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為什麼要尚古?為什麼一般不推薦臨近人的字帖?
一般學書法就拿楷書來說,往往都推薦臨習唐代楷書,顏體,柳體,或者是歐體,但是後來有一些楷書其實是比顏柳歐三家的字好看的,比如黃自元的楷書,還有現在田英章的楷書,他們的字從上面三家的字中又做了改進,應該更完善啊,為什麼一般不會推薦臨他們的楷書,有什麼問題嗎?
田先生的字,要說是對歐體的改進,他自己恐怕是不敢妄承的。
其兄田蘊章,在錄製的節目中也說過,今人的字,沒有經歷過時間的考驗,很多東西,不確定是不是好的,而古人字跡,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懵懂時期取精去粗,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後,再看今人的字跡,自然知道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
黃自元的歐體,在我看來,清代之中還不如姚孟起的好,往前追溯,更是排不上號。他的貢獻,是通過結合歐體柳體的特點,寫出了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樣的理論書籍。
而田氏兄弟,黃自元,姚孟起,之所以寫的好看,是因為他們寫的都是帶有館閣體色彩的歐體。
當然,館閣體也沒什麼不好,絕對的美觀,賞心悅目。
但是歐體最大的特色,險峻中求平和,已經被歐陽詢本人發揮到極致,後世無人可望其項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等而下之。
書法為什麼尚古?尚古才知道法從何來,法之為何。因為古人的字好,就這麼任性。
一個真心希望你寫好字的人,當然推薦你去學好的東西。
今人的字好不好,不知道。等到今人的字歷史完全承認的時候,我們早就死了,所以推薦古人的,又好又保險。
因為今人也是從古人身上吸取的能量。三五百年以後自然也有人推崇學習啟功
因為今人的書法藝術水準沒有經過歷史的沉澱,其評價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不能確定其真正的藝術價值。而古人的字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洗鍊,大浪淘沙,去偽存真,其中哪些真正有藝術水準,哪些浪得虛名,就慢慢澄清了。在已有歷史資料的範圍內,歷史澄清一切。所以還是練古代的經典碑帖比較保險。
至於黃自元的字,初看是好看,但是不耐看,因為力度不夠,筆畫有點輕飄,其整體藝術水平不是很高。田體雖然水平也不錯,筆畫力度和變化都還可以,但是字的結構略帶美術字、印刷體的意味,這就導致美感不足。跟古代經典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只是看其表面感覺好看就是好,這只是很表面的層面。其實,書法之美,更多的不是看出來的,而是寫的時候體會出來的。當眼光高了,看也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寫。
中國傳統藝術往往是「娛己」大於「娛人」,注重自身修鍊,陶冶身心。練習書法使人長壽。練習書法需要運「氣」、發「力」,其原理類似氣功,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水平越高,越有此功效。所以古今書法家往往長壽。學國畫使人身心舒暢,特別是山水畫,煙雲供養,酣暢淋漓,天人合一,身心舒暢。中國藝術是陶冶身心為主,同時作品帶給觀者美的感官享受。所以不能單單以看上去好看為標準。
選字帖還是選古代的經典名家、經典碑帖比較保險,比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王羲之、王獻之、董其昌……等等,還有一些比較高水準的魏碑,比如《始平公造像記》等等,都不錯的。這些經典大家的字,無論從筆畫、結構、變化、章法等來推敲,但是具有非常經得起品味的美感的,有著經得起推敲的藝術水準的,越學越覺得其複雜。而現代的和古代普通書法家的則是越學越覺得其簡單,區別就在於此。
學中國傳統藝術,包括書法,有一個規律就是:取法於上,得其中,取法於中,得其下,取法於下,更下之。意思是以上等水平為師,學得的是中等水平;以中等水平為師,學得的是下等水平,如果跟下等水平學,學出來的只能是更低水平的了。所以,取法乎上,取法宜高不宜低。選哪一家來學,就要慎重。選字帖的水準要高,這樣練出來的眼光就高,即使手頭功夫暫時低點,由於審美層次到位,經過練習始終可以追上來。但是如果一開始選的字帖水平比較低,就會造成眼光偏低,由於審美層次偏低,手頭功夫就難上升上去。很多時候眼光都是先入為主的,所以特別是入門現在的起點字帖水準一定要牛。
先集中學一家,待到一定的成就之後,廣取百家之所長,才能不斷前行,永無止境。現代的書法家,當你水平提高到一定的水準之後,可以適當吸取其優點,但是不適合入門和鞏固階段。
說田英章先生的字更完善心裡還是梗了一下的,先生肯定是不敢妄承的。現代人的毛筆字都是 愛好 ,中國書協的書法家大神平日里寫字也還是用鋼筆圓珠筆。古代人從學字開始就用毛筆,漫長歲月積累的經驗 達到的境界,現代人怎麼可能去完善它。況且吟詩作賦是一體的,是他們的生活,一首詩詞一種情境,都是我們體會不了的。王羲之如果沒喝酒,估計蘭亭序也沒有那麼流暢好看。
總之學毛筆字,一定要看臨古貼,如果有人讓你學現代人的字,要麼他是托,要麼他完全不懂書法 還是別跟他學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