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談談褚遂良的書法(學習之類的)?
關於他的書體特徵、風格、範本、個人意見,只要對書法技藝有幫助都行!能問問褚遂良他師法於誰不?老師是 歐陽詢 和 虞世南 ,卻與他們的書法風格迥異(和 書法嚴謹峭勁,不取姿嵋之態的歐陽詢甚至完全相反!)
註:本人之前臨寫過 柳公權不過最主要還是說說關於他具體的臨寫指導方法,麻煩各位了!
因為您沒有發範字,所以也沒有辦法具體的說,給你幾點建議,第一不要臨當代人的字去學習古人,就臨原帖。
第二,《陰符經》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現在多數專業人士認為陰符經是後人仿的,但是就算是仿的也是個高手仿的,所以拿來入門也很好,因為第一它是墨跡版,更清晰,第二它動作幅度很大,可以讓初學者更容易找到動作。
第三呢就是學褚遂良的字也是個很好的路子,因為以後可以很好的往二王行草方面過渡。
第四就是可以找洪厚甜講褚遂良的視頻去看,他算當代寫楷書非常厲害的高手了,但是同樣也不要臨他的字,還是臨原帖
第五,建議您別在網上問了,因為我看了一下其他的回答,水平參差不齊吧,,,,還有些人根本就不會也是回答的起勁,說的話我真是都懶得反駁。
臨的褚字暫時沒有,發幾張臨的別的吧
我也不是什麼高手,只是書法圈內的一個小學生,我也在不斷學習,但是我很討厭根本什麼都不會還在網上一天天裝的人。大家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褚字可以觀摩筆意,不適合拿來入手,個人風格太過明顯,即使是楷書,仍然有速度感,學習難度大
謝謝題主的邀請。介紹褚氏書風的文章很多,大家都能看到。在下只能介紹一點自己的學習體會。
1/《伊闕佛龕》,用筆簡單(相對與以後的作品而言),筆勢平直,結構平穩,(三者之間是因果關係)所以較適合初學者。在下也是由此入手。此碑結構平穩得有些呆板,但平穩是需要的,先要站穩腳跟。以此打基礎,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書法史已經證明了。
2/《孟法師碑》,字形隨字型而變化。這一特點可能是褚氏一次失敗的「創新」,在楷書中,人們較難接受字形的大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用筆,筆勢較「伊闕」豐富一點。一掃「伊闕」中的呆板之象。有人認為,此碑集歐虞之長。我不認同,虞字儒雅,線條豐潤。此碑在這方面表現得不多。
3/《房梁公碑》,《聖教序_記》,此三者是褚氏的典型風格。特點大同小異。共同點大家都知道。在此重點介紹的是「記」(研究「記」的不多,可能被大家忽視了),「記」中的用筆動作有賣弄技巧嫌疑。即「衄挫」動作太多。結構有點鬆散。恰是此二個特點造就其藝術的一個高峰。在序中,點畫(就是筆勢)之間較緊密(房梁公碑更緊密),到「記」中筆勢大大地開張,就出現了鬆散感,此鬆散是一種高級的表現形式,與初學者的鬆散不可同日而語。用筆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用筆的高度自由。這種自由是任何一位嚴謹書法家所追求的。
(在下臨作)
4/《倪寬贊》,在下認為是結構最完整,最穩妥,氣韻清新高雅,無任何俗氣的一件作品。可作領略褚字奧秘的一把鑰匙。
在下臨作
5/《陰符經》(大字),是褚氏楷書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也就最難臨好的。與在下來說,難在線條,韻味中的「拙」 ,(拙是一種較高級的美,是一個大課題,在此不是重點)此帖也是,由楷書過渡到行書的一條極好的「渡船」。
大多數人只注意到褚字的妍媚,很少讀懂其中的拙。拙在「陰符經」和「記」中表現得十分精彩。也表現了褚氏的為人和胸次。
鑒於在下的才疏學淺,不當處,請大家指正。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謝邀。
胡亂寫些文字表示下對河南公的崇敬吧。
唐之廣大教化主
歷史上的褚遂良,有著不遜歐、虞的書法天賦,有著一國宰輔的氣度和眼界,還有著太宗皇帝費盡一生搜集的墨跡資源可供臨摹參考。這使得南北書風快速而有機的融合,在褚遂良身上成為可能。
褚遂良一生書風幾經演變,從早期的伊闋佛龕碑、孟法師碑明顯帶著其師歐、虞等人的氣息,再到倪寬贊、陰符經對南北書風的融合與突破,最後雁塔聖教序褚楷完全成熟,一舉而定盛唐基調。換個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唐朝統一後南北文化融合的歷史大環境下的一個縮影。
「褚河南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這樣的評價,與其說是對褚遂良個人書法的讚美,不如說是對一個兼容並包的開放時代的讚美,當然以河南公的書法成就,當之亦無愧。
對褚遂良書風的評價,大都可歸結為兩種:一是華美,如字里生金、美人嬋娟之類;一是空靈,如清遠蕭散、氣勢古淡之類。這樣兩個看似相反的意向竟然能結合在同一件事物上,值得去細細琢磨一翻。就像陰符經,使用了不少行書的筆意,並且從不掩飾行筆的痕迹,使點畫、線條自由生動,但並沒有因此損害了楷書的結體和布局方式,使整個畫面看起來既生動活潑又秩序井然,這個分寸把握得,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第一眼看到大字陰符經的時候就被震撼了,褚遂良華美空靈的字,配上陰符經這樣玄奧純粹的文,彷彿讓我看到了宇宙,一個古人眼中的宇宙。
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勿怪。
我初學書法本身看諸家楷書,褚聖教唯一讓我喜歡,但是並沒有成功從它入門。
後來學的是多寶塔,規整化豐腴版褚書。
多寶塔,書譜之後再練褚聖教,發現了幾個讓我自覺初心受傷的問題:
褚體好在爽利、流暢、快速、彈性、結體諸方面,同時受王書和隸書的影響。它還有一個特性就是適合學者改造出自己面目,因為本身就是行書筆意。
但是,如果初學者學它,我個人覺得會容易疏於筆法,難玩結構,速度力度也很難及時體會(尤其放大寫,緩用筆,筆力還不夠的時候。)也就是,很難模仿它而成材,而要有筆力後去汲取其精華,才可能是個好的學習順序。
建議你找找書法史。
看看同時期的其他人的風格,再看看隋碑。
值得注意的是《大字陰符經》是否是褚遂良的作品是有爭議的。
私以為《大字陰符經》有些程式化,論變化無法與《雁塔聖教序》相比。
謝a power 三邀。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曾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家」。碑刻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著有《晉右軍王羲之書目》。
在中國書法歷史上,褚遂良是應當被重重地寫上一筆的書法家。他繼「二王」、歐、虞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代書風影響甚大。他以《雁塔聖教序》等引領大唐楷書的新氣象,雖然初唐時歐、虞、褚同時稱雄書壇,但真正開啟唐代楷書門戶的是褚遂良。唐中期的顏真卿、徐浩等莫不受其影響,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是由褚遂良啟導的,特別是《雁塔聖教序》更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此碑在運筆上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云:「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綺蟬娟,神態銅柯鐵干。此碑尤婉媚道逸,波拂如遊絲。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
楷書的筆意表現,當以褚遂良為最高,他用細勁道婉的線條把流動之美落實在點畫之間,既體現了他剛直的性格,又體現了他滿腹經綸的學識。如果說北碑體現了雄肆剛強的骨氣之美,歐陽詢體現了嚴謹法度的理性之美,虞世南體現了溫文爾雅的內斂之美,那麼褚遂良體現的是來自率性筆意的華麗與古拙的結合之美。褚遂良刻意處理每一個筆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與每一個轉折,力求使點線變為三種抽象的美。假如把歐陽詢比作「結構大師」,那麼褚遂良就是「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著生命,體現了靈魂之魄和飛動之美。袁中道在《珂雪齋集》卷一《劉玄度集句詩序》中說:「凡慧則流,流極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瓏而多態,水之漣漪而多姿,花之生動而多致,此皆天地間一種慧黠之氣所成,
故倍為人所珍玩。」褚遂良的書法便是這樣一種「慧黠」帶來的流動之美。
《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晚年的作品,書寫此作時他58歲,最能代表褚遂良的楷書風格。褚遂良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在晚年達到了至美的境界,不是人為地營造環境、創造強烈刺激,而是以他單純的、自然平靜的心態去經營自己的精神境界,潛心致志地用筆畫、線條和風格在紙面上展開優美的「舞蹈」。這種境界瀟洒自然,既不倉皇失措,也不鋒芒畢露,卻能暢達致遠。
《雁塔聖教序》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銳意出新,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字形結構緊湊,字雖不大,但氣勢寬博,給人以震撼。每個字形以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正中有奇,變化極為豐富。弧線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起筆時略微多了點逆筆,然後回引波轉一下,用筆生動活潑,不局限於原有的形式。筆畫纖細而俊秀,即使是複雜的波折轉筆,也是一絲不苟,其中有很多細的筆畫,也給人以韌勁十足的感覺,像是一根略微彎曲的鋼絲。細的線條過後,會出現厚重的線條,讓人賞心悅目。落筆著實用力,需墨濃重充盈,行筆穩健,線條效果無論粗壯或細柔,都會給人明顯的質感。書寫時下筆乾淨、準確,行筆果斷,收筆利落,有時收筆的時候讓人感覺是在空中做了一動作,這裡包含著很多的機巧,尤其在細節上,需要仔細地推敲。
《雁塔聖教序》字體清麗剛勁,參入隸法,意間行草,疏瘦勁煉,雍容婉暢,儀態萬方,足具丰神,筆法嫻熟老成,是唐楷沒有完全成為規則前的引路之作。此碑鐫刻出自隋、唐間刻字名家萬文韶之手,傳真程度很高,因而空靈飛動,使褚遂良書藝「空靈」特色躍然碑上。梁巘《評書帖》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書法的「空靈」是通過運筆與提筆體現出來的。在歐書或虞書中找不到明顯的運筆痕迹,褚遂良卻樂於強調用筆痕迹,以此來表現活潑的節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別緻的韻律。正如孫過庭《書譜》中要求的:「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雁塔聖教序》表現的是一種空靈的風度,一種創新求變的心境。
褚遂良的書寫筆法屬於文人書法一類,十分細膩講究,在書寫過程中能夠把握輕重、灌輸力量。他巧妙地將虞、歐融為一體,又加入了濃厚的隸味,使筆畫粗細有變,方圓有度,既瘦勁飄逸,渾穆圓潤,又綽約多姿,和諧自然,韻味無窮,似有千斤之力。章法疏朗,若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結體比歐虞舒展,用筆比歐虞含蓄,氣韻直追「二王」,卻又都是褚家之法。「有法而無法,法為我用」,這正是褚遂良的高妙處。
更為重要的是,此碑由於有行書入楷、隸意造字,也為臨寫者開闢了多種的選擇與啟示。
臨寫此碑時,執筆要盡量低一些,這樣有利於對筆的控制,才能寫出變化多端的褚體。
《大字陰符經》是褚遂良晚年代表作。
《大字陰符經》應當是褚遂良寫於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的作品,比《雁塔聖教序》晚一年。傳世《大字陰符經》有三種:草書、小楷和大楷。小楷本有《越州石氏帖》的摹刻,楷法端妍,字體細小如「蠅頭」,行字茂密又疏朗舒適,嚴謹的筆法中可見魏晉風韻。大楷本《大字陰符經》筆力勁健,形態多姿,風流倜儻,沉著而暢展,天然有趣,韻味十足,褚遂良的書寫風格十分鮮明。
《大字陰符經》屬於行楷書,但偏重楷的筆意,起筆直下與收筆的引帶,使字顯得比較生動。褚遂良受隸書影響很大,在極為靈活的運轉之中,他把隸書改造成了楷書,把楷書的運行轉成了行草書的意味。他書寫橫筆時起筆用隸法的逆入平出,在橫收筆時來一個重頓,強調隸書的抖動,輕重與虛實結合得很好。宋代書法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強調每一個點畫、每一個波折都要在不斷的變化中來完成的,每筆點畫波折要力求其曲,《大字陰符經》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
《大字陰符經》撇捺開張,線條對比強烈,時而纖巧,時而厚重,時而疏密有致,時面筆勢翻飛,波折起伏,巧於變化。結字被正相生,高拙於巧,變化多端,不落蹊徑,運筆牽絲暗連,速度很快,俯仰呼應,各有所據。在整個作品中行書筆意較多,無論是點、豎、橫畫,在人筆方面大多自然落筆,露鋒起筆,有的甚至是尖鋒,這在一般唐楷中不多見。如「天」字,兩橫起筆自然;「以」字左右兩部分用露鋒起筆,使整個字形產生飛動感。但也有極少字是逆鋒起筆的,如「無」字。褚遂良講究氣勢,凌空起筆,將很多動作省路在空中,筆畫轉折大多圓中見方,難見圭角,但頓挫分明,使筆畫圓潤而又骨力內含,也有一些圓轉、近似圓轉或方折的形式。《大字陰符經》帖中的線條大多柔中有剛,以輕細為主。筆畫的粗細變化不是字形本身的問題,與字體的繁簡程度也不完全相關,而是出於整體章法上的考慮,在率意中見法度,形態上極富流動感、凝重感和立體感,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褚遂良書法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隸之美。這種整序有變,飄逸酒脫的書寫,達到了姿媚自在其內、飄逸瀟洒盡在其外的藝術境界。這種姿媚之美恰好與現代人的意趣和追求相合,所以深得現代書壇的青睞。
《大字陰符經》看似易學,但其中機巧,須仔細體悟,尤其要在隸書、北魏中探尋其信息。許多字起筆獨特,常常凌空行筆,把許多動作省在空中。臨寫時要特別留意,行筆不宜太快,否則容易虛華漂浮。帖中牽絲較多,對這些筆畫要淡化處理,不要過多模仿,否則容易造成草率之感。帖中轉折大多圓中見方,圓潤而有骨力,臨寫時要特別注意以此來增加字的張力和骨力。
(以上節選自王雲武《書作賞析》,雖屬意「賞析」,然於研習方法著墨甚多,遂直節錄之以饗看官。圖片選自網路。校稿半天,累死寶寶了,希望對看官有所啟發。)
作為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會員,以及在歐陽中石先生門下修習過書法碩士課程的後輩,再次為之廣告一下。
褚遂良熱,不只是因為他的風格符合當代審美。
他的瀟洒,用筆的豐富,技法的可學性都能給不同階段層面的人以幫助。
他的書風變化也很大,早期的伊闕佛龕、孟法師碑,及後來的雁塔聖教序、倪寬贊、大字陰符經……都是當下比較熱門的碑帖。
如果你是剛開始學習,建議可以臨一下伊闕佛龕碑,該碑較方正,變化相對來說不多,有利於初學掌握楷書的特徵和書寫方法。但熟悉一下即可。
如果你有了一定基礎,建議寫大字陰符經,好處很多了,也是通過大量教學實踐大家所公認了。簡單點說,大字陰符經是墨跡,用筆脈絡更清晰,便於觀察和臨摹,再有,用筆變化豐富,且具有行書筆意,對以後過度到行書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褚遂良最具代表的當然還是雁塔聖教序,當然學習難度也最大,建議熟練掌握了大字陰符經以後再來練習此碑。
褚遂良,世人稱其為唐代書法廣大教化主,從這個稱號就可以理解他的作用,和意義。而且不只是他的楷書好,他的行書,甚至他臨摹的蘭亭序,也被公認為最可師法,筆法信息量最大的蘭亭序之一。
不論學楷書還是學行書,褚遂良,都是一把鑰匙
瀉藥現在大多初學就用歐顏柳,雖說這幾家規律性較強,尤其顏真卿,容易上手,也容易壞手,很多深層次的東西初學者看不出來,反而容易養成很壞的習氣,我的一個師兄,初學顏,後來學行書想轉趙孟頫,結果寫的時候線條細不下來……這就很尷尬了……
好像偏題了…
初學褚的話可以選擇一些方筆比較多的帖子,譬如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啊什麼的,比較容易上手
答主有一定柳體的基礎呢,個人感覺啊,可以直接聖教序,然後再轉陰符經,倪寬贊~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謝邀
褚遂良的字,在第一眼看的時候可能會不習慣。他的用筆,結構等,在我看來是很有特點的,能讓人一眼認出。之前練過柳體的話可能會不習慣?不過練字無非是結構+筆畫,先把握好整體結構,然後練習其筆畫,在此基礎上多看帖,感受筆意。
謝邀,我是學書法學了一些年(到現在應該有快九年了),我啟蒙練習的是歐體,歐體很美也很方便,為什麼說歐體方便?因為練習歐體後只要把字型變一變就成魏碑了。歐陽詢生活在隋朝的時間更長,受隋朝的文化更多,字型筆法多為嚴謹,褚遂良生活在唐朝的時間更長,字體秀美古樸天成,帶著自信。如果初學,我個人建議先學歐體更學褚體。題主之前學過柳體,個人建議就不要再學了,柳體集歐顏之美於一身,入柳易出柳難,想寫好可能會把路走死。褚體空靈大氣,對於學習個人感覺應以臨摹為主,找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字為主練習,一通百通。
褚遂良後期作品雁塔聖教序、房梁公碑等,風格勁健飄逸,蕭散清朗,是經典的習書範本,很高興見到這麼多習褚的同道
一直在寫《雁塔聖教序》
謝邀,只不過很抱歉,因家師擅魏碑,我自以習練魏碑為主,對褚字只做簡單臨摹並未深究,私以為,褚字華美而不失嚴謹,奔放而不失法度,習褚字臨其形更需臨其神,此為一名褚字門外漢接觸褚字的的一點感想吧,如有謬誤敬請諸大方家指正。
臨+摹,重點是陰符經,參考自書告身
欲學褚字,先臨刁遵。欲學習遵,先臨石門。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是眾多楷體中特別值得學習的範本,豐富靈動的筆法,變化多端的空間結構,很能體現書法的基本元素,但是不太好學容易片面理解褚的筆法,我個人認為在楷書、行書有了一定基礎學會比較好,因為在沒有紮實基礎的情況下直接學碑帖很難理解當中的筆法,更難體會褚的用筆節奏,或者可以結合褚的其他帖來學習可能會更好。
褚遂良的字要注意粗細變化。覺得臨過顏真卿的字後,再臨褚遂良,需要轉變的時間。顏體字最基本的就是橫細豎粗,褚遂良的字完全不同。楷書還是喜歡柳體。
練褚還是挺熱的。
才疏學淺的建議雁塔聖教序是相對繼承二王傳統的書法,然後再加入一些褚遂良的獨特的修飾性筆法。
整篇來看,風格比較飄逸。但注意臨帖時別從頭扭到尾,很多地方其實都是方硬的,要注意觀察。褚遂良的帖,幾年前臨摹過,不過我才疏學淺,談一些我上不了檯面的建議吧,初臨摹應注意字形的整體把握,在掌握字形沒有太大難度後,應注意筆畫的粗細變化,由此來想全字之神,慚愧
今年推薦一位學生臨褚遂良倪寬贊,覺得她寫進去很快。之前寫了兩個月顏真卿多寶塔,就很難寫進去。倪寬贊楷書,有行書筆意,墨跡本,用筆精妙,痕迹清晰可見,後學容易搞清楚用筆技法。而且褚字上接二王,非常流暢,相比顔柳,沒有什麼障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