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回答「為什麼西方評百部優秀小說,而你們只有四大名著」?

跟感謝大家的答案,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為我解答了這個問題。。。。。這裡解釋一下,外教並沒有什麼惡意,或者說一定程度上的偏見其實很常見。。這緣於西方大多的普通人對我們都不大了解,所以我才想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當然有失偏頗,但是如果具體地給出一種解釋可以是一個好的機會讓別人更加了解我們,所以不同意有些答主說的拒絕回答傻逼的提問,對問題本身或我的外教展開攻擊也毫無意義。。。總之,題主想知道的是怎樣回答才能更好地解釋或者消除誤解,有些回答還是放在評論區合適一點-_-# 歡迎大家補充(/≧▽≦/)

沒有分高下的意思,請正面地回答(回答二字加粗)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外教問我的,我當時一臉深沉地教育他說,「等你完全讀懂了四大名著,你就知道為什麼只有四本了」(._.)。當然這回答很片面,所以請大家更加具體全面客觀地解釋一下


我認為你可以發揮不懂就要問的傳統。你可以說:「對不起,我不太明白你這個問題的意思,你可以告訴我以下內容嗎?
西方究竟指的是哪些國家?
百部優秀小說是哪些?它們誕生在什麼國家?什麼時間?
這些小說怎麼評選的?什麼機構組織的這個評選?
為什麼要組織這個評選?
你所說的你們指的是中國嗎?是指古代,近代還是現當代?還是別的什麼?還是僅僅指我?
四大名著是哪四大?是指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嗎?它們誕生於什麼時候呀?
四大名著是怎麼評的?
你知道為啥要評這四大名著吧?
你認為把西方評選的百部優秀小說和中國評的四篇優秀古典長篇小說比較,有什麼意義嗎?」(除了顯示他的無知,哈哈哈)

我覺得並不需要用促狹的抖機靈去回擊你的外教,也不需要費勁心力跟他扯一大堆文學史的東西,就問問他問題吧。
我們長久的習慣了做問題的解答者,也許做個優秀的提問者也是不錯的選擇。也許問著問著,你會發現和你比起來,他是多麼的渺小,無知和無禮了,而他自己也會這麼覺得。
當然更好的是,你們真正開始討論起了這個問題,這個說法,你們也許會拓展到中西方文學史,文學評價機制,小說的發展,中西方間的誤解和偏見等一系列有意思的話題,相信你們能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很多。
如果他不與你討論,或者惱羞成怒,或者一臉茫然,你就可以微微一笑然後走開,告訴他你對小說一無所知,但知道他是SB。


中國沒有職業的文學批評家,甚至沒有職業的文學批評者,這是主要原因。為什麼會是這樣,
首先可以看一下職業影評人這個行業,你大多數去看的電影都是有人事先告訴你好還是不好才會引起興趣去看一看,這個工作就是職業影評人乾的。同樣在西方「文學批評」可以成為一個職業,文學批評工作者會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對文學作品的評價,而且這種報刊雜誌的銷售面很廣,紐約時報就有書評周刊,還有紐約客的雜誌,這上面的評論文章有些都是很有名的文學批評家寫的。
其次,中國在文學批評上是有這個專業的,是中文專業下二級學科文藝學的一個方向,有的院校直接有文學批評這樣的二級學科,我考研就考的這個方向。但是這個專業在中國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市場。而且四大名著這個提法的產生也是一個商業模式的產物,它是人名文學出版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將清代所說的「四大奇書」中的金瓶梅換成紅樓夢後,結集成一套書開始廣泛宣傳的。如果沒有這個類似文學批評的模式,四大名著這種提法也不會有的。
最後,所謂的百部優秀小說本身就是一個推廣的過程,相信在百部之外還是有很多優秀作品。說中國只有四大名著,是因為除了四大名著外再沒有用任何的商業與文學批評結合的方式推廣過任何作品。大部分商業推廣方式極其簡單,無非是封腰上的某大家推薦,隨便寫了不足兩百字的介紹文字。這不叫文學批評,專業的文學評論非專業訓練過是寫不到點子上的。想要中國也要有這類價值較高的文學批評,文學批評者就不能止步於學校論文,要讓論文與商業結合。文學批評與文學發展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讀者閱讀面接觸的多了,好的作品也會應運而生。


去年有人送了我套《太平廣記》


目錄就有一百頁………

看到今年都沒看完

你給我說只有四大名著


我們不稀得干那為湊一碗飯還往裡摻沙子的事。


我們可以先不談什麼中國對比全球這樣不對等的問題,而是先說說一些基本概念,所謂「四大名著」,其實是「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的簡稱,也就是說現當代的小說是沒有參與比較的。而我們國家古代,小說從來沒有處於文學的主流,既缺少大量的優秀人才參與創作,也缺少足夠的關注。
我國古代文學的主流始終是詩文,敘事文學的主流也是史傳文學而非小說,直到明代出現了市井文化和印刷出版業的爆炸式增長,在商業推動下小說創作才相對繁榮起來。然而由於定位為市井消遣,真正投入大量精力精心創作的作者也較為有限,畢竟在絕大多數文人心目中,小說寫得再好,也不是一個能夠留下傳世之名的途徑。因此,小說出現的優秀作品本身有限(當然也絕不止四大名著這麼少),也沒多少人有興趣去評選什麼十大優秀小說之類的榜單,榜單那都是給詩文作者設立的,不信你翻翻文學史,從漢代的「蘇李詩」開始,什麼初唐四傑啊,什麼唐宋八大家啊,什麼大曆十才子啊,什麼明前後七子啊,這種稱號和概念多了去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說要回應題主說的外教的提問的話,完全可以給他解釋我們國家古代一向是重視詩人和史傳,相對輕視小說的,小說沒有處在文學的重心上,所以得到的文學評論與關注都少,也就缺乏類似的榜單。同時可以告訴他,我們國家有煌煌二十四史以及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資治通鑒等一系列體系完整的史書,這同樣是西方難以比較的。簡單說,就是大家在文學發展的歷史上,技能樹點得不一樣嘛。


中國也可以評一個中國百部優秀作品,但是有什麼意義呢?歐美社會是有共通性在裡面的,誠然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的喜好脾氣不見得一模一樣,但是美國人可以讀懂莎士比亞,英國人也能讀懂《了不起的蓋茲比》,甚至完全不需要費什麼勁兒,但是相比之下一個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去讀《西遊記》甚至《紅樓夢》,就必須需要藉助大量的註解和閱讀基礎才行,並不是說作為通俗小說的《紅樓夢》很深奧,而是這就是文化差異,中國人覺得捨生取義很感動,但是一個自由派的美國人只會覺得這是洗腦,這很恐怖。英國人覺得麥克白是個悲劇,但是說不定有些中國人覺得他就是一個可悲的傻老頭。

記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人說中國文學想要拿到國際性獎項必然要滿足:翻譯比原本好,外國人比中國人著急。

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小說並不是曾經中國主流的創作題材啊。

單純考慮小說數量的話,我想任何一個百大名單中,1800年前的作品數量並不多。假如考慮1800年前的話,中西小說有的一拼。

例如世說新語,三言二拍,富有世界影響力的四大名著,東周列國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具體年份沒有翻,若在1800後見諒。但都劃歸中國古典小說)等。

甚至晚清也有諸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等作品。

至於其他中國古典小說,知名度不高,不為中國人所眾之,大部分我也沒看過,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一找,蠻多。

西方近現代小說很多波發展高峰,我們要承認。落後就要挨打,近代中國全方位落後,所以主要精力花在了追趕西方社會上,這是客觀事實。中國人在小說創作上,從作品到模式到理論全方位落後,這也是客觀事實。

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那麼多影響世界的作品,但就中文文學界來說仍然相當可觀。

例如以「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為代表的近代文學家。他們的作品集中有相當部分是小說。

狂人日記,家春秋,四世同堂,子夜,駱駝祥子,甚至曹先生的許多話劇,也可以拿到這個榜單上。

這都是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作品。

其他的還有諸如圍城,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玉梨魂(抱歉後三本沒看過但鴛鴦蝴蝶派大名鼎鼎,想來列之無妨。本文上下多有憑名號列出的書目,囿於品味、接觸範圍,筆者所覽相較於中國文字實為少數,若有讀者覺得某篇某文與其餘並列難以理解,請務必體諒一二。)等作品諸位作者必然也知曉。

至於賈平凹、陳忠實和莫言等現當代作家的作品,更是比我略大一二輪的讀者青少年的精神食糧。白鹿原紅高粱平凡的世界都是佳作。莫言的作品也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

鄭淵潔、大劉以及其他一些相對而言不是那麼傳統的作家也有他們的地位。

而三毛,金庸,古龍,王小波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我甚至都沒法一一點名。

還有一時想不起來以及遺漏的許多。

華語圈的小說作品,其實並不能算少。

並且至少有一位華人作家得了文學獎,如果傳言是真的老舍也應當得一個?

考慮到中文小說對於西方人來說,鑒賞難度尤其之大,幾乎決定性的取決於翻譯質量,在任何一個拉丁語系的國家進行大規模的中文翻譯運動之前,現在的文學界獲得的西方認可已經是很高了。

而且就我而言,至少有十位中文作家在我心中配得上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如果以莫言為標準的話。

換個角度說,在西方文學理論相當發達的情況下,中國文學理論界即便有也會顯得不那麼突出。(筆者此處順嘴胡說,因為並不了解。但為敘事完整故,不得不寫一些很難錯的廢話。)

而小說從來不是中國作家創作的唯一重心,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是重心之一都有待商榷。

近現代中文作家以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出名。他們的作家身份甚至都要讓位於其他身份。由於中國文人的獨特地位,外國作家很難有中國作家這種社會抱負。於是中國發達的散文雜文甚至是信件、通信、評論、專欄和雜誌也就不難理解了。

古代文人的情況也類似。往往是在別的抱負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文人才會創作小說。

所以通篇我從兩個角度為中文小說辯護,大概如此。

至於問題本身,其實中國小說發達一些與落後一些都是無傷大雅的事,想必提問也是因為心中隱隱的對中國的文學成就打抱不平吧?

沒必要。因為事實上中國璀璨的文化太多了,文化障礙也太多了,中國文化真正想要發揮世界影響力需要至少一到兩次大規模翻譯運動。客觀條件很難,所以爭執無益。發展到最後一定是你跟外教的意氣之爭。你說床前明月光不比飛鳥集差他也理解不了。

因為欣賞文學互相交流才是好的。為了維護文學的名譽而放棄了對文學本身的欣賞是沒必要的。


你該問外教為什麼只知道四本。這跟認為西方只有莎士比亞一個作家一樣無腦。


你先問外教那100本是啥,然後等他說完了,再說一遍我沒聽清


因為四大名著是代表作。

什麼是代表作?就是將所有的古代小說主流題材全部涵蓋,互相不能被取代,水平極高的巔峰之作。

三國的主題是天下的爭霸權謀,人物是謀士武將和主公。
水滸的主題是企業的輝煌敗落,人物是命官降將和草民。
西遊的主題是鬼神的宗教博弈,人物是神仙佛陀和妖怪。
紅樓的主題是個人的家族愛情,人物是公子小姐和奴僕。

僅僅四部小說就足以構成中國古代的花花世界,個人、家族、企業、政權、宗教、愛情、友情、師徒情、創業、企業發展、輝煌、敗落、天下大勢、人情冷暖,一樣不少,也一樣都不多,四大名著剛剛好。即形成互補,也不可替代。

從書中描寫的年代來看,《三國》是秦漢、《西遊》是隋唐、《水滸》在兩宋、《紅樓》在明清,連起來幾乎貫穿了大部分朝代。

他要是說十大名著也就罷了,張嘴就是一百部優秀小說,這一百部是一百個不同的主題嗎?他們中間有什麼微妙的聯繫嗎?

我個人是堅持認為四大名著是並列的,喜歡哪本是因為更加看重哪本的主題,那他們這一百本是有排名的嗎?第一名和第一百名是並列的嗎?有高下之分嗎?說白了這個一百其實就是湊整,而不是有什麼具體根據或者評判標準。

四大名著在咱們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任何一個中國人,雖然可能壓根一本都沒有讀過,但是四大名著的經典橋段什麼火燒赤壁、武松打虎、大鬧天宮、黛玉葬花可以說是張口就來的,估計絕大多數西方人連這一百本的書名都說不全吧?更別說主角名字,故事脈絡,經典橋段,作者國別姓名之類的。

你問一希臘的底層人員知不知道尼古拉羅斯托夫,估計他直接一臉懵逼吧,你問咱中國一底層人員,你知道孫悟空嗎?估計人家看你絕對是一臉人文關懷。

四大名著每本書都有那種著墨極少又家喻戶曉的人物,三國的貂蟬,水滸的潘金蓮、西遊的白骨精、紅樓的劉姥姥,這在那一百本中有幾本能夠做到?

另外,我不是很理解一名外教為什麼會有把中國和西方這個整體做比較的思路,他的意思是他的祖國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嗎?那我服。


我想說的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本不以通俗文學為重啊!小說收受到真正的重視,被提到國家榮譽層面的重要,被上升到文學頂層作品還真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一是因為古時確實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二是紙張印刷遠沒有近代這麼方便,很多詩詞歌賦都傳不下來,小說那種幾百萬字上下的更難得了。

但我們的文學在小說之外,有著無比燦爛的精華。
漢代的樂府,兩晉的駢文;唐代的律詩絕句,宋代豪放婉約;到了元代,還有小令、元曲。
明代的時候小說開始盛行,也是因為印刷技術與印刷行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是文學大國,這毋庸置疑,詩歌與散文的美學價值登峰造極。
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學大國上,而不是建立在建樹寥寥的小說領域上。
我想明清小說的輝煌,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上,作品本身的思想性和藝術價值,其實也就那樣。
我們所說的四大名著,其中三本並不是文人獨創,是作者基於話本等材料敷衍而成的(第一本文人獨創的小說還是《金瓶梅》)。至於紅樓夢,在寫作手法上確實爐火純青,尤其是人物描寫,是一座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但在思想性上......並不出眾。
中國小說之所以如此弱勢,除了歷朝歷代不被重視之外,也被科技文明所局限。西方在文藝復興以後,不知道比我們高明到哪裡去了,何況此後兩次工業革命,把西方人的視野一下子拉到一個高度,這個高度,是農業文明的中國不可企及的。因此,西方小說背後所倚靠的思想哲學體系,完全碾壓了中國。
中國想在小說領域再出現一個大師,還任重道遠。
許多高贊的回答,都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地位很自信嘛……中國小說的孱弱,我想對於每一位中文系的學生來說,都是文學常識。


你們怎麼老是喜歡用一群國家的和我們一個國家的對比。。。
難道世界上真的只有中國和外國兩個國家嗎。。。


原回答:
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等哭倒在廁所

由於我關注的是文學方面,所以回答思路直接按著文學來了,並沒有注意到小說的字眼,真是抱歉。

語言風格不同,主要創作體裁也不同。沒什麼好比的。不如和外教談談唐詩三百首。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外教人品問題,用文學是反駁不了他的,心裡認定了中國low,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如果孤陋寡聞需要科普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理所當然的語氣就真的很氣了。說不定在中國支教在他眼裡,也只是個「三表」工作而已。


「請列出西方百部優秀小說的名字、作者、成書年代。」
這個時候就覺得我們語文考試中四大名著優越性了。


無知的人才會以別人的評價為評價,以別人的觀點為觀點。他之所以說有一百部小說,是因為他一部也沒看過(我認為這種可能高達九成)。


他們只知道四大名著,不代表我們只有四大名著。


聽過98分和100分的故事么?

我們只有四大名著,是因為名額就四個
你們有百部經典,是因為你們湊數到死才湊上100個


明明就是很簡單的問題,非要強行堆成中西對抗,對抗的來嗎?

實際上就是因為中國古代社會基礎與環境不適合創作小說

一是知識分子多讀酸腐聖賢書,文化體系是定死的,古人做前朝人的文言文與韻律也經常發現話不對音的時候,但讀來讀去上古留下來的內容卻始終是必須要學的東西,跳不出框架,雖然寫的東西是可以有很大區別的,但很多東西都有模板,四大名著是模板里精髓的精髓,很多古代小說其實看完感覺有趣,內容細節處理往往很草率,甚至有的看的時候都不覺得多有趣。

二是中國很多時候社會生產力不足夠維持大量的知識分子存在,古代讀書人也就是知識分子,一百裡面有一百個要去考取功名,假設十個進仕途,其餘的七十個進入行政、教育系統或鄉里,剩餘的當中才有可能誕生小說家。
而隋唐以前,知識往往是被來自於大家族的人才壟斷,社會戰亂又多,人口少生產力不足,文字保留與流傳困難,就算寫了也沒有多少讀者。
宋朝開始後,民間生產紙張的能力暴增,民眾開始富裕起來,知識分子也逐漸增多,文化娛樂開始豐富起來,小說家才有糊口和寫作的動力。

三是中國古代制度太過落後,一直到近代為止都是如此。到1911年為止才廢除帝制,越是往後集權越高。害怕讀書人造反,壓制讀書人,創作餘地有限,文字獄是要掉腦袋的。
社會生產力又始終維持在小農社會,對比歐洲工業革命前後的生產力爆發差距甚大,第二點我們知道社會生產力是小說這種高端文化娛樂現象產生的關鍵,所以生產力越高,知識分子越活躍,小說數量就越多,從中也有很大幾率出現傳世名著。
當制度上的落後導致生產力始終依賴於人口數量,同時帝制的權威又壓迫知識分子,那麼小說的產生率與空間就大幅度減少了。

四是文言文的體系對創作有非常大的難度,過於從簡,細節不夠深入,而且文言文作為官方書面語,很大程度也反過來影響了日常用語,雖然清朝時這種差異已經很小,但在更早期的朝代卻有很大影響,文字從簡是因為印刷、紙張記載、抄寫、著作都有方便的優勢。
但到後來成為風格體系後,繼續想要創作,在當時可能問題不大,但對推廣卻有一定難度。
有一些好的,例如水滸、金瓶梅和西遊記,清的紅樓不算,這些都是文字使用上非常好,內容又有趣的,可以把大白話描寫的比書面文言文還好,能從中找平衡。
還有一些大白話文,內容不夠有趣不說,平衡也做不到,乾脆一塌糊塗。
而三國這種白開水文言文,內容有趣,文字上也更容易懂,推廣肯定更有效果,可要做到這三點是很困難的。
再者,很多創作即便是白話,也避不開文言文影響,導致描寫細節不足,縱是創作時有不少想法,寫出來發揮卻很有限。

總結:根本上,就是因為中國帝制的特殊原因,外加小農社會生產力有限,皇權對知識分子的壓制沒有解除,小農經濟的發展實在是有極限,無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物質生活,文學無法藉助生產力來擴大創作群基數與質量。

除了紅樓夢以外,四大名著再到很多出名不出名的小說,包括元代的戲劇,它們的文本和內容,都是在宋朝成型,到之後又有後人不斷完善,才有了四大名著。
宋朝的經濟恰好發達,商業與手工業高度繁榮,民間生活與娛樂多樣化,除了物質生活外,對文學上的需求也轉嫁給普通人也能看的說三分故事與各類小說雛形里。
文化上宋朝對文人管理寬鬆寬大,一代宋詞是巔峰,皇權不會壓死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有更大活動與討論空間,社會生產力也足以支撐文人們對文化表達的不同需求。

自從維多利亞時代後,世界正處於一個交流不斷頻繁,並且互相影響彼此的時代。而中國始終處於一個封閉的政治與文化圈下,社會生產力又極度低下,唯一可以依傍的就是超大的人口體量。
在這期間落後的,不可能在短期內趕上來,歷史是改變不了的。
世界上很多名著與文學作品,都是維多利亞時代與近代的產品,生產力進一步上升帶來了爆炸式的流派井噴,更早期的作品流傳下來則有其特性。

正確來說,要反駁這種話,應該多給國人普及中國的近代與現代小說作品,文化是彼此相容的,如果沒有了解就沒有文化輻射可言。
百年孤獨這樣的作品在中文圈並不算是非常罕見的作品,雖然也肯定不是普通的大眾讀物,但很多大書店都能找到。
反過來,國外看四大名著的,基本都是給非常高的好評,這是因為讀者群人數少,文化沒有輻射開,能去親自找來看的,肯定喜歡或者是認真有水準的讀者。
所以就古代來講,問題已經定下了,沒必要非得反駁。
但就近代與現代的小說來講,反駁也不是一時能解決的,因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文化輻射與融合過程,除非你自己現在能把近代現代的中國知名小說都看好了,並且能吃透這些作品,否則是沒法在這種話題上佔一時嘴快的。

現在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中國的文化圈,是高度融合西方文化的一個西式現代文明,所以再以中國文化去接受外來的新文化,難度對當代人來講不算特別高。
但反過來讓外國人接受與了解中國文化,則是個有挑戰性的問題,可能有的人覺得這是實力的問題,誠然是如此,但我想不存在中國文化反過來把現在主流的現代文化壓倒的可能。
而是在未來,中國文化更多的是作為現代文化中的一個次主流文化發展下去。

不過你這外教是真沒水準,還是只是單純問就真不知道了。
正常人也不會問這種針對性與攻擊性都很強的問題,傻子都知道南斯拉夫這樣的國家也有很屌的文學,何況中國。


高票答案被這種佔據么也是藥丸~~

不過我猜那個那個答主除了答答題和自己歪歪一下,應該平時跟當代小說也沒有什麼關係~還好還好~~不然你談文學他談愛國,我國文學被他越愛越差……

自信不是這種自信法啦~你自信你去從傳統里找養分寫作呀~當年拉美不是那麼做的嘛~雖然中國也不是沒有學,但也還是可以再找找的~自信你去師夷長技以制夷呀,自我陶醉有什麼啦,出色的文化音樂電影的,你敢充滿自信的在前面加上當代兩個字然後去和別人正面剛?(好吧我相信你敢。

而且現在,單看英語文學,比華語文學整體上與頂尖上厲害,這也不是什麼不好承認的事情吧?沒必要遇到什麼事就彈簧一樣反駁。反思比反駁更重要吧?

有點不好的感覺是,感覺那位高票學過一點文學史!難怪要重寫文學史呢,加油重寫文學史~不然文學史里的瑰寶都是架管機關槍突突掃射文學性的,我看是好不了了。

吐槽一下下嘛~幹活去啦~題主那個問題與其反駁反駁外教,還不如拷問拷問自己中國人呢~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中,哪些文字份量很重,不可輕易看過?
為什麼許多知友十分讚賞吳閑雲對西遊記的解讀?
紅樓夢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賈寶玉跟金庸和網文傑克蘇男主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水滸傳》、《封神演義》中均出現了挫男娶了美女的情節?

TAG:小說 | 文學 | 四大名著 | 中國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