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沒人盜秦始皇陵?

這裡秦始皇陵只是單指秦始皇的地宮,不算兵馬俑之類的陪葬坑。而且盜墓不是考古,有錢就行也不用考慮保護文物。至於水銀也不用考慮啊,奴隸、犯人、戰俘的命都不值錢。為什麼就沒人挖到過地宮呢?想不明白。


@淚痕春雨 大廝還是什麼都敢拿起嘴來就說啊。

1.秦始皇陵除了陵墓本身之外,還有陵園、陪葬墓等,這些都被盜過多次。

2.秦始皇陵封土附近曾發現有兩個盜洞,一個在陵的東北角,直徑大約90公分,深9米;一個在陵的西側,直徑90公分左右,深14米。所以有人企圖盜過陵墓本體。

3.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過遙感考古探測,主墓道的五花土未見擾動,所以判定地宮是完好的。


反對淚痕法師的觀點。不多說,直接上材料:

先看傳世文獻怎麼說的: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葬於驪山,二世末,天下盜賊掘其墓。——《論衡·死偽》
關東賊發始皇帝墓,中有水銀。——《太平御覽》引《皇覽》
始皇葬驪山,……奢侈太過,六年之間,為項籍所發。……放羊兒墮羊冢中,燃火求羊,燒其槨藏。——《太平御覽》引《三輔故事》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水經注·渭水下》
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漢書·劉向傳》

再看考古資料怎麼說的:

出土的遺迹表明,1號坑的焚燒、破壞比較嚴重。木構建築大都變成了炭跡或灰跡;並在焚毀前曾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許多兵器和車馬器被拿走,很多陶俑被打碎。這不像是私人盜掘者所為,似與重大的政治變故有關。另外,俑坑的底部普遍覆蓋著厚6-44厘米約可分為10-14層的淤沙和淤泥;還發現竹篾的編織物及繩索被焚後的炭跡。這都說明1號俑坑構筑後時間不久即被焚毀。……始皇陵園範圍內至今地面上仍堆積著很厚的被燒過的殘磚碎瓦及炭灰與紅燒土遺迹。看來,1號兵馬俑坑可能是在公元前207年被項羽焚毀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1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

最後看歷史學者怎麼說的:

從許多現象判斷,項羽軍事集團或所謂「關東賊」、「關東盜賊」對秦始皇陵園可能確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焚劫,而「牧火」傳說即使屬實,也只是局部的破壞。據一些考古工作者分析,這兩方面的破壞,都沒有使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地宮受到損害。秦始皇陵周圍考古鑽探所獲資料表明,地宮上口的外圍牆即方城以及通向地宮的墓道至今還沒有發現足以通向地宮的盜洞。1980年,發掘秦始皇陵西側銅車馬從葬坑時,在坑的東壁發現2個已經填塞了的盜洞,但是深度不到9米,連通道上側室的銅車馬都未能發現,距離地宮還相當遙遠。——王子今《論秦漢盜墓及相關現象》

結論就一句話,秦始皇陵確實被人盜掘過,只不過沒有挖到地宮而已。地宮是皇陵的核心部分,但不代表是皇陵的全部。

至於秦陵地宮,以前確實未被發現,所以以往關於秦陵地宮的認識多屬於推測。而經最新科技探測,在今天的秦陵封土堆下確實存在:

我們曾根據陵墓附近的地下水位、墓室東側阻排水渠的深度推斷秦陵地宮的深度為30米左右(以東側地表為基點)。秦陵封土東側正中地表的海拔高程為496米,途經這裡的阻排水渠深度為31米,地宮的深度應當和阻排水渠的底部深度相當,即當在海拔465米。地球物理測量認為地宮底埋深約在海拔460 米,墓室約高15米。考古研究的推斷結果與地球物理測量結果相近。……地球物理探測結果顯示, 地宮的邊界東西長約170米, 南北約寬145米。多種方法綜合探測定量反演的結果和秦陵考古隊的推斷相近。……2003年和1981年兩次測量的一致,地宮開挖範圍內存在大面積、強度大的汞異常,與《史記》中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機相灌輸」 記載一致。——劉士毅主編《秦始皇陵地宮地球物理探測成果與技術》

地宮到底有沒有被盜?目前沒有證據證實。從土壤含汞來看傾向沒有,畢竟汞及化合物有高度揮發性。等到未來科技考古足夠先進了,應該能探索更多未解之謎。

和淚痕法師探討過的問題:

林屋公子:吳王夫差為什麼在佔有絕對優勢下不一舉消滅越國?

林屋公子:劉賀是否像史籍描述的那樣昏庸?如果不是,被冤枉的原因是什麼?

林屋公子:《曹劌論戰》中魯公怎麼會讓一個鄉間村夫曹劌來打這麼關鍵的戰役?

林屋公子:為什麼漢武帝讓《史記》流傳後世?

林屋公子:如何評價商鞅其人其事?

林屋公子:應該怎麼評價五代十國時期的馮道這個人?


秦始皇陵???比它小的乾陵都沒人成功盜墓過

郭沫若得知陝西發現乾陵地宮陵道,並計畫開挖的消息後,非常興奮,盼望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傳說中保存在地宮內的書聖王羲之《蘭亭序》手跡。報導說,郭沫若打算以與周恩來多年的老交情,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身份說服周恩來。

但當他說完開挖乾陵的好處及必要性後,周恩來只說了一句:「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此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中央的政策延續至今。

武則天的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


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他派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挖掘。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無功而返。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一個師,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企圖炸開乾陵,但也以失敗而告終。

新中國建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

1960年,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迹,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謝邀。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 秦始皇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
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

也就是說想挖到地宮裡要挖差不多百米深,普通的盜墓賊沒有專業的情報和儀器檢測,很難找到近百米深的地下地宮準確位置。不是他們不想盜,實在臣妾做不到


秦始皇陵工程可以說很可怕了,就在現在而言,當今的設備想建起來也是個國家級的工程,挖始皇帝,洗洗睡吧。挖是不會挖的,這輩子都不會挖,哪天拆金字塔哪天挖始皇陵。


臨潼人回答你,外面封土的厚度遠超裡面陪葬品的價值。有能力挖開的人都是會算賬的。


誰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成功地將一段話變成引文格式?平台為手機。

日常懟 @淚痕春雨

淚大師大概是覺得古代帝王修寢陵就跟咱現在老百姓搞裝修差不多,工程外包,請幾個外面的工匠師傅就全搞定。很顯然大師沒有讀過《周禮》,否則不會不知道早在西周時就有專門負責此事的職官: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長見識了吧?再來看冢人的具體職責:

|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後,各以其族。凡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大喪既有日,請度甫竁,遂為之屍;及竁,以度為丘隧,共喪之窆器;及葬,言鸞車象人;及窆,執斧以蒞;遂入,藏兇器。正墓位,蹕墓域,守墓禁。凡祭墓,為屍。凡諸侯及諸臣葬於墓者,授之兆,為之蹕,均其禁。

從掌管職務內容來看,首要層面是禮制,次要層面才是工程技術。寢陵規模如何,隨葬彝器和其它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都馬虎不得,要合乎禮。

大師口中的「工匠」硬要算的話也只能算那百二十人之徒,這些人並不掌握核心科技,實在算不上什麼「第一流的建築人才」。

我校楊寬教授所著《中國古代寢陵制度史研究》一書不錯,價格也不貴,大師可以買來一讀。


挖墳掘墓,古之大忌。

最經典的就是,明朝各大皇陵,都完整的保存到了新中國建立。其間,稍微有點品的統治者,誰敢公然組織人挖相關皇陵呢?

挖墳掘墓,古之大忌。

最經典的就是,慈禧老佛爺,據說就是一個老妖婆,按理說,名聲比秦始皇差多了。但是真有人把慈禧老佛爺的墓挖了,一時也是罵聲四起。因為作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境界啊!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內容,大約就會知道,秦帝國滅亡後,為什麼秦始皇的墓依然能保存下來。

當然了,這也不意味著皇陵可以大部分的保存下來。

因為在許多時候,沒有底線的大佬多的是。最經典的就是,大唐的歷代皇陵,都被一個軍閥有組織、有計劃的,全部開挖了。[注]

[注]: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再經典一些的就是,在軍閥混戰期間,大清的歷代皇陵,都被一些沒品的軍閥接二連三的開挖了。

但是,只要有點品味的統治者,就不會幹這種事。最簡單而言,日本鬼子統治中國也有點年頭了,也從未聽說日本鬼子大肆開挖明清皇陵;相反在小日本統治期間,對各大皇陵的保護而言,比軍閥混戰時要強的多。

日本鬼子這麼沒品,尚且認為幹這種事丟人,其它統治者,只要自認有點品,哪敢幹這種事呢?當然了,如果局勢混亂,皇陵所在地,被一些沒品的小軍閥控制著,那就難說了。

秦始皇的墓,在初期可以躲過一劫,大約是因為這種原因。

再往後呢?顯然是因為太史公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都言詞確確的說,始皇陵早已被人挖了,而且因為意外,被一把火燒得連毛也不剩了。[注]

[注]: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

從相關記錄中,我們大約可以知道,在司馬遷時代,始皇陵的地上標識都已不存在了;而且大多數也認為始皇陵早被人挖了。

相關內容的流傳,對始皇陵的保護有著絕不可低估的作用,因為翻所謂的史料,始皇陵已被人挖了;尋找地面的標識,又找不到了蹤影;人們再尋找、挖掘始皇陵時,恐怕就比較信心不足了。

大漢的歷代皇陵、大唐的歷代皇陵、大清的歷代皇陵,似乎沒有這樣幸運。

一說起皇陵,許多人都是用極為神秘的筆調去寫。

比如,皇陵建成後,就會把知情者全殺了;建造皇陵時,皇陵中會埋設了許多機關暗器。其實呢,這都是民間故事的想像,只是因為符合人們的獵奇心理,所以流傳的比較廣泛罷了。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太史公在《史記》中就是這樣記載的。問題是,按太史公的說法,始皇陵早就讓項羽挖了。現在的始皇陵,算怎麼回事?從這層意義上,太史公的相關記載,恐怕也就是源於民間故事。

所謂建皇陵的工匠都會被殺死,那純粹就是無稽之談。

因為皇陵那樣巨大的工程,主持相關工作的工匠,那都是第一流的建築人才,就這樣隨便殺掉,那不是開玩笑嗎?

最簡單而言,秦始皇把這些人都殺了,秦二世再修建陵墓時,讓誰去主持呀?

再簡單而言,如果秦始皇曆代爺爺都這麼玩,秦始皇修建陵墓時,從哪找的技術人才呢?

更主要的是,如果學這種技術的人,都是一次消費品,誰會沒事學這種技術呢?

事實上,皇陵並沒有什麼神秘的。

最簡單而言,明代眾多皇陵、清代眾多皇陵,都在什麼地方?你願意去找,拿上幾百大洋,報個旅遊團就可以找到。

甚至而言,這些皇陵的施工建築圖,都可能從檔案中查找到。所以考古挖掘皇陵時,那可不是蒙頭亂挖,而是按施工建築圖有組織、有計劃的進入地宮。

毫不誇張的說,秦始皇陵的施工建築圖,在大秦檔案庫里,都能找到。因為秦始皇需要建造陵墓,二世、三世.....就不需要建陵墓了?二世、三世在修建自己陵墓時,想參考一下始皇帝的陵墓圖紙,一點也不奇怪吧?

更主要的是,萬曆皇帝的陵墓被挖時,眾多考古工人者都有詳細的記錄,甚至記者還拿著照相機、攝影機跟隨,整個開挖過程,都寫得記錄的非常詳細,什麼機關暗器,誰見著了?

總不成,明清五六百年的皇陵,都是光明正大的擺在大家都知道的地方;而且內部也沒有什麼機關;以前的皇陵就都弄得神乎其神吧!

從某種意義上,皇陵的安全非常容易保證。

第一、只要帝國不滅亡,皇陵的安全,就可以很容易保證。

因為你有膽子盜皇陵,你干點啥不好。你搶珠寶店,逮住了,有個殺頭,頂到天上了。你敢挖皇帝家的祖墳,逮住了,殺個頭,我估計你祖宗十八代都得替你念阿彌托佛。

因為你搶珠寶店,賊贓雖然難以脫手,但是應該可以脫手。你盜了皇陵,裡面的東西,誰敢收購?因為這種事搭上邊,恐怕都是要滅族的。

第二、帝國滅亡了,皇陵的安全通常也能保證。因為挖墳掘墓,是古之大忌。比如,明、清都亡國了,但是皇陵大都完整的保存著。就是現在,盜墓賊多的去了,也沒聽說誰敢盜明清皇陵的,因為工程小了,你根本進不去;工程大了,肯定會被人發現的;而且被抓住了,被判個死刑也不新鮮,因為你也太膽大了吧!

當然了,前提是,勝利者比較有品。如果軍閥混戰時間太久了,讓一些濫五濫六的軍閥佔據相關地方,皇陵恐怕就都有被挖掘的危險。最經典的就是漢代、唐代、清代皇陵都被人挖了遍。

如果失去前面這兩種保證,單靠什麼殺人滅口、機關暗器,皇陵玩得再玄,也會被挖出來的。

最簡單而言,只要統治者敢挖,明、清兩代的皇陵,哪個能保存住?

甚至而言,只要統治者不去保護,明、清兩代的皇陵,哪個能保存住?


我印象里秦始皇陵是有盜洞的,但是沒挖到底,


說實話,很難想像項羽攻進咸陽後會不毀掉秦始皇地宮。

把一個匆忙上位的子嬰都能剁成肉醬,難道會放掉當時起義軍視為罪魁禍首的秦始皇?

要知道伍子胥當年復仇時第一件事就是把楚王的屍首挖出來鞭屍,以項羽的暴虐習性,光是燒了地面上的宮殿而放過地宮裡的秦始皇屍首?

不太可能。

整個秦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大家所仇恨的標誌不就是秦始皇嗎?項羽能放過,難道六國的後裔也能放過?

與理不通。

當年國民黨收復南京,第一件事就是把汪精衛的屍首從墳墓中拖出來。

什麼大一統的龍脈,起義軍什麼時候會認秦國的龍脈了?什麼挖祖墳是傷天理的事情,越是苦大仇深越要挖其祖墳鞭屍示眾。

而且我們現在說封土多難挖那是從盜墓的角度來說,當年項羽入咸陽時,秦始皇陵其實還沒有完全建成,完全可以找到當時參與建設陵墓的工匠。

甚至當時秦國皇族和官吏很多投降的人,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參與指揮和調度皇陵建設的。

那麼項羽根本不需要傻乎乎的向盜墓賊一樣挖什麼墓洞,直接從墓道入口進就可以了。

將裡面洗劫一空,把秦始皇屍首挫骨揚灰後,再出來就是。

那麼在我們這些不知情的後人來看,秦始皇陵的外表當然是沒什麼破損的情況,畢竟裡面怎樣誰也看不到。


能盜皇陵的,基本上不是某個二缺朝代的官方行為,就是戰亂年代軍匪團體,前者多半是政治目的,並不為財,後者基本上就是為了裡面的金銀珠寶了,正常穩定的朝代對這些前朝皇陵多多少少還是有保護的,基本上軍匪集團講究個快速和效率,儘快把陪葬品變現,盜漢唐陵寢的比較多,秦皇墓不是說裡面東西不值錢,一則相比漢唐時代,始皇陵里不見得有那麼多金銀器,二來史書上一直說秦陵早被他們的老前輩項羽搶了人(墳)頭,是近代以來通過科技手段才推測可能保存完整,但實際上依舊不能肯定,三來始皇陵封土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想打開不但費時長效率低,打開的成本可能比裡面的收益還高。

至於個人,別開玩笑了,莫說祖龍陵,任何一座皇陵基本上都是皇帝老兒舉國之力花一輩子修的東西,哪怕過去千百年,也不是你幾個p民盜墓賊能隨便拿下的好么?明清皇陵那麼多,各個油水足,明清亡後都有數十年的戰亂,你見普通盜墓賊拿下哪個了?那是孫殿英拿大炮才能搞定的東西,生活不是盜墓筆記,皇帝老兒真不會在墳頭裡給你留什麼千古謎題,所以也沒想著留什麼機關暗道給你溜進去,堅固無比的封土堆金剛牆巨石門比什麼機關暗箭都好使,普通人想在眾目睽睽下拿下堅如堡壘的皇陵,難度怕是比你徒手拆了太和殿也差不到哪去。


國慶期間剛去過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秦始皇陵距兵馬俑大約有15min車程
背後就是驪山,整個皇陵都種滿了松樹
當地特產的石榴和柿子在皇陵里也隨處可見

不是沒人盜,而是沒能成功

歷代狀況
秦子嬰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難。據《史記·高祖本紀》、《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記載,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

劉邦擊敗項羽後,定都長安,建立西漢。為了籠絡天下人心,於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下令對秦始皇陵妥為保護,著令20戶人家住在秦陵附近,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都下令保護。但即使如此,秦陵也未得安穩。《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將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對《漢書》所記,《水經注·渭水》也作了補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新莽末年,赤眉軍盜掘秦始皇陵,將發掘出的葬具、銅槨熔化掉,以取銅材。

魏晉時期,後趙統治者石虎又盜掘秦陵。

唐代末年,黃巢攻入關中,秦始皇陵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破壞。黃巢盜秦陵一事歷代都有傳說,明人都穆《驪山記》云:「始皇陵內城周五里,舊有四門,外城周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日: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嘗發之。老人云: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冢耳。」都穆《驪山記》中所記黃巢盜秦陵的事情,在新、舊《唐書》均不見記載,所以,不少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五代時軍閥溫韜以籌軍餉為名,再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下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

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曾為秦始皇陵立碑。

清光緒年間,秦陵又一次被盜墓賊光顧。當地官府獲悉後立即派人趕來調查,發現盜洞後將洞口用實物封死不留痕迹,嚴加看護,防止再次被盜。但這樣重大的事情,地方志卻沒有記載,所以可能是現代版本的「牧羊人尋羊燒之」。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政局混亂,社會動蕩,在陝軍閥又一次挖掘秦陵。劉鎮華是河南軍閥,發跡於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期。1926年率十萬「鎮嵩軍」由豫西進入關中,將楊虎城、李虎臣二部圍困於西安城長達8個月之久,城內餓死和戰死的軍民有好幾萬人,時稱「二虎守長安」。劉鎮華盜秦陵就發生在其主政陝西期間,並且,被其盜掘的並不僅僅是一座秦陵。除劉鎮華外,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孫連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戰壕」。知情人後來稱,孫連仲是暗渡陳倉,裝模作樣,實際是在盜陵。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至於現代,專家已經用相關儀器定位到了秦始皇陵墓棺槨,只是技術上還有缺陷。聽導遊說當年日本國提出幫我們解決技術問題,前提是挖掘到的文物需要分他們三分之一……

技術問題就包括:1 文物氧化 擔心像兵馬俑那樣剛出土還色彩鮮明,遇到氧氣馬上就變成泥土色。2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棺槨下三水,浮於水銀之上。一水大約15米,三水就是45米;水銀也被專家們證實,大約有2t的量。技術不到位而貿然開採,勢必導致周圍居民飲水以及其它河流、土壤的污染。


因為秦始皇陵的封土層太厚了,地面以上是一座小山,地面以下是幾十米的封土,以古代的生產力去挖盜洞,多半會耗盡財力半途而廢


秦始皇墓內有大量的水銀,透過60多米的封土地表水銀濃度都偏高數倍,挖下去相當於跳水銀坑。宋朝有個哥們挖了28米(?),貌似因為水銀濃度太高,空氣太差而放棄。


後母戊為什麼會留在大陸,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太重,搬不動。
古代是有人盜挖過秦陵的,只不過沒挖到地宮,最主要原因就是太太太特么大了。


你所知道始皇陵是因為兵馬俑,而兵馬俑不過是建國後七十年代一個農民在田裡打井時無意挖到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香港電影《富貴列車》,裡面洪金寶鍾鎮濤元彪與日本人爭奪「兵馬俑圖"。


古人們即使是強盜,也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我在秦陵旅遊時,導遊說:秦陵周邊有大大小小,1000多個盜墓洞。探測到盜墓洞內有皚皚白骨上千具。全是那些盜墓賊的屍骨。內有水銀,鉛汞。現代技術不敢盜,100年內都開不了墓。據說墓內是按照日月星辰的規格建成,裡面有三層,星星月亮一應俱全,所有的規格都是按照他生前的規格的縮寫版,他把他生前最愛的東西全部放在裡面帶走了,造出來的。


迷信一點,這可是龍脈,統一的龍脈,中國大一統到的龍脈啊。


秦皇陵又沒考古 說不定裡面早被盜成篩子了 盜墓賊沒那麼死心眼,非要大揭頂,或者非要從封土最厚的正上方打盜洞。


推薦閱讀:

為什麼關羽的謚號是壯繆?
有哪些奇怪的歷史奇異現象?
乾隆皇帝殺過哪些滿人貴族、旗人貴族?
如何看待我國相當一部分人把文學作品當做正史,是不是我國教育的失敗?
秦始皇為何信任蒙恬?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考古 | 秦始皇 |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