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了多爾袞?


她13歲嫁給皇太極,後來成為皇太極的庄妃;她的兒子順治皇帝登基後,她被尊為皇太后;康熙皇帝繼位時,她被尊為太皇太后。她機智過人,擅長謀略,頗具政治才幹。然而,她卻兩次拒絕垂簾聽政,一生輔佐過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成為清朝唯一的太皇太后。

公元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暴病身亡,孝庄文皇后的生活隨之被捲入急風驟雨中。由於皇太極臨終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朝中出現了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並很快形成了以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首的兩派勢力。

多爾袞與豪格各自手握重兵,一旦打起來,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一番權衡之後,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年幼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避免了關鍵時刻清王朝內部的分裂與自相殘殺。

在這種背景下,不滿6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改年號為順治。同時被推上歷史舞台的,還有他的生母---孝庄太后。

順治登基後數月,多爾袞就率軍入關,一舉佔領了北京,清朝從此入主中原。作為清王朝的締造者,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朝政,他的權勢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

就在這個時候,孝庄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消息,成為全天下最大的緋聞,迅速傳遍了各個角落。那麼,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呢?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太后下嫁確有其事,另一派則認為此事純屬虛構。這兩派各有論據支持,一時間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最是真理?還是讓我們聽一聽專家怎麼說吧。

肯定孝庄下嫁的論據有這麼幾個,一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皇太極死時,孝庄才31歲,繼承皇位的順治皇帝年僅6歲,孤兒寡母,如何執掌大清政權?而在當時,執掌朝中軍政大權的,實際上是睿親王多爾袞。一個年輕的寡婦,為了保住兒皇帝的皇帝寶座,委身於咄咄逼人的小叔子多爾袞,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是因為滿州的風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他的嫂子。那麼,31歲的孝庄盛年寡居,改嫁32歲的小叔子,完全符合科滿州風俗。

三是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宮檔案中,直接出現了「皇父攝政王」的字樣。因為只有孝庄下嫁了,多爾袞才可能被稱為「皇父」。四是順治的報復行為。多爾袞死後,剛剛新政兩個月的順治皇帝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行,給多爾袞定了十大罪狀,並且把他從墳里挖屈來,鞭屍、砍掉腦袋。這種清算可以看出,多爾袞曾經逼迫他的母親孝庄下嫁,所以順治一直記恨在心。

持太后下嫁觀點的人認為,多爾袞的王妃病死之後,孝庄太后就與多爾袞舉行了隆重的太后下嫁大典。對於當時的婚禮,明朝遺臣張煌言曾寫詩記述到:「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首詩成為太后下嫁最為直接的證據。

而否定太后下嫁的一派則認為,張煌言的詩是文學作品,有想像誇張的成分,不足為憑。除此之外,他們還針對「皇父攝政王」的檔案記載,提出了有力辯駁。

死者已矣,順治皇帝的清算再怎麼狠毒,多爾袞已經是無知無覺了。然而,活著的孝庄太后,如何面對兒子對多爾袞的瘋狂報復呢?她心裡會怎麼想呢?

聰明的孝庄太后,把內心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任何人偷窺到她內心的秘密。直到臨終前,她才不得不對自己最後的歸屬做了明確交待。

據「太皇太后遺詔」記載,孝庄在彌留之際,曾對自己的孫子康熙皇帝說:皇太極已經在陵墓中安寢很久了,不要為了埋葬我而輕易啟動陵墓,我心裡捨不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安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

中國古人講究夫妻合葬,按照清代的喪葬制度,皇帝和皇后一定要同陵同穴。然而,孝庄太后卻以「捨不得兒孫」為由,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聽起來似乎有些牽強。況且,孝庄太后與順治皇帝母子不和,這已經成為不爭的史事。孝庄太后為什麼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呢?難道她內心有什麼難言的苦衷?

康熙皇帝對孝庄太后非常孝順,從不違逆祖母的要求。然而,孝庄太后的遺言,讓康熙皇帝非常為難。若依太后遺言,就會違背祖制;若遵祖制,就得違背太后遺言;左右為難中,康熙把孝庄下葬的事情一拖再拖,只在地面上為孝庄太后的棺槨找了個臨時安置地,這一擱就是35年,直到康熙逝世,雍正繼位,到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才匆匆忙忙把孝庄太后葬於關內盛京之西的昭西陵。

孝庄太后終於入土為安了,然而,黃土之上,幾百年來,孝庄下嫁的傳聞從沒有因此停息過,基於有限的史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合理猜想。

歡迎關注「寶秘」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


應該只是地下情人吧,委身於掌管實際大權的多爾袞大玉兒做到不奇怪啊,但是是否真的嫁了還是值得考慮的,畢竟嫁不嫁這個可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


我覺得關於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的說法出自於野史 我是不相信的 因為但凡有這種猜測的原因是因為覺得福臨沒有能力繼承大統 只是一個6歲的孩子 但是忽略了孝庄和孝端皇后的能力 常年從於政事 其次 他們可以說籠絡了兩黃旗的人 因為多爾袞繼位或者豪格繼位勢必會對兩黃旗的大臣產生影響 所以他們必定堅決擁護福臨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清朝 | 野史 | 多爾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