些歪理出來,哪知真正的精華早已被拋開,頗有些買櫝還珠的架勢。

這些高人的觀點,是他們雜糅了無數生活閱歷得到的,而我們卻妄想通過他們在知乎上留下的隻言片語,逆推出一個的假想的世界,這無異於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有些成功人士,在知乎坦言了自己的創業經歷。你覺著可行,心中浮躁,盤算著要大顯身手,誰料他早已隱去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避而不談;

又有些人文筆行雲流水,你想著模仿,卻不知道他幾十年來已通讀了上千書籍,你又如何追趕得上?

這便是我想告訴各位的——警惕知乎中某些答案的迷惑性,氣味或許甜似蜜糖,不料一旦喝下,卻毒如鴆酒。

對於小部分人來說,知乎是點將台,置身其中,威風凜凜,揮毫潑墨,萬人敬仰;而面對更多的人,知乎卻似菜市口,刀光一閃,染紅的饅頭被他們小心揣在懷裡,盼著包治百病。

知乎之外的,才是世界。

就這樣。

============================================================

[習慣性小尾巴]自己的公眾號,會發些知乎上不讓發的東西喲~

微信號:mengshuhz

http://weixin.qq.com/r/KEhVTczE2ZGmrYgu9x06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新三國上有個橋段很棒。

曹操經赤壁大敗逃回許昌,馬騰派刺客在城門刺殺曹操失敗。曹操以此考核自己的孩子們:眼下刺客肯定還在許昌,你們說說,我該如何應對這些刺客。

曹彰認為,應該馬上封鎖城門,挨家挨戶去搜查,並願親帶五百甲士,天黑之前必定把刺客碎屍萬段。

曹植認為,此外,還應該發布告示,懸賞千金,動員全城百姓一起拿賊。

曹丕認為,二弟三弟說得對。

曹沖認為,應該大開城門,因為刺客刺殺失敗,殺了他們沒用,放他們逃走,讓他們把曹操回城的消息帶給馬騰,讓馬騰膽戰心驚。

曹操說,光知道把人碎屍萬段又有何用,記住,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自己的智慧,也不要恨你的敵人,仇恨會讓你喪失判斷力,與其恨你的敵人,不如拿他來為我所用。


任何事物都會蒙蔽你的心智,當你放不下它或不再願意聽反對它的聲音時


1、自以為是

美分們認為,中國什麼都比不上美國。五毛們認為,中國遇到的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仇富的人,認為一切都是趙薇的陰謀。

擁護黨的人,說這個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討厭黨的人,說這黨里沒有一個好鳥全是利益集團。

渴望買房的人,特別相信房地產市場行將崩潰的推論。已經買房的人,特別相信房價是一批脫韁野馬的推論。

中醫粉們,覺得中醫是世界上最牛逼的藝術,中醫黑們,認為中醫無憑無據全是扯淡。

喜歡咪蒙的人,覺得咪蒙說的就是真理,厭惡咪蒙的人,覺得咪蒙寫的都是帶毒的雞湯。

懶惰的人,特別願意宣揚讀書無用論,另一種懶惰的人,特別相信知識就是力量。


2、自尊心

領導批評了我的方案,或者對方案提出了一些異議,我覺得自尊心受傷,然後拚命找理由證明自己的正確性,私下還跟同事說這丫的懂個屁。

犯了錯誤,不好意思承認,於是想盡辦法用謊言去彌補,就像小時候沒寫作業被老師質問。

有人諷刺你喜歡郭敬明,你心想,你算老幾憑什麼挖苦我?然後你會更喜歡郭敬明。

北京衚衕里的老土著特別喜歡談論國是,而且特別相信自己的推斷與猜測,好像中南海就是他們家開的一樣。

被女朋友甩了,其實是因為你的照顧不周或者情商太低,而你卻以為對方見異思遷。

碰到比自己牛逼的人,搶了自己的風頭,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反而在背後憤憤不平甚至惡意中傷。


3、自以為是和自尊心的關係往往如膠似漆,難捨難分

小時候跟朋友爭論,我堅決認為中國有很多清官,朋友堅決認為中國一個清官也沒有。最後不歡而散。其實倆人都沒有什麼真憑實據,都是想當然,到最後每個人都開啟了心理防衛機制,真相之爭淪為了尊嚴之爭。韓寒和方舟子,崔永元和復旦教授,都是如此。


愛情


我們都該反雞湯。如圖。


巨大利益面前人的智商容易降低。所以有很多人落入中獎之類的騙局,甚至在連環騙局中被騙得傾家蕩產。歸根結底是人性的貪婪。

戀愛中的人。「你是瘋兒我是傻」,情人眼裡出西施,認不出眼前的西施可能是個渣男或騙子。

生病。長期得慢性病的老年人平時省吃儉用,可在保健品和保健器材上可以一擲千金。得了絕症的人因著求生的慾望更是容易相信一些無稽的偏方,參考《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的經歷。

群體性的瘋狂。『』個人在群體中可以喪失理性, 沒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傳染,變得極端、狂熱,不能容忍對立意見,因人多勢眾產生的力量感會讓他失去自控,甚至變得肆無忌憚。 『』詳見《烏合之眾》

不僅是生氣,喜悅時也容易智硬。我們常說,等某某心情好的時候再和他說這件事。人在喜悅中也傾向於做出非理性判斷。

長期處於低智商環境中。比如天天和愚蠢的人在一起,經常看腦殘劇,常上一些三觀不正的論壇。即使你自命不凡,嘴角常帶著一絲嘲笑俯看他們,也會潛移默化或多或少地有行為趨同傾向。

武力上勝過他人。練功夫可強身也可防身,是積極正面的。但擁有武力上可以勝過他人的自信極易讓人輕易挑起事端,暴力解決問題。補充一下,擴大來說,是隨意處置他人的權力,可以讓一個人喪失理智。

諂媚奉承。誰不喜歡被拍馬屁?你告訴我誰不喜歡被拍馬屁?被人拍上雲端之後,你看看自己還能不能客觀地評價眼前的人和事?

偏愛和偏見。請你試試看,當著家長的面說人家孩子丑,即使孩子真是丑得沒法看,家長也有抽你的衝動。你特別偏愛一個人是很容易忽視他的缺點,缺點也會轉化成優點。同樣,對人先入為主的偏見也導致我們會看他什麼都不順眼。

面子。為了他人的目光而改變自己的意志,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是最愚蠢的。

「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凡我得不到的即是不好的,凡我得到的即是好的。一件事物好不好怎能以自己得到得不到為標準?


跟業界大牛的交流。
跟大牛在一起討論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似乎自己也在他們那個高端圈子裡頭有了一席之地。至少有了點不要臉炫耀的資本。
但是其實各回各家以後自己想一想,哪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果能給自己撐腰呢?大牛們對後進的一片心意往往倒有可能成了虛度光陰的安慰劑。
所謂蒙蔽心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求學之路坎坷艱難,只有自己上下求索,真正灌注心血的東西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啊。


醫生叫我回去,爸媽病急亂投醫即視感。


信用卡。
此物能讓持有者誤以為自己的財富被大幅度提高,甚至讓持有者在消費的時候豬油蒙了心似得產生「我特么花的不是自己的錢那就隨便買好了」的幻覺,讓人不知不覺間過度透支未來的可支配收入。
我的工資都他媽透支到2017年了!


=======更新部分=========
有人在私信,希望推薦一些心理學書和那30部心理電影,
說起心理學的書,分兩種:一種是純粹的專業理論書籍,適合專業心理學的朋友看。另一類是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書籍,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種朋友看。武志紅老師的書
都不錯,因
為個人原因,我喜歡他的《家為什麼會傷人》。嗯,卡耐基的《快樂的人生》、《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是必看的,曾國藩的《冰鑒》有一些用來識人相士的手段。也可以看看的。實用性教材還可以看看邰啟揚的《盲點》。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新論》、《性學與愛情心理學》這三本著作都適合非專業閱讀的,岳曉東的《登天的感覺》,畢淑敏的《拯救乳房》,娛樂性很強,也可以看看。

30部心理電影這部分內容很大,我在七飯,七完飯以後來整理。事實上,我想說,這個百度 就有,我看的時候,也是百度整理來的。你們真的讓我列出來嗎,這樣真的好嗎,我現在正被隔離在一個大山裡開發產品呢!

======以下是原始答案==========

有段時間,我處於人生低谷,對一切都很失望。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書。特別是心理學方面的,哲學方面的。還好那個時候沒有依賴社交網路的習慣,沒有看很多知乎答案。

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在那個時候一度很火。因為個人原因導致我看這本書很辛苦。事實上,這個時候,看心理學的書,都很心苦,是的,心苦。於是,我用了一周時間,又去看了30部「心理電影」(喜歡的話,我可以列表單)。讀心理學的書需要很平靜或者很強大的內心。那些作者寫的時候應該也很辛苦,我因為心情的原因,讀書的時候也沒有讀出多少樂趣。看心理電影不用,電影只是有些心理學看點,更多的是藝術性、觀賞性。看完這30部電影,才發現,電影就是電影,我們很少能找到一部專為心理學而拍的電影。也發現,心理學,顯然不是能打開所有大門的萬能鑰匙,甚至都不能單獨打開一扇門,充其量只是鑰匙圈。更發現,自己的成長,自我的救贖,只能靠自己。


好,現在回答,什麼最能蒙蔽自己的心智?我的答案是:「別人說」。-----執著於「別人說」是如何杯具的一個人生。踩過這個坑的人都知道。狄更斯在《遠大前程》里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騙子,比起自騙自的人來,實在算不上一回事。」(這裡想要表達的意思,別人說什麼都不是錯,因為在別人眼裡,你也是別人,錯在你被XX蒙了心,信了。)
這個「自騙自」說穿了,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思考,什麼都是「別人說,別人說」。


問他「別人是誰?」他都不知道,讓我說,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都是別人,包括你的血親父母,他人即地獄。
當然,這個答案很是投機取巧,道理誰不懂,聽我在這裡瞎BB?好,那我換一個說法,什麼東西能蒙蔽我們的心智?----所有的,不屬於自己的外力。
內心不懂得自我救贖,就想著依靠外力解決問題。結果都是杯具,要知道,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這個世界,偉大到可以拯救他人的偉人,一百年才可能出一個。
人吧,永遠相信的,排在第一的,終究還是自己。一念花開,一念花落。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人在旅途,要不斷的自我救贖。
就像張愛玲說的,人在旅途,要不斷的自我救贖。不是你倦了,就會有溫暖的巢穴;不是你渴了,就會有潺潺的山泉;不是你冷了,就會有紅泥小火爐。
每個想要走捷徑的人,每個想避開成長的人,走到最後,都是十倍奉還。

有時候,人確實需要一些真正的困難,最好帶一些「置之死地而後生」。
真正的困難跟痛苦、跟悲傷、跟慘痛都沒有什麼關係,真正的苦難是根本說不出來,苦到讓你心平氣和。
你終於可以清楚的知道,你不能依靠別人,不能依靠任何人,包括血親,包括你愛的人,愛你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你是不忍去給任何人添麻煩的,為什麼,因為愛,因為你愛他們,所以,你不忍,也不願,你只想自我救贖。

所以,我想再重複一次:什麼東西能蒙蔽我們的心智?----所有的,根本不屬於自己的外力。


以上。


憤怒,貪婪,淫慾,驕傲,嫉妒,懶惰,暴食。


自己。


人耽於熱愛,熱愛導致偏執。我們一貫的理性、聰明、客觀等等,遇到了它,都會變成傻瓜。


經驗,經驗,還是經驗。
這個概念大家都能理解,也可以叫做經歷,概念就不再具體的解釋,主要說一說經驗或經歷是如何蒙蔽了我們的心智,以及我們應如何應對。
從自卑心理的形成過程為例吧。當我們小時候,如果經常受到否定和批評,這種經歷自然就會使我們形成對自己的一個評價:「我是一個不行的人」,這個規則一旦形成,就成為蒙蔽我們心智的最大問題,在以後的生活中,在此規則的影響下,我們就會對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特別敏感,而看不到自己做的好的事情。那麼這個過程又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不行,使自己更加自卑。我在課堂上講自卑心理的時候經常拿上課來舉例子,比如課堂上有40名學生,其中有三名同學爬在那裡睡覺,其餘37名同學在認真聽講,而一個自卑的老師可能更注意到這三個睡覺的學生,從而來證明自己的不行,而對於37個認真聽講的學生卻視而不見。
這個例子是一個不好的經歷,給我們的心智造成了蒙蔽,但是好的經驗或經歷也會給我們造成蒙蔽。我在一個211高校工作,考入這個學校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時都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他們考試經常處於班級或年級的前幾名,也經常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表揚,這些經歷使他們形成了對自己的這樣一個評價:「我是一個優秀的人」。但到了大學後,這些優秀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勢必要會重新排位,一定會有些同學在這個群體中就會處於中游或下游,而在「我是一個優秀人」的規則的指引下,這部分同學中有的人就接受不了自己位於中游或下游的事實,從而自暴自棄 。
再說一說一些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那社交焦慮來說吧,社交焦慮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不敢當眾講話。比如我曾經接待過一個個案,當眾講話時會臉紅,會緊張。他認為這樣不好,一方面會影響自己的發揮,另一方面會給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讓別人覺得自己心理素質太差 。所以他採取的措施就是控制或消除,每次演講時告訴自己千萬不能緊張、不能臉紅,結果是越控制越緊張,越難受,最後的結果是再也不敢當眾講話見人了。這裡我想說的是他用的控制策略,這個策略也是來自於經驗,比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想當然的是來想辦法去解決困難或消除困難,這種策略用在對外部事情的解決上是有效的,但用在解決自己內部的情緒上就無效了,不僅無效還是導致問題的原因 。
好,通過這三個例子,我們明白了,經驗蒙蔽我們心智的過程或機制:通過經驗或經歷,我們形成了一個規則或評價,然後就帶著這個規則和經驗來生活。當然規則和經驗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這裡咱們只說壞的方面就是:它使我們脫離了對當下情景的感知,使我們的心理僵化,失去了靈活性和創造性。
減輕它們的負面的影響的話,有兩個方面可以做: 一個是要充分的接觸當下,在當下的環境中考慮問題 。比如上面舉的大學生優秀的案例,這個時候要學會放棄原先的規則,看到環境變化了,周圍的同學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規則已經不適用於現在,我們必須根據當下的環境來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給自己定位;另一個要做的是我們不要被規則所控制,要跳出規則來看待規則,去認識它。具體點說,就是我們要看規則的功能,而不是規則的對錯。再具體一點,就是要注意這個規則對我們的影響,如果這個規則已經對我們造成了困惑,我們就不去相信它,就不再用它,比如上面三個案例中的規則「我是一個不行的人」、「我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必須不能緊張」,它們並沒有使我們過的更好,並不能使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就不要去相信它。
當然,這裡說的比較籠統,心理治療中的一個治療方法:接納承諾療法,該療法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我們心理的靈活性,打破規則對我們的影響。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書來看一看。
好了,就到這裡吧。


色 和貪慾


存在感決定初始傾向,理智負責矯正


1、熬夜
2、暴食
3、不與人交流
4、只單向接收信息,不思考

以上是隨時間增加而疊加的debuff,且不容易驅散。


芒果台
韓劇
披著三觀端正三觀不端正的節目
瓊瑤劇
普法情景劇
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
《變形記》
站在豬腳立場虐他人的爽文
洗腦
不現實的勵志,心靈雞湯
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外國思想

勿噴,不同意見請保留


人間的權力


推薦閱讀:

哪些不良的習慣會引起胃出血?
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了怎麼辦?
電子煙能不能戒煙?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吃不胖?
程序員每天該干點什麼讓自己保持開心,快樂?

TAG:健康 | 生活 | 心理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