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簡單地解釋帕拉迪奧母題?
帕拉迪奧母題是指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帕拉迪奧在維琴察的巴西利卡設計中所用的立面形式。
介紹帕拉第奧母題嘛,其實可以從形式和作用兩方面閱讀
1.形式
形式就不多說了,有圖都知道,中間大券的對比兩邊小券,兩邊二分之一大壁柱對比中間兩根小柱,雙小柱的設置使建築從側面看過去不顯單薄。每組有兩個小洞,整個母題活潑靈動,單單形式就很受歡迎。
2.作用
先說說歐洲文藝復興的建築師喜歡幹嘛:
這張圖是伯魯乃列斯基的育嬰院,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們很喜歡做這種連續券,大家留意一下每組的比例,其實是半圓的券放在方形的柱子上面,所以每個單元的高寬比例是2:3
而這個維琴察巴西利卡其實是一個改造項目
紅色範圍是原來的平面(以前好像是一個菜市場?記不太清),看看這個亂糟糟的平面啊,追求和諧統一的文藝復興建築看道這個強迫症都犯了。
然後帕拉迪奧就梳理平面了
由於結構的原因,梳理完以後的柱跨(虛線之間的距離)是一定的。同時建築的層高是不可改變的,那麼回到開頭,開間和層高的比例不是2:3,那麼完美的連續券是放不進去了,怎麼辦呢?
(這種比例太挫了)
於是有這麼一段話
「在兩根大柱子中央發一個券,券角落於左右各兩根獨立的小柱子上,這樣就把一個大開間劃分成三個小開間,以中央部分發券的空間為主,還在券兩側的額枋牆上各開了一個圓洞.取得了虛實相生、比例均衡完美的組合式構圖。在這裡,大柱子、小柱子、圓券以及下部的基座.猶如音樂旋律一樣富含數學美感。」
楚軻著,建築大師語錄,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02,第33頁
- 帕拉迪奧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一個較大開間的情況下採用古典券柱形式的問題。
DUANG……(′▽`〃) 開頭的完美比例出現了。
還有一點!
注意下柱子間的距離其實是不等的(A不等於B),完美主義文藝復興建築師估計也要犯愁了,帕拉迪奧的聰明之處在於:
他利用小券保持整體分割的統一,同時利用剩餘的空隙來調節柱跨不等的矛盾。也就是在保持小券X不變的情況下,空隙的距離可以調整(a小於b)
- 有意識利用弱形式(不被注意的、可調整的間隙空間)調節兩個強形式(柱跨和小券,被注意的、不可調整的)之間的矛盾是很有開創性的,至此建築設計的形式問題可以變得很有彈性。
再回頭看看伯魯乃列斯基的育嬰院,立面的形式幾乎不可調整,在現實的設計中是非常難以實現的,而帕拉迪奧母題卻給了建築師很大的創作空間,對於當代建築保護、城市更新尤為重要。
以上。
謝邀,終於有個非常對口的邀請了-_-||
其實樓上的兄弟解釋的挺好了,要是再通俗點兒解釋,就是說那個時代建築立面特別喜歡比例勻稱,古典建築立面的比例非常重要,如果券(就是那個弧)直接落在大柱上會使立面開間(洞口長寬比例)失衡,所以帕拉第奧就創新的在兩個大柱間做了四個小柱,形成了三個券拱(就是弧形洞口),順便為了好看開了圓孔狀的洞。就這麼簡單,不是為了部落,只是為了比例和立面而已。
以上
帕拉第奧母題是指對已建大廳進行改造,增建樓廳並加固迴廊設計。原廳層高、開間和拱結構決定了外廊立面不適合傳統構圖,建築師創造性解決立面柱式構圖,後人稱——帕拉第奧母題。
帕拉第奧母題又常僅僅是指處於兩個壁柱之間的三個窗洞的處理——即當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寬;兩旁的豎向矩形,低而且狹。此又稱為帕拉第奧式窗。
推薦閱讀:
※為何許多當代中國建築師偏愛磚材?
※古代大型平頂建築是怎樣做防水的?
※歷史上有哪些難以攻破的堡壘?
※古建築有哪些在通風降溫方面的設計?
※大海的燈塔是如何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