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or不買房,哪個更幸福。?
《奇葩說》看了一半實在忍不住,於是出來知乎吐槽一下。是我傳統思想太重?我聽導師們說的話特別難受。他們社會地位很高啊,認識很多人,買房租房沒什麼不同吧。我的姐姐不在北京,只在一個省會,為了外甥上小學正在到處找關係找人脈。因為一直在租房,又很難接觸到比較有決定性力量的人。打聽了很多,在那邊孩子想上小學,只能有兩年以上房產證。我見證了,他們沒孩子的時候和孩子小靠錢能解決一定問題的時候有多幸福,現在就有多焦慮。
#奇葩說#辯論導讀(9.20):買房更幸福還是不買房更幸福?
#奇葩說#辯論導讀(9.19)2V2
1.第二季奇葩說最後一集就要結束了,有很多笑和淚,第二季確實也帶來了太多的出乎意料。已報名第三季,希望能夠晉級,這樣就可以封住那些說我you can you up的人的嘴。因為一些原因,我也決定把第二季周玄毅老師沒有寫完的導讀寫完,在大家和大家之間班門弄一下斧,也承諾《奇葩說》今後每更新一集,我就跟著寫一集。
2.大鵬在開場用了幾分鐘的時間說自己要推出主持界,給了兩個相反的理由,也被馬東機智接話,現場爆發出第一波笑聲。理由之間巨大的道德評價差異才是笑聲的來源。
3.蔡康永評價了奇葩說的精神分享,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和「無他,唯手熟爾」。
關於「舉直錯諸枉」,就是把所有話語都放在一起,好的和有邏輯性的就自然顯現。當然作為觀眾,還要有辨別精神,因為大部分時候,不是好的東西不在,而是眼睛不在。作為一個美學專業的博士,我突然想起那句話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顯得異常諷刺。
關於「唯手熟爾」,就是翻版的《武林外傳》的講道理模式。我的學生上周在課堂上在完成「演講方式」這個作業的時候,用了白展堂在《武林外傳》里的大篇幅講道理來說明。而《奇葩說》比這個模式更進一步,不僅講了一方的道理,還講了很多不同角度的道理。
4.金星很好的化解了她水平不如高曉松的問題,她對自己定位的是「女神」。如果我們拿女神的標準來看金星,就發現她做了很多超出女神的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正式更新辯題:買房和不買房哪一個更幸福?
-這是一個比較開放式的話題,因為幸福的指標其實和買房與否本身這件事無關,而是和買房帶來的後續價值判斷有關。同樣,因為沒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性或事實正確性,對「幸福」的定義區分差異很大,以及現場觀眾的同理心強度極大,導致選手的能力比上價值更重要。
-這個題目看起來像是事實判斷,但其實是價值判斷,價值判斷的判斷標尺成為在辯論中最重要搶奪點。
-但就事實過程來看,反方不好打。因為反方需要論證的義務區間太大,就是不買房的所以替代方式都會比買房更幸福。但這只是建立在買房和不買房都很「幸福」的前提下,如果反方能夠論證「買房」本身就是不幸福的,那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這也是在現實生活中,中國當下環境最容易遇到的幾個問題之一,工作/家庭/學習/居住,我們會看很多吐槽類營銷號大量涉及這類的吐槽。
-不過因為奇葩說是跑票制評價系統,所以反方要贏顯得相對容易(71:29)大鵬前期觀點:
-不買房更自由,人對生活的要求隨時在變化。
-以買房為目標,更有動力
-買房壓力更大
最後持方落在不買房上。讓大鵬先說,就是把常規的論點說出來,如果選手撞到了這幾個論點,就必須上更有說服力的價值。蔡康永前期觀點:
-跟著金星走。金星前期觀點:
-給定了討論的地理範圍,在中國。(金星老師的口頭禪是沒有)其實為正方縮小了辯論的責任空間,但金星選擇了反方。金星選擇反方的原因很簡單,她代表了她個人的價值取向,而非大眾。奇葩辯論:
肖驍:要買房的基本立場是歸屬感。
-把不買房的最主要替代方式先提出來,租房子,並以此類比為住酒店。隱含價值:沒有歸屬感。
-租房子不會珍惜,可以各種造作。但買房子會珍惜,並擁有自主支配權。(出現了自洽性的邏輯問題,造作≠自主支配權嗎?需要論證)
-把房子等同於歸屬感的觀點再次強化。分別使用了個人案例/大眾現狀/分類討論來證明。
肖驍的價值觀上對了,但是論證方式中間出現了問題。顏如晶:不買房的基本立場是自由感。
-反駁:買房子=買玩具。端掉肖驍立論的前提,錢多。
-立論:買房的現實執行度更低,性價比也更低。(出現了跳躍論證問題:現實執行度低是不是就證明了幸福感低?有很多事的幸福感高正是因為現實執行度太低了,獨特性更足)
-然後開始論證買房的不可執行性:房貸負擔。但舉例時候出現了硬傷:喜歡做的事情不正是幸福的事情嗎?我喜歡的事實要一個家呢?後面顏如晶圓回來了,雖然喜愛,但是代價太高,自由被限制。
-送房子≠買房子。把父母給子女留房子這一點划到己方戰場。因為買房的反面未必是租房,送房的幸福感也很高。
-二次駁論;歸屬感的建立不是有房,而是有家人。以一個比較繞的方式來證明。房子如果是根,根就是是牽絆。牽絆讓人不自由;房子不應該是根,根在家人。雖然肖驍最重要的觀點,「歸屬感」被打掉了,但顏如晶也暴露出一個問題,自洽性不足,家人也是根,也有牽絆,那還是不自由。
-顏如晶的觀點,其實有一個很好先例:四海之內皆兄弟。邱晨:確定幸福的判斷標準且將討論損這個戰場擱置。
-先上人群代言:沒有房子。
-駁論:不逃避問題,直接打「代價」,就是損益比里的損。並樹立判斷標準的外延,損是比不出來的,不比損,比益。
-觀點:直接比益。投資角度看,買房比租房投資角度更高,錢的歸屬問題。
-觀點:找回肖驍的觀點,牽絆本身就是幸福的事。
-觀點;強化比損的不可比性。兩點論證:錢差得不多,所有權的擁有與否都很麻煩。
-開始找幸福的標杆:不怕麻煩,無所畏懼就是真正的幸福。陳銘:受身並找幸福感來源,用適宜性代替內心感官。
-打受身:認可歸屬感。周玄毅在公開課里說,要承認對方觀點的合理性;黃執中在受身里說,同意對方的部分觀點。陳銘的目的是實現戰場的區隔。和邱晨區隔「損」是一樣的方式。幸福觀無關對錯和高下,潛台詞是打掉邱晨的幸福標杆,因為如果兩個都承認,那麼就不存在唯一真正的幸福,幸福有很多種。(這才《海貓鳴泣之時散》5中右代宮戰人對繪梨花的方式一樣)
-追問幸福觀的來源,將標杆改為適用性。農耕文明是歸屬感幸福的來源,游牧民族是自由感幸福的來源。然後拔掉環境的適宜性,互聯網時代和商業時代下,游牧民族精神顯然更符合。「不是哪一塊草原是家,而是草原就是家。」這裡參考羅振宇的觀點:U盤化生存。
-觀點強化:找回顏如晶的觀點。區分了不同牽絆的不同根本屬性。同樣是牽絆,牽絆到家人或精彩上的意義更大,還有隱含的取向:更不容易物化。
-上價值觀:陳銘把價值觀上得更高,區分了固定和不固定的差異性。奇襲:邱晨發起,自洽性問題論證
邱晨攻:有沒有房子不重要,那有房子為什麼能牽絆住你?邱晨找的是辯論中攻防四個大類問題中最核心的一個:自洽/矛盾。(其餘三個分別是描述/概念,現象/本質,普遍/特殊,詳見周玄毅的公開課)
陳銘守:沉澱成本太高。守得不是很好,因為這還是沒有解決有房子能牽絆與精神遊牧民族的核心衝突。
邱晨攻:用實例說明有房子的重要性:有房子,轉租一萬二。
陳銘反攻:是不是說明租房更幸福?
邱晨守:租房的前提是有房。所以有房子更幸福(更換了概念,不是買,是有)然後趕緊找補回來,買才是擁有。擁有說明經濟實力好。
陳銘守反攻:經濟實力不是判斷幸福的標準,內心感受才是。同時提問,買多大是幸福?
邱晨守反攻:有就是幸福,沒有就是不幸福。花希補充:用現象/本質來駁論。
觀點:談損,綁住的核心不是房子,是掙錢的能力。
觀點:繼續談損,中國現實,你們懂。
駁論:危險的是房貸不是房子。
換戰場:我最開始說的「但這只是建立在買房和不買房都很「幸福」的前提下,如果反方能夠論證「買房」本身就是不幸福的,那難度就會降低很多。」,花希證明了在住的問題上,不買房都不幸福。同時把留下的房子定位已經買回來的房子,把這一塊划到了自己這一方。馬薇薇補充:將花希的立論方式延續,直接證明「不幸福」而不是「更幸福」
區隔:個人層面無法辯論,把無法辯論的這一塊切割掉。
立論:安全感的由來。買房的安全感是抗風險能力。而買房是物化的東西,他的價值本身就是不安全因素。提出真正的抗風險能力是知識和能力。艾力補充:特殊個體普遍化與投資效率性。
立論/觀點:游牧民族也買房,將買房定義為「庇蔭所」,而不是不動產。一舉兩得,駁掉了馬薇薇和陳銘的問題,人可以帶著房子走,游牧民族精神也有安全感歸屬感。高明的反駁!
觀點:不講歸屬感,談投資比。將範圍限定在北京,那投資就很必要。因為投資也分長短期投資。
觀點2:繼續講投資,沒有明確投資方向,經濟可能會變成亂花錢。
但是這和幸福關係不大。范湉湉補充:剝奪個人代言說服力。
駁論:艾力已經不是游牧民族,所以群體代言說服力降低。
立論:幸福感來源於家人,范湉湉繼續了顏如晶和陳銘的立論。
最後72:28,正方一票獲勝。-雖然跑票制和評委制差別很大,但這個結果其實也說明反方沒有打透很多正方的很多問題,正方在攻防戰中最大的貢獻在於邱晨和艾力,破掉了反方的邏輯漏洞。
-肖驍的邏輯漏洞居然被放過了,其實如果打「造作≠自主支配權」是可以打下來的,因為造作和自主支配的差別肖驍沒提,就可以當做一回事的兩個說法。大鵬:幸福感來源的問題。
-沒錢不要買房。租房的便捷性更高,對大鵬來說幸福感是和公司一起奮鬥。
-幸福感來源不是自己,是父母。通過環境和社會,論證了偽幸福感。
-房的質量不值房的價格。一語道破投資問題,幾句話將正方的立論化解了。金星:精力消耗的損益比。
-觀點跟進:買房看增值消耗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觀點:租房的錢可以更人更好的生活品質,對下一代教育更好。
-觀點:中國現狀還沒有到可以談買房的時候。就是所謂的無自由國度談自由之利弊,你們懂的。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買房更接近終極幸福,是不是買房更好?蔡康永:投資透明度和幸福標準的重新確立
-立論:劃分區間範圍,年輕人。接下來的所有觀點都是給年輕人說的,讓年輕人保持冷靜。
-觀點:投資的信息透明度問題,1.你為什麼要告訴我賺錢的機會;2.我在食物鏈的那個階層;3.增大普世性,全球問題,房價也會跌。
-觀點:幸福在於說不的實力。馬東:新戰場的爭奪建立。
-立論:縮小範圍,講中國文化,家和房是被混為一談的。
-觀點:買房是市場行為,無關家庭幸福感。
這些角度都沒有人講過,是可以爭奪的新戰場。
當然,辯論結束了。最後總結一下:
-邏輯體系一定要防止自洽性不足導致內部產生矛盾。
-開放式辯題的核心是搶標準,不是搶定義。在搶標準的時候,劃分範圍是常用手段。
我剛寫完導讀,好累。看1個小時要寫三個小時,好惱火。
我沒有立場,只是分析他們的辯論技巧。
題主可以看一下。
另外我想針對題主的問題補充說明一下:信息不透明才是關鍵。
買房VS不買房
邱晨一開始的立足點非常棒,肖曉和顏如晶的立足點其實比較老生常談了,大家都見過無數次了。
邱晨把買房立足於有能力,對已有的現在滿意。買房和不買房都有自己的麻煩,需要的是選擇哪一種麻煩,這個立足點非常棒。
我的觀點的話,其實如果買房不是壓力的時候,沒有人會如此慎重,需要就買咯,但辯論的前提其實是,買房會造成一種經濟上的緊張。
所以買房對大部分人而言,實際是一種急,買房之所以會幸福,是因為漲,買房之後如果房價一直在跌,那麼還有安全感嗎?當然如果一直在漲會更有安全感。
所以你看,我們買房與不買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實不單單是來自於房子,更多是一種急切,一種房價的上漲。房價的上漲的一種剝奪讓我們失去安全感,這種被剝奪的安全感,在我們有房子的時候,會被削弱。
在這裡我是沒法給你建議買房還是不買房,房價會漲還是會跌。但我想表達的是,我們以為的安全感和對房子的依賴,其實並不如我們真正想像和理解的。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離婚率很高,我不確定這些離婚的,他們有多少已經買房,又有多少沒買房,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結婚證不是保障,結婚證不是安全,房產證不是保障,房產證不是安全感。
如果沒那麼急切,沒有那麼多壓力,我們自然可以真的選擇,在自己在需要的時候去買房,而不是趕著去買。
買房的幸福和安全感,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房子,而是來自於我們被剝奪的一些權利。所以相比較而言,那些說買房是買戶口,地段,醫療,學區這些的,反而才真正看到實際的東西。
把買房當作安全感,寄託根,這些其實並不是這樣。所以到最後,我們能看到的,其實買房之後的幸福與否,完全是取決於房價的漲跌。買了漲就高興,買了跌就難過。
那麼問題來了,你能判斷買房之後是漲是跌嗎?那你能確定買房更幸福還是更不幸福嗎?
所以實際上買房幸福與否的決定不是房子,而是房價的漲跌。當你不能決定房價漲跌的時候,就只能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自己是否真的能否負擔,能夠承擔得起房價不漲的後果。
知道流浪犬和寵物犬的區別么
個人有個人觀點。但在中國來說,有房本身好處太多,幸福感更強,幸福感減弱只有一個原因:沒錢買房。
所以口口聲聲不買房的人,他們也知道房子跟小孩上學有關,跟家庭穩定有關,但是買不起,為了不降低此時的生活水平,他們選擇租房。至於會不會一直租下去,就很難說。
反正,我周圍結婚了的沒有一個是沒房的,而且都是男方全額付款加女方名字。而且是大城市,我只能說,有些東西很難講幸福不幸福,看造化。
至於我呢,我自己有套房在小城市,我朋友笑著說我可以帶房嫁人了。我是絕對不會接受的,如果說他要住我家買的房和車,那他還得拿命來疼我寵我。問題是,我是個比較成熟的人,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愛情。算了吧~未來我老公肯定要乖乖買房~
我只能說,如果有錢當然買房更幸福,如果沒錢,肯定是不買房幸福。這期前提不明確,所以我覺得沒什麼好辯的
不針對題目,只講內容跟題目其實沒多大關係,你姐姐知道小孩要上學,不去了解或者一點沒接收到入學條件? 這不是買不買房的問題。
如果你虛榮心強,在意他人的眼光,那麼無論如何都要買房。如果你特立獨行,那麼當然租房好。詳細的分析可以看:
一輩子註定單身的人應該租房還是買房?
有能力買的話當然要買。
推薦閱讀:
※房子噪音解決方案?
※你們是怎麼買房的?
※香港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比大陸人大嗎?
※房產稅徵收對只買一套房的人沒有任何影響,為什麼網上還有那麼多平民反對這個政策?
※買毛坯房好還是精裝修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