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
數不清的無比絕望的瞬間。
這是好久之前的答案了,沒想到有那麼多贊,我就多說一點吧。
我覺得我爸的性格 完全就是一個悲劇,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的爸爸都是那樣。
因為我爺爺奶奶特別的重男輕女 思想又封建又落後,所以我媽媽因為生了我(一個女兒)受了許多許多的氣。我小時候,常常有那種一家人(爺爺奶奶姑姑啥的)坐在一起,說我們Y家就那麼一個(爺爺三個兒子,只有我叔叔生的是男孩)這樣的話。我媽很氣,但我爸就不講話,不吭聲。
我媽說,我小時候我爸也愛念叨「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那樣的話,我爸還是一個老師.... 我考研的時候,他也跟我說過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現在研究生要收費了你還要讀啊?這樣的話。
我真的是心酸的。小時候我是無能為力的,爺爺奶奶給弟弟壓歲錢卻不如我,因為問爺爺要零食吃被罵,奶奶總是說各種話諷刺我... 這些 我爸都不說一句話。這個本來應該保護我的男人,反正就是消極地做了幫凶。
我長大一些不願意去爺爺奶奶家,他甚至罵我白眼狼、說我就是看不起他們家窮,說我有本事別姓楊。那時候我才上小學幾年級 ,我們那個年代,哪裡會有嫌棄誰窮這種概念?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家,包括我爸,都一定要用惡意揣測我,那只是一個因為感覺到爺爺奶奶不喜歡自己、又不喜歡去農村因為一個小夥伴也沒有的小朋友啊!
但是我爸,就是會罵一個幾歲的小孩,說我有本事別姓Y。
我也不想姓,真的,你以為我想有這樣的家庭嗎?
我長大之後,試圖去和我父親化解這個隔閡。所以我主動提起這些事情,我並沒有指責他,我只是告訴他我的感受,告訴他我很傷心,但是,我只是又召來一頓罵。現在的罵變成了「讀了點書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看不起人、白眼狼。」
我無言以對。
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性格 我真的覺得他心理不健康 搞得我很壓抑很壓抑 也要不健康了。我常常晚上躺在床上,想起這些事情,就會一直哭。
我內心最真實的感覺,就是沒有人真的愛過我,沒有。
。。。。以下原答案
我覺得自己是個溝通能力還不錯的人
也知道一點溝通的技巧:談感受,不評價
嘗試溝通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某件事讓我覺得很難過
但他們往往會說:你想多了/至於嗎/這麼多年了你還介意你書都讀哪兒去了?
每次我心裡的OS都是:你有毛病吧?我難不難過,你清楚還是我清楚?什麼叫我想多了?
有一次我跟我爸說,我爺爺奶奶特別重男輕女,小時候對我特別不好,直到現在想起那些事,依然覺得很難過,像是創傷一樣的。
我爸暴跳如雷地說:「這麼大個事,還創傷了?!你爺爺奶奶再不對,那又怎麼樣?難道要去批評他們一頓還是打他們一頓....」
我就無語了。當時的感覺真的就是絕望。
我爸不是沒文化的人,可是情商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別說溝通了,能聽完你說的話就算不錯了。
這種絕望感主要是因為,如果朋友、戀人不在意你的感受、不跟你溝通,你還可以選擇分手或者絕交,
可是父母卻不能。你還不能選擇不搭理,不搭理就是你不孝了。爸媽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不捨得吃不捨得穿....這樣的話就來了
難道你敢說:又他媽不是我讓你把我生出來的?!
中國的父母是從不在意孩子感受的
最典型的就是穿秋褲
我說我不冷,我媽覺得我冷啊 。
如果說秋褲至少還代表了愛意 ,那放在大事上的時候:決定專業、工作、婚姻,因為他覺得那樣好、他希望我那樣。
問題是:他媽的日子是我在過,班是我在上,為什麼要以他們的感受為選擇標準?!然後他們覺得,這是為我好。
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因此就對我們的人生具有決定權和控制權,這樣的邏輯,合理嗎?
你是一個活生生,有思想,有感覺的人,不是父母養的一條小寵物。這樣的「愛」,不過是控制罷了。
最可怕的事情往往都是以愛之名做的
那就不追求理解了嘛。
庵野痞子都說了:人和人是永遠無法做到互相理解的。更何況是成長背景和家庭身份相差如此懸殊的兩代人。說白了,除非你和你父母都化為橙汁融合在一起,否則是永遠做不到理解對方的。
人與人的理解是奢侈品。
------------------------------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本身也不追求父母的理解,他們最大的痛苦就是父母在不理解的基礎上干涉他的生活。
那就更好辦,自立唄。
對於很多動物來說—獅子、狼、猩猩等等—沒有自立,沒有自己的地盤,你就沒有資格在父輩面前發表意見。一旦有犯上行為,輕則被毆、重則殺死。
這是寫在DNA里的,自然用最大效率來迫使一代代去競爭、去演化、去繁殖。如果你想在老狼王面前昂頭,鋒利的爪牙、健壯的身軀、站在你身後成群結隊的隊友,這些資本至關重要。
人類社會沒有這麼赤裸裸,但是本質沒有大變化:如仰父母之鼻息,則長房長孫亦要唯唯諾諾三十年;如可獨行江湖,則小妾庶子亦能風風光光入族譜。
這和道德無關,這也和父母骨子裡愛不愛你無關。這就是社會的一套內化運行法則:你不能證明自己的路可行,那你就必須要走父母安排好的路。在邏輯上,這也是他們理解範圍里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路。
而一旦走上這條路,你就喪失了幾乎所有談判籌碼。沒有談判籌碼的一方,遲早會被掌握局勢的另一方異化掉,不管他們關係多麼深。
無自立則無自尊。
-------------------------------
有的人說,我在外面混的也不錯,我媽我爸完全不在乎。相反,我混得再好他們都認為沒有意義,我還是應該聽他們的安排進國企考公務員娶妻生子。
很好,首先恭喜你能夠實現自立,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在出現的問題,不是籌碼問題,是意志問題。
在談判里,你有多少籌碼只是第一步;你有多大意志去使用這些籌碼是極為重要的第二步。就好比發動戰爭,人口縱深經濟軍力是紙面數據,是基礎;但敢不敢打、能承受多大的損失,這些意志會直接影響紙面數據轉化為現實籌碼的轉化率。
這一塊我能講的不多。小時候性子硬,曾因為某些小事當我爸媽面直接以頭撞牆,把他們嚇到了...後來他們只要知道我能養活自己就沒怎麼BB過我...
起點有點狠...
不過我周圍也有些例子:被強迫結婚於是直接換城市工作三年的、被要求離婚於是當著親戚面手拎菜刀的、被要求回老家工作於是直接抱著油漆桶把老家單位的門給潑了的...
突然發現我認識了一群牛鬼蛇神...
但他們的結果都不錯,父母親戚基本停止BB。有不長眼的要進點讒言補刀,父母自己都會說:我孩子脾氣犟,說了沒用,算了。
自由與平等都是要通過抗爭獲得的啊...
獨立的意志與獨立的資源,是支撐人的兩撇。
------------------------------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說:我本希望有個和睦相親的父母關係,按你這條道路走下去這麼劍拔弩張,以後安能再奉膝下之歡?!
這就涉及到與父母談判的第三層:
獨立的資源,明確的意志,最後,溫情的妥協。
簡單地說就是:找個台階,找補一下嘛。他們畢竟是你父母。
但注意!妥協只有建立在不放棄獨立資源、不改變獨立意志的前提下才會有效。沒有籌碼的妥協沒有價值,沒有原則的妥協沒有意義。
不過我覺得你們中的大多數還沒到這一步...
這個過程中要熟練的技巧就是「微變臉」:這個階段父母還是會不斷試探你的底線,你要做的就是反覆在黑臉與白臉間切換...
這裡就是低烈度拉鋸戰了...
---------------------------
有人說,這樣來分析拆解父母關係,是不是太機械太生硬了點?
嗯...我以前不是這樣的。
我原本也是相信「父母血肉之親,自有感應毋需多言」。
但是後來,麻煩越來越多。我本來就是個喜歡闖蕩的人,偏偏我媽是個恨不得連我幾月幾號生娃都規劃好的人。到最後,吵架,我盛怒之下一拳打向衣櫃,拳穿木板,木刺扎滿拳頭血流不止;我媽跑回房間抱頭痛哭,用哭腔罵我逆子罵了一晚。
我這裡得感謝一下釋迦摩尼同志,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是釋迦摩尼同志在哲學上的貢獻還是值得我們一代代深入學習的。
我相信世尊所教導的:人多數的痛苦,都是因為缺乏智慧。
而當人有了真正的智慧,他才會發起真正的感情———慈悲。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理解我媽,從日復一日的工作、她的婚姻、她面臨的親戚氛圍、她這個年齡的身體狀況、她的朋友們。
我開始嘗試閉嘴,聽她嘮叨四五個小時,關於她的過去。從小時候到上學,到遇見我爸,到結婚,到處理親戚問題,到撫養我,到她評職稱,到她退休。
這樣的聊天幾乎都是以我媽的哭泣結束。我和她聊的太少了。
我慢慢理解到:雖然我們是母子,但時代與命運已經把我們塑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質上我繼承了她的DNA,但在精神上我和她存在著一道道鴻溝。其中很多道鴻溝此生已經註定無法彌合。
因緣巧合,她成了我的母親,我做了她的兒子。那麼我必須要尋找出一條傷害最小安撫最大的道路。
我會帶她來看我合夥的公司,截屏把存款給她看,轉賬讓她去旅遊。
我去年買沛納海今年買積家,固然是因為我喜歡錶,但也是給她看的:
兒子餓不死。
我會跟她講我的未來規劃,儘管她聽不懂融資也不相信創業,但是我會告訴她,兒子是個成年人,有自己的打算,可行的打算。
她還是會BB,還是會說很多不著邊際的東西。但她已經不指望我照她說的來做,我也就是嗯嗯嗯地點頭點下去。倒跟閑扯差不多。
現在我媽和我聊天,都是詢問各類理財產品...(捂臉)
----------------------------
特此,我總結了這套三層遞進式方法論,希望對那些一直與父母陷入苦戰的年輕人們,能有所助益。
希望你們通過與父母的抗爭,最終成為比父母更好更強的人。
畢竟他們是你父母,不要把他們視為攔路虎,要把他們化為墊腳石。嘴上說著要放手,手上還死死抓著拴著你的繩子,然後指著你告訴別人「你看,我就知道他飛不起來……」
--------11.18更新
不知不覺間知乎首答就破兩百贊了,看到這個數字一點點往上升還是很心疼那些和我一樣掙扎過的旁友們。當時因為留學辦手續的事情和父母頻繁拉鋸,具體就是他們各種不放心我辦事的風格啦,大事沒有,小事各種糟心,我爸媽性格又是比較霸道的那種,然後我還記得當時是流著眼淚搜索相關話題,突然靈光一閃,就寫下了這個回答。現在答主已經順利的在腐國蹦躂了,而且在計劃帶爹媽來歐洲旅遊,經過之前的事情,基本上他們都是聽我安排指揮,然後家裡其他的事也更願意聽聽我的建議了。
所以,怎麼說,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吧,溝通什麼的很重要,溝通不了就做給他們看,當你親自斬斷了拴你的繩子,誰還可以阻止你飛翔?
祝好。
想到他們說過的某些話做過的一些事就忍不住掉淚。
溝通不了 那些說要與父母多溝通的雞湯真是屁話連篇 真的
父母:你吃啊
我:爸爸媽媽我好難受
父母:吃啊
我:我想給你們唱一首歌
父母:為什麼不吃呢?
我:我愛你們
父母:穿這個衣服
我:我給你們寫了信
父母:這個不好看
我:你們沒看到嗎?
父母:多加件衣服
我:為什麼不回答我?
父母:沒錢就告訴我們
我:我睡不著
父母:吃點清火片
我:我想去個很遠的地方,過離群索居的生活
父母:以後我們老了你管不管我們?
我:我喜歡貓
父母:你實在是太不體諒家長了
我:我在說話,為什麼沒有人聽我說?
父母:你以前的同學考了個xx大學
我:這電影很好看
父母:要吃啥我給你去買
我:我喜歡這本書
父母:大學畢業回來當老師
我:好想去留學,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父母:你看你表姐,工作又輕鬆,福利又好,一年到頭出國旅遊
我:爸爸媽媽,我給你們買了禮物,喜歡嗎?
父母:你太對不起我們了
我:我的心,好空啊,好疼啊。你們為什麼聽不到?
父母:我們一起去買衣服吧
我:我從來沒有選擇過這個世界,也沒有喜歡過這個世界
父母:你從來就不知道我們把你養這麼大多麼辛苦,你怎麼對得起我?太不體諒我們了你。
我:你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你們不希望我死所以我一直活著,可是為什麼啊?為什麼?
父母:你老實告訴我,你已經好了吧?你肯定好了,我還不知道你嗎?
我:其實你們不愛我,你們是在綁架我。我沒有要求過你們愛我,不要再用它來讓我感到愧疚了,不要再把我的愧疚當成你們控制我的工具了,不要再粗暴地破壞我的生活了。
父母:我們關心你還有錯了嗎?我們怎麼綁架你了?你從來不跟我們交流,這怪得了誰?你應該多和我們說說心裡話的。誰也不知道你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從沒見過這麼怪的孩子。
我: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你們滿意呢?不,我再也不想犧牲自己來討好你們了,我要為自己活,我要用最自私的方式活下去。我不想再假惺惺地和你們聯繫,不管你們說得再動情,我也不會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因為啊,我只能活一次,我唯一的人生,怎能讓它就這樣白白浪費?從今天開始,再也沒有"對不起",再也沒有委曲求全,我要做最自私的孩子,我要擁抱我的自由。
父母:你太讓我失望了,你傷透了我們的心。
我:對不起,可是我好難受
我:我好難受,你們聽得見嗎?
我:為什麼沒有人回答我?
我:你們一直在否定我的人生。
父母:我說過我不喜歡你做這件事
我:……
我:這就是真正的我,為你們我壓抑了二十年,為什麼你們不能為了我接受它,如果你們真的像你們說得那樣愛我
————————————————————————
寫在後面的話,算是對評論的統一回復吧:
首先,我愛父母,感激他們給我的一切,他們也愛我。我的痛苦點就在於,明明互相深愛,卻始終聽不到對方的心聲。而不是我要他們必須理解我或是什麼。
其次,我在外地上大學,並沒有住在家裡。我覺得我的情況(僅僅是我個人的哦)跟經濟獨不獨立沒關係,因為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過。他們一直尊重我的決定,即使不理解也會站在我身後支持我。因此我一直認為對他們有所虧欠,一直要求自己按照他們的要求生活,後來我發現我做不到。
不是矯情,我也沒瞎編,這就是我的生活中一些真實的片段。不是要想去說明什麼,這就是一些人的生活狀態而已。人和人之間很難相互理解,我明白。可是愛讓我們想去了解他人,而最後發現不能理解的時候這種傷害會更加痛苦。有人說所謂的"精神獨立",可是哪個人能脫離愛而生活呢?
最後,可以轉載,希望大家都能跟父母好好相處。人生不易,珍惜擁有的一切吧
已經導致我以現在的年齡十幾歲就去看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之類的文章,然後心裡告誡自己一定要記下來,不要像他們對我一樣對我的孩子。
非常感謝大家的點贊和留言,其實我看到後心裡是很難過的,我深知這些都是你們一滴滴的眼淚,以及無人訴說的苦悶和壓抑……好在這裡能有一個小小的窗口讓我們說出來、透一口氣~
————————————
原答案:
我媽,每次討論具體問題,就好像處在兩個不同的邏輯時空……她沒有一種普遍的邏輯,她的「邏輯」是為她的需要而建立的,也就是說,她的邏輯是「以她為出發點的情緒邏輯」,不是一般邏輯~
1 感情粗糙。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還當眾厲聲斥責你,完全不考慮的你的自尊心,而往往都是為了一些小事(比如衣服弄髒了之類的),且不相信你有改進的能力,把你的智商定格在幼童階段。甚至犧牲你的自尊心和隱私去作為和親戚的話題,比如喜歡在親戚面前故意貶低我(都是一些判斷性質的,而不是針對具體事件的,讓人很絕望,讓人感到其動機根本就是不是希望你進步,而是一棍子把你打死的那種)……另外喜歡和親戚說一些你十分私密的事情,如果我表示反對,我媽會說「親戚呀,有什麼關係」……她好像根本就沒有隱私的概念。
2 情緒化,心理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口口聲聲說願意和你像朋友一樣地平等交流,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一旦你想表達一下對於她某一點的意見,那她很快就開始用「你怎麼可以用這種態度對我」、「你就不能包容一下我嗎」、「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等等倚老賣老的方式來發泄他們的不滿。
「年紀大」和「會犯錯」有什麼必然的矛盾嗎?年紀大了就絕對不會犯錯?你犯錯我沒資格指出?影響到我們之間的感情的錯誤處理方式我也不能指出?指出就是不包容?指出就是辜負你的養育之恩了?這就是她的因果邏輯,當然這種邏輯的深刻原因是封建的觀念。
3 反智、沒有邏輯、懶于思考。她不喜歡分析具體問題,不喜歡說道理,尤其是她自己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想要通過對具體事件的分析以達到找出更好的方式從而改進的時候,她只有一種封建式的理解——覺得你在以下犯上,拒絕就事論事。甚至連事實都拒絕承認,有時候還會歪曲事實……總之想盡辦法避開她的問題,剛剛說過的話甚至一轉眼就不承認了,因此根本無法說下去,因為判斷是建立在對於事實的共識上的。
因此遇到具體的交流問題就根本不可能有改進的可能……她的結論就是「說道理我說不過你,所以你應該包容我,因為我是愛你的,所以這件事不要再說了」,她很愛和稀泥和把問題抽象化,這樣一來就很難解決和改善問題了
(「你愛我」和「這件具體的事情上我媽的做法欠妥」,這兩者有什麼關係?難道你愛我,就必須讓我覺得你的做法全都是對的?對於該事件的處理我可以包容,但是如果不具體分析從而找到更好的處理方案,那我指出你的問題的意義何在?難道你覺得我是為了讓你難堪才指出的問題的?一直對問題採取視而不見的所謂包容,真的對我們關係的保持有健康的影響嗎?這就是她的關注點——她自己的感覺是否良好。而不是把焦點關注在具體的做法為什麼不好,如何改善使之更好。換句話說,她在這一點上是比較自私的。
一和她溝通,2、3點就像一堵牆一下,根本無法前進……因為我們兩的邏輯不是因果式的,而是我說A,她說1……因此她不可能得出B這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我不知道她到底是看不懂AB的因果關係,還是根本就不想得出B這個結論)
同時,她對於涉及她的問題的討論的第一反應永遠只有:否認。她往往沒有經過思考就脫口而出「我沒有」,甚至是剛剛她說過的話,如果我以她的話作為前提來進行判斷,那她立馬會否認(反正沒有錄音,這個時候我真的相當絕望!)
具體比如:
你和她說顯而易見的一些事實——她不承認,或者乾脆歪曲事實;(因為她很清楚這些事實會反映出她的問題)
你和她說道理、分析指出她的問題——她說你這是在和她爭吵,她會以自己沒文化、年紀大了來拒絕思考和討論,她覺得討論這個行為本身毫無意義,但是「被指出問題」這一點她是萬萬不能忍受的;(相比對於整件事情的改善來說,她更關心自己的感受)
你和她討論更好的解決方案——她會說你對她原先的的做法要包容,因為家裡的事情包容一下就過去了。當然 ,主要是你要包容她,而不是反之。(包容她的做法和接受更好的解決方案有矛盾嗎?包容就意味著一方在隱忍,而且是我在隱忍,這就是她覺得完美的處理方式?這難道不是一種自私?明明可以有所改善,讓雙方更加舒適,她就以她的情緒需要為借口,不接受改善的意見。而且她的說法看起來是在說道理,其實全是為了她自私的動機服務的,這點我特別的失望!)
總之,我明白了,我媽她在物質上是可以做到愛我的,但是她從精神上來說,還是更愛她自己。
所以凡是涉及到 她的問題,即使我受到了傷害,最佳做法是包容她,也就是說讓我自己忍著,因為她說她是愛我的……所以具體到每一件事,不要去想太多,不要指望改善,我只需要接受、包容她……溝通什麼的,還是算了吧~幸好,和她不住在一起,經濟可以獨立~
2016年9月18日更新
這個回答寫下兩年來不斷有知友評論回復,大家都頗有共同的感受。答主今年已經結婚了,馬上要生寶寶,現在和父母的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對父母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體諒。不妨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和父母相處的心得。
如果大家的父母真的和我的父母有頗多一致的話,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們已經是千千萬兒女中,很幸運的少數。因為,他們至少是努力奮鬥的第一代,為我們打下了經濟基礎----------這一條,就可以認定他們是合格的父母。當你成家立業的時候,會發現這樣的父母對我們自己的發展和生活是多麼重要的鼓勵,可以說,是我們一切自信心的重要來源。
第二,我們的父母至少是可以對話的,談不上溝通,至少是可以對話的。這一點也很重要。我給大家一條非常有效的建議,不要把他們當做骨肉至親來要求,而是當做骨肉至親來解決。這兩年來,我和父母遇到的諸多矛盾,我採用了一個方法,我只求目的不求過程,就是說,我只要達到我的目的就好,我把他們和我的矛盾當成一個problem,我要解決這個problem。例如,我媽為一件小事沖我勃然大怒的時候,我不是以怒制怒,而是先低聲下氣哄好她,我理解你,我知道你控制不住情緒,先別生氣,你生氣氣壞身體,我很心疼,這些的確也是我的肺腑之言。等她平靜下來,心情好一些,我再跟她講道理,我會先說,我知道你是XXX想的,我覺得你這樣想有你的道理,你的道理是XXX,是不是?先得到認可,然後我再說我的感受和想法,「但是,站在我的角度,XXX,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XXX」,甚至是「媽/爸,你覺得我性格XXX,覺得我做事XXX,可是難道這不是我從小你們教育的嗎?舉個例子XX。」
最簡單的話來說,不要帶著情緒和他們相處,而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和他們相處。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
這一句話,適用於我們在生活中處理所有的矛盾,與大家共勉。
原文:
家母前幾天朋友圈分享「父母永遠都不要和孩子說得十句話」,我看罷一笑。今天偶然提起,我說裡面有三四句是你經常說得。家母大驚。
這個答案寫到這裡我覺得不用多說了,可還是想鋪開來說一下。
我的命題:不管是多麼好,多麼通情達理的父母,都不要妄想溝通。
第二個命題:如果你還算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這輩子你在父母哪裡受的委屈,和他們在你這裡付出的辛苦是對等的,或者說比辛苦更多。
父母撫養小嬰兒的確不分晝夜殫精竭慮,但是兒女給父母養老哪個也不是嘔心瀝血?而就我觀察,照顧老人比照顧小孩精神上的負能量來的更多。
如果你是個女孩,甚至有個哥哥弟弟,委屈有多少就不用說了。
舉自己的例子。我父母是他們同輩人和我自己的同輩人中的典範父母、典範夫妻。至少我的朋友們都這樣說,他們羨慕我不是一天兩天了。我自認為家境不錯,父母白手起家,出身農村,所有的積累和進步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靠著智慧和努力換來的,現在也算家境殷實,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
再說他們,自由戀愛,年過半百依然恩愛,這也是我的小夥伴們羨慕無比的地方,他們經常來我家玩,偶爾能看到我父母毫不掩飾的一些親昵細節,他們深感生在這樣和諧家庭的幸福,我也一直引以為傲。
更好的優點是,他們都是知識分子,與時俱進,很多價值觀方面和我毫無嫌隙。例如我很反對「婚嫁時候要彩禮,生了小孩兒一定要婆婆帶,坐月子一定要婆婆伺候,婚房一定要男方買」這些行為-------我自己是女生,我就不解釋我為什麼反對這些了---------------父母是十分支持我的,不是支持,是他們抱有和我一樣的想法。他們出身在農村,這些方面,如果他們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更敞亮的價值觀,我的日子恐怕要難過的多。這些我都明白。父母對我從小也是放任自流,我活得比一般小夥伴自在。基本很少干涉我的學習、交友、業餘生活到現在的戀愛婚嫁。
這些我都感謝他們,我也自詡很孝順。除了那些身體上的關懷,我很體貼他們內心的需要,他們發脾氣發火,我從來沒有還過嘴。說實話,我父母是不知道青春期叛逆的小孩兒是什麼樣子的,在我最躁動最叛逆的時期都以「我沒錯但我不想讓他們傷心」而平穩度過了。
但是,從小到大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一種憋屈的感覺常常縈繞,我說不清為什麼,卻被壓制的十分不爽。比如我在家中挨訓,常常是因為一些家務活做不好的細節,被子沒疊整齊,地沒掃乾淨,尤其是做飯,這裡不對那裡不好。還有一些生活的細節,比如父母安頓要買個東西,我卻買成了另一個種類。這些挨訓,我當然不會反駁,因為原本就是我沒做好。可是就事論事的訓斥後往往還會貼一個無法入耳的標籤「你就是什麼事兒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笨。。「、「你從小就這麼笨」、「這點兒小事兒你都做不好」、「你也就只能做個...了」、「一個博士生連個這都做不好」他們越是這樣說,我再做這些事兒的時候越是沒底氣,抑或是一點兒都不想做,也沒耐心,久而久之,一些小事兒就真的再也做不好了。時間久了,頓時我自己都覺得自己高分低能。
大四畢業的暑假,在因為我回家起床沒疊被子被家母訓斥一番後,我試圖跟他們溝通過一次,我的目的是:我做錯了或者沒做好,可以就事論事,但為什麼總要給我扣一個例如」我根本不愛這個家「,」毫無家庭責任感「諸如此類的帽子。溝通最終以「他們根本不承認他們曾經這樣說過""和我淚流滿面、泣不成聲而告終。那是我第一次試圖跟父母溝通,說了一些反對的話,但他們繼續訓斥我家務活做的不夠多不夠好,並且舉他們小時候多麼苦做了多麼多的家務活而徹底打斷了我的話。我覺得非常非常無助,為什麼大家眼中的我的開明的父母怎麼毫無理解可言,我所說得和他們聽進去的完全風牛馬不相及。
那以後我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次所耗的能量太大,我覺得讓他們訓兩句,我難受一陣子,比跟他們溝通一次還是要好受的多。
但是,長到已近三十,這樣的訓斥有增無減。並不是我總是做不好,而是他們的標杆過於完美。而我心中也逐漸萌生:為什麼我可以包容他們年近半百後所犯的糊塗和錯誤,而他們卻絲毫不能包容我作為一個人會常犯的一些小錯誤。
畢業四年後,國外漂泊四年後,我又一次回到家,家母聊起和妹妹的一些矛盾(對,我有個親妹子),我又一次萌生和他們溝通的想法。是因為我最終知道我要回國生活,而且我畢竟也是成人了,除了他們不顧及我的感受想說什麼說什麼,打壓、批評以外,我也特別想讓他們知道我的資質、能力、包括家庭出生註定了我在學術事業上走不遠,而不希望看到他們「我們給了你這麼好的條件,你才只能做到這樣」這樣的想法。我希望他們真正知道,雖然我依然靠著他們的經濟資助,但是已然是一個見過世面的成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尊嚴,而不是可以隨意批評,任他們發泄情緒的小孩兒了。我又一次想要和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依然是「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我們以為你在國外歷練了幾年成熟了,原來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論調。因為我無法用一些毫無細節的話讓他們認可,而過於細節的案例他們總能找到這個案例中他們對的地方。
他們是永遠不會承認錯誤,不是不承認,他們壓根兒沒覺得自己犯過。
而現在,我又明白:和父母相處,根本就不是一個父母做的對否,兒女做的對否的評判,而是兩者之間這種生來親密無間的聯繫反而承受不了任何一點點的挫折和擠壓。
我最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而他們總有不滿意的地方。他們的一絲不信任,就讓我非常難過。而我又有什麼好說的呢?相比其他人,我有這樣的父母給予我這樣的支持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關於第二個命題:
小孩兒犯錯了,父母可以打罵;父母犯錯了,子女可以嗎?子女可以言之鑿鑿的指出嗎?
小孩兒生病了,父母痛心,給吃給喝,關鍵是小孩兒也聽話;父母生病了,子女照顧,他們還要發脾氣,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對,子女敢抱怨嗎?
父母情緒不好可以訓打子女,子女情緒不好可以和父母發泄嗎?
父母訓斥是天經地義的教育,子女反嘴大逆不道。
父母可以說,我們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你有這樣的資格和武器來反駁對方嗎?
特別想曬評論區的一些狂妄之徒,如果長到二十多歲,你還自以為和父母之間毫無矛盾,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心疼你父母:
這一定是你父母在你面前承受了莫大的委屈。
還有一位認為每個月給父母錢就能解決問題的,我真是想問,你從哪個星球來的?
還反問我能不能養活自己。
我養活你都沒問題。看到樓主的這個問題來嘗試回答,特別同意之前一位說過的。對於一直在讀書,現在還在讀博士的我來說,經濟上依靠他們的確是一件無比鬱悶的事情。作為一個學習宗教學的博士表示,很多時候,人生中有諸多的悲哀。必須首先承認,在中國的語境下,已經預設了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必須無條件服從。
從多次的爭吵中,反思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就是,絕望是一件好事。唯有通過雙方的絕望才能讓父母認識到我們的成長。
和父母爭執的核心問題實際上都是對於控制權的爭奪。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都被視為父母的附屬品,特別是對於那些大學都沒有到外地上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習慣與掌控,一旦這種掌控被剝奪他們都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基於這個前提條件,我們講的是否有道理就不再重要,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原本正常的問題解釋和講道理就成為捍衛尊嚴的戰爭(請自行腦補捍衛主權的戰爭)。因此,會在對話中出現,我養你這麼多年,你怎麼這麼不孝順。等等話語。
更為重要的是,在溝通問題的時候,我們想說的是問題本身,錯誤的被他們理解為情緒。並且這個是不可以更改的。
和父母每一個爆發問題的爭執以及絕望的過程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唯有殘忍才能讓所有的人都真實的面對現實,面對自我。
我現在就在深深的絕望中,不誇張的說,剛剛吵完的時候滿腦子只有一個想跳樓的念頭。然後是一個晚上的心堵。其實,我們小的時候,都是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現在換我們這樣做了。
我已經懶得絕望,可能曾經的絕望太多了多了現在反倒生出了些淡定,溝通不暢也就懶得溝通,遇到話不投機的情況就會沖她大喊大叫,她則用哭鬧來指責我,說我冷漠,自私,沒有良心,我點頭,我確實冷漠自私,抱歉,遺傳自你,順便告訴你,我瞧不起你。
獨生子。三觀逐漸形成後,每和父母溝通一次就絕望一次,現在已經基本死心。
有時真覺得像他們這樣,雖然不是壞人,但完全無法愛或理解別人、與別人共情的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還生孩子呢?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么,也許他們不是很想跟你們相處呢?
總之自由、愛好、才華、善良、愛……這些我視如珍寶的東西,在溝通之後,都只會換來呵呵。
太多次了,某個topic,你明明反駁不了我,也不看任何資料、不做任何思考。撂一句,別人都這樣;或者咱家夠不錯了,你還沒看XX家呢;或者別再說了,不要想著改變我,我都這麼大年紀了,不可能改,你自己適應一下吧。。完全,講不通。
其實我明白,生而為人呢,有些東西你就是得不到,只是從來沒想過爸爸媽媽的愛和理解也算在「有些東西」裡面。現在我知道了,就不會再去溝通和三觀掛鉤的問題。非要說話就chit chat,比如哪盤菜咸了,周末想吃什麼,外面雪下得小了,今年春晚真難看,你新買的絲巾可以配什麼外套,我最近經常做運動,你們也可以多運動一點……然後就止住。真遇到problem或者progress,也不要再分享,壓根兒就得不到想要或需要的答案。自己解決,自己慶祝,自己負責。
這確實是寂寞如雪,但沒轍。我又不是退休準備要頤養天年了,為了未來的生活,必須止損。
我就想不通怎麼你們對於父母的情感依賴這麼大?我爸媽跟我就說不到一塊兒,從小他們就不把我當一個獨立的人看待,更像是一個心愛的寵物。所以我現在基本什麼都不跟他們說。他們很嘮叨,但是我根本不聽。
他們總說孝順孝順,不但要孝,還要順,順從他們。我就對他們冷冷一笑。每當我和他們想法有衝突,我不會想著去改變他們,都這麼大歲數了,他們愛怎麼想怎麼想吧。
我和他們的區別太多,他們狹隘,反智,不懂平等尊重,不接受商討妥協……這麼說不代表我不愛他們,他們也有很多很多優點。我的意思是,你改變不了他們。你不用與他們交流太多,真的,這麼做並沒有不孝順。
只要你給他們買東西,帶他們出去吃東西,旅遊,聽他們說些你不感興趣的話,就夠了。你不需要與他們交流。他們需要的也不是交流,而是陪伴,哪怕陪伴中還會偶爾因為些小事吵吵架,可是這就是家人。
乙:兒子!你過來!
甲:爹!什麼事吖?
乙:我打早就想跟你說,就是你母親死了以後,我一個人兒在屋裡出來進去太悶得慌啦!
甲:那您看電視呀!
乙:嗯,沒人跟我說話什麼的。
甲:有錄音機。
乙:……沒人給我做飯吃!
甲:您吃食堂吖。
乙:吃食堂那不夠味兒吖!
甲:擱味精吖。
乙:跟你這麼說吧……我腳底下冷!
甲:穿大皮鞋。
乙:我腿肚子涼!
甲:來棉套褲。
乙:我前後心嗖得慌。
甲:那不有羊皮坎肩嗎!
乙:我耳朵跟脖子凍得慌!
甲:戴耳朵帽兒!
乙:我手裡頭沒抓沒撓的。
甲:揉四個鐵球。
乙:我說我屋裡頭太清靜啦!
甲:牽兩條狗。
乙:我那好看嗎?那個?我穿上大皮鞋,套上棉套褲,穿上羊皮坎肩兒,戴個耳朵帽,揉四個鐵球牽兩條狗在這屋裡邊兒,我那什麼形象吖?!
甲:您說了半天哪,我不知道您要幹什麼吖……
——————趙偉洲、楊少華《枯木逢春》
如果我有的選,我寧願從來沒出生過,那樣就算沒機會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也能不用在這個家裡受著這麼多年的傷害,呵呵
關於父母,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聊經濟基礎,但趕快遠離上層建築。不要試圖與父母溝通精神層面的問題(多數的父母而不是全部),那不僅是枉然,而且會造成更大的無可彌補的裂痕。
以自身為例。
第一次參加研究生考試是在大四的時候,總分高出國家線四十分左右,但單科以兩分之差落榜,一年365天的努力,這本來就是意料之外的噩耗,在自我反省和掩飾情緒下過完幾個月。我努力假裝自己毫不在意,但那幾個月里我每天失眠,最早凌晨三點才可入睡。在同學實習找工作的日子裡我幾乎是孤注一擲地將心思全放在考研上,結果是我沒書讀了,也沒找好工作。
我的母親在那一階段並沒有看出我的不對勁,而是在知道我多重視這次失敗的情況下天天逼著我去考事業單位和各類招聘考試,並指責我沒有在大學期間像別人那樣考出各類技能證書。
上一代人是非常容易隨波逐流的,他們若是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產生了一星半點的差異或落後,便會驚慌得手足無措。
繼而要求下一代去填補他們的手足無措。
母親說過一句話是我今生難以忘懷的:「我本來就不支持你去考研究生,那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才該有的夢」。如此簡單一句話,否定了我人生最初也應當最為單純飽滿的二十年。
上一輩希望我們隨大流,別人怎樣我們也就要怎樣,而這對於我們中的部分人來說來說無異於謀殺。
父母並不是不愛我們,他們只是過於自信地認為一切以愛之名的裹挾都是為了孩子好,而他們眼中的「好」和我們眼中的,常常不是同樣的含義。
我是家中獨女,父母不同意我在異地工作,在他們的百般要求下我回到他們身邊。
在畢業後的幾個月,某個七月的烈日下,不知為何我突然醒悟過來,父母並不明白我是為了他們的苦苦懇求而放棄在外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他們一直認為——我是沒有能力獨自一人在異地生存下去,因此才回到他們身邊。
他們有了更好的理由去操控我的生活。猶如從小到大事無巨細的「關心」與掌控。
溝通?簡直是笑話。
你是他們生的,你聽話就好了。
父母沒有變,他們仍然試圖像從前那樣愛你關心你掌握著你的一切。只是我們變了,我們不再能夠忍受父母以愛之名的強制,我們有了思維,也有了不同於他們的獨立人格。
但他們始終是父母,世上沒有人會比他們更愛你。
而我最大的讓步,就是依然接受他們安排的衣食住行,讓父母依然感受到自己是父母。別的,諸如工作、擇偶、理想等,我不需要溝通,也不接受強加的意志,對於「不孝」之類的道德綁架,我並不介意。
另外,儘快獨立,從經濟獨立開始,去尋找一個你有能力自由掌控的小天地。祝大家早日尋到自己的快樂。
本文不適合18歲以下未成年人閱讀。
???
和父母溝通不了的時候,根本不會絕望。但是日積月累之後,會把這份親情消化殆盡。到那個時候你就會覺得你們之間僅僅只是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成為陌路人。
你們經常話不投機,溝通的時候牛頭不對馬嘴,雞同鴨講,這還算好,畢竟成長年代背景不一樣,三觀形成不一樣。
可是,有些父母,有很強的支配欲,這會讓人感到很煩,活的像傀儡,任人擺布。我們有自己的喜好,卻不能反抗,一反抗就會被「孝」所綁架。
有些父母很喜歡啰嗦,但是現在年輕人都不希望有人在旁邊碎碎念,你提醒他不要再說了,他們拿著家長的身份反問你:說你怎麼了,我養你這麼大說不得你是嗎?
然後繼續變本加厲地說你,讓人崩潰。
你在跟他們談理想的時候,他們在跟你談金錢談物質談名利。
你在跟他們講你工作上的壓力,同事的難相處,老闆的難伺候,甚至跟他們講這一份工作不適合你,你想要辭職的時候,他們多數是阻止你,反對你,卻從來沒有人問你為什麼會這樣子,到底做得多不開心,他們甚至從來沒有支持過你。
他們喜歡拿你跟別人對比。別人總是優秀的,你總是廢材的。別人每個月多少錢的薪水,你為什麼就這一點點。
他們當著你的面在外人面前對你的成績不屑一顧,露出一副鄙夷的表情。
別人說你家孩子真乖,他說皮得很。別人說你家孩子成績不錯吧,他說愛玩,差著呢。別人說你家孩子真有禮貌,他說也就在客人面前這樣子。
他們對別人的孩子誇獎,贊同,同時還要對你踩上一腳才爽快。
他們會說:你們家孩子成績真好,每次都第一名,不像我們家孩子,就知道玩,成績開倒車.....
是不是很熟悉的場景?
他們否定你的想法。
你說你長大後相當科學家,他們說你天真,說你無知,不想和你探討更多可能。
你覺得生活中很多行為和操作可以省略或者再改進,他們說別人都是這樣子,就你想法多,整天腦子裡不知道想些什麼,也不知道好好讀書。
可是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和大多是人一樣,因為離別就哭泣,因為遇見就喜悅。我們不可以有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理解嗎?
如果每個人都像一次性飯盒那樣,不是很不起眼嗎?多一個和少一個究竟有什麼區別。
他們在你很小的時候就抹殺你的各種可能,各種想像,讓你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後來,你再也不想問他們了。
譬如為什麼要節約用水?
小鴨子為什麼不可以養著,不殺它可以嗎?
那個乞丐好可憐,為什麼我們不給他一頓午飯吃呢?
在家裡的時候可不可以把狗狗放開,讓它自由,為什麼要拴著它,難道它不是我們的小夥伴,不是你的孩子嗎,不然你為什麼養著它呢?
他們會回答你,養鴨子不吃我養它幹啥,還不是給你吃,話那麼多。水又用不完,節約幹啥。狗亂拉屎尿,屋裡都是狗毛,臭死了,拴著才不費事。
你這孩子整天瞎想啥呢,不好好讀書用功整天瞎捉摸這些,學習怎麼進步。
你看,是不是這樣的場景?
他們替你安排所有,送你去你不想去的學校,逼你娶不喜歡的女孩,為你安排你不想要的工作,他們不讓你嫁給窮男孩,他們覺得天氣冷了你就應該穿秋褲,他們認為吹空調就不可以蓋被子,他們一廂情願地覺得你應該多穿點,你應該多吃點,你應該多喝點,你跟他們講你不冷,你不餓,你不渴,可他們還是不聽。
他們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可是,有多少人最怕這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在你還小的時候,他們對你處處管控。等你長大一些的時候,他們管不了你了,他們就會以死相逼。
這就是他們的拿手絕活。
他們希望你能像他們想像中的那樣發展,最好能成為下一個他們。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難道很成功嗎?如果沒有,你為什麼像他們說的那樣做呢。
即便他們非常的成功,我們為什麼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天空。
一定要繼承他們的一切嗎?
繼承別人的東西,都要遵守別人的規則,沒有自己的自由。
我們不想這樣。
所以,我們就努力讓自己人格獨立,精神獨立,經濟獨立,然後離開他們,去尋找自己的天空。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僅僅只是因為有血緣,他們養育了我,教育了我,讓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但是當我長大了,他們老了以後,我自然要贍養他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可這不代表我會任憑他們支配,要委屈自己來順從他們,要低三下四的伺候他們。
我甚至認為如果大家沒有什麼必須要講的話,可以不必強行溝通。
我們跟他們的關係只是長幼有序啊,不代表我們人格權利及尊嚴上面跟他們不是平等的。
是他們提供了時空隧道,把我們從其他世界帶到這個世界來,不代表我們願意呀。
也許我們本來在其他的世界很快樂呢?
有些父母喜歡用侮辱性的字眼在自己的孩子上,但是,孩子自己沒有自尊嗎?
你以為那是激勵,其實是你在發泄,不是在教育。
你現在對他們所有的侮辱,否定和不屑,都會在你老了之後慢慢體會到。
他們記著呢,你以為他們健忘?
不過是,一報還一報。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天理循環而已。
我們生活在一起,但請記住我們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感情和性格,我們不是你的一條胳膊一條腿,開心時候撫摸,憤怒時候使勁掐。
請互相尊重。
???
父母打擊數落自己孩子,可能是想要再次強調主次,他是主,你是次。他現在對你有撫養能力,提供給你一切需求,但是你必須遵從他們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控制欲。
政治不正確甚至是黑暗層面的想法是,他們在你身上投資,你越長大,越任性,越脫離他們的管控,他們就越沒有安全感。他們怕你有能力之後會飛走,在那個時候,你長大了,可他們卻老了。他們不想孤單,也不想投資的商品就這樣沒有下文,於是否定你的能力,目的是想要你留在他們身邊,繼續為他們所控制,讓他們照顧你。
我從不反對長幼有序,尊老,愛幼。我反對的是倚老賣老,故意曲解孝順,拿著孝道綁架子女,禍害子女,恐嚇子女,我更反感他們對親戚朋友,鄰里鄰居說我們不順從,不孝順。
逢人便說,這無疑再一次否定了你,這不是積極溝通的態度,只會讓關係惡化。
我們在說一些孩子沒有家教,其實可能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是沒家教的做法。
為什麼?
因為他的許多言行都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之中覺得父母的做法是對的,所以自己也這麼做,並無不妥。
比如在公共場所大聲講電話,在集體宿舍不分時間段外放音樂,在來客的時候不熱情招待,冷冷冰冰,不問候,不迎客,不送客。
父母的這些言行,在子女的眼裡會認為是對的,自己做起來的時候也覺得理所應當。
我本人反對《父母皆禍害》這樣的言論,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出生的他們,其實沒有多優秀的教育環境和舒服生活(生存)環境,所以才會變成現在的他們,大多數無趣,小氣和啰嗦的他們,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們。
沒有永遠的好人,也沒有永遠的壞人。
我覺得理性分析,可以認為,只有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和做了一件壞事,只是暫時的,並不能因此給他們下定義。
父母也是如此。
如果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啰嗦,操心,煩人,這還可以接受。
哪怕再不濟的是,你們無法溝通,那麼我想,你們可以不溝通,與其爭吵,不如相安無事的好。
但是,那些虐待子女,用行為和語言傷害子女的父母,是不可以被原諒的。
他們不配為人父母。
你們嘗試過,父母就在隔壁屋,但是你有滿腹的話語都只能自己關在房間里肚子消化嗎?
你因為感性而情緒低落,他們便說你矯情。你因為別人的舉動覺得被冒犯而發怒,他們說你沒度量。你因為成績(業績)稍微往下波動他們開始質疑你的能力,對你鞭策,對你監督。讓你付出雙倍的努力,卻不過問你是否有不順心的事情。如果你沒有按照他們對你的要求加班加點努力學習和工作,你的價值就被否定,在這個家裡的地位就是最底層。
你看,你總是要小心翼翼,你隨時感覺自己會被拋棄,你害怕做錯事情,你害怕他們不喜歡你,你害怕他們否定你。
一切只是因為,這個家從來就沒有給過你安全感,你感覺不到他們愛著你。
難道不可以發揮失常嗎?人生哪來穩穩噹噹。你們也是過來人,為什麼不可以將心比心去想呢?
喔,對了,我們思想不一樣,將心比心想出來的當然也不一樣了。
你看,人們的悲痛根本不相通,我們何必再奢求被理解?
最後,和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就是他們生病,他們對你的命令,對你的管控你都無動於衷,沒有絲毫心疼,也沒有任何遵從的意思,你依然我行我素。
你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期望,不期望可以回到美好的小時候。
你只想逃離,或者消失。
不管是你消失,還是他消失。
反正,不要在同一時空下,不要再見面,只是有著血緣這種唯一的關係,也只可以有這種關係,就好。
???
這篇文章不適合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閱讀,因為他們的三觀還未完全形成,性格還沒有定性。很容易受到裡面的一些觀點左右從而對父母產生抵觸,不利於雙方之間的關係發展。
這只是一篇分析的文章,並不是代表它的觀點都是正確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也有一些人是很幸福的,他們沒有類似的經歷,無法體會其中的痛哭。也有一些人已經為人父母,他們曾經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最終他們選擇原諒父母曾經做過的錯事。
其實這都沒有對錯,這篇文章只是分析父母與孩子之間為什麼難以溝通,再無其他。
不需要你的贊同,也無需你的辯解或者反對。
僅此,以上。
???
末尾附上另一則《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問題下我的回答,僅將觀點與諸位探討。
知乎用戶: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
從大吵大鬧 到歇斯底里 到從容沉默。就這樣的體驗,其實也沒什麼。
我們一定要記得自己的承諾 ,我們的下一代一定不能被這樣對待。
就在今天,吃飯時。
婆婆在看央視《等著我》尋人節目。
其中一個母親尋找離家出走多年的兒子。
節目組找到兒子後,這個現在生活和工作都很不錯的兒子並不願意見媽媽,採訪得知因為媽媽給他的童年陰影太大了。母親用她以為的愛禁錮他,傷害他。他說他逃離了四次,前三次被發現,打的那叫個慘,最後終於有機會逃離母親了。
而這段採訪是當著媽媽的面播放的。
後來在節目組的各種勸說之下,這個已經人到中年的兒子終於答應和媽媽見面了。
見面後媽媽第一句哭訴就是: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年的青春……
婆婆堅持認為這個媽媽很愛兒子,只是因為「這點兒事」,兒子這樣做太讓媽媽傷心了。
覺得代溝好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