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佛经如何学佛?

不想读佛经,如何修行?


谢邀。
如果你实在不想读佛经,我教你两个方法去修行。

第一是思考。
我们常规的思考方式,多多少少都是方法论,比如要盖房子,需要用什么材料,要怎么盖才漂亮,要怎么装修,以此等等。
现在我们反过来,把一个漂亮的房子拆掉,然后把所有相同的东西分类,你就会发现,一个房子的组成,无非就是一堆钢筋,一堆石头,一堆玻璃,一堆木头等等。

然后再深入一点,我们去思维其中一样东西,比如木头。一块木头叫木头,那将木头碾碎呢后的一个碎末呢,我们称之为木头渣子,形状变小了,质量变小了,但仍然没有改变木头的本质。

那我们再思维,这块木头小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不能再分割?那不可分割的木头,我们就可以看着是木头的本体。

如果没有外在条件,这个本体本身是不会生长变化的,就像一颗种子,它需要合适的温度,合适的土壤才能生长变化。

但问题走到这里,就到了死胡同。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个东西到底能多小或多大,于是引入了无限的概念。但无限显然是一个很模糊的定义,是无法作为衡量标准的。

然而从思维上,我们还可以再究竟。

究竟什么,究竟那个本体。我们认知上的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不可以再分割的,但那只是没有办法分割,而不是不能分割。但我们假设有一个不可分割的东西存在,那这个东西首先应该是没有质量的,也没有形状。因为有质量和形状,就代表可以再分割。但如果没有质量和形状,那还能称之为物质吗?

到这里,有些认知就会浮出水面。

然后还有一个东西要思考,那就是一个木头的本体,其实已经不能成为木头的本体了。它可以说是万物的本体,甚至也不能说是万物的本体。它是一个思维无法去表达的“东西”,因为它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形质之分,脱离了对立。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这样一个所谓的本体,怎么生就的万物呢?

有些问题如果仔细想想,会很有趣。虽然只有逻辑,而且结论可能完全不对,但思维方向是对的。如果一个人能多多思维这些东西,除了能解惑以外,相应的贪嗔痴的心行就会减少许多。

当然,光思维是不行了。还有第二点就是觉知。

思维属于闻思修的思,觉知其实就是修了。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有非常多的起心动念,但在觉知中,我们把那些杂乱的念头去掉,好好感受一切就行了。这就需要你抽出一些时间,静处,独处。比如你在一个安静的树林里,微风吹过脸颊,你就去感受,风与脸接触的一瞬间;比如你静坐在那里,有些衣服贴着身体,有些衣服没有,那贴着身体处的感受是怎么样,不贴着身体处的感受是怎么样。

当然,一开始觉知那么多东西不现实,所以你去觉知呼吸之间,呼吸的时候,气息会在鼻子与嘴唇之间的皮肤上流动,你就紧紧抓住那个细微的感受,坚持下去,不要胡思乱想,意念一直放在那个细微的感受上。

为什么要觉知?因为人的念头总是不停歇,导致觉知的心太粗重了。在你培养细致的觉知中,你会发现,你与外界的隔阂,也在渐渐消融。你所执着的身体,其实与外界等无差别。

如果你能经常性思维和觉知,其实也就是在学佛;如果你在思维和觉知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再去看看佛陀的教旨,就会事半功倍。


谢邀 @子书紫

不读佛经没法学佛,因为学佛本身分为三个步骤:闻思修

闻就是听闻佛法,阅读佛经;思是听闻佛法后思考佛法,把佛法知识吸收内化;第三步才是修行

不读佛经如何学佛呢?当然是没法学佛,因为你没有“闻思”何来“修”呢?

除非你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具备大善根,是等觉菩萨转世;等觉菩萨有宿命通,有差别智;而你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不然你也不会来知乎问了

就这样


谢瑶
除非你如佛陀般有宿世福德,否则不读佛经能修行个什么!
三藏你可以专攻几部,但不可能不读佛经,否则你根本不可能在修行路上走下去。
你这问题就好像在问,如何不努力学习还能上985——也不是没可能,比如球打得好之类的,但一般途径必须是努力学习。


谢邀,个人愚见
心中有佛,万法向佛。
心中无佛,一叶障佛。


一定要读佛经吗?
在学佛的一些阶段里面,我看还真不一定。

比如说,如果你是最初入门,直接读佛经有可能很难读懂,这时候我倒是建议你去听一些公认大德的开示。用现代的语言讲出来的佛理,或许你会更容易听懂,也更容易接受。

再比如说,如果你是已经入门,希望快速了解佛教的整体大意,直接去读佛经有可能把佛法的一部分当做佛法的整体,以后或许还会排斥其他的经典。我会建议你去看一些佛法概要框架之类的书籍。

又比如,如果你已经学到相当深入的程度,可能有时候祖师菩萨的论典更适合你。比如藏传佛教有些宗派就是建立在量论、逻辑上的,对于这样宗派跟别人一起学习,你用佛经,还不见得跟说服别人,因为他根本就是「随理行」的人,他可能认为你引用的经典不是「了义经」。

当然,作为佛教徒,希望了解「佛」和「佛的思想」,最根本的当然还是看佛经,因为那些都是佛本人直接讲的话。

这就好像是,你希望了解「老张是谁」,最保险、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去看他的博客、资料,去看第一手的东西,而不是东打听一榔头,西打听一棒槌。跟「小马过河」一样,有人说「深」,有人说「浅」,你进去,扑通一声而已。

所以,确实不一定要读,但最好要读。


佛法也有反智主义的一面吧。当然学问僧也很厉害。
南传佛教有位孙伦禅师。乡下种地的农民。不识字,不看经。只是按照佛陀教导的方式来修习。证果后将经验讲出来,在经典里还能得到认证。禅宗也讲言语道断,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啥的。不爱读经,那就去找寻合适自己的修行法门吧。就酱。


他生于一八七八年本名毛乔定(maung kyaw
din,注:由于在缅甸,男众皆冠称「乌」,因此以下皆称呼乌乔定)。他曾到迥寺院的学校上过学。但是,他连学校所教的,最初级的大吉祥经(maha mangla
sutta)的偈颂都没有学会。十五岁时,他在敏建县府的办公室担任工友。他和同村的马雪宜(ma shwe
yi)小姐结婚。三十岁时辞职,回到家乡当农夫。他发现当别人收成不好时,他的收成却特别好。一九一九年,当地发生传染病,但是他的农作物却依旧丰收。缅甸的乡下人有一种迷信的观念: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财富突然快速增加的话,那么他很快就会死亡。因此,他很焦虑,便去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告诉他:「有一个两只脚的众生,即将离开他家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快死了。

在感到非常恐惧之下,乌乔定决定做一次大布施。他在他家门前搭起了大棚子,一连三天邀请大家来他家用餐。第三天,有位磨坊职员,名叫乌巴山(u
ba
sam)的,不请自来地参与这个盛会。他谈到有关内观的修行。乌乔定听了这些话之后,内心大为所动,那天晚上彻夜辗转难眠。他很想进行内观的修习,但是由于知道自己缺乏对于经典的认识,因此而不敢启齿。隔天,他问乌巴山,如果一个人对经典一窍不通的话,可以修内观吗?乌巴山告诉他,修习内观并不需要教理的知识,只需要深厚的兴趣和勤奋的精进。他教乌乔定修习观呼吸。从那天开始,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注意自己的呼吸。有一天,他遇到另一位朋友乌雪娄(u
shwe
loke)告诉他,只是注意呼吸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气息与鼻端的接触。乌乔定就这样开始修习,觉知气息的接触。随着他的修习愈来愈密集时,他不仅觉知气息的接触;割玉米穗梗时,也觉知手与手柄的接触;汲水时,觉知手与绳子的接触;走路时,觉知双脚与地面接触。做每一件事时,他都试着对接触保持醒觉。放牛时,他就坐在树下练习观呼吸。在修习当中,他开始看到有颜色的光和几何图形。虽然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他觉得这是他修行的成果。这项成就大大地鼓舞他,使他更精进修习,修行更加精进,苦受也就更加强烈,但这却吓阻不了他。他相信,这都是他修行的成果。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成果,就要克服苦受并超越它。所以,他更加努力,发展出更严密的念住,直到他克服了苦受,而进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经过这样一番精进的修习之后,在一九二○年年中,他证得了初果。第二个月证得二果。第三个月证得三果。这时,他要求妻子让他出家。经过多次的反对之后,他太太终于同意了。虽然如此,但仍然要求他,出家之前要帮忙她种最后一次的豌豆。然而,当乌乔定在农田播种时,却生起了强烈的心愿,想要舍离这世间的一切。于是他把牛放走,将牛轭挂在树上。然后,他到村子的寺院,请求那里的和尚,让他剃度当沙弥。受戒之后,他就到附近的山洞中精进地修行。直到一九二○年十月,他证得了最究竟的阿罗汉果。他的成就很快地便在出家众当中传扬开来,很多比丘都来考问他。虽然他几乎不识字,但是,他的回答却令最有学问的比丘也信服。纵使他们不同意他的回答,但是将他的回答与经典比对时,却发现经典上很多文字的叙述都支持他的论点。


在沒有佛陀的世代裡,是要以法為歸,若不讀佛經,知見無從生起,談何學佛?當然也要依止真善知識學法,若只是在信受六識論的師父下學,那可真是阿彌陀佛,毀自己法身慧命矣,分分鐘還毀其他人的法身慧命。


謝邀!

雖然有說“不悟本心學法無益”,也有祖師不讓禪和子看經典論說的。但是這些人都有基礎和基本的佛法概念,知道如何修行,知道修行上會遇到什麼困境,路上有他們的導師給他們開示和指點提攜。

可惜是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機會時刻親近善知識,通過他們作為過來人的身份和經驗來給出指點。在沒有這些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靠古人的論說和佛陀時代流傳下來的經典了。

佛經是原著,論說和注譯評點可以幫助我們通過古人的角度去理解原典。所以,原典其實無論如何還是要接觸的。

當然,當年六祖惠能大師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卻是徹悟本來的大師,這個是歷劫修行的業報。就如鋼琴神童一學鋼琴就有如神助一樣,一下子什麼都會了,這些鋼琴神童沒有學五線譜,也沒有學樂理,更沒有每天花三五小時練琴。不過,這些是前世的種子,今世因緣際會而得的果報。這些人不是不想學五線譜或者樂理而成為鋼琴大師,而是一切自心中流出,已經現成的了。

學佛也是一樣,除非你是像六祖那樣,“心中常生智慧”,而且得到善知識的首肯,不是六祖不學經典,而是只要他聽過,他就知道經典裡面所講的意思。所以才會有“不悟本心學法無益”的說法,因為只有悟明真心,見自本性,方才知道一切現成,於此時接觸法義,則一切貫通,不經任何猜測思索。

但是一般人,還是要有最基礎的佛法認識,也需要有系統的修行才行啊。而此中,經典是不能或缺的。


看佛经,终究要先熟悉古语,佛家也有很多专业术语,甚至不同的翻译系统也有出入。所以不好入门。别说现在的人了,就连古人也头疼,所以这也是唐后顿教兴起的原因之一。甚至南禅直接说了,不立文字!

根据对佛学看法不同的人而言,我如是建议:

1. 如果是希望求佛拜菩萨,来年发大财的一类。我建议不用看任何佛学典籍。但要注意上香跪拜姿势,这是有讲究的!要是不显灵,千万别怪菩萨,他们很忙的,可能顾不上你。

2. 佛学院或者在家的。若以之为饭碗,要行走江湖的,那大藏的各个版本总得读过一遍吧,能加以比较是更好,但别掉到文字般若里去。若是要修法门的,你总得把自个儿门内的典籍读读吧。拿禅宗举例,各家典籍多不胜数,估计光研究一派,这辈子都不够用。但是你说你把《五灯会元》一读,说自己在修佛法,那也可笑。

3. 恐是大多数,对佛学只是偶生兴趣,初读一些书觉得有道理,然后想深入。我觉得若你不是第二类人,完全不必读佛书。你先找一本白话的讲佛史的书看看是怎么回事。比如你可以看看张中行的《禅外说禅》。读过后你要是还觉得这就是我的信仰,那你再升级到第二类去。否则看看一些居士的书真的够了,比如南怀瑾的(虽然我不很推荐他),近代的,如弘一,林清玄,赵文竹的书读读,够了。另外日本曹洞禅的两个铃木大师的书也可读,因为是向西方人开示,所以语言朴实,没有那么花里胡哨。

个人浅见,很多人喜欢的“佛学”的部分,实际是道家,所以研究研究黄老也就可以了,生活里够用了。


佛祖成佛也没读过佛经吧


佛祖是觉悟了佛法,发现了佛法,而不是发明了佛法。所以理论上说一个不曾阅读过佛经的人也是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觉悟得到真理,和佛法殊途同归。但是首先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是提高认知最有效和便捷的手段;其次你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思辨的能力,不能把真理的解释权完全交给别人,否则你远离真理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自己读经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但行好事,莫问修佛。

也可以参考一下王路老师的回答。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佛?

其次既然想学为什么不读佛经?


缘觉.多感觉周围事物.
多观.多观察周围事物.
或者一门深入,
例如,佛祖说放牛十二法.
因为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
只要你在某一类深入,你再看佛书,其实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名词变换.
如,你学数学精通,或中医精通.
总之,都在于会辩证看问题,不要总是断常见.
有些法,很深.一般都很难悟入.
譬如十二因缘法.我们普通人能够由此及彼,再一个由此及彼就非常了不起了,即递进两层.而佛祖递进了十几层,所以说,我们要赞叹佛祖厉害,了不起.
还是需要多读佛经的.
佛法要实修,有悟有证.
只有悟没用,还得证道.否则,你没有享受到智慧妙用,嘴巴说得再好,没用,得证道.
就像数学要用,中医要救人一样.


非常简单,每天能保持简单,善良,正直的心就好。你可以试试看。


不读佛经你怎么知道学得是佛呐


经是什么,是途径。是方向方法。
不是几个排了版的文字,不是说读了那几个字就可以成了。你要通读经典明经了义。佛经只是记述。
就像你要出来挣钱,你总得明白别人都是怎么赚的吧,有哪些赚钱途径。这些知识(或者叫经验)你也许觉得都是别人告诉你或者前辈说的,不是书。不过等他们老去,你也想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留给后人的话也可以著书立作。佛经上就是佛陀所说的知识和经验。佛陀远去,之前也是口耳相传的。
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教方法。
你都明白也就是佛了,佛意思是觉悟者。不是什么手指一点就有一道金光给你破财消灾的人。


像阿难、舍利弗等,生到佛身边听佛亲口说法就可以了。
那么怎样生到佛身边听佛亲口说法呢?自己好好去读佛经就知道了。


辟支佛即缘觉乘,在无佛出世的劫中观察自然变化悟十二因缘证道,楼主可以试试,时间就不知道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推薦閱讀:

用刻有佛祖的手機殼 會不會對佛祖不敬?
感覺我學佛後。痛苦還是揮之不去,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釋迦摩尼在涅槃之前發出這樣的感慨:我一生從未說法?
為什麼佛經裡面有的話語很多反覆、排比,感覺影響閱讀?

TAG:心理 | 禅宗 | 佛学 | 佛经 | 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