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牛頓,愛因斯坦,那現在的科學會落後多少?

如題


最近著名的科學作家菲利普鮑爾正好在科學美國人上討論了這個問題,環球科學給它翻譯成了中文,質量很高,可以參考http://mp.weixin.qq.com/s/AEWXI3fhU8ck2LoIUi9T0Q


我們先來分析牛頓,牛頓同志的最大貢獻是力學和微積分,微積分除了牛頓,萊布尼茲也搞出來了,而且比牛頓搞的還要好,力學方面,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其中慣性定律伽利略已經猜到了,胡克據說自己也是萬有引力的發現者,可見,牛頓同志牛逼之處在於他是集大成者,而且比別人先走一步,當然沒有他,個人估計物理的發展起碼要晚五十年,再說說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主要貢獻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邊有一堆大牛,最先發現量子力學的是普朗克,發現波粒二象性的是德布羅意,發現波動方程的是薛定諤,發現不確定原理的是海森堡,有沒有愛因斯坦感覺不會有太大區別,相對論方面,狹義相對論方面,光速不變已經在實驗上被邁克爾遜證實,洛倫茲已經發現洛倫茲變換,只是一下子不知道其含義,龐加萊也在愛因斯坦後不久就得到類似的結果,所以愛因斯坦的關鍵是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自己說過,沒有他,狹義相對論幾年後也會被搞出來,但廣義相對論可能要晚幾十年,這個評價是十分公正的,但二十世紀,量子力學的作用是超過廣義相對論的,所以沒有愛因斯坦,個人感覺物理學的發展要晚三十年左右,科學和軍事打仗非常不同,打仗一個主帥突然掛了,那麼整個軍隊可能就要垮了,但科學非常有意思,就是科學一群人在搞,這個人沒了,其他人也能補上,不是說笑,比如朗道同志就很鬱悶自己晚生十年,否則在量子力學方面絕對能作出巨大貢獻,當然這不意味著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不重要,想想把他們兩抽掉,那世界的科學可能就要落後百年左右,你想想一百年生活是啥水平就知道他們的重要性了


沒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大概都會晚5-10年,後牛頓的引力理論要晚五六十年,廣義相對論可能至今都沒有


一定會有別人提出力學三定律抑或是相對論(可能名稱會改變成),但是會比他們晚發現若干年。


假如不是智人建立全球文明,而是三腳蜥蜴(或者超級狒狒)建立了文明,世界會怎麼樣?

這都是同類問題。

既然知道這類問題肯定會被歷史學家嘲弄的,那就沒太大必要必須找到它的確切答案了,換句話說,這類問題也就是聊天亂侃的話題。

即便是一些物理學家藉以聊聊科學史,也都只是一種「情懷」問題罷了,你們就不要太較真了。
一本正經地一個批判另一個的答案,oh,too young!你怎麼證明牛頓就比馬頓高,或者就不是社會因素促成的?
同理,也不能不默認愛因斯坦的確說的對(沒有他,有狹相沒廣相)?

——————————————
至於《環球科學》專門撰文。
它本身就是科普雜誌而非學術雜誌,所以這類「科學史情懷」完全可以跟讀者聊聊,這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侃一侃才是賣雜誌的硬道理。

你們這麼嚴肅真的好?

不然米爾斯基為什麼那麼火?
(舉個手,有多少人拿到新刊會先看看「反重力專欄」)

————————
其實這種問題本身就挺調侃歷史學家的,你試試問物理學生:

如果光速不是恆定的而斑馬的奔跑速度恆定,物理學該怎麼辦?


是我家金毛速度恆定怎麼辦?
怎麼辦?
怎麼辦?


沒有牛頓不好說,離現在太遠。就當時而言萬有引力的提出......不覺得誰能做出來。(胡克說的如果都信,他應該比牛頓nb多了)微積分倒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牛頓對微積分的用法完全是秀智商,還是萊布尼茲比較親民。

沒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很難講,目前的歷史軌跡里想不到有誰在這個領域能再建立一套廣相,這和量子力學不一樣,沒普朗克總有人會去解釋熱輻射方程,沒薛定諤肯定有人去寫波動方程,狄拉克方程,總有人得做相對論化,邏輯都比較清晰,當然主流表示可能有區別。感覺沒有廣義相對論科學發展到現在似乎也不會有特別多影響——除了天文的可能會比較吃癟。天文從實驗中發現廣相的蛛絲馬跡,運氣不好得到70年代。提出理論就不好說,五六十年代量子場論建立起來後引力再提出一個經典理論感覺有點奇怪,估計沒現在影響力大。

那些抖機靈說羊頓恨因斯坦的,希望你們還是尊重一下這兩位,雖然知乎大環境如此。


科學不會怎麼樣。
沒有牛頓,會有馬頓;沒有愛因斯坦,會有恨因斯坦;沒有薛定諤,會有他的貓(?)。

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促成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是某個特定的領袖或科學家突發奇想使得人類的科技一下子進步了五十年。


科學本沒有天賦樹,並不是說現代物理一定是走量子和相對論對點路線的,是這些劃時代的巨擘重新劃分出了學科才有今天的發展軌跡。很多學科在等待著開創,你們的馬頓和恨因斯坦在哪呢?

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


看看物理學史就知道,每個物理定律都包含很多人的名字。。

看看wiki,牛頓和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列表中的一項一項都去看看,每一項的wiki介紹中都會介紹一些歷史,從歷史中可以數數有多少其他人的名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然我們現在斷章取義地看待牛頓這句話,但斷章取義地理解這句話,才是看待物理學史的正確方式。


數學上應該問題不大,萊布尼茲也是微積分大家,而且在數學上做的比牛頓更好。
但我聽說牛頓開啟了物理學一種思維模式,貌似是用數學來描述?(道聽途說,實在不懂)這種根本的東西恐怕影響深遠。


落後多久?首先定量上是無法定量的,其次定性也未必是落後。
這問題不是自然科學,無法用實驗驗證,也無法用數學計算。只能打嘴仗。


謝邀。

真理一直在那,牛頓、愛因斯坦只是它們的發現者。

而這個世界永遠不缺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精神的發現者。

以上。


有了計算機,很多定理可以發現,計算機的窮舉法太厲害了。

量子通信理論中很多是在計算機環境下算出的。

對於象歐拉公式這種,就沒辦法了,一個天才數學家對人類科技的貢獻太大了。


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角度來看,你的說法是英雄造時勢,這是一種唯心主義觀。
馬克思認為,時勢創造英雄,所謂的英雄人物,偉大人物,不過是歷史進程的一個代表人物。
沒有牛頓,愛因斯坦,可能出現的是大科學家湯姆和傑瑞。
歷史是既定的,會按照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不斷地向前發展,即使有時是曲折前進。
歷史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某些偉大人物的意外而改變它的腳步。
沒有牛頓,也許有羊頓。
沒有愛因斯坦,可能他會叫恨因斯坦。


誰都不知道,我們現在的世界,是不是少了馬頓、恨因斯坦,導致科技慢發展為幾百年的世界


傑出的從來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群人


試卷會少幾道題


並不會落後多少。


這不就是「歷史是人民寫的還是英雄寫的」一樣的問題嗎?!


沒什麼影響。所謂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發現對人類社會有顯而易見的巨大推進,而同樣智力精力投入之後產出的理論或技術未必顯而易見甚至是錯誤的,但也很重要,這些鋪墊和試錯往往被我們忽略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無數先驅共同努力的結果,比如 火,貨幣,輪子,電燈,混凝土,空調。社會達到一定人文經濟基礎之後,自然會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人出現,而且越來越趨向於大團隊合作,而不是某個個人能力。
開個腦洞,如果牛頓的理論沒那麼好用或者根本沒有,相對論會不會更早出現呢?


推薦閱讀:

真的有物理三維是長度、數量、溫度的說法嗎?
牛頓為什麼規定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
人眼的寬容度為何如此之高,而相機感光元件卻做不出來?
風箏的原理是什麼?放風箏有什麼技巧?

TAG:數學 | 物理學 | 艾薩克·牛頓IssacNew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