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就想知道他的書法功底如何?書法成就有多大?


12.4更新。

這篇答案的評論區,是我在知乎寫書法回答這麼久所見最特別的一個評論區——我寫了一篇答案,講我認為田英章的學書思路存在怎樣的問題,然而評論者在反駁時幾乎沒有一個是針對答案中的觀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去進行反駁的,而是在講「氣度」、「胸懷」、「包容」、「尊重」……

(有朋友對於答案中韭花帖和八大的例子存在不同看法, @呂盈池 的回答直接質疑我這篇答案立足的根基,關於這些不同意見,我想說不論誰的看法是對的,先感謝你們能客觀理性地就事論事。)

其實在寫這篇答案之前我就知道很多朋友對田氏兄弟感情很深,正如一位朋友和我說:並不是每個愛好書法的人都能夠幸運地找到一位合適的老師,對於很多自學起步的人來說,田氏的教學視頻給了他們莫大的鼓勵和幫助。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很多人的感情深度,已經到了「看到有人批評他就必須要反駁,不論批評得是否合理、不論批評者是為了抹黑他還是在有理有據地講一些事實」的程度。

因為某些特殊的情感,我的答案沒法讓你冷靜看待、引發正面的思考,這是我不願看到的。所以我在原答案基礎上補充一段:

田氏兄弟自己曾說「學歐不學田」,田英章也在公開場合談過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相關視頻和訪談網上都搜得到我就不貼鏈接了。

也就是說——「田英章的書法存在缺陷和不足」這個結論,不是我下的,也不是其他答主下的,而是田英章自己說出來的——你們支持、尊重甚至崇拜的人,自己說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這個事實你必須要清楚。

田英章的書法並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問題的——田英章自己是這樣認為的,我再次重複。

而我這篇回答的意義在於,以我在書法上有限的經驗,去談談如何理解田英章的這句話,或者說,為大家理解「為什麼田英章自己說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增添一種角度和思路。

最後,這篇文章講的是「田英章的學書思路存在怎樣的問題」,貼出各位古人的作品是為了說明學書的範本問題,不是「在用其他古人和田英章的字作比較以此來貶低田英章」,評論區自嗨的各位可以歇歇了。


-----------------

原答案:

當我們放眼中國書法的歷史長河,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巨牛無比的書法家。

作為熱愛書法的現代人,這些書家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他們是前進的方向,是奮鬥的動力。「取法乎上」、「與古為徒」、「師古不泥」……這些詞都指向一個重要的事實——在書法學習中,除了那些教你筆法、結構、審美的「生活中的老師」,古人也是你的老師。

同時,這些詞還指向另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學習古人時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學,決定了你在書法這條路上能走多快、走多遠、取得多高的成就。

不知大家有沒沒想過,那些站在歷史長河中的書法家們,除了「巨牛無比」,還有哪些共性?

答案有很多:天賦過人、勤奮、文學功底深厚、都和官場沾邊……

而我想說的一點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書家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探索書法中的「極限」問題,在取得成功後,他們的作品成為了書法藝術中,某種意義上的「極限的代表」。


這是楊凝式的《韭花帖》,一眼看過去就會發現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特別遠。

(《韭花帖》現存兩個版本,經 @tzy999 提醒,上圖為清·乾隆內府藏本,是為摹本;下圖為真跡,羅振玉藏本。原答案及後文舉例用的是摹本,現補充真跡圖片。感謝指正~)

練過行書的朋友都知道,對於行書作品來說,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是特別重要的,從上看到下要「貫氣」,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越近,越容易產生聯繫、達到氣息通暢,所以常規的行書作品字與字的上下距離都很近:

蘇軾《黃州寒食詩》

米芾《蜀素帖》

趙孟頫的《赤壁賦》字距比前兩者要大,但是和《韭花帖》相比,仍然只能算「常規距離」。

楊凝式的字距,在行書作品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探索出了「行書作品中字距的極限」,他的《韭花帖》就是極限的代表。

這是八大山人的一幅手札。

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都記得一句話:「寫字要中鋒用筆。」這是因為在楷書和篆隸中,中鋒用筆是一個必要的技法,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筆畫都是由中鋒完成的,也就是在行筆過程中,筆尖必須在筆畫正中間。

但是到了行草書就不同了,行草書比楷、隸、篆更強調筆畫上的對比變化——粗細、方圓、曲直……變化越多效果越豐富,中鋒與側鋒也是一對重要的對比關係,所以在一般的行草書作品中側鋒的運用是很多的,為的是與中鋒形成對比,給整個字增添一重關係:

孫過庭《書譜》,箭頭所指為側鋒用筆。

黃庭堅手札,箭頭所指處,用筆為側鋒。

然後我們再看八大山人的這張:

幾乎筆筆中鋒,在面對箭頭所指的這種極易出現側鋒的轉折時,八大仍然固執地選擇中鋒用筆——「論中鋒,沒人敢跟八大比純。」

所以,八大山人探索出了「行書作品中,中鋒的極限」,他的作品就是這個極限的代表。

有勇氣去探索極限很牛,但也僅限於「很牛」——只有探索成功,才稱得上「巨牛」。

探索極限往往意味著追求極端,而一件藝術品的成立需要基本的平衡,當極端打破平衡,也就意味著你探索失敗了。所以,如果想立在懸崖邊上受萬眾矚目但又不會墜崖而亡,需要智慧和手段。

楊凝式冒著「丟失連貫性」的風險,在一幅行楷作品中把字距拉大到前無古人的程度。但同時,他又通過對字形、粗細、距離等處理,把一行字微妙地分成了不同的組,使其不致散亂零落,依然連貫(右數第三行,紅線表示楊凝式對字的分組,私以為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經典的幾行字「之一,其中奧妙值得細細品味)。

楊凝式把自己推到懸崖邊,然後又穩穩站住了。

缺失對比關係,會使書法作品變得單調,單調是行書的死敵,八大卻在寫行書時直接拋棄了中側鋒的對比;但同時,你看兩個紅箭頭,這是墨色枯濕對比;再看兩個藍箭頭,這是方向上的正斜對比;再看紅色的圈,這是強化筆畫的點、線特徵形成的節奏對比——他扔掉一種關係,同時有意識地強化好幾種關係,使自己的行書遠離單調。

八大把自己推到了懸崖邊,然後也穩穩地站住了。

前文說過:

學習古人時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學,決定了你在書法這條路上能走多快、走多遠、取得多高的成就。

那麼面對楊凝式、八大山人這種巨牛的古人時,什麼樣的思路和方法才是清晰、科學的呢?

1、他們代表了書法某種意義上的極限,是「站在懸崖邊的人」。

2、他們在探索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墜崖而亡,原因在於他們選擇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們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的,這些東西很重要。

3、學習他們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接下來該輪到本文最後一位巨牛出場了: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既有對比變化,又很和諧統一(班級的例子又來了——就像一個班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又能團結在一起,這樣才好)。

然而歐陽詢,探索了書法中「統一的極限」:

從點畫方面去理解,歐陽詢把相同的筆畫盡量處理得相似,比如上圖中,三個平捺長得差不多。

橫折也是同樣道理。

歐陽詢在筆畫的處理上運用這種相似的手法使他的「點畫語言」非常統一,結合結構上的技法,《九成宮》呈現出了端莊、清麗的美,在唐朝這個崇尚法度的年代,歐陽詢通過他的執著追求讓楷書的美實現了一個層級上的飛躍。

但是,統一走向極端就是單調、平淡、機械化,為什麼歐陽詢的字沒有這些缺陷呢?因為歐陽詢在追求統一的同時,會為相似的筆畫賦予微妙的差異。

比如這兩個平捺,歐陽詢在角度、粗細、出尖長度、出尖方向上都做了微妙區分。

橫折的角度、粗細、「肩膀」的高度都有些許不同。

比如這兩個橫折:下頓方向不同、豎的傾斜角度不同,長短也不一樣。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總之,歐陽詢通過「相似」去追求極限的統一,又利用微妙的「不同」,去避免走向單調、機械、千篇一律的極端境地。


活學活用的時候到了:當我們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時,應該有怎樣的思路和方法?

1、《九成宮》代表了書法中「統一與對比」的某種極限,歐陽詢是「站在懸崖邊的人」。

2、歐陽詢在探索統一的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走向單調和機械,原因在於他給字賦予了很多微妙的「豐富」、「對比」、「不同」,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的,這些東西很重要。

3、學習他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接下來請欣賞田英章臨摹的九成宮:

看他對相同平捺的處理:

再看一下原帖:

看他對橫折的處理:

「宮」的兩個橫折,剛才用原帖舉過例的,還記得么:

通過他的臨摹可以看出:在學習對象——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已經極度追求統一、缺少變化的情況下,田英章繼續努力,把僅有的一點寶貴變化完全拋棄掉了。

這是田英章的創作:

看看這些相同筆畫的處理:

分析完田英章的作品,我們最後回頭看一眼剛才的「活學活用」:

當我們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時,應該有怎樣的思路和方法?

  • 九成宮代表了書法中「統一與對比」的某種極限,歐陽詢是「站在懸崖邊的人」。

  • 歐陽詢在探索統一的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走向單調和機械,原因在於他給字賦予了很多微妙的「豐富」、「對比」、「不同」,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這些東西很重要。

  • 學習他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書法的長河激蕩而來,流過山間又洶湧而去,其中充滿了像田英章這樣墜崖的人。


很好。

市面上那些田英章字帖除外。

鏈接:http://pan.baidu.com/s/1i4E29Ml


1.田字很漂亮很有特點,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且辨識度高
2.田英章功底極為深厚
3.田英章為當代書法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田英章對書法教學有著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方法和看法
5.田字師於歐體但不等於歐體,想學田字就學田字,想學歐體去看九成宮。看到田英章出的九成宮字帖,感覺超搞笑
6.田字我不喜歡
7.田字我不練
8.這年頭想找不教田字的書法老師有點難,如果只是入門,學一下沒壞處。如果要提高層次玩特色玩情懷,請打好基礎以後另拜名師。事實是,絕大多數人連門檻都沒邁過去


答主臨田英章~

田氏兄弟的楷書,一直是初學議論的熱門話題。關於能不能學、好還是不好,都呈現兩邊倒的局面,很少有客觀公正的評價。本文本著客觀的態度,說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根據田蘊章先生本人在教學視頻中所說,幼時跟隨父親田蔭亭學字,從《化度寺碑》入手,而實際上,田蔭亭先生並不寫歐,而是以趙體為能,作品頗有些氣度:

田英章與田蘊章先生,幼年學習的也並非歐陽詢,而是當時的歐楷名家王維賢:

王維賢雖未近代歐楷一流高手,但也並未取法於歐公本人,而是學習的清代姚孟起、黃自元、成親王等人的歐楷。所謂: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因當時真跡拓本流傳的不廣,無法直接學習歐公。

年長後,田氏兄弟取法黃自元,學習其歐體結構:

80年代,田英章拜歐陽中石為師,進而直取歐公,以《九成宮》等法帖為主。而田蘊章轉而學習歐陽詢的《陰符經》,此為偽作,筆法過於纖細。這是造成田氏兄弟書法風格差異的主要時期:

因田英章取法《九成宮》、田蘊章取法歐陽詢的偽作《陰符經》,造成田氏兄弟的楷書風格一個瘦硬,一個偏肥美。

田氏楷書雖說歐楷,實際並非取法於歐,可以說與歐陽詢楷書相去甚遠。

作為規範字來說,田體楷書作為規範字來說,有很多優點:恪守法度、方正劃一、端莊美觀、易學易懂,非常實用,可以隨意集字,方便傳播,是初學者入門楷書非常不錯的規範字範本;

與傳統的書法碑刻相比,優點更加明顯:筆跡清晰、字跡完備,有視頻指導書寫。並且能在田英章先生規範的練習下,很快取得成果,並很快能從單字練習轉化到集字創作練習,這是自古以來任何所有的書體都無法相比的。

田英章集字系統一覽

而缺點相對也非常明顯:

從筆法上來說,田體為了藝術字一樣的美感,多處筆畫需要描畫,如:豎鉤;如橫豎等筆畫,到了田體裡面變成了鐵棍,並不符合歐體的要求。

從結構上來說,歐體以字取形、因勢就形,其作品層次有味,並不那麼「規整」,而田體,一字一格,千字一味。這屬於楷書當中最低級的章法,特點是字形、字間距、行距皆是一樣。沒有書法中該有的正奇、陰陽的辨證。

(田英章弟子的作品,除落款外,都一樣)

田英章先生先後收過幾十位入門弟子,嘴上說是歐楷教學,實質上都是以田楷代替歐楷,而置歐公於不顧,這樣的好處是學得很快,能夠段時間內掌握田楷的寫法,然後回來辦培訓班。

目前田英章先生已經在100多個城市有了加盟的書法培訓班,名字叫「硯田書院」,院長有無書法基礎皆可辦班,按照田英章的系統來教,都能學會。

而辦班傳播的方式,就像宗教性質的洗腦一樣,段時間內培養出來的學生再去教學生,本身對於書法的認識就不夠,只能給學生洗腦:

「楷法無欺」(那篆法、隸法、草法就有欺?);

「書法協會的都不會寫楷書!」(那是你一葉障目,看不到或視而不見);

「楷書不是藝術」(……)

「田體的結字已經超越歐陽詢」(……)

……

造成學員普遍的一個認識,不符合歐體(準確來說是田體)法度的楷書都是丑書,無視魏晉以來的楷書藝術,以美術字為標準判斷書法的價值。

因為是宗教式的傳播,被洗腦的學員容不得別人對田體有半分質疑,否則就會像失去了信仰一樣,無法在書法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無論在貼吧、知乎、還是微信,總有一群人,近乎能夠用生命來捍衛田楷的尊嚴。

另外多說一句,罵田英章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他賣筆太貴。。。。

田楷是否可學?

答案是肯定的。

無論是急功近利想開班、想賣字,田體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需要審美能力、無需文學藝術基礎、甚至基本的書法常識都不用知道,只需要按照田英章規範的方法來練習,段時間內就能出效果;

而對於初學者,想走向書法道路上的人來說,初學以田體入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便於上手,能夠段時間內出效果,增加自信。作為基礎練習是可取的。

但田體楷書藝術性太差,且僵化嚴重,若入門太深,恐難以打破枷鎖。

如果說只想急功近利以書法掙錢,田體非常可學;

若是想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田體淺嘗輒止,要以古人的為主,最好是南宋以前的。

——END——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花落書香(hlsx16)這是一個不崇尚田體的書法公眾號:


在我看到過的絕大多數的對田蘊章、田英章兩位先生的書法作品的評價中,幾乎是兩個極端,大家看其他答案也能看出來。

一種意見是認為他們的歐楷已經登峰造極,少有人能夠比肩。
另一種意見是認為他們的歐楷不入流,誤人子弟。

本人才疏學淺,也臨習過田楷,後來改臨歐陽詢,對於這兩種意見,我認為都沒有什麼說服力,在此拋磚引玉,說說自己的幾點淺見。

像樓上 @相墉這樣有理有據地分析評價田楷的不足的,極其少數,他的大多數觀點我也贊同,但是我覺得依然有失偏頗,因為用楊凝式、八大山人、歐陽詢來對比田英章,如果這麼比,當代的書法家,就幾乎找不到可學之人了。

對於田英章這樣一位「現象級」書家,我想從長、短兩方面來評價。

接 @相墉的內容,先說短處好了。

1,缺乏變化。
相墉說的主要是筆法缺乏變化,實際上,結構同樣有這個問題

借圖,勿怪。

兩個「宮」字,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看看九成宮的原貼:

再看《九成宮》里更明顯的差別的兩個字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找到很多很多。

可是你看田英章先生的作品,除了某些字會用異體的寫法,基本上所有的字都如出一轍。
被人詬病的清館閣體,不就是這樣嗎。

這三個「雲」字,你能看出區別?

2,過於柔媚。
我們知道,歐體字的風格很大的兩個特點就是險絕、挺秀。
田英章在這兩個方面都沒有繼承到。
依然用他臨的九成宮和原貼比較:

對比這兩個字的差別,前者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線條柔和豐腴的美女,美則美矣,沒有骨力;而後者卻給人森嚴壁壘、清健挺拔的印象,雖然也會有一個是墨跡一個是石刻的差別,但是這樣的差別太大太多,從根本上說是筆法的差別。

再比如「奉」字的差別:

田氏的「奉」,從結構上你幾乎挑不出毛病,就是按照我們的審美觀來的,端正平和。
但是你看看歐陽詢的「奉」,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奇怪的感覺,好像哪裡都不對,但是最後看整個字,同樣穩穩噹噹沒有毛病,按我的粗淺理解,這就是「險絕」吧。

田英章的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自己包括其兄田蘊章,也都坦率地承認他們的字距歐陽詢還非常遙遠。但是那麼多人學習田楷,並非無因,當然有他的長處在。

1,功力深厚。
我們說他的字缺乏變化,但同樣的,也是功力深厚的一種表現,不是那種半吊子可比的,數十年的苦練,讓人不服不行。
我想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公睹的。
田蘊章先生的365集講座在書法界幾乎無人不知,田英章先生也同樣錄過許多教學視頻,都是現場寫字、臨場發揮,我們任何一個寫過字的人都應該知道,功夫不到家,根本做不到這樣揮灑自如信手拈來的地步——更何況是寫楷書。

2,點畫老到,結體端莊。
前文講述他的點畫和結體的問題,那都是和歐顏柳趙這類歷史上公認的書法巨匠相比,但若是以當代的書法水準來衡量,田氏楷書絕對不是那些江湖體、創新派的丑書可比的。

依然舉上文貼出來的圖為例,你可以不喜歡,也可以挑他的毛病,但是你很難否認他的楷書整體水平,說他不入流,說他沒入門,那都是荒誕的不負責任的說法。

3,易於上手。
想學歐楷,極其困難,歷史上臨歐的人不勝枚舉,但是被譽為「楷書極則」、「唐楷之冠」的,除了歐陽詢還有誰?
對於初學者,尤其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想臨歐楷,幾乎找不到方向,看著《九成宮》的字帖茫然不知所措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田楷卻是一道很好的橋樑,這時候缺乏變化反而更容易掌握,對於初學者來說要簡單得多。
所以你從百度或者搜狗搜一下書法的圖片,學「田」的一眼就可以認出來。

4,推廣效果顯著。
他的字有這個長處,就是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但是我要說的,更多的是他在推廣歐楷、推廣書法方面所做的貢獻。

何以學田楷的人那麼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認可它、喜歡它、願意學習它。

如果沒有這個人的存在,那些學習田楷的人是不是都會紛紛轉投其他老師呢?
我認為不見得,想要讓更多的人來學習書法、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我覺得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1)大家喜歡。
書法當然是好東西,但是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是普通人根本欣賞不了的,舉個稍微極端一點的例子,「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但是如果把它複印無數份,貼的滿大街都是,根本沒幾個人看得懂,更不用說吸引別人來學。

2)大家認可
也就是說,這個東西是能夠被絕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正確的,很多「江湖體」也有不少追隨者,但那已經脫離了正統,不被人認可,即使有人喜歡某種江湖體的字願意學,但也不會推薦其他人來一起學。
3)門檻低。
前文講過,田楷有一個特點就是易於上手,為什麼易於上手有助於推廣呢?
再舉個淺顯的例子,唐詩宋詞人人稱好,但是大家即使學寫作,也都在學白話文、現代詩,學者作格律詩的極少,就是因為它太難,門檻太高。

正因為田楷具備這三個特點,同時田英章先生又捨得在這方面下功夫,因此我認為他在推廣書法、振興國學、弘揚傳統文化這方面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最後說明一下,以上許多論斷,並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嚴格的論據作支撐,僅是一家之見,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2016.12.8更新-------------------------------------------------------
看了好多評論,還有一些其他的回答,忍不住又要跳出來嘰歪幾句,大家勿怪啊,哈哈!

1,大家的爭論在我的意料之中,看評論也很有意思,但是我覺得學書法的,脾氣不要那麼火爆急躁,你越是冷靜,說出來的話越令人信服,你越是情緒化,說出來的話漏洞越多。

2,即使是不認可田氏書法的,那你就說出你不認可的理由和依據就好,如 @相墉 這般,有說服力,大家看了即使不同意也不會反感,即使他們本人看到,相信也能友善交流。
但是,出口成臟,語氣輕蔑、傲慢、不屑,我認為,這樣既不顯得你多有見識,也不顯得你有多高明,更不顯得你有多正確,只會顯得你很low。

3,在知乎上回答問題的,多是年輕人,無論你喜不喜歡田氏楷書,保持對他們的起碼的尊重,我覺得是需要的。理由如下:
1)他們起碼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是爺爺輩了,即使你不認為他們德高望重,但也不至於心術不正,如有,用事實說明,如果不存在明顯的人品卑劣的問題,面對他們的時候,基本的尊重是我們有教養的體現。
2)田蘊章也好,田英章也好,他們的職業,所做的事情,說白了,是在教人知識,並且是教很多人知識。教師這個職業,是否應當予以尊重?很多人不尊重、甚至鄙薄的理由,是認為他們的各種不好(我下一條來說明這個問題),那麼我試問,你認識的老師當中,無論是人品還是教學水平,有多少是經得起如此多雙眼睛的審視的?
3)不管你尊重不尊重,至少我是尊重每一位人品端正的知識工作者的,而且田氏在書法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應該遠遠多於我們所知的大部分書法工作者和書法愛好者,至少讓我望塵莫及。

4,很多人挑田氏的毛病,包括我自己,這無可厚非,誰讓他們是公眾人物呢,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所有你看到的、你認為的田氏楷書的缺點,真的就一定是缺點嗎?並且,以他們遠高於你的水平和見識,他們自己不知道嗎?
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連跟他們正面辯論的資格都是沒有的。
所以,你就別牛逼哄哄地覺得你找出人家的毛病是多麼了不得的事兒,在那裡信誓旦旦趾高氣揚了吧。

以上,你覺得不對,在評論里說出你的理由就好,你對,我給你點贊嘛。
要說罵罵咧咧,我倒不會拉黑你或者刪除評論,反正丟臉的又不是我,對吧?


在書法方面, @相墉的造詣遠比我高深,想學書法的朋友,推薦他的公眾號:思緯書坊。
也可以參考我的公眾號:一隻笨蛋學書法。


謝邀。
@相鏞已作答,壓力好大。
先說對相老師答案的意見,有道理,但我不太同意。
說有道理是因為相老師的答案至少在他自己構建的體系里,邏輯是周全的,一環套一環,最終得出的答案看上去也合情合理。
但問題在於相老師這個評價體系是他自己構建的,構建的基礎是這句話

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書家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探索書法中的「極限」問題,在取得成功後,他們的作品成為了書法藝術中,某種意義上的「極限的代表」。

然後,相老師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演繹,最終推導出,田英章一腳沒踏穩,墜崖了。
問題在哪呢?問題就在於這個基礎。
這個基礎有兩個問題,第一,對於田英章的評價是否到了需要用「極限的代表」這樣的標準?第二,探索書法中的「極限」問題真是每個書家必須的嗎?
我表示懷疑。
首先,田英章也好天蘊章也好,對於自己的定位基本是歐陽詢書奴,公開講話都是從來都是推崇歐陽詢不讓後學學自己,當然,私下裡英章同學大搞培訓班什麼的,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田英章可能連崖邊都沒到,但你也不能否認他就不是很好的書法家了不是?這個標杆有點太高,以這個為度量的話,民國以來書家就沒幾個能達標的可按田家兄弟自認,哪怕是民國書家也不是現代書家能比的——當然也包括他們自己,以及,呃,在座的各位。。。。
其次,古代書家們真是有意識的去探索極限嗎?很多也是書奴吧,但書奴就不能是有成就的書法家了嗎?未必,比如智永,人就一門心思做先祖書奴,老和尚的地位誰敢否認?在一點,古代的書家們,在黃庭堅以前恐怕沒有什麼探索極限的自覺吧?那恐怕是水到渠成的表現吧,也許還有現實的制約,這和探索關係真得大嗎?
歐陽詢寫九成宮的時候,同篇里相同的字,有的很相似有的差異很大,就比如「泉」字,

除了第一個「泉」字以外,其他泉字大體都類似上圖,回過頭來說,上面這個泉字的間架真沒問題嗎?上面這個字真能以險絕來形容嗎?
我覺得不是。
歐陽詢是了不得的書家,但不是神,幾百上千字里有那麼幾個間架處理的並不到位的情況還是有的。
另一方面,歐陽詢那時候只有几案,沒有桌子,不可能像現在田英章主張的那樣枕腕,題壁或者書丹的時候,要麼是靠大臂緊貼胸肋當支點,要麼乾脆就是沒有任何支點,這種情況下寫行書問題不大,但是寫楷書而且還是僅僅比現在的小楷稍大(如上圖那麼大)的字,真要所有筆畫都做到一模一樣反而是不可得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歐陽詢筆畫中的種種不同,應該不是刻意為之,反而是信筆為之。
翁方綱給歐陽詢的三塊碑排序的時候說

若以唐代書格而論,則《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晉法而論,則《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那麼在化度寺里歐陽詢展現出的是什麼樣風貌呢?

第一,從總體看,田家兄弟更像是在化度寺上下的功夫多一些的樣子,很多人初臨九成宮再看田家兄弟的字,就覺得怪異,臨九成宮怎麼能臨出這個樣子,幾乎就不信田家兄弟學的是歐楷?回過頭來再臨化度寺的時候,對田家兄弟字的來由,卻又有了一些認可。
第二,看上圖中相同顏色圈內的那些筆畫,各位自己看是不是基本相同?所以這一點上我是懷疑相老師的歐陽詢筆畫微調變化說的,這樣的進而指責田英章的字沒有微調變化因而墜崖基礎就不成立了。

說完對相老師答案的意見,再來說說我對田英章先生書法的認識。
是不是書法?
是!
什麼水準?放到當代,還是能躋身一流的。一則功力,一則影響力,再則傳統。
有人說沃興華王鏞等人的傳統功力能強過田家兄弟無數倍,這個,我根本不信,沃興華王鏞等人書法比田家兄弟強,我信但也懷疑,雙方的功力可能都不在一個點上,怎麼比?說他們傳統功力比田家兄弟強多少倍,就更是有點大言欺人了。且沃王等人像藝術家多過像書法家,田家兄弟大概就想當個書法家,呃,或者說寫字的。。。。這並不是貶低,純粹的寫字心態才更古典。
話說回來,說沃興華對書法傳統路子的理解比田家兄弟強,我覺得是的,但強多少倍那也不可能。
田英章的書法被人詬病的地方,無非就是用筆精準——被詬病成呆板無變化,進一步,俗!這詬病對不對呢?不能說錯。因為田英章是最喜歡寫異體字的,在我感覺已經是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了。
但田英章作為書法家可不可以這麼寫?當然可以,本來楷書就是用固定的間架和筆畫給人做模範的,法度極其森嚴並無不可。且現在支點穩定,槓桿臂短的情況下每一筆都能精確復現,這本來也是功力,稍微做點這樣那樣的變化很難嗎?我不覺得難,只覺得很作。一作了,這字還能登品?不可能!老老實實學智永也是不錯的,這樣的書家歷史上不少啊。

話說呢,我有一個觀察,年輕的丑書的這撥所謂書法家們,在極力的試圖掌控書法圈的話語權,就想達到一個扭曲群眾審美能力的目的,所以黑田也罷踩田也罷都是這個幹活,而且,都是嘴炮!當然,這句話和本題無關,只是借題發揮而已。

以前曾碰到有人指著田英章寫的有字批評,說這字重心都不平,真是爛
田英章的有字大體是這個樣子的

看上去上面的部分真是有點偏右,所以那人繼續批評說田字不夠老辣,還不如高中生云云,當然我沒太搭理他,因為他不知道歐陽詢的有字上部就是偏右的,以歐陽詢書奴自居的田家兄弟當然會照貓畫虎,以此來指責田字,是可笑的,可是這樣的指責從來沒停過,估計本題回答里都有不少會是這樣的指責。

田家兄弟的字問題在哪裡呢?
我是這麼覺得的,一是田字把歐字的傾側都給修正了,我個人不喜歡。
二是田字運筆只為筆畫好看而不是為了承前啟後,所以有時候看田字會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
其餘我就沒辦法講了,老田家的功力反正吊打書壇不可能,吊打知乎綽綽有餘了。


在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講,並不太符合目前專業領域的要求和眼光。
但是,書法普及教育這方面真的是當仁不讓。
看事物要分開正反兩面看,藝術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看得懂的,所以有些東西是欣賞不了,但是不代表他不好。大眾都覺得好的也並不一定就是好。對不起,有點繞了。


寫在前面:

前面說兩句,是針對本答案下面的一些回答的。具體名字我也記不太住,也就不點了。大概下面支持田的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是,田對書法普及有正面作用
第二種是,田的字好學。

但是不支持 @相墉 的言論的就有下面這一種比較有意思了。就是說,學書法要尊重別人,要有涵養。說人家墜崖,是沒有涵養的表現。

這一小段,先不說支持田的觀點,只說涵養。

一般在我看來,有涵養和沒涵養,並不是看你當著別人面兒有多有禮貌,對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表現的有多克制。因為,如果不表達自己的不喜歡以及觀點也算涵養的話,那麼一是世界沒什麼進步的可能性,二是虛偽已經成為了一種審美標準。

所以,做一個文人,最重要的是風骨。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自己認為不對的事情,只要是自己能說得清楚是為什麼,不要怕表達,也不要太在意表達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不太在乎別人對表達的評價。

作為日常懟田的人,很高興我們已經用我們的努力說清了好幾百人田的問題,這就夠了。所有質疑我涵養的人,我都可以特別明確的告訴你們。你們所謂的涵養,我從不具備。我就是一個踏踏實實的在書法上下了很多功夫,讀過很讀書,看過很多字帖,拓片,真跡。花了很多錢,並且一直在練字的人。

達不到這個程度還覺得自己特別懂書法,還出來夸夸其談的人,在我看來一律是屬於沒涵養的。說直接點兒,在書法這件事兒上,天天在吃屎,沒吃過飯,還說屎香。我看你們吃屎吃得香,並且盛情邀請我吃屎,我也是萬萬不能答應的。因為,屎就是屎。

好吧,下面說點兒乾貨。

——————————其實沒什麼情緒的分割線——————————

關於二田墜崖這個事實,我本身覺得沒什麼錯誤。因為其實在書法史上,墜崖的書法家多得是。就算拿墜崖的書家來比一比的話,二田也算不上是墜崖書家的偉大者。這個我們稍後再說,都有誰墜崖了。但是因為學書法年頭長了,看得多了,認為墜崖是一件特別正常的事兒。所以也就沒對二田有什麼特別大的看法,覺得寫字一輩子,墜崖也罷。我和 @相墉 教書法這麼長時間,沒有怎麼懟過二田,直到我看到了這個視頻。

田蘊章書法(每日一題,每日一字)094(丑書橫行,故) 在線觀看 - 酷6視頻

這個視頻的前半部分,是說丑書的。這裡面提到了。傅山的「四寧四毋」,田蘊章對「四寧四毋」進行了解釋。看完這個解釋之後,我確實有點兒生氣。這種生氣也不是完全沒有感情基礎的。因為在這之前,我的一位老師跟我說,田蘊章曾經向他的學生們痛罵「流行書風」,我當時聽了以後覺得有些奇怪,因為我覺得田蘊章於流行書風絕對是個局外人,論傳統的書法造詣,無論是流行書風的代表人物,王墉等人,還是反流行書風的旗幟性人物周俊傑等人,他們對田蘊章的書法的看法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入流,關於「流行書風」的爭論,應該也一直在學術範圍內。我的奇怪的點,在於,我一直不知道,田蘊章的學術功底如何。

直到我看到了上面的那個視頻。我有些生氣的原因是來自於我的一些揣測。首先,事實是,他的學術理論功底簡直差到了中學語文水平。另外就是,他是不是想通過他對流行書風的批評,讓大家認為,他是書法圈入流的人。

首先,你們應該先看看那個視頻,然後再聽我來講,什麼是「四寧四毋」。

田蘊章書法(每日一題,每日一字)094(丑書橫行,故) 在線觀看 - 酷6視頻

再發一次。

提到「四寧四毋」,我們必須說到一個書法史上重要的時代之交,就是明清之交。在明清之交,書法的審美髮生了一些變化,著名書法家白謙慎,專門寫了一本書,詳盡對這個時代的書風變化,和審美變化進行了記敘。如果你不想生澀的一上來就讀《明清書論集》明清書論集 (豆瓣),或者你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我認為這本書很好,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傅山的世界》傅山的世界 (豆瓣)。

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白謙慎先生的研究精華。但是裡面很多片段是讓我記憶猶新的。比如說,關於董其昌的一段。

董其昌的字是這樣的。

這位明朝帖派的標誌性人物,在寫字的過程中,直接拿趙孟頫當靶子。認為「字需熟後生,畫需熟外熟。」他認為,趙孟頫的字,問題就是太「熟」了,這種「熟」直接導致了他的俗,白謙慎寫到,董其昌認識到了繪畫與書法的不同,認為繪畫是再現性的,所以需要有再現的技巧。而書法中,雖然每一個書法家都會在學書的起始對於範本臨摹,但是在書家技法成熟之後,沒有任何一個範本,可以壓制住書家的自我表達。

由於董其昌的政治高位和其在書壇上的影響,當然,也不止他一個人的努力。讓我感到驚奇的是,白先生提到,董其昌在晚年認為,在他之後,書法還會有一次很大的變化。董其昌雖然並沒有在技法上對這次書法的變革產生過大的影響,但是他的思考方式,確是的確給當時的書家一個重要的思路,從他之後,晚明的書壇開始產生了一些變化。其中田蘊章在視頻中,談到的「四寧四毋」可以說是對這種變革的一個開山式的審美規則,這個規則的提出者,就是傅山。

每年,在故宮的武英殿書畫館,都會有一個主題特展,今年的特展,就是為了闡述晚明的書風演變的。裡面有大量的傅山的作品,甚至你說他是一個傅山的特展也無所謂。這麼說的意思是直接告訴一些對書法沒那麼了解的讀者,傅山很重要。他重要的點在於,告訴我們後代學書法的人,在一種書法流派發展到純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在書法上形成突破的方向。不僅僅是告訴你,方向在哪裡,而是告訴你,如何去尋找方向。

按照相墉的話說就是,懸崖到底在哪兒。

接下來我們具體說說四寧四毋。所謂四寧四毋,則是下面的四句話。

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

在《傅山的世界》這本書中,白謙慎先生用一章來表明什麼是「支離和丑拙」,文章寫得很精彩,也沒什麼廢話,總結起來也沒什麼必要,有興趣的同學們還是應該看看。首先,在傅山看來,支離,指的是顏真卿的晚期的書法作品。比如《顏氏家廟碑》,相比《多寶塔碑》,結構上更為鬆散,章法上更為開張,也就是他所說的,更為支離。我們放下顏真卿的作品不說,給大家看一些其他的符合傅山,支離審美的作品。

《崗山摩崖》

《好大王碑》

這些鬆散的碑刻作品,都是後來出土的。站在今天的審美高度去重新看這些碑刻,有著特別的韻味。這也就是傅山所說的,支離的美。同時,白謙慎先生為了證明,傅山的「支離」所說的就是這個支離,找了一篇傅山的楷書作品,來作為佐證。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篇作品裡面,傅山強調的支離,到底是什麼。那真是一種真真切切的支離。比如說很明顯的,膠,擾,為等字。就比如我下面截取的這個局部。

傅山這麼寫好么?顯然不好,屬於懸崖上摔下去了。但是,他的牛逼之處,在於,他找到了懸崖。在這之前,董其昌提出了生優於熟的概念,傅山提出了支離和丑拙的美,這些美學上的思想,直接影響了中國清朝的書法格局,讓清朝書法達到了歷史上的另外一個高峰。

「四寧四毋」是書法上的美學追求,而並非田蘊章所說的,兩壞相較取其輕。這裡面並不存在什麼壞,而是傅山在書法發展上進行的探索。在傅山的那個時間點,一道關於中國書法的思想大門被傅山們慢慢推開,出現了他們。

金農

趙之謙

何紹基

吳昌碩

魯大東(1973—)

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上這些位。都是沿著傅山當年指的那條的路走,在懸崖邊上站住了的。

鄭板橋

康有為

胡蘭成

這三位,就是典型的在懸崖邊上摔下去的。

就算這幾位從懸崖掉下去的哥們兒們聽見田蘊章這番話,也會覺得不想跟他摔在一塊兒吧。。。

如果讓我分析,為什麼田蘊章會這麼說,對四寧四毋做出如此的解讀。我認為,這就說明,首先,他的格調低。格調低,導致了審美層次角度低。以割裂的角度看書法,以單字的角度看全篇,以自己的局限審美罔議書法的宏觀審美。

最後說,我為什麼覺得一定要批評田蘊章。我前兩天回答了一個問題:

雙盲測試,計算機可能打敗一流書法家嗎? - 梁源的回答 - 知乎

在裡面,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程序員,包括我最後提了一句,二田的書法不叫書法。是因為,傅山那個年代,即使是董其昌這種被公認為帖派代表人物的書法家,都是在追求書法藝術的發展與邊界的探求的。任何一門藝術,但凡要發展,都需要思想和技法上的雙創新。就像我們今天提到的Andy Warhol拍的《帝國大廈》和《口交》的偉大,不是在於口交和帝國大廈上面的雲彩本身,而是像帝國大廈這樣的長鏡頭的攝影,運用到了後來的電影技術中,比如,奧運宣傳片里,對著鳥巢表現的北京的一天,雲彩的變化,這都是從當年的帝國大廈裡面來。而《口交》所拍的並非是口交的部位,而是被口交者的表情,這種鏡頭方法運用也成為後來電影中的常態。

書法藝術也一樣,他要有頑強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就必須一直找他的懸崖在哪兒,他的邊界在哪兒,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一樣注重哲思。甚至要更注重哲思,田蘊章的這種對四寧四毋的字面意義的解讀,是絕對違反中國書法的藝術發展精深的。當我用幾千字去說明這個問題的時候,田蘊章像一個初中語文老師一樣把誰都看得懂的意思通過一個媒體平台表達出來,在我看來,那就是十分值得批判的了。

因為,你是一個公眾人物,你在拿傅山說事兒的時候,起碼要看看,傅山是誰,做過什麼事兒,說過什麼話吧。

最後,我想給大家推薦一位書法家。也就是《傅山的世界》的作者:白謙慎先生。

一股清朗之氣。躍然紙間。

對,被提醒了,這個問題問的是田英章。那我對他沒啥意見,不過是字寫的差罷了。至於他是不是也有這種思想,我不太知道。倒是沒見他反對他兄弟。就是這樣。


歪個樓,對於初學者來說,硬筆田英章比龐某司馬某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書店裡賣的都是他倆的


已經很多答案了,可能也沒有幾個人會再往下翻,我舉個小小的例子。
下面幾個東西,哪個好一點,哪個差一點?

局部

————————————————————————
其實不需要答案,這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從2001-2014年不同時期的作品,現在是不是書法家我不懂,我不是「書法家」這個圈裡的。
這個人我2001年就認識,當時他大學2年級。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001年的時候,他在畫字,15年過去了,慢慢變成寫字,一字之差,可能就是門裡門外的區別。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這我想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對一件事物沒有足夠的了解,就無法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比如我看足球,我就覺得看一場90分鐘的足球比賽不如看射門鏡頭合集過癮,因為比賽過程我看不懂啊。

對於書法,其實我也是從小學習過的,現在從事的工作也和書法有一點關係,而且每天都要寫這種叫做底款的東西,但是一直覺得自己還是沒有踏入書法這個門檻。

會拿毛筆寫幾個看上去還不錯的字=會書法,這是我身邊大多數人的觀點(錯誤的),很多人學習書法也並非是真正熱愛書法,有的是職業需要(比如小學老師參加書法比賽評職稱),有的是生活所迫(比如我),還有的是為了裝逼(比如江湖體)。

書法發展至今,其藝術性與實用性感覺越拉越大,書法作品已經成為裝飾品,文字傳播也被各種列印體代替,這對書法藝術的發展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卻大大提高了效率。

從字體的發展上來看,是一個由繁到簡的發展過程,同樣的一段文字,肯定是寫簡體字最快,有人說草書也快啊,不好意思,我看不懂,不是你寫的不好,是我無知。(程序員表示打字寫代碼更快)

到這裡,我們回到田英章的字,站在書法藝術上的角度來看,不算是一件好作品,呆板,機械,缺少變化,但是在「大多數人」眼裡還是可看的。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大多數人」學習一項技能,是不是變化越少越好掌握?

田英章寫的字所表達的並不是書法的藝術性,更多的是一種實用性。
我舉個例子,我考駕照的時候基本上是閉著眼過的,因為車上有個對講機,教練會喊什麼時候踩剎車油門,什麼時候踩離合,方向盤向哪邊打半圈或者打死,只要按照教練說的做都可以過,自己根本不用看路(警察叔叔不要抓我),這樣可以幫助我很快拿到駕照,但對我的駕駛技術是沒有半點提高的,要開車上路,還得練。
田英章寫的字和教材就和我上的駕校一樣,他表達的是基於歐體的簡化的基本寫法,你照著練習可以幫你把字寫的至少不難看,但是想寫的好,就不能這樣練了(我開車上路按照駕校的方法死記拐彎方向盤打幾圈有用嗎,各位都是老司機應該懂得)。

不能肯定田英章的書法有多好,也不要輕易的否決田英章這種化繁為簡的學習思路,萬事萬物都有矛盾,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問題(政治也沒學好,是不是這麼說的?)畢竟能寫得又快又好才能提高效率,寫得快是提高自身書寫的效率,寫得好是提高別人看的效率,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家,就看各位的需要了。就比如我寫底款,寫的不好,老闆不會給錢,但是我去花一個小時寫一個好的,我也早就餓死了。

以上只是外行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恰當的地方歡迎指正。


田英章能取得現在的名頭大致有兩點:


1.國民大眾對書法審美並不高級。經常聽到有的朋友誇獎,誰誰誰寫的跟電腦列印的一樣。這樣證明書寫者和評價者藝術水平和審美能力並不高級。相反,他們見到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往往看不懂,嗤之以鼻。

當看到田英章這樣,跟電腦列印無異的字時候,往往將它錯誤的奉為神品,並有相當多擁躉。

2.田英章的路子比一般人更要開闊。

以上兩個截圖多少有些偏激,但書法圈基本也就是這個情況。田英章路子廣是肯定的。


怎樣評價windows字型檔里楷體字的書法

田英章的字簡單說就一句話,沒有人味。


// 這個回答我會繼續更新的。上次回答是12月6日,今天是17年2月13日,又過兩個月了。

還是在寫田字。還是覺得田字很好看,結構他是學歐,筆畫折轉,學趙吧?

我覺d得好看!

純粹不入流的菜鳥新人強答一發

半年前,準確地說,2016年6月6日開始想要練字,開始是鋼筆字,20天後,轉入毛筆,今天是12月6日,純粹的菜鳥新人。

筆墨紙硯不說了,字帖買了一大堆,因為不懂。人家說哪個好,我就買哪個。

轉了一大圈,最後還是選擇了田英章的那幾本。

為什麼呢? 因為其他的我看不出好。特別是顏體,人家說顏體好,我就是覺得醜陋不堪,肥胖臃腫。

田字挺好的,因為想要把字寫好,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是辦不到的。

下班到家通常都八點九點了,吃完飯還要鍛煉身體一兩個小時,練字的時間,只能從睡眠中擠一點出來,寫20分鐘,半個小時,也是好的。

如果不喜歡,很難堅持吧。

我承認我水平低下,眼光拙劣,但不能人云亦云,覺得好,跟著臨就是了。或許有一天,我的水平提高了,也許會覺得田字不夠看,轉而臨摹其他書家,那一天到了,再說吧。

////

補充一點感想吧。業餘愛好者,真是幸福。我對體育也很感興趣,正好認識一些專業人士,得知一點點所謂內幕,有些真是觸目驚心。業餘愛好者,就幸福得多。也許不止體育。


絕對實力是挺強的,可惜有匠氣,這點他哥哥要好得多


黑就光明正大的黑。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都 ! 是 ! 垃 ! 圾 !

當然 我也是!


藝術評價,特別是書法評價,對於某些成名的人物,客觀的評價,是得給他們一個藝術歷史的定位,不論是二田、還是老毛、還是啟功等。
那種居高臨下的書法老師指導學生在筆畫上吹毛求疵的評價,有人挑魯迅的文句不通,挑老毛詩詞的格律問題,字寫到二田這個境界,筆畫上的間架上毛病硬傷基本上是沒有,要是有那也是你的錯覺,好比去給專業九段下指導棋,您這逼裝得太高處不勝寒了。
二田是屬於「字奴」一派的(實在想不起一個專業詞),「字奴」不是貶義詞,他們對某一家用的功力極深,把一輩子精力都專註於某一家,歷代都能成就一流名家,顏楷清有何紹基劉石庵錢南園,民國有華世奎譚延闓。而歐字,清有成親王林則徐黃自元,當代就是盧中南和二田。學顏學歐的人有千千萬,而一個時代拔尖的就這幾位,這個難度和功夫,是不可想像的。
我對二田的定位,就是當代歐楷的頂尖的幾人之一,而且個人覺得,二田比盧中南要強,大田比小田更有味道。如果不服,那麼請說出當代歐楷比二田更強的人。
一種對二田的批判,本質是門派之爭,想起書法史上的一段公案:

劉墉是乾隆時有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有豐腴厚重的獨特風格。劉墉的學生是書法家翁方綱的女婿。翁的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處處以古人為典範。有一次,女婿問岳父對劉墉書法的看法,翁方綱不以為然地說:「去問問你老師,他的書法哪一筆是古人的?」女婿後來還真的去問老師,劉墉沉思後答道:「你回去也問問你岳父,他的書法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劉墉和翁方綱都是清代一流的書法家,並不存在誰好誰壞,但他們是互相看不起。
二田是這一路的頂尖的人物,最好的打倒的方法,就把這一派歸於邪派,用鼻孔去評價。好比金庸小說的華山劍氣兩宗之爭,氣宗得勢後,把劍宗歸為邪門亂道,但劍宗里有風清揚,二田,就是劍宗裡面的風清揚。現在中國書法的主流和理論話語權是掌握在學院派手中,學院派的學書之路,是另外一個方向,眾采百家,他們的學生一個月要臨習幾種字體幾十家的風格。誰要是在大學書法專業里走二田這麼專一的路,準是畢不了業。
「字奴」這一派也是路子非常正沒有問題,他在歷史上是能立起來的,你無法否定,只是現代計算機和印刷術的出現,書法慢慢走向藝術化,「字奴」這一派也日漸衰微了。
就像另外一個問題,「計算機能夠打敗書法家嗎?」,書法如果是作為一門手藝,就像其它古老的手藝一樣,它肯定是會被機器和計算機打敗的,至少,二田是一個頂尖的書法手藝人吧。
2016.12.08補充:
還是給點乾貨。說一個結論:如果是練歐體,去參考二田的,沒問題。
這是我個人練習書法的一個方法,我在顏字上下過工夫,但我也參考過何紹基錢南園華世奎,特別是錢南園,他對顏字取捨然後重組,使得字更加濃重老辣,讓我對顏體的風格把握豁然開朗。我學張遷碑,給我最大的益處的,是金農的「漆書」,金農對張遷碑的提純抽象達到了「不變應萬變」的境界。
像上面的把二田和歐陽詢本人去對比筆畫,犯了「原教旨主義」錯誤,就像中醫上總是覺得神醫是在上古,最好的治病的方子是在《黃帝內經》裡面。如果把錢南園和顏魯公去對比,錢南園是有點僵。金農和張遷碑去對比,金農的字簡直就是千篇一律。
惡意揣測一下,書法的「原教旨主義」,要麼就是書法欣賞家,他們沒有動手練過字,他們眼裡就只有誰更屌這個問題,就像學寫代碼,初學者總喜歡爭論哪種語言更好這個問題。要麼是書法藝術家,書法的中心地帶已經被先人研究得無法超越,現在書法的研究地帶都是去秦磚漢瓦魏碑漢簡裡面找,具體可以參考沃興華鮑賢倫等。
田蘊章在「練習書法到底是學歐還是學他」這個問題中也說過,碑刻會隱藏或者丟失掉行筆的細節,歐碑是丟失得最多的一種字,用毛筆再現歐碑那種基本上不可能,要麼就是違反筆法。而且在歐顏的初唐,楷書楷法並沒有成熟,很多東西是不可取不完善的,一味去吹捧上古,有點抱守殘缺的問題。初學者學唐楷,往往是追求和碑刻一樣,寫字就變成了描字,往往兩三年也摸不到門。我曾經就是走過這樣的彎路,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氣。對於現代學歐的人,遇到二田通向歐字這麼好的一個橋樑和老師,也是幸運的。如果是直接以歐陽詢為老師的,就把二田當作歐師下面的最好的師兄,向師兄討教一下也末償不可吧?
我還是那句話,二田是歐陽詢門下的最頂尖的弟子,放在書法史也是成立的。


本人行草從蟠逸齋主人存文先生,正書從存青先生。
對於一些端碗吃飯放碗罵娘的人我也想罵娘。
某些人字沒好好練幾下就出來罵老先生,我也是醉了。
至少我學了二田的書法後,小到技法,大到氣韻,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可以說確是一盞明燈。


本來不想回答的,看了幾個回答,又說幾句。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去了美院,或者學了幾年書法,就感覺自己好像懂得一切。站在所謂你們藝術的角度,貼幾張圖,仔細的去分析,然後得出結論,去評論一個人。我認識很多位50多歲的人,其中有的連續四次入國展,有的獲過蘭亭獎,還有的老先生是歷屆的評委。他們實踐經驗至少都在20年以上,評價別人也只是說的技法上不足,給出自己的建議,非常謙遜。我想問一下,知乎上這些教書法的,有臨習經驗再10年以上的么,恐怕都到三十歲的都很少,你們真的以為學過一些淺薄的理論知識,再加上跟著師傅學過幾年,就可以大談誰的作品是藝術,誰的不是藝術。送你們海德格爾的一段話:
在美被創造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識和理解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所經歷過的心靈的冒險,它是一曲旋律,要是想在心裡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豐富的知識,敏銳的感覺和新奇的想像力——《林中路》
建議知乎上的老師多教教怎麼寫好硬筆,便於生活和工作,少說別人怎麼樣,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氣評價別人。
不好意思,裝了波b,沒讀過美院,學的也不精,也不是誰的粉,只是把見到事的說了出來。


同樣不匿名。
貴乎的部分人對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的書法一點尊重都沒有。
學過倆月田英章就覺得自己的審美可以能評價書法了?
樓上所有覺得田英章寫得好的,我敢打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準確地說出來超過十個書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的。
這是一個有本科有碩士有博士的學科。
不是說沒讀這個專業的人不能評價,要評價你得有基本知識不是?
這要是其他專業,就你們這點兒知識水平你們敢這樣質疑專業的人的評價嗎?
是,藝術生大都不愛學習,但是再怎麼著都跟這個專業聯繫過幾年。你們呢?
我不管田英章就是寫的好你們都裝逼坑我。這叫撒潑。
我國的審美教育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如何寫出好看的數學手稿?
練字在現代社會的意義還大不大,尤其是電腦普及的情況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練字還值得么?

TAG:書法 | 毛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