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厭惡楊修?
演義中寫到曹操於門上寫一「活」字,楊修知曉其意,將門改窄,「操雖稱美,心甚忌之」。又,曹操寫「一合酥」字於盒上,楊修解為「一人一口酥」,「操雖喜笑,而心惡之」。不談楊修其他行徑,這兩件事上,曹操就像是跟手下人玩字謎遊戲一樣,楊修答出來了,曹操應該心喜,為何反而厭惡楊修?
楊修死於小聰明?嘴欠?
貴乎三國話題真是越來越不能看
楊修死於建安24年秋,「雞肋事件」的漢中之戰當年5月就結束了,難不成曹大爺為了殺楊修,又回了一趟漢中?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三國志曹植傳不是寫的很清楚么,曹大爺擔心袁紹的事情再發生(袁紹死後,手下的謀士分別支持袁譚袁熙高幹,各自為戰,分崩離析),又是袁氏的外甥,所以找了個借口把他弄死了
因為在立儲這個事情上,楊修支持曹植和曹丕對著干
這和曹大爺死的時間也對得上,楊修死後三個月曹操死了,死之前給曹丕清理下潛在威脅這個問題上的標籤很奇怪。
按照題主描述,應該是跟演義故事有關,但是標籤又被題主加上了「歷史」標籤,想必題主是想知道,演義與歷史兩種情況的結論吧。
可是,這個答題下面,很多人都在談類似「辦公室政治」話題,什麼下屬不能道破領導心機之類的。麻煩喜歡鑽營此道的答主給本題加上一個「政治」標籤好嗎?(手動滑稽)
演義版
楊修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還是挺多的,羅貫中把能找到的段子都給寫上了,這些故事主要集中在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羅貫中寫楊修之死的理由羅列如下:
導致其死亡的「雞肋」事: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門太闊」事: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一盒酥」事: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事:操聞而愈惡之。
「吳質反計」事: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楊修助曹植」事: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在前一回(71回)中,楊修與曹操的「絕妙好辭」事,倒沒有曹操忌恨楊修的語句。
綜合一下,無非三點:1.忌才,2.犯忌,3.參與黨爭。
「忌才」就是曹操心眼小,嫉妒楊修的智商高於自己。
」犯忌「就是曹操的秘密(夢中殺人),讓楊修拆穿了。
「參與黨爭」自然就是曹丕、曹植的事。
這三種事,讓曹操對楊修喜歡不起來。
現代三國史影視作品喜歡發揮出點政治權謀之類的話題,演義中,楊修的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正史版
在史書上,曹操肯定不會嫉妒楊修的才能了(忌才)。
曹操都是丞相了,楊修這個主簿,也就是領導的貼身秘書。
有人會說,史書上,曹操和楊修的老爹楊彪關係不好,會不會因此不喜歡楊修?
其實不然。曹操整楊彪的事是建安二年事(197年),楊修當曹操的丞相主簿的時間不能確定,時間上限起碼也是建安十三年(208年)。
所以說,此一時,彼一時。建安十一年(206年),楊彪為了避禍不招惹曹操,主動申請退休,曹操聰明人,哪不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啊!
所以曹操提拔楊修為主簿,正是好意。
至於曹操殺楊修,那又是後話。據說楊修死後,曹操見到楊彪,問楊彪:「楊公為何如此消瘦?」楊彪回答:「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大意就是因為兒子之死吧,曹操聞言,為之改容。(具體怎麼改了什麼容,就不好說了)
范書《楊彪傳》:後,(楊彪)子脩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
在史書上,楊修另外兩條:犯忌和參與黨爭則是真的有。
犯忌的故事,史書上,雞肋事是有的,但是曹操並未因此生氣,倒是楊修耍小聰明的事讓曹操非常不高興。
范書《楊修傳》:(楊)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
楊修在工作時間不請假偷偷出行,並猜測曹操會詢問的政令問題,然後提前做出解答,這種小聰明用到工作上來,是沒有人會喜歡的。
楊修又參與丕植黨爭,這就不細說了,與演義故事大部分相同。
楊修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他死後,曹操的壽命也只剩一百多日了。
按照《武帝紀》的記載,本年秋,曹操身在長安。冬十月才去的雒陽。
楊修的死因羅列一下:
范書《楊修傳》:且(楊修)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李賢注引《續漢書》:人有白(楊)修與臨淄侯曹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曹)彰。太祖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時年四十五矣。
陳志《曹植傳》: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曹)植益內不自安。
裴注引《典略》:至(建安)二十四年秋,公以(楊)修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
如此種種,無非就是曹操考慮自己死後會發生「終始之變」,才趁機除掉楊修的。
其實,「丕植黨爭」早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就已經塵埃落定(曹丕立為魏太子)。
至於曹植在「丕植黨爭」里做了些什麼,從《續漢書》的內容看,曹植闖司馬門事(217年事),楊修就是共犯。
陳志《曹植傳》:(曹)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裴注引《魏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臨淄侯(曹)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又令曰:「諸侯長史及帳下吏,知吾出輒將諸侯行意否?從子建(曹植)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覆信諸侯也。恐吾適出,便復私出,故攝將行。不可恆使吾以誰為心腹也!」
這件事並沒有月份記載,論可能性,應該是曹丕立太子之前事,很可能這件事徹底讓曹操對曹植失望(令吾異目視此兒矣),曹丕才得以確立為太子。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公車令被處死,楊修這個共犯當時未被處死,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兩年後,楊修被判死刑,也難怪他臨死前說自己死的太晚了。
《典略》說楊修罪名之一是「交關諸侯」,就應該是和曹植關係太好的緣故。
《續漢書》還說楊修曾說過曹彰的壞話(謗訕鄢陵侯彰),具體什麼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發言你嘮嗑;領導報聽你自摸;領導隱私你亂說;領導小蜜你亂摸;領導沒醉你先多;領導開門你上車;領導年輕你當哥。
八大罪你都犯了,你不死誰死?
最重要的是,領導的兒子你還不放過,你還要鑽進領導兒子窩,最後不幹死你,領導媳婦你也要摸一摸了。楊修小聰明倒沒啥。
楊修的爸爸叫楊彪,三公。一直輔佐漢獻帝,同甘共苦,歷盡艱險。
但看不慣曹操被下獄。後被釋放。在家稱足有病,推辭不出。
楊家非常有勢力,影響力,不在曹家之下。所以曹操用了他兒子,可以說是重用。放身邊當個秘書。
然後這孩子有點鬧不清自己的斤兩了。捲入了曹植曹丕的爭奪之中。
不殺,那就等著曹魏分裂,世家們各自下注,支持一派吧。
意思就是,這事你們別摻合。誰摻合誰死。
你看賈詡,智商甩楊修十幾點,門第跟楊家提鞋都不配,卻不結親高門,問上門都不說話。
不殺的結果可以看孫吳,太子孫登早死。孫和孫霸爭寵。
然後陸遜等一派擁護孫和,孫魯班全家等擁立孫霸。
陸遜什麼地位什麼能力什麼數值。何況背後還有孫和。孫和極為討孫權喜歡。
但孫權直接逼死了陸遜,流放了孫和。
----
底下幾位有些評論還有乾貨。因為涉及到歷史一些比較枯燥的內容吧。盡量講的有趣點。
楊家,弘農楊,汝南陳,許,然後羊,桓等等這種家族,還有琅琊王。太原王。
這種屬於躺贏的家族。
什麼叫躺贏呢。以前跟一個琅琊王氏的後代論三國,他是北師大才子。王景興司徒的後裔。妙人一個。時常有噴飯言論,卻很有道理。
他也是每天在知乎被問候先祖最多的人。
他說三國最好的活法就是他先祖這樣的。
交點人脈,標榜點氣節,起家就是市長,弄點品德傳聞,然後入朝,汝等呆瓜殺得血葫蘆一樣,九死一生的回來的沒有幾個,一身傷病也沒幾年福氣,他一封勸進表就把功勞奪去大半,混個三公。位在汝等之上。
然後在家播種,娶美女聯姻世家,分攤風險,改造後代基因。
造點古董,講點偽學,搞點玄談,風雅之名子弟故吏遍布天下,帝師又是國丈,新朝更是元老,國戚,不管那個上位都是開國元勛,拿著象牙筷子吃十萬錢的錢還沒有胃口。官小了還不去。
真正活得瀟洒的,也就是這種民賊良臣了。王司徒不光沒被罵死,三朝重臣毫無廉恥,卻挑不出毛病,比諸葛家動輒滅族,子孫與富貴更綿長。那朝都吃的開。你還的稱讚人家先祖盛德。
只要不是羯奴翻天,真是萬萬年的富貴。
對比賈文和,王司徒才是第一會懂生活的人。
楊氏本來也可以選擇這樣的活法的。楊彪多少有點五賊。那五賊。仁義禮智信。
說楊家不如曹家的,才是沒有讀書,計算風險與收益性價比的。
修修這孩子直了點。他爸爸那句「愧無日磾先見之明,尤懷老牛舔犢之愛」千載之後猶欲使人淚奔,可惜了
「愧無日磾先見」這句有點狠。是寧願老爸自己殺了兒子的意思。
-----
有些叫氣節的。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勾,反封侯。
年輕人是應該有血性。
但歷史就是如此。
比如後期最有血性的,嵇康。因為不肯跟司馬合作被殺。
他教子怎麼教。
兒子不可最後從長官處離開。不然同僚被陷害,就認為是你進的讒言。
非常世俗。
司馬炎殺了嵇康。嵇康兒子卻護衛司馬炎兒子惠帝而死,血流了惠帝一身。
司馬衷惠帝不要洗衣服,哭著說:這是嵇侍中的血啊。
嵇康為啥這麼教兒子,他大約知道兒子是血性太多了。
莊子有個名言:神龜在爛泥里打滾好,還是被取殼,放在廟裡祭祀好。
一般認為,是在爛泥里打滾好。
說的嵇康開始就想被祭祀一樣。修改添加史料年代考證。
--------------------------
我的觀點是:楊修並非死於小聰明。曹操手下聰明或賣弄小聰明的人多了去了,但被修理的只有楊修。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二。
其一,楊修父親楊彪官至太尉,楊家是漢朝的世家大族之一,葉茂根深。楊修是弘農楊氏及其附屬士族集團在曹魏的利益代表,處死楊修,就是對這股政治勢力的敲打和壓制。
其二,楊修是曹植的人。
方是時,曹操已有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並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其他兒子都封侯(曹操寫過一道手詔,告訴各個兒子:我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你們都是封侯,你們應當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歷來,封王封侯意味著和太子之位無緣了。曹操是明擺著告訴各個大臣,你們該站隊了。
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拿定主意。曹操知道,繼承人他說了不算,還要顧及曹魏集團中各股勢力的意見。曹魏集團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各個地區的士族豪門的角力場。
最後,曹操發現,重臣們大都擁戴曹丕。立曹丕為世子就順理成章了。
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
《武紀》:「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裴注引《魏書》:「封植為平原侯,邑五千戶。」
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
《武紀》:「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於是乎,曹植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一方面他是最受寵的兒子,另一方面卻在明面上被踢出了局。原先丕植二人共同的好友,都對曹植冷淡起來,轉而投向曹丕。
聰明如楊修,也打算迴避一下風頭,但他是曹植的老師,這種情況下的迴避,只會讓他落下附勢的名聲。另外,曹丕那邊已有吳質一干人等,楊修去那邊所能獲得的地位遠遠低於在曹植這邊。如果曹植最後上演驚天逆轉,那麼楊修不說第一,起碼也是第二功臣。他除了硬著頭皮跟曹植混,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何況,曹植那個時候幾乎是眾叛親離,著實可憐,相處了那麼久沒有愛情也有感情了(……
而曹植此時呢,自然也明白父親的意思。一個受寵的兒子最後沒有成為繼承人,要是他還是如同原來一樣優秀不群、事事妥帖、頗具人望,必然會導致繼承人的猜忌,最終兄弟相殘,大家都會死得很慘。
於是乎,他為了避嫌自保,一方面大寫詩文表明自己只相當輔佐的志向,另一方面開始自污,什麼司馬門、醉酒之類的事件就出來了(我不相信一個被曹操評價為兒中最可定大事的人,一個有志於奪儲的人,會真的因為一時的瘋狂而去作這種大死。曹植情商低嗎?看看他寫的《責躬》,每一個字都那麼恰到好處,即表達了自己的悔恨與卑微,又給足曹丕面子,在曹丕可能會借口處死他的情況下,利用母親的憐愛和曹丕想要保全孝子名聲的心態,在死局裡絕處逢生,這種能叫情商低嗎)。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
《魏志·陳思王植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裴注引《魏武故事》載令:「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果然,這些事件之後,曹操有了台階,順理成章的給了曹植冷遇,曹丕的地位也更加穩固了。
----------------------
曹操當真不再喜歡曹植了嗎?
《魏志·陳思王傳》:「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非也。曹丕被指定為世子的同時,曹植被他封為萬戶侯。曹操內心對這個小兒子還是心有愧疚的吧。
----------------------------
曹植以為一切都妥當了,但沒想到曹操還是不放心。可能是出於袁本初、劉景升的前車之鑒,他總害怕自己家也出兄弟鬩牆的事情,他不把曹植的羽翼剪完,心裡就不踏實。
於是,那些站隊不堅定的曹植的故友們,很多都出了事。楊修,這個表面上堅定的曹四公子支持者,也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丟了性命。
事實上,他的死不在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他的學生與好友——曹植——的身份。
《魏志·陳思王植傳》:「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續漢書》:「人有白修與臨菑侯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阻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
他說,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1800年以來,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遂打開分給眾人。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主簿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裝,並因此被曹操立即殺了。《三國》劇中,不僅完全採用了這一認識,還特別安排了一個情節:讓司馬懿對曹丕預言楊修必死於小聰明。
其實,這都是對歷史的誤讀,並沒有抓住楊修之死的實質。送楊修上斷頭台的,是他極力輔佐的曹植。
曹操是最愛惜人才,最能延攬人才也最會使用人才的,武大郎開店是自殺行為,精明如他者焉敢與聞!楊修之所以受到重用,恰因其是名門之後和非凡才能受曹操器重。楊修被曹操請出,先擔任職務較低的倉曹屬 (糧食部副部長),繼而升任為主簿,顯然,曹操不忌妒楊修。
專制社會的主從關係,有時是貓與老鼠的關係,有時也是大貓和小貓的關係,特別是好開玩笑的曹操。希望部下精明而不是愚蠢,更反感虛偽,他曾嚴厲批評過「面從」,即表面順從。曹操用幽默批評奢侈,用幽默示意大家吃酥,是檢驗部下的跳躍思維。楊修搶答了題目,只能更獲得曹操的喜愛。
楊修之死,實因參與曹丕、曹植之間的權力角逐。曹操選擇接班人不同。開始他從集團內選拔德才兼備的郭嘉,郭嘉死了,曹操哭得非常傷心,就是擔心後繼無人。之後讓兒子中競爭上崗,將命中注定變成較大範圍的挑選。他首先選中聰明且寬厚仁愛的曹沖,曹沖夭折,曹操在差別不甚明顯的其他兒子中觀察。考驗淘汰到後來,僅留下曹丕、曹植兩個。
由於楊修的策劃,曹植明顯佔了優勢。情急中,曹丕將不能入內的內朝歌長吳質。藏於竹箱子拉進府中。楊修立即向曹操告狀。第二天,又有大車馳往曹丕府中。楊修又告狀,曹操派人攔車驗查,卻僅是一車廢竹簍,楊修落下誣告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嫌疑。
曹植淘汰直接因為司馬門事件,亦即《三國》劇說的司馬門事件。乘曹操南下指揮戰事機會,曹植開啟司馬門在御道賓士。曹操可不是《三國》編導,看到荀彧阻攔曹植時,竟然將皇宮門拆毀,曹操不會如此狂妄。相反,曹操知道後非常生氣,不僅處死了公車令,還先後三次發布命令,其一是:我開始以為,曹植最能擔當重任,殊料令我非常失望。其二是:「自曹植私開司馬門,我不能不鄙視其人。其三是,「自曹植私開司馬門,我連那個兒子都不再相信,怕他們私自行動。天平終於傾斜了,曹丕被正式確定為太子。
為避免身後的兄弟殘殺和分裂,曹植的勢力必須翦除,楊修的通達機敏成了曹操最大的心病。宣布曹丕為魏太子,等於宣判了楊修死刑。然而楊修畢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須臾不能或缺的輔佐。為了身後的平安過渡,楊修必須死;為了軍國大事的需要,楊修還得留。惟一辦法,是在自己生死臨界點之前再殺,還得有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不是這一原因,楊修「誣告」時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時候,就有了被處死的充足理由,何須要羅織罪名!「深知曹操的楊修死得十分明白,知道受到曹植失意的牽連,臨死前,他對故人感慨道:「我知道自己已經死得晚了,早就該殺頭。」楊修,楊彪之子。
弘農楊家,四世三公。先祖赤泉侯楊喜,當年曾為項羽牽馬,後效力劉邦。垓下之戰,羽窮途末路,遇到楊喜,就把人頭送給了他,楊喜得侯位。
楊喜曾孫為楊敞,娶了個很好的老婆,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司馬遷沒有兒子,因此弘農楊家在事實上繼承了儒家巨擘司馬遷的血脈。楊敞為御史大夫期間,多次與夫人商量國家大事,是霍光的鐵杆馬仔。在上官桀謀反,霍光廢昌邑王期間立下了功勞,政治投機成功,獲得了豪門地位。司馬英為楊敞生下兩子楊忠楊惲。而
東漢自楊忠孫子楊震以下,楊家再次進入了儒家高級知識分子行列,四世三公,而且與另外一家四世三公的袁家結為姻親。
獻帝流亡,楊彪一直追隨,是大管家,話事人。曹操迎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遇到楊彪,就想殺了。
當時他和袁紹袁術硬剛呢,看到楊彪想殺,情理之中。
建安元年八月,獻帝與曹操會合。
九月,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罷。
陳琳替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里這麼寫道:
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
後來,獻帝請曹操吃飯,曹操酒酣之際,突然發現楊彪在旁,覺得自己的安保工作有點問題,摧馬連夜回營。
曹操對楊彪的殺心和防範到了如此地步,對楊修能好到哪去?
他沒殺成楊彪,對楊家的忌憚和心結猶一直都在。後來曹操把楊修殺了,還問楊彪什麼感覺,公何其瘦焉?曹操這是什麼心態?
楊彪回答:苦無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情深
金日磾是漢武帝託孤之臣,他嫌兒子不守規矩,就把兒子殺了。楊家厚黑到這地步,曹操已經無話。史書雲,操嘿然。
曹操殺楊彪肯定是不行的,沒有天大的理由,保楊彪的人肯定跪滿朝堂。而殺楊修沒人勸,就殺了吧。
最終殺楊修的原因在三國志陳思王傳里挑明了,
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術之甥也。
與袁家的親戚關係是楊修受曹操厭惡的最大原因
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是參與了曹丕,曹植和曹彰的奪嫡之爭。楊修與曹植相好,經常為曹植出謀劃策,甚至暗中構陷曹丕。曹丕手下有個謀士叫吳質,一次被曹丕叫進府中謀事,被楊修告密到曹操處。曹操覺得此人在自己兒子之間上下奔波,左右逢源,甚是不喜。我們都知道曹操最討厭兒子們和外臣權貴結交,而且當已經確立曹丕為世子後,為了兒子順利即位,必除楊修。包括丁儀,魏諷,崔炎等都是被曹操,曹丕先後除掉的大臣,至於什麼「雞肋」「一盒酥」都是借口罷了。
另外,楊修是袁術的外甥,且是東漢太尉楊彪之子。曹操是不喜歡士族階級的,除非像荀攸,荀彧這種有才能的。所以得不到重用的楊修只好想其他辦法來討好曹操,但殊不知曹操最討厭別人自作聰明,最終找來殺身之禍。但是相比奪嫡,這都只是輔因。
我認為歷史上的曹操會殺楊修,和楊修耍小聰明關係不大,楊修之死更像一種是無關顏值版本的「彌子食桃」。曹操很清楚,在曹植奪嫡失敗後,楊修原本的加分項的聰明,出身,不安分,反而成了可能導致魏內亂和兄弟鬩牆的不穩定因素,所以楊修是一定要死的。
[一直不願意回答太多歷史類問題,因為很容易撕起來,但是這個問題下太多辦公室政治式回答,只好出來充個歷史向的人頭了。]
楊修的家世之前很多答主都說了,楊修是弘農楊氏大世族出身,祖上四世三公,祭祖的時候一抬眼望去全寫著太尉,再往之前的祖宗則是隱士楊寶(對,就是「結草銜環」那個「銜環」),在東漢歷史上算根正苗紅。楊修母袁氏是同為四世三公的大世族汝南袁氏出身,楊修本人是袁術的外甥,爹太尉楊彪則是鐵杆的漢室粉。
[所以說嘲笑楊修太狂太得瑟的可以省省了,擱現在,誰要是有楊修的聰明和出身,估計折騰的比他還厲害,上天上得比他還快呢!]
回到楊修身上,楊修做曹操的屬臣,表現自己的聰明,支持曹植這一切並非他犯蠢,而是楊修為自身與家族未來做出的努力。
曹操是宦官曹騰養子曹嵩的兒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世族和漢臣的忌憚向來深重,楊彪兩樣全占,妻袁氏又是袁術親族,這樣的身份很容易在曹操根基穩固後被清算,事實上,據三國志所載,建安元年,曹操就已忌憚楊彪,並且試圖因袁氏株連楊彪,多虧孔融(對,就是讓梨那個)求情才得以倖免。
所以楊修會選擇出仕,為成曹操的屬官,使背後的弘爾楊氏多少算依附於曹操,忙著解碑,猜謎,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自己有用,讓一向求賢的曹操喜愛自己,並且做到了「軍國多事,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
而楊修身為四世三公之後,他應該是始終有一個位列三公的理想,他試圖在亂世中傳承家族優良傳統,所以他過早參與了奪嫡。也許是身在曹操身邊的他深感到曹操喜愛曹植,也許是想與支持立長立嫡老臣劃清界線,也許則是單純因為是才子相吸,他選擇了曹植。
而遺憾的是,在楊修一生中最重要的那個選擇上,他的祖先楊寶救黃鳥所帶來的好運似乎是用完了,儘管楊修曾一度幫助曹植在奪嫡戰爭中領先,但最終曹植還是出局。也正是從那時起,楊修身上的聰明,出身和不安分全部成為了壞處,為了維護未來魏的內部穩定與曹丕和曹植的安全,楊修已是必死無疑了。
最後,其實我不認為歷史上的曹操很討厭或者忌憚楊修的聰明,因為楊修其實舉孝廉時任的是郎中,後來才做了曹操的主簿,一個類似秘書或辦公室副主任(?)的職位,他的主簿還做了相當長的時間,誰會把一個討厭忌憚的人任命在身邊,還讓他留在身邊很久。
而且如果說曹操真的一直很討厭或忌憚著楊修,那在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世子時,楊修就會因為「誣告」過世子被殺掉了,根本活不到建安二十四年因「雞肋」被斬,別忘了建安十三年,孔融可就是因為被曹操算了總帳算死的(禰衡你這個坑隊友的flag王,所謂: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全死曹操手上了)。
所以,我認為曹操可能還是挺喜愛楊修的聰明的,才沒立了世子就立刻清算楊修,又留了他兩年。但越來越覺得他是隱患,才會用「雞肋」為由砍了他,當然了,就算沒有「雞肋」這個理由,我認為曹操還是會砍了他。
曹操生命中,有兩個人是有巨大影響的。
一個是許攸。
此人直接幫助曹操掃掉了最大的威脅,大敗袁紹。可以說,居功至偉。
結果,這個人被曹操殺了,因為口出狂言。
《魏略》:攸字子遠,少與袁紹及太祖善。初平中隨紹在冀州,嘗在坐席言議。官渡之役,諫紹勿與太祖相攻,語在《紹傳》。紹自以強盛,必欲極其兵勢。攸知不可為謀,乃亡詣太祖。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勛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第二個人叫荀彧。
此人的功績,直接說就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結果,這個人也是悲慘下場。因為說了不識時宜的話,反對曹操稱魏公。
《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葯而卒。
兩個大功臣,最後都是死!!!
楊修同時犯了這兩個人的毛病。何況,楊修根本不是功臣。
一人一口酥犯了口出狂言。
夢中殺人和雞肋犯了說不識時宜的話。
所以,被殺是肯定的。
當然,楊修是必死的。
就算曹操不殺他,他站隊站錯了,站在了曹植的一邊,曹植有一個政治天才的哥哥叫曹丕。
所以,他爹不殺他,曹丕一樣殺他。
死在曹操手上,還落下一個厚葬,我覺得,楊修死的不怨了。
因為楊修吃了她的零食
搬的,侵權刪。
人民網&>&>讀書&>&>書摘 曹操殺楊修留給秘書的啟示
——《秘書政治》 眭達明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04月13日11:09 楊修之死留給秘書的啟示
再回到楊修的秘書身份上來,看看從他身上能吸取什麼教訓。
坦率地講,從秘書學的角度看,楊修根本不了解秘書工作的性質,雖才華出眾,卻不具備領導人秘書的素質,因此難免遭殺身之禍。
其一,秘書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秘書人員必須大力加強政治修養。通常所說的政治修養,主要是指覺悟性修養,就是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工作中注意從整體利益出發,顧全大局,講原則,講團結,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楊修卻嚴重背離了這條原則。他和曹植結成小幫派團體,為曹植爭奪太子地位出謀劃策,挑撥曹氏兄弟不和。曹操一直認為,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自己能夠打敗袁紹,主要是因為袁氏上下不和,子孫互相爭鬥,否則他是難以輕易拿下河北的。可以說,幫助曹操戰勝袁紹的正是各為其主的袁氏謀臣,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起袁氏子孫爭鬥不休是導致袁敗曹勝的決定性因素。袁氏前車之鑒,曹操豈能很快忘記。因此,曹操心中最厭惡、最擔心的人,莫過於挑撥自己的子孫互相攻訐的人。而楊修為了自己將來的飛黃騰達,偏偏選擇了一條用助曹植奪權的手段來謀求今後更大發展的道路,因此說,楊修的政治性是不強的,曹操以「交結諸侯」之罪殺他,實在不冤。
其二,秘書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秘書是為領導人服務的,作為領導的助手,秘書的勞動成果往往是通過領導的工作成績體現出來,而不能獨立地顯示秘書自身的成績。秘書工作具體而繁忙,加之機密性強,因而很少出頭露面,留名留利。楊修卻完全相反,凡是有出頭露面的機會,似乎都少不了他;凡是可以顯示自己才華的時候,他幾乎每次都要表現一下;他的風頭出得比領導還足,得到的虛名甚至遠遠超過他的頂頭上司曹操,這樣的秘書,領導怎麼會喜歡?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但為人多疑,陰險奸詐,好表現自己。他要處處表現自己才氣過人,以贏得部下的擁戴。他在門上寫個「活」字,在盒上寫「一合酥」,如果是自己揭開謎底,一定會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有利於鞏固自己的地位。楊修卻只顧為了出風頭而賣力地表現自己,當然會引起曹操的忌恨,從而導致殺身之禍。
其三,領導人秘書要做到沒有根據的話不說,沒有把握的事不做,並且特別要注意,當領導人不在時,別人提出任何建議和要求,秘書只能負責傳達,未經領導授意,決不能代替領導答覆或許諾,更不能代替領導作指示,否則就是嚴重的侵權越位行為。由此來對照一下楊修的表現,我們不能不遺憾地指出:楊修實在是過於輕狂,僅僅憑著對曹操一個「教令」的猜測,就擅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曹操以「擾亂軍心」之罪殺他,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四,領導人秘書由於職業的關係,往往能夠掌握較多的機密,對領導人的想法也比較了解,心思也摸得准。本來,作為秘書的楊修應該利用這一優勢,領會領導的意圖,把握工作的要領,把工作做在前面,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而是楊修隨意揣摩領導的意圖,多次「漏泄魏王訓誨」,顯示自己的小聰明。這樣的秘書,能說合格嗎?曹操以泄密罪殺他,他還有什麼話可說?!
其五,秘書是直接為領導服務的,不論寫文章還是辦事情,都是以領導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必須忠誠於領導機關和領導人的事業,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反映情況,處理問題,不撒謊,不摻假,不縮小也不擴大。決不能背著領導另搞一套,更不能故意欺騙領導。作為曹操的秘書,楊修在此方面,是做得不怎麼好的。他與曹植聯合欺騙曹操,本來就不應該,而在彙報吳質的問題上又被對手陷害了,從而使曹操對他產生更大的懷疑,認為他不忠誠於自己,最後借故把他殺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現代對秘書職業的要求,秘書人員當然還必須具備其他多種素質,如認真、細緻、周到以及謙虛謹慎、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等等。但僅從以上五點分析來看,作為領導人秘書的楊修,在素質上確實存在不少缺陷,他的死,確實可以使我們吸取很多經驗教訓,並以此作為借鑒。
(本文史料主要引自《世說新語》、《三國志》、《資治通鑒》、《後漢書》等)
【1】 【2】 【3】
來源:人民網讀書頻道 (責任編輯:文松輝)
列印文本 我要糾錯 查看留言 強國社區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Go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繫我們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曹操一直以為楊修和他一樣是穿越者,一直很照顧
後來曹操寫了一個一給他
以為楊修會在上邊加一個+
沒成想楊修缺瞎扯淡什麼一人一口酥
曹操多年來的厚待瞬間感覺日了狗,隨殺之···
我個人感覺,關於楊修的死因,很多都是捕風捉影。
其實絕大多數的那些所謂「操雖喜笑,心甚惡之」的事,都是小事。但是有兩件事,楊修是在找死。
一件事是曹植。
曹操考驗自己的繼承人,你楊修卻跑去亂出主意,還亂告狀。你想幹什麼?提前下注,好等曹植上位了以後把持朝政嗎?
第二件更離譜,就是雞肋事件。
大軍作戰,最忌禍亂軍心,結果你楊修幹什麼?胡亂猜測一通,就自作聰明,開始在軍中散布謠言,
領導最怕下屬把自己的想法都看透,因為那樣沒有安全感。
漢武帝和衛青下棋,本來談心高高興興的,衛青說了一句,:"陛下的心意,臣懂",漢武帝立馬提高了音調,"你都懂了,我還怎麼玩啊!!!"衛青臉色大變,退了下去。
作為領導,喜歡下屬"看破不說破",領導喜歡一個是能明白領導意圖,去執行的人。而不是要一個明白領導意圖,到處炫耀自己比領導聰明的人。
楊修前兩次還好,無非是生活中瑣事,無傷大雅。但最後一次雞肋事件,直接把他送上斷頭台,曹操本來是有退軍打算,但是沒有下定決定,他那樣一說,直接是擾亂軍心,不殺也得殺。
真正聰明的人是會裝傻的。曹操不僅討厭楊修,還討厭楊修他爸楊彪,因為楊家勢力太大。
都是選官的,曹操為什麼殺崔琰,不殺毛玠?
都是奪嫡,曹操為什麼殺楊修,不殺吳質?
崔琰楊修被殺,毛玠被黜,區別就在這裡。
崔琰,楊修,孔融,邊讓其實都是一類人,那就是名士,荀彧崔琰更是士族首領,曹操一向不喜歡這種人。
從演義上說來,楊修死的一點都不冤
拆門就算了,可能不算個事,雖然我覺得作為辦事員應該明確請示一下再幹活
吃酥那個,明顯是自己想吃但是怕被罵,不但強詞奪理還拉了一堆人一起來分擔責任,是有錯的,雖然不致死。曹操一笑而過說明宰相肚裡好撐船。
但是要命的是雞肋事件啊,大軍在外就這麼胡鬧,不殺能行?這收拾包袱收拾到一半劉備打過來算誰的。這是在打仗啊,還玩,玩脫了吧因為同性相斥。
這裡的性就當成個性吧。
曹操的這種小聰明如果真要體現出他的聰明之處話,需要的是一堆智謀之士得裝成想了半天也沒明白,最後沒辦法只能去問曹操本人,之後曹操大笑給他們解釋,再加一句你們雖是我智囊團,但還是我6這樣的感覺,再去記在史書上,而不是旁邊又竄出來個「曹操」把你那些小計謀識破。你要是地位同等,可能忍忍過去了,我是你上司還不是想怎麼整你怎麼整。
舉個例子,如果題主去歐洲某個鮮為人知的小作坊,找了個淡泊名利的老頭專門給你做了個手錶,回來後戴手上被別人發現的時候,如果大家都表示「這什麼辣雞牌子,聽都沒聽過」,心中反而會樂開花了;但有人要是「啊那個老頭做的啊,我以前也讓他給我做過一個」,大概就是會有曹操那樣的心情了吧
推薦閱讀: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之意?
※曹操的謀士中,誰最有才幹、最牛逼?
※自古有仁者無敵之說,那又何以解釋曹操和劉備的勝敗歸宿呢?
※為什麼對於明明都很有才華的楊修和陳琳曹操是兩種態度?一個厭而殺之,一個被罵地痛快淋漓攻城後都沒殺?
※如何評價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