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做到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這是民國時期北大校訓的前兩句,但共產黨執政後就沒有了。我認為這兩點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所必須具備的。但我發現,我似乎並不具備。現在的大學生也看不到幾個這樣的人。說說你認識的這種人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培養?


謝邀

「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胡適1946年始任北大校長。這個人爭議很多。但他本人提得最多的,還是獨立與自由。雖未啟蒙國人,但對北大精神的貢獻應該是有的吧。

胡適談過懷疑精神,理性思考(論證),獨立人格之間的關係。層層遞進,層層推動,應該是有現實指導意義。

失去懷疑精神,就成為最廣大的從眾一員,言必是俺媽說了,大V說了,古人說了,新聞聯播說了……喪失懷疑精神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同時逐漸喪失的還有探求精神,特別是冒險精神和開拓精神。懷疑精神最盛年齡: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讓師長頭疼的原因就是懷疑,否定,叛逆。特別是這些特質失去了理性論證的保護淪為一味叛逆。

因此,理性思考,小心求證,才是聯結懷疑精神和獨立人格自由靈魂的必要過程。

獨立人格,自由人格,是有別於他人的獨立品質。這樣的精神和人格,只有在不斷懷疑,探求,論證,查證中才可以逐漸形成。總是汲取已有經驗,只吸收結論而不追其「所以然」。最終只是人云亦云,只有共性,沒有個性(殺馬特是共性)。

侄子小時候常問:「這個辣不辣?那個苦不苦?我拿得起那台電視不?」,我們的回答是:「我們覺得辣,不過你必須自己試下」。等他再大些,我們就會建議他去查找資料,用常識去推理,只相信最基本的人性,常識得出的推論,其餘都要查證。並且,最為重要的是,我們總是告訴我們的孩子,下屬,員工:別信我說的,自己再去查證下。生怕他們因懶惰和錯誤方法論對任何人,團隊,信息渠道生出迷信與崇拜。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時,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教育。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


天下大作,必作於細。獨立,自由的思想與精神是很多人追求的,因為很難做得到,所以才有無數人去追趕,所以我才想說,細節!上面的朋友舉得例子很生動啊,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時間一長,量變就會產生質變。或許我說不清,諒解


民國18年(1929),陳寅恪在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


求真,
多問why why why


推薦閱讀:

你知道什麼途徑能開闊眼界?
本人是大學生,普通三本,很想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才算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知識面,生活技能,賺錢方法??
你認識的優秀的人的勵志故事?
優秀和人品之間必然聯繫嗎?
想把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我可以做什麼?

TAG:智慧 | 中華民國 | 素質 | 優秀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