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內地票房增速減緩,究竟是什麼原因?

除了春節檔之外,今年的國產片沒出什麼大熱門的電影,引進片也都不溫不火,看上去增速在放緩,很難達到2015年那種不可思議的增長率,根本原因是什麼?
今年4月以來電影票房為什麼持續低迷? - 中國電影


好現象啊,越來越多的人不為只有明星和宣傳的爛片買單了,這個市場越來越健康了。2016年能在電影院看到的好片子確實少,但是如今電影票房已經愈發的由口碑左右了。以後的國內電影市場增長會是因為好片子太多了,大家哪部也想看,哪部都願意支持,電影市場欣欣向榮,而不像之前只是因為電影消費的人群人數越來越多。那些靠明星玩資本圈錢的越來越掙不到錢了,有追求的電影人才真正的是這個行業的主角。繼續下去,電影分級制度應該也不遠了。


2016年上半年票房246.86億元,去年同期203.63億元,增長21.2%。

2016年第一季度144.93億元,同比去年96.63億元,增長超50%
2016年第二季度100.59億元,同比去年106.44億元,跌9%
2016年第三季度106.9億元,同比去年125.6億元,跌14.9%
2016年國慶檔15.8億元,同比去年18.5億元,跌14.6%。

而之前三年第三季度的票房增長為32.6%、52.9%、54.1%,今年環比第一季度跌了近40億元。

(圖片及統計數據引用自時光網)

而環比各月可見,整年只有二月的票房出現了一個較高幅度的增長,往年十分火爆的暑期檔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比甚至下跌了6.2%。中秋檔期3天僅產出票房5.12億元,同比去年2天的6.06億下跌15.6%。

可以說今年只有二月份爆發了市場預期的票房,而其他月份統統照預期大幅下跌。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爆款」電影較少。去年的各個檔期都有十分出色的「爆款」電影,比如春節檔《天將雄師》《狼圖騰》等,暑期檔《速度與激情7》《捉妖記》《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國慶檔《港囧》等。而今年同期春節檔的《美人魚》不負眾望刷爆了票房排行,暑期檔的《寒戰2》《致青春2》等電影都沒有產生很高的票房,國慶檔四大影片《湄公河行動》《爵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王牌逗王牌》票房產出都沒有達到預期。
2、觀眾審美疲勞和審美水平的提高。今年的暑期檔依然是青春片主打,比如《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七月與安生》都沒有產生往年同期的高票房,影片質量是一方面,觀眾審美疲勞則是主要的問題。港產警匪片雖然有《寒戰2》《使徒行者》等佳作,可惜受眾群體單一,也沒有產生較大規模的口碑營銷,所以票房不高不低。而一些販賣情懷的電影例如《大話西遊3》則隨著觀影人群審美的提高而被較快淘汰。
3、票房補貼的減少。同比去年的網購影票補貼大戰,今年的網購影票隨著價格的上漲,已經無法吸引更多新受眾進入影院觀影,去年往往每個月都有平台推出9塊9觀影,甚至變相免費送票的情況,而今年幾大平台都相對克制,影票價格回歸往常,導致一些徘徊人群選擇更少的進入影院觀影。加上各大視頻網站自製網劇、電影的推出,一部分觀影群體被網路分流,實體觀影人數不回落已經是很大的成功。
4、社會各種資本紛紛入場,電影投資盲潮來臨。隨著近年來爆炸性的票房增長,越來越多社會資本以各種形式進入電影市場,無論是大規模資本砸大IP,還是細水長流走親民接地氣路線,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而其中又以複製成功類型片為主導,比如更多的青春片,更多的IP電影,更多的粉絲向電影,更多的真人秀節目大電影。這些影片質量良莠不齊,稀釋了很多原本爆款影片的排片,當然從另一個角度,這也給觀影群體更多選擇。

截止國慶檔期結束,2016年國內總票房僅有368億元,與年初「保五爭六」的目標相差十分懸殊,第四季度想要「保五」則還需要132億元的票房,而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的這段時間又是我國傳統的票房低谷期,再去觀察一下這一個半月的電影也僅僅有《機械師2》《圓夢巨人》《俠探傑克》《驢得水》等中小成本國內外影片,想要爆發出《復仇者聯盟》《美人魚》級別的票房幾乎沒有可能。

但隨著11月下旬《我不是潘金蓮》《彼得林恩的中場戰事》等大導演大作的推出,賀歲檔《羅曼蒂克消亡史》《長城》《神奇動物在哪裡》也可以爆發出較高票房,可以說「保五」的目標還是很有可能達成的。

票房數據參考電影票房資料庫、時光網、《中國電影報》微博,圖片引用自時光網。


其實,今年增速放緩從春節開始就早有預兆!
第一,賀歲檔被寄予厚望的星戰連10億這個坎還差了一個身位,春節前夕上映的功夫熊貓,因為其質量原因也並沒有如預期般引爆影市,剛剛觸及10億。
第二,來到了春節大假,把本該功夫熊貓沒有爆發完的那一股勁全部爆發,但是,三部影片除了美人魚口碑稍好,但評價也兩極分化嚴重,其餘兩部口碑近乎跌至谷底,讓觀眾逐漸對影市失去信心。
第三,春季檔一般是全年影市的冰點,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今年口碑最佳就是在春季檔這個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檔期里上映的瘋狂動物城,還有就是表現高於預期的奇幻森林,與美隊3的勉勉強強,bvs的慘敗形成鮮明對比。
第四,暑期檔,天啟被僅僅一周之後上映的魔獸腰斬,魔獸又因為自身的質量原因引發票房斷崖,寄予厚望的大魚海棠因為糟糕的口碑導致離10億級別的大聖歸來差了不止2個身位,勉強靠成龍支撐的絕地逃亡表現差強人意,但是自身口碑在近幾年成龍主演的電影里墊底無誤,封神傳奇幾乎和澳門風雲3爛的不相上下,目前整個暑期檔,只有寒戰2的表現可以說是達到甚至略超過預期。
好了,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上映的高票房電影中,口碑較好,並帶動票房超過預期的只有兩部,奇幻森林和寒戰2,口碑大熱並成功引發觀影熱潮的電影僅僅只有瘋狂動物城這一部,而且還是動畫片!
今年增速大大放緩,首先最該背鍋的就是春節檔上映的3部電影,在全年最好的檔期里,拿走了檔期超過百分之90票房的電影幾乎全部口碑失利,可以說是帶了一個非常糟糕的頭。
其次,或許是觀眾對進口片已經產生了些許的疲勞,三部超級英雄s級大片,美隊,bvs,天啟,可以說都遠沒有達到預期,。
最後,暑期檔可以說是真正的一個敗筆,魔獸(雖然本人魔獸粉)開了一個不是很好的頭,佔盡檔期優勢,端午過後順利進入暑期檔,接下來的幾部被寄予厚望的大片除了寒戰2,可謂口碑全部跌至谷底。
可以完全負責任的說,今年增速放緩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影片整體質量和去年比起來,呈現了斷崖式的暴跌!什麼票補都是次要原因,只要片子好,誰在乎那幾塊錢的票補?
最後,表明立場。
很高興國民的觀影素質得到了提升,讓那些拍電影的知道,我們不是傻子,找幾張好臉就可以乖乖讓我們掏錢買票,我們真正想看的是可以講好故事的電影,不是那些ppt,mv!


1.票補強度減弱
2.院線排片不合理
3.電影數量多,質量與之成反比
4.觀眾的審美品位階段性升高


謝邀。先佔坑,後續有時間再補數據。先以自己的主觀感受作答。
第一。是隨著互聯網影視的發展,包括家庭影院,智能電視,我們現在單從內容而言,人們可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廣泛,當中不乏一些精品的內容。而實際上人們對於娛樂消費的需求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比如人們可以拿來娛樂的時間,往往是有限的,所以,這會讓一些不太具有視覺震撼的國產電影失去去影院觀看的動力,比如純粹的愛情片。觀眾會覺得,反正影院下線就可以看了。所以,逐漸傾向於不去影院觀看國產中小成本電影。愛情電影的觀影需求,從2013年的第二位,到2014年的第三位,一直到2015年退化到第四位。(結論來自偉德福思年度產業報告)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一些市場的變化。

第二。依然是互聯網影視所帶來的內容尺度衝擊。比如我們以往在大銀幕上不可能看到的內容,比如玄幻,軟情色,大尺度的網大,網劇接連出現。事實上吊高了觀眾的心理獵奇閾值。所以在看大銀幕那些經過自我閹割和審查的電影時,總會覺得寡淡,不新鮮,不刺激,太老套。比如愛情電影,就是各種撕逼,各種作。國產驚悚不會真的出現鬼。這也是一種潛在影響,觀眾事實上失去了對某些類型片的觀影期待。

第三。如果不是視覺震撼類的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就沒有機會了嗎?事實上可以有。比如喜劇類型片一直以來的堅挺。始終保持觀眾最期待看到的類型片第一位。這類,我稱之為社交電影。特別適合在社交場景下作為首選,這也符合電影這種消費的社交屬性。同時,不要忘記,娛樂是觀眾觀看電影的第一需求(結論來自偉德福思14年度產業報告)。還有一類,我們稱之為話題類電影,就是那種你不看,你就沒法和朋友聊天,就OUT了的電影,事實上也屬於社交電影。但是確實上半年的爆款不多,也很難說具有話題性。

第四。就是市場增長總會有天花板,實際上,中國電影市場的爆髮式增長,本身就不是一種常態。爆發性的增長,意味著大批新進觀眾也可能帶來更多爆發性的不確定性。電影人越來越看不懂觀眾了,這在行業幾乎已經是一個共識,就是市場正在激變,觀眾在快速進化,口味在不斷的調整。而電影這個產品的生產周期,真的過長,調整的機動性太差。

第五。太多業外資本湧入電影市場,整個電影行業,實在是人才稀缺,魚龍混雜,遊戲規則日新月異。所以做出一部好電影,在這種浮躁的大環境下,真的越來越難。

最後,不負責任的預測,2017年,中國電影會開始進入洗牌期。屆時,行業從業者的生存壓力將會大大增加。我們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去夯實真正完善的地基與土壤,最終才能生出參天大樹。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電影質量與2015年相比,差之甚遠,而國產電影這部分,簡直可以稱之為天上地下

先說外國片,2015年在國內有上映,且豆瓣評分高於7.5分的,主要是這幾部:
《王牌特工》 豆瓣評分8.4

《火星救援》 豆瓣評分8.4

《速度與激情7》 豆瓣評分8.3

當然,這一部有情懷因素

《暗殺》 豆瓣評分8.0

《侏羅紀世界》 豆瓣評分7.7

另外動畫片的表現也很不俗:
《頭腦特工隊》 豆瓣評分8.7

《小羊肖恩》 豆瓣評分8.4

《小王子》 豆瓣評分8.0

動畫片部分是家庭親子觀影的主力,動畫片的觀眾經常會是全家人一起出動;整體來講,去年的引進片,整體水準不俗,票房貢獻巨大。

而今年上映的外國片,7.5分以上的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這些:
《瘋狂動物城》 豆瓣評分9.2分

扛鼎之作居然是動畫片……

《X戰警·天啟》 豆瓣評分8.0分

《魔獸》 豆瓣評分7.9分

《奇幻森林》 豆瓣評分7.8分

《美國隊長3》 豆瓣評分7.8分

可以明顯看出,質量水準比去年下降了一大截,而且!《魔獸》《美隊》《X戰警》有很大程度上是粉絲貢獻的情懷分,相對來講去年只有《速激7》有情懷加持

那麼再看國產電影,2015年的國產電影7.5分以上的如下:
《心迷宮》 豆瓣評分8.6分

《大聖歸來》 豆瓣評分8.3分

《十二公民》 豆瓣評分8.2分

《老炮》 豆瓣評分8.1

《師父》 豆瓣評分8.1

《解救吾先生》 豆瓣評分7.9

《山河故人》 豆瓣評分7.8

《烈日灼心》 豆瓣評分7.8

《尋龍訣》 豆瓣評分7.6

《夏洛特煩惱》 豆瓣評分7.5

《唐人街探案》 豆瓣評分7.5

而還有一部,算是爭議比較大的,有人認為是今年非常有誠意的青春片,也有人認為不過爾爾,而且台灣電影的性質我不太好劃分,就是《我的少女時代》 豆瓣評分7.8

台灣電影從廣義來講當然也是華語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台灣片雖然也算是引進片,但是引進台灣電影是不受進口片配額限制的(我記得是這樣)。
去年的國產(華語)好片幾乎是個小井噴的狀態,而今年呢?
今年目前為止評分上7.5的,我只記得一部
《路邊野餐》 豆瓣評分7.8

題主你覺得,今年的電影市場拿什麼跟去年比?


提供一個思考角度,電影質量的下降。不說話,直接看圖。數據截止12月15日。
另,7分以上電影,去年27部,今年14部。


入行5年,做影市數據產品兩年,對影市算是有了一段時期的觀察,說幾個個人認為的主要原因,暫時想到這麼多,後面想到了再補。

1,供給端:2016國產製作的小年,好內容處於生產周期,簡單說,沒貨接棒。有圖有數好說話:
http://piaofang.maoyan.com/rankings/year

這分別是最近兩年的top10影片,2015國產7部,2016年跌落到5部,還不僅是數量減少,票房本身分別也減少了。但,這還不是最關鍵。注意一下2015年的國產電影的主創人員,捉妖記許誠毅,雖然算不上新導演,但從國內市場來說的確算是回歸的新力量,再往下看,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大聖歸來,全是新導演新勢力,為什麼強調新?新就是增量,增量大整體爆發增長自然強呀(港囧徐導前面已經有一部成功的泰囧了,因此就不提了)。而這些新勢力今年必然進入生產周期,沒有更新的勢力出來接棒,老面孔很難帶來增量(比如第某代導演們),也可見我們整個影市的供給盤子,還沒到年年都可以接的住需求的時候,出現疲軟狀態這也並不難理解。


2,再說供給輔助:票補促銷。購票的線上化基本完成,市場格局基本定局,票務平台跑馬圈地的時代快速過去了,票補也就下來了。
圖與真相:

這是2016年大年初一的不完整票房數據,重點不看票房看網路銷售佔比,頭部影片的網路銷售佔比已達到80%以上,第一的美人魚超過90%。為啥後面的片子網售率也低?因為好影片的好座位提前都被網上搶光了,去現場櫃檯「傳統購票」的消費者只能碰到還有啥能看的就買啥呀~
超高的網售率代表著什麼?代表著2015年糯米,淘票,微票兒(現娛票兒)等線上票務的土豪打擂者,通過燒錢跟擂主貓眼跑馬圈地搶地盤的第一階段結束了,到了2016年初線下的存量已經幾乎被榨乾似的完全轉化為線上的增量,沒有新的增量再燒也是事倍功半了,更況且大家也確實沒有去年那麼有錢了吧。

3,電影片方票補的理性回歸。
2014年十一檔貓眼與《心花怒放》開啟票補促銷線上發行引導線下排片新模式,年末《智取威虎山》再次成功。片方被突如其來的新工具震暈了,同樣是宣發投入,我扔進茫茫人海中的地鐵公交站牌,死貴死貴還無法衡量觸達與回收效果,我做線上票補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直接接觸電影消費者啊,就算最不濟還有30%能通過最終票房分賬流回我兜里,何樂而不為!?於是2015年,瘋狂的票補促銷旋風刮起來了。內容大年還趕上促銷大年,自然是山轉水也轉。但多數片方下過水之後才知道深淺,才知道這東西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片方發現,互聯網的確能讓你更直接的觸達消費者,能讓好的更好,鮮花更鮮,但片方也發現當你的東西本身是牛糞的時候,互聯網並不能讓你的牛糞變成鮮花,反而可能變得更臭。理性回歸需要有血本無歸的教訓,加之年初葉問事件的爛攤子,如今的片方票補,除了少數幾個土豪之外,絕大多數片方會更有目的性,針對性,錢從粗放的花到精細的花,只辦能辦的事兒,不再透支原本可得的票房收入。


4,需求端的挑剔與萎縮,一方面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見過世面才知道好壞,剛進城肯定啥都新鮮),但我想強調的是另一方面,這個沒有準確的數據作證,純屬個人瞎猜,那就是大家都去買房了。。。
今年房市的狂飆突進有目共睹,上半年看房挑房搶房買房裝修房,這本身就會耗去中產階層大部分的精力,好不容易到了下半年消停下來了,兜里的現金少了,房貸多了。而電影則是一個關聯消費很多的消費行為,約個飯可能就只吃個飯,但看電影通常還要伴隨著交通,吃飯,逛街,冷飲小食,乃至開房間。。。當財力投入進房市之後,票價又沒補貼了,有些電影可去可不去電影院看的片子,就不去了。
這個原因如果有零售業的數據佐證可能會更有說服力,此處暫為瞎猜。


暫時想到這麼多,後續再補。
利益相關:貓眼專業版PM,影市二手觀察者。


爛片太多。
上當受騙的次數多了,自然就聰明了,用腳投票。


最簡單的道理 去年 大火的捉妖記 夏洛特煩惱煎餅俠 全部有票補 全天候9.9元 這讓大批的大爺大媽 城鄉結合部等平時根本不去影院的人 擠入了一次電影院 而這些人又與煎餅俠 夏洛特煩惱這種小品級電影的受眾高度吻合。


因為美團的補貼少了,所以我不想去看了。


一個是之前票房水分太大 葉問3出事後刷票房的事才公之於眾 再一個是腦殘的國產爛片保護月 國外高質量影片不引進 全是國產爛片 比如現在這個8月份 特想去看場電影 沒一部能看的


我就隨便說說如有錯誤還望指正
先直接上一下數據

2009-2015 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

2009-2015 年度國產故事片票房及佔比

2009-2015 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

接著是2016由於還沒有完所以看一下截止目前為止是295億
2012年 171億

2013年 218億


2014年 296億

2015年 441億


2016年 295億 (截止目前8月4號)

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開始談了
個人愚見今年再差最終應該也能以350億上下收官!
從題主的問題慢慢回答

除了春節檔之外,今年的國產片沒出什麼大熱門的電影,引進片也都不溫不火,看上去增速在放緩,很難達到2015年那種不可思議的增長率,根本原因是什麼?

1、除了春節檔之外,今年的國產片沒出什麼大熱門的電影,

熱門怎麼算?排除春節檔,葉問3是不是?大魚海棠是不是?火鍋英雄是不是?誰能給個熱門標準

2、引進片也都不溫不火

不溫不火嗯~這個魔獸算不溫不火嗎?瘋狂動物城算不溫不火嗎?美國隊長3算不溫不火嗎?這個不溫不火又是怎麼定義的呢?

3、看上去增速在放緩,很難達到2015年那種不可思議的增長率,根本原因是什麼?

都說是不可思議了說明2015年確實是很難得的。不難發現近幾年單單從票房來看一直是以增長趨勢進行著可是15年實現了一次爆發,直接比14年增長了近1.5倍!可以這麼說15年就是一次大爆發,而爆發不可能是年年都有,增長的曲線也不可能是年年都是上升,現在已經可以說是處於了一種飽和狀態,自然而然的就會慢慢下滑。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後再說一個殘酷的現實,國內觀眾並沒有水平越來越高,不難遇見觀眾依舊還是會為爛片明星買單不信走著瞧郭導的《爵跡》播出後估計會被大罵,然後依然可以以很好的票房成績收官(笑)


好幾個高票答覆說票補不重要,估計是電影愛好者。要知道,電影再好,億萬富翁也只會看一場,和街頭平民的貢獻一樣。沒有票補,對邊緣群體而言,中國的票價太貴(相對價格是美國的三倍),看電影是高風險行為。如果有票補,心理感覺會大相徑庭,衝動性購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票房雷區,大家經過這麼多年還是了解不少,以後好片會賺,爛片會賠,別跟買票的談情懷,談腦殘粉,能好好談談電影么?腦殘粉,青春少女少男,集資買票房的肯定不能算在一般的觀影人群里。演員以後要看票房,導演也是一樣,人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欣賞水平也是。而且不要忽視了,現在觀影的主力軍,大多都是以前長期被美劇,日劇,美國動漫,日本動漫,美國電影,韓國電影,各種經典系列熏陶成長的,當然口味更刁,要求更高,各位演員,導演想吃老本,肯定是很難的,以後電影電視發展的快,淘汰起來也快,刷臉拉票房,應該撐不了多久,不管是編劇,服裝,燈光,道具,什麼軟硬條件來說,都是剛開頭。特別是老美那狂拽酷炫的特效技術,才是最終絕殺,幾個鏡頭收你個天價,你敢不要麼?拿五毛特效糊弄觀眾,觀眾又不是傻得慌。市場總是要先挨打才能搞清楚,想掙錢還是得明白觀眾大爺的口味,環肥燕瘦,好的是哪一口,薄弱的地方在哪裡,票房的鞭子不抽,哪來的動力?哪來的好片?不管是拍攝技巧,鏡頭剪輯,導演講故事,各位爺,走點心,看看鏡頭之間的切換,剪輯,就能明白流水線生產與粗放式操作的區別之大,要是成熟的流水線再加點靈魂進去,那就乖乖隆地咚了。目前只能學習別人如何打造成熟的流水線,導演,演員這種看運氣的事兒誰說的准?


很有意思啊。一個青春片玩不轉了,去年那種左耳右睾的搶錢盛況估計看不到了,喜劇片勉強承認一個美人魚,個人覺得中國觀眾最吃的還是喜劇片這套,沒有好的喜劇片出來,票房就整體陽痿,動畫片去年是有了畫面上的巨大進步,所以有了大聖歸來,今年的大魚就沒了先機(雖然一樣水)其他暫時沒想起來,即便有極其噁心的保護月也沒保住國產片的票房


爛片太多,觀眾獵奇的興趣都沒有了。。。


覺得今年電影整體沒有去年好。


票補減少,票價太高,看電影的人少了


手裡還有9張電影兌換券,然而看了一圈,沒發現哪部電影值得去看,雖然是免費兌換然而浪費我時間。
進口片加上國產片(我是說商業片,太文藝沒票房的那種就算了),今年掰手指數數,最好的居然是《美國隊長3》,連無腦漫畫都能稱王,其他片子得差到什麼程度?
這樣的電影質量,市場能好才是怪事。


推薦閱讀:

2016年你畫過最好的一幅畫是?
2016 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誰是 2016 年的演技最差的女星?
在 2016 這一年裡,你是如何與自己的抑鬱症相處的?
2016 年你做了哪些很有成就感的事?

TAG:電影 | 電影產業 | 電影市場 | 電影票房 | 2016年盤點 |