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的最奇葩的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初高中的文言文題目想必上過學的都懂。不過裡面的翻譯題有些時候還真的是看人品寫了(學霸請無視此句)。本著「不會也要跟著感覺走」的準則,大家都看到過哪些驚世駭俗的翻譯呢?


宋史虞允文傳記載采石磯大戰,有一句:「允文入陣中,撫時俊之背曰:"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
這句話的意思是虞允文激勵時俊,你的膽略聞名四方,怎麼躲在陣後,跟個小兒女子一般。

而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袁騰飛老濕這麼解釋這句話:【虞允文向時俊承諾:『這仗要是打贏了,你就是我兒子。』咦!你是我兒子,這不罵人的話嗎?怎麼還能拿來做鼓勵呢?因為宋朝的武將地位特別低,雖然虞允文也就是個中書舍人,品級不高,但好歹是個文官,他願意收時俊這個武將做兒子,是一種榮幸。】

WTF!!


《史記.陳涉世家》:大丈夫不死則矣,死則舉大名耳
譯文:
咱這些大老爺們,不死就算了。若要死,咱就得搞個大新聞


高中。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他帶過的上上上屆學生甲,把「扶風班彪」這句本可以不譯的話,硬生生翻成了:扶風是他們班學習很厲害的一個人。據說閱卷老師當場笑噴。
又:古詩賞析,翻譯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俳句。甲的同班同學乙,不識人名,又兼試卷排版奇特,以為「松尾芭蕉」是俳句的第一句,遂翻譯:芭蕉樹上有一隻松鼠甩著尾巴跳來跳去。
從此以後,他們班學生聊天聚會擼啊擼必對暗號:「扶風班彪?」答曰:「松尾芭蕉!」闊以,是自己人!
(突然發現還有點押韻來著)
甲乙遂成一代傳奇,捨己為人娛樂一屆又一屆學子,深藏功與名。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的還是沒爽,男的只好又再來一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以忍啊,這誰不能忍?


高中我們是理科班,語文老師平日最愛調侃戲謔我們一幫「臭學理的」。
有一次考試後講卷子,文言文有一道題是翻譯一段話,最後一句是"(老翁)年逾八旬,卒。"
然後語文老師拿起來了一位同學的卷子,大聲讀出來:「(老翁)年齡過了八十歲,去當兵了。」


1.
聽來的段子:有個學生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翻譯成「死去的這個人好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像」。。。

2.
(評論區補充)
順木之(zhi)天,一個同學說是順著木頭爬到天上…

3.
(評論區補充)
以頭搶地耳。用頭去搶草地上的木耳?


隨時想到隨時更新。
1、
我們高中時候的事兒。
大家都知道,元史的人名亂七八糟的,挺可怕。
有一次考試,閱讀出的《元史·脫脫傳》,裡面有這麼一句:「會也先帖木兒移疾家居,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等承哈麻風旨,劾脫脫出師三月,無尺寸功,傾國家之財為己用,並劾也先帖木兒。」
然後……翻譯考的就是這句。
答案出來之後我們班一學霸妹紙捶胸頓足,說她翻譯成了「監察御史袁賽憑藉不花等人,秉承哈麻的意思彈劾脫脫」,然後她發現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這還不是最有趣的,最有趣的是所有錯了的人都一臉委屈地跟老師說:「女神,您強調了好幾遍『因』有憑藉的意思啊,然後我們就記住了……」
後來學霸妹紙靈機一動,抖了個機靈,把微信名改成了「袁賽因不花」。
2、
有一工科妹紙,看楊寶霖弄的那本《袁崇煥集》,看到一篇天啟年間的奏疏,裡面有一句「老師速禍,臣不敢任也。」
聯繫上下文,這句的意思是說,把兵都養老朽了,很快招來禍患,這樣子是不行的。
然後她來找我們,問:「那會兒孫承宗辭沒辭職啊?」
我和我小夥伴懵了,這和孫承宗有啥關係……
工科妹紙曰:「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我老師馬上要倒霉了,我也干不下去了嗎?」
……
……
……
於是我站在街上笑到不能自理。
3、
還是高中梗。
當年我們班有一哥們叫小黑,學荊軻刺秦王那段的時候,老師叫他站起來翻譯「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小黑也是個老實孩子,就記得之前老師講過「頃」是一會兒的意思。
小黑:「過了一會兒還沒出發……」
語文女神:「這也太著急了。」
小黑馬上改口:「過了很長時間還沒出發……」
語文女神:「這也太不著急了。」
我真忘了那天小黑過了多久才體會到這句的恰當翻譯應該是「過了一段時間還沒有出發」。
4、
說個我自己的梗吧。
我是個學酥,但在文言文這方面,我還真就敢拍胸脯說我在高中是top學霸,現在如果扔到大學中文系也算是學霸。畢竟家父家母都是重點大學的中文系,從小把文言文當成母語學的。
所以我弄出來的搞笑翻譯一般都不是翻譯錯了,就是為了搞笑。
有一次看孫承宗給袁崇煥寫的信:「兄居外久,為念,且每欲面,諸種種急,不可得。」
當時我正好有個小夥伴瘋了一樣挖孫承宗的資料,然後我就跟她說,哎你看這個,翻譯成「我總想找你面基」吼不吼?
這個梗,她從我高二那年記到我上大二。
5、
高三那會兒壓力太大,弄了個《三垣筆記》的電子書看,然後就看到李清寫的一個梗,大概說鄭鄤找人打聽孫慎行讀什麼書,然後每次見面對答如流balabala。
看起來挺正常一個道聽途說沒事兒黑人的梗。
結果李清在後面寫了一句「宗伯帳中之密,鄤皆口誦如流」。
這句……我真明白他想說的是孫慎行壓箱底的書,但我就是忍不住想往床笫之事那方面想,高中畢業以後去常州旅遊,站在孫慎行的故居里,總覺得老爺子下一秒得跳出來把我吞了。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有一句:與爾三矢,爾其勿忘乃父之志!
隔壁班同學恰好前不久做了《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古文題,不知道哪位同學對寫廉頗那句「一飯三遺矢」印象深刻,於是他就把上面那句古文翻譯成了:
給你三坨粑粑,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志向!
高二語文組老師們都笑抽過去了…


文: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譯:司馬懿生病了。

釋:司馬懿有病在身,諸葛亮勝之不武。

再補充一個神譯:

文: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

譯:許褚親自砍下馬超的首級。

嗯,出自生平買的第一本三國志(中州古籍出版社·文白對照),深深傷害了答主幼小的心靈 o(╯□╰)o


初中,一次期中考試
語文老師講卷子的時候突然說:有個同學的翻譯簡直"驚為天人",來給大家讀一下

翻譯"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麼多年始終記得這一句是,不覺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別人

只聽那個同學站起來,扭捏了半天,慢吞吞讀了出來:
不知道怎樣用身體侍奉他老人家!!

全班靜默三秒之後,笑聲險些要突破天際了有木有!!
激情簡直射的滿地都是有木有!!
我當時默默地想,怎的不翻譯成:
不知道怎樣像其他人一樣用身體侍奉他老人家

捂臉,老闆,來兩斤去污粉

——————分割線怎麼弄———————


高中,天氣悶熱的大家像是已經毫無生命氣息,語文老師的聲音更加襯的班裡靜默的一比
老師漫不經心地叫同學起來翻譯,我們漫不經心地聽他翻譯
"徐孺下陳蕃之榻",根據註解,陳蕃誰都看不上,就樂意徐孺去他們家
慢吞吞地站起來:徐孺竟然…徐孺竟然…徐孺…
我們漫不經心地打著瞌睡,老師漫不經心地追問:徐孺竟然咋了
這時只聽驚天動地一聲吼:徐孺竟然在陳蕃床上!!

簡直不能更有畫面感好嗎!!
一襲白衣凌亂的撒落在床上,徐孺面含春色眸中淚光閃爍輕咬下唇半跪在床上
陳蕃三千青絲不加束縛肆意鋪在身後,如墨的黑袍掩不住周身的張狂邪妄,唇角勾起一抹弧度,眸中是不加掩飾的慾火寵溺,簡直邪!魅!狂!狷!

一句翻譯,我卻已經腦補出了一個完整的 溫潤書生受和霸道腹黑忠犬攻那些不可不說的事兒…


每次考試後改文言文翻譯,奇葩翻譯要多少有多少。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財物沒有被取走的,婦女沒有被寵幸的),翻譯成「財物沒有不取的,婦女沒有倖存的」……信息量太大,還好沒有譯成「沒有倖免的」。
2、「哭竟夜,閱數日,竟自縊死」(哭了整晚,過了幾天,最終上吊而死),翻譯成「哭了整夜,讀了幾天書,終於自己上弔死了」,我從中感覺到了深深的惡意。
3、「強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強大的秦國不敢對趙國用兵的原因,僅僅因為我們兩個人都在啊)。某生神翻譯:強大的秦國不敢對趙國用兵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兩人在一起………………………………
4、「將軍自吮其疽」(將軍親自吮吸他的壞疽),翻譯成「將軍親口為他吸膿水」。「自」通常翻譯成「親自」,譯成「親口」雖然意思沒差但咋就覺得這麼噁心呢。
5、「不可不節」(不能不節儉),翻譯成「不能無節操」,我彷彿看到他的節操撒了一試卷。


李清照的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考試的時候翻譯題,有一同學翻譯成「守著窗子(望著外面的人),怎麼只有我長得這麼黑」


……心疼曹操。


逍遙遊裡面有句「是鳥也」
我們一同學站起來就說「是個鳥啊」

來更一個
語文老師今天說的段子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我生當你的頭死當你的草


我就說兩個,都是明史的。
1、在明史討論區同袁黑袁粉辯,談起崇禎二年己巳之變,其中一個號稱把明末清初的主要史料都翻過、立場為袁黑的人說:「袁崇煥根本都不把崇禎放在眼裡,甚至在與滿貴對質時候拿東西扔崇禎,崇禎憤怒之下把他當場打入大獄」

大件事啊,居然朝堂之上打皇帝,那還了得。

不過怎麼不記得是哪本史料有這樣一段呢?

問那位博覽群書的朋友,回曰:「《明季北略》」

認真翻翻明季北略,原來說的是這段:

明季北略 卷五

十二月辛亥,上召崇煥議餉,密敕滿桂、黑雲龍、祖大壽同入。崇煥進闕不數武,一內監趨出曰,萬歲爺在平台速入。崇煥趨進,見桂等在上所。驚沮,上問殺毛文龍,致敵兵犯闕,及射滿桂三事。崇煥不能對。上命桂解衣驗示,著錦衣拿擲殿下,校尉十人,褫其朝服,枉押西長安門外錦衣大堂,發南鎮撫司監候。

上命桂解衣驗示,著錦衣拿擲殿下……
上命桂解衣驗示,著錦衣拿擲殿下……
上命桂解衣驗示,著錦衣拿擲殿下……

這叫袁崇煥拿東西砸崇禎~~~
這叫袁崇煥拿東西砸崇禎~~~
這叫袁崇煥拿東西砸崇禎~~~

袁崇煥發動【薊遼督師的蔑視】技能,表示不想同崇禎說話,並向崇禎丟了一個滿桂~~~

二、袁崇煥吧是袁粉袁黑毛粉毛黑互相開掐的場子。從05年開掐到現在都沒消停。其中天涯煮酒、明史群等等歷史圈子內的達人都深陷其中。其中有位usstedu是明史達人,這達人不是加引號的,他明史水平確實不是蓋的,但是就是這樣的大神,也會犯低級錯誤。

某次袁黑袁粉辯論寧遠之戰時,袁黑說袁崇煥不過守住了小小的寧遠城,但是覺華島數千居民全部都被屠殺光光,而且後金韃子在寧遠城下也沒死幾個人。這時usstedu作為袁粉的泰山北斗出來說話了:怎麼沒有啊,寧遠之戰韃子戰死就有一千多人啊。史料寫的很清楚啊,甚至具體到個位數呢。

寧遠之戰有戰死那麼高的記錄?這個可以有。

要知道,明清戰爭,韃子滿萬不能敵。

寧遠之戰,滿貴一陣大砍殺也就是200多顆人頭呢。而清太祖實錄,裡頭的記錄也就是」二日攻城共折游擊二員,備御二員,兵五百。」

如果有1000多人頭的戰損,那真大件事啊。

大家一陣激動,紛紛讓usstedu大神拿出來。

usstedu大神說,你們怎麼看的清太祖實錄啊,裡頭記錄了死了1516個人頭啊。。。

不信啊,我把實錄的PDF版發給你們看看。。。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原來usstedu大神的PDF版里,實錄記錄到」日攻城共折游擊二員,備御二員,兵」 之後,是一個頁碼15.然後因為是掃描的,一本翻開的書中間缺了些,跟著是另外一頁的頁碼16.

厲害的usstedu大神把實錄中的記錄看成了」日攻城共折游擊二員,備御二員,兵1516」


殘念。。。。。

此事被稱好事者稱為1516大捷。


我是看來的,這裡要黑一下某些人了
出自《黔之驢》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
他一日,驢就叫,老虎嚇了一大跳


蒲松齡的《狼》中有這麼一句話,屠以後斷其股,亦斃之。
正常版的翻譯是,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腿,也殺死了這隻狼。
一學生的翻譯是,屠戶從後面砍斷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
濃濃的血腥味……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中有「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一句。正常的翻譯應該是「有時夜晚睏倦了就用水洗臉」,然而卻有人將「以水沃面」翻譯成「用水泡麵(吃)」。
文正公真是好雅興(???ω???)


六十多贊啦~為了答謝讀者分享一個乾貨……學古代文學期間遇到的最好笑的笑話……
7.大學古代文學專業課考斷句,選的是這一段:
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乃以大硃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
反正就用斜線把斷句畫出來就行。高考也會有這種題型。算是文言文考題的基本款。
有個同學斷成了,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
會公主……
歐陽修約會了公主……
當然這個不算什麼……
還有個同學把上面的句子斷成了:秀才刺試官,刷!
……秀才刺試官,刷!!
秀才刺試官,刷!!!
沒錯!他認為「刷」是個擬聲詞!!!!秀才「刷」的一下刺殺了試官!!!!!


1.大王來何操……被翻譯成了「大王來做什麼操」……
2.沛公起如廁,翻譯是「沛公開始變得像廁所一樣」(*/ω\*)
3.萬鍾於我何加焉,一個學生翻譯成「萬鍾給我加了什麼呀?」,另一個學生翻譯成「萬鍾對我做了什麼呀?」同事評論雲:「萬鍾是誰啊?這麼壞。」
又想到兩個……
4.「食之不能盡其才」——「吃了這匹馬,卻不能吃光它的材料」
5.「舅奪母志」——「舅舅強娶了我媽」

竟然有人喜歡這個答案好開森~再補一個:
6.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水裡的一百多條魚,都抽空出來游一會兒。


說到奇葩翻譯,怎麼能不提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雞湯大師于丹阿姨。
話說當年我剛看完第一遍《論語》,還是那種特別蹩腳的白話文譯註版。當時很中二,想要為國學復興貢獻一份力量(…)於是看完之後發了宏願要把整本書背下來,但是只背到第二章《為政》的一半就背不下去了……恰逢敗家講壇在播阿姨的論語感悟,我就想,就算我背不下來,如果能加深理解,那也是極好的。於是開始看。
第一集,講孝敬之道。

子游問孝,子曰:「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註:「子曰」後面應有「今之孝者」四字,于丹引用的時候有遺漏,這裡悉從原文,感謝評論區提醒。)

子游去問老師,什麼叫孝啊?老師說是謂能養,有很多人說能養著自己的老人,我們今天經常說贍養自己的老人,這是孝嗎?

孔子接著反問,至於犬馬,你看動物皆有本心,我們知道,羊羔是跪乳的,烏鴉是反哺的,也就是說,所有的動物都有這樣的心,犬馬也知道養它的長者,那這就叫做孝嗎?所以孔子提出一個很深刻的命題,他說不敬何以別乎?如果你只是讓父母做到衣食無憂了,你如果心中對他沒有深刻的尊敬,這能叫做孝嗎?所以中國人一說起來叫做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的心中對父母有這份深深的敬嗎?

這時候我覺得似乎哪裡不對,這句話跟我當時讀的蹩腳白話譯註本的解釋好像不太一樣……而且犬馬也知道養自己的長者是什麼鬼?狗和馬還有這種習性?可能是于丹老師家養的動物都讀過論語吧?
大約是于丹阿姨覺得這個也比較彆扭,所以她很機智地換了一組例子,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然後闡發了一段贍養父母是動物本心,人類還要對父母有敬意的議論云云。
當然我們都知道,正確解釋是:你們家的狗和馬,你也能養活它們,如果對父母也僅僅是養活而不尊敬,那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

好死不死這段正好就是《為政》裡面的,正好在我背過的範圍里,她要是講後面的,可能我就不明覺厲繼續聽下去了。反過來說,我只背了一章半就跳出一個這麼大的bug,後面豈不是要上天。於是我為于丹阿姨的口才深深折服,看了一集就棄劇了……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僅僅在《論語》界,論不靠譜翻譯大師,于丹阿姨還真算不上什麼。
當時我從一個朋友那裡知道了「國學大師」南懷瑾,他買了一堆南師的周易佛學之類的,每天放在床頭,不知道是有益修養還是睡眠。總而言之,我又去看了該大師的《論語別裁》: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過去所謂夷狄,就是文化落後的邊疆地區,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為中心,凡沒有文化的,稱為夷狄,因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四種族在當時是沒有文化,非常野蠻。中國則稱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孔子說那些蠻族落後地區的人,也有頭子,有君主、酋長。但光有形態,沒有文化,有什麼用,不如夏朝、殷商,雖然國家亡了,但歷史上的精神,永垂萬古,因為它有文化。

所以我們知道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國家不怕亡國,亡了國還有辦法復國,如果文化亡了,則從此永不翻身。試看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無前例。所以對於文化重建的工作,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太重大了,絕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送掉。這是很重要的,像孔子在這裡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夏朝雖然亡了,成了歷史的名詞,但夏朝的文化,一直流傳下來,現在我們也還接受。譬如過年,我們喜歡過陽曆年還是陰曆年呢?憑心而論,還是喜歡過陰曆年。對陽曆年,那是不得不過的。陰曆年就是夏曆,是夏朝留下來的文化。很多很多我們現在的文化,還是夏朝的文化。所以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政權的存在而沒有文化的精神,那有什麼用呢?因此文化精神一定要建立。

這句超出了背誦範圍,但是我此時已經是學過高中文言文的有痣青年(誤)了,總覺得這樣翻譯怪怪的。讀一遍也知道,「夷狄」和「諸夏」是對應關係,「有」和「亡」是對應關係,「夷狄之有君」對「諸夏之亡(君)」,多麼漂亮的對仗。所以最後五個字的翻譯應該是「華夏沒有君主」。
按說民國大濕們小時候都是讀四書的,我很懷疑南師當年論語是哪個老師教的……而且南師在書中非常排斥宋儒的註解,認為曲解孔子原意:

講到這裡,說句笑話,朱文正公及有些後儒們,都該打屁股三百板,亂注亂解錯了,所以中國文化,給自己人毀了。

真是太污了……
但是南師這部書對讀論語難道就一點幫助都沒有嗎?那也不能這麼說。比如他給我們指點了讀論語的正確方法:

第二天開會,我就反對,不贊成改編,因為,以全部《論語》來講,他本身就有一貫的系統,完全是對的。我們不需要以新的觀念來割裂它。問題出在過去被一般人解釋錯誤了。我們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將唐宋以後的註解推開,就自然會找出孔孟原來的思想。這叫做「以經解經」,就是僅讀原文,把原文讀熟了,它本身的語句思想,在後面的語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釋。以這個態度研究《論語》,它可以說前後篇章貫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張改編。

嗯,沒錯。

端木賜曰:我們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將南懷瑾的註解推開,就自然會找出孔孟原來的思想。

PS:我覺得我發現了另一種讀《論語》的思路,可以先讀一遍原文,大致理解文意,然後讀南師的著作來找茬,肯定會加深印象(逃


推薦閱讀:

什麼是取消句子獨立性?
文言文里通假字的「通」字與什麼同什麼的「同」字意思是否一樣?
如何學好語文?
如何寫一篇脫俗的[感恩]話題的作文?
如何用幾句話來描述你自己極度的自卑?

TAG:教育 | 文言文 | 語文 | 基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