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閑雲對名著的解讀尤其是水滸和西遊記的解讀是否正確?的確發現了被隱藏的暗線,還是過度解讀?學術界是怎麼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如果不知道吳閑雲是誰的人,推薦去搜索一下此人的作品,很有意思,歡迎一起思考。
我認真的回答,吳閑雲解讀的西遊在學術界一點地位也沒有,確切的說學術界基本不知道這一號人。當年他在天涯的時候就被人批評連西遊記都沒有認真精讀過,就開始解讀,出現的bug是一大堆一大堆。
我找他對《陳光蕊赴任逢災》的解讀作為例子《陳光蕊赴任逢災》這一回, 疑點多多, 迷霧重重, 可不太好讀噢。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遠之處, 讀懂了, 方能明白何為「造化」,讀不懂, 《西遊記》就只能是兒童故事。
陳光蕊(唐僧的父親)考上狀元,遇小姐殷溫嬌(唐僧的母親)拋打繡球招親,得以與丞相之女成親。
陳光蕊赴任江州,從丞相府出發,竟無人伴隨,僅帶一家僮,到洪江渡口,艄公劉洪、李彪見色起意, 殺了陳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順從。小姐尋思無計,只得順了劉洪,更離譜的是劉洪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文書,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劉洪一水賊,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還帶著個活證人,小姐不揭穿殺夫兇手還在等什麼?她可能擔心懷著的孩子有危險,孩子(即後來的唐僧)生下後, 順水放走, 由老和尚收養, 她完全可以報案,卻為何仍不作聲?
更離奇的是, 劉洪竟冒充了十八年沒被發覺!女兒出嫁後沒回過娘家, 也無書信來往!這十八年中,小姐和殺夫兇手夜夜同床共眠, 簡直叫人無法想像!
後來兒子陳玄奘年滿十八歲後到京城報信,丞相居然發六萬御林軍來捉!
陳光蕊復活後, 一家團圓, 小姐竟然又從容自盡了!
著實叫人費解啊!
於是, 就有人說, 這一篇是《西遊記》最大的一處敗筆。最不合理, 甚為荒誕!犯了寫小說不可犯的錯誤,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嗎?作者吳承恩在處理這段故事時的拙劣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臭!
恰恰說錯了, 吳老先生絕不至於犯如此低級的邏輯錯誤, 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寫很荒誕嗎! 還留下把柄給你來說! 既然他這樣寫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這正是吳老先生的高明之處!
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 這一切的一切, 都是菩薩安排好了的。
這一段話看上去貌似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稍為對西遊記有研究的人一看就看出問題了——《陳光蕊赴任逢災》這一回是清人後補增的。
如 @屈嘯宇所說,這本書現在的樣子可以和一個叫「吳承恩」的人聯繫起來。
在明代的陵唐氏世德堂百回本、楊閩齋百回本、不詳刊者的《唐僧西遊記》百回本、李贄批評百回本以及早於世德堂本而出現的楊致和《西遊記》四卷四十一回節本等,均無「陳光蕊江流和尚」情節。
此情節最早出現於朱鼎臣的《唐三藏西遊釋厄傳》,而非吳本的內容。在清代澹漪子把情節補到《西遊證道書》第九回。這段內容從現有證據上看,和原本明代成書的《西遊記》並沒有太大關係,更談不上「吳老先生絕不至於犯如此低級的邏輯錯誤」,「 既然他這樣寫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這正是吳老先生的高明之處」——根本就不是人家寫的好嗎?
而現在一般都不把《陳光蕊赴任逢災》這一回作為西遊記的正文,而只是將其作為附錄,有些書連附錄都不做,因為裡面的內容與原來的第十一回有很大的衝突。
比如《陳光蕊赴任逢災》這一回寫道
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正當打坐參禪,忽聞得小兒啼哭之聲,一時心動,急到江邊觀看,只見涯邊一片木板上,睡著一個嬰兒,長老慌忙救起。見了懷中血書,方知來歷,取個乳名,叫做江流,託人撫養,血書緊緊收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長老就叫他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摩頂受戒,堅心修道。
而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寫道
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
原本書里說唐僧是從小就做和尚「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而《陳光蕊赴任逢災》卻寫他十八歲才效法修行「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長老就叫他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
吳閑雲對西遊記的研究並沒有超越一般西遊記愛好者的範圍,他對學界普遍公認的學術成果並沒有什麼太深入了解,也沒有對《西遊記》本身進行過太多的考證和專研,他的解讀也就是本人的一廂情願罷了,偶爾還引用了些別人的學術成果。
對於他的解讀當作娛樂看就可以了,學術成果價值基本可以忽略。
————————update————————————
有人說讀者有任意解讀的權利。
但是有權利解讀,不代表解讀得好。就像民科有權利發表謬誤的意見,但是科學界的人會批評他。
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說明了一千個人看了哈姆雷特不可能得出一千個羅密歐,每個西遊記讀者中看不出一本屬於自己的紅樓夢。
看個樂呵,門外漢看看就算了,別當真。
嚴格說來吳閑雲的東西屬於一種再創造,裡面有太多東西是基於他主觀想像的所謂「客觀」了。
如果對這種東西感興趣,推薦你們去了解一個叫做「索隱派」的東西,看看索隱派多紅樓夢的解讀,你們會得到更多。
不是否定吳閑雲的作品,其實我個人也很喜歡他的書,因為很有意思,寫的很能搔到癢處,看起來很過癮,我本來就很喜歡陰謀論的作品。但同時也要意識到,這是一種基於西遊記的再創作,本質上是一種同人作品,而不是對西遊記本身的分析類作品,這兩者是不同的,不要混淆。
說句不好聽的,這種解讀方式如果用得好,也就能作茶餘飯後的一點消遣;如果用不好,那就是災難。因為這種思維和「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之類的文字獄沒區別,本質都是捕風捉影的陰謀論。
根據《紅樓夢》來看,關於古代小說的解讀,大體可以分為三派:一種是考證派、一種是批評派、一種是索隱派。考證派一般結合周邊資料研究,包括考證小說的作者生平、史料來源、版本流傳等,也是最學術的一種方式;批評派一般是對小說本身的研究,包括點評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結構、作者思想等,這種研究偏主觀化一點,但基本還停留在文本語句上;索隱派則是所謂尋找小說背後作者的真正意圖,這種「研究」主觀化最嚴重,方法基本就是捕風捉影,所以也廣受詬病。
吳閑雲的做法就是一種索隱派,有時候連自圓其說一家之言都談不上。沒有學術價值就不說了,論證本身也嚴重缺乏邏輯性。比如最廣為流傳(du)的那個「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私生子」論斷,其證據有三:鐵扇公主有芭蕉扇、紅孩兒會三昧真火、紅孩兒不像牛。但是原著中只說芭蕉扇是昆崙山來的。還有紅孩兒不像父親就不能像母親?最大的漏洞則是原著中太上老君是用文武火而不是三昧真火燒的孫悟空!拿著電視劇的情節去解釋書本,這樣的解讀就不是證據不足,而是完全錯誤了。
而且,《水滸》《西遊》《三國》這種小說脫胎於宋元平話戲劇,明代文人將其編成通俗小說,其觀眾讀者也必然是大眾,不能把邏輯想像得太嚴密。這樣的小說考慮的是市場,目的是人人都能看懂,而不是什麼微言大義。而且成書都不是出於一人一手,很多故事本來只是單篇文獻,後人把其整合在一起而已,前後有略微不一致甚至矛盾都正常。比如唐僧出身的故事,是出自清代的《西遊證道書》而非明代的《西遊記》,吳閑雲據此「研究」出唐僧是劉洪的兒子,也是可笑至極。
肯定有人說,吳閑雲的解讀也有靠譜的吧?當然,也不能說一無是處,但是窺一斑可見全豹,這兩個例子證實他連原著都不熟悉就故作驚人之語,所以沙裡淘金的事沒太大必要,有這時間何不看點靠譜的書?本人主要研習先秦秦漢史,對古典小說也很感興趣。考據派的那套方法,實際上和先秦秦漢文獻學是共通的,顧頡剛的古史研究很大程度就源於胡適古典小說考證的啟發嘛。這裡推薦十二部《水滸傳》《西遊記》的靠譜研究著作吧:
1、李天飛《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天飛 既是為《西遊記》作過注的專業人士,又是80後的自媒體人。他的書不但靠譜,而且也很好看。
2、林庚《西遊記漫話》(北京出版社)。今天各種解讀《西遊記》的著作琳琅滿目,其中陰謀論又大有市場。這本書短小精悍,本人認為它用最簡練的篇幅說透了《西遊記》到底講的是什麼。
3、蔡鐵鷹《西遊記的誕生》(中華書局)。蔡鐵鷹先生是目前西遊記研究集大成者,其主編過《西遊記研究資料》,寫過大量西遊記的專著,本人認為這本論證最詳細也最能體現其成果。
4、梅新林 崔小敬主編《20世紀西遊記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世紀西遊記研究的論文集,彙集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可以自己進行比較取捨。
5、劉蔭柏《西遊洞天》(金盾出版社)。《劉蔭柏新解西遊記》的修訂本,劉老是目前《西遊記》研究泰山北斗級人物,也主編過《西遊記研究資料》,但《資料》已稀缺了,本書是他解讀《西遊記》的通俗著作
6—7、朱一玄主編《西遊記資料彙編》《水滸傳資料彙編》(南開大學出版社)。朱一玄先生是著名的小說文獻家,主編過多部古典小說的《資料彙編》,是小說研究必備工具,而且橫排排版,相比蔡鐵鷹《西遊記研究資料》、馬蹄疾《水滸傳研究資料》更好讀。
8、周思源《周思源新解水滸傳》(中華書局)。著名學者周思源的通俗著作,周老雖然是長者,但這本書完全沒有學究氣,今天讀之仍然暢快淋漓,對宋江投降主義等觀點進行了有力的回擊。
9、陳松柏《水滸傳源流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類似《西遊記的誕生》,系統闡述了小說流傳的過程、人物形象的演變,等等,水滸傳文獻學的必讀著作。
10、何心《水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對水滸傳的文獻學以及涉及的物質文化、社會風俗等元素,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了系統考證。
11、馬蹄疾《水滸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非常強大的一本工具書,除了介紹《水滸傳》傳承版本情況外,大部分篇幅還介紹了後代衍生作品,可以開闊視野。
12、余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浙江古籍出版社)。一本100頁不到的小冊子,講了《水滸傳》若干人物形象的演變,雖然略顯晦澀,但考證功力頗深。
水滸傳相關回答:
林屋公子:《水滸傳》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林屋公子:水滸108將,哪些人曾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
林屋公子:水滸傳中宋江為何要賺盧俊義上山?
書單推薦相關回答:
春秋戰國史十種:林屋公子:春秋和戰國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學者通俗國史若干種:林屋公子:推薦一些非專業人士看的好看的歷史書籍吧?
春秋史十種:林屋公子:精讀《左傳》,有哪些好的參考書可以看?
三代史十種: 林屋公子: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夏商西周三代歷史的專業著作?
不了解的人確實不宜發表評論。
-------------不要以為我這麼說就是在頂吳閑雲-----------------
@羅四維 和 @聞檀眠 足夠好。我在這裡補充一點邏輯上的東西,不限於吳閑雲解讀西遊記可用。
原問題1:吳閑雲對名著的解讀尤其是水滸和西遊記的解讀是否正確?
所有觀點都不正確(注意這裡「不正確」不等同於「錯誤」),但也不一定是錯的。一部分觀點可能是錯的。
什麼是正確?當「吳閑雲說的東西跟作者們想表達的東西一致」時,就是正確。但因為作者們已死,又沒有留下什麼創作筆記說明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們無法準確知道作者們想表達的東西是什麼,所以我們不可能判定吳閑雲的解讀是正確的。
不過如果吳閑雲自己說錯話,倒是可以直接判定該處解讀是錯誤的。(我這裡是說理論上如此,並不是說他肯定有這樣的地方)
原問題2:的確發現了被隱藏的暗線,還是過度解讀?
參考1,同理,我們不知道作者們是怎麼想的,所以我們沒辦法判定吳閑雲確實發現了隱藏的暗線,但也同理,吳閑雲自己弄錯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判定為過度解讀。例子很多,比如上面 @聞檀眠 提到的,附錄那一回不是《西遊記》原作者寫的,但吳閑雲把它誤認為是《西遊記》原作者寫的,並用來聯繫其他章節進行邏輯推理,這就是過度解讀,因為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不能認為設定、邏輯上是一致的。
原問題3:學術界是怎麼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我不是學術界的,無法回答,參考其他諸位答案。但想來學術界不會太重視。
這個問題偏個人見解,就可以天馬行空地寫了,就像吳閑雲天馬行空地解讀西遊記一樣。
首先,吳閑雲很認真,精神上必須得給贊!我看過十幾遍西遊記,各種細節不如他熟悉,說明他比我更細心,值得我學習。
其次,他有的觀點確實新穎有趣,也必須給贊!做為故事看,可以拍案叫絕;做為論文看,很多觀點是他搞錯了。我是他的粉,但不腦殘。
第三,他把這些想法都整理出來了,還寫得井井有條!這勤奮勁兒我就拍馬都趕不上,也是學習榜樣。
然後要說但是:但是吳閑雲的學識水平並不高,這是他的硬傷,舉個例子: 他不知道「蠻腰」是什麼意思,他猜測「蠻」是野蠻,引申為強壯,所以認為「蠻腰」=粗壯的腰(今天心情好,為回複評論里的@木木 ,找來了證據:《西遊記》中最大的秘密 下2011-1-22 19:43 末日雙子的評論。展開看,仔細看,剛開始是一個「新浪網友」問「綠柳蠻腰」何解,吳閑雲回答「蠻者,粗野、強悍之意思」,這個回答已經被他刪了,只能從末日雙子的再回復里看到。後面還有其他人針對他的「蠻腰」的解釋表示了無語)。
學識水平不高導致很多推導過程有問題。比如把虛寫的數字當成實際的數目,比如把互文當成一對並列而矛盾的關係。這些是古人最愛玩的文字遊戲之二。
另外,有些觀點,在A和B都能導致C結果的時候,吳閑雲喜歡一上來就說死「肯定是因為A不可能是B」,這是標準的洗腦方法之一。比如他喜歡說「吳承恩是什麼人?他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肯定不會啊!所以他老人家這麼寫必有深意」(大意)。可是從邏輯的角度來說,吳承恩就真的有可能犯低級錯誤,他這麼寫並無深意。更何況,由於具體某情節的故事不一定是吳承恩寫的,而是民間流傳的,他整理捏合的時候,真的很容易出現各傳說互相矛盾的情況。我不知道吳閑雲是故意使用這種手法洗腦,還是無意中用上的。
是過度解讀,是一種精緻地再創造方式。
習慣了遊戲里數字化戰力的現代人,是很難想像我們的祖先對「設定嚴謹」是視為多麼不重要的底層需求的。
吳閑雲老師的書很有趣,可以當作一個同人讀本來看。或者我說得再明白點,是基於西遊記的再創作。可以看樂子、改編影視、視為一個更嚴謹的設定腳本,都沒問題,但卻不能當成吳承恩的本意。
不是因為他串得不好,恰是因為他串得太好了,以至於完全不像一個中國古人——特別是一個吳承恩這樣詼諧有趣的作者——所能達到的邏輯程度。
完全不正確。
吳閑雲的解讀是一種庸俗化解讀,特點就是抓住文本的細枝末節,循環論證陰謀論,為了證明自己的陰謀論,通常還要引入新的設定。
這種解讀沒有任何價值,如果吳閑雲能夠依據這種解讀寫出來一個類似《達芬奇密碼》的《水滸密碼》《西遊密碼》這樣完整的故事,把他的所有腦洞穿起來,構成一個全新的世界觀。那麼至少說明他是有創作能力的,而實際上他不能,他只能在這種細枝末節上下功夫。
這麼讀書你就讀完了,既讀不到經典的精髓,也提不出自己的觀點。
痴迷於這種細節設定是低水平讀者的趣味。《三國演義》里呂布和關羽誰能打?《紅樓夢》里誰和誰關係好?《水滸傳》里張青和孫二娘放倒的頭陀是誰?馬軍五虎將的武功排名次序是怎樣的?
研究這些設定你可以耗費半輩子功夫,但是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關注點就錯了。
你覺得很高端,實際上,這種庸俗化解讀都是古代的勞動人民玩爛不玩的,而且人家的考據絕對腦洞清奇又有趣。
為什麼宋江非要請盧俊義上山?因為史文恭是周侗周老英雄的三徒弟,周侗有三個徒弟,老大是盧俊義,老二是林沖,老三就是史文恭,林沖學周侗本事沒學全,只有請盧俊義出山。
而周侗感念自己教出來史文恭這樣的賊子,歸隱田園,後來收一個少年做義子,把一身本事傳授給他,這就是岳飛。
這設定多圓滿,比《水滸傳》合理,有邏輯,可民間故事還是民間故事,《水滸傳》還是水滸傳。這類解讀,不能說不對,很多地方,比如唐僧取經的理由這點我認為原文是對的(如來想傳經,派觀音設下局引太宗上鉤,然後才取經等等)
但更多的,都是如陰謀論一般,只說對我有利的,不說對我不利的。
比如說唐僧是水賊兒子,列出了一堆一堆,但是忽視掉了陳光蕊的老娘看到唐僧說長得和他爹陳光蕊一樣等證據(後來版本補充了,但是解釋很牽強)。很多陰謀論也是如此,抓著一些紕漏、細節(當然很多很明顯是吳承恩腦洞開大了),無視掉不利的,生拉硬湊組成一個全新的觀點。
以上。本來就是大不必過分認真的事情,就好像什麼水煮三國,西遊記中的管理學啊,什麼三體中的政治學啊一樣,就是江湖歪解罷了
首先,任何作品只要創造出來之後,如何解讀是接受者的事情,不存在一個確定的、至高的解釋。所謂「詩無達詁」,所謂「解釋是過程而非結果」,就是指這個。
其次,吳閑雲的解讀是建立在我們今天了解的範疇之內。舉個例子,他是用從其他地方得到的東西來解讀這本書,比如說關於佛道的神仙體系,神仙的出身來源等等。所以如果說這是暗線,我個人難以接受,但是如此解讀,我表示可以欣賞。吳閑雲就是那個說林沖害死了晁蓋的傢伙吧。
沒看過這位仁兄的所謂解讀,不過大概什麼德行可以想見
只針對上述的所謂「暗線」做一點回答
其實在一個古白話小說的研究者看來,大概只有水滸傳是有「暗線」的,因為它正式面世已經是嘉靖年間了,創作中的個人因素很大,也就是金聖嘆所謂草蛇灰線。不過超出這一寫作技法上的東西其實就不是創作者個人的問題了,因為水滸里的絕大多數故事早在這本書成型之前就已經流傳成型(胡適有水滸傳的形成考證,比某個愛好者的瞎解讀靠譜),並不是某一個人所創作的,古代也沒有版權,一個敘事長篇本來就是各個來源不同的故事相互疊加的結果,而這些故事對讀者而言都不是新鮮的,至於它們之間的矛盾,對於古代讀者(其實主要是聽眾)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裡涉及「話本」這個概念,章回小說是源自話本的,但本質上已經有所不同,因為話本其實不是直接為閱讀創作的,而是說書人的腳本,而對於說書人的聽眾而言,故事的連續性其實不如某一情節重要,所以古白話中長篇敘事本身是很多個故事的疊加,而不是由一個故事大綱的派生結果。其實不僅是水滸這樣完全源自民間故事的小說如此,連金瓶梅這樣一般認為是文人個人創作的古代小說,也有多個內容來源,這就是金瓶梅研究中有名的套嵌說。
而西遊記是比較特殊的,因為所謂「吳承恩」創作說其實是很不準確的,應該說,這本書現在的樣子可以和一個叫「吳承恩」的人聯繫起來(主要是淮安背景,因為現存的西遊記小說可以確定是創作於明代中葉的淮安府範圍內,而明代淮安府志里記載過一個吳承恩寫的《西遊記》,當然,這兩者是否是同一本書歷來有爭議),但是這本小說的內容早就存在了,而且它甚至主要不是以話本小說的形式存在,而是一種宣揚教義的宗教作品,早期是民間佛教(宋元的西遊儀式劇,如果前推,還有唐代的玄奘故事),後期則有了很多民間教門的內容。至於小說形式的西遊記出現,其實已經和西遊故事出現的年代差距極遠了。所以很多人奇怪,像孫悟空在小說前後戰鬥力之類的為什麼差距這麼大(要知道最早的西遊故事版本里,孫悟空除了召喚觀音出來解決問題,其實沒體現什麼戰鬥力,元代才出現了『大鬧天宮』這個背景,明初才有了獨立的敘事段落,而更早的版本里,孫悟空沒這麼顯赫的履歷),其實主要是因為小說的前後部分很可能是來源兩個,甚至更多地方的。之前和一個「黑幕派」打賭說明代必然存在和小說內容相似的「西遊記寶卷」,後來還真找到了。其實這一點也不出奇,單就套嵌而言,西遊記的程度上最高,在西遊記章回體小說出現之前一百多年,很多回就已經很完整的出現了,比如車遲國鬥法,夢斬涇河龍,這些內容明初就已經完全成型,而且廣為人知,而且後者在明初載於永樂大典的時候,應該還和西遊記故事沒發生什麼聯繫。可以想見,即使小說確實是吳承恩完成的,他也更接近一個編輯而非小說作者。
(這可能對一般讀者而言不太好理解,舉個例子,比如所謂菩提老祖的身份,網上解的神乎其神,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就是一個從宋代到明代在民間代流行過的神祇,因為當時金剛經在民間有很多自己解讀的作品,而這個原本的佛弟子就慢慢成了一個大神,尤其在民間佛教(歐大年的術語)里更是非常重要。因此,這個人物對當時人而言沒有什麼猜身份的必要,後人匪夷所思,因為我們的宗教和文化知識,其實和西遊記成型年代的人差距是相當大的)
紅樓夢是最特殊的,其實不能與前面幾部作品一起討論,因為它離「話本」這個概念其實相當遙遠。因為經過歷代紅學家的考證,它從內容上可以確定是某一個人的創作,因此才有了索隱考證諸派,從創作形成的過程而言,至少今天沒有發現它和其他敘事作品之間的淵源關係,這已經比較接近現代小說了,也是紅樓夢為何被20世紀的研究者如此推崇的原因。
其實讀者產生這種觀感很正常,因為我們離這些小說形成的年代太遙遠了,尤其對於通俗文學而言,由於近代文學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的創作和接受方式對我們而言已經很難直接理解了。因此假如僅僅從今天可見的小說版本加以閱讀,而不擴展到當時所存留下來的各種相關文獻和材料,形成一種「整體論」視角,那麼彌補這一差距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對於當年的這些小說所謂的「解讀」也就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如果按照今天讀小說的方式來看這些其實完全不是為我們這樣的讀者準備的東西,就會發生到處都是「暗線」的感覺。
很久以前看的,篇幅又實太長,所以有些細節記不清了。
吳的特點有這麼幾個:
1,證據不足,臆想多,陰謀論為主
正常的應該是跟據已有的、確定的線索,進行可適的推理,得到什麼就是什麼。
他更像是先有結論再為這個結論去找證據,這樣怎麼說都有理。
水賊是什麼大官之後,小姐真愛,所以才能在一起十八年,十八年不升不降不調。
牛精是老君派的,就是為了敲詐佛祖一筆,最後拿了十八座金山,從此老君一派的神仙沒再為難取經隊伍。
紅孩兒其實是老君的兒子,牛魔王是接盤俠,鐵扇是老君情婦,所以紅孩兒長得不像牛,所以紅孩兒會三昧真火,所以牛魔王提到老婆就來氣,所以紅孩兒才出生三百天才能把山神土地當僕人。
這都是臆斷,缺少足夠證據,你這麼說只是說得通,換一種說法也說得通。
2,標準不統一,什麼順手用什麼。
用張三的書來證明A,用李四的傳說來佐證B,然後A與B共同推出C,大功告成。(你這分明是小雞吃米圖,竟敢戲弄本王)
3,不利的證據假裝沒看見。
比如唐僧不是陳的兒子,他的最大的理由之一無非是日子對不上,
但是長得卻和陳一模一樣,這個怎麼解釋。
豬八戒和玉帝交易?玉帝下命令不就行了?好處居然只是嫦娥給豬八戒玩一晚?那為什麼豬又不玩了?說什麼下凡變成人就能走進五指山,可豬還有法力呀,九齒厲害可也沒能把猴頭怎麼樣呀?失去水軍總元帥這個大官,下凡做個連飯都沒得吃的野豬精,老豬不是很精嘛,為什麼做這種虧本生意?
芭蕉扇只有一把?什麼時候給鐵扇公主的?孫悟空吃的丹藥里還有打胎葯?那孫悟空的生理反應去哪了?或者說打胎葯還有金剛不壞功能?牛魔王被兩個桃收買了,甘願當綠帽,老君三清之一連打胎葯也來不及煉,還要貪佛祖的幾粒金丹砂?
問題太多了,所以不要太介意他的推理,就是看個好玩。
否則你可以開放一款遊戲,叫大家來找吳的茬。
4,生搬硬套,該邏輯的地方沒邏輯,不該邏輯的地方談邏輯。
西遊記,本身就是跟據民間神話編寫的,邏輯哪有那麼嚴謹,年代差個一百年,一個北方傳說,一個南方神話,還非得用邏輯,有的地方還用現在的一套解釋,比如說師徒四人是領導與員工關係?鐵扇與小三協議共享老公?
5,觀點前後自相矛盾,
宋江到底招安得到官位是最終目的,
還是作為朝廷的內應報效國家,
還是三太子下凡收這些惡棍,
還是……
到底是什麼目的嘛,你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的,你搞得我好亂啊
可以去看水滸的那些篇,越往後越喜感。
不過,我不解的是,吳的東西,我一直當成是無聊解悶的,當故事會看的,什麼時候上升到學術高度了?
就好比我在天橋下聽說書,您一本正經地說,這說書的不嚴謹,這本小說是這樣的吧啦吧啦,人家說書的呆著兩眼望著你……
他的解讀,全文根基不穩,不過在他預設的基礎上,邏輯是十分嚴密精彩的。總的來說解讀的很精彩,甚至可以當作一個獨立作品去欣賞玩味。但並不能代表作者的本意。
1 開腦洞的式的解讀,不是歷史考證、學術研究,有啥對錯,看個高興就好,不高興就不看。
2 吳閑雲,對原著非常熟悉,比大多數人都要熟悉,寫作功底、文筆都很好。
3 原著只是吳的寫作素材,他的解讀很多可以看作是再創作了,利用原作的一些不完整描述、漏洞等,借題發揮,寫出了不少讓人思考、回味、發笑的東西。有些利用地非常巧妙,大部分至少能算作有趣,沒事看看挺好的,至少幫你熟悉原著。
4 可以說他解讀的好與不好,至於說對與不對,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歷史書上說《西遊記》的一個缺點是宣揚了一些迷信思想……真是無語。難不成這樣寫:
「報告大王,玉帝……」
「瞎扯,哪有什麼玉帝,哪都是迷信!」
完
我給你提供一個思路:四大名著中,只有《紅樓夢》是作者獨立原創的作品(不考慮原著未完成後人續書),其他三個都是取材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戲曲、話本小說等等,所謂作者,其實確切來說充當的是整理者的角色,而非故事的創作者。甚至有觀點認為,《水滸》中每段的作者都不是同一人。了解了這一點,你認為陰謀論的可信性還有多少呢?
「一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並不適合在這道題目下為吳閑雲辯護,這句話是指每個人會帶著自己獨特的經歷,在作品中找到和自己共鳴的點。吳先生在看完西遊記和水滸傳後,提出了迎合大眾獵奇口味、離經叛道的觀點,完全符合這句話的宗旨,當然無可厚非。
然而他在傳播論點的過程中,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他的受眾中有很多都沒有讀過原文),篩選出對他觀點有利的論據,在他自己的邏輯下給出一副看似完美,千百年來卻從未有人發現的推演,讓讀者對其心服口服。可是對原文中輕易就可攻破這套的證據卻隻字不提,即使被人質疑也視而不見。比如拿著陳光蕊一回大作文章,對網友提出這一回其實是清朝同人文的事實卻置若罔聞(拿同人論證原著也是沒誰了...);比如我之前回答過的如何確定被打死的不是孫悟空而是六耳獼猴呢? - 張揚的回答和魯智深和林沖關係好還是和武松關係好? - 張揚的回答看上去好像發現了驚天陰謀,讓讀者倒吸一口涼氣,事實上只要讀過原文輕易就推翻他的論點了,尤其是水滸那個問題,他的論據和推翻的證據前後就隔了一頁,真不知道拿這件事津津樂道的人是怎麼讀書的...
這些還是能給出論據的,有些則完全給不出,比如紅孩兒是老君的私生子,男女菩薩之間都有一腿,這些則完全在自己的臆想中推演。論證都不足,根本都不用推翻。
其他還有能在自己的設定下自圓其說的,比如他整本書的設定就是:吳承恩的每一個字的背後都是有深意的,像朝代算錯年份這種典型筆誤,也都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背後隱藏的驚天大咪咪(心好累...)。雖然我討厭這種設定,但對於一本獨立成書來說無可指摘,大家抨擊的內容不包含這部分,不再提。
他獵奇的論點的大行其道,能給出的很多論據卻完全站不住腳(也有一些靠譜的),在廣泛傳播的過程中自然被知曉真相的書友指出。這不就像一個民科提出一個瘋狂的理論,然後被內行人士指出錯誤嗎,為啥到文學領域還有那麼多人為拿莎翁名句給他辯護...
為了關愛閱讀障礙的朋友我提煉一下重點:獵奇的論點可以提,但論證太low,有博取閱讀量的嫌疑(天涯),了解真相的書友反對了他的論證,並對這種手段反感順便反對了論點。
此外,他的語文水平確實有硬傷,更別說學術水準。樓上有舉例他把蠻腰理解成粗壯的腰,還有把細吹細打理解成把肉切成一片慢慢吃...為他高中語文老師默哀一下...
至此可以先回答問題了:「吳閑雲對名著的解讀尤其是水滸和西遊記的解讀是否正確?的確發現了被隱藏的暗線,還是過度解讀?學術界是怎麼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答:提出了有趣的論點,但論證一擊便破,正確與否留給後人評說。完全達不到學術水準。(學術論文基本要求我就不論證了...)
再次關愛閱讀障礙的朋友:我沒有說這本書一文不值,只是在回答問題。至於他的作品有不有趣,群眾喜不喜愛,價值高不高,與本題無關,請看清題目再下筆。我會簡單說點相關題外話。
-----------------------------------------------------
題外話:
但是,吳先生作品也有優點,他對於作品中的細枝末節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有自己的理由做出獵奇的解讀,但卻可以給讀者提供一次複習原文細節的機會,也許會因此找到很多新的角度。另外,他也有一些站得住腳的論點,都無傷大雅,你如果能脫離原著接受他的設定,視為一本娛樂讀物,也可能會覺得有趣。
然而正如我所說,他只羅列對自己有利的細節,加上水平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不能被作為嚴肅解讀的主要參考。讀他的書之前請務必先認真看過一遍原著(電視劇不行,看了幾遍都不行),可以作為複習細節的參考書之一。但看到石破天驚的觀點不用著急來網上分享,基本上核實一遍原作就自己推翻了,也省去了被書友嘲諷。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知乎的一個熱門,當你熟讀論語後再看弟子規自然能分辨其好壞,然而如果只讀了弟子規就捧上神壇,卻忽視了真正的瑰寶論語,只是百害無益。
我知道知友們水平高,一個個都說至於嗎,看著玩的,誰當真吶。喏,看看這個問題下,誰說沒有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看了一堆回答,還真是無趣啊!那麼多人都不知道何謂遊戲文字么?就是要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才好玩。
我覺得吹捧吳閑雲的人,真的邏輯堪憂:
@羅四維 :
不是因為他串得不好,恰是因為他串得太好了,以至於完全不像一個中國古人——特別是一個吳承恩這樣詼諧有趣的作者——所能達到的邏輯程度。[意思古人吳承恩不可能達到吳閑雲的邏輯程度?]
吳閑云:
恰恰說錯了, 吳承恩老先生絕不至於犯如此低級的邏輯錯誤, 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寫很荒誕嗎! 還留下把柄給你來說! 既然他這樣寫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這正是吳承恩老先生的高明之處! — [打臉啪啪啪!]
點開罵吳者們的資料看,幾乎沒有關於《西遊記》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答案。我來知乎是看乾貨的,不是來看罵人的,給我乾貨,OK?
推薦閱讀:
※從寫作技巧來看,《西遊記》中還有無可能再加入一個角色使得師徒四人搭配變成五人?
※如何評價魯迅的『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