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澎湃新聞評論:「《你的名字。》:誤把套路當情深」?

《你的名字。》:誤把套路當情深(組圖)_新華網上海頻道_圖片

《你的名字。》完成度很高,也對得起觀眾的期待,儘管滿滿都是套路,自我毀掉成為一部殿堂級作品的可能性。

倒也不能苛責觀眾誤把套路當情深。追捧有多狂熱,觀眾對「好看的」電影的渴求也就有多迫切。套路在商業電影中存在已久,應用得好也完全可以青出於藍,與其習慣性地忽視和貶低,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和解析。夾雜在鋪天蓋地好評聲中的批評,或許刺耳,也並不是雞蛋中挑骨頭。

  電影使用「男女身體互換」的老梗,但顯然沒有深入探討兩性議題的意願,更像是為「軟情色」噱頭提供理由。影片一開始,男高中生立花瀧在女高中生宮水三葉的身體中「醒來」,鏡頭的視角如果應用在真人電影中,已經可以稱得上穢褻。立花瀧驚慌失措,對陌生的身體「上下其手」,在這一特定的情節段落中倒也符合劇情發展需要。不過把惡俗當搞笑,同一橋段在電影中反覆使用,就多少顯得趣味不高,甚至有性騷擾的嫌疑了。

  影片暗含的性別偏見,集中體現在互換身體時,對男女雙方各自情節設計的區別對待上,而實質則是對大眾認知中「男女有別」成見的迎合。「附體」於宮水三葉的立花瀧,對女性身體的「探索」是可以接受的;而「附體」於立花瀧的宮水三葉,因為在替女性上司奧寺縫補衣服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女子力」,就足以讓女上司芳心蕩漾,以及讓庸碌的男同事白目。

  《你的名字。》劇照影片試圖以「純愛」的視角打造這段無疾而終的「姐弟戀」,選擇性無視婚戀關係中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重要性。鏡頭不吝於展現奧寺作為「熟女」的性魅力,卻讓其因為強勢和主動而感情受挫;作為對比,立花瀧的「不解風情」,被視作成功抵制住誘惑的美德而拔高,是「美麗的錯過」和不可偷食的「禁果」,只可以被懷念與被惋惜,但絕無開花結果的可能。

  影片放棄掉探討青春期少年男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家庭議題上也沒有深入展開的企圖。立花瀧的家庭在整部電影中乾脆處於缺位的狀態。宮水三葉的妹妹宮水四葉,對劇情的貢獻是「見證」姐姐「自摸」;奶奶宮水一葉,主要充當故事背景的人肉提詞器;父親宮水俊樹,在電影前半段負責為女兒的鬱鬱寡歡提供原因,在電影后半段則負責為女兒的英雄行徑提供「神助攻」。宮水俊樹的上門女婿設定,可以幫助解釋其為什麼醉心於政壇,但在電影中僅僅用一句台詞帶過,觀眾注意不過來,對這個角色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疾言厲色與固執僵化上。

對新海誠本人而言,過去的作品往往予人以「畫美故事渣」的印象,而即使僅將目光聚焦到其電影畫面本身,重風景而輕人物的畫風,也比較異類而不為日本動畫界所待見。《你的名字。》補上了劇情的短板,雖然套路復套路,充滿生意人的精明算計,也夠資格讓主創團隊揚眉吐氣一把。

  然而指望新海誠成為下一個宮崎駿,目前看來還是冀望太高。在http://metacritic.com上,老牌電影期刊如《帝國雜誌》(Empire)和《綜藝》(Variety)均給出了100分的滿分評價,可是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衛報》對《你的名字。》僅僅給出了60分,理由則是「遠未企及宮崎駿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握,是一部精緻的青少年電影,但還遠未達到經典之作的水準」。

  這一持平之論大約可以稍稍平息喊出「新海誠是動畫之恥」的部分網友影迷的滔滔怒火。不過看到有評論把《你的名字。》比作高配版《大魚海棠》,那就未免太過低估《你的名字。》在劇情上的複雜性和《大魚海棠》在繪畫風格上的突破,也未免太過高估《你的名字。》匠氣太重的畫風以及《大魚海棠》七零八碎的劇情了。


更新:在這個問題回答下的大部分論者包括我,基本上都是沖著這篇文章的邏輯漏洞和論據的缺失進行討論的,而不是因為一有人黑《你的名字。》就急得跳腳,大部分觀影者的心態不至於這麼幼稚。
首先表明立場,我認為對於影片的不同意見是很有必要的,學會接納不同觀點對自己的進步是很有幫助的。
但我依然不贊同以下觀點。均引用自原文。

電影使用「男女身體互換」的老梗,但顯然沒有深入探討兩性議題的意願,更像是為「軟情色」噱頭提供理由。男高中生立花瀧在女高中生宮水三葉的身體中「醒來」,鏡頭的視角如果應用在真人電影中,已經可以稱得上穢褻

這句話的邏輯大有問題,更像是個為黑而黑莫須有的罪名。我並不認為採用「男女身體互換」就必須探討兩性議題,這兩者有關係,但不需要強硬地連接在一起。我也希望作者在使用「軟色情」這個概念時最好清楚明晰地界定什麼是「軟色情」,它和「色情」有什麼區別,怎麼判定一部作品是不是「軟色情」,而不是直接扔出一個結論來血口噴人。同理,穢褻一詞,一義是指生殖器官,一義是指「言行的下流骯髒」,引申義才是「淫穢」的意思,但「淫穢」是什麼意思我想我不用過多解釋了。我衷心希望作者提高自己的辭彙積累水平。

影片暗含的性別偏見,集中體現在互換身體時,對男女雙方各自情節設計的區別對待上,而實質則是對大眾認知中「男女有別」成見的迎合。「附體」於宮水三葉的立花瀧,對女性身體的「探索」是可以接受的;而「附體」於立花瀧的宮水三葉,因為在替女性上司奧寺縫補衣服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女子力」,就足以讓女上司芳心蕩漾,以及讓庸碌的男同事白目。

這段的糟糕邏輯暴露出我國邏輯論普及的必要性,缺乏邏輯的論述難以讓人信服。作者認為「各自情節設計的區別對待」實質上是對大眾認知「男女有別」成見的迎合,這種觀點簡直荒謬的無以復加,因為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天然不同,而立花瀧和宮水三葉在本篇中的性格塑造完全不同,不區別設計,難道要同樣設計?

作者應該重新學習一下連詞的相關知識,後面兩個長句根本沒有任何轉折關係,甚至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什麼要用「而」這種連接詞?這是強行證明以達到批判目的嗎?至少別這麼明顯吧。

《你的名字。》劇照影片試圖以「純愛」的視角打造這段無疾而終的「姐弟戀」,選擇性無視婚戀關係中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重要性。鏡頭不吝於展現奧寺作為「熟女」的性魅力,卻讓其因為強勢和主動而感情受挫……

我很想知道,新海誠監督自己都沒有說劇情的後續走向,作者怎麼就知道無疾而終了呢?至於婚戀關係中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重要性問題,我也很疑惑這部影片為什麼沒有探討這兩個問題,也許是因為這部影片不是一部青少年兩性知識教育片吧?至於奧寺的感情受挫的觀點我也很不明白為什麼奧寺作為「熟女」很有「性魅力」,她的感情就不能受挫了呢?關於影片人物的結局和遭遇難道只能有一種寫法?

影片放棄掉探討青春期少年男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家庭議題上也沒有深入展開的企圖。立花瀧的家庭在整部電影中乾脆處於缺位的狀態。宮水三葉的妹妹宮水四葉,對劇情的貢獻是「見證」姐姐「自摸」;奶奶宮水一葉,主要充當故事背景的人肉提詞器;父親宮水俊樹,在電影前半段負責為女兒的鬱鬱寡歡提供原因,在電影后半段則負責為女兒的英雄行徑提供「神助攻」。

我不知道這位作者對電影評價的標準是不是只停留在「家庭」、「兩性關係」之類的問題上,我並不否認家庭關係的塑造如果應用的好能給影片增色,但不運用也不是一種失敗吧?影片的篇幅註定劇情的描摹內容得分輕重緩急,有輕有重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作者對於影片的理解真是精彩到極致:四葉對劇情的貢獻是見證姐姐「自摸」?每一個人物的出場,對整個影片的影響都是立體的,如果只看到四葉這個「自摸」的推動,是不是太膚淺了?

以上內容是還值得一辯的部分,這篇文章的後部分,不值一駁。
全盤拼湊、四處搜羅來的零散觀點絲毫營養都沒有。
無論是宮崎駿和新海誠的比較,還是《你的名字。》與《大魚海棠》的比較,都得拿出能支撐觀點的論據,或深度剖析歷代作品找差距,或以一部作品為切入點來論證次第,而不是信口開河地下一個模稜兩可的結論。就算借鑒他人成果,引用也必須完整而詳實,這是評述的基本常識。
另外,「匠氣」正是國產電影最缺乏的部分,但這位作者覺得《你的名字。》畫面「匠氣太重」,反倒把匠氣當做反面,十分別出心裁。

我衷心希望作者在寫下自己的評論後仔細審視一下自己的文字,影響力是靠實力積攢出來的,炒作的影響終究只會停留一時。


三十八年過去了,黨媒還是老一套。

美國一部名為《星球大戰》的科學幻想影片,去年轟動了整個美國。在今年四月初美國第五十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中,它一連獲得了創作配樂、藝術指導、剪輯、服裝設計、音響和視象六項「最佳」獎和一項特殊成就獎。

這部耗資近千萬美元的影片,僅僅映出五個多月,就獲得了近兩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為「美國電影有史以來賣座率最高的一部影片」。去年,《星球大戰》的上映被列入「一九七七年美國發生的大事」之一。據美國報刊報道,科學幻想電影片已在美國風行一時,這陣《星》片「熱潮」,還從電影擴展到電視、唱片、錄音、服裝、玩具等行業,並且越過了大西洋,傳向西方國家。

《星球大戰》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它為什麼能在美國如此轟動?美國和西方的報刊對此各有評論。有的說它是「電影雜碎」,「把漫畫雜誌、西部片、鬼怪片等混在一起的大雜燴」,有的誇它令人「賞心樂意」,有的說它是「逃避現實」的幻想,等等,莫衷一是。

這部影片的內容大致是這樣:在遼闊的銀河系,一個富有威望的星球「共和國」,被星球「帝國」所征服。征服者建立了強暴的銀河帝國,搜捕和鎮壓任何「叛逆者」,企圖進而支配整個宇宙。為此,「帝國」的統治者建造了巨大的人造行星「死星」,它可以擊毀星系中的任何星球。原「共和國」的美麗公主萊阿和一群「叛逆者」,因為反抗帝國暴政失敗,被擄往「死星」,囚作人質。萊阿公主送出兩個機器人,向忠於共和國的老騎士克諾比求救。青年「行天者」魯克得到萊阿求救信息,就見義勇為,和克諾比一起乘坐高速宇宙飛船,飛往帝國軍事指揮總部「死星」,救出萊阿。

後來,萊阿公主等偵悉到「死星」結構的機密,派出魯克等人向「死星」發起進攻,同銀河帝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宇宙大戰。最後,「死星」爆炸,殘暴的銀河「帝國」統治者隨之毀滅。魯克等勝利歸來,得到萊阿公主的嘉獎。

《星球大戰》的故事內容,極似一些童話片。該片的作者、青年編導盧卡斯自己也承認,許多情節來自他記憶中的童話卡通片。這樣一部影片如此「賣座」,反映了美國廣大人民對現實的不滿,他們希望從虛無縹緲的幻境中尋求慰藉。同時,這也表明美國好萊塢攝製的色情和暴力影片已被人們所厭倦,唯有花樣翻新、別開生面的噱頭,才能吸引觀眾。

現在,好萊塢的製片商正在掀起一股拍攝科學幻想影片的熱潮。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成打成打的科學幻想影片在電視上播映,或投入生產。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這類影片已成了美國「娛樂企業界的大買賣」。

繼《星球大戰》之後,美國去年年底又映出了一部耗資一千九百萬美元的新片《第三種接觸》,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成本花在特技上。但是,這股風又能維持多久呢?整個資本主義文化的腐朽沒落,註定了美國電影事業是找不到真正的出路的。


看來這還不會寫,教你如何寫一篇「正確的」影評:

從《你的名字。》看日本右翼的政治土壤
全文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名褒實貶,引出觀點。
最近筆者看了一部大火大熱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省略150字不知道從哪裡抄的影評】不過,在表面的愛情故事背後,卻有作者對日本腐朽政治的批判,從其中不難看出如今日本右翼沉痾泛起的原因。

第二部分:摘取字句,羅織成罪。
證據一:三葉父親的入贅和政治賄選
證據二:宮水家到底是「神社」還是「地主」?
證據三:小說中立花瀧之父工作於「霞關」的暗示
證據四:敕使河原克彥所謂的接班

第三部分:上考三代,下窮今日。
現在的日本政治如何如何,日本右翼又如何如何。。
論據一:議員世家,政治門閥。
論據二:安倍晉三出身右翼,外祖父是岸信介,岸信介的弟弟是佐藤榮作。。。
論據三:地主、黑道、議員、財閥四者互相勾結的政治現狀。

第四部分:心滿意足的得出個結論。
假惺惺說一下新海誠是無意識的吐槽日本的政治現狀,筆者慧眼如炬看出了背後的骯髒。想到這背後是如此黑暗的現實,這些看日本動畫片的吃瓜群眾卻不知道「深挖一個」「發現什麼」。
哎,眾人皆醉我獨醒啊!


紐約時報表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http://mobile.nytimes.com/2016/12/22/opinion/super-mario-runs-not-so-super-gender-politics.html

上周,經過近十年的等待,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電子遊戲系列《超級馬里奧兄弟》(Super Mario Bros.)終於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遊戲平台iPhone上亮相了。任天堂(Nintendo)的《超級馬里奧跑酷》很快登上應用商店排行榜首位,力壓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和YouTube等大牌應用。據估計,該遊戲在上市前三天被下載了3700萬次。


不幸的是,儘管任天堂有著輝煌的歷史和良好的聲譽,但《超級馬里奧跑酷》並不是一款適合家庭玩的遊戲——或者至少不是我和妻子會讓6歲女兒玩的遊戲。它充滿陳腐、落後的性別成見——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第一版在美國發行時,這些元素可能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出現在如今的這個版本里只會令人尷尬。

和幾乎每一款超級馬里奧遊戲一樣,在《超級馬里奧跑酷》的開頭,桃子公主(Princess Peach)遭到綁架,必須由馬里奧救出。就在她例行公事地被綁架之前,公主邀請馬里奧到她的城堡,說要給他做個蛋糕。她被救下時,親了馬里奧一下。遊戲中還有一個女性角色奇諾比可(Toadette),她的任務是在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後揮旗,就像《油脂》(Grease)中的一個角色。


任天堂沒有為當代觀眾升級超級馬里奧,遠遠落後於與自己最接近的美國對手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迪士尼影片《冰雪奇緣》(Frozen)顛覆了童話公主電影,給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原力覺醒》(The Force Awakens)推出了一個女性絕地武士。《超級馬里奧跑酷》則完全沒有什麼嘗試。


單獨看的話,公主或烘焙沒什麼問題。我的女兒們也喜歡這些東西。但是,《超級馬里奧跑酷》把它的女性角色降低到幾乎毫無幫助的地位。只有在你完成特定任務後才可以使用公主和奇諾比可,讓這款遊戲中的女性像獎品(公平地講,有幾個男性角色也是如此)。更糟糕的是,如果你讓公主去打敗綁架者庫巴(Bowser),你會發現,她得不到馬里奧或一個吻這樣的獎勵。


《超級馬里奧兄弟》——以及《大金剛》(Donkey Kong)和《塞爾達傳說》(The Legend of Zelda)等經典遊戲——設計師宮本茂(Shigeru Miyamoto)常被奉為電子遊戲界的華特·迪士尼。可能他可能有點太像華特大叔了,而不夠像宮崎駿(Hayao Miyazaki)——後者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的出品有許多愛冒險的年輕女英雄,比如在《龍貓》和《千與千尋》中。


本月,宮本茂在接受《連線》(Wired)雜誌採訪時稱,自2007年的《超級馬里奧銀河》(Super Mario Galaxy)之後,他對《超級馬里奧酷跑》設計的參與程度多於其他馬里奧遊戲。那意味著,僅有的兩款從開頭就有可參與比賽的女性角色的超級馬里奧遊戲——1988年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Super Mario Bros. 2)和2013年壯觀的《超級馬里奧3D世界》(Super Mario 3D World)——宮本茂沒有直接參与關卡設計。


如果僅僅根據是否在遊戲中平衡男女主角來評判電子遊戲創作者,對這個世界是沒什麼好處的。2016年最好的一些遊戲,包括互動遊戲《看火人》(Firewatch)以及以馬里奧為靈感的令人不安的《深處》(Inside),主要是關於男人和男孩的。


不過,很多女孩和女人也玩遊戲。根據行業遊說機構娛樂軟體協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的數據,30歲以上的女**玩家比18歲以下的男性玩家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發表的一項調查發現,13歲至17歲的女孩中有近60%是遊戲玩家。


在電視、電影和電子遊戲中看到長得像自己的人有英勇之舉,對觀眾和玩家會產生強烈影響。出生於巴基斯坦的演員、喜劇藝人庫梅爾·南賈尼(Kumail Nanjiani)在看完《星球大戰:俠盜一號》(Rogue One)後在Twitter上發文稱,當看到有一幕戲裡「那些長得像我、著裝像我的族裔的人是好人」,他「淚流滿面」。


互動媒體上的描繪可能比線性娛樂上的更重要。在視頻遊戲中,玩家們把自己在屏幕上控制的數字化身當成自己。我們說「我死了」,而不是「他死了」。


這種身份感能讓視頻遊戲具有一種創造同理心的強大力量。在有些遊戲中,你的身份是一個垂死孩子的父母,一個開始激素替代療法的變性女人,或者一個酒鬼的兒子。但它也讓更多傳統遊戲設計者有機會創造一些讓小女孩——而不只是小男孩——成為英雄的遊戲。


「玩家們認為遊戲體驗不大像是與另一個人交談,而更像是生活在另一個人的頭腦中,」社會科學家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在1984年的《第二自我》(The Second Self)一書中提到電子遊戲時寫道。那是在《超級馬里奧兄弟》登陸美國之前一年。「在彈珠遊戲中,你把自己當成那個球。在吃豆人(Pac Man)遊戲中,你把自己當成那張嘴。」


遊戲有一種力量,能讓我們獲得新的身份,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這種認知,和馬里奧對公主的追求一樣由來已久。因此,看到有如此天分的宮本沒能抓住這一點,就更加讓人感到難過了。


有些套路會被人誤會成情深,還有些套路那一看就是套路。


日本人無論做什麼都能激發一些國人的阿Q精神。


澎湃新聞?
就是不久前發布新聞故意隱藏部分事實藉以把政府批判一番的那個?
當笑話看就好了。


但是總比國產把狗屎當套路好多了啊


真人身份轉換可以看大林宣彥的《轉校生》,這能叫軟色情么?罰作者看十部日活的粉紅電影。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高中語文不及格,幾個轉折詞用的莫名其妙


吐槽點被你們說光了,我就隨便說幾句吧。
  誠哥和宮崎駿完全就不是一個風格,誰要成為下一個宮崎駿誰去,反正個人來說我不喜歡宮崎駿的畫風。
  日本不是只有宮崎駿,或者說說到動畫(動畫和動畫電影差別很大哦)只知道宮崎駿的人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
  再說幾句,把惡俗當搞笑這點我不認同,用手確認是最快的方式,反正觀影時我沒覺得搞笑,自然也不覺得惡俗,或者說誰俗誰笑。
  性別偏見還不如說是城鄉+性格差距,出身和性格不同決定處事的不同,硬是被說成了偏見。還有要人硬要著重於探討性別意識和加強對家庭描寫的……一句話概括「我比誠哥厲害」


吃不到葡萄就說是酸葡萄。


這篇文章不說《你的名字》讓人感動的感情主題,不說唯美的背景,不提穿越時空的單純的愛情,卻誇張了增添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一些情節,作過度地批判。
『電影使用「男女身體互換」的老梗,但顯然沒有深入探討兩性議題的意願,更像是為「軟情色」噱頭提供理由。』
你的名字的主題並不想討論什麼兩性議題啊喂!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有關社會深刻的議題扯上與初衷主題無關的內容。只是單純地描繪可愛天真的少年少女的感情,這個主題很可愛也很偉大。「男女身體互換」的老梗是讓故事更有趣豐滿,而且還是男女主認識對方生活世界的媒介,?_? ...特意扯上兩性議題跑題了而且還沒有線路能討論。(只是找出一個點作例子反駁此文),明顯的強詞奪理。
有人看的話就再說幾點。


我覺得未來日本動畫製作人如果不深入探討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本動畫有個屁未來喲


我最欣賞的就是這種能夠一本正經得胡說八道的態度和能力。一個人想騙別人容易,但騙自己難。


其實說的沒啥,你的名字確實是這樣,頂級的商業片,及格的藝術品。單論電影本身的深度和廣度。日本比這強的動畫電影不在少數。國內也就虐虐大魚海棠,在故事邏輯鏈上和大聖歸來沒有本質的差距。

但你再說人家套路多,故事淺。人家也是無可爭議的優秀商業電影。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那種。

所以這評價其實沒多大問題。


性別歧視其實不是新海誠的鍋,而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嚴重現象。連曾經是學術大牛(雖然學術作假事件後來敗露了,但在那之前,她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的小保方晴子在日本實驗室里,都要把顯微鏡先讓給男性使用。
《來自虞美人之坡》里,學生要搞政治,要鬧革命,統統都是男生的事,女生不能在學生大會裡發言,沒有權利參加這些事情。當然你也可以說她們參加了,因為行動前夜這些男生會叫女生給他們做飯,就算是「支持革命」。


這種評論就好比,人家拿了冠軍發言感謝父母,媒體評論為啥不先感謝黨和政府
故意黑,拉仇恨,博眼球,刷存在感的逆向營銷而已,認真你就輸了


這個算軟色情。。那心靈鏈環算什麼……


看了這麼多贊的文章,你們就這麼容不一篇貶的文章嗎?別人也沒寫錯啊,互換身體,男主角得女性身體這種ACG的軟色情老梗。別人不過是點到你們這些阿宅內心深處處了。是不是有點受不了?

新海誠和老宮中間差著十萬個細田守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新海誠新作《你的名字。》的片源泄露,國內互聯網大面積傳播?
《你的名字。》有哪些神P圖集合?
一直都在看幻之字幕組的人,這次又在噴幻之字幕組,算不算雙標?
巫女會失業嗎?

TAG:動畫 | 影視評論 | 新海誠 | 澎湃新聞 | 你的名字。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