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語專業人士想從事翻譯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搞清楚一些基本事實:
1. 得長期吃苦,不斷積累,時刻積累
2. 靠專業翻譯吃飯和玩票完全是兩回事。
3. 靠專業翻譯吃飯和搞翻譯培訓完全是兩回事。
4. 坐在辦公司里搞翻譯和在翻譯涉及的現場搞翻譯完全是兩回事。
5. 所謂翻譯高手,其譯文經得起推敲,邏輯嚴密,詞句符合原文的風格,從來不裝逼,而且對翻譯人員歷來的錯誤了如指掌,不會把「約定俗成」當作擋箭牌,該破就破。 不要迷信權威翻譯、名人翻譯,
6. 和你認真討論翻譯的人很少,就算有了,也容易引發罵戰,特別是網路翻譯討論。所以,翻譯讓人孤獨,看你能不能忍受吧。
7. 你追求精確、完美的時候,很多人會說你鑽牛角尖,卻不用邏輯來說服你,而只是扣帽子。所以,你得準備應對別人不理解的目光。
8. 多讀古文,讓自己的譯文地道、簡練、流暢。不一定要用古文翻譯,但是古文不可不讀。如今的漢語,受劣質譯文的影響太深,以至於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而把某些流行的中文當做地道的中文。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讀的書太少,沒有免疫力了,也沒有辨別能力。
古文推薦:
《東周列國志》
《酉陽雜俎》
《博物志》
《虞初新志》
《五雜組》
《茶餘客話》
《小窗幽記》
《萬曆野獲編》
《堅瓠集》
《涌幢小品》
《浮生六記》
《老殘遊記》
《拾遺記》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9. 專業口譯講究的是積累,臨機應變不過是知識積累的結果和表現,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天練聽力吧。說得俗一點,量變到質變。怕就怕你堅持不了。
10. 高品質書籍而不是那些東拼西湊的劣質品:
思果的《翻譯研究》《翻譯新究》《譯道探微》,
陳忠誠的《詞語翻譯叢談》《詞語翻譯叢談續編》《辭書與譯事》《詞語翻譯趣談》《譯仁譯智》,
馬紅軍的《翻譯批評散論》,
錢歌川的《翻譯的基本知識》,
《余光中談翻譯》,
黃邦傑的《譯藝譚》
The Thinker"s Thesaurus
Oxford American Writer"s Thesaurus
11. 真正的高手、牛人只說自己專業內的東西,不會在專業外裝專家。高手都是細心的人,不會放過任何細節,翻譯領域沒有什麼「讀書不求甚解」。高手都是直接回答問題問題,針鋒相對,不會拐彎抹角,不會找各種理由搪塞提問的人。高手也有不懂的東西,只要不知道就會大大方方地承認,而不會顧左右而言他,不會掩飾自己的不足。你可以用這些標準去判斷你遇到的人是不是高手。當然,這只是我的判斷標準,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
12. 工作上需要上下文才能翻譯的話,那就努力搞清上下文。如果是學習/翻譯練習的話,不要一遇到沒有上下文就說沒發翻譯,因為那時候你正好放飛自己的想像,給自己想到的上下文提供各種版本的譯文。如此一來,等到你遇到相應的上下文了,翻譯起來自然就輕鬆許多了。
13. 翻譯不要怕丟面子。努力翻譯,盡最大努力。這樣還犯錯的話,那就勇敢接受,向同行請教,找出原因,找出改正方法。沒有錯誤的話,那就沒法發現不足。
14. 如果你剛入行的話,那就給自己定個2年的期限,這期間不要過於在意工資,要重視經驗積累,因為後者才是你的財富,才是你要高工資的資本、籌碼。一旦有了經驗,那你就有底氣了,那時候就得好好談工資了,滿足不了你的要求,不要輕易接活。比如,你去石油鑽井現場當翻譯好幾年了,那就資本雄厚了,那時候千萬不要幹掉價的事情。
15. 很多人的翻譯遇到很多人點贊/支持,譯者本身也有些水平,點贊的人裡面也有高手,可是這並不是說出來的譯文就是高質量的東西。切記切記。有一點要記住:很多時候真理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翻譯行業也不例外。
16. 分工很細的翻譯和一人打理所有的翻譯,情況完全不一樣,因為後者表示這個翻譯要負責本行業所有的翻譯,而不是只負責某個環節。有些人在石油行業的安保部當翻譯,有些人在HSE部門當翻譯,有些人在凈化廠當翻譯,有些人在井場當翻譯,有些負責調試部門的翻譯,有人負責培訓部門的翻譯,還有人負責作業移交團隊的翻譯,又有人負責實驗室的翻譯,還有負責維護部門的翻譯。各自都有好處。
17. 翻譯行業愛吹牛逼的人太多了,偽專家太多,動不動就拿自己的經驗說事的人太多了。而隨時露一手,解決實際問題的太少。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別人遇到過的,當然解決起來就是輕車熟路了,也就體現不出技術含量。新課題才是衡量水平的標尺。
18. 所謂翻譯證書,什麼CATTI口譯筆譯多少級多少級,不要太看重了。除非你是搞一些很泛的翻譯或者到培訓機構、翻譯公司,否則這個東西就沒用,沒發給你增加多少籌碼。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是搞專業翻譯,石油、紡織、電力、汽車、化工……,那你只要有基本的英語使用能力,然後再和這個行業的工人、技術人員多打交道、了解工藝流程,有個幾年經驗,那就完全能勝任翻譯任務了,而和你同樣入行的人人,如果同樣不懂專業的東西,只不過有個什麼CATTI之類,那你們就沒啥區別,證書持有人並不會比你學得快、多,因為你們都得從頭學起。到時候,你們倆拼的就是入行之後的勤奮程度。所以,那些證書大可不考。夯實自己的基礎,抓住機會,這才最重要。不要跟風,不要浪費時間,不要聽別人吹牛!
19. 翻譯註重雙語能力基礎上的【雙語轉換能力】,所以翻譯有三點:英語好,漢語好,轉換能力強。三者不可偏廢。現在缺的是「轉換能力」。
Disclaimer:以下內容來自蒙特雷高級翻譯學院招生網站,不是我本人原創。網址:10 Ways to Prepare 另外,因為是招生網站上的內容,可見主要對象是學生,對在職人員並不一定適用。
How to Prepare for Life as a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Localization Management Student
1. Read extensively, especially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
- Read high quality newspapers (e.g. the New York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EVERY DAY for at least a year.
- Read high quality news magazines (e.g. the Economist), cover to cover.
- Read your favorite topics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
- Read other well-written material that will help broaden your general knowledge.
2. Watch the TV news and listen to radio news and podcasts on current events in all working languages.
- Don"t just listen to news stories; analyze them.
- Keep abreast of current events and issues.
- Record news programs and interviews so you can listen to them later.
3. Strengthen your general knowledge of economics, history, the law,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 that order).
- Take college-level courses, review high school texts, etc.
- Strengthen your knowledge in a specialized field (preferably in a technical field, such as computers).
4.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is spoken.
- A stay of at least six months to a year is recommended.
- Live with and/or frequently interact with native speakers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 Take content-related courses (e.g. macro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not just pure language courses).
- Work in a setting that requires high level use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5. Fine-tune your writing and research skills.
- Take challenging composition courses (not just creative writing courses, but classes in journalism, technical writing, etc.) so you can 「speak」 journalese, UNese, legalese, etc.
- Copy (by hand) sections of textbooks and periodicals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
- Make a note of unfamiliar or troublesome grammatical points and work towards mastering them.
- Practice proofreading.
6. Improve your public speaking skills.
- Take rigorous speech courses and/or join Toastmasters (www.toastmasters.org).
- Practice writing and making presentations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in both your native and foreign language(s). (Have native speakers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edit your speeches.)
7. Hone your analytical skills.
- Practice listening to speeches and orally summarizing the main points.
- Practice writing summaries of news articles.
- Practice deciphering difficult texts (e.g. philosophy, law, etc.).
- Practice explaining complicated concepts understandably.
- Identify resources for background research (e.g. library, Internet, etc.).
8. Become computer savvy.
-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navigation and file management under current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ost of the software tools used in the localization industry today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Apple operating system).
-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eatures Windows offers for multilingual processing, such as language-specific keyboard layouts, regional settings for units of measurement.
- Learn to use advanced functions of Word, Excel, and other Microsoft Office applications in both your native and non-native languages.
- Become an expert in search engines and online research by using these tools on a daily basis.
9. Learn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Eat sensibly, exercise regularly, and get sufficient sleep. These are all habits required of a good translator/interpreter.
10. Be prepared for lifelong learning.Be patient. Bringing your language skills and analytical skills up to the level required of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is not a task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in a few short years. Only with a lot of sustained hard work can anyone truly succeed in these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fields.
2016年11月9日新增:
因為做這一行也有四年時間了,太感激工作的機會,能學到無數令人讚歎的知識。學的越多,越覺得自己了解的少。但是很多知識和辭彙如果只有自己知道也無法物盡其用,因此向知乎申請了一個專欄,記錄下工作中學習到的有意思的知識。專欄有序一篇,每周五定期更新,歡迎關註:)
言語有意 - 知乎專欄
還有公眾號benefittranslation,同步更新。大家覺得哪個方便就關注哪個,感謝你來。樓上幾位,尤其是目前排名第一的那位,說的都非常中肯,道出了翻譯市場的尷尬。
本人就結合自己的若干粗淺經驗拋磚補充一下,懇請各位指正。
國內的翻譯市場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僱主對翻譯和語言從業者的誤解加上市場上的惡性壓價競爭,導致國內的自由翻譯市場基本上是「稀缺人才坐地要價,可替代勞動力惡狗撲食」的局面。例如曾經有一位朋友拖我找西班牙語專業加金融知識背景的口譯,負責某大型央企前期商務談判翻譯,價位是半天三千人民幣。機緣巧合,我以前也幫一個律所做過外商在華設立分公司的談判口譯,半天只拿了500,外加一頓還算湊合的飯菜。而網上40人民幣筆譯一千字的翻譯也是比比皆是。可以說在自由兼職市場上,可替代性越高越不值錢,樓主如果決定進入,一是語種要選對,二是專業要深厚。
為機構工作的專職翻譯會好一些,比較穩定,失業和溫飽問題可以暫時不考慮。但是基本上如果做幾十年的簡單重複勞動,對技巧磨練有幫助,卻無法培養你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企業都把翻譯作為銷售崗位必備的職能來招聘人才(比如許多中資企業在亞非拉地區派駐的人員),適合長遠發展和轉行。政府部門也是一樣,外交部的很多高級領導當年都是翻譯出身但是最後不做翻譯了;我現在的老闆當年也是英語專業,在某部委做了很多年科技翻譯漸漸轉行為外事聯絡方面的負責人,最後跳到了某國際組織做管理。而反觀純做翻譯,對個人核心技能沒有什麼培養的崗位,很難實現個人的長久發展。
我們來舉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吧,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同傳,同傳的最高境界是復語同傳,復語同傳的最高境界大概要數聯合國的復語同傳了。我的幾位校友現在在聯合國做同傳,當年都是譯訓班出身最優秀的幾位。他們反思自己在聯合國工作的三十年,感到雖然工作在待遇,壓力,地位等各個方面都讓人非常滿意了,但是一模一樣工作做一輩子畢竟還是比較單一。個人認為,翻譯可以作為一項愛好,也可以作為一項副業,但是難以作為終身事業來做。在中國人普遍英語越來越好,甚至法語西班牙語都有越來越好的前提下,翻譯作為一項支持性的行業,畢竟其本身難以成就事業。
當然,如果語言基礎紮實能以此打開平台,算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以北外的幾位校友為例,可參考高志凱(鄧小平的翻譯,去耶魯讀了JD後輾轉投行數十年現在做中海油副總)等人的經歷。如果是語言專業出身,缺乏某領域背景,或許在一個很好的機構做翻譯可以成為你轉行的跳板。而如果你本身學的就是其他專業,建議不要做以翻譯為職業,這不是一條捷徑,但可以作為興趣愛好和業餘外快來源。文章選自我的公眾號。
小時候,每天吃晚飯的時間都會收看新聞聯播,那時候,家裡的人很喜歡逗我說:「你長大以後也學翻譯吧,這樣你就可以坐在領導人的後面,我們也能天天在電視上看到你了。」雖然家裡人說的是玩笑話,但我還真是萌發了這樣的想法,成為一名翻譯,成為一名外交官。
事情過去這麼多年,我稀里糊塗地念了英語專業的本科,讀了口譯專業的碩士,考了翻譯專業的博士……好像一直在這個圈子裡轉,但我並沒有成為一名的翻譯或者外交官。好在,在外交學院讀書的時候,真正坐在國家領導人後面的高翻和親眼見證了中國和非洲多國建交的大使都成為了我的老師,這也算是彌補了一點點心中的遺憾吧。
每一個真正熱愛語言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翻譯,一個文化交流的使者。這幾年,或許因為普遍頗高的顏值,讓兩會的翻譯成為了新的熱點,但是,人們大多看到的是聚光燈下,他們沉著自信的表現,聽到的是他們流暢精彩的表達,殊不知,和所有光鮮亮麗的職業一樣,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翻譯,廣義上分為筆譯和口譯。兩者相似,卻又不同。有人說,做口譯的人一定能做筆譯,而做筆譯的人,不一定做的了口譯。其實有道理,因為拋開最基本的語言應用能力,筆譯考察的是一個人的文學素養,而口譯多看重反應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這兩者之間又會相互制約,如果筆頭上的功夫不行,那早晚有一天會影響口頭表達,也就出現了瓶頸。
我在考研的時候,因為不是很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本身文學功底也不是很深厚,外加想學習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選擇了口譯。讀書那兩年,我接受了很多的口譯訓練,筆譯做的並不多,真正開始做筆譯還是研二和工作以後。總的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紮實的英語基礎
聽說讀寫譯是語言學習最基本的五項。對於一名口譯員來說,聽到是不行的,要能聽懂,至少能聽懂大意,所以聽力一定要好。敢說是不夠的,要會說,至少能表達流暢,邏輯清晰。而對於一名筆譯員,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翻譯很容易,會英語的人都能翻,但翻好很難,這裡面有很多因素,包括語言和文化的素養,經驗的累積等等。但無論是回答考試里的翻譯題目還是作為翻譯的學習者,一定要保證經你手下的文章,口中的句子沒有什麼大的語法錯誤,用詞基本正確,含義表達清晰。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沒關係,信、達、雅,先做到前兩點,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翻譯。
2. 廣泛的專業知識
市場上的翻譯大致有兩類:英語專業出身和非英語專業出身。不能說誰做的好誰做的一般,能被市場認可的,都是優秀的譯員。我所了解的英語專業出身的譯員,多為北外、上外、廣外、外交學院、對外經貿等外語類院校畢業的學生,有不少人還有巴斯、Newcastle、蒙特雷等院校的留學經歷。這些譯員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國家部委,擔任高級領導人的翻譯。政府的翻譯有一個特點,包括在高校就讀MTI或者高翻也一樣,偏重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領域的翻譯,翻譯的材料大多為領導人的講話,洽談合作,友好往來等,這樣的文章是比較好翻譯的,因為很多句式和說法都是固定的,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外交部翻譯室就會遇到一些拿捏不準、涉及國家立場和態度的詞語。若從事此類翻譯,可能會有一些局限性,不是說完全不涉及任何科技類的翻譯,只是比較少。而另一部分非英語專業出身的譯員,有一些是剛開始在公司做業務崗,因為英語好,後來有機會接觸到翻譯,覺得做得不錯,便轉行了。我周圍金融、法律專業的同學走這條路的比較多,這些譯員因為有自己的專業背景,熟悉公司的業務,做起翻譯應該是得心應手。如果本身是學機械、計算機、化工等理工科目,英語很好,又在外企工作,應該會是很受歡迎的人才,市場最缺的就是英語好又懂技術的人。我個人覺得最難的是醫學翻譯,因為太專業,對精確度要求非常高,所以除了學醫的高材生,一般的翻譯很難應對。
但是,無論是否為英專出身,想做一名好翻譯,都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國家機關,一定要對翻譯的領域有一定的了解。總有人抱怨,學了英語專業就等於沒專業,不管有沒有專業,一旦工作接觸了新的領域,就要去多學習,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彌補才是。對於在校學習的學生也一樣,平常多看新聞熱點,了解科技前沿的動態,都是知識和信息的來源,如果暫時沒有機會接觸某個領域的翻譯,那就踏踏實實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方面先翻好,這些是基礎。
3. 強大的學習能力
學習是一種能力,翻譯家首先是一個雜家,這就意味著,翻譯一輩子都在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口譯員,每一次做不同的會議,都需要重新學習專業知識,準備會議材料,這一項最難也最有吸引力。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翻譯一定要學會使用各種互聯網工具搜索並掌握信息。如果你還是一名在校生,這裡的學習能力比較具體實際:學習翻譯技巧。一方面可以通過比較自己的譯文和參考譯文來學習一些起句、表達或者是語句間的連接方式;另一方面是課上課下與老師或者學習小組的同學互動,翻譯本無標準而言,多探討多交流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對於公司的一名譯員,那就需要學習本公司的業務了,畢竟快速學習公司的業務,不僅能把翻譯做好,也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轉核心業務崗或者管理崗。
4. 積極的實踐精神
翻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筆譯口譯都是,必須要走出校園,進入市場,才能檢測自己的水平。我們平常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沒有經驗,我們希望用有經驗的譯員。你們是不是都被這句話打擊嚇退甚至放棄了。如果是,那你想想看以後做任何事,你都是一個greenhand,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所以說,沒有經驗就積攢經驗,沒有機會就尋找機會,沒有人脈就拓展人脈。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麼一說,要麼你實力不到,要麼你不夠真誠。帶著你的實力和真誠總能敲開一扇大門。我也帶過2小時25元的課,做過100一天的展會,200一天的陪同,千字30的抽檢,50的翻譯……我有抱怨過嗎?沒有,更沒有偷工減料耍滑頭,勤勤懇懇地做事,踏踏實實地做人,收穫才會越來越多。我爸就總跟我說,這個年代,人人都想賺錢沒有錯,但是一定要記住,年輕的時候先積累賺錢的資本,有些事情不是一夜暴富那麼簡單,年齡和經驗終將帶給你財富。在校生多參加翻譯實踐活動,哪怕是學校組織的一些國際會議的志願者服務。也可以自己多聯繫翻譯公司,投簡歷,一般都會給你測試稿。能不能被選上就看水平了。如果有學長學姐或老師推薦的一些口筆譯活兒,就積極爭取,不要覺得害怕或者不好意思,沒有必要。如果是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事情就好好做,不要太計較得失,一個剛來的新人,有什麼好計較的。記住,任何事情,只有你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差在哪兒,還可能會遇到很多你想不到的機會。
成為翻譯的tips:
考取CATTI一級和二級口譯筆譯證書,三級比較容易,二級難一些,這個證書並不能為你帶來翻譯工作,但至少你能通過備考學習一些翻譯技巧,做一些訓練。
讀一個MTI或者高翻的碩士,想成為專業譯員,學校的學科背景和學習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幫助。即使是本科學習其他專業,研究生也可以考MTI,具體情況可以了解各學校的招生簡章。如果本科就是英語專業,建議修一個雙學位,不一定有用,但將來可能會幫你敲開其他業務崗的大門。
城市盡量選北京上海廣州,學校盡量選擇外語類院校,或者外語較強的綜合院校,211或者985,壓力大的同時,舞台也大,機會也多。
女生可以考慮考公務員,國家很多部委還有一些外事單位都招收英語專業或者文科類的學生,為什麼不建議男生考,考慮到薪酬等因素,男生可能去企業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我有同學就在樂視、賓士、北汽、騰訊等做翻譯,屬於inhouse,收入雖趕不上高級程序員或者工程師,但也相當不錯了。應屆畢業生不建議做自由,不是不能做,而是我不建議做,剛開始經驗不足,很難進入市場,加上生活沒有保障,完全看天吃飯,壓力會比較大。當然也有做的很好的同學,但是人數不多。
學習翻譯的參考書目:
我算是本碩博都是學翻譯的,書看的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別精,推薦部分我用過的書,僅供參考
筆譯類:CATTI二級、三級筆譯全套、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集全套、經濟學人和New York Times(CATTI的考題就從這裡面出過),可以參考譯言網譯言網 | 發現、翻譯、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聯網精華還有政府工作報告
口譯類:林超倫《實戰口譯》上海中高級口譯教程CATTI二級、三級口譯全套、外研社MTI系列叢書(舉例為其中的一本)、《英語口譯筆記法》、大家論壇(CATTI版塊)或者口譯網,有很多相關材料、兩會(張璐、孫寧的翻譯等)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再說一點自己對這個職業的看法,可能很殘酷,很現實。
首先,熱愛翻譯是好事,但是翻譯只是翻譯,哪怕你翻的再好,在公司在單位,還是一個輔助性的崗位,做翻譯不會讓你很富有,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質,而不是精神,那這個職業可能很難滿足你的慾望。
其次,翻譯很難做核心業務,尤其是剛開始,翻譯可能會做一些助理工作,如果有機會,將來有希望轉為管理層,比如朱彤,外交學院的學姐,曾在外交部為朱鎔基總理做翻譯,後來加盟德意志銀行,並被任命為中國區首席運營官。
最後,現在機器翻譯是大熱,互聯網+雲翻譯是風向口,不能說機器可以完全代替人工翻譯,但是這是發展大趨勢。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雖然翻譯崗不會消失,但一定會減少。
如果以上幾句話讓你動搖了,說明你還沒有認清這個社會。現實就是這樣,不僅是翻譯,任何崗位想做好都很難,這個年代,大家解決溫飽沒問題,想要大富卻不容易。我還是非常支持鼓勵你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但是你要努力成為更好更優秀的人。我的同學,有以翻譯作為敲門磚,或者跳板,最後進入了管理層的,年輕有為。所以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踏踏實實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吧,各位。很多時候,一開始路都是很窄的,可是慢慢地,就會越走越寬。
(截止到這篇文章,英語的辭彙和聽說讀寫譯幾個版塊我都說完了,具體文章可以參見歷史消息,均為自己的一點點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本人不提供任何兼職推薦服務,請理解,謝謝。)
假期即將結束了,我準備出去旅遊幾天,回來就要開學啦,所以這幾天不會有更新,我們開學再見啦~
--------------------------------------------------------------------------以上為8月31日更新------------------
正好今天在寫博士的讀書報告,Geoffrey Samuelsson-Brown在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一書中講到了兩個部分,我覺得可以分享一下:
He summarised the desirable requirements for becoming a translator by design:
-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level by attaining your basic degree in modern languages or lingustics.
- spending a period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uage of your choice is spoken.
- completing a postgraduate cours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gaining some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s you intend translating
- getting a job as a trainee or junior translator with a company
- learning to touch type
- the willingness to commit to lifelong learning.
此外,在書中,Geoffrey還說到一點,如果想成為翻譯,那麼where do you go from here?
The fast-track method is to go back to school. I know, this costs time and money and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after having spent upwards of four years in full-time tertiary education is more school. But if you want to make a serious career as a translator you will need to offer some specialisation. If you manage to get a job as a staff translator (not in a translation company but in industry) you may automatically gain specialist knowledge through day-to-day contact with more experienced colleagues.
文中這幾點,無論是對於英專還是非英專想成為翻譯,都有一些參考意義。
以上。
微信公眾號:doctorrabbit1990 (與各位口譯愛好者、英語考研黨、考博黨、法語學習者分享交流經驗,共同進步)
http://weixin.qq.com/r/vkjfx-3ET6Awrbmk9x2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極端的,如果想從事翻譯行業,不拿工資一定能找到工作並進入這個行業。
而我猜想,您的真正問題是指,作為一個非專業的人士,如何在這一個行業里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是么?
大環境:
市面上買到的行業書籍一般都要扯到玄奘翻譯經書什麼的,可翻譯行業的市場化從全球的範圍來說都只是幾十年的事情。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翻譯行業的生態也發生著改變。從以前的那種緩慢培養翻譯素養,到現在快速培養出搜索能力和運用技術手段的能力,翻譯人員的培育方式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我國的翻譯行業(無論是業內企業、人員還是行業協會)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相比晚了二三十年,這意味著:
a.我國的翻譯行業本身在發展時混雜著技術對翻譯的影響和改變,正處於一種短時間內看不到具體趨勢單又實實在在正在改變的狀態;
b.作為在這樣的行業里的個體,需要做好打一場持久硬仗的準備。所謂硬仗是指:面對惡意的價格競爭的措施、國內周圍客戶和相關其他行業對於本行業不理解而產生的額外的解釋和教育、不斷變化中的高翻培養體系中走出來的新的就業者應當如何引導、工作的同時如何不斷更新對該行業的理解等等等等。
c.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國內的營商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長遠地看待職業發展道路顯得尤為重要。
您看到這個大環境,還會覺得不是翻譯專業出身,對於從事翻譯行業的影響有那麼大么?
在建築師的行業里,大家都很推崇安藤忠雄,您可以去查一下他的生平簡介或者買他的著作。
其中一個讓我覺得很有啟發的地方是,這是一個非科班出身、原先做拳擊手的現役活躍的建築師。
——僅憑這一點難道不就讓人熱血沸騰么?
針對您的問題,我粗淺的建議如下:
1.首先找一家翻譯類的企業或者組織,開始幹活。
想或者說都是最沒用的事情,先做起來吧。無論是好是壞,無論這個行業在您所在的城市發展如何,首先了解現狀結識人脈沒有壞處。
2.根據您所在城市的發展狀況,開始選定一個方向。
如果是重工業城市,那麼石油、化工、機械製造與外語的結合是最合理的選擇,
若是一二線城市,那麼法律、經濟特別是合同、上市、法院仲裁類的翻譯都可以嘗試;
如果是小城市,那麼你可以考慮一下與政府的合作,在公共、市政方面開展工作。
3.設定時間表。很著名的一個理論是一萬小時定律。也就是說,一個人從完全空白,到成長為行業精英,只需要一萬個小時的時間。如果選定了方向,那麼在接下來的三五年時間裡,就拚命努力,朝著這個方向最頂尖的高度。
4.幹活、大量的幹活、找國外的活干。
相信這麼堅持下來,十數年就可以成為區域內小有名氣的翻譯界人士了。
身為翻譯行業的一員,我多麼希望這個行業能夠更健康地發展起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外語專業畢業生、拿著最低翻譯工資的兼職譯員都讓我覺得心疼——翻譯行業最終應當是要造福業內從業人員的、翻譯行業協會應當是能為弱勢的初創公司和從業人員指明道路,解決糾紛的、我們的客戶們應當是從心裡感謝這個行業的存在的。我同時相信這一天的到來。
作為可能成為我的同行的您,請不要介意我擺出前輩的架子。進入翻譯行業之初,你會很痛苦:收入低、翻譯理想得不到實現、出去玩兒的時間比別人少、周圍人都覺得他們家裡小姨子、大閨女、鄰居家的娃娃去了國外就要比你強,你可能會早早得了腰肌勞損,你輾轉反側,你經常在天還未明時驚醒隨之後悔。
但我希望你能堅持下去,一直讓這時的痛苦清晰地保留在你的心裡。
因為當你如果真正有一天能夠成為這個行業里為數不多的精英的時候,請致力於讓這樣的情況得以改善,用智慧之光碟機散黑暗。
不邀自來。
題主你好,我是生物專業本科+碩士,畢業後轉行做了筆譯,目前是有固定合作客戶的soho一族。
1. 我認為要從事翻譯工作,無論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專,首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要有持續學習的毅力和興趣。
舉個栗子,我平時除了完成手頭的稿件翻譯外,每天都在NCBI pubmed上搜一篇發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文章,把整篇文章貼在onenote筆記本里,逐字逐句分析,再把翻譯中用的到的固定片語/專有名詞/常用句式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成一份筆記,方便複習和查找。
栗子:
2. 非英專學生想要從事翻譯工作,需要付出比英專學生更多的努力。
我們更需要系統學習語法知識,爛熟於心,這對翻譯的益處並非立竿見影,但絕對是潛移默化的。再舉個栗子,中譯英要譯得漂亮,定語從句不可或缺。如果沒能掌握定語從句的基本用法,那麼譯出來的句子就有可能會不倫不類。我用的還是十年前買的薄冰語法,當時媽媽買的時候不理解,上大學以後才發現語法書的重要性。
3. 有了知識儲備,具備了翻譯能力,但能開始做翻譯又是另外一回事。
要做翻譯,翻譯水平就需要一個衡量標準。人事部組織的catti二級筆譯考試可以作為入行的敲門磚之一,目前行業內對二筆證書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catti筆譯考試分為筆譯綜合能力和筆譯實務兩部分,筆譯綜合能力主要考察辭彙/閱讀/完形填空,筆譯實務考察中譯英和英譯中,中譯英的中國特色很明顯,英譯中選材較為靈活,題材據說來源於國外期刊報紙。實務考試可以帶字典,一般大家帶的都是陸谷孫老先生的英漢大字典和惠宇的漢譯英詞典,但實務考試時間其實很緊張,如果遇到不會的詞就查字典的話時間肯定不夠用。
繼續舉個栗子,我在備考二筆期間背的是整本專四單詞,用的是官方指定教材,考試時感覺平時練習的文章方向都對,而且考前背的幾個專四單詞在綜合能力考試中的詞語辨析中居然都出現了,oh my god…
4. 酒香也怕巷子深,那麼就要大膽的推銷自己,一開始可以針對翻譯公司廣投簡歷,做試譯。這種廣投簡歷的做法確實為我帶來了第一單,但相對的,報酬非常低。但我認為在翻譯初期積累經驗遠遠重於獲得報酬。
一定要按時交稿,交稿前都要認真校對(糾正譯文中的錯誤,把文章格式調整到客戶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要持續投簡歷,不斷做試譯(但是一定要小心,試譯字數一般都是200-300字,大幾百字也可以接受但不常見,如果試譯字數幾千的話基本可以斷定是騙子了??
5. 人脈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記得之前看過某位答主說過,有工作後,最先會考慮關係網內的人,最後才是發招聘啟事。我的穩定的合作夥伴之一就是閨蜜介紹的,也為我開啟了國外第一單。所以積累人脈非常重要。
你想從事專業翻譯?那其實比英文專業的還好搞一點。
假如你有自己的專業背景並且非常熟悉相關的術語,並且在英文閱讀和理解上也沒什麼障礙,那就上 google 搜幾十家國外的翻譯公司挨著投簡歷吧。
不需要你有很強的英文表達能力,但一定要有非常不錯的英文理解能力以及流暢的中文文筆,因為國外大點的翻譯社都是要求譯員的譯文語言必須為母語,不像國內這些翻譯社,完全亂來,為了省成本盡找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做中英筆譯,讀者是中國人還好,要是給外國人看,沒幾個作品能見人。
若對方公司看得上你的簡歷,會給你安排相應的試譯稿,大概 300 英文字以內,搞定這個試譯稿,基本上就可以簽約了。
價格的話,50-80 刀/千英文字比較合理,具體的自己去談。稿件數量穩定的話,月收入還是十分不錯的。
另外,除非是在剛入行的前半年到 1 年,否則非常非常不建議去和純本土的翻譯社合作,主要原因是價格太低,能給 80 元/千英文字的公司都不算多,給到 100 元就算得上良心企業。
如果自身英文水平還不夠,那也簡單,找你所在專業的英文原著來看,看完後認認真真地翻,每天翻個 1 千多字吧,幾個月後大概 10 萬字弄完時,也就差不多有資格開工了。我接稿子之前是對著 Windows 以及各種軟體的英文幫助文件做翻譯練習的(一般都是接的 IT 類稿件)。
忘了一點,必須學會 Trados、SDLX、Passolo 這幾個翻譯輔助軟體的用法,當然,也不難,用心的話,幾天就可以掌握自由譯員需要用到的功能。精力允許的話,Wordfast 和 MemoQ 也去學下,這些都是國外翻譯公司一般會要求譯員使用的軟體。
對了,還有件事得提醒下,沒必要去做專職翻譯。我曾經收到過全國排名前 20、成都本地也算排得上號的翻譯社發來的 offer,給的薪資大概是底薪 1200-1800,月最低譯量 5 萬字,超出部分 30 塊錢/千中文字,HR 告訴我說他們公司內該職位的一般月薪在 3000-5000,未來根據考核逐級提升底薪和提成。
是的,就這麼點工資,你沒看錯。
如果你是奔著管理崗位去的,那這種職位乾乾也無妨,當然,我也不確定你干多少年才能進入中層管理。
總之,幹了這麼多年,為國內打苦工的許多筆譯各種不值,圖書翻譯的回報就更慘淡了,但做這個的很多是為了理想為了興趣,暫且不說,另一方面,市場就這樣,我也無話可說。早點去和國外翻譯社接觸才是正道,國內的,就繞開吧。
好像跑題了,無所謂了,願意了解的就看看吧。引用黃燦然先生的文章《給未來的譯者——談翻譯的十個條件》來回答。
僅僅熱愛翻譯是不夠的。翻譯是一種綜合能力。作為年輕初學者,這直接反映在你的理解力上。你現在才二十多歲,即使是讀漢語或漢譯的理論著作或論述,以至詩歌或散文,可能也還有理解障礙,這是因為你還沒有較高深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是與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分不開的,甚至影響你的判斷力。假如一個出色譯本是這樣一種概括和抽象的產物,而你讀不懂,你就有可能歸咎於翻譯不好。相反地,你也有可能把一個譯得不大準確卻似乎好懂的譯本,當成好譯本。在漢語或漢譯里,你覺得似懂非懂的,一個老練讀者看來,卻是明白的。你把似懂非懂的東西譯成似懂非懂的東西,在你看來沒問題,但有經驗的人一看就是誤譯。這也解釋了一個現象,其他領域都有神童或早熟的天才,翻譯領域裡沒有。一個譯者三十五歲能出版一部自己後來不汗顏的翻譯作品,已算是個幸運兒。我自己就不是這樣的幸運兒。
雖然你的閱歷和理解力會增加,但不見得就能因此而自動在十年後以至二十年後變成一個具有高度理解力的出色譯者。有不少譬如二十年前就做詩歌翻譯的人,翻譯質量原本就低,二十年後其外語水平幾乎從未提高過,數量卻不斷增加。而他們都不自知。這是一個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現象:自己外語水平低而不知道自己外語水平低,或裝作不知道,因而不知道需要去提高。一個勉強的類比是,在文學創作中,很多人水平奇低,卻一輩子樂此不疲。對這樣的熱愛或熱情,我是持嚴重保留態度的。有鑒於此,我想給你一個建議:要自強不息,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但又鑒於翻譯是一種綜合能力,因此我提出以下十點,作為你全面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的指針。
一、大量閱讀漢語著作。現在你也熱愛創作,因此,這應該不是問題。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你的閱讀量將會大增。
二、大量閱讀漢譯著作。一般來說,熱愛創作的人也熱愛漢譯著作,因此,這也不是問題,尤其是隨著你創作力提高,你對漢譯著作的胃口也將提高。
三、就你而言,大量閱讀英語文章和著作。這是最關鍵的:既是你避免僅僅成為熱情的譯者的重要一步,也是你將來可能成為優秀的譯者的重要一步。如果你平時有閱讀中文報刊、著作和中譯本的習慣,那你也必須培養閱讀同類英文報刊、著作和英譯本的習慣。英語的難度,最終不在辭彙或生字上,因為意義都在上下文中。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所有辭彙和生字你都徹底查過了,甚至都能把那段文章和那個句子背下來了,可仍然不明白。讀英語作品就像移民,你必須越出你原來的舒適區。你在英語讀物的世界中,最初是人地生疏,無所適從,也不知所謂,無比自卑,無比沮喪。但你會適應並奮發圖強——不過如同移民,你別寄望很快適應,可能需要三五年,十年八年。不要緊,那地方最終會成為你的新舒適區。有一天,當你發現自己竟然忘了前幾天看過的某篇文章里提到的某件事,到底是從漢語文章還是英語文章中看到的,你就算大功告成了。那麼,如何開始呢?這很簡單也很困難:不求甚解地讀,似懂非懂地讀。如同讀中文:請問,你讀了這麼多母語文章和著作,能自如地寫中文,可你一年查過多少詞典?我不是說你要完全放棄查英語或英漢詞典,但既然你喜歡做翻譯,那你就可以通過每天做一定數量的翻譯來查詞典和學習生字,翻譯之外的英語作品閱讀,則應完全不查詞典或每小時查不超過譬如說十個、五個、三個、二個、一個生字,視乎你的實際需要而定。
四、這也是同樣重要的一步:雖然你喜歡寫詩譯詩,但你最好暫時不要譯詩,或只偶爾譯詩,而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翻譯評論。為什麼翻譯評論?因為評論最能考驗你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另外評論也是現當代最新鮮、活潑和多樣的文體。你的英語水平達到什麼程度,你譯詩時可以矇混過關,但譯評論時就無可逃避。這不是說別人來監視你或挑剔你,而是說你自己知道這些文章雖然理解起來困難卻本應是清楚明白或被假設是清楚明白的,如果你不懂,就是真不懂,而不是像詩歌那樣含混。如果別人替你校對,含混處一指出來你就豁然開朗。當你可以無礙地讀一篇評論文章,又能基本上無誤地把它譯成中文,那你就具有相當的理解力和翻譯技巧,這個時候再來譯詩,就事半功倍。你也就會發現,詩歌其實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那樣含混。
你曾問我為什麼不多譯些詩,而譯那麼多文論。你似乎暗示說,太可惜了,不多譯些詩。但我正是把翻譯文論來作為翻譯詩歌的穩固基地。我譯文論,是為了增強英語理解力和漢語表達力,補充能量,更新自己,隔幾年譯一兩位詩人或譯幾批詩。由於帶著新的視域,新的能量,新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達力,譯出的詩歌品質才會有所進步和提高,以及有所不同。另外,我確實非常喜歡文論這種體裁,它最能夠把我對現代漢語的直覺表達出來。我還希望我的譯文能給有這種共同直覺的讀者提供營養和支持,而他們可能已經是或將會是現代漢語寫作的活躍參與者和生力軍。
現在我們談談第五個條件,就是選擇力和判斷力。這是你將來能否成為一位優秀譯者的關鍵。太多有興趣於詩歌翻譯的人,都喜歡拿些名家的譯作來比較,或拿現有參差不齊的譯作來比較,然後給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判斷,或提供自己的改善版。但是在別人譯作的基礎上判斷文字好壞,實際上與判斷原著的好壞沒有差別,而判斷標準無外乎中學教師批改作文式的趣味,以及僅限於文學小圈子的審美。他們把大部分心思用在遣詞造句上,結果往往是,他們提供的譯文都看上去四平八穩,實際上毫無鋒芒、力量、細微差別。這還不包括他們根據別人的理解來理解,而根據別人的理解來理解是害處極大的,例如失去獨立的個人感受力及其新鮮感,被誤譯所誤導等等。靠自己獨特和獨立的感受來譯,相當於寫文章提出獨特和獨立的見解,而拿自己的譯作來與名家譯作比較,或修改名家的譯作,則相當於寫文章討論別人獨特和獨立的見解,雖然樣樣周到,但畢竟缺乏原創性。當我們獨立閱讀一首詩並有深刻感受的時候,我們已經接受了一股靈氣,如同在創作上當我們對事物有深刻感受的時候我們也是接受了一股靈氣。翻譯這首詩時,雖然我們還要做很多其他功夫,包括查字典,但我們主要是努力把那股靈氣表達出來,如同創作時把那股靈氣表達出來。而比較或修改名家名譯,就如同面對一首原創的好詩,在還沒有接受到那股靈氣的情況下就對它評頭論足。
我不是否定名家譯作的價值,相反,應重視名家譯作的成果,但不應把我們自己不成熟的實踐參與進去——那怕自己是成熟的,也不應參與進去。把自己的實踐拿來跟名家比較,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唯我論的傾向,這樣當你敢拿出來,尤其是如今網路暢通,隨便都能發表出來,變成公開的,這便等於是肯定自己。還有比這妄自尊大的嗎?妄自尊大還不算什麼,但還有比這更有損於自己的精進的嗎?而譯作如同寫作,當你敢於拿自己的東西出來跟名家比較,那意味著無論你的譯作多麼糟糕,都會有人欣賞的。我們都看過太多平庸的作者,平庸了整整一生,而且還成群結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同一層次的平庸作者和讀者太多了,他們都巴望著更多平庸之作供他們消耗。重視而不比較,專註於深入感受和體會各名家的譯作。比如說某外國詩人有三個譯本,你就專心把每個譯本都讀了,甚至不深讀也不要緊。如果他們都是優秀譯本的話,你也許會先傾向於喜歡其中一個。但是任何譯本,哪怕是整體上高水準的,也會有一些低水平的發揮。而低水準的,也會有個別的高水平發揮,即使不是高水平,也會因為譯者某些語言取向與你暗合而為你所擊賞。這意味著,你要當一個真正忘我的讀者,而不是作為一個譯者或未來譯者而閱讀。當你判斷時,你也是作為一個忘我的讀者而不是參與者,這樣便具備了獨特感受和獨立觀點。你作為譯者的修養,便是從這裡開始的。相反,拿自己的東西去跟名家比較,或修改名家的譯作,往往只會誘發虛榮心。
但你如何真正地開始翻譯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自己去發現未被譯過的外國作者或被譯過但未引起足夠重視的作者。這就要求你以廣泛閱讀原著作為基礎,而且同樣是首先作為一個忘我的讀者。當你讀到好東西時,你便有了想譯介過來的衝動,這個時候,便是你身上那個潛在的譯者現身的時候了。這也是你在前四個條件的基礎上行使判斷力的時候。如果沒有良好的判斷,你同樣有可能是一個雖然熱情卻平庸的讀者。而一個優秀的譯者,首先應當是一個優秀的中文讀者,其次(或更準確地說,同時)應當是一個優秀的外文讀者,即是說,你要通過大量閱讀,包括參照自己成為一個優秀中文讀者的經驗,逐漸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外文讀者,能夠看標題就略知文章水平,讀文章第一段就能進一步從其語氣或文字功夫判斷其好壞,如果是好的,再讀該作者另兩三篇文章即能知道這是偶然佳作或這位作者是整體地高水準的作者。當然,讀詩不這麼容易分辨,參照系統更複雜,有時還得靠偶然因素或運氣,如同我們讀當代漢語詩人或漢譯外國詩人那樣。當你外文讀得多了,見識廣了,還可以回過來影響和提高你作為一個優秀中文讀者的判斷力。
第六個條件,不一定是真理,卻針對一個普遍現象。年輕的翻譯初學者,十之八九——也許還不止——是調動自己的資源來翻譯,這看上去似乎沒錯。問題是你的資源根本就是有限的,而假如你翻譯一位大師,你如何用你有限的資源來翻譯呢,當然是讓大師來模仿你。結果可想而知。這便涉及到翻譯的文體的問題。就這個例子而言,你應先模仿翻譯體,進而模仿大師。所謂翻譯體,是傾向於比較直譯的文體,不少高水準譯文,尤其是文論和理論、社科著作,都是這個傾向的。報刊文章的翻譯,也是這個傾向的。你在這個時候發揮你自己的個性,很容易捉襟見肘。倒不如多譯些文章,翻譯過程中盡量把每一個基本語言單位都譯出來,句法結構也儘可能抄過來,但又要保持現代漢語適當的流暢性。我們一般的翻譯概念是原著→譯入語(即母語)。我這個概念則是原著→翻譯體←母語。當然,這裡的母語,並不是全部漢語資源,而僅僅是你個人十分有限的漢語資源。你把原著的資源移入翻譯體,也把你的母語資源移入翻譯體。由於你同時是一位正在從事母語文學創作或有意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作者,因此譯入翻譯體就對你更有利了。簡言之,如果你譯入翻譯體,你將放棄你自己原來某些風格上的偏愛和取向,而經過翻譯體的磨練,你將擴大你的母語創作能力,包括句法、文字和意象的組織力和表達力。在具備相當豐富的經驗之後,你的翻譯體能力會反過來擴大你的母語判斷力和領悟力。達到更高境界時,可同時以翻譯體來佔有原著和母語,也即偏重翻譯體,兼顧原著和母語的特色;也可偏重母語和翻譯體,兼顧原著特色;又可偏重原著和翻譯體,兼顧母語特色——最後一種也是較歐化的選擇。幸運的話,你也許還能同時兼融三者,去到一個「語出自然」的境界,即是說,隨心所欲沒有章法卻自成一家。
我之所以提出譯入翻譯體這個概念,是因為我看到太多人,包括你,把原著譯入自己有限的母語和有限的趣味,結果是自己雖然已陸陸續續從事三五年或十年八年的翻譯和創作,卻兩方面都沒有進展,基本上語言、措詞和文體、風格都在原地打轉,也就是繞著自己的趣味打轉。另一個不利傾向是,永遠使用同一個語調,那也基本上是你自己的語調。也就是說,自己的創作與自己的翻譯基本上沒有界線。而一位原作者無論是什麼樣的風格和文體,晦澀或簡潔,只要譯入翻譯體,以及只要譯者理解力過關的話,其水平都不會差到那裡去的,即是說,可讀性都是相當高的,至少不會太低。
簡言之,應通過譯文來改變自己,而不是用狹小的自己來改變譯文。
但你會問,有沒有更好的選擇,難道翻譯體似乎成了唯一可能的選擇?有的。還有更好的選擇,那是大作家式的翻譯家。這是一個最有可能成為偉大翻譯家的選擇。也即,在前幾個條件的紮實基礎上,譯者把自己培養成如同一位傑出作家,甚至也有傑出作家的種種怪癖。這種譯者,是真正的翻譯家,自己不創作,但性格和修養都完全是大作家型的,並把所有作家修養都灌輸到翻譯家身上。像英國的阿瑟·韋利,本身是一位比詩人還詩人的詩人,但不寫詩,好像除了很早的時候寫過幾首。中國詩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奠定的,白居易聞名世界也主要是他的功勞。日本文學的翻譯,他也是大宗師。就中國而言,傅雷也是一位作家型的翻譯家,你檢查傅雷的言行,樣樣都像個獨立不群的作家。他也像韋利一樣,把作家的個性都發揮在翻譯作品中。
但這樣的作家型,而且是大作家型的翻譯家可遇不可求。我提出的模式則是可求也許還可遇,而且也最有利於漢譯整體水平的提高。
第七個條件是善查詞典和工具書。我發現很多年輕人英語水平本來就低,卻又愛偷懶,不查詞典,或不善查詞典。如果想弄通每一個句子結構和意義,就得耐心查詞典和耐心看例句。我不得不說,我翻譯第一篇文章和第一批詩時,配備的詞典就已經跟專業翻譯一樣齊全了。當我到報社上班做國際新聞翻譯員時,也就是我學了七八年英語時,我配備的主要詞典和工具書與報社的一模一樣,而且我有很多詞典還是報社沒有的。難道我竟有買詞典的天賦?不是。因為我笨。也因為我小心翼翼。我必須根據詞典的解釋和例句來研究我面前要翻譯的句子的意義。每一個翻譯的句子都要有根據——當然,自己覺得有根據的,未必就是真正的根據,即是說,自己覺得終於弄通的句子,未必就已經真正弄通,但至少自己當時知道哪裡沒弄通。每個姓名每個地名也都得有根據,每本書名和作者名也都得有根據。這樣,雖然僅僅是譯一篇文章和一批詩,便發現這本詞典缺那個姓名,那本詞典缺這個地名,這本詞典缺那個字的解釋,那本詞典缺這個字的例句。於是乎,詞典一本接一本地購置,有整整一個書架。
互聯網是一個龐大而方便的圖書館和工具系統。基本詞典,包括英漢詞典、人名、地名詞典、文學詞典、音樂詞典等等,依然必須繼續使用,在這個基礎上廣泛利用網上資料。但我發現很多電腦時代的年輕人,似乎也並不大懂得利用互聯網。舉個例子。最近有一位新認識的年輕人,想學譯詩,還拿了我也譯過的一首詩來譯,給我看。這位年輕人所據的原文,與我所據版本是一樣的。但譯詩中一個字有出入。這位年輕人利用的是網上資料。由於那本原著不在手頭,於是我上亞馬遜網站查原書,一看,原來是年輕人所據的網上資料,那個字拼錯了。一般網頁上的文章,都是不大可靠的,錯別字百出,如同中文網頁文章一樣。應以實體出版物為根據。如果有疑問,就查原刊物或原書,而原刊物和原書如果網上能查到(pdf版或掃瞄版),當然最方便快捷,如果查不到,要上圖書館查,或購買原著。這類情況,包括假如我們譯一篇從網上下載的文章,但有解不通之處,就得查文章原出處例如刊物或書本;以及假如文章引用另一篇文章或另一本書的文字,但解不通,也應查回引文的出處,因為文章作者可能在引用時出錯了——這方面的出錯率是頗高的,原因是作者對自己的文字可能很敏感,但對所引文字往往沒有耐心去細看。
可以說,就我譯一本書而言,如果沒有英漢詞典尤其是《英漢大詞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我簡直寸步難行;同樣地,如果有英漢詞典而沒有龐大的互聯網作為工具書和資料庫,我也簡直寸步難行。即是說,兩者是互補的,缺一不可。如果你仍不懂得善用英漢詞典,那你的翻譯水平和理解力不會高到哪裡去;如果你還不懂得善於從網上查各種資料,那你的翻譯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同樣很低。同樣一篇文章一個句子,同樣一本詞典,別人能查到而你查不到,這代表什麼呢,除了技術和經驗外,最大的可能性是你太懶太沒耐性。而懶和沒耐性是翻譯的天敵。這個弱點不克服,就別提做翻譯了。為一個詞而把大詞典的整頁解釋和例句都看一遍,應視為最起碼的步驟。
第八個條件是校對。這是耐性的最大考驗。太多人對自己的文章連多看一兩遍的耐性都沒有,何況是拿著原文和譯文極不方便極折磨人地一遍又一遍對照檢查。這也是成敗的關鍵:假如你理解力非常好,譬如說可以打一百分,但你沒有耐性做一遍遍的校對,那麼你的成績可能只有八十分,在別人看來也等於說你的理解力只有八十分。這首先對你就十分不公平,是你自己最不願意接受的,因為我們已假設,你的理解力是頂尖的。換一個畫面,如果我把這二十分錯誤具體化,變成兩百個錯誤的句子,並跟你說這些都是誤譯,要你重譯,你是有能力看出錯誤並改正過來的。哪怕我不把這些句子具體指出來,只跟你說這本書里隱藏著二百個錯誤,你也有能力去找出來並糾正。但校對的困難在於,這二百個錯誤散布在一本書的譯稿里,你必須自己去發現並糾正過來。
現在我們談談必要之惡。既然你是年輕人,你必須練習,就像所有人都必須練習。我文章開頭說過,你受年齡限制,有些高度概括或抽象的東西即使是母語著作你也未必懂。即是說,如果你要有較好的理解力,那大概要到三十多歲。那意味著,你最初十年八年的譯文肯定會有不少錯漏的。我自己早期的譯文,偶然校對一兩篇,也有很多錯漏,現在各方面經驗較豐富了,尤其是理解力和校對的耐性都提高了,正開始抽空對舊譯進行修訂。傅雷早期的譯文,他自稱錯漏百出,後來都要推翻重譯;但也正是早期的教訓,促成他日後的嚴謹。因此,我想我們還是回到先譯文章這個建議。譯文章可擴大你的練習範圍,而且一篇文章有些錯漏,也不致太過損害性。所謂的損害性,我是說假如有一部重要作品,且有版權,你譯了,出版了,但錯漏多,豈不是把人家的作品毀了,而且別人重譯的機會也因版權問題而被你扼殺了。文章你還能隨著自己有空閑和隨著自己理解力、表達力的提高和改善而逐步修訂,現在網路方便,還能修訂後重新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這裡不妨再強調一下,傅雷有能力看出自己以前錯漏百出,是因為他自強不息,持續精進,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有前車之鑒,他便學會謹小慎微地校對自己的譯作。這樣便進入良性循環,一個成熟的傅雷便嶄露頭角。
為了儘可能地減少錯誤和儘早磨練校對的耐性,不妨找個有經驗者替你校對若干篇。校出來之後,你就會有羞恥感。羞恥感愈嚴重愈好,因為這將激發你自己做校對的動力和鍛煉你的耐性。校對有幾種。譯文初稿通讀一兩遍,做中文修改,碰到疑問時查回原文。然後進入原文與譯文對字遂句對照校對,多少遍也不嫌多,但至少要三遍。然後再通讀,同樣多少遍也不嫌多,但至少要五遍。最後是只讀原文,如同通讀譯文那樣,遇到自己陌生的句子,或覺得與記憶中的譯文不同的句子,就查回譯文。然後再通讀譯文。在經過中文通讀、原文與譯文對照、原文通讀這些步驟之後,你對譯文的熟悉程度應可達到要是出版社編輯或校對員悄悄給你改一個字你也能覺察的程度。無論你在交稿前做了多少次校對和通讀,出版社的校樣都是最重要的,因為那基本上就是出書的格式,排版都基本上確定下來,字體適當,版面清晰,而且距你上次校讀時也已有一段時間了,可能是幾個星期或幾個月。這是你最清醒的時刻,可做非常多的修訂。我自己是儘可能把逐句對照校對,留待在出版社校樣上做,通常是讓出版社來回寄三次校樣。出版社的編輯和中文校對也會提供各種修改意見或疑點。如果編輯外文功底好,又肯認真逐句幫你校對,那是最好也是最幸運的。十年前我為台灣商務印書館翻譯拉什迪的小說《羞恥》,就遇到一位非常認真的女編輯,逐句校對,找出很多錯誤和疑點。那時我還未深刻領會中英文逐句對照校對的重要性,而這次經驗像一次洗禮。
校對就我自己而言,最初是恐懼,尤其是看到校出來的一頁頁雜亂無章、難以辨認的稿紙,僅僅想到還要把這些滿目瘡痍的修改稿重新輸入電腦,就會心寒!再想想,面對已校對和通讀過然後重新列印出來的稿紙,知道再校對下去,又會是面目全非;當出版社的校樣乾乾淨淨擺在面前,想到很快這些排印稿又要在你的筆下變成廢墟——所有這些,都足以叫你崩潰。但是慢著,最初的害怕之後,就習慣了,因為耐性再次把這些困難吸納和消化了。習慣之後,如同生活進入規律之後,我竟喜歡起校對了。後來,也許你不信,我竟覺得翻譯最大的樂趣就是校對。我利用一切空檔做校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從辦公室下樓抽煙的幾分鐘期間,在廁所,在旅途上。那種不斷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的樂趣,簡直成了枯燥生活中的潤滑劑。翻譯中的難題,也逆轉過來,看到看幾遍看不懂的句子,便興緻大增。校對習慣如同寫作習慣,因人而異。我發現我在家中無法做校對,因為一會兒上網查閱,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燒開水,一會兒接電話,效率太低了。由於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樓下茶餐廳喝一杯咖啡,又由於香港餐廳禁煙,我便拿張凳子到茶餐廳門口邊抽煙邊喝咖啡。有一天我就帶著校稿和書,在喝完咖啡後繼續坐在茶餐廳門口做校對,雖然身邊人來人往,卻渾然不覺。從此便養成了在茶餐廳門口「坐硬板凳」做校對的習慣。常常是一坐兩三個小時,校一兩篇。這個習慣現在也已變成巨大樂趣。
第九個條件是確保身體有充足營養,這個看似不相關,事實上是條件中的條件,是上述大多數條件能否充足具備的基礎。但營養我不能談到太多,因為一談便是養生和醫學知識,而每個人有不同體質和不同營養方向。我不能建議你吃什麼和不吃什麼。我只能告訴你,翻譯對腦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就還需要搬動大詞典而言,體力消耗也大。按我的估計,做翻譯時,營養需求會比平時提高一倍。就我自己而言,只要我一頓吃得差些,就提不起勁來做翻譯了,而是會很自然地聽聽音樂或看看網上英文報刊文章,而且即使聽音樂也是聽舒適的,報刊文章也是看輕鬆有趣的,一句話,不用腦的東西。在解讀和翻譯難句時,需要高度專註力和思考力;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需要高度的耐性;校對時更需要近於殘忍的耐性。而耐性跟營養有極大關係,如同克服壓力與營養有極大關係。另外,任何做翻譯的人,都會遭遇各種令人絕望的句子,有時是太複雜,有時是太抽象,有時是太跳躍,有時根本就看不懂,還有各種意想不到的障礙,這時候你會詛咒自己,你想嚎啕大哭,你想——你什麼都想,就是不想做這見鬼的翻譯。要克服這些絕望時刻,需要耐性,而沒有足夠的營養,就會身心疲乏。順便一提,遇到問題,思考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分鐘,再多了頭腦會進入妄想,既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又浪費精力。應暫時擱置,等自己放鬆了之後再重新思考。現在互聯網方便,遇到難字難句,可上網搜尋大量相似或相近的例句,根據其在上下文中的意思,來確定你遇到的難字難句的意思。這是用行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純思考,因此花時間可以不限制。但也應有所節制。譬如說,花很多時間還解決不了,應暫時擱置。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搜尋方式和思路都可能已經改變了,另外互聯網資料日新月異,你可能有機會在第二回、第三回嘗試時把難題解決了。我有些難題,從初次遭遇,到最後解決,可能跨越幾個月甚至兩三年。遇到難題就像遇到情緒低落。想想看,你今天很煩惱,也不知道具體煩惱什麼,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被你的情緒黑洞無限擴大了,被你的妄想誇張成一個混亂的宇宙。但過一兩天,你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解決它,但為什麼它消失了呢?翻譯時遇到問題思考不超過十五分鐘,就是為了避免被捲入此類思考黑洞。而你有沒有這等叫停的決斷力,也跟你的健康素質有很大的關係。簡言之,與營養有很大關係。
第十個條件:接受艱苦與清貧。我想你是完全誤會了:你以為香港有良好的翻譯環境,因此我有比較寬裕的條件去從事文學翻譯,相對而言,大陸的惡劣環境使你無法從事嚴肅的文學翻譯。真相是,再沒有比香港更惡劣的翻譯環境了。香港是不能提的,香港可以說完全沒有文學翻譯,哪怕是通俗和流行的文學翻譯。這就是為什麼我只能為大陸和偶爾為台灣的出版社翻譯。至於大陸翻譯環境惡劣,我想我比你還清楚,因為我就是直接的受害者之一。讓我做個比較,不但能見出大陸翻譯環境之惡劣,而且能反映我在香港從事文學翻譯的環境還要惡劣幾倍。只要我寫幾篇報紙文章,就能賺回翻譯一本書的稿費。如果我在香港從事商業翻譯或半商業翻譯,那我大概一星期就能賺一年為大陸翻譯一本書的報酬。十年前我因為買房子而需要還錢,曾接受過一次商業委約,兩個月賺十餘萬港元。按這個比例算,我得用約十二年時間翻譯十二、三本書,才能賺這樣兩個月商業翻譯的錢。
也許你會說,那你一年中多寫些報紙文章和偶爾做一兩次商業翻譯,不就行了。事實是,我從事嚴肅文學翻譯愈多,就愈是被往這個方向推,約稿就愈多。愈是不做商業或半商業翻譯,這類翻譯的機會也就減少,最終消失。而由於嚴肅文學翻譯愈做愈多,經驗愈來愈豐富,以及愈來愈認真,付出就愈來愈大。例如校對的經驗愈來愈豐富,就意味著用於校對的時間愈來愈多。結果,我不但不能做也不想做商業翻譯,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連寫報刊文章來補貼翻譯的時間也賠掉了。
但我並不抱怨這種惡劣環境,如同我不抱怨寫詩的惡劣條件。相反,我要說的是,如果你將來要從事文學翻譯,這是第一個起碼的心理準備。另一個起碼的心理準備也涉及到經濟問題,就是購買外文書籍。一方面是為你自己的廣泛閱讀而購買,另一方面是為你要翻譯的著作做準備而購買。就我而言,如果我是從英譯轉譯其他語言的詩歌,我就得購買各種英譯本和研究著作。有時候,這方面的花費超過出版社給的稿費。
結合充足的營養這個條件來談,那等於又要吃得好又要甘於清貧,似乎是一種悖論。但這不是悖論,這只不過意味著,你又更清貧了。你得在其他方面多節儉,為的是吃得好,好來做翻譯,翻譯來賠本。如此而已!
原文很長,簡單總結與題目有關的要點如下:
1、多讀書,讀漢語,讀英語,還有讀漢譯——增強感受力、理解力、表達力。
2、捨得花精力,善查詞典和工具書,並善用搜索引擎——對譯文負責。
3、多花功夫在校對上——不只是精益求精,還是查漏補缺,應該形成習慣。
4、耐得寂寞,守得清貧。
如果做筆譯的話,首先要具備過硬的雙語能力。需要對各種翻譯軟體熟悉,現在做翻譯已經不僅僅是人工翻譯,經常有機器輔助翻譯後,人工作矯正和修改。
如果做口譯的話,除了具備過硬的雙語能力之外,還需要流利的表達和敏捷的思維,同時需要學會口譯筆記,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樓上各位都講得很詳細了,俺就不展開了。只說幾個keypoints:
悟性(「祖師爺賞不賞這碗飯你吃」)+勤奮+不怕苦+不怕寂寞。
翻譯工作一般是指口筆譯工作,再往下有按語言種類分的,按工種分的(全職/兼職/自由譯者),還有按專業領域分的(能源、IT、醫學、機械等)。
不知道你是做口譯還是筆譯,所以只能籠統來說。
不管你是不是語言專業的,翻譯工作都要求比較高的語言能力和電腦技術。這是說不是每個語言專業的學生想做翻譯就可以做好,單單外語好也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譯。一般說來,做口筆譯的語言基礎條件是能用第一第二語言流暢閱讀和寫作。電腦技術就是懂得一些搜索技巧,能夠找到別人找不到的資料和術語,再一個就是會用翻譯軟體,這倒不是必要的,一般翻譯公司都會教,而且容易上手。如果你非英專且有工作經驗(比如在金融、能源、汽車、醫療機械、IT等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工作),那麼會英語、懂翻譯會是你進入翻譯行業的強大資本,完勝只懂英語的英專學生。
如果你打算做口譯,可以去打聽一下各大口譯培訓機構(目前我知道的,微博上有@口譯黃老邪、@翻譯老頑童)。因為口譯很考驗人的應變能力且講究較多,沒有現場經驗的人難以獲得客戶信任,所以我推薦有心做口譯的去口譯培訓班試試。如果你自制力、學習能力很強,也可以自己練,貌似口譯網有很多資源。
我做過兩個月筆譯兼職、兩個月筆譯全職和其他零散的筆譯單,熟人介紹佔一半,自己找事佔一半。在全職時,確實接了不少像那位匿名用戶說的「大量無聊死板的東西」,比如菜單和散亂的網站內容翻譯,還有根本是為了裝洋氣才發來翻譯的文案。而且遇到字數特別多的稿子或者急件,根本不允許你花時間在字詞上下功夫。順便提醒一句。進入普通翻譯公司一般就是給你一些英譯漢、漢譯英的小段讓你試譯(有的會發到你郵箱, 有的需要你去公司現場翻譯),請注意內容應當不超過一千字,一般會在五百字以內,否則有可能是騙子。
請允許我再說點題外話:
喜歡翻譯(這裡指英語筆譯)的話,可以去試試譯言的協作翻譯或者古登堡,或者經濟學人,也可以去試試各種字幕組(TED官網也招翻譯志願者),也可以參加國內各大翻譯比賽。你也可以去其他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做譯員。去普通翻譯公司會消磨掉你的熱情,但貌似國外的翻譯市場會比國內的規範得多,翻譯職業的待遇與地位也比國內要高,所以如果你人在國外,可以試試那邊的翻譯公司。
不知道你打算做翻譯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覺得你很喜歡翻譯,所以想投入翻譯行業……那麼在一個猛子扎進渾水前,我建議你先了解一下翻譯行業,尤其是國內翻譯行業。建議去搜一搜和翻譯相關的微博。微博上的翻譯圈常常討論翻譯和翻譯行業的事情。
推薦關注@譯無止境老曹、@Arthurye、@COOBIE翻譯洛兵喬布斯、@翻譯乙、@翻譯技術與教學、 @一本詞典…… (這些賬號是最近發的帖子和翻譯有關我才寫出來的,其實有很多其他搞翻譯的牛人也開了微博,有的很少上,有的沒走學術微博的路線,喜歡刷笑話,比如@西學宗用,所以就沒有寫出來)。你可以暫時關注一些,然後在這些賬號的評論和轉發中找到經常與他們互動的賬號再關注之就差不多可以關注全了……我關注的與翻譯、英語有關的有61個賬號——英語/翻譯的高校老師、各大翻譯牛校官方賬號、口/筆兼職/全職/自由譯員、翻譯行業企業家……我就是從@Arthurye和 @一本詞典開始慢慢了解翻譯行業的。他們的微博有很多討論翻譯職業的文章,值得一看,相信慢慢你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能吃苦。真的是一項自己跟自己死磕又很費心費力的工作
一招讓你輕鬆過CATTI
這是一篇技巧帖,也是一篇方法論,天下武功,萬變不離其宗,要想輕鬆過CATTI,首先你得練好翻譯基本功。 昨天Catti成績一出,朋友圈就炸了鍋,過了的同學各種曬分,各種截圖,沒過的同學抬頭問蒼天,誰主沉浮?然後再在朋友圈Po一張吐血的圖片,配文:「改卷的老師都是羊駝嗎?」遙想當年,Franky查到自己的二筆成績時,也是嚇得自己虎軀一震,連忙又查了好幾遍才確定自己是過了。查到最後一遍的時候,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在學校寢室蹦躂了好幾圈。
在這裡,Franky首先想恭喜那些通過的同學,你們的堅持終於讓你們抱得證書歸。沒通過的同學也千萬不要氣餒,古人云,勝敗乃兵家常事,半年後,哥又是一條好漢。天下武功,萬變不離其宗,跟著Franky一起練好翻譯的基本功,擇日再戰。 英漢翻譯基本功(一)詞義的選擇(eg)
翻譯中,一個英文單詞往往有很多個意思,就拿Catti考試中的常客promote這個詞來說,就有(促進、提升、升遷、促銷、推銷、籌劃)等多個意思。很多同學一看到promote立馬就翻成促進,反應速度比i7處理器還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往後一看到promote想也不想直接翻成促進。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死譯的情況,而譯者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往往還自我感覺良好,鬧了笑話而不自知。而好的翻譯總是能輕鬆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勢,所謂知者自知,拈花微笑。
下面通過幾個例子,Franky手把手得教大家如何跳出詞義選擇的思維定式,重塑翻譯的三觀。
We will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我們將促進兩國間的合作。
Let us promote the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concerted efforts and achieve new heights together.
讓我們大家一起推動中國的體育事業,一同邁向新的高峰。
We will promote e-administration to improve our working efficiency and exercise more effective supervision.
我們將推廣電子政務,提高工作效率和監管有效性。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development.樹立科學發展觀,提升核心競爭力。
That"s why we encourage late marriage and promote family planning.
那就是我們鼓勵晚婚,提倡計劃生育的原因。
We help companies promote their products.
我們幫企業做產品宣傳。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里有不同的意思,我們在翻譯時一定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去選擇最合適的詞義,這樣才能讓你的翻譯make sense。雖然詞義的選擇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翻譯技巧,但是它卻是人工智慧無法逾越的一條鴻溝,當阿爾法狗打敗國手稱霸棋壇,人們在驚嘆之餘不禁對將被人工智慧顛覆的生活感到恐慌。
前一段時間,朋友圈盛傳機器翻譯將取代人工翻譯,一時間,群氓呼應,譯員恐慌。基於大數據和語料庫的機器翻譯確實能提高我們的翻譯效率,但是它永遠無法取代人工翻譯,因為人是有思想的高級生物,在翻譯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常識和語境去選擇一個最合適的詞義,而機器只能機械地堆砌單詞或意群的意思。
如果你沒有get到詞義的選擇這個基本翻譯技巧,那麼長久以來你的翻譯都只是機器翻譯,又或者你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是不當一回事,放任自己在溫柔的思維定式里蒙圈。思維定式的溫水固然很舒服,但是你要是再不跳出來,放心,你會熟的。
翻譯方法論:輕鬆過CATTI,有什麼捷徑?
光說不練,神仙也救不了你。下面Franky就為大家上點乾貨,給大家推薦兩個翻譯練習材料,第一個是China Daily手機報,這個報紙現在聘請了很多外籍翻譯,所以翻譯質量很高,內容主要偏重政經,而政經一直以來都是CATTI考試的必考內容,尤其從去年開始,CATTI考試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那就是逐漸把考査的重點放到了時事翻譯上來,這就要求我們緊跟時事熱點。不管是政經還是時事熱點,一個China Daily手機報就夠了。(如何訂閱,文末有彩蛋)
第二個是紐約時報,通過自己對二筆考試題源的分析,從08年到16年,二筆考試英譯中部分一共出現了5篇紐約時報原文,原文啊親,一字不落的原文,看到了就跟撿到錢的感覺是一樣的有木有。自從有了這個發現,自己從14年就開始堅持看紐約時報,不僅看,自己還動手翻,後來一想,這麼好的材料一定要分享給大家一起練習,於是Franky就去滬江部落創辦了《紐約時報天天譯》,創辦一個月,就做到了滬江節目排行榜前五,並被滬江網選為精選英語類節目。15年自己讀研太忙,節目也停止了更新,恰逢滬江部落節目改版升級為社刊,節目板塊功能受限,自己也一直沒把社刊做起來。
17年,Franky重新出發,《紐約時報天天譯》社刊重新起航,繼續給大家送福利,點擊下方《紐約時報天天譯》節目鏈接,讓你們不用翻牆就能看到原汁原味的紐約時報,同時與眾多翻譯愛好者一起練習翻譯,更有譯文一對一點評,讓你的翻譯學習如虎添翼。(大家註冊一個滬江賬號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節目直達】 《紐約時報》天天譯_英語節目學習 - 滬江節目單
【社刊直達】《紐約時報》天天譯_滬江翻譯社社刊-滬江社團
有的同學就說了,我一小白,紐約時報辣么多生詞,我壓根看不懂怎麼辦?
關注翻譯主播Franky (ID:FrankyFM)
跟著Franky一起學習翻譯基本功
暢享最新雙語版《紐約時報》資訊
趕稿時兩天三夜不睡覺
其實非英語專業的去做翻譯更有優勢,尤其是做你本行的翻譯。
但是並不是英語好就能做的。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訓練,讓你的中文和英語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能夠流暢地表達,筆譯中做到「信達雅」,那就沒問題了。
1.讀得懂原文。
2.出色的中文表達能力。
3.有道詞典。
給一點小小的建議。僅針對筆譯。
非英語專業的人想做翻譯,首先是加強英語功底。看英文文章、新聞(請不要看china daily,除非你只是想了解國內熱點怎麼表達)、電視電影、參加普特的翻譯練習,等等。
另外請看大牛的譯作,中英文對照看。看完可以學富蘭克林那樣過幾天抽一段進行中翻英/英翻中,再對照譯文,看看自己翻的有哪些問題,在此過程中努力模仿高手的翻譯和體會高手的技巧和當時可能有的考慮(比如為什麼是用這種句式、這個詞、這種語氣、這種文體)。
1.無論是學什麼語 專業不專業 你進入翻譯公司或者接觸到需要翻譯的稿件後 都不再會是書本上的那些東西了 就像拿下了英語專業八級的證書 對於翻譯公司和客戶來說 這也只是證明了你在認真學習這門語言 僅此而已(當然 沒有是不行的)
2.翻譯會面臨到很多未知的行業 你光懂點語法 屁點單詞是毛都沒有用的 因為人家可能一上來會說「啊~ 今天天氣不錯,水產養殖逐漸恢復,菜粕飼料需求應該有所增加。還有,市場炒作大豆陳作供應偏緊,對菜粕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受這些影響,菜粕今日沖高回落 balbala。。。can u up?所以 如果你能在學好語言的時候懂一些行業的專業知識真真是極好的
3.外出陪同如果不來人接你會坐車嗎?你會保證不遲到嗎?你知道怎麼穿衣服嗎?翻譯文字稿件你會排版嗎?你知道標準的地址翻譯嗎?你有耐心處理客戶一通又一通的來電說,啊 不好意思 能給我來個豎排版么?能給我換個格式嗎?等等等
4.翻譯是一個很苦逼的行業,普通人一聽覺得你丫挺牛逼,高大上以後做外交官是吧,緊跟著就會來一句:既然你學xx語的,會用xx語說ooo吧。。。所以要接受好現實和理想,錢包和稿件厚度的落差
5.暫時就想到這些了╮(╯▽╰)╭
如果只是那種薪水平庸的翻譯公司螺絲釘職位,有CET6級證就能進了,真的。很多人心目中的翻譯工作是非常高大上的風雅工作,比如把英文翻出花來翻成詩經體,或者藉由翻譯看到許多有趣的內容,但實際上這世界上還存在著大量無聊死板的東西需要翻譯,當你嚮往這個職業的時候,你要明白,翻譯的範疇可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我在一家還比較正經的翻譯公司幹了兩年多,客戶不乏國際知名大公司,但說實話兩年多我幾乎沒遇見過有趣的內容,有時乾脆是被拆得支離破碎的用戶界面(UI),只看到一個個沒上下文的單詞,屎的心都有了。當然,高端風雅的翻譯工作我沒接觸過,不知道是怎樣。
想作口譯也容易啊,找個幾十人的小破民企做外貿,行不行的全公司就你一個人會英語,老闆趕鴨子上架的逼著你去當翻譯,包好!
翻譯 最重要的是你的中文水平
推薦閱讀:
※《了不起的蓋茨比》最後一句到底怎麼翻譯才是對的?
※依然愛麗絲裡面有一句台詞的要怎麼翻譯比較好理解?
※有哪些高質量的 Chrome 瀏覽器翻譯插件?
※有沒有一個英文單詞能表達出向死而生那種意境?
※美劇《Penny Dreadful》為什麼會翻譯成 「低俗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