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的謚號是壯繆?

按照謚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
說關羽空有本領卻沒幹成什麼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難道蜀漢內部都不喜歡關羽嗎?


關羽的謚號本來不成問題,《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錄了追謚的經歷「(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謚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傳》也說「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謚,時論以為榮。」在《關羽傳》明確記載「追謚羽曰壯繆侯」。

但是隨著關羽在日後地位的越來越高,人們反倒從中發覺了問題,「繆」在謚法中是惡謚,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堂堂武聖,怎麼能用這個謚號呢?如在《三國志集解》中,明朝的程敏政就說:

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謚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謚,如謚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若果為惡謚,則史不應雲追謚之典,時論以為榮矣。考謚法「布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

也就是認為穆繆是通假字,關羽的謚號應該是「布德執意」「中情見貌」的「穆」。編輯《三國志集解》的盧弼也說「程說極允」,也就是對程敏政的觀點好頂贊。隨著《三國志集解》的流行,這種說法簡直成了定論。

但這種說法真的可靠嗎?

漢朝謚法大體使用《逸周書·謚法解》中的謚號,時人認為《逸周書》是孔子刪《尚書·周書》之餘篇,以兩漢經學之繁盛,可見其神聖地位。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逸周書》本為先秦典籍彙編而成,其中《謚法解》當出自戰國中期(見汪受寬《謚法研究》)。並明確記載了「穆」「繆」為兩條,要是兩字通假,那意思應該類似,哪有一為美謚,一為惡謚,而且意義完全不搭的情況?《獨斷》不過引用《謚法解》罷了,這事和蔡邕何關?

穆繆在上古可能是通假字,但在後代決然不是。如程敏政提到的宋孝宗加岳飛謚號為「武穆」,而在宋寧宗時,把秦檜的謚號由「忠獻」貶為「繆丑」。要是穆繆古今皆通,那麼豈非岳飛和秦檜同謚一字,這也太荒謬了。

而「繆」謚呢?用「繆」這樣惡謚的非常少見,時代較近的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不過距三國都有幾百年。巧合的是,《晉書·何曾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何曾為人貪鄙,在禮官議論謚號時,博士秦秀提議謚為「繆丑」,雖然最終未獲採納,但可見時人明確「繆」為惡謚,斷無和美謚「穆」相混的道理,兩字非通假甚明。(何曾死於咸寧四年(公元278年),據追謚關羽不過18年,還在陳壽編纂《三國志》之前)

綜上,穆繆不但不是古今皆通,而且魏晉時肯定不通。而程敏政所舉的例子如秦穆魯穆均早於戰國中期,也就是在《謚法解》成書以前,以先秦的例子論魏晉,可謂價值堪憂(漢穆生晉穆彤不知何人,望方家解惑)。如果按照清朝錢大昕的說法,秦穆公的穆是昭穆排序的穆,而其謚號應為繆(見《史記·蒙恬列傳》),如果可信的話,穆繆就完全沒有通假過,只是古書有些竄亂而已。

歷代多不認為關羽謚號的「繆」有爭議,在宋朝洪邁的《容齋隨筆·名將晚繆》描述關羽當時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擒,以敗大事。」可見還是按照「繆」來解釋的。

包括對謚號最為了解的皇室。宋高宗加謚關羽「壯繆義勇武安王」,宋孝宗加「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而元文宗刪去壯繆二字,改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為何?顯然覺得壯繆配不上被神話的關羽。到了神話關羽最厲害的清朝,最喜歡多事的乾隆也來參和了一腳:

乾隆三十三年,以壯繆原謚,未孚定論,更命神勇,加號靈佑。殿及大門,易綠瓦為黃。四十一年,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謚,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武英殿可刊此旨傳末,用彰大公。

竟然在四庫全書中把關羽的謚號改為「忠義」!因為謚號不滿意而更改千餘年前的原文,也實在過於奇葩。不過從中可以看出,乾隆認為壯繆不是好謚號。如果是美謚壯穆,怎會有此一出?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謚號的另一字「壯」,在現時《謚法解》版本中均無。現存的「壯」解如「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征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非禮勿履」出自元朝《經世大典》,「威德剛武」「赫圉克服」出自《永樂大典》引《唐會要》。

《經世大典》的謚解除「非禮勿履」條外均出自東漢劉熙失傳的《謚法注》(《謚法解》最早的注本),查其意向,和《謚法解》「庄」條「兵甲亟作」「叡圉克服」「勝敵志強」「死於原野」「屢征殺伐」「武而不遂」幾乎一致,可知「壯」謚通於「庄」謚。而「繆」倒也確實有通假字,但是是通「謬」而絕不是通「穆」。

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征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加上一點名過其實,壯繆的謚號可謂關羽的完美寫照。本不需要溢美關羽的人多次一舉,要是沒有失荊州的令人扼腕,關羽何能為武聖!

——————
王利器先生對穆繆做過辨析:
《風俗通義·五伯》

孔子稱 「民到於今受其賜」。又曰:「齊桓正而不譎,晉文譎而不正。」至於三國,既無嘆譽一言;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戍而去,違黃髮之計,而遇殽之敗,殺賢臣百里奚,以子車氏為殉,詩黃鳥之所為作,故謚曰繆。

王利器注

周書謚法篇:「名與實爽曰謬。」通作繆,蔡邕獨斷:「名實相反為繆。」史記蒙恬傳:「蒙毅曰:『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號曰繆。』」論衡福虛篇:「且近難以秦穆公、晉文公,曰:夫謚者,行之跡也,跡生時行以為死謚。穆者,誤亂之名;文者,德惠之表。」皮日休皮子文藪秦穆謚繆論云:「晉惠公之在位,作宗廟之蠹蠍,為社稷之稂莠,一立十五年,其為害也大矣。今之學者,以秦穆為繆,尚疑其謚,得斯人也,可以謚繆為定。 」據此諸說,則繆為繆戾之繆,舊有是說;而吳曾辨誤錄下尚謂「後世稱穆而不稱繆」,謝肇浙文海披沙猶舉以與魯繆、關壯錫(此處疑為電子版錄入錯誤,應為關壯繆即關羽)相比,是知一十而不知二五也。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四曰:「古書昭穆之穆,與謚法之繆,二字相亂。禮記大傳:『序以昭繆。』註:『繆讀為穆,聲之誤也。』坊記:陽侯殺繆侯而竊其夫人。』釋文:『繆音穆。』公羊傳:『葬宋繆公。』釋文:『繆音穆,凡此後仿此。』史記蒙恬傳:『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然則秦繆公之謚,當讀如繆,所謂名與實爽曰繆也。蒙恬(案當作蒙毅)秦人,其言必有自矣。」

一美一惡的謚號在汪守寬先生《謚法研究》特別提及,有文靈,平厲,成縱等。而壯謬也是其中之一。唐朝王彥威在《駁太常擬元載謚議》寫道:「元載謚成,則不得為縱,縱則不得為成。成縱並施,美惡齊致,考之常法,實不通經。夫蕭瑀謚貞,詔命加褊,事出恩制,不可據依。爾後崔韶以平厲謚楊炎,以壯繆易伊慎,此皆惑於貞褊混淆不可之文,祥在駁議。今明其說,恐誤後來。」裡面提到伊慎謚號壯繆,明確表明這個謚號是「美惡齊致」的。伊慎是中唐出色武將,但晚年為求河中節度使賄賂宦官而遭貶斥,因此謚號壯繆。


嘎嘎這個我來回答

其實現在史學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 繆通穆 穆為「布德執義」
同理岳飛也是~岳飛的嗜好是武穆

-----------------------------------------------
有知友認為我回答有些牽強 這里我想做個我理解的解釋
首先 我沒有說我的說法是100%無誤 我只是說大部份有這樣一種觀點
其實認為劉禪對於關羽因為失荊州的問題給了個「繆」

這我想和後世三國演義和民間塑造有直接關係
首先我列舉一些我認為不是惡諡的理由

1 見三國志趙雲傳

三國志趙雲傳: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謚;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謚,時論以為榮。

時論以為榮

這是當時人們的一種看法 認為這是榮譽 沒什麼好說的

2 見史記中關於秦穆公的記載習慣

史記中確有兩者相通的情況 比如秦穆公 史記中也曾記為秦繆公這樣一種說法.

諡號:

先秦時的謚號以用一個字為常,也有用兩三個字的。用一個字的如:秦穆公、晉文公;用兩三個字的如魏安釐王、趙孝成王、韋睿聖武公等。

漢代時期恢復謚法,而且這一時期謚法制度也日趨嚴密,朝廷中正式設立大鴻臚一職,管理王公列侯的謚法。漢代以後,謚號大多為兩個漢字:漢文帝劉恆「謚號」全名為孝文皇帝,蕭何謚為文終侯。

我們可以看到諡號在漢時的嚴謹性 我想關羽得到的諡號切不應該有諷刺之意 實在沒有必要

最後引用一下三國志集解

程敏政曰: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後主時諸葛功德蓋世,蔣琬費禕亦見謚。至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皆得追謚,時論以為榮。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謚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謚,如謚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若果為惡謚,則史不應雲追謚之典,時論以為榮矣。考謚法「布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梁章鉅曰:壯繆並非美謚,不知當時何以取此,今殿本改為忠義,傳末刊載乾隆諭旨云云。弼按程說極允,梁說非是。後代易謚原無不可,更易本傳則不可也。

以上。


民無能名曰神;靖民則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仁義所往曰王;
立志及眾曰公;執應八方曰侯;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群曰君;
揚善賦簡曰聖;凈賓厚禮曰聖;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綏柔士民曰德;諫諍不威曰德;
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誇志多窮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
安樂撫民曰康;和民安樂曰康;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德周達曰昭;治而無眚曰平;
執事有制曰平;布綱治紀曰平;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
布義行剛曰景;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闢土遠服曰桓;克凈動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能思辯眾曰元;
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聖善周聞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勝敵志強曰庄;死於原野曰庄;
屢征殺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不生其國曰聲;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衍曰戴;未家短折曰傷;
短折不成曰殤;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官人應實曰知;肆行勞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
凶年無谷曰荒;外內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在國遭憂曰愍;
在國逢難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貞心大度曰匡;
德正應和曰莫;施勤無私曰類;思慮果遠曰明;嗇於賜與曰愛;
危身奉上曰忠;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禮曰魏;教誨不倦曰長;
肇敏行成曰直;疏遠繼位曰紹;好廉自克曰節;好更改久曰易;
愛民在刑曰克;除殘去虐曰湯;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
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
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
尊賢讓善曰恭;威儀悉備曰欽;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闢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厘;有罰而還曰厘;溫柔賢善曰懿;
心能制義曰度;聰明睿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芝心克庄曰齊;
資輔共就曰齊;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慎曰頃;柔己安眾曰靖;
恭己祥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威德剛武曰圉;彌年壽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追補前過曰剛;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
強以執正曰威;治典不殺曰祁;大慮行節曰考;治民克盡曰使;
好和不爭曰安;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
追悔前過曰思;行見中外曰愨;狀古述今曰譽;昭功寧民曰商;
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執義揚善曰懷;慈人短折曰懷;
述義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業曰烈;剛克為伐曰翼;
思慮深遠曰翼;外內貞復曰白;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
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殺戳無辜曰厲;愎很遂過曰刺;不思忘愛曰刺;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好變動民曰躁;不悔前過曰戾;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鋪位曰幽;動祭亂常曰幽;柔質受諫曰慧;
名實不爽曰質;溫良好樂曰良;慈和遍服曰順;博聞多能曰憲;
滿志多窮曰惑;思慮不爽曰厚;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
內外賓服曰正;彰義掩過曰堅;華言無實曰誇;逆天虐民曰抗;
名與實爽曰繆;擇善而從曰比。


惡謚無疑。不要認為惡謚就是完全否定,惡謚只不過是認為錯誤太明顯不易隱晦而已。
根本不用解釋成通假字,陳壽不可能分不清這倆字的區別,定謚號的人也不可能分不清區別。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奇怪的歷史奇異現象?
乾隆皇帝殺過哪些滿人貴族、旗人貴族?
如何看待我國相當一部分人把文學作品當做正史,是不是我國教育的失敗?
秦始皇為何信任蒙恬?
如何看待魯迅對孔子的態度?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關羽 | 三國演義書籍 | 謚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