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今日影評·表演者言》這檔節目?
&>在地方電視台表演類綜藝節目還要靠炒作博眼球的時候,CCTV6推出了一檔節目《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十二位演員與准演員做客電影頻道,安安靜靜地訴說表演心得,互相汲取營養、交流經驗,沒有過多宣傳與炒作,這檔節目就已經悄無聲息的結束了,我看了兩遍,收穫頗多。
&>該節目每一個表演者都有一個主題:黃渤·求實、秦海璐·汲取、馮遠征·筋骨、奚美娟·溫度、段奕宏·根脈、蔣雯麗·充實、吳君如·融合、趙立新·彌新、王千源·磨礪、王慶祥易烊千璽·傳承,陣容強大,影帝老戲骨雲集,交流表演心得絲毫不遜於飈戲撞出的火花,最後一期王慶祥周迅易烊千璽老中青三代齊聚,教誨傳授是謂傳承,也給這檔節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真是太欣賞這檔節目,目前豆瓣評分的人很少卻已經高達9.1分,給我的驚喜太多,如此大咖的陣容卻如此低調,請到了流量明星也不藉此炒作,央視的水平無疑太贊,於是在此想與各位討論該檔節目,自由討論發表意見即可,望邀請多人。
本季最有態度的演技節目,竟然是央視做的!
《演員的誕生》剛上的時候,豆子也是超期待的啊!每次節目一出就立刻刷新來看。
但是看的時間長了就發覺這節目有一個特別大的bug——真的是隔三差五的就會被各路戲精刷屏。
在被娜比洗了一次眼睛以後,豆子終於坐不住了。
只能在這裡忍痛推薦《表演者言》,這個一直被小豆子希望只有少少人知道的節目。
不是豆子不愛你們。
因為,比起炫技互吹、花里胡哨的那些綜藝,這檔節目真的適合獨自欣賞。
——聽周公子華山論道——
《表演者言》是CCTV6《今日影評》節目製作的一檔特別系列。
由周迅作為共同發起人,邀請不同類型的演員,以對談的形式交流對於表演的理解和心得。
這麼說大家當然沒什麼感覺。
給諸位展示一下來聊天的都是什麼人吧!
吳君如、馮遠征、王慶祥、蔣雯麗、奚美娟、秦海璐、段奕宏、黃渤、王千源、趙立新、易洋千璽+周迅
除了來求教的易烊千璽,看看這十二個人吧!哪個不是作品傍身、那個不是中流砥柱、那個不是專業踏實?
他們來了,豆子的心要碎了。(激動得)
豆是激情澎湃,豆是拍案叫絕,豆自己都想衝進屏幕里啊!(模擬陳道明式金石之聲)
這個系列現在已經全部更完了,整體看下來,豆子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誠,甚至真誠到了虔誠。
每一個坐在這個節目里的演員,都是懷著真誠之心來交流的。作為發起人做了十期節目的周迅更是如此。
整個對談過程中,周迅的狀態始終很平和,聊天式的提問,和自己對比,甚至毫不在意的拿出自己拍戲時的體驗來交流。
(迅哥拿頭髮比流蘇真是可愛死了)
正式因為作為發起人這樣的狀態,每個嘉賓都非常的誠懇,沒有虛浮的炫技和胡吹,大家都時很踏實的來聊聊這些年來的體會。
——為老戲骨和小戲迷瘋狂打電話——
十集里,豆子第一喜歡的就是王慶祥和易烊千璽的那一期啊!
「我特別願意,和年輕的演員在一起。我把我自己準備的那一套東西全放下,戲從對手來。但人把我當回事的時候,切切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嘉賓的小片都特別美,完全不是能截出來的)
片頭王慶祥老爺爺的角色剪輯配上這麼一段獨白,豆子立刻眼眶就濕潤了,完全一代宗師,千帆過盡的感覺啊。
易烊千璽問到問題的時候,老爺爺提起一代宗師里角色,台詞還是張口就來,一字不差,字正腔圓。請收下本豆的膝蓋。
接下來,豆子要著重誇獎一下易烊千璽。
他從坐下來就始終有適合這個節目風格的安靜和沉穩,聊到自己也有新作品進入宣傳,易烊千璽開始介紹角色,介紹著介紹著,情不自禁的向前輩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非常意思。
易烊千璽問:「拍戲是按感覺去演,還是要拿著劇本揣摩很多很多遍?」
周公子這樣天賦型的演員當然是說自己找感覺,王慶祥老前輩強調了劇本的重要性,更是拿出了自己的很多的拍片經歷舉例,大家說的都很實在。
但是這個問題,豆子真的是對易烊千璽圈粉了。
年少成名的人,最怕被世人說名不副實。
這種交流訪談型的節目,想提出高大上問題,以展現自己思考深邃,能問的多的是,甚至換個詞,動不動「創作」、「表達」、「呈現」,是不是立馬就不一樣了。
他就是用是最平實的問法,問的是看起來最基礎的問題……
這說明,他真的是來問問題的,他是真的想知道。
豆子覺得這算是開始思考如何表演了,算得上開始準備用心從事這個事業了。
(古裝造型真美)
比起一波一波刷有演技、超勤奮的通告,他在《表演者說》的這個提問,踏踏實實的暴露自己的能力和問題,這份少年坦誠真的很圈粉。
——段奕宏:「你得有那種瘋勁」——
十集里,段奕宏的那期是本豆子第一喜歡的!
也是乾貨最多的。
這期節目真是刷新了豆子對段奕宏的認識,以往出言謹慎的老段談起表演的感悟,完全放飛自我,就像大男孩聊起遊戲一樣興奮,滔滔不絕……用彈幕的話說,就是「叭叭叭叭的……」
(暴雪將至你萌都看了嗎?)
提起自己三次考中戲的經歷,段奕宏立刻激動起來,「我坐二十多個小時,從伊犁市到烏魯木齊,四天三夜,從烏魯木齊到北京,硬座哦!我沒感覺苦,我沒有。
當我考完初試,我被刷下來也特別開心,我覺得我不刷下來,這不正常。我是一張白紙啊,那表演的門檻也太低了!」
看到這裡豆子想起了另一張白紙。
(鹿小葵,你清醒一點!!!)
「甚至我坐在中央戲劇學院的操場上,看著滿牆的爬山虎,看著一張張自信和朝氣的臉,這些大學生們,我強烈的有一種願望,我想在這個學校有一張課桌。」
豆子強烈安利大家去看這一期,講自己的故事肯定飽含感情,但是段奕宏的語言感染力也太強了,整個人說這段話的時候,叫豆子不能忽視他的台詞功底。
「不瘋魔不成活」是段小樓形容程蝶衣的,但是哪行哪業想做到拔尖,多少要帶點瘋勁,帶著這種痴迷專註氣質的人,身上有類似動物的野性和魅力,這是豆子看到的段奕宏。
「有人說老段你用的什麼派?我們有體驗派、有表現派、有方法派、有自然派……我都想要我都想嘗試,因為我是演員!」
老段打算跳脫派系融合所有……這是要瘋的節奏啊!
體驗派+表現派+方法派+自然派+……=妖孽派?!!
戲妖段奕宏,認證了!
在聊天的過程中,周迅談到,《烈日灼心》中段奕宏和鄧超的搭戲,兩個人吸煙,掐煙頭的片段,老段立刻解釋說這是設計的,「因為我想聯繫煙與煙」。
甚至包括《非凡任務》里大毒梟的油膩手帕,也是段奕宏自己琢磨的手筆。
談到造型的重要時,更是坦言,「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認為你穿上那個衣服,你就是他。怎麼駕馭這個衣服,是我們演員要做的功課……其實就是說到了一點,就是你是愛你心中的藝術,還是愛藝術中的你自己。」
(希望這位可以考慮一下這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其實還有其他的人訪談也非常令人震撼。比如每部戲都會仔細研究所有人的台詞的秦海璐,比如為了《立春》短期增重30斤的蔣雯麗,一定要堅持在華語舞台磨練積澱的馮遠征……
這些人的存在在為這個行業正名——表演是需要專業、需要付出、需要對所有的人的付出懷有敬意的。
《表演者說》是一檔會談,更是一種記錄。
供十數年後的後人懷想這個時代時,除了聲色犬馬浮華如夢,還有赤子之心未曾蒙塵。
就在「演員的誕生」還在樂此不疲的炒作、製造熱點的時候。
一部真正由演員來討論"演技"的綜藝節目,悄悄的上線了。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
Movie Talk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是由演員周迅聯合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共同發起的一檔表演文化傳承系列特別節目。
由黃渤、秦海璐、馮遠征、奚美娟、吳君如、蔣雯麗、段奕宏、趙立新、王千源、王慶祥和易烊千璽十一位表演者將作為嘉賓先後登陸十期節目。
(除去易烊千璽之外,其他的全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演員。)
每期與周迅對談,分享表演心得,共同打造新時代"表演課",樹立新時代文藝標杆。
(圖為周迅和馮遠征)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從11月初開始播出以來,就憑藉著專業的製作、滿滿的乾貨得到了大眾的一致認可。
豆瓣評分9.1。
網友評論,「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最大的缺點就是——
"節目時間太短。"
每期節目都只有短短的16分鐘。
節目的開始,主持人會定一個主題關鍵詞,然後嘉賓和周迅會圍繞著這個關鍵詞來闡述自己的意見,訴說自己的故事。
每位演員都會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提煉出自己對於演員這個職業和演技的個人見解。
而他們的個人見解,對於阿布來說,是讓我能夠更深的了解演戲、了解影視的金句良言。
「求實篇」
嘉賓:黃渤
黃渤的這期節目將圍繞著"求實"展開討論。
求實,用黃渤的話說:就是努力的做到真實。
"真實的表演是最難的,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戲合一。"
用觀眾的話說,"這個人演的跟真的一樣"。
黃渤就是在這一條求實的道路上一直努力前行的人。
不僅僅是他,所有真正擔得起"演員"二字的,都是在力求真實這條路上前行。
在接到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的時候,黃渤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角色。
但是在這個真實的背景下,演員又要做到一種脫離真實的表演。
像黃渤主演的「親愛的」,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在現實中是有人物原型的。
黃渤在看過很多關於現實人物以及其他類型的紀錄片之後,找到了自己認為更貼近真實的一種狀態。
但是在貼近真實的情況下,同時又要包含"電影化"的表演風格,也就是所謂的脫離真實。
是不是很矛盾?
阿布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所有的影視中的角色,都是虛構的,就算是有真實事件發生,但是演員卻不是親身經歷著。
他們是在表演,脫離真實,是因為電影需要演員做出情緒起伏。
比如說「親愛的」這個故事中的真實男人,他也許當時在多次找尋無果之後,只是坐在車站的長椅上,兩眼空洞,沒有任何錶情、動作、言語。
但是電影中,演員不能只是單單坐在那裡不動,他需要藉助一定的語言、動作來向觀眾表達角色的心理活動。
這是一種演員感性和理性博弈的狀態。
「跟脈篇」
嘉賓:段奕宏
周公子問段奕宏:你當初想當演員的願望為什麼那麼強烈?
段奕宏告訴她,新疆有一句話,叫"勺子"。一般形容我這種人就叫勺子,一根筋,比較軸。
他說他當初那麼堅持,是因為沒有考慮到事情結果的嚴重性。
但是說白了,還是因為喜歡演戲。
段奕宏的演藝道路開始的時候其實充滿坎坷,他考了三次中央戲劇學院才考上。
考上了之後,也因為外形原因不被關注。
段奕宏沒有因此氣餒或退縮。
而且選擇保持良好的表演模式,學會面對自我,讓浮躁的心安放下來。
琢磨演技,等待一個機會。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用在段奕宏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段奕宏是一個極其"貪婪"的人,因為表現派、方法派、自然派,他都想要,他都想嘗試。
他貪婪的想要把幾種表演派系融合。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貪婪,才能讓他走到今天的這一高度。
憑藉「暴雪將至」拿到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段奕宏說:
我認為但凡偉大的演員,他首先要具備感性的素質,但是最後的選擇、判斷、詮釋,一定是理性的。因為他塑造的人物,一定是經過理性的判斷和選擇篤定的。
這一點和黃渤那期最後討論的問題本質相同:演戲就是演員感性和理性博弈。
用感性的細膩去體會劇中人物的情感,最後用理性的思考來把它詮釋出來。
演員表演時候的專註力,控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反面例子,「演員的誕生」中"咆哮派"代表:歐陽娜娜。
想要詮釋好一個人物,並非把情緒、動作放到最開的狀態。
適當的剋制,才是最好的選擇。
「筋骨篇」
嘉賓:馮遠征
馮遠征老師,妥妥的"90後童年陰影"。
一個家暴的安嘉和同樣影響了馮遠征老師的個人生活。
某次採訪時,馮遠征老師告訴記者,他出去的時候被人指指點點都是輕的,有的人甚至脫鞋扔他。
為什麼一個角色會給他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主要還不是因為演的真實么,觀眾都懷疑他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一個有家暴傾向的男人。
網上有人評價「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劇:馮遠征演活了一部戲,但是卻好像不是什麼好事。
確實是這樣,這部劇之後,馮遠征老師的個人生活和工作前途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馮遠征老師的演技絕對是一流的。
馮遠征老師說:表演是有方法的,它需要你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多觀察、多體會。而且一個好的演員,他需要表演出一個角色的內在,就是他的筋骨。
有很多演員會出現"迷失自我"的情況。
馮遠征老師也一樣,2003年八個月拍了三部戲,演到後來全無感覺了。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用表情在演戲,不會走心了。
馮遠征老師是怎麼做的?
立刻停止拍戲,去演話劇磨練自己。
阿布看完幾期「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之後發現,這檔節目才是真正的"演員的誕生"。
在節目中,很多演員都提到了一個詞,叫做體驗。
體驗所演角色的心態、生活。
段奕宏為了演好「烈日灼心」中的伊谷春,去廈門派出所體驗了16天警察的生活。
黃渤為了演好「鬥牛」中的牛二,每天喂牛吃草喝水,和它靠在一起睡覺。
馮遠征為了演好「非誠勿擾」中的同志,搜集了大量的視頻資料來模仿。
······
想要當好一個演員,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去了解、去學習、去揣摩、去磨練。
去完美的詮釋好一個角色。才是真正的演員。
靠臉吃飯可以,但是絕對不是在演員這個行業。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在別的電視台忙著抄襲,有些綜藝還在尬聊的時候,央視出手了。
在我看來,央視聯合周迅推出了《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和當初決定播放《武林外傳》一樣,堪稱神來之筆。
這是一個看起來像養生頻道,形式像紀錄片的節目。與市場上大火的綜藝節目相比,《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樸素得讓人驚訝。
但是
這是一個讓人非常舒服的節目
首先,舒服在嘉賓。
來做客的嘉賓,比如黃渤、秦海璐和段奕宏等,他們都是來討論演技的。不需要刻意搞笑,製造矛盾,也不需要爭奪分量,突出自己。
其次,舒服在聲音。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閉上眼聽這個節目,他們說話的語調、聲音和節奏,給人的感覺是那麼自然愜意。
你能在他們的聲音中感受到人生的歷練,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台詞功底」。
這個節目是來談演技的
嘉賓們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節目的主題分別是:【黃渤·求實】-【秦海璐·汲取】-【馮遠征·筋骨】-【奚美娟·溫度】-【蔣雯麗·充實】-【吳君如·融合】-【段奕宏·根脈】-【趙立新·彌新】-【王千源·磨礪】-【王慶祥易烊千璽·傳承】
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個老戲骨們炫耀演技、順帶宣傳作品的地方。
其實不然。
雖然標題起的特別有小論文style,但是這些【表演者】們是真的在傳授自己的人生經驗。
主持人會站在年輕演員的角度問他們一些問題,比如說:年輕演員不能挑角色,有一個機會就不錯了,他們要怎麼辦?
請看周公子的表情。
角色沒有大小,全看你用不用心。你不能讓小角色綻放光彩,只想一炮成名,演技永遠不能進步。
每當一個流量小生接到了電視劇,粉絲就會因為番位撕起來。好像自己的愛豆扮演的角色不是主人公,就降低了這個人的身份。
為什麼有些「演員」看不清自己?
都是被粉絲寵的。
所謂「捧殺」,不過如此。
秦海璐提到,演員要有信念:
現在屏幕上那些演員有信念嗎?
那些自稱戲痴、戲瘋子的人,可能覺得自己有吧。
拍戲受傷不叫苦,能把台詞背下來,就覺得自己厲害得應該拿大滿貫了。
看這個節目
我喜歡上了周迅
當然不是因為突然發現,周公子居然那麼萌。
周迅不是科班出身,說話也有些結巴。在主持人提問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需要其他嘉賓補充。
但是我敬佩她。
相比於另一個把演技進行比拼的【秀】,這個節目是真的想給中國的影視圈帶來改變。
我覺得,周迅這個行動,體現了「達則兼善天下」的理念。
她是一個在演技方面有話語權的人,她看到了現在年輕演員的問題,沒有隨波逐流、嘻嘻哈哈的粉飾太平,而是選擇站出來,集結力量、呼籲改變。
她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誠的與嘉賓交談、碰撞,希望能讓人們對演技有更深的體會。
我敬佩她做出的選擇,也敬佩嘉賓的誠懇。
周迅說自己對話劇感興趣,馮遠征就告訴她哪些方面需要學習。
如果是別人,肯定會誇周迅是一個完美的演員,哪裡還需要學習。
但是馮遠征說了,周迅認真的聽了。
這個細節就表明了《今日影評·表演者言》的可貴之處。
有網友建議,組織現在那些當紅的年輕演員們學習研究《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並撰寫報告。
我頗為認同。
但不知道那些人,能不能抽出檔期來。
綜 藝 好 不 好 看,全 看 下 不 下 飯
下 飯 指 數,我 給 4 顆 星
圖片丨來自網路
文章丨馬戈菠蘿
CCTV6一直在做功德無量的事,節目的專業程度遠超目前其他類型的節目
============================
看完10期後,有了很多想法,但總體上是被周迅圈粉了。
並不是被周迅的專業能力圈粉,反而看完所有節目,才發現周迅的演技其實有著重大缺陷,同科班出身的演員相比,周迅的演技實在太弱。尤其是馮遠征那期,我之前就注意到,馮遠征對周迅的表演方式是有批評的,他在一次訪談中說,有些演員演完戲後不能齣戲,這是不對的。而在節目中,一開始馮遠征就說周迅是「笨方法」,其實就是學院派本身對野路子的看法。
在秦海璐的那期,秦海璐說演員需要用理性,周迅不懂。後面段奕宏那期,段奕宏也這麼說,並且說以前他也用感性,現在他開始用理性了,周迅也不是很懂,然後段奕宏說到了「大演員」的階段,應該不滿足於理性。
細想起來,周迅跟這些演員比,最大的不足恐怕就是在舞台上的表現了。《見字如面》周迅的舞台感可以說是非常差的,比起經驗豐富、充分控場的趙立新,周迅甚至連謝幕都不專業。在念完太平輪的信以後,還要說一句「完了,結束了」。
但是這就是周公子啊!讀信能讀到落淚的周公子
觀眾起立鼓掌後會不好意思躲起來的周公子
在讀完信點評的時候,許子東說周迅對情緒的掌控非常到位,中間念到自己活下來的時候,周迅哭了,然後許子東和梁文道開始分析為什麼這裡會非常難受。我原先以為周迅是做好了文本的分析,後來看了《表演者言》才知道,周迅壓根不會分析台詞,她都是死記硬背,然後憑感覺去表演,換言之,所有的表演都是她的自然反應。
這不服就不行了,之前有人說周迅是祖師爺賞飯,這次終於體會到什麼叫靈氣了,這就是一股強大的先天靈氣,純然不修飾。老子說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嬰兒狀態,我想周迅應該就合於這種狀態了吧。
回到《表演者言》節目,周迅來做這個節目,誠然是有擔當的,她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了出來,雖然表達的話不多,但每次都能深入講述自己對表演的理解,並且與嘉賓形成充分交流,然後給出一個演員應有的方法與態度,這對於當下中國電影,或者對於演員群體,應該是樹立了一個標杆吧。
我記得讀過一本小書《李衛公問對》(有人說宋人阮逸杜撰,但也有人說宋朝散落在民間的李靖手筆,阮逸收集整理。不管怎麼樣,這本書的軍事價值是極高的。)。
講的是唐太宗和李靖就兵法問題一個學術交流對答。
作為當時最會用兵的兩個人,你會發現他們之間的對話都非常瑣碎。
一點都沒有什麼天命天道,王道霸道。總體而言,按今天話來說,他們說的都是案例分析。
比如怎麼打朝鮮?怎麼打突厥?要注意怎麼用兵,用什麼方陣,每個方陣用多少人合適。
總之都是細節。
可見上上者,贏就贏在細節。
表演者言,就是一個這樣的節目。
比起前面一段時間那些所謂新力量的流量假大空,表演者言說的話就像《李衛公問對》一樣非常務實,說的都是自己工作中的細節,處理的技巧。
細微的不同,效果上就有天壤之別。
然後,對話是需要對手。
演員的誕生中,章子怡很厲害,但是她的很多批評,選手聽不進去是一回事,不能領悟就是另一個問題。
但自上而下的指導遠沒有平等的對話更有火花。
比如周迅聽到秦海璐怎麼記台詞的時候,主持人抓的點是她把所有人的詞都背下來。
而周公子是聽到秦海璐說當她知道所有人物的故事發展和內在邏輯,台詞自然八九不離十的時候,她的眼睛立刻亮了,連連點頭。
秦海璐聽到周迅是把自己投入到角色的狀態時,說了一句這樣很傷身,應該算工傷。
周迅立刻笑了。主持人還有點懵。
這就是行里笑話。同行才懂,或者說真正投入這行吃這口飯的人才明白。
每個真正的演員都有自己處理同樣問題的不同方法。
看完表演者言,你才會真正明白陶虹那句「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最近《演員的誕生》熱度持續走高,叔在第一期播出後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來討論這個節目,當時的觀點是,節目立意不錯,演員上節目需要勇氣,但是在評判的時候總有種戲精感。
如今播過幾期,叔竟然並沒有感到厭煩,依舊在追這個節目。
謎的地方依舊謎,但精彩的地方也很精彩。
比如上周三個女人一台戲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里黃聖依風騷的走位。
搞笑與驚人並存。
也有小鮮肉彭昱暢流於自然的表演,和小陶虹的一出《末代皇帝》相當驚艷。
面對蜜汁尷尬的劇本以及每期必有的尬誇,為何我們還在看。
原因很簡單,作為觀眾的我們太渴望看到演員們被「扒光」站在舞台上,渴望看到一段好的表演,也渴望看到演技不過關的演員被毒舌點評來解解氣。
在這個影視作品中演技越來越稀缺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有個什麼東西來幫我們重塑演技的意義。如果演戲都是應付了事,那麼這是對創作者也是對觀眾的不負責。
除了《演員的誕生》之外最近還有個節目也是關於演技,這個節目悄聲無息的就播完了十期,每期只有短小精悍的15分鐘,道盡演員的真諦。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
《表演者言》是央視《今日影評》的一個衍生節目,每期都會有周迅這個常駐嘉賓,同時還會邀請一個不同的嘉賓,大家來聊聊演戲。
短小精悍,但是讓人感慨萬千。
這個節目可以說毫不華麗,一個演播廳搞定全部,聽著枯燥,但是看看陣容叔相信足以勾起你的興趣。
如果說《演員的誕生》是實戰派,那麼《表演者言》就是方法派,一期一堂表演課,完全不比實戰來得單薄。
每期都會由一個演員帶來一個關於表演的關鍵詞,比如求實、溫度、汲取、筋骨、融合、傳承。
然後演員們會通過這些關鍵詞來分享,相當於一堂「表演課」。叔覺得每個新演員都應該看看這個節目,不說能改變什麼,但是至少可以有思考。
第一期是黃渤,他帶來的關鍵詞是「求實」。
黃渤對小人物的詮釋可以說已臻化境,他從生活中的小人物走向大銀幕,演活了一個個銀幕上的小人物。
讓他拿下金馬影帝的《鬥牛》是叔心中他演技的巔峰之作,全程他對戲最多的是一頭牛。在抗日戰爭的大時代下,牛二是一個太小的人物,在失去所有老鄉和親人後,他能倚靠的就只有這頭牛。
黃渤將對這個角色的詮釋融入一顰一笑甚至每一個動作,為了「求實」他還必須和牛培養感情,種種疊加才造就了這部《鬥牛》。
話說黃渤早年的夢想是當個歌手,後來誤打誤撞在高虎的推薦下演了《上車,走吧》,走的是野路子,後來以26歲」高齡「上了北京電影學院配音專業。
他的表演源於生活,又將生活溶於角色之中,創造沒有表演痕迹的真實感。
他說:高級的表演即真實,讓人感覺不到你在表演。
第二期來的秦海璐又是另一種表演風格,她帶來的是「汲取」。
秦海璐23歲時就憑藉《榴槤飄飄》拿下金馬影后,可以說起點很高。之後她又因《桃姐》提名金像獎女配角,不管戲份多少她都完成的很好。
後者她基本做到了在演戲上不過火的剋制,完全化身為一個普通護士。
她的信條是「汲取」,在不斷的學習中汲取養分,書本、文化都是學習的對象。然後對於角色是不斷的揣摩,對於整個劇本是不斷的思考。
所以她總能在拍攝時很快記住台詞,當你已經完全理解劇本,再來背詞完全不是難事。
所以秦海璐打趣說自己在電影開拍前需要時間準備,而周迅則在拍完後需要時間恢復。
無疑,二者都是好演員。
比較有趣的是第十期,老戲骨王慶祥帶著小鮮肉易烊千璽一起上節目,他們帶來的是「傳承」。
王慶祥說:
「我特別願意和年輕的演員在一起。我把我自己準備的那一套東西全放下,戲從對手來。但人把我當回事的時候,切切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聊到《一代宗師》他立刻就說出片中台詞,字字鏗鏘,讓人不得不為老演員的職業素養鼓掌。
易烊千璽目前為止還沒什麼代表作,在表演上表演也沒接受過專業訓練,提的問題也很淺。但是這點正切合了「傳承」這個主題。
叔覺得我們也不應該對所謂的小鮮肉抱有既定的偏見,畢竟對於有些人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王慶祥說得太好:別人把我當回事的時候,切切別太拿自己當回事。
謙虛慎行、認清自己,或許才能收穫進步吧。
對於這個節目,不得不說的當然是周迅,不同於秦海璐對劇本的梳理,蔣雯麗考藝考時就參考葛麗泰·嘉寶,周迅演戲更多的是憑感覺。
不是科班出身的周迅,用自身獨特的靈氣打開了一篇天地,她沒有學過關於表演的技巧,卻在體驗與積累中完成了一個個優秀的角色。
包括吳君如說的融合,周迅在出演《如果·愛》的時候把自身氣質和角色氣質融合,創造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孫納。
周迅從來都是將自身的感性與角色融為一體,往往很難抽離角色,可是對於角色的塑造成果卻沒得說。
她台詞沒受過訓練,於是就靠聽,學會其中的關鍵。
其實這個節目的一個目的,就是作為一線演員的周迅,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知名度來讓更多的新生代演員、更多觀眾去關注表演藝術。
包括《演員的誕生》中的章子怡,她們該拿的獎都拿來,地位也有了,可依舊願意將精力投入到這件事上,不管結果如何都讓人佩服。
叔其實也很意外,《表演者言》這類訪談性質的節目能一下子看十集。
或許在遭受市面上太多的流水線演技洗禮後,我們急需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演技。
好演技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可以是馮遠征演《非誠勿擾》從耳釘開始設計人物,可以是蔣雯麗為拍《暖春》增肥三十斤,也可以是段奕宏演《食人狂魔》去原型角色的乾屍前許願。
但是有些地方對於好演員來說卻是相同的,就是信念、信任。
上期《演員的誕生》對於四人組的表演,章子怡談到相信,無法讓觀眾信服的角色,沒有意義。這一期她又說到信任,對合作的演員缺乏信任怎麼能演出一場好戲。
而信念秦海璐和章子怡都曾經談到。
在鄭爽頻頻笑場時,章子怡批評她缺乏信念感。
秦海璐說:信念對於表演者而言不是無知無畏而是做好承擔的心理。
叔覺得首先你要保證對這個職業的敬畏,對專業的尊重,如果這點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演技。
但事實上是現在很多演員都做不到,密集的通告讓很多人氣明星把拍戲變成一項流水線作業,能拍的趕快拍了,最好都別實拍這樣省事兒,剩下的就交給後期摳圖,替身補拍。
如果所有的演員都沒信念沒態度,所有的角色都無法讓人信服,那無疑將是一場災難。
叔建議所有新生代人氣明星都來看看《表演者言》。
各位請成為一個演員,再來談演技。
感謝這個節目,讓我們知道這個浮躁的時代,除了浮華還有人懷有赤子之心,分享表演藝術的真諦。
謝邀……央視有時候認真起來做東西還真未必是地方台比得了的……可能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實力派演員坐鎮,沒有那麼多演的感覺在裡面。
特別棒的節目! 可以和演員的誕生配合食用,這樣導師們說的話就不會不理解了。
比如信念感,比如真實,比如不要過度表演,比如高級的表演,比如克制。
其實導師們都說過。
秦海璐果然和章子怡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都很強調信念感。
來自香港的吳君如,她的表演基礎同樣來自於生活中的觀察,和黃渤是一樣的。
周迅也談到她常常坐在那兒看人,看一個下午,觀察他們的細節。
年輕演員的粉絲也可以看看什麼叫做演員的努力和職業性。黃渤和牛一起生活,讓自己真成了一個養牛的,感性的同時還要通過理想控制牛的走位。為了最大還原真實性,大量觀看紀錄片。
周迅因為要融入人物情感,需要時間齣戲。
秦海璐會做細緻的案頭工作,分析劇本,把控事件走向,記住所有人的台詞。
——最後,十期節目太短了,迅哥兒很美,發起的這個節目很有意義,期待第二季。
一個章子怡就能讓《演員的誕生》熠熠生輝,那十個呢?
要說最近熱門的綜藝節目,肯定就是《戲精的誕生》了。章子怡基本上用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節目的熱度,點評表情包先走一步,化身宣傳利器:
後期還有演技質感滿分的合作小片可以足足吹上九九八十一天:
一個章子怡就讓《戲精的誕生》熠熠生輝,那十個呢?先別急著說不可能的事兒,因為另外一檔節目還真請到了十個,不,十一個章子怡。
&>好了,我知道好多公眾號都推了,但是我還是要寫一下這個節目,因為真的很好看~
《表演者言》
黃渤、秦海璐、馮遠征、奚美娟、蔣雯麗、吳君如、段奕宏、趙立新、王千源、王慶祥,外加一位擔任半個主持人的周迅,這幾位或許在知名度上比章子怡稍遜一籌,但若要談及演技他們全都有十成十的發言權。
同樣是做演員,聊演技,相比《演員的誕生》每期兩個小時的節目時長+多位嘉賓,這檔訪談節目一期只請一位演員,和周迅、主持人一起暢聊他們心中的一個表演關鍵詞,每期不多不少,只有十五分鐘。但就是這短短的十五分鐘,卻讓這幾位嘉賓給聊成了【演員版的百家講壇】,有故事、有內容,每每結束都讓人意猶未盡。
第一期嘉賓是周迅的老朋友黃渤老師,在綜藝節目里日常秀智商的他,這次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給大家上了第一課:【求實】,追求真實。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觀眾們對於演員演技的最基本評價嗎?如果演員演得好,我們就說:他演的跟真的一樣;反之,如果演得不好,我們會說:他演的太假了。
但這看似最基礎的評價,卻也是最難達到的。
電影《鬥牛》一直被稱為黃渤的頂級個人秀,在這部電影里,黃渤不僅需要和人搭戲,還要和牛搭戲。我們形容別人聽不懂我們的話時,用的成語就是「對牛彈琴」,以此類推,想想也知道要和一頭牛演戲到底有多難了。
為了達到「人牛合一」的境界,黃渤不得不每天都和牛賴在一起,最後演戲活生生變成了真養牛:
培養感情還是不夠的,拍的時候更難。不光要注重戲中的人物的感情,還要鍾會不光要讓自己在戲中,也要脫離戲中考慮牛的位置,簡直拍到精神分裂:
還有電影《親愛的》, 黃渤在其中飾演了一位孩子走失的父親,他說為了飾演好這個角色,他看了包括故事原型在內的不少同類型紀錄片,用來揣摩分析當事人的真實感受。BUT儘管如此,他仍舊覺得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不及真實情感千萬分之一。因為他覺得表演者只能通過對於原型人物的揣摩和推測來解讀,並外化其所感受到的東西,這樣的過程一定會存在不準確和偏差:
但實際上他表演的到位不到位……我們還是眼見為實吧:
之後來的蔣雯麗老師講述的主題詞則是【充實】。
記得之前看《一年級》畢業季,表演老師給大學生們講戲:無論角色多小,你一定要賦予角色一個完整且符合邏輯的定位,這樣才能夠是角色變得立體和真實。
而如何給這個角色一個完整且符合邏輯的定位呢?大概就是蔣雯麗所講的這個「充實」。這些預設或者是劇本里給予人物的設定,並非通過空想就能夠構思和表演出來,而是需要調動你平時生活中的所看、所聽、所學、所體驗,融會貫通,放到角色當中,才能讓其鮮活起來。
在考北影的時候,蔣雯麗接到的考題是《地震之後》,這題目聽起來,大概需要和《演員的誕生》於月仙陳小紜王俊凱聯袂獻上的《唐山大地震》片段一樣,哭的天崩地裂才對,可蔣雯麗並沒有那麼做。當時,她腦子裡想到了兩個畫面,一個是歐仁·德拉克羅瓦的畫作《墓地上的孤女》,畫中的女孩兒張著嘴,眼中含淚:
另一個則是葛麗泰·嘉寶主演的《瑞典女王》結尾一幕,作為一個國破家亡的女王,她雖然面無表情,卻通過這樣的表演給予了觀眾很多東西。於是蔣雯麗便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學著她們的樣子,噙著眼淚演完了這一出「本應該」大悲大喜的藝考難題。
上述是有過相關的經歷或者做過積累的情況,那如果沒有怎麼辦呢?尤其是現在的年輕演員們,由於影視拍攝周期、製作周期都相對變短,(再加上他們自己個兒不用功,竟在觀眾身上找毛病),沒有時間來準備角色怎麼辦呢?
蔣雯麗又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經歷,她在拍電影《深呼吸》的時候,需要飾演一位賣魚的女人。沒有相關的經驗的她,抽時間去了一趟海邊,尋尋覓覓找到了自己的一個目標——一個真正賣魚的女人,然後跟隨了這個女人一天的時間,觀察她的一些細節。比如,耳邊會夾一支筆、記賬的時候直接寫在手臂上,還和周圍的男人們打情罵俏。之後,蔣雯麗便把這些細枝末節全都用在了表演上,瞬間讓這個角色變得充實、真實起來:
她說:當你要去飾演一個離生活特別遠的角色,就算你沒有太多時間,你也可以去到那樣的環境中去觀察、體驗、尋找,裡面一定有你所需要的許多素材。
哦,絕不能忘了作為半個主人,跟全程的周迅。我們總把周迅譽為天賦型選手生來就會演戲,但除去天賦之外,我們卻忽略了她的積累和努力。因為父親曾經是電影院的員工,周迅的童年是泡在電影院里的,龐大的觀影量,讓她多了所謂「天生」的影感,第一部戲就知道什麼時候要哭,什麼時候要笑。可這些不就來源於早先的學習與積累么:
在成為一名成功的演員之後,周迅也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繼續細心觀察與認真學習並行。在飾演《畫皮》小唯時,她就對這個角色進行了透徹的分析,作為一個初入人間的獸妖,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她應該是個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對陳坤的角色佔有多餘情愛;妖的姿態應該不同於人;神態應該還是有獸的模樣:
儘管周迅如今仍然在用著學院派口中稍顯笨拙的體驗派表演法,但卻也因此保留了自己那份可貴的靈性與純粹。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位之外,還有不少好演員【到此一游】,馮遠征講筋骨、奚美娟講溫度、秦海璐講汲取等等等等……儘管tali迅哥表達能力確實不太適合做主持,但這些高水準演員之間,大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只要一個眼神就明白對方想要說什麼,想要說哪裡,這種無縫翻譯讓節目的精彩完全保留了下來。
儘管這個節目這麼好看,不少公眾號都跑來安利,但它仍然是沒什麼人氣,豆瓣標記過的人不過兩千,在線視頻的觀看量不足千萬。我想了半天原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大概是太戳人老底,業內沒幾個人想肆無忌憚的推薦。
它分享了不少演技咖們年輕時候做過的「傻事」,現在的影帝黃渤,開始演戲經常演到畫外,被攝影師用腳攔:
小精靈周迅對光究竟是怎麼打,該怎麼看都學了好久好久:
蔣雯麗第一次演戲,整個人都是懵著演的:
還有趙立新,因為年輕的時候對電影和表演的誤解,竟然因為師姐鞏俐去拍了電影,還偷偷笑話人家不好好念書:
種種種種幾乎狠狠地駁斥了「天賦論」,這些如今的大演員們都曾經有過迷茫,甚至是無知的最初時刻,而讓他們達到現在這個高度的,並非是單純的天賦和冥冥之中的指引,而是在演員生涯中的積累、學習和歷練。
它還提到了現在流量演員們經常被詬病的「扎戲(短時間內演多部戲)」和扎戲進一步導致的「模式化演戲」。馮遠征曾經有過八個月演三部戲的情況,演到最後他就覺得自己的狀態已經不對,變成了模式化的調動情緒,完全失去了做演員的方向:
周迅也提到,拍戲多了雖然會豐富自身的經驗,但也容易給自己畫地為牢,變成一種模式化的限制:
由此可見,「模式化表演」其實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幾乎每個演員都會遇到。而之所以有人變成了只會皺眉嘟嘴咆哮的辣雞演員,有人則變成了當之無愧的演技派,是因為他們的處理方式不同。馮遠征、周迅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找回並突破自我,而另外的某些演員,則為圖省力決定原地踏步,不肯向前。
還有我們之前提到過不少次的影視圈「黃金年齡」的亂象,總是將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華視為演員的黃金期。不少年輕的演員們也因此過度追求那些毫無皺紋的年輕歲月,從而導致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沒錯,我說的是整容。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對的,因為只有年齡增長,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詮釋才會更加到位和深入,豐富你的內心,從來都是比年輕的外表更加重要的事:
這檔節目是由央六的今日影評欄目和周迅共同發起的,如今豆瓣評分是9.1分。說實話,我也不想給它打滿分,缺點顯而易見——因為它太短了,短到每次聽的正在興頭上就被一口掐斷。
不知道剛剛和陳坤一起成立表演學校的周迅是不是有些私心的,因為這檔節目簡直就是現成的教材,15分鐘的訪談愣是做成了名師講壇,所有嘉賓前來傾囊相授,畫下獨屬於自己演員生涯的考試重點。不過,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兩方發起人,是他們讓演員更會演戲,也讓觀者更加了解和尊重演員這個職業。
之前在翻一些對於《表演者言》評價的時候,發現大家難免會埋汰上兩句同期的《演員的誕生》,說他們不配講演技,只曉得作秀。不過,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無論是《表演者言》也好,《演員的誕生》也罷,他們都讓我們仔仔細細的去端詳了【演員】這個職業。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一個節目,讓他們這樣的閃閃發光。
《演員的誕生》雖然為了追求關注的和收益,做的更像是是一檔取悅大眾的綜藝笑談,但如同章子怡說的,這個舞台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演員青澀、稚嫩表演的同時,也讓我們關注到了很多我們不熟悉的演員的偉大:
而《表演者言》則選擇了另一種極致。它只談表演專業,談角色;不談八卦,不博眼球。每個嘉賓都牟足了勁兒,吳君如在上台前一直在化妝間和周迅溝通過往合作的感受,尋找可分享的閃光點;奚美娟、馮遠征則在台本上密密麻麻地寫上自己的表演心得。它是純粹的,也是如周迅所說「即使收視率不高,我們也要把這個節目做下去」的:
不如抽出時間都來看一看吧,相信總會有一款是你所喜歡的。
一晚上刷完10集。
我覺得與其說看他們談表演,不如說從談吐中了解嘉賓本身。
嘉賓裡面學得最多最久,也最雜的是趙立新……中戲編劇專業,導演專業保送俄羅斯的電影學院,完了跑瑞典去學舞台劇……也是服氣了。他是所有嘉賓裡面最有文人氣質的,演起《綉春刀》里的文官才那麼入木三分,同時個人認為他也是台詞功底最好的。不過性格似乎內向了一點。
秦海璐那是真學霸啊,思維清晰,表達明確,條分縷析的,嘉賓里妥妥的智商第一啊!
老段是我心目中國內知名男演員里對表演事業最熱誠,也是最富有激情的。他是靠著這份超乎尋常、持之以恆的專註才走到今天的,簡直勵志。
王老爺子才是真正的「彌新」,以這個年紀對於新事物和新人保持著極高的好奇心和熱情,不要太可愛了。
蔣雯麗和王彩玲這個角色的情感共鳴度還蠻高的,表演技巧上來說她最牛,表達慾望上她也最強。感覺一般點的演員跟她對戲應該挺絕望的。。。
渤哥感受力第一妥妥的,迅哥兒在跟學院派的嘉賓聊天時像個萌萌的好學生,跟渤哥則是一派惺惺相惜的哥倆好氣氛,哈哈哈。
奚美娟老師和馮遠征老師感覺有點像,功底紮實的同時為人很澹泊,有點匠人精神的意思,很值得敬佩了。
這檔節目我也看了,全部加起來,大概相當於一期演員的誕生的時長。
先聊一句演員的誕生。
演員的誕生每期播出,都能爆一組選手,讓我們普通觀眾也能湊一嘴去聊什麼是好的表演。
但在舞台上呈現一段影視作品片段,就使得選手不得不調整表演方法,使之更適於舞台呈現,很大程度有別於片場拍戲那一套。所以就有不少富有經驗的演員迸發出令我們感到不過如此甚至尷尬的表演,大笑,大哭,摔東西。總之,動靜怎麼大怎麼來。有舞台,有觀眾,有觀眾你會就期待他們的反應。
舞台表演,觀眾的反應,也是組成表演的一部分。
這就有了後來宋丹丹微博致歉辛芷蕾一事,現場沒看清的細節,要到電視上回看才能發現其妙。
為什麼?因為一個基本常識就是,電影是剪輯的藝術啊。我們通過電視看到的是特寫,近景,全景。現場反而很難注意到那些細微的經營。
儘管有這樣的問題,演員的誕生也還是不失其觀賞性,對演技的考察,也儘力顧全了形體、語言、情緒等各方面。
後來還有人扒出了央視之前的謝天謝地你來了。認為那才叫演技大比拼。看過的人知道,這台節目非常考驗演員的隨機應變能力,沒有現成的台詞,還有搭檔演員的步步刁難,基本精力都放在了語言的對答上,哪有什麼表演?
比之演員的誕生,同樣具有觀賞性,但對演技的考察還差一大截。
好,來說表演者言。我們首先要承認,這檔節目註定是無法引起廣泛的討論度和話題度的。它對演技的考察,主要靠聊。而且對觀眾提出很大的挑戰,你最好對嘉賓的作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看這個節目還做了筆記,因為它每期都有關鍵詞。但這堂課上下來的感受,我在其他問題下也回答過,那就是大家說的內容,其實跟關鍵詞並無太大關聯。雖然用這些關鍵詞,去概括各位嘉賓的表演也不成問題,但具體分析起來,還是不夠準確。
不過他們說的很多話,我想正因為本於內心,本於多年的從影經歷,就有了值得再三回味的地方。比如秦海璐強調的信念感。比如段奕宏說的越是自卑,沒有安全感,那就太好了。比如蔣雯麗說的不要過度表演,等等,這些非常純粹的關於演技的探討與心得,相信會給很多初入門的新人和影迷極大的啟發。
這種值得再三觀摩、咀嚼的地方,就是表演者言區別於前述節目所在,也是其最大價值。
最後用馮遠征的一句話總結:只有在謝幕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演員。
易烊千璽·傳承?
應該是斷代吧…在垃圾堆里摸爬滾打了一年,終於在年尾逮著盆清水洗了把臉,真舒服啊
希望有些人去《演員的誕生》前,先聽聽《今日影評》的課,做好筆記,認真學習,內化於心,再去接受國際章的指點。
純乾貨。
謝邀
這檔節目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讓我想通了一個問題:所謂「偶像/明星」和「真·演員」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
在「偶像」和「演員」的定義越來越專門化的今天,想要二者兼得越來越難了,一個人幾乎不可能既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好演員,又是一個吸粉能力超強的流量偶像。
我以前以為二者無法兼顧,僅僅是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時間都用在了上綜藝拍硬照上,就難靜心磨鍊演技;現在才明白,原來二者的路,從根本上就是反的。
從《表演者言》里,可以看出來好演員需要什麼——
比如追求真實。
比如積累觀察。
比如拒絕套路。
而最重要的一點,好的演員,必須走心。
這個「走心」不僅是認真的意思,而是要求演員必須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的角色,去真切地釋放自己的感情,像蔣雯麗說的▼
可以靠感性去貼合,就像周公子那樣,要求自己真實地體會角色的生命,劇情是假的,感情卻是真的▼
可以靠理性去把握,比如秦海璐,將人物的內在邏輯分析得清清楚楚,從全局去體察一個角色最準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動機▼
可以將生活和工作合二為一,用真實的體驗去完善情緒的積累▼
好的演員,應該保持自己的單純,就像一個空的容器,一邊用最敏感的神經去體察自身細緻入微的情緒,一邊用最開放的心態去吸收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喜怒哀樂,把自己變成一柄精細的琴,一撥就響,餘音繞梁。
然而,偶像呢?
可能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的迷茫,粉絲希望從偶像身上得到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有關「夢想」「希望」和「快樂」的寄託,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們必須美,寧願面無表情也不能情緒過度美顏崩壞;他們不能有負面情緒,任何一次情緒外露都意味著粉絲的瘋狂反彈;他們不能有情有欲,談個戀愛會造成什麼後果大家都是知道的。
所以他們必須封閉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完美的商品,從而徹底關閉自己的演技之門。
就像《演員的誕生》中劉天池老師對王俊凱和歐陽娜娜的評價▼
久而久之,他們要麼完全喪失情緒的表現能力,比如Baby▼
要麼完全流於程式化的表演,就像楊冪▼
要麼墮入邪教,認為極端的演技就是好演技,比如……▼
偶像和演員永遠解不開的矛盾就是這樣:一個好演員,首先必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然而真實的人討好不了所有人。所以選擇了偶像之路,就意味著逐漸放棄身為演員的根基。
粉絲的力量雖然強大,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粉絲大爺們一個不開心了轉眼把偶像從天上踩到地上也不是什麼難事。為了這種不穩定的紅利放棄自己翻身和立足的資本……
值得嗎?
它帶來了一個演員戲好和不好的借鑒。或者說像我這種外行人能夠感受到的演員在一個戲中表達的情感過程。他們究竟做了些啥和呈現出來的場景,選的關鍵詞和演員是一致的,有邏輯,有理性,還有情感。
它把我拉到了一種層面,生活層面,還有一種人物與場景共建的畫面感。藝術是來自生活的,電影在復現甚至是升華這種生活,演員一定是對生活極其敏感的人,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所覺。有時候在看一部好電影的時候,所展現的,奠基在特定場景的打造(編劇,導演)和演員自我刻畫的人物,這些語言塑造的恰當才是一部好電影,無關題材。所有的題材都是和人有關的,揭示人性,體現環境。
我覺得生活是動態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而電影是動靜結合的,它著重表現生活的某個方面。這部節目很流暢,它沒有著重評價這個演員的演技好還是不好(能上這個節目的,不用質疑),而是說作為一個人演員本身是怎樣去把生活中所感受的人和事,與電影聯繫起來。這是給了那些想做演員的人的一種示範和探討,也是給我這種外行人怎麼感受生活的一種途徑,不然有時候會覺得生活真的很無聊,每天都是反反覆復的。但是若是有個你想要去尋找的語境去體驗,還是有意義的。
我認為每一期都很不錯,而且表達的點都不一樣,表現的性格、技巧也不一樣,都有些觸動到,挺好玩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這世上的哪一個人不是演員呢?談表演何嘗不是在談人生呢。
希望何冰老師也能去
借老段的話:我坐了四天三夜的火車從伊犁到北京去報考中戲,一張白紙的我很快就被被刷下來了,我太高興了!因為表演有門檻!
如果演員是一份職業,希望演員身份的人至少是敬業的。
這個節目,讓人覺得上面的要求不算高。簡直很低。可是,有多少演員,身為演員,卻是明星所為。
最近有人大談演員的工匠精神,有人大談演員的自我修養。不知道她們看了這個節目,會不會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挖坑,考完研一期一期寫感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米拉·喬沃維奇?
※如何區分一個人真不會演戲還是在表演不會演戲?
TAG:電影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演員 | 影視表演 |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