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懂事的孩子最可憐,可是,孩子到底是應該懂事好,還是不懂事好呢?


懂事是成熟的表現,但孩子早熟就意味著生活中肯定有什麼苦難和危機是小孩子無法應付的,孩子必須加速成長過程,所以如果孩子太懂事並不是什麼好事。

人是一種很奇特的生物,那就是我們有很特殊的自我意識。這些自我意識其實是受大腦功能區應用數量的多寡影響的。嬰兒剛出生時,腦域使用是比較多的,大腦很活躍,因此嬰兒的自我邊界非常大,甚至大到根本沒有「自我」概念,在他們眼中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隨著成長,我們某些方面的天賦開始發展,相關區域會變得很發達,大腦就修剪掉那些不常用的神經末梢,以保證那些發達區域的能量供應。下圖就是成人和小孩的大腦掃描,深色區域就是供血較多的活躍區,可以明顯看到孩子的大腦供血更分散(深色區域更多)。

隨著大腦功能的精專化,我們的自我邊界開始縮小,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我們不再像嬰兒那樣感覺所有事情都和自己有關,於是能夠很清晰地區分自我和他人。

明確自我和他人的界限有助於我們分清責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一部分,再與人協作獲得我們沒有的能力。我們為了生存而修剪掉了很多天賦,隨著成年後生存力提升,我們又在不斷完善自我,擴充自我邊界,以重新回到嬰兒那種完全自信和充滿掌控力的環境中。從出生到死亡其實就是重回嬰兒時代的過程,我們一生都在為之而努力著。

孩子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成長,建立起自己特有的一套適應世界的規則,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懂事。苦難會加快成熟過程,太懂事的孩子會過早放棄對大腦天賦的探索,選擇那些最熟悉的路徑保留,他們的行為模式趨近於真正的成人,但不具備成人那麼好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自我邊界過早的萎縮讓成熟的孩子很失控,沒有安全感,他們對權威和規則更多的是去服從、討好,而不是去適應、學習。這種行為模式又會讓他們無法判斷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真實的處境,從而總是在不安中掙扎,也沒有辦法形成自己適應世界的新規則。自卑就是一種很典型的「懂事」表現,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自卑者會過多壓抑自己的需求,忍受自我被消磨時的痛苦卻毫無辦法,這種無力感會很容易導致自我評價的下降,進而產生抑鬱。懂事的孩子表面安靜背後,是慾望被壓抑的怒火與無助。所以小時候太過懂事的孩子在成年後反而有可能陷入嚴重的經驗主義模式里,並且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非常強烈的控制,容不得一點違規。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對和錯兩種模式,對的一定要誓死捍衛,錯的一定要堅決反對,而且對於評價對錯的標準就來自於他們有限的經驗,很缺乏靈活性和客觀性,這導致他們又會以諸如「我都能吃的苦為什麼你不能吃?」之類的言論去傷害自己的孩子。而且錯誤的經驗還導致他們會把因果倒置,比如認為吃苦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於是非常極端而片面地追求生活的苦難,不僅自虐,還傷人。

這種早期的苦難還讓早熟的孩子很容易陷入道德感的誤區,他們會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看待事物,甚至喜歡以忍受極端環境這種自虐行為來提升道德感,當別人出於關心或者迫於輿論壓力對他們妥協後,這種道德感會瞬間釋放變成成就感,讓他們錯誤地以為這就是成長。

懂事的孩子還很容易陷入強迫症的折磨中。因為總是會認為事情如果沒有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就是自己的過錯,他們會通過更加自律的方式來平復內心的不安。這些自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自虐,比如潔癖。患有潔癖的人總是被不整潔的環境折磨,疲於應付,這就是過早成熟所付出的代價。


高中有一門課程叫做政治。裡面在闡述哲學時會講到辯證法,希望對你的答案有幫助。


推薦閱讀:

大學寢室該不該買椅子?
怎麼解決弟弟的不良行為習慣?
為什麼有的人會害怕變好?
我們到底是在為什麼而滑板呢?

TAG:大眾心理 | 社會心理 | 兒童心理 | 心理分析 | 青少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