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有哪些讓你淚目的句子呢?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句子和它們的故事。
很多,但記起這篇。
《與吳質書》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慾,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復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亦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有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否?東望於邑,裁書敘心。丕白。
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這一年是建安二十二年。史稱丁酉大疫。至此,七子殆盡。同年,曹操結束了次子與三子之間的搖擺。曹丕被確立為魏王世子。三年後,曹操薨。曹丕領「漢帝禪位詔」代漢登基。史稱「魏文帝」。自中平以至於建安,搖搖欲墜的四百年漢室,至此圮頹。
建安二十二年嚴冬。這一年的曹丕,經歷了友人的死亡,兄弟的反目,世子的榮光。他的內心是什麼感受,我們無法得知。但是,同樣在這一年。他懷著對建安諸子的思念,與他夢想里治世的期待,撰成《典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九年後,黃初七年,文帝病逝洛陽。
個人趣味,骨科慎入。
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非弟而誰。每欲論之,無可與語,思吾子建,一共商榷。——蕭綱《與湘東王書》
江之遠矣,寤寐相思,每得弟書,輕痾遣疾,尋別有信,此無所伸。——蕭綱《答湘東王書》
太子以幼子大圜屬湘東王繹,並剪爪發以寄之。——《資治通鑒·梁紀十八》
余經侍副君講,時季秋也,召登含露之閣,同時奉令者,定襄侯祗、舍人庾肩吾而已。曲蒙恩宴,自夜至朝,奉玉裕之溫,入銅龍之省。曈曨日色,還想安仁之賦;徘徊月影,懸思子建之文。此又一生之至樂也。——蕭繹《金樓子·雜記》
從留存作品看,蕭綱蕭繹兄弟間感情很好,甚至文學理論方面也趨近,又一起帶領當時文壇,有很多同題詩賦。
但是,蕭綱的非常規入主東宮,已經導致了幾個諸侯王都覬覦大寶。侯景作亂那麼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心不齊。台城內部方面不願意看到外圍再出一個領導核心,而外部各諸侯又都存私心不儘力。【不要拿著各種百度的或者新媒體的腦殘文章等非學術類的跟我扯都是蕭繹一個人的錯,說實話如果最後蕭繹蕭紀之爭勝利者是蕭紀的話,那麼現在腦殘文章的矛頭指向都會是蕭紀。
台城外圍的角逐贏家是蕭繹。而史評對他在侯景之亂中的表現批判也是準確的——「不急莽、卓之誅,先行昆弟之戮。」昆弟之戮可以說沒得選擇,但確實並沒有把誅滅賊臣放在首位。
從書信名來看,必然也有蕭繹給蕭綱的信件,可惜沒能流傳下來。《金樓子》是蕭繹從15歲開始寫到逝世的,非常私人性質的一部子書。而蕭繹在雜記篇中記錄說,跟蕭綱一起游宴,是其一生之至樂。
蕭繹非常珍視金樓子的創作,必定會常常審閱定稿。如果說需要矯飾,大可選擇一些更莊重的來記錄,這段記錄反倒顯得沒什麼作用。可見其中真意。
然而,昆仲之情,終究不如宸極之尊。
骨科完畢。想寫點其他的突然覺得好累寫不動了,以後心血來潮了補。『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死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養以老。』記得當時一邊讀一邊潸然落淚。哽咽不止。何謂情切,如斯而已。『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老。』無望無望!徒羨徒羨!
是夜先將半肩行李挑下船,令逢森先卧。青君泣於母側,芸囑曰:「汝母命苦,兼亦情痴,故遭此顛沛,幸汝父待我厚,此去可無他慮。兩三年內,必當布置重圓。汝至汝家須盡婦道,勿似汝母。汝之翁姑以得汝為幸,必善視汝。所留箱籠什物,盡付汝帶去。汝弟年幼,故未令知,臨行時託言就醫,數日即歸,俟我去遠告知其故,稟聞祖父可也。」
旁有舊嫗,即前卷中曾賃其家消暑者,願送至鄉,故是時陪傍在側,拭淚不已。將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強顏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逢森聞聲亦起,呻曰:「母何為?」芸曰:「將出門就醫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遠耳。汝與姊相安在家,毋討祖母嫌。我與汝父同往,數日即歸。」
雞聲三唱,芸含淚扶嫗,啟後門將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歸矣!」青君恐驚人,急掩其口而慰之。當是時,余兩人寸腸已斷,不能復作一語,但止以「匆哭」而已。青君閉們後,芸出巷十數步,已疲不能行,使嫗提燈,余背負之而行。將至舟次,幾為邏者所執,幸老嫗認芸為病女,余為婿,且得舟子皆華氏工人,聞聲接應,相扶下船。解維後,芸始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
世人只曉《出師表》,卻未知:
《新三國》中,諸葛枯槁的面容、微弱的氣息、低緩的語速,搭配上悲哀的音樂,念出這段遺表時,讓人難過得簡直就要掉下淚來……
此表正文為:
臨終遺表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chù]奸讒,以厚風俗。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
(*又名《遺表》、《自表後主》、《自表皇帝》等,各版多有出入,此為最全。)
是諸葛亮積勞成疾,自知不久於人世,臨終前,親自手書給劉禪的肺腑之言。
《三國志》中,陳壽如是記載: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及卒,如其所言。」……孔明一生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不由得想起了大詩人老杜的《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謝邀。
1.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樂府《孔雀東南飛》序
2.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王勃《滕王閣序》
3.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5.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
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司馬遷《史記 伍子胥列傳》
6.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李密《陳情表》
7.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杜甫《石壕吏》
8.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
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
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
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9.
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鷓鴣天》
10.
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三國演義》
暫時想到這些。
-------更新分割線------
想起了一些,甚覺凄凄惶,遂更:
11.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感:你能想像一個一大把年紀的老頭子,在強國滿朝文武公卿眾目睽睽之下,為了維護祖國尊嚴而不顧一切「以死相逼」么?
12.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藺相如素賤人,徒以口舌而居我上,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之,不肯與會 ;每朝,常稱病,汪欲爭利。出而望見,輒引車避匿。其舍人以為恥。相如曰:「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門謝罪,遂為刎頸之交。
——出處同上
感:一個曾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將軍,光著膀子負荊請罪,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13.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感:原來讀書時讀這篇課文沒啥感覺,現在再讀起來總會被這種大義凜然、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英雄氣概所感動。
14.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史記·刺客列傳》
感:雖然這句話已經家喻戶曉,可一聯想到在易水之畔那個秋風蕭瑟的夜晚,總會莫名的感傷。
15.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垓下歌》
感:字字皆是淚。
16.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楚辭·離騷》
感:真孤獨!
17.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歸色。
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
——《戰國策》
感: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如此,汗顏!
18.
張儀已學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
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
感:雖然有點好笑,可總覺得哪裡不對。
~~想到再更!祝大家新年快樂!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i
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語俱反)共為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於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消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余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子弟,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剖析毫釐,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得懸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群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於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陸詞《切韻序》
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初學《滕王閣序》時哪知人世艱難,只覺得對仗工整,文辭清麗。等到畢業之後,越來越習慣於那個平凡乃至平庸的自己,父母漸老,一路走過,能幫持的只有自身,衣食住行,哪件不是要殫精竭慮的東西,這時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當時的期許,再讀到這句話,才會瞬間淚目。總是滿懷希望,總是心有不甘。郁達夫說「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放在這《滕王閣序》里,便是「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罷。
瀉藥
樓上幾個回答真是看得我哭笑不得。題主都說了古文古文古文!結果一個回答白石的鷓鴣,一個回答倉央嘉措。還有一個放萬能到爛大街的項脊軒志。
真真是看的我尷尬癌都犯了。
吐槽歸吐槽,下面正式回答
1:邾文公卜遷於繹。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為?」邾子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於繹。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左傳·文公十三年》
其實古文中找出一句淚目是挺難的,沒有整片的烘托相襯,孤零零的一句,怎麼能夠體現?比如這篇文公十三年,我看到「君子曰:知命」之時,忍不住合卷,仰頭憋回眼角的淚。但如果沒有前面的句子,單純一句君子曰,知命。是如何也不會有此類體會的。
2: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李陵《答蘇武書》
講真,這答蘇武書,真的是看全篇哭全篇的。有人認為此篇作品是屬於後人偽作。但我看完整片,總感覺無真實經歷無法寫出。後看到金聖嘆的點評:相其筆墨之際,真是蓋世英傑之士,身被至痛,銜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於是開喉放聲,平吐一場。看其段段精神,筆筆飛舞,除少卿自己,實乃更無餘人可以代筆。昔人或疑其偽作,此大非也。
3: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趙與時曰: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但不知道是不是前兩篇都學過的原因,無論如何讀,都無法讀至淚下,反而是這篇未曾學過的祭十二郎文,直擊心靈,難以自己。
4:炎荒萬里,毒瘴充塞,汝已久病,來此伴吾。到未數日,自雲小差,雷塘靈泉,言笑如故。一寐不覺,便為古人。茫茫上天,豈知此痛!——柳宗元《祭十郎文》
金聖嘆評:祭十二郎,搖曳;祭十郎,荒促。其搖曳也,蓋為得知訃聞;其荒促也,乃為萬里炎荒,躬親撫殮。蓋彼自有不得不搖曳之情,此又有更搖曳不得之情也。若其痛毒,直是一種。
這算是唯一一句句子了,但也應看完《蘇東坡傳》再看此句。當真是無數情感,如吮而出。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宋史·宗澤傳》:
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餘奏,每為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曰:「敢不儘力!」諸將出,澤嘆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風雨晝晦。澤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薨。都人號慟。遺表猶贊上還京。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忠簡。
鄧廣銘《岳飛傳》:
宗澤這時已是七十歲的老人,在吶喊得聲嘶力竭而仍不見轉機之後,他的報國熱忱都變為憂國鬱悶。他憂憤成疾,疽發於背。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終結時,便召集部將們,可能岳飛也在其中,到他身旁,要他們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光復舊物的大業。他還朗誦著杜甫讚頌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藉以表明自己是齎志以歿的。 建炎二年七月初一日,宗澤終止了他的戰鬥的晚年。然而伴隨他最後的呼吸,他還連聲高呼「過河!」的口號,而無一言涉及私事。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感謝評論區提醒,出自《桃花扇》
2017.01.25補充
《苦晝短》李賀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惟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小重山》岳飛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賀新郎》辛棄疾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出師表》諸葛亮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當初學的時候並不覺得,如今看來,滿滿辛酸)
讓人落淚的從來不是句子本身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嗚呼,芸僅一子,不得延其嗣續耶。琢堂聞之,亦為之浩嘆,贈餘一妾,重入春夢。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沈復《浮生六記》卷三 坎坷記愁
由摯愛變為曾為摯愛,斯人已逝,生者到底難敵孤獨。所以愛啊,此生相守時不辜負就好。
不破樓蘭終不還
《祭小侄女寄寄文》李商隱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體魄,歸大塋之旁。
哀哉!爾生四年,方複本族。既複數月,奄然歸無。於鞠育而未深,結悲傷而何極!爾來也何故,去也何緣?念當稚戲之辰,孰測死生之位?
時吾赴凋京下,移家關中,事故紛綸,光陰遷貿,寄瘞爾骨,五年於茲。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飢誰飽?夜渴誰憐?爾之棲棲,吾有罪矣!
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遷爾靈,來複先域。平原卜穴,刊石書銘。明知過禮之文,何忍深情所屬!自爾歿後,侄輩數人,竹馬玉環,綉襜文褓。
堂前階下,日里風中,弄葯爭花,紛吾左右。獨爾精誠,不知所之。況吾別娶已來,胤緒未立。猶子之義,倍切他人。念往撫存,五情空熱。
嗚呼!滎水之上,壇山之惻。汝乃曾乃祖,松檟森行;伯姑仲姑,冢墳相接。汝來往於此,勿怖勿驚。華綵衣裳,甘香飲食。汝來受此,無少無多。
汝伯祭乳,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詞至柳永為一變?
※誡子書在如今還有存在價值嗎?
※蘇軾《謝魯元翰寄暖肚餅》中回贈的「暖肚餅」是什麼?
※朱弁的《曲洧舊聞》這曲洧是什麼意思呢?
※說一說諸位見過的最讓你受益匪淺的中醫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