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劇《鴨川食堂》和同名小說?
最近因為《深夜食堂》很火,又去搜了一些相關的美食日劇看,發現這部日劇是同名小說改編的,好像主要講的是京都美食。
我回家,帶著《鴨川食堂2》。老徐已經把今天的晚餐準備好了:糟滷雞爪、清炒蓮藕、百合子甜湯、還有一小碗滷肉。我有點恍惚。似乎感受到來自手邊這本小說里,很努力向我傳遞的:潛伏在食物底下的似有若無的羈絆:6個小故事,食物的名字毫無誘惑,就像老徐對我的愛一樣,理所當然的可以被我和故事的主角輕鬆地忽略。「請你看見那些潛伏的愛」,鴨川流——食堂的主理人,通過偵探的從業經驗和料理人對食物與人情的關聯,竭盡全力為每個人尋找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食物——來自日常的餐桌記憶,無非是炒飯、天婦羅蓋飯、中化面、聖誕蛋糕、煎肉餅、海苔便當這幾樣稀鬆平常的料理,但卻難以復刻。
就像老徐的糟滷雞爪,如果我不問他,他也一定不會告訴我,除了超市隨手可見的糟鹵料酒,他在腌漬雞爪的時候還放了竹鹽。鹽的區別,就有上百種。若是不問,囫圇吞下美食的我,去哪裡復刻老徐覺得稀鬆平常的調料?一種調料就足以改變味蕾的記憶。這種事,發生在童年的時光里,太隨意不過了。
做海苔便當的父親,因為兒子說「真好吃」,終於找到了製作優秀便當的方式:每一層海苔與米飯的中間,都是為營養而做出的努力——不只是鰹魚乾,還有新鮮的海鮮,用防腐的料理方式封存營養,給成長期的兒子生命的能量。這個父親的心思,我曾在老徐壓在米飯底下的荷包蛋里察覺過。「為什麼不把蛋放在面上?好看又直接」。「放在面上就會冷掉啊。壓在米飯底下,冷的慢。還有驚喜不是嗎?」老徐得以與自己的料理的心思。就像男孩的父親一樣,覺得自己能完美呈現沒一頓「海苔便當」就很了不起。我和男孩一樣,在很多年以後,才忽然明白了這潛藏的深意。
老徐洗完澡出來,見我還在閱讀。碗里的食物已經空了。
「不多吃點?」
「嗯。吃飽了。你看我把碗都舔乾淨了啊!」
「看來是真的飽了。」
吃乾淨。是《鴨川》給我的第二重療愈啟示。擅長料理煎肉餅的父親,對女兒「喜歡釣魚,就釣起來再放下再釣起來就好了」這種想法給與狠狠一巴掌的教訓,用年幼的孩子根本聽不懂的話訓斥她:「釣魚就是殺戮,不僅是魚、蔬菜和肉也是一樣,正因為會奪走它們的生命並吃掉他們,人們才會說『我就不客氣的享用了;『』釣上來的魚必須吃掉。」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嚴厲背後對食物和生命的尊重是不被理解的,甚至會曲解為生活的貧瘠導致了必須節儉;是不入流的日常所至。由此奠定的強勢的人生觀,和對孩子「一流」的要求,最終潰敗在數十年後父親的一盤煎肉餅前。信念建築的堤壩被回憶沖塌。她也終於明白,牛排與煎肉餅沒有可比性的真正原因,是愛的價值。這類料理,就像舌尖上突如其來的芥末,一口咽下,自舌尖、鼻尖、湧向眼底和大腦的刺激,會讓眼淚滂沱。心裡湧起熱流,給生活以全新的能量。而這一切,當然、必須要吃乾淨才行。
吃海苔飯的少年,吃煎肉餅的媽媽,吃聖誕蛋糕的夫妻……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哭。留下的眼淚似乎和悲傷無關,確切的說,更像是堅冰融化,藉助眼眶留下的水。而心底隱隱的痛覺,也是鬱結疏通時那種酸麻脹痛,心理學上稱之為——療愈的痛。
療愈的確會痛。這種將鬱結打散的過程,會讓身體感受到綿長、舒展的疼痛。很痛。但心裡是愉快和安穩的。似乎躺在床上,嘗試著從指間到大腦的放鬆,就會感覺到周身的疼痛。徹底放鬆,大約需要2個小時。之後便能輕鬆入夢。歸零。還原成嬰兒狀態。天真、安穩。
讀《鴨川》就有這種感覺。打通了思維和血脈,在食物與食物之間,似乎找到了自己。讓我在閱讀後的第一頓晚餐,順利平和。餐桌上和老徐聊天,從家事說到心事;從我的童年說到他的童年。直到夜幕四盒,徐大媽催我回去帶娃。我才意猶未盡地離開餐桌。徐大媽疑惑我竟然可以在二十幾年以後,跟老徐聊那麼久:「你們有那麼多話說嗎?你跟你爸不是一言不合就老死不相往來嗎?」
「蛤!」這樣說來,我真的有二十幾年,沒能和老徐認真聊天了。話題不是他數落我的種種,就是我不滿他的種種。充斥著鬱結的腫脹。把房門摔的振聾發聵。徐大媽總說,你們父女太像。都很倔,不肯低頭。但似乎,在《鴨川》的副作用下,倔強被疏通了。沒有誰低頭誰認錯誰俯首稱臣。只是簡單的,由老徐今夜餐桌四道菜的做法開始,陸陸續續講到了關於我童年時期對他的一些誤解。更正了那些「我不說,你不問。」的矛盾。
夜裡散步。我見到了滿月。
原來每月都會月圓。而我卻總把團圓固執的認定在「八月中」。
原來,每天都可以治癒,我們卻固執的認為「性格太像,無葯可醫」。
何須用藥呢?老徐對食物多一點用心。我對食物多一點認知。這便足以溝通。和解。
這是《鴨川》帶給我的治癒能量。
我將他留給老徐。希望對他的頑固性失眠,有所幫助。
這哪裡是食堂中的食事,是在探索人生
吃,恐怕是最可以牽動天下人情緒的話題了。中國人愛吃,拍出來的是《飲食男女》和《舌尖上的中國》這樣刀光筷影之間的熱鬧故事,而日本人愛吃,拿出來的則是《鴨川食堂》這樣小而美的人間溫情。
京都本願寺旁的一棟普通居民樓,鴨川從門前靜靜流過,鴨川流和小石父女開的沒有門頭招牌的偵探事務所食堂就在這兒,可以吃到可口的料理,還可以幫你還原曾經吃到過的念念不忘的食物。
在這裡游泳健將北野恭介嘗到了老爸曾經為自己做的海苔便當;單身媽媽朱天佳奈嘗到了父親為兒子做的蕎麥麵煎肉餅;幾近百年的和果子店主坂本良枝和丈夫吃到了兒子生前喜歡吃的聖誕蛋糕;著名模特白起初子嘗到了已故多年的母親做的粉色蛋炒飯.......
美味的食物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歡愉,還是打開一個個心結的密碼。看似尋常的食物,卻總因製作者用心地做了一點點的改進,有了很大的不同,讓這些走到人生岔路口不知如何抉擇、所以遠道而來的訪客念念不忘。當在鴨川食堂中品嘗到久違的食物,去喚醒味覺記憶。曾經的情感再次湧現,料理人的心跡昭然若揭。
探索過去,於是乎,放下執念和成見,勇敢而堅定的走下去。
日本人比熱絡的中國人要清淡的多。在談起吃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沉默寡言的,正如《孤獨的美食家》、《南極料理人》和《小森林》。在《和食之神:最後的約定》中,兩個頂級的料理師,他們約定要一起做料理超過百歲,十年來經常相互登門拜訪,僅是品嘗對方料理,卻鮮有語言交流。
食物製作者的心情會通過手傳遞到食物上,而食者則會通過品嘗食物感受到製作者的心。無言,去用身體去仔細感受細微的差別,進而有所感悟。這樣的思想完全是大和民族「苦寂」和「悟道」、講求「頓悟」思想的表徵。
也許正是這種有些苦歪歪的「指導思想」,讓這本書中的人都活的清清淡淡,故事總以當事人的苦澀打頭,卻在最後一切的一切有了合理的解釋後,有了一絲絲的回甘,滋潤著人的心田。相似的模式還有《夏目友人帳》,這部恬靜動畫片也同樣的蟬鳴和風聲中傳遞著淡淡的溫情。
故事應景的發生在京都。日本的食堂對應著的是中國的小飯館,一如料理店對應著大飯店。小小的食堂從外面看沒有什麼標識,製作的食物自成一派,可以媲美料理店。這不是我們武俠小說中的世外高人的做法么?就像《夏目友人帳》發生在田間的蟬鳴和夏風之中,遠離車水馬龍的都市,遠離聲名利祿的地方,在這裡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內心。
話說回來,故事中的青花魚、茗荷、鞋架草、抹茶鹽、冬花芽、櫻蝦、鴨兒芹、牡丹海鰻,這些有著美麗而令人充滿遐想名字的食物,還真的想去嘗一嘗啊。
「吃得好,請多用。」
這和「我吃飽了,謝謝。」是一對組合,意思是感謝你吃了這麼多,以表示店家的謝意,一般餐館是不用的,即使是地道的京都人,不過它不是一般的食堂。
在鴨川岸邊的東本願寺旁,有一家沒有招牌,亦沒有門帘,幾乎讓人尋覓不到的食堂,這裡不能點菜,可是卻讓人了卻羈絆,念慈在慈。
嚴格來說,這是一家失物招領處。在這裡你能找到用醬油和酸橙調味的太刀魚肉,剁碎放在由米飯,鰹魚乾和海苔從底部層層疊起的海苔便當;找到一個爛賭父親令人嗚咽的含蓄父愛;找回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繼續前進的勇氣......
在店鋪深處,一條細長走廊的盡頭,是一家別出心裁的美食偵探事物所,關於過去嘗過的美食,關於時光不在的記憶深處的味道,告訴這裡的偵探所長——小石,她和這裡的食堂老闆流就會盡其所能幫你實現。
每一個過來尋味的人,尋回的是味道,留下是隱藏的真相,生存的勇氣,前進的信心,人和事的溫情。
食物總是有這種魔力,將我們拉伸又拉遠,每一個孩子包括我自己對於家,對於童年,對於故鄉,能夠不斷回想,無法釋懷的永遠是那份難以忘懷,卻又在別處無法尋覓的味道。
和朋友,和戀人,和父母,和記憶,只需要一頓老酒,一口蛋糕,一塊臘肉,剩下的就全在滋味里。
於是,順境還是逆境,人情或者事情,都在味道里。
是在校門口蒼蠅館子里,桌子上吃剩的地鍋雞和滿地東倒西歪的啤酒瓶子;是用自行車馱著整箱啤酒和冷盤,醉倒了的女生宿舍;是人生得意處的高朋滿座,是執手相交的美好時刻;是深夜加班夜晚桌子上的一杯涼啤酒,亦或是以分別、相聚、錯愛、失意為名的各種必須以食物來銘記或了卻的快樂和苦悶。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做了什麼沒做什麼,說了什麼沒說什麼,而留下一些遺憾。
如果留下了,請來鴨川食堂。
很喜歡原著的小說,講著有故事的人所經歷過的溫暖而治癒的人生故事。在蜿蜒流過京都的鴨川旁邊的這所食堂,為芸芸眾生尋覓著記憶中的味道的同時,也為前來探尋的人生命中的某段故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鴨川食堂》講述的故事,以及充滿的歡笑與淚水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莫名的溫暖,更讓我感受到食物是有一種凝聚回憶的獨特的力量。有時候只要想到某一餐飯就會想到某個人,某件事,某一種生活。恐怕很多人掩卷後會跟我一樣自問,有什麼樣的料理是需要鴨川食堂幫我找回的。也會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某個人,某件事,還有某種食物所散發出來的情感。
《鴨川食堂》拍得很精緻,裡面的食物基本都是高級料亭級別,但是故事又很平民、親切、日常。
看完劇後就特別想在現實中找到這家食堂,去大吃一頓,也去重溫懷念的味道。
因為太喜歡這劇,又去找了原著小說看。書整體感覺很溫柔,像那些故事給人的感受。讀完書才明白日劇之所以那般打動人,是因為故事的根基打得好。搜了下評論,好多人說《鴨川食堂》讓他們覺得溫暖。於我而言,它不只讓我溫暖,更讓我生出對美好、希望這些字眼的嚮往和相信。
《鴨川食堂》可以稱作《深夜食堂》的白日版和升級版,更注重講述食物背後的故事與人,玩兒的更多是人情味兒,加了一點點懸疑,加了多多的溫情。
迷你劇,一共8集,每集45分鐘,講一個食客來尋找某種特定食物的故事。
適合一口氣刷全劇,京都美食一覽無餘!
鴨川是代表京都一條長31公里的河川, 也是對京都人最重要的一條休閑大道。人們近可看水面上的飛禽,身邊的櫻花,遠可看清水寺方向的群山。
佇立於鴨川岸邊的東本願寺旁邊,有一家不甚起眼的小食堂。父親鴨川流是鴨川食堂的老闆,女兒小石則是偵探事務所的社長。
父女二人開的「鴨川食堂」,打著「為你尋找食物」的口號,吸引了一個又一個來尋找過去食物記憶和食物背後那些故事的人。
前來的人會根據記憶複述出與他想要尋找的食物相關的地點和人物,以及這特殊食物背後真正吸引她的味道。鴨川父女就會根據少得可憐的線索,想方設法重現那道料理。
有的客人通過炸豬排懷念已經去世的前夫,有的客人想用意麵找回老年痴呆症的爺爺失去的對美食的記憶。
也有事業成功的男人來鴨川食堂,想要找回年幼時吃的土豆燉牛肉的味道,卻意外發現當年自己認為分成兩鍋做土豆燉牛肉,對自己並不好的繼母,其實是接力自己因為病重逝世的母親留下來的菜單,為他完成的專門的「大和煮」的「土豆燉牛肉」。
而他年少時因為懷疑而負氣離家,知道真相後卻只能對往事深表遺憾。
「你吃的土豆燉肉不是兩種,而是一種,是兩位母親接力完成的。」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六集《初戀的燉牛肉》。
55年前,信子與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孩認識了,男孩與她相談甚歡,甚至一見鍾情。男孩請信子去吃燉牛肉。燉牛肉上桌後,信子才嘗了一口,聽到男孩向她求婚,嚇得信子落荒而逃,從此與男孩相忘於江湖。
55年過去了,年過古稀的信子被女兒問到當年是怎麼被爸爸求婚的。想起她與丈夫是相親認識,說道求婚,想起的也便是那個早已記不清姓名的男孩。
「如果那頓飯繼續下去,自己的人生是否會改變,我很想確認這一點。」
信子女士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請好友帶自己走進了鴨川食堂——廣告說,它能幫人尋找到記憶中的美食——她要請鴨川食堂找到55年前吃過一口的燉牛肉。
如《鴨川食堂》的每一集,鴨川流不僅拷貝不走樣地燒煮出了一鍋燉牛肉,還給信子帶來了那個人的消息:雖然沒有得到信子芳心,他也結婚生子幸福地過完了一生。
是他一年前去世了,他女兒從日記里翻出了這些故事,並且將當年男孩想送給信子女士的手絹帶了來。
緣分並沒有眷顧他們,最初的相遇成為最終一面,但動容的故事卻在年深日久後流淌了出來。
與《深夜食堂》的開場驚艷和孤美的短小精悍不同,《鴨川食堂》可能在一開始稍難進入一些。但是,當你耐下心來,看到第四、五集,就會不由為其間美食中的人情味所深深感動。
每一集主人公都有著對於記憶中味道的執著。
我們的喜愛、思念往往都是通過對一種味道的執著而被延續,我們念念不忘的其實不單是那時的味道,而是那時的我和你。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也是在尋找幸福。
美食作為一個幸福的載體,會將這種幸福感一直傳遞下去,這種傾注了心血的味道,吃起來更加暖心,也更充滿對生活的動力。
正是抱著這樣的期待和被治癒的目的,站在人生分岔路口的人們,帶著迷茫敲開了鴨川食堂的大門。與那些充滿回憶的食物重逢,填補人生的空白,去往新的旅途。
《鴨川食堂2》:美食、回憶和愛
文=獨居江南
你的記憶中是否也有一道一直念念不忘的美食?它也許是放學後喝到的奶奶煲的海帶綠豆湯,或者是媽媽炒的讓你帶去學校的煙筍臘肉,也有可能是深夜肚子餓,爸爸給你煮的邵陽米粉……不管你現在身處地球的哪個角落,也不管你今年多大,記記中的味道經年不散,雖然隔著蒼茫的時光,它仍能時時勾起你的食慾和曾經的繽紛往事。尤其是在一些人生的重要時刻,你總覺得一定要吃到那道食物才圓滿。
於是你四處搜尋,抱著期待走進一家又一家餐廳,想要找回記記中的味道,但卻遍尋無果。明明是同一道菜,可是味道始終差了一點。你失望而歸,但去新餐廳的時候,仍然忍不住再點一次。
也許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多,書中這家開在京都隱秘巷弄里的鴨川食堂就以此為業。而且,每一次他都能精準地幫你重溫記憶中的味道,並帶回這道美食背後的故事。
於是恭介終於明白了,自己當年很嫌棄的海苔便當居然別有洞天。不善廚藝的爸爸特意向料理師傅請教,才做出了全日本最好吃的海苔便當。而他卻只記得爸爸因為濫賭,最後導致家庭破裂的事。他完全不知道,爸爸當年是多用心,才做出了這道海苔便當。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探訪生病的爸爸的恭介心中終於有了答案。
同樣是和爸爸有隔閡的單親媽媽佳奈,吃了爸爸給自己兒子做的煎肉餅之後,終於懂得,只要充滿了家人的愛,無論什麼食物,孩子都會覺得好吃,那是任何高級料理都比不了的。
美食可以打開人生中纏繞已久的心結,也能治癒內心深處的遺憾和傷痛。《聖誕蛋糕》讓一對年輕的夫妻釋懷了喪子之痛,《天婦羅蓋飯》讓一個歌手不再留戀都市生活,決定回家孝敬父母。美食還能讓人堅定信念,《炒飯》讓出身貧寒的初子面對富二代的戀人有了信心,《中華面》讓古板的父親決定尊重兒子的夢想。
其實,一直念念不忘的那道食物之所以讓我們覺得無比香甜,在於它不僅僅只是食物,它還承載了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書中說「家庭這個詞,指的就是家人居住的地方,這裡不光有吃的東西,還有人的味道。被家人環繞的安穩感,還有相互之間的牽掛,這些都會釀出味道。」
所以,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要找的並不僅僅只是記記中的味道,而是想要重新感受被愛的滋味,那些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牽掛和溫暖。那道一直讓我們回味的美食,就是關心我們的人給我們的愛的憑證。
故事樸實無華,文筆清新自然,結構簡潔明了。《鴨川食堂2》讓來尋找美食的朋友們一償夙願,他們不但重溫了記憶中的美味,還和往事握手言和,終於作出了自己的決定,開開心心地奔向人生的下一站。
那麼你呢,你找到你記憶中的那道美食了嗎?
如果有一天,你想起了一個人,以及和她在一起吃的食物,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孤獨的味道,嘗起來是如何的。你心中是否有一個怎麼也忘不掉的味道?甚至有些時候會覺得,「吃到那種味道,心裡的遺憾和痛就會好起來」?那麼請跟我一起進入鴨川食堂吧~
《鴨川食堂2》延續一的風格,還是一本好吃又溫暖的治癒系小說,它不同於國內的純愛暖萌系,更多的表現出一種人文主義的關懷,鳳凰衛視主持人沈星推薦它是「特別好吃的一般書,就這樣咽著口水一行行念下去,食物的味道和品嘗者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我認為它不僅帶領我們品嘗到許久未曾吃過的美食,還能讓人發現潛藏在食物中的情感。就好像我之前說的一樣,我們不僅僅是在吃美食,也是在「吃人」和背後的故事。
《鴨川食堂2》讀過的朋友都知道,故事稍顯老套了一點,讓我們很容易地猜到往事的原委,情節也沒什麼懸念的設計,但是如果僅僅因為這些就放下這本書的話,你一定會後悔的,因為作者在感情方面的處理,不僅不錯,更能讓我們被故事和主人公所打動,達到「寄情」的效果。
其實,這也是治癒系日本小說的一大特色之處,故事寫得平淡而真實,不過分地追求曲折離奇的故事,講究以情動人。這也是國內作者們和作品所欠缺的。無論是海苔便當,還是煎肉餅、中華面等,通過主人和客人之間的對話、情節設計,整本書達到了恰到好處的煽情和毫無痕迹的治癒。所以就算讀者猜到了結局,也能很容易地被其中真摯的感情和親人之間的依戀和牽絆所打動,在心裡留下淡淡的溫暖。這也是這本小說的價值所在。
《鴨川食堂2》幾乎每個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簡單的食物背後,是親人、朋友潛伏的愛,比如父親為了給兒子做海苔便當,在海苔與便當中間加入了新鮮的海鮮,為的僅僅是給兒子成長期提供充足的生命能量,然而這種愛是無聲的,只有當兒子日後找尋的時候才發現父親的用心,才被感動溫暖到。是不是有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溫暖就在平凡的瞬間。
僅僅傳遞一種愛的話故事還稍顯簡單,所以作者又在故事中傳遞出,要「找尋自己,找尋回憶」的聲音。就拿我而言,曾經的每一個場景故事作為當事人是沒有感覺的,直到後來突然有一天,想起爸媽給我臨行前帶的零食,回家特意做的紅燒排骨,甚至前女友為我準備過的精心飯菜等,這些片段都在日後提醒我,那時候我是幸福的,很多的誤解也好,煩惱也罷,瞬間煙消雲散。這就是治癒的效果。
在我看來,相比文字的力量,美食才是世界第一治癒良藥,它不僅是可以撫慰心靈,甚至可以拯救地球,不信的話,你就跟我一起打開這本《鴨川食堂2》來看吧~
http://weibo.cn/qr/userinfo?uid=200716200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女主不錯。
貓不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上野樹里這個演員?
※Legal High 為什麼不被引進我國大陸地區?
※如何評價日劇《失戀巧克力職人》里的各個角色?
※誰會是新垣結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