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海昏侯墓發掘是否會將未來探索秦始皇陵的步伐加快?

是否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意義?兩個工程的難度有多大差距?


那沒得比的,海昏侯墓還只是西漢一個侯國的國君的墓葬。而秦陵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墓葬啊。單單從佔地規模和體量上就是天壤之別呢。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鬱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在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而海昏侯墓墓園面積有4萬多平方米。你自己扳著指頭算一算中間可是相差了多少個數量級,一個是平方千米,一個是平方米。就如同你在北京蝸居和在西藏買下整個藏北一樣了

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內城裡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制武士頭。後經國家有關組織的挖掘,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現代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幾千年來未被盜掘。

這幾張圖片是海昏侯墓地周邊的圖景,秦始皇陵那需要多少工作人員和發掘人員,安保。現在的技術根本是達不到的,出來就會像以前的兵馬俑一樣破壞文物,這是對歷史和文化的不負責任啊。所以不大可能發掘的目前看來。
海昏侯墓的考古技術的突破應用:
技術很多,低氧艙設備首次運用在考古領域,這個設備以前都是用來放核彈的。一些很容易氧化的文物一旦提取就可以馬上進入低氧艙保護,而且除了小型低氧設備,還專門修建了大型低氧工作室,內棺可以全部整體打包運輸進去進行實驗室考古。工作人員要帶氧氣瓶進行考古。金屬 漆木器 簡牘各個領域都有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分別帶隊進行保護研究,各個學科都參與進來。

可是秦始皇的陵墓面積如此之大,怎樣做一個那莫大的低氧倉或者真空保存外罩裝置呢?不然一接觸空氣,那些深藏在地下的古代鮮艷的陶俑,漆器等都會失去原來的色彩神韻。所以這次海昏侯墓的發掘只是對中小型的漢墓或者先秦墓葬借鑒意義更大,但是對於巨大的帝王那個陵寢還是捉襟見肘,可供參考的信息不多啊。
但是呢,還是有意義的,根據一些報道和參與其中人士的回答:
對考古學來說是一個範本,因為這是第一次文物保護與文物發掘同時進行的考古項目;而且在發掘前期就做了很多工作,連未來的展示都做了考慮。多學科,影像化,數字化等運用,為我國考古新方向。


漢墓本身就少,能夠如此完整的不多,實際上可以說是非常罕見。這是馬王堆和南越王漢墓之後,國家文物局第三次派專家組進駐現場指導發掘工作,可見該墓葬的珍貴程度。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文字信息非常豐富。包括出土了上萬枚記載重要歷史信息的竹簡木牘。這些簡牘,是江西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也是我國簡牘考古極其重要的大發現。而且在迴廊區域,兵器庫、食官庫等都有遣策。這也很少見。
針對這些出土的簡牘,目前已成立兩個課題組,一個是科學保護課題組,對竹簡木牘進行清理保護、編號和紅外掃描攝影;一個是文獻釋讀組,對竹簡木牘內容開展釋讀和深入研究。目前工作是分區域進行的,目前正在進行第一區域的剝離,大概成功剝離了九卷書左右,大概有1500枚。還有三個區域等待剝解讀這些簡牘,不僅有助於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還有助於人們了解2000多年前的文化藝術、社會生活等。簡牘組帶隊的是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湖北荊州文保中心主任吳順清,他們在出土的木牘中發現了海昏侯寫給當時皇帝的奏章副本,該奏章的開頭部分寫有「臣某」等字樣,墓主人的身份指向很明確。


不會,這個是被迫的搶救性發掘。以目前科技水平,無法發掘秦始皇陵。


不會。
現在對於陵的政策是,能不動就不動。海昏侯墓不過萬餘平方米已經如此興師動眾,更何況秦始皇陵50多平方公里。
其次,海昏侯墓是搶救性發掘,換言之,不發掘不行了。秦始皇陵這種目前沒有直接證據指明被盜掘(個人認為也不可能)的超大型陵,沒有發掘的必要。如果操之過急,只可能重蹈定陵覆轍,而且損失只會更大。
然後,非常重要的是,技術問題。對這種大家心裡都清楚,意義絕對首屈一指的大陵,怎麼挖掘?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和外界環境隔絕。這麼大的一個保護功能的建築,造價不菲。即便是有了資金,技術也達不到。秦始皇兵馬俑的大型鋼結構已經到達工程力學的極限了,這才是個外層的陪葬坑,規模已經如此大,已經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的主體,這個面積範圍,這個價值,都決定了我們必須謹慎對待。
最後,出來的文物,怎麼保護?秦始皇陵現在探測出來裡面水銀含量極其高。老師上課說過,這個水銀問題的解決,已經讓人很頭疼了。且不論所謂「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事死如事生」所帶來的珍貴隨葬品,陪葬品,就是小小的陶佣彩繪都保存不了,現在還是不要為了自己的好奇心,成為短視者吧。


海昏侯墓的發掘,意義是非常重要的。2015.12.30記,有時間了來補。


合三十四省十八校之力,不能動秦陵之一毛


現在的技術不一定能保護好秦皇陵。你考慮一下一旦失敗的歷史影響,這不是簡單考古的事情,這是要上書的事情。下到專家上到天聽,沒人敢擔這個責任。一旦失敗,我們這一代人都要被描述為「愚蠢不懂考古導致毀了天字第一號皇陵」的一代人。想想看我們看大躍進時期的人吧,未來人就是這樣看我們的(只要我們失敗)。所以成本太高了,何必呢?


個人認為,這是兩回事兒,畢竟海昏侯墓是一次搶救性發掘。
這樣高等級的大墓,除了政治考量和輿論之外,專業上最重要的是研究目的。考古不是為了提取文物,而是為了通過研究來拓寬視野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考慮,很多研究未必一定要把陵墓挖開才能做。能不能發掘,如何發掘,這些問題是要根據研究的水平和需要來決定的。
所以,綜上所述,應該是不會,畢竟沒有直接的關聯。


開個海昏侯·看看現在的股市 ~開個萬曆 後面的10年~就明白了 始皇能不能動···


我想知道為什麼兩千多年來秦始皇陵沒有被盜??應該很容易找吧,那麼多盜墓的為啥沒有去啊???


。。。。報請全國人大批准,再報請聯合國批准,畢竟世界文化遺產


不會,謝謝。


先人的陵墓。還是不要打擾了


不被發掘的始皇陵最有價值


如今考古不主動發掘文物,只是搶救性發掘。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不會有任何影響,海昏侯墓還是屬於搶救性發掘而不是主動發掘。至於難度完全不是一個級數的,看到秦陵那山頭嗎?真的要搬山卸嶺才能動工了。


那些個沒挖的皇陵 還是早點挖了吧

雖說現在保護肯定做不周全 但好歹有保護

能填補多少考古空白就填補多少吧 好歹留下了定論 不會失傳

這國內形勢一旦有變 再經歷幾次軍閥盜掘 怕是會更慘

舉個栗子 定陵挖掘確實不當 這無可厚非 但如果比之孫殿英又如何?誰都無法保證局勢永遠不亂啊


咋從沒聽說日本人要挖自家祖墳?反倒是中國人在國際上搞得熱熱鬧鬧的要挖自家祖墳


估計秦始皇陵地下的弓箭機關以及水銀做的江河大海至今完好,進去後能不能活著出來都是個問題。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


推薦閱讀:

南昌海昏侯墓的發掘有何意義?

TAG:考古 | 秦始皇陵 | 秦始皇 | 南昌海昏侯漢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